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裏多半都是衣物和各種日用品,以及佳慧的手提電腦,還有一台相機。這相機是佳慧買的唯一一件奢侈品,當時花了她一個月的工資和小半年的稿費,是七寶出生後不久買的,為了記錄孩子成長的影像。
可後來因為太忙,這東西多半時間都留在櫃子裏吃灰。
等把東西全都歸置好了,佳慧關了大燈,擰亮帶回來的小台燈,在一張a4紙上寫寫畫畫。她先畫了房屋的地形圖,又在旁邊添上溪流和路。然後她順著漫水橋旁邊畫了圍牆、車庫,在半坡前的空地畫了交錯的水渠、小路和台階;什麽地方要搭葡萄架,什麽地方要種桂花樹都一一作了標注。
紙上原本孤零零的一幢房屋,周圍一點點豐滿了起來,變成了有花有樹、有溪有田的小農莊。
要把住處變成這樣,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辛苦勞作,但佳慧現在一點也不怵了。她和馮小河已經邁出了最艱難的那一步,回都回了,接下來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她一連畫了好幾張圖,分門別類注明了房屋的下水設施、堆肥係統、綠化圖,又在房間布局圖上標注了要改動的地方。等她收拾好紙筆,出房去洗澡時,姑爹和姑姑不知什麽時候已經睡了。
佳慧洗漱完了,到大門前站了一會兒。月色十分清朗,遠處山峰的輪廓清晰可見。小山村裏卻是黑的。沒有路燈,隻有錯落的房屋灑下片片黃色燈光,映得屋旁老槐樹越發黑魆魆的。夜風輕拂,槐花簌簌落下。
蒸槐花菜多好吃啊。把半開的槐花摘下來,拌上米粉,什麽調料都不用,隻些微灑點鹽,放籠屜裏蒸熟後,就有種份外樸素的清甜。佳慧饞這一口很久了。往年回家總是錯過,這一次,她想她終於能親手做一次蒸槐花了。
第8章 大太太
既然佳慧說了越早開工越好,姑爹辦事也就非常講效率了。不過兩三天時間,房子的水電還沒重新開通,他就已經領著人去漫水橋邊看過兩趟,緊接著就把沙石磚瓦都拖回來了。
這期間,在平安市的馮小河也是天天東奔西走,期間市裏的物流點給他打電話,說東西都到了,他都沒空,隻雇了一輛車,讓人把那些家什送回了石橋南村。
銀行那邊聽說他們要主動還錢,倒是挺好說話,隻是手續辦起來繁瑣。香菇廠的法人變更手續卻頗費了一番周折。幸好市裏有他的高中同學,畢業上十年了,其中也有兩個混成單位小頭目,就這麽人托人的,最後總算給辦下來了。
他的同學中不少人都在平安市工作,馮小河以前跟其中的幾個人處得很不錯。辦手續的這幾天裏,還有個同學請他幫忙,給他們公司搭建網站,——其實就是網頁。對馮工來說這不是分分鍾的事嗎?一家業務並不複雜的公司,他花了三個晚上就給做好了。
沒想到公司領導很滿意,同學給他塞了三千塊錢,還熱情邀請他吃了頓飯。這件事極大鼓舞了馮小河。讓他覺得辭掉令人稱羨的工作後,他的世界反而像是打開了新天地。互聯網對平安市這個十八線小城的影響正在日益凸顯,馮小河覺得除了種香菇外,自己的業務範圍很可以再拓展一下,比如搭建公司網站、設計網頁、搭建某寶網店、編寫程序等等。
……當然修電腦還是算了。自從他學了計算機,就總有人喊他去修電腦。雖然這事搞起來很容易就能上手,但馮工現在覺得,該給別人掙的錢,也還是要給別人掙的。
他就這麽盤算著,一路風風火火趕回家,發現房屋裝修已經動工了。
馮小河先回的石橋南,一進村就見他姑娘在曬穀坪上追一隻雞,兩歲多的小娃長得還沒腿高,踉踉蹌蹌地跑得倒快,追得那隻雞驚恐萬狀,撲騰著翅膀飛到稻草堆上去了。他姑聽到動靜,手裏提著刀趕出來,朝孩子大喊:“七寶!你把我的雞都嚇得不生蛋了!”
馮小河在外麵事情辦得順利,心情也格外好。見狀朝他姑嚷嚷:“姑,你說話就說話,拿刀幹什麽?”
他姑翻了個白眼,沒好氣地說:“你姑娘看著乖,跟你小時候一樣,就會調皮搗蛋!”
“爸爸!”七寶見了她爸,立刻丟下雞跑過來,她一手提奧特曼,一手舉著一顆蛋,“你看!蛋寶寶!”
馮小河接過來,雞蛋還是熱乎的。他抱起姑娘往裏走,問:“為什麽要追那隻雞?”
“我想還給她!”七寶睜著圓溜溜的眼睛看他,生氣地告狀,“那個雞媽媽,她連自己的寶寶都不要了!真是的!”
“啊,原來我們七寶是位樂於助人……助雞的小朋友啊,”馮小河表揚道:“真了不起!”
