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許久。
古逍回道:“師伯應允了。”
周易麵露喜色,回複道。
“貧道誦讀先賢經典無數,正有兩個問題,請羅漢解惑!”
收起劍符,周易取出簽筒,消耗八年壽元占卜。
上簽。
吉!
“不愧是大德高僧!”
……
四月八日。
京都。
城東廣場。
一連數月的宣揚,京都百姓無人不知,今日有羅漢講經。
對於煉氣、築基修士來說,羅漢與天上仙人並無區別,莫說聽經,就是看上一眼也不虛此行。
若能領悟一二法門,不說修為、實力提升,日後也可以自稱佛教門徒。
天色蒙蒙亮,廣場上已經人山人海。
地下坐的樓上站的天上飛的,數以百萬計的眼睛,盯著正中搭建的法壇。
法壇以白玉鑄造,並非靈物,而是凡俗白玉,整體如盛開蓮花,當中有個稻草蒲團。
“羅漢講經之處,竟然如此寒酸?”
“你懂個甚,佛經有雲,羅漢菩薩所過之處,荒山野嶺也化靈山福地!”
“我覺得這經文不對,當真如此的話,那佛教為何還占據頂級靈脈、福地?直接讓出來,去荒山野嶺修行便是!”
“不利於修仙界穩定的話,不要講!”
“……”
法壇的前方,空著數十上百個蒲團,無人敢接近。
這是為高階修士預留的聽經位置,基本代表大恒境內明麵上元嬰道君數量,他們人或許不會來前來聽經,卻必須有位子。
臨近晌午。
似乎是商量好了,空著的蒲團靈光閃耀,突兀出現諸多人影。
周易與四位師兄在第一排右側,左側是李氏皇族道君,後麵是各宗門長老,亦或者名聲赫赫的散修。
蒲團人數過半,五十餘位道君。
一個個盤膝而坐,靜悄悄不說話,明明沒有展露任何法力氣息,圍觀百姓卻自行安靜下來。
周易傳音道:“貧道修行至今,還未見過如此多元嬰。”
“畢竟是羅漢講法,不少小宗門出身的道君,潛修數百年都未見過返虛老祖。”
古逍笑著說道:“待師弟去了補天福地,可去悟道殿聽經,時不時有教中人仙講法,也就不覺得稀奇了!”
周易微微頷首,對比沒落的九洲修仙界,東勝神洲當真是盛世。
師兄弟五人表麵不動聲色,暗地裏傳訊敘話,商議如何為教中老祖尋回麵皮,將冥思苦想來的“問題”逐個拆解。
裴元洲讚歎道:“還是朱師弟問的刁鑽,便以這兩題為主!”
周易心思電轉,說道:“靈冥師兄,第一題由你來問,你擔任戶部主事,此題正契合當今陛下心思,事後必能升官!”
靈冥頗有些過意不去,說道:“此事能得教中老祖賞識,怎能憑白占了師弟便宜?”
“靈冥師兄平日裏多有照顧,日後升了官,師弟也能多要些剿匪安民的靈物。”
周易說道:“若是得了教中老祖賞賜,還請為師弟求一五行奇珍。”
“多謝師弟。”
靈冥麵露喜色,他與周易相似,在教中未有師承,若借此機會拜入天君甚至人仙門下,將來道途必然通暢。
周易又傳音道:“請裴師兄問第二題,以答謝師伯提攜之恩!”
裴元洲詫異半晌,左右思索此事有利無害,點頭道:“也為師弟求一奇珍。”
周易笑道:“勞煩裴師兄。”
古逍提醒道:“朱師弟還需考慮清楚,那大五行遁術雖為仙法,卻有礙靈根資質,一般教中人仙祖師才開始修行。”
“多謝師兄提醒,我自有計較。”
周易哪敢對人說,自己根本沒有靈根,增長一縷五行靈氣親和都屬於資質大進。
說話間。
正午已至。
忽然間天上傳來陣陣禪音,仿佛有無數僧人誦經。
抬頭看到黃袍僧人淩空虛渡,一步一金蓮走來,離得近了看清麵容,第一眼似乎平平無奇,再看又如廟中神像,威嚴肅穆。
千百人觀,千百種相!
