他們摘龍眼的地方不遠,來去一個多小時而已。
知青宿舍裏人人都有幸分到幾顆,真是甜到五髒六腑去。
許淑寧覺得比自己的紅糖都好,抿抿嘴說:“還是南方好。”
西平賣的水果沒幾樣,她以前一年隻能吃幾次四分之一的蘋果,運氣好的話能在她姐那份上也咬一口。
不比大隊這兒的水土,一年四季野果不斷,山上的東西說都是公家的,到底禁得不嚴,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小朋友們漫山遍野跑。
大人的話是絕對不行的,叫人知道還得了。
像梁孟津這樣的,勉強算半大孩子,不然怎麽能跟西瓜皮他們玩一塊。
尤其是那種偷偷從兜裏摸出個龍眼的架勢,更像剛從托兒所出來的。
因為托兒所都有小點心,小孩子們會把好吃的就給父母。
但許淑寧覺得自己何德何能,看著梁孟津的手心不確定說:“給,我的?”
梁孟津左右看一眼才悄悄道:“分不均,你吃吧。”
他回來的路上數過,怎麽分配早就想好。
許淑寧沒辦法拒絕這種善意和體貼,笑道:“行,那我不客氣了。”
梁孟津也不希望她太客氣,騰出的手在衣服上搓搓。
兩個人落在隊伍的最後麵,很有默契地趕快跟上去。
接下來就是重複的勞動,人像是被線操控著,連思考都不用。
隻有來過這兒的人,才知道隊員們為何不在乎孩子的學習,因為對他們而言用不上。
解決眼前的溫飽才最重要,花十幾年時間供孩子讀書,有好結果的概率卻很低,多數人根本接受不了。
梁孟津卻還是想試一下,因此種完晚稻,他來不急休息就去找大隊長商量。
賴大方聽完還以為自己耳朵有問題,說:“你活都幹不好,還操這個閑心。”
有這個時間不如去開荒,來年多點收成也好。
梁孟津是做好被拒絕的心理準備,可人始終願意往好處想。
他道:“我不用大隊幫什麽忙,隻是想跟您說一聲。”
這兒是紅山大隊,萬事都需要許可才可以。
梁孟津隻是想光明正大一點,說:“就教認字和數數,背背語錄。”
語錄啊,那這性質就不一樣了。
賴大方心思一轉說:“你教吧。”
前後轉變得也太大,梁孟津心想齊陽明支的招還真不錯,趕快道謝走人。
就高興成這樣了,賴大方心想真是年輕人,事情才哪到哪,隊裏人可不會太積極響應。
沒辦法,幾代人的觀念改不了,哪怕孩子們也未必會聽話——叫他們聽聽故事還行,學習可是熬人的苦差事,比在地裏幹活不知道累多少。
梁孟津倒是沒有這麽悲觀,畢竟他自覺和西瓜皮他們關係不錯,已經算是摸清楚性格。
他信心十足回宿舍,翻出四處湊的小學課本,伏案在桌前。
知青宿舍的人都知道他要幹嘛,把帶字的東西全貢獻出來做教材。
隻是行動上支持,心裏其實也都不太看好,畢竟教書育人,本身就不是件容易事。
許淑寧怕他最後落不到好,期期艾艾提醒說:“你記得循序漸進啊。”
梁孟津看出她的吞吞吐吐來,直接道:“我努力我的,剩下的聽天由命。”
許淑寧放下心來,鼓勵地拍拍他的肩,心想回頭別哭鼻子就好。
第19章
哭鼻子, 梁孟津倒是不至於,但是為難肯定有的,因為西瓜皮這幫孩子們, 根本一點都坐不住。
他隻要教上兩個字,大家的耐心就盡失, 四處找機會想跑。
花草樹木, 哪樣都吸引人的目光, 除了梁孟津的課。
教書育人,他也是頭一遭, 實在摸不到章法, 有些無奈道:“你們就不能坐好嗎?”
西瓜皮已經是用盡最大的耐心, 抓耳撓腮道:“咱們還是去玩水吧。”
這麽大的太陽,在這兒讀書有什麽意思。
梁孟津有點想歎氣, 不過覺得還是別把人逼得太近,說:“那今天就到此為止。”
話音剛落, 一群人轟散開來。
隻有西瓜皮腳步躊躇,扭過頭道:“你是不是生氣了?”
梁孟津正琢磨著用點什麽方法好, 陷入自己的世界中, 過幾秒才答道:“當然沒有。”
西瓜皮才不信, 他是個心裏藏不住的事的孩子, 利利索索說:“你就是有,咱們男子漢要大方一點。”
他這個年紀, 自稱為男子漢實在勉強,梁孟津聽著隻覺得他可愛的好笑, 說:“就你還大方啊?”
