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公公頷首道:“督公先請。”
二人說著話一道向正堂走去,步伐一致,身形不分前後,先邁門檻的都是右腳。
木雕般跪著的眾內侍,隻覺得頭頂烏雲散開,霎時間天朗氣清。
起身跟在周易身後,向伍公公陪著笑臉。
正堂下方原本一張太師椅,寓意唯我獨尊,不知何時又添了張椅子,中間擺著張小桌,已經泡好了禦茶。
伍公公坐下前,抬頭看牆上掛著的畫像,雙目微眯。
“督公威武,懸於堂中,可震懾宵小之輩。將來無論誰掌東廠,都應在正堂掛督公畫像,以示尊崇。”
周易眼中閃過精光,上下打量伍公公。
先前少言低聲的內向少年,僅僅兩年未見,竟然有膽子在東廠指指點點,性子前後竟然變化這般大。
或許沾染了權力,就是這樣了罷。
周易露出滿意笑容:“難怪伍公公得陛下恩寵,話說的太入耳,咱家聽了打心眼裏高興。”
伍公公聞言,稍稍鬆了口氣,努力按下心中恐懼。
此番大著膽子來東廠,便是試探周督公是否如傳聞那般,已經有了放權、養老的心思。
若能趁機拿下東廠大權,對於將來推兒子登基,有巨大作用。
“督公謬讚,咱家還需向您多多請教。”
說話間分別落座。
周易使了個眼色,堂中站立的密冊司主事出列,躬身匯報道。
“稟督公、侯爺,咱家不久前收到密探消息,由禮部盧尚書牽頭,二十二位官員聯名參奏侯爺,要求陛下收回封爵。”
周易輕輕品了口茶,勸慰道。
“盧臨堅那老匹夫,就像是茅坑的臭石頭,今兒參這個,明兒參那個,侯爺莫要太過在意。”
堂中內侍紛紛看向伍公公,看他如何說話。
這是投名狀,還是問路石?
伍公公眼中閃過冷芒,知曉這是東廠的試探,若是有絲毫軟弱退縮,將來想掌權就難了。
偏偏掌控東廠,關乎子嗣繼承大統。
“咱家這侯爵是陛下親封,誰敢有異議,那就是忤逆、僭越。”
伍公公騰的站起身來,殺氣騰騰的說道。
“督公,聽聞東廠有件功勳卓著的龍袍,咱家借用借用!”
第441章 借刀殺人
盧府。
後宅。
夫人張氏哭哭啼啼,兩個兒子不斷勸慰。
今天盧尚書上朝期間,吏部行走於公公派人,清查張氏商號貨物,發現了硝石、硫磺等違禁品。
自天順帝登基後,凡與火藥相關的材料,禁止民間流通。
人贓俱獲,張氏商號百口莫辯,闔家上下打入天牢候審。
張氏哽咽道:“老爺,人家都帶話來了,隻要你向於行走知會一聲,立刻就能都放人出來……”
“婦人之見,你以為是簡單的知會?”
盧尚書嗬斥道:“本官乃清流之首,當為國朝讀書人表率,豈能與閹狗合流?”
張氏抹眼淚道:“難道就看著我爹娘兄弟去死?那我也不活了!”
盧尚書眉頭緊鎖,對張家人頗為不滿。
正值朝堂風波凶惡,竟然犯了此等案子,簡直是向敵人遞刀子。
旁的大兒子問道:“父親,是否與唐相有關?”
唐相即為唐明遠,天順朝第一位內閣首輔,亦是大慶開國以來最年輕的首輔,很是彰顯出天順帝的“喜開先例”。
盧尚書目露詫異之色,未曾想平日裏內斂少言的大兒子,竟然能看到此案關鍵,點頭說道。
“單隻是與閹狗說話,本官為了老泰山,也能舍下臉麵。然而那閹狗的目的,是拉攏禮部上下官員,抵製新政!”
二兒子說道:“唐相乃從龍功臣,又是陛下左膀右臂,朝堂、民間聲望隆重,於公公怎麽敢與唐相作對?”