“有小紅花嗎?”七寶立刻問。
“當然有!”馮小河口頭表示嘉獎,見女兒還很期待地盯著他,又問:“幹嘛?”
“花呀!姐姐都有!”七寶不滿地指指自己的額頭,示意她爸,“貼這裏!”
“哦哦,”馮小河把她放下,摸了摸自己口袋,什麽也沒掏出來。看到七寶略帶失望的眼神,一生要強的老父親立刻說:“爸爸給你畫!畫一個超級漂亮的小紅花!”
他進房裏尋摸了好一陣,本來想找佳慧的口紅,沒找到,後來看到桌上的圓珠筆,便拿了筆,在七寶額頭上畫了一朵大大的藍花,還很認真地描了一遍。
藍花也是花。不過,如果洗不掉大姑不會揍他吧……
七寶興奮地照了照鏡子,立刻嘟起了嘴,“不好看……”
“但是它大呀!”為了將功補過,馮小河忙道:“爸爸還會畫手表!”
他拿出寫代碼的熱情,認認真真地在七寶的胖手腕上畫了表盤和表帶,還精心標注了指針和刻度。最後一筆完工後,七寶迫不及待地跑出去炫耀,“姑婆,我的表!我的小紅花!”
馮小河把筆放回去時,看到了桌上放著一疊a4紙。他拿過來看了一眼,最上麵那張寫著“主體拆改”幾個字,還有樓上樓下的房型圖,有幾堵牆麵標注著砸門、砸窗的字眼。
原來是裝修圖啊,都不打算問問他的意見嗎?……不過好吧,老婆裝修過一套房了,比他專業,她的意見就是最終意見。馮小河拿著那疊紙,一張一張地細看,看到後來,嘴角忍不住翹了起來。等全部看完了,他跑廚房裏問:“姑,姑爹和佳慧呢?”
兩人當然都去了漫水橋那邊,今天天剛亮,一大幫人就過去修屋頂了,等會兒要回來吃午飯,所以馮寶娟才會留在家裏做飯,順帶著照顧孩子。
“你在家就生事,瞧給孩子臉上畫的!”他姑丟了菜刀,正給孩子擦額頭上的花,偏還擦不掉,不由生氣道:“你到漫水橋那邊去,喊他們回來吃飯。真是看了就生氣!”
馮小河便抱著女兒出了村。開車往那邊走時,不知為何,他心裏湧起久違的雀躍。剛過漫水橋,就聽見房屋那邊傳來吆喝的動靜,偶爾夾雜著吱吱電鑽聲。路邊雜亂停著好些摩托車三輪車,馮小河把車停在旁邊,隔著窗往外望,就見半山坡下的荒草被壓倒了不少,靠坡的地方堆放著新買的水泥和磚瓦。曬穀坪上雜亂而繁忙。二樓屋頂上和廚房的屋頂上都站著人。
“走,我們找媽媽去!”馮小河抱著孩子往上走,早有眼尖的人看見了,大聲說:“喲,東家老板回來了!”
來幹活的都是附近和鄰村的鄉親,好些人馮小河都不認識,可他們卻認識這個山村裏考出去的大學生。有兩個還要考考他,“小河,你還認得我是哪個麽?”
立刻有人善意調侃,“人家現在是廠裏老板了,還小河小河地喊,要叫馮總!”
“他當了再大的老板,也要叫我一聲四叔的!”先頭那人笑嗬嗬地說。
“叔,您吃根煙!”馮小河忙把孩子放下,掏出煙挨個敬了一圈。他在外曆練了這麽多年,回了村裏,該有的禮數也絕不肯少,看到年紀大的喊叔,年輕些的喊嫂子,叫得大家喜笑顏開,都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鄉親們把煙夾在耳朵上,彼此寒喧了幾句,才繼續幹活兒。就見廚房屋頂上的人把瓦片揭起來,六七塊疊在一起,朝下頭一拋,屋下的人跟玩雜技似的,穩穩當當地接住了,整齊碼放到旁邊。瓦片揭開後,露出裏麵的房梁和檁條來。
馮小河看了一會兒,把七寶的頭護在懷裏,進樓房去看了看。一樓不見人影,發黴的牆皮已經全部鏟掉了,露出水泥牆麵,上頭開了一道道線槽。他正要往樓上去,就見佳慧下來了。
佳慧全副武裝,穿著大姑的藍布罩衣,戴著帽子和口罩。看到父女倆,她朝外揮手說:“裏麵灰大,出去出去!”
“媽媽!”七寶立刻在馮小河懷裏撲騰。
“髒!”佳慧站遠了拍拍身上,騰起一陣白灰,然後她看到了七寶的小花臉,忍不住笑了:“哎呦,這誰畫的啊?”
“爸爸幹的!”七寶斜眼瞪她爹。
“……手表畫得不錯!”佳慧安慰她。
“姑爹呢?走,叫大家回去吃飯吧。”馮小河說著要朝外走,被佳慧叫住了。也不知她從哪裏摸出一個相機,熱情邀請:“來來來,站這裏,我給你倆照一張相片。”
“你怎麽把相機拿過來了?”馮小河取笑她:“拿個相機晃來晃去,這可不是幹活兒的樣子!”