“我佛慈悲!”
印光羅漢雙手合十,綻放漫天佛光,籠罩整個大恒京都。
佛光融入百姓體內,如同服用了仙丹妙藥,修為迅速增長,隱隱有佛光呢喃在耳邊響起,神魂逐漸變得古井無波。
圍觀百姓得了好處,紛紛高呼佛號,躬身拜見羅漢。
再看場中諸元嬰道君,紛紛法力覆體,將佛光排斥在外,不敢接收分毫。
裴元洲皺眉道:“堂堂佛教羅漢,竟然如此下作!”
周易聞言頓時放心,裴師兄敢如此說話,定瞞不過印光羅漢,更證明此番講法並無危險,否則人仙羅漢鬥法廝殺,整個京都都灰飛煙滅。
印光羅漢落在法壇上,宣了聲佛號。
“阿彌陀佛!”
聲傳四方,原本喧嘩的百姓霎時安靜,個個麵目慈悲,聆聽羅漢講經。
“貧僧修佛法三千五百載,誦經數以萬卷,然,一切之根本在《心經》……”
果然如周易所料,印光羅漢講經目的,並非真個宣揚佛教神通妙法,而是教化京中煉氣、築基修士,所講亦是人人都知曉的基礎經文。
非是此經文不妙,作為佛教根基之一,可謂直指羅漢菩薩的秘典。
奈何易學難精,心經中諸多道理,並非印光羅漢講解明白,聽者就能真個做到。
微言大義,反倒不如講幾門衍生出來的先賢佛經,能直接解決修士當下遇到的困惑。
周易誦讀的佛教典籍不少於印光羅漢,參悟時間也更久,對心經自是通透,仍然達不到或者不願達到色即是空的境界。
這也是大多元嬰道君的真實想法,不過都會做表麵功夫,一副如癡如醉的模樣。
別的不說。
印光羅漢講經時,天降佛光地湧金蓮,整個京都都化作佛國靈山,返虛大佬的排場做的很足。
聽眾沉浸佛法當中,絲毫不覺得時間流逝。
一個時辰後。
“……今日至此結束,明日貧僧再講!”
“阿彌陀佛!”
印光羅漢高宣佛號,聲如洪鍾大呂,將癡迷禪音中的百姓喚醒。
“拜謝羅漢!”
“上師慈悲!”
聽眾紛紛躬身施禮,無論於經文中有無所得,隻籠罩了一個時辰的佛光,便相當於數月苦修,剩下了不少靈石丹藥。
印光羅漢麵露慈悲,目光憐憫,正待起身離去。
忽然。
坐在前排的靈冥起身問道:“拜見羅漢,晚輩心有疑惑欲請教一二。”
印光羅漢手指掐動,立刻明悟緣由,佛門既占了便宜,那就得承擔此事後果,笑著說道:“補天教的小居士請講。”
嘩!
圍觀百姓聽到補天教三個字,再抬頭看看佛教羅漢,不自禁發出驚詫聲。
許多人眉頭微皺,下意識離開廣場,免得遭了池魚之災。
什麽羅漢講經,再吹的天花亂墜,也比不過小命重要!
靈冥不著痕跡看了眼左手邊,其中有位道君還是上上代皇帝,也是當下李氏皇族的代表,問道。
“敢問前輩,殺人凶手出家為僧,朝廷能否抓捕歸案?”
“嗯?”
李氏皇族諸人聞言,紛紛看向靈冥,眼神中有驚喜亦有惱怒。
大恒皇朝遠遠比不過佛教,所以按照以往規矩,犯事者若是佛門僧人,一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極少會抓捕歸案。
這規矩不止對佛門,諸如魔教、截天教的凶徒,大恒朝廷也束手無策。
偏偏這是潛規則,無論如何也拿不上台麵,印光羅漢貴為正道魁首,東勝神洲赫赫有名的大德高僧,絕不能庇佑凶徒。
更何況大恒還把持香火封神秘術,佛教再以勢壓人,也會心有顧忌。
印光禪師說道:“既然是凶徒,自當交由朝廷審判,佛門非藏汙納垢之所!”