盧尚書看向大兒子,想聽聽他的想法。
大兒子沉吟片刻後說道:“新政是唐相的新政,非陛下之新政。”
“不錯,你能看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
盧尚書輕撫胡須,頗有幾分後繼有人的欣慰:“不過麽,根本緣由還是陛下心太軟,做事不夠果決!”
二兒子滿臉疑惑,聽父親大哥所說,陛下對唐相很是不滿,派遣幹兒子去六部奪權,怎麽還心太軟了?
大兒子目露駭然,見識到了幾分朝爭殘酷。
天順帝心軟之處,在於不打算將唐相抄家滅族,那樣一來,新政、權力就都落入陛下手中了。
“父親對新政很是支持?”
“為官者,總要為百姓做些事。”
盧尚書說道:“唐相行事頗有些天馬行空,然而每次革新都效果斐然,國朝中興有望,本官自是要鼎力支持。”
大兒子說道:“所以您聯名上書參奏恩澤侯?”
“太監封侯,史無前例。”
盧尚書怒聲道:“於公,本官應參奏,於私,本官支持唐相,更應遏製九常侍禍害朝堂!”
哭哭啼啼的張氏,忽然停下抽泣,問道:“老爺,這會不會為咱家招來禍事?”
“或許吧。”
盧尚書歎息道:“當年本官不敢站出來抵製妖後,至今夜不能安眠,這次不能再遲疑了。”
大兒子說道:“父親,您可以嚐試與周督公、圓提督聯手,他們二人曆經三朝,完全可以遏製九常侍。”
“哼!”
盧尚書冷聲道:“閹狗都是一丘之貉,周、圓二人故意放縱九常侍,就是想逼迫新政一黨,與之聯手。”
“九常侍隻是禍害,這二人所圖更大……”
正說話時。
外麵傳來喧嘩聲,時不時還有幾聲慘叫。
一個侍女慌慌張張的來到後堂,麵色嚇得蒼白,哆哆嗦嗦說道:“老爺,東廠的人來了,說……說……”
盧尚書聽到東廠二字,刷的站起身來:“說什麽?”
噗!
羽箭淩空射來,穿透侍女後心,抽搐幾下沒了聲息。
呼啦啦一群東廠緹騎衝進來,個個手持鮮血淋漓的繡春刀,正中簇擁著當中督捕司主事孫公公。
“桀桀桀……”
開口說話前,先是一陣怪笑,孫公公坐在緹騎背上,拈著蘭花指說道。
“咱家在盧大人家花園,發現了一件龍袍,九副鎧甲,莫非盧大人打算效仿太祖舉事?”
大慶太祖起兵時,聖火教資助了九副鎧甲,登基之後便定下規矩,藏匿九副鎧甲者誅九族。
盧尚書怒道:“閹狗,你竟敢誣陷本官……”
“盧大人在地牢裏與侯爺說罷!”
孫公公聽多了類似的話,揮手下令,緹騎一擁而上將盧家人抓捕,串成一串押入東廠地牢。
十八般酷刑輪番使過,無論有沒有罪都會認了!
……
入夜。
青衫女子在京城飛竄。
淩空虛度數丈,輕身功夫堪稱江湖頂尖。
十幾個緹騎緊隨其後,個個步法詭異,仿佛飄飄忽忽的凶魂厲鬼,時不時甩出幾發暗器飛鏢。
為首的管事公公手持奇門飛爪兵刃,說話聲陰陽不定:“小娘皮這輕功,似是淩雲宗登天步。”
麾下緹騎說道:“大人,明兒就給淩雲宗發牌票。”
“發什麽牌票,直接大軍圍殺。”
另一名緹騎說道:“盧家書香門第,嫡子竟然與江湖宗門結親,必然是暗中蓄養死士兵卒,意圖謀反!”
“說得有理。”
管事公公稱讚道:“你這廝很是機靈,往後就跟著咱家做事,定能升官兒發財。”
“拜謝公公。”
“叫什麽?”
“幹爹!”