“你不懂!我給這些叔叔孃孃們隨手拍了些幹活兒的照片,他們可高興了!”佳慧把相機舉起來,說:“你倆配合一下!”
灰撲撲的客廳裏,父女倆同時伸出剪刀手,臉上浮現出虛偽笑容,動作簡直一模一樣。
佳慧連著哢嚓了幾張才放過他們。兩人簡單聊了幾句,馮小河得知姑爹在二樓檢修房頂,便去了曬穀坪上,仰頭大聲招呼:“姑爹,叫樓上的人下來,走!大家先把手裏的活兒放一放,吃了飯再來!”
佳慧也樓上樓下地喊人,催了幾遍,鄉親們這才陸陸續續從屋頂上下來,把身上的灰撣了,有的騎摩托車,有的騎電三輪,一群人鬧哄哄地往石橋南村這邊來了。
馮小河的車快,帶著姑爹和佳慧先到了村頭,依舊把車停在橋邊。路上姑爹告訴他們,經過對二樓房頂的勘查,隻找到兩三處漏眼,把那幾處的瓦和腐敗的椽子換一換就行,幾根房梁都挺結實,用不著整體翻新。這比預計中的工程量縮減了很多,讓大家倍感興奮。
幾個人邊聊邊走,剛進屋,就見院子裏站著一位老太太,花白頭發,穿著洗得發灰的白底藍格罩衫,正是馮小河的奶奶。
“奶奶,您怎麽來了?”馮小河一看奶奶的臉色就知道要糟。老太太臉上一絲笑意也沒有,正是暴風雨到來的前奏。
關鍵時刻,他閨女救了場,小姑娘一進屋就脆生生地喊:“姑婆,我肚子好餓!”
她還很誇張地拍了拍肚子。老太太的眼光立刻粘在了重孫女身上,片刻後她怒衝衝開了口:“誰給我孩子的額頭畫了隻眼睛?弄得跟二郎神似的!”
馮小河:……
這會兒後麵的人也陸續回來了。馮小河的奶奶在村裏年紀大輩份高,人們進屋都會先跟她打招呼。老人自然也是換上一副笑臉,連連給大家道辛苦,小院裏嚷嚷成一團。大夥兒洗了手臉,臨坐前還要先謙讓一番。兩桌人熱熱鬧鬧地吃起了飯。
在農村幹活兒,包一頓午飯是常有的事。這是因為有的人住得遠,跑回去吃飯太耽誤工夫了。包飯不像吃酒席,飯菜總以實惠管飽為主,但大方些的東家,總要想方設法多做兩個肉菜。這當然也是為自己考慮,畢竟要讓人幹活,總得讓人吃飽吃好。
人多,小院裏擺了兩張桌子,每桌一個燉鍋子,外加幾盤堆得冒尖的菜。鍋子裏是熱氣騰騰的臘豬蹄燉幹菜,盤子裏是臘肉炒蒜苔、炒萵苣等。蔬菜和肉都是自家的,花費不多,但對包飯來說已經相當豐盛了。
吃包飯是沒人喝酒的,前後也不過十幾分鍾。大家陸續吃完,自己搬了椅子,四處閑坐聊天。這時奶奶才朝馮小河和佳慧招手,三個人進了房間。
老人收了笑臉,拉著佳慧坐在床沿,小聲問:“慧兒,你告訴我,胡春平的媽說的可是真的?”
佳慧跟馮小河對視一眼,還沒開口,老太太就拿大白眼翻孫子,說:“你不用管他,跟我說實話!”
“……奶奶,她是怎麽跟您說的?”馮小河靠桌站著,插了句嘴。
“能怎麽說?”老太太沒忍住火氣,聲音高了,“說你跟胡春平欠了公家的錢,要賣房賣地來賠。你倆跟我說,她說的可是真的?”
佳慧見瞞不住了,索性把事情源源本本地告訴了她。包括幾年前兩人買房找胡春平借錢、後來他倒騰房地產馮小河替他擔保等等,隻沒把貸款的具體數額告訴她,最後又道:“我倆把海市的房子賣了,銀行的錢已經還上了,您別擔心。”
老人聽完久久沒作聲,房間裏一時很是寂靜。好大一會兒,她才歎了一聲,“我就說呢!好好的,上回你們怎麽忽然說想回來。”
上次回鄉,他們當然也回老宅看望過奶奶,怕她擔心,馮小河隻淺淺透了點風,說城裏工作太辛苦,有可能會回老家來。老太太當時還吵了他一頓,說他“吃了五樣想六樣”,差點給他上憶苦思甜課。
“欠了公家的錢,還賬是應該的!”老太太掀起藍格罩衣,從裏麵夾襖的口袋掏出個塑料袋來,把袋子打開,裏頭是花手絹包著的一本存折。她把存折遞給佳慧,“你們每次回來看我都給錢,我也花不著,都替你們存著。現在正是要用錢的時候,這點錢雖少,也給你們填補填補。”
佳慧看著存折,眼有點酸。上頭存著五萬多塊錢,老人家一生的積蓄都在這兒了。
上輩子老太太也是佳慧最敬重的人。她雖沒讀多少書,但性格剛強,哪怕中年喪夫、老年喪子,都沒把她擊倒。當年馮小河的父親去世沒多久,母親就想改嫁,所有人都無法接受,也是老人一力主張,讓她帶著大部分撫恤金嫁給了現在的丈夫。
“為人公道”是很多人對她的評價。臨終前老太太也是這樣,把幾間老房給了女兒女婿,因為她住鄉裏,女兒照顧得多;把存折給了孫子孫媳,因為上頭的錢都是他們給的,她一分都舍不得用。
“奶奶,我們有錢!”人到中年還不得不接受長輩的資助,這一刻馮小河感覺到了狼狽。但謝天謝地,前幾天掙的三千塊錢重新建立起他的自信,他深吸一口氣,壓下火氣,把在市裏的經曆講給老人和佳慧聽,當然也刻意誇大了前景的美好,“您看,我兩三天就掙了三千!我是回老家了,可又不是不能掙錢了!你那點老本留著自己花,誰稀罕你的!”