“多謝禪師解惑。”
靈冥躬身施禮,瞥了眼喜笑顏開的李氏皇族,重新落座。
古逍回道:“師伯應允了。”
周易麵露喜色,回複道。
“貧道誦讀先賢經典無數,正有兩個問題,請羅漢解惑!”
收起劍符,周易取出簽筒,消耗八年壽元占卜。
上簽。
吉!
“不愧是大德高僧!”
……
四月八日。
京都。
城東廣場。
一連數月的宣揚,京都百姓無人不知,今日有羅漢講經。
對於煉氣、築基修士來說,羅漢與天上仙人並無區別,莫說聽經,就是看上一眼也不虛此行。
若能領悟一二法門,不說修為、實力提升,日後也可以自稱佛教門徒。
天色蒙蒙亮,廣場上已經人山人海。
地下坐的樓上站的天上飛的,數以百萬計的眼睛,盯著正中搭建的法壇。
法壇以白玉鑄造,並非靈物,而是凡俗白玉,整體如盛開蓮花,當中有個稻草蒲團。
“羅漢講經之處,竟然如此寒酸?”
“你懂個甚,佛經有雲,羅漢菩薩所過之處,荒山野嶺也化靈山福地!”
“我覺得這經文不對,當真如此的話,那佛教為何還占據頂級靈脈、福地?直接讓出來,去荒山野嶺修行便是!”
“不利於修仙界穩定的話,不要講!”
“……”
法壇的前方,空著數十上百個蒲團,無人敢接近。
這是為高階修士預留的聽經位置,基本代表大恒境內明麵上元嬰道君數量,他們人或許不會來前來聽經,卻必須有位子。
臨近晌午。
似乎是商量好了,空著的蒲團靈光閃耀,突兀出現諸多人影。
周易與四位師兄在第一排右側,左側是李氏皇族道君,後麵是各宗門長老,亦或者名聲赫赫的散修。
蒲團人數過半,五十餘位道君。
一個個盤膝而坐,靜悄悄不說話,明明沒有展露任何法力氣息,圍觀百姓卻自行安靜下來。
周易傳音道:“貧道修行至今,還未見過如此多元嬰。”
“畢竟是羅漢講法,不少小宗門出身的道君,潛修數百年都未見過返虛老祖。”
古逍笑著說道:“待師弟去了補天福地,可去悟道殿聽經,時不時有教中人仙講法,也就不覺得稀奇了!”
周易微微頷首,對比沒落的九洲修仙界,東勝神洲當真是盛世。
師兄弟五人表麵不動聲色,暗地裏傳訊敘話,商議如何為教中老祖尋回麵皮,將冥思苦想來的“問題”逐個拆解。
裴元洲讚歎道:“還是朱師弟問的刁鑽,便以這兩題為主!”
周易心思電轉,說道:“靈冥師兄,第一題由你來問,你擔任戶部主事,此題正契合當今陛下心思,事後必能升官!”
靈冥頗有些過意不去,說道:“此事能得教中老祖賞識,怎能憑白占了師弟便宜?”
“靈冥師兄平日裏多有照顧,日後升了官,師弟也能多要些剿匪安民的靈物。”
周易說道:“若是得了教中老祖賞賜,還請為師弟求一五行奇珍。”
“多謝師弟。”
靈冥麵露喜色,他與周易相似,在教中未有師承,若借此機會拜入天君甚至人仙門下,將來道途必然通暢。
周易又傳音道:“請裴師兄問第二題,以答謝師伯提攜之恩!”
裴元洲詫異半晌,左右思索此事有利無害,點頭道:“也為師弟求一奇珍。”
周易笑道:“勞煩裴師兄。”
古逍提醒道:“朱師弟還需考慮清楚,那大五行遁術雖為仙法,卻有礙靈根資質,一般教中人仙祖師才開始修行。”
“多謝師兄提醒,我自有計較。”
周易哪敢對人說,自己根本沒有靈根,增長一縷五行靈氣親和都屬於資質大進。
說話間。
正午已至。
忽然間天上傳來陣陣禪音,仿佛有無數僧人誦經。
抬頭看到黃袍僧人淩空虛渡,一步一金蓮走來,離得近了看清麵容,第一眼似乎平平無奇,再看又如廟中神像,威嚴肅穆。
千百人觀,千百種相!