“桀桀桀……”
怪笑聲如夜梟哀嚎,管事公公新收了幹兒,心情很是不錯,當即催動真氣,奇門飛爪脫手而出抓向女子後心。
女子淩空躍起,躲過飛爪偷襲。
二人說著話一道向正堂走去,步伐一致,身形不分前後,先邁門檻的都是右腳。
木雕般跪著的眾內侍,隻覺得頭頂烏雲散開,霎時間天朗氣清。
起身跟在周易身後,向伍公公陪著笑臉。
正堂下方原本一張太師椅,寓意唯我獨尊,不知何時又添了張椅子,中間擺著張小桌,已經泡好了禦茶。
伍公公坐下前,抬頭看牆上掛著的畫像,雙目微眯。
“督公威武,懸於堂中,可震懾宵小之輩。將來無論誰掌東廠,都應在正堂掛督公畫像,以示尊崇。”
周易眼中閃過精光,上下打量伍公公。
先前少言低聲的內向少年,僅僅兩年未見,竟然有膽子在東廠指指點點,性子前後竟然變化這般大。
或許沾染了權力,就是這樣了罷。
周易露出滿意笑容:“難怪伍公公得陛下恩寵,話說的太入耳,咱家聽了打心眼裏高興。”
伍公公聞言,稍稍鬆了口氣,努力按下心中恐懼。
此番大著膽子來東廠,便是試探周督公是否如傳聞那般,已經有了放權、養老的心思。
若能趁機拿下東廠大權,對於將來推兒子登基,有巨大作用。
“督公謬讚,咱家還需向您多多請教。”
說話間分別落座。
周易使了個眼色,堂中站立的密冊司主事出列,躬身匯報道。
“稟督公、侯爺,咱家不久前收到密探消息,由禮部盧尚書牽頭,二十二位官員聯名參奏侯爺,要求陛下收回封爵。”
周易輕輕品了口茶,勸慰道。
“盧臨堅那老匹夫,就像是茅坑的臭石頭,今兒參這個,明兒參那個,侯爺莫要太過在意。”
堂中內侍紛紛看向伍公公,看他如何說話。
這是投名狀,還是問路石?
伍公公眼中閃過冷芒,知曉這是東廠的試探,若是有絲毫軟弱退縮,將來想掌權就難了。
偏偏掌控東廠,關乎子嗣繼承大統。
“咱家這侯爵是陛下親封,誰敢有異議,那就是忤逆、僭越。”
伍公公騰的站起身來,殺氣騰騰的說道。
“督公,聽聞東廠有件功勳卓著的龍袍,咱家借用借用!”
第441章 借刀殺人
盧府。
後宅。
夫人張氏哭哭啼啼,兩個兒子不斷勸慰。
今天盧尚書上朝期間,吏部行走於公公派人,清查張氏商號貨物,發現了硝石、硫磺等違禁品。
自天順帝登基後,凡與火藥相關的材料,禁止民間流通。
人贓俱獲,張氏商號百口莫辯,闔家上下打入天牢候審。
張氏哽咽道:“老爺,人家都帶話來了,隻要你向於行走知會一聲,立刻就能都放人出來……”
“婦人之見,你以為是簡單的知會?”
盧尚書嗬斥道:“本官乃清流之首,當為國朝讀書人表率,豈能與閹狗合流?”
張氏抹眼淚道:“難道就看著我爹娘兄弟去死?那我也不活了!”
盧尚書眉頭緊鎖,對張家人頗為不滿。
正值朝堂風波凶惡,竟然犯了此等案子,簡直是向敵人遞刀子。
旁的大兒子問道:“父親,是否與唐相有關?”
唐相即為唐明遠,天順朝第一位內閣首輔,亦是大慶開國以來最年輕的首輔,很是彰顯出天順帝的“喜開先例”。
盧尚書目露詫異之色,未曾想平日裏內斂少言的大兒子,竟然能看到此案關鍵,點頭說道。
“單隻是與閹狗說話,本官為了老泰山,也能舍下臉麵。然而那閹狗的目的,是拉攏禮部上下官員,抵製新政!”
二兒子說道:“唐相乃從龍功臣,又是陛下左膀右臂,朝堂、民間聲望隆重,於公公怎麽敢與唐相作對?”