“真的?”兩三天就能掙三千元,這讓老人懸了一夜的心得到了有效的安撫,——她的孫子以後大概並不會窮困潦倒了。但老太太轉而又疑心他們沒說實話,“我聽春平媽說,你們欠了公家幾百萬。這麽快就還完了?你們別是騙我!……事情已經做下了,我也不罵你,罵了也無用。一家人齊心合力地還債,總有還完的時候。”
直到馮小河和佳慧再三向她保證,老太太神情這才緩和下來,依舊把存折塞給佳慧,“孩子,這點錢你拿著,還得修屋哪,處處都要花錢。手裏寬綽點總沒錯。”
馮小河還要說話,佳慧朝他使了個眼色,“哇,您還攢了這麽多錢啊?”她捏著存折誇張地挑眉,“真給我了?真給我我就用的啊。奶奶,我說實話,我們也就是這一兩年艱苦點,等你大孫把香菇廠開起來,掙了錢再還您啊?”
老人家看佳慧笑吟吟的,心裏這才好受點,瞪她一眼說:“誰要你還!你還怕我沒飯吃?菜是自家種的,雞是自家養的。你奶奶現在還能動,不用你們養!”
“得虧您今天來了,我正要跟您商量個事,”佳慧又說:“我們那房子正在裝修,天天忙得團團轉,都沒人看著七寶了。工地上到處是磚頭瓦片,肯定不能帶過去。家裏大姑要忙家務,還要做飯,也沒空。我這兩天正發愁呢。”
她故意顯出愁容來。老太太要強,不願意成為孩子們的負擔。如果說要接她來養老,她肯定要謙遜推辭。但若說需要老人出把力,這自然是當仁不讓的。當下老人就滿口答應了,“七寶不是還有我這個太太麽?你放心,我給你照顧得好好的。”
第9章 四月忙
一連七八天都很晴朗,漫水橋邊的老房子在日複一日的勞作下,逐漸煥發出新的光彩。廚房的屋頂在換了新椽子後,重新鋪上了紅色機瓦。二樓屋頂也早就修繕完畢。這是外麵的情形,屋裏的改動更大。北麵樓梯旁的小房間,佳慧讓人裝了下水道,刷了防水,在樓上樓下各改出了一個衛生間。
再就是堂屋,之前堂屋的采光主要是靠前麵的兩扇門,一旦門關上了,屋裏就會非常暗,因此佳慧讓人在正對大門的牆上砸出了幾扇窗戶,整個屋子的光線一下子非常明亮了。
廚房那個破舊的小木窗當然也拆了,改成了兩扇大玻璃窗。佳慧還讓人在牆山頭又砸出一扇門,因為柴禾都碼放在那邊,留個門出去抱柴禾才方便。
裝修房屋就是這樣,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中是怎麽省錢怎麽來,真到了裝修的時候,又覺得牆都鏟了,屋頂都換了,不砸出個門啊窗戶啊什麽的就太遺憾了。
房子的窗戶都是老式木窗,一樓潮氣重,很多木頭都腐朽了,佳慧看過之後,請師傅來全部換成了塑鋼門窗。但是房間的木門和二樓的門窗,但凡能用的,佳慧都保留了。一來當然是為了省錢,二來佳慧也覺得,這種舊舊的房子配上這種老式的窗戶和門其實更好看。——當然前提是重新打磨上漆,再把生鏽的合頁和門鎖等五金件全部換掉。
姑爹帶著鄉親們把屋頂蓋好了,水電也改造好了,就開始清理房屋的地麵。屋裏開裂的水泥塊要用尖鎬刨起來,用筐挑到外麵。廚房原有的土灶台也要拆掉。所有的舊家什也全都抬到了曬穀坪上。
這些家具要麽式樣太過古老,要麽被蟲蛀得瘸胳膊斷腿,總之姑爹覺得都可以劈掉當柴燒了。但佳慧叩著木板看過後,發現好幾樣都是老實木的,其中那個三開門的衣櫃,還有一條汙漬斑斑的八仙條案,還有廚房那個老式碗櫥,主體還很堅固,於是決定把它們留下來改造一番。
把一樓水泥地刨完後,姑爹這一撥人就回家忙地裏的活兒了。蘢山鎮這一帶是一年兩熟。每逢五月,就要割小麥油菜,整田插秧。漫水橋的工地另換了一批人,是專做水磨石地磚的施工隊。工人們先在屋裏鋪設找平砂漿,經過一兩天的養護,再把水泥和碎石攪拌,鋪上去打磨。打磨了好幾遍後,整個地麵變得非常平整光滑。水泥裏的白色石子被磨出不同形狀的切麵,點綴在深色中,燈一開,像是滿天的繁星。
施工隊跟他們約了幾天後過來打蠟上光,這邊的活兒就算忙完了。之後工地的活兒就要暫時停兩天,因為佳慧也要去姑姑的田裏插秧了。
農村現在已經有很多機械代替人力了。比如收麥收稻時都能出錢請收割機,耕田打耖也有拖拉機,但插秧還是多以人力為主,尤其這種丘陵地帶,有些田在狹長的山穀裏,插秧機操作不便,還是手栽比較快。
早上天還沒亮,人們就起了床,把秧苗從秧床上連根扯起,紮成一束一束的,用拖拉機或三輪車拖到田邊,移栽進稻田。忙乎兩三個小時後,太陽出來了,才能抽空回去吃個早飯,家裏離田遠的,把飯菜帶到田邊來吃的也有。
可後來因為太忙,這東西多半時間都留在櫃子裏吃灰。
等把東西全都歸置好了,佳慧關了大燈,擰亮帶回來的小台燈,在一張a4紙上寫寫畫畫。她先畫了房屋的地形圖,又在旁邊添上溪流和路。然後她順著漫水橋旁邊畫了圍牆、車庫,在半坡前的空地畫了交錯的水渠、小路和台階;什麽地方要搭葡萄架,什麽地方要種桂花樹都一一作了標注。
紙上原本孤零零的一幢房屋,周圍一點點豐滿了起來,變成了有花有樹、有溪有田的小農莊。
要把住處變成這樣,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辛苦勞作,但佳慧現在一點也不怵了。她和馮小河已經邁出了最艱難的那一步,回都回了,接下來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她一連畫了好幾張圖,分門別類注明了房屋的下水設施、堆肥係統、綠化圖,又在房間布局圖上標注了要改動的地方。等她收拾好紙筆,出房去洗澡時,姑爹和姑姑不知什麽時候已經睡了。
佳慧洗漱完了,到大門前站了一會兒。月色十分清朗,遠處山峰的輪廓清晰可見。小山村裏卻是黑的。沒有路燈,隻有錯落的房屋灑下片片黃色燈光,映得屋旁老槐樹越發黑魆魆的。夜風輕拂,槐花簌簌落下。
蒸槐花菜多好吃啊。把半開的槐花摘下來,拌上米粉,什麽調料都不用,隻些微灑點鹽,放籠屜裏蒸熟後,就有種份外樸素的清甜。佳慧饞這一口很久了。往年回家總是錯過,這一次,她想她終於能親手做一次蒸槐花了。
第8章 大太太
既然佳慧說了越早開工越好,姑爹辦事也就非常講效率了。不過兩三天時間,房子的水電還沒重新開通,他就已經領著人去漫水橋邊看過兩趟,緊接著就把沙石磚瓦都拖回來了。
這期間,在平安市的馮小河也是天天東奔西走,期間市裏的物流點給他打電話,說東西都到了,他都沒空,隻雇了一輛車,讓人把那些家什送回了石橋南村。
銀行那邊聽說他們要主動還錢,倒是挺好說話,隻是手續辦起來繁瑣。香菇廠的法人變更手續卻頗費了一番周折。幸好市裏有他的高中同學,畢業上十年了,其中也有兩個混成單位小頭目,就這麽人托人的,最後總算給辦下來了。
他的同學中不少人都在平安市工作,馮小河以前跟其中的幾個人處得很不錯。辦手續的這幾天裏,還有個同學請他幫忙,給他們公司搭建網站,——其實就是網頁。對馮工來說這不是分分鍾的事嗎?一家業務並不複雜的公司,他花了三個晚上就給做好了。
沒想到公司領導很滿意,同學給他塞了三千塊錢,還熱情邀請他吃了頓飯。這件事極大鼓舞了馮小河。讓他覺得辭掉令人稱羨的工作後,他的世界反而像是打開了新天地。互聯網對平安市這個十八線小城的影響正在日益凸顯,馮小河覺得除了種香菇外,自己的業務範圍很可以再拓展一下,比如搭建公司網站、設計網頁、搭建某寶網店、編寫程序等等。
……當然修電腦還是算了。自從他學了計算機,就總有人喊他去修電腦。雖然這事搞起來很容易就能上手,但馮工現在覺得,該給別人掙的錢,也還是要給別人掙的。
他就這麽盤算著,一路風風火火趕回家,發現房屋裝修已經動工了。
馮小河先回的石橋南,一進村就見他姑娘在曬穀坪上追一隻雞,兩歲多的小娃長得還沒腿高,踉踉蹌蹌地跑得倒快,追得那隻雞驚恐萬狀,撲騰著翅膀飛到稻草堆上去了。他姑聽到動靜,手裏提著刀趕出來,朝孩子大喊:“七寶!你把我的雞都嚇得不生蛋了!”
馮小河在外麵事情辦得順利,心情也格外好。見狀朝他姑嚷嚷:“姑,你說話就說話,拿刀幹什麽?”
他姑翻了個白眼,沒好氣地說:“你姑娘看著乖,跟你小時候一樣,就會調皮搗蛋!”
“爸爸!”七寶見了她爸,立刻丟下雞跑過來,她一手提奧特曼,一手舉著一顆蛋,“你看!蛋寶寶!”
馮小河接過來,雞蛋還是熱乎的。他抱起姑娘往裏走,問:“為什麽要追那隻雞?”
“我想還給她!”七寶睜著圓溜溜的眼睛看他,生氣地告狀,“那個雞媽媽,她連自己的寶寶都不要了!真是的!”
“啊,原來我們七寶是位樂於助人……助雞的小朋友啊,”馮小河表揚道:“真了不起!”
“有小紅花嗎?”七寶立刻問。
“當然有!”馮小河口頭表示嘉獎,見女兒還很期待地盯著他,又問:“幹嘛?”
“花呀!姐姐都有!”七寶不滿地指指自己的額頭,示意她爸,“貼這裏!”
“哦哦,”馮小河把她放下,摸了摸自己口袋,什麽也沒掏出來。看到七寶略帶失望的眼神,一生要強的老父親立刻說:“爸爸給你畫!畫一個超級漂亮的小紅花!”
他進房裏尋摸了好一陣,本來想找佳慧的口紅,沒找到,後來看到桌上的圓珠筆,便拿了筆,在七寶額頭上畫了一朵大大的藍花,還很認真地描了一遍。
藍花也是花。不過,如果洗不掉大姑不會揍他吧……
七寶興奮地照了照鏡子,立刻嘟起了嘴,“不好看……”
“但是它大呀!”為了將功補過,馮小河忙道:“爸爸還會畫手表!”
他拿出寫代碼的熱情,認認真真地在七寶的胖手腕上畫了表盤和表帶,還精心標注了指針和刻度。最後一筆完工後,七寶迫不及待地跑出去炫耀,“姑婆,我的表!我的小紅花!”
馮小河把筆放回去時,看到了桌上放著一疊a4紙。他拿過來看了一眼,最上麵那張寫著“主體拆改”幾個字,還有樓上樓下的房型圖,有幾堵牆麵標注著砸門、砸窗的字眼。
原來是裝修圖啊,都不打算問問他的意見嗎?……不過好吧,老婆裝修過一套房了,比他專業,她的意見就是最終意見。馮小河拿著那疊紙,一張一張地細看,看到後來,嘴角忍不住翹了起來。等全部看完了,他跑廚房裏問:“姑,姑爹和佳慧呢?”
兩人當然都去了漫水橋那邊,今天天剛亮,一大幫人就過去修屋頂了,等會兒要回來吃午飯,所以馮寶娟才會留在家裏做飯,順帶著照顧孩子。
“你在家就生事,瞧給孩子臉上畫的!”他姑丟了菜刀,正給孩子擦額頭上的花,偏還擦不掉,不由生氣道:“你到漫水橋那邊去,喊他們回來吃飯。真是看了就生氣!”
馮小河便抱著女兒出了村。開車往那邊走時,不知為何,他心裏湧起久違的雀躍。剛過漫水橋,就聽見房屋那邊傳來吆喝的動靜,偶爾夾雜著吱吱電鑽聲。路邊雜亂停著好些摩托車三輪車,馮小河把車停在旁邊,隔著窗往外望,就見半山坡下的荒草被壓倒了不少,靠坡的地方堆放著新買的水泥和磚瓦。曬穀坪上雜亂而繁忙。二樓屋頂上和廚房的屋頂上都站著人。
“走,我們找媽媽去!”馮小河抱著孩子往上走,早有眼尖的人看見了,大聲說:“喲,東家老板回來了!”
來幹活的都是附近和鄰村的鄉親,好些人馮小河都不認識,可他們卻認識這個山村裏考出去的大學生。有兩個還要考考他,“小河,你還認得我是哪個麽?”
立刻有人善意調侃,“人家現在是廠裏老板了,還小河小河地喊,要叫馮總!”