隊裏的孩子們分好幾派, 他們這一派是出名的記仇,跟誰結過怨那就從不往人家門口過, 大人天天批評都不頂用。
西瓜皮心想那對“仇人”肯定不能太寬容,完全不是一回事,很有領導風範背著手說:“是他們先得寸進尺的!”
這詞用得真的是沒沾邊的地方,梁孟津拍拍褲子上的灰說:“你還得好好學習才行。”
學習有啥用嗎?西瓜皮不知道,他識幾個字而已,沒能從中看出黃金屋來,倒提前領略出“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意思來。
反正這麽一直坐著,他鐵定是熬不住,飛奔喊著“等等我”就沒影了。
梁孟津沒有這個腳力,晃晃悠悠在後麵,從路過拐個彎回宿舍。
正是午休時分,大家都抓緊時間眯一會,院子裏很安靜,隻有郭永年在編籮筐。
他現在學得已經很不錯,慢條斯理能出個雛形來,就是手上好幾個口子,隱隱還能看到血滲出來。
梁孟津湊過去看說:“怎麽沒戴手套啊?”
嗐,郭永年搖搖頭說:“耽誤功夫,還悶。”
勞保手套不透氣,戴著手心汗噠噠的,幹活也不爽利。
梁孟津看他的手哪哪都粗糙,再看看自己的,坐下來說:“我也學學。”
郭永年快速瞥過頭一眼,心想原來書生氣不是靠白來體現的,怎麽人家曬的黑是內斂,到他身上就剩淳樸。
這樣的人,坐下來編籮筐可惜了,他道:“你不用備課嗎?”
說法挺高級的,但梁孟津到現在也沒教什麽,有些苦惱道:“我本來排一個月要上的課,現在估計能學到過年去。”
還得孩子們肯配合才行。
郭永年一聽就知道進展不順利,說:“慢慢來,一個字有一個字的積累唄。”
積水成淵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有耐心就很難,梁孟津也知道自己太心急,把煩人的部分先甩一邊道:“對了,郭哥你能幫我個忙嗎?”
怪客氣的,郭永年大大咧咧道:“盡管說。”
梁孟津比劃著說:“就是這麽大的木板,邊上砸倆洞,我好掛著。”
郭永年一看就知道,騰出手拍胸脯說:“明天給你。”
又道:“掛教室是嗎?”
梁孟津都不太意思用“教室”兩個字,畢竟那就是一棵樹下麵的陰涼處,四周沒有任何遮擋,還不知道趕上下雨天要怎麽辦才好。
他含糊道:“算教室吧。”
因為十來年前隊裏辦過掃盲班,也在那地方,到他的時候仍舊是這條件,簡陋得樣樣都要自己置辦,等於白貼錢,哦還要砸進去郭永年這個勞動力。
幸好人家性格好,對一切事都很積極,這才不至於讓梁孟津有太大的負罪感。
不過哪怕這樣,他還是從家裏的補貼裏拿出個黃桃罐頭來送人。
郭永年這人不愛虛的那套,收起來說:“我不客氣了。”
大大方方的多好啊,梁孟津也不擅長跟人家推讓,笑笑把話題轉移過去。
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的瞎聊天,聽到敲鑼聲才停住。
這個鑼據說是當年打仗的時候的東西,一敲大家就都知道要跑到山裏躲起來。
現在則成為上下工的時鍾,家家戶戶陸陸續續有人走出門。
知青宿舍自然不例外。
一般是郭永年打頭,他一步也頂別人好幾步,能先到兩分鍾。
後麵跟著陳傳文,他倒不是積極幹活,主要是起床氣沒地方發。
怎麽看他都不慣的齊晴雨就在身後翻著白眼,被哥哥警告幾次都不改。
墊底的通常是許淑寧和梁孟津其中一個,不過他倆離得不太遠,隻是在外麵拉開男女之間的距離而已。
這樣六個人等於是一路縱隊,隻是到田裏才四散開來,各自埋頭幹活,偶爾會有分工搭配的情況。
像最近是收花生,多少需要點群策群力。
許淑寧半蹲下來,感覺自己的屁股也在用力,險些沒跌一跤,把帶著土的花生秧甩甩,直接丟進筐裏。
像她這樣拔花生的有三個,等滿一筐,郭永年或者齊陽明就得來搬,送到田邊的大樹下。
這種活就沒辦法細算工分,好在知青們都不太計較,隻是都叫苦不迭而已。
唯一輕鬆的恐怕是陳傳文,他自稱“重傷未愈”,拎著個小籃子撿遺落在地裏的花生們。
雖然要彎腰,但力氣上是出得最少的。
不過哪怕這樣,他下工後嘴上的嘟嘟囔囔也沒停下來過。
本來上工就煩,齊晴雨翻個白眼說:“要不咱倆換?”