盧尚書看向大兒子,想聽聽他的想法。
大兒子沉吟片刻後說道:“新政是唐相的新政,非陛下之新政。”
“不錯,你能看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
盧尚書輕撫胡須,頗有幾分後繼有人的欣慰:“不過麽,根本緣由還是陛下心太軟,做事不夠果決!”
二兒子滿臉疑惑,聽父親大哥所說,陛下對唐相很是不滿,派遣幹兒子去六部奪權,怎麽還心太軟了?
大兒子目露駭然,見識到了幾分朝爭殘酷。
天順帝心軟之處,在於不打算將唐相抄家滅族,那樣一來,新政、權力就都落入陛下手中了。
“父親對新政很是支持?”
“為官者,總要為百姓做些事。”
盧尚書說道:“唐相行事頗有些天馬行空,然而每次革新都效果斐然,國朝中興有望,本官自是要鼎力支持。”
大兒子說道:“所以您聯名上書參奏恩澤侯?”
“太監封侯,史無前例。”
盧尚書怒聲道:“於公,本官應參奏,於私,本官支持唐相,更應遏製九常侍禍害朝堂!”
哭哭啼啼的張氏,忽然停下抽泣,問道:“老爺,這會不會為咱家招來禍事?”
“或許吧。”
盧尚書歎息道:“當年本官不敢站出來抵製妖後,至今夜不能安眠,這次不能再遲疑了。”
大兒子說道:“父親,您可以嚐試與周督公、圓提督聯手,他們二人曆經三朝,完全可以遏製九常侍。”
“哼!”
盧尚書冷聲道:“閹狗都是一丘之貉,周、圓二人故意放縱九常侍,就是想逼迫新政一黨,與之聯手。”
“九常侍隻是禍害,這二人所圖更大……”
正說話時。
外麵傳來喧嘩聲,時不時還有幾聲慘叫。
一個侍女慌慌張張的來到後堂,麵色嚇得蒼白,哆哆嗦嗦說道:“老爺,東廠的人來了,說……說……”
盧尚書聽到東廠二字,刷的站起身來:“說什麽?”
噗!
羽箭淩空射來,穿透侍女後心,抽搐幾下沒了聲息。
呼啦啦一群東廠緹騎衝進來,個個手持鮮血淋漓的繡春刀,正中簇擁著當中督捕司主事孫公公。
“桀桀桀……”
開口說話前,先是一陣怪笑,孫公公坐在緹騎背上,拈著蘭花指說道。
“咱家在盧大人家花園,發現了一件龍袍,九副鎧甲,莫非盧大人打算效仿太祖舉事?”
大慶太祖起兵時,聖火教資助了九副鎧甲,登基之後便定下規矩,藏匿九副鎧甲者誅九族。
盧尚書怒道:“閹狗,你竟敢誣陷本官……”
“盧大人在地牢裏與侯爺說罷!”
孫公公聽多了類似的話,揮手下令,緹騎一擁而上將盧家人抓捕,串成一串押入東廠地牢。
十八般酷刑輪番使過,無論有沒有罪都會認了!
……
入夜。
青衫女子在京城飛竄。
淩空虛度數丈,輕身功夫堪稱江湖頂尖。
十幾個緹騎緊隨其後,個個步法詭異,仿佛飄飄忽忽的凶魂厲鬼,時不時甩出幾發暗器飛鏢。
為首的管事公公手持奇門飛爪兵刃,說話聲陰陽不定:“小娘皮這輕功,似是淩雲宗登天步。”
麾下緹騎說道:“大人,明兒就給淩雲宗發牌票。”
“發什麽牌票,直接大軍圍殺。”
另一名緹騎說道:“盧家書香門第,嫡子竟然與江湖宗門結親,必然是暗中蓄養死士兵卒,意圖謀反!”
“說得有理。”
管事公公稱讚道:“你這廝很是機靈,往後就跟著咱家做事,定能升官兒發財。”
“拜謝公公。”
“叫什麽?”
“幹爹!”
“桀桀桀……”
怪笑聲如夜梟哀嚎,管事公公新收了幹兒,心情很是不錯,當即催動真氣,奇門飛爪脫手而出抓向女子後心。
女子淩空躍起,躲過飛爪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