“他當了再大的老板,也要叫我一聲四叔的!”先頭那人笑嗬嗬地說。
“叔,您吃根煙!”馮小河忙把孩子放下,掏出煙挨個敬了一圈。他在外曆練了這麽多年,回了村裏,該有的禮數也絕不肯少,看到年紀大的喊叔,年輕些的喊嫂子,叫得大家喜笑顏開,都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鄉親們把煙夾在耳朵上,彼此寒喧了幾句,才繼續幹活兒。就見廚房屋頂上的人把瓦片揭起來,六七塊疊在一起,朝下頭一拋,屋下的人跟玩雜技似的,穩穩當當地接住了,整齊碼放到旁邊。瓦片揭開後,露出裏麵的房梁和檁條來。
馮小河看了一會兒,把七寶的頭護在懷裏,進樓房去看了看。一樓不見人影,發黴的牆皮已經全部鏟掉了,露出水泥牆麵,上頭開了一道道線槽。他正要往樓上去,就見佳慧下來了。
佳慧全副武裝,穿著大姑的藍布罩衣,戴著帽子和口罩。看到父女倆,她朝外揮手說:“裏麵灰大,出去出去!”
“媽媽!”七寶立刻在馮小河懷裏撲騰。
“髒!”佳慧站遠了拍拍身上,騰起一陣白灰,然後她看到了七寶的小花臉,忍不住笑了:“哎呦,這誰畫的啊?”
“爸爸幹的!”七寶斜眼瞪她爹。
“……手表畫得不錯!”佳慧安慰她。
“姑爹呢?走,叫大家回去吃飯吧。”馮小河說著要朝外走,被佳慧叫住了。也不知她從哪裏摸出一個相機,熱情邀請:“來來來,站這裏,我給你倆照一張相片。”
“你怎麽把相機拿過來了?”馮小河取笑她:“拿個相機晃來晃去,這可不是幹活兒的樣子!”
“你不懂!我給這些叔叔孃孃們隨手拍了些幹活兒的照片,他們可高興了!”佳慧把相機舉起來,說:“你倆配合一下!”
灰撲撲的客廳裏,父女倆同時伸出剪刀手,臉上浮現出虛偽笑容,動作簡直一模一樣。
佳慧連著哢嚓了幾張才放過他們。兩人簡單聊了幾句,馮小河得知姑爹在二樓檢修房頂,便去了曬穀坪上,仰頭大聲招呼:“姑爹,叫樓上的人下來,走!大家先把手裏的活兒放一放,吃了飯再來!”
佳慧也樓上樓下地喊人,催了幾遍,鄉親們這才陸陸續續從屋頂上下來,把身上的灰撣了,有的騎摩托車,有的騎電三輪,一群人鬧哄哄地往石橋南村這邊來了。
馮小河的車快,帶著姑爹和佳慧先到了村頭,依舊把車停在橋邊。路上姑爹告訴他們,經過對二樓房頂的勘查,隻找到兩三處漏眼,把那幾處的瓦和腐敗的椽子換一換就行,幾根房梁都挺結實,用不著整體翻新。這比預計中的工程量縮減了很多,讓大家倍感興奮。
幾個人邊聊邊走,剛進屋,就見院子裏站著一位老太太,花白頭發,穿著洗得發灰的白底藍格罩衫,正是馮小河的奶奶。
“奶奶,您怎麽來了?”馮小河一看奶奶的臉色就知道要糟。老太太臉上一絲笑意也沒有,正是暴風雨到來的前奏。
關鍵時刻,他閨女救了場,小姑娘一進屋就脆生生地喊:“姑婆,我肚子好餓!”
她還很誇張地拍了拍肚子。老太太的眼光立刻粘在了重孫女身上,片刻後她怒衝衝開了口:“誰給我孩子的額頭畫了隻眼睛?弄得跟二郎神似的!”
馮小河:……
這會兒後麵的人也陸續回來了。馮小河的奶奶在村裏年紀大輩份高,人們進屋都會先跟她打招呼。老人自然也是換上一副笑臉,連連給大家道辛苦,小院裏嚷嚷成一團。大夥兒洗了手臉,臨坐前還要先謙讓一番。兩桌人熱熱鬧鬧地吃起了飯。
在農村幹活兒,包一頓午飯是常有的事。這是因為有的人住得遠,跑回去吃飯太耽誤工夫了。包飯不像吃酒席,飯菜總以實惠管飽為主,但大方些的東家,總要想方設法多做兩個肉菜。這當然也是為自己考慮,畢竟要讓人幹活,總得讓人吃飽吃好。
人多,小院裏擺了兩張桌子,每桌一個燉鍋子,外加幾盤堆得冒尖的菜。鍋子裏是熱氣騰騰的臘豬蹄燉幹菜,盤子裏是臘肉炒蒜苔、炒萵苣等。蔬菜和肉都是自家的,花費不多,但對包飯來說已經相當豐盛了。
吃包飯是沒人喝酒的,前後也不過十幾分鍾。大家陸續吃完,自己搬了椅子,四處閑坐聊天。這時奶奶才朝馮小河和佳慧招手,三個人進了房間。
老人收了笑臉,拉著佳慧坐在床沿,小聲問:“慧兒,你告訴我,胡春平的媽說的可是真的?”
佳慧跟馮小河對視一眼,還沒開口,老太太就拿大白眼翻孫子,說:“你不用管他,跟我說實話!”
“……奶奶,她是怎麽跟您說的?”馮小河靠桌站著,插了句嘴。
“能怎麽說?”老太太沒忍住火氣,聲音高了,“說你跟胡春平欠了公家的錢,要賣房賣地來賠。你倆跟我說,她說的可是真的?”
佳慧見瞞不住了,索性把事情源源本本地告訴了她。包括幾年前兩人買房找胡春平借錢、後來他倒騰房地產馮小河替他擔保等等,隻沒把貸款的具體數額告訴她,最後又道:“我倆把海市的房子賣了,銀行的錢已經還上了,您別擔心。”
老人聽完久久沒作聲,房間裏一時很是寂靜。好大一會兒,她才歎了一聲,“我就說呢!好好的,上回你們怎麽忽然說想回來。”
上次回鄉,他們當然也回老宅看望過奶奶,怕她擔心,馮小河隻淺淺透了點風,說城裏工作太辛苦,有可能會回老家來。老太太當時還吵了他一頓,說他“吃了五樣想六樣”,差點給他上憶苦思甜課。
“欠了公家的錢,還賬是應該的!”老太太掀起藍格罩衣,從裏麵夾襖的口袋掏出個塑料袋來,把袋子打開,裏頭是花手絹包著的一本存折。她把存折遞給佳慧,“你們每次回來看我都給錢,我也花不著,都替你們存著。現在正是要用錢的時候,這點錢雖少,也給你們填補填補。”
佳慧看著存折,眼有點酸。上頭存著五萬多塊錢,老人家一生的積蓄都在這兒了。
上輩子老太太也是佳慧最敬重的人。她雖沒讀多少書,但性格剛強,哪怕中年喪夫、老年喪子,都沒把她擊倒。當年馮小河的父親去世沒多久,母親就想改嫁,所有人都無法接受,也是老人一力主張,讓她帶著大部分撫恤金嫁給了現在的丈夫。
“為人公道”是很多人對她的評價。臨終前老太太也是這樣,把幾間老房給了女兒女婿,因為她住鄉裏,女兒照顧得多;把存折給了孫子孫媳,因為上頭的錢都是他們給的,她一分都舍不得用。
“奶奶,我們有錢!”人到中年還不得不接受長輩的資助,這一刻馮小河感覺到了狼狽。但謝天謝地,前幾天掙的三千塊錢重新建立起他的自信,他深吸一口氣,壓下火氣,把在市裏的經曆講給老人和佳慧聽,當然也刻意誇大了前景的美好,“您看,我兩三天就掙了三千!我是回老家了,可又不是不能掙錢了!你那點老本留著自己花,誰稀罕你的!”
“真的?”兩三天就能掙三千元,這讓老人懸了一夜的心得到了有效的安撫,——她的孫子以後大概並不會窮困潦倒了。但老太太轉而又疑心他們沒說實話,“我聽春平媽說,你們欠了公家幾百萬。這麽快就還完了?你們別是騙我!……事情已經做下了,我也不罵你,罵了也無用。一家人齊心合力地還債,總有還完的時候。”
直到馮小河和佳慧再三向她保證,老太太神情這才緩和下來,依舊把存折塞給佳慧,“孩子,這點錢你拿著,還得修屋哪,處處都要花錢。手裏寬綽點總沒錯。”
馮小河還要說話,佳慧朝他使了個眼色,“哇,您還攢了這麽多錢啊?”她捏著存折誇張地挑眉,“真給我了?真給我我就用的啊。奶奶,我說實話,我們也就是這一兩年艱苦點,等你大孫把香菇廠開起來,掙了錢再還您啊?”
老人家看佳慧笑吟吟的,心裏這才好受點,瞪她一眼說:“誰要你還!你還怕我沒飯吃?菜是自家種的,雞是自家養的。你奶奶現在還能動,不用你們養!”
“得虧您今天來了,我正要跟您商量個事,”佳慧又說:“我們那房子正在裝修,天天忙得團團轉,都沒人看著七寶了。工地上到處是磚頭瓦片,肯定不能帶過去。家裏大姑要忙家務,還要做飯,也沒空。我這兩天正發愁呢。”
她故意顯出愁容來。老太太要強,不願意成為孩子們的負擔。如果說要接她來養老,她肯定要謙遜推辭。但若說需要老人出把力,這自然是當仁不讓的。當下老人就滿口答應了,“七寶不是還有我這個太太麽?你放心,我給你照顧得好好的。”
第9章 四月忙
一連七八天都很晴朗,漫水橋邊的老房子在日複一日的勞作下,逐漸煥發出新的光彩。廚房的屋頂在換了新椽子後,重新鋪上了紅色機瓦。二樓屋頂也早就修繕完畢。這是外麵的情形,屋裏的改動更大。北麵樓梯旁的小房間,佳慧讓人裝了下水道,刷了防水,在樓上樓下各改出了一個衛生間。
再就是堂屋,之前堂屋的采光主要是靠前麵的兩扇門,一旦門關上了,屋裏就會非常暗,因此佳慧讓人在正對大門的牆上砸出了幾扇窗戶,整個屋子的光線一下子非常明亮了。
廚房那個破舊的小木窗當然也拆了,改成了兩扇大玻璃窗。佳慧還讓人在牆山頭又砸出一扇門,