陳傳文也不傻,抿著嘴道:“當心你眼珠子掉出來。”
知青宿舍裏人人都有幸分到幾顆,真是甜到五髒六腑去。
許淑寧覺得比自己的紅糖都好,抿抿嘴說:“還是南方好。”
西平賣的水果沒幾樣,她以前一年隻能吃幾次四分之一的蘋果,運氣好的話能在她姐那份上也咬一口。
不比大隊這兒的水土,一年四季野果不斷,山上的東西說都是公家的,到底禁得不嚴,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小朋友們漫山遍野跑。
大人的話是絕對不行的,叫人知道還得了。
像梁孟津這樣的,勉強算半大孩子,不然怎麽能跟西瓜皮他們玩一塊。
尤其是那種偷偷從兜裏摸出個龍眼的架勢,更像剛從托兒所出來的。
因為托兒所都有小點心,小孩子們會把好吃的就給父母。
但許淑寧覺得自己何德何能,看著梁孟津的手心不確定說:“給,我的?”
梁孟津左右看一眼才悄悄道:“分不均,你吃吧。”
他回來的路上數過,怎麽分配早就想好。
許淑寧沒辦法拒絕這種善意和體貼,笑道:“行,那我不客氣了。”
梁孟津也不希望她太客氣,騰出的手在衣服上搓搓。
兩個人落在隊伍的最後麵,很有默契地趕快跟上去。
接下來就是重複的勞動,人像是被線操控著,連思考都不用。
隻有來過這兒的人,才知道隊員們為何不在乎孩子的學習,因為對他們而言用不上。
解決眼前的溫飽才最重要,花十幾年時間供孩子讀書,有好結果的概率卻很低,多數人根本接受不了。
梁孟津卻還是想試一下,因此種完晚稻,他來不急休息就去找大隊長商量。
賴大方聽完還以為自己耳朵有問題,說:“你活都幹不好,還操這個閑心。”
有這個時間不如去開荒,來年多點收成也好。
梁孟津是做好被拒絕的心理準備,可人始終願意往好處想。
他道:“我不用大隊幫什麽忙,隻是想跟您說一聲。”
這兒是紅山大隊,萬事都需要許可才可以。
梁孟津隻是想光明正大一點,說:“就教認字和數數,背背語錄。”
語錄啊,那這性質就不一樣了。
賴大方心思一轉說:“你教吧。”
前後轉變得也太大,梁孟津心想齊陽明支的招還真不錯,趕快道謝走人。
就高興成這樣了,賴大方心想真是年輕人,事情才哪到哪,隊裏人可不會太積極響應。
沒辦法,幾代人的觀念改不了,哪怕孩子們也未必會聽話——叫他們聽聽故事還行,學習可是熬人的苦差事,比在地裏幹活不知道累多少。
梁孟津倒是沒有這麽悲觀,畢竟他自覺和西瓜皮他們關係不錯,已經算是摸清楚性格。
他信心十足回宿舍,翻出四處湊的小學課本,伏案在桌前。
知青宿舍的人都知道他要幹嘛,把帶字的東西全貢獻出來做教材。
隻是行動上支持,心裏其實也都不太看好,畢竟教書育人,本身就不是件容易事。
許淑寧怕他最後落不到好,期期艾艾提醒說:“你記得循序漸進啊。”
梁孟津看出她的吞吞吐吐來,直接道:“我努力我的,剩下的聽天由命。”
許淑寧放下心來,鼓勵地拍拍他的肩,心想回頭別哭鼻子就好。
第19章
哭鼻子, 梁孟津倒是不至於,但是為難肯定有的,因為西瓜皮這幫孩子們, 根本一點都坐不住。
他隻要教上兩個字,大家的耐心就盡失, 四處找機會想跑。
花草樹木, 哪樣都吸引人的目光, 除了梁孟津的課。
教書育人,他也是頭一遭, 實在摸不到章法, 有些無奈道:“你們就不能坐好嗎?”
西瓜皮已經是用盡最大的耐心, 抓耳撓腮道:“咱們還是去玩水吧。”
這麽大的太陽,在這兒讀書有什麽意思。
梁孟津有點想歎氣, 不過覺得還是別把人逼得太近,說:“那今天就到此為止。”
話音剛落, 一群人轟散開來。
隻有西瓜皮腳步躊躇,扭過頭道:“你是不是生氣了?”
梁孟津正琢磨著用點什麽方法好, 陷入自己的世界中, 過幾秒才答道:“當然沒有。”
西瓜皮才不信, 他是個心裏藏不住的事的孩子, 利利索索說:“你就是有,咱們男子漢要大方一點。”
他這個年紀, 自稱為男子漢實在勉強,梁孟津聽著隻覺得他可愛的好笑, 說:“就你還大方啊?”
隊裏的孩子們分好幾派, 他們這一派是出名的記仇,跟誰結過怨那就從不往人家門口過, 大人天天批評都不頂用。
西瓜皮心想那對“仇人”肯定不能太寬容,完全不是一回事,很有領導風範背著手說:“是他們先得寸進尺的!”
這詞用得真的是沒沾邊的地方,梁孟津拍拍褲子上的灰說:“你還得好好學習才行。”
學習有啥用嗎?西瓜皮不知道,他識幾個字而已,沒能從中看出黃金屋來,倒提前領略出“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意思來。
反正這麽一直坐著,他鐵定是熬不住,飛奔喊著“等等我”就沒影了。
梁孟津沒有這個腳力,晃晃悠悠在後麵,從路過拐個彎回宿舍。
正是午休時分,大家都抓緊時間眯一會,院子裏很安靜,隻有郭永年在編籮筐。
他現在學得已經很不錯,慢條斯理能出個雛形來,就是手上好幾個口子,隱隱還能看到血滲出來。
梁孟津湊過去看說:“怎麽沒戴手套啊?”
嗐,郭永年搖搖頭說:“耽誤功夫,還悶。”
勞保手套不透氣,戴著手心汗噠噠的,幹活也不爽利。
梁孟津看他的手哪哪都粗糙,再看看自己的,坐下來說:“我也學學。”
郭永年快速瞥過頭一眼,心想原來書生氣不是靠白來體現的,怎麽人家曬的黑是內斂,到他身上就剩淳樸。
這樣的人,坐下來編籮筐可惜了,他道:“你不用備課嗎?”
說法挺高級的,但梁孟津到現在也沒教什麽,有些苦惱道:“我本來排一個月要上的課,現在估計能學到過年去。”
還得孩子們肯配合才行。
郭永年一聽就知道進展不順利,說:“慢慢來,一個字有一個字的積累唄。”
積水成淵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有耐心就很難,梁孟津也知道自己太心急,把煩人的部分先甩一邊道:“對了,郭哥你能幫我個忙嗎?”
怪客氣的,郭永年大大咧咧道:“盡管說。”
梁孟津比劃著說:“就是這麽大的木板,邊上砸倆洞,我好掛著。”
郭永年一看就知道,騰出手拍胸脯說:“明天給你。”
又道:“掛教室是嗎?”
梁孟津都不太意思用“教室”兩個字,畢竟那就是一棵樹下麵的陰涼處,四周沒有任何遮擋,還不知道趕上下雨天要怎麽辦才好。
他含糊道:“算教室吧。”
因為十來年前隊裏辦過掃盲班,也在那地方,到他的時候仍舊是這條件,簡陋得樣樣都要自己置辦,等於白貼錢,哦還要砸進去郭永年這個勞動力。
幸好人家性格好,對一切事都很積極,這才不至於讓梁孟津有太大的負罪感。
不過哪怕這樣,他還是從家裏的補貼裏拿出個黃桃罐頭來送人。
郭永年這人不愛虛的那套,收起來說:“我不客氣了。”
大大方方的多好啊,梁孟津也不擅長跟人家推讓,笑笑把話題轉移過去。
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的瞎聊天,聽到敲鑼聲才停住。
這個鑼據說是當年打仗的時候的東西,一敲大家就都知道要跑到山裏躲起來。
現在則成為上下工的時鍾,家家戶戶陸陸續續有人走出門。
知青宿舍自然不例外。
一般是郭永年打頭,他一步也頂別人好幾步,能先到兩分鍾。
後麵跟著陳傳文,他倒不是積極幹活,主要是起床氣沒地方發。
怎麽看他都不慣的齊晴雨就在身後翻著白眼,被哥哥警告幾次都不改。
墊底的通常是許淑寧和梁孟津其中一個,不過他倆離得不太遠,隻是在外麵拉開男女之間的距離而已。
這樣六個人等於是一路縱隊,隻是到田裏才四散開來,各自埋頭幹活,偶爾會有分工搭配的情況。
像最近是收花生,多少需要點群策群力。
許淑寧半蹲下來,感覺自己的屁股也在用力,險些沒跌一跤,把帶著土的花生秧甩甩,直接丟進筐裏。
像她這樣拔花生的有三個,等滿一筐,郭永年或者齊陽明就得來搬,送到田邊的大樹下。
這種活就沒辦法細算工分,好在知青們都不太計較,隻是都叫苦不迭而已。
唯一輕鬆的恐怕是陳傳文,他自稱“重傷未愈”,拎著個小籃子撿遺落在地裏的花生們。
雖然要彎腰,但力氣上是出得最少的。
不過哪怕這樣,他下工後嘴上的嘟嘟囔囔也沒停下來過。
本來上工就煩,齊晴雨翻個白眼說:“要不咱倆換?”
陳傳文也不傻,抿著嘴道:“當心你眼珠子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