“我佛慈悲!”
印光羅漢雙手合十,綻放漫天佛光,籠罩整個大恒京都。
佛光融入百姓體內,如同服用了仙丹妙藥,修為迅速增長,隱隱有佛光呢喃在耳邊響起,神魂逐漸變得古井無波。
圍觀百姓得了好處,紛紛高呼佛號,躬身拜見羅漢。
再看場中諸元嬰道君,紛紛法力覆體,將佛光排斥在外,不敢接收分毫。
裴元洲皺眉道:“堂堂佛教羅漢,竟然如此下作!”
周易聞言頓時放心,裴師兄敢如此說話,定瞞不過印光羅漢,更證明此番講法並無危險,否則人仙羅漢鬥法廝殺,整個京都都灰飛煙滅。
印光羅漢落在法壇上,宣了聲佛號。
“阿彌陀佛!”
聲傳四方,原本喧嘩的百姓霎時安靜,個個麵目慈悲,聆聽羅漢講經。
“貧僧修佛法三千五百載,誦經數以萬卷,然,一切之根本在《心經》……”
果然如周易所料,印光羅漢講經目的,並非真個宣揚佛教神通妙法,而是教化京中煉氣、築基修士,所講亦是人人都知曉的基礎經文。
非是此經文不妙,作為佛教根基之一,可謂直指羅漢菩薩的秘典。
奈何易學難精,心經中諸多道理,並非印光羅漢講解明白,聽者就能真個做到。
微言大義,反倒不如講幾門衍生出來的先賢佛經,能直接解決修士當下遇到的困惑。
周易誦讀的佛教典籍不少於印光羅漢,參悟時間也更久,對心經自是通透,仍然達不到或者不願達到色即是空的境界。
這也是大多元嬰道君的真實想法,不過都會做表麵功夫,一副如癡如醉的模樣。
別的不說。
印光羅漢講經時,天降佛光地湧金蓮,整個京都都化作佛國靈山,返虛大佬的排場做的很足。
聽眾沉浸佛法當中,絲毫不覺得時間流逝。
一個時辰後。
“……今日至此結束,明日貧僧再講!”
“阿彌陀佛!”
印光羅漢高宣佛號,聲如洪鍾大呂,將癡迷禪音中的百姓喚醒。
“拜謝羅漢!”
“上師慈悲!”
聽眾紛紛躬身施禮,無論於經文中有無所得,隻籠罩了一個時辰的佛光,便相當於數月苦修,剩下了不少靈石丹藥。
印光羅漢麵露慈悲,目光憐憫,正待起身離去。
忽然。
坐在前排的靈冥起身問道:“拜見羅漢,晚輩心有疑惑欲請教一二。”
印光羅漢手指掐動,立刻明悟緣由,佛門既占了便宜,那就得承擔此事後果,笑著說道:“補天教的小居士請講。”
嘩!
圍觀百姓聽到補天教三個字,再抬頭看看佛教羅漢,不自禁發出驚詫聲。
許多人眉頭微皺,下意識離開廣場,免得遭了池魚之災。
什麽羅漢講經,再吹的天花亂墜,也比不過小命重要!
靈冥不著痕跡看了眼左手邊,其中有位道君還是上上代皇帝,也是當下李氏皇族的代表,問道。
“敢問前輩,殺人凶手出家為僧,朝廷能否抓捕歸案?”
“嗯?”
李氏皇族諸人聞言,紛紛看向靈冥,眼神中有驚喜亦有惱怒。
大恒皇朝遠遠比不過佛教,所以按照以往規矩,犯事者若是佛門僧人,一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極少會抓捕歸案。
這規矩不止對佛門,諸如魔教、截天教的凶徒,大恒朝廷也束手無策。
偏偏這是潛規則,無論如何也拿不上台麵,印光羅漢貴為正道魁首,東勝神洲赫赫有名的大德高僧,絕不能庇佑凶徒。
更何況大恒還把持香火封神秘術,佛教再以勢壓人,也會心有顧忌。
印光禪師說道:“既然是凶徒,自當交由朝廷審判,佛門非藏汙納垢之所!”
“多謝禪師解惑。”
靈冥躬身施禮,瞥了眼喜笑顏開的李氏皇族,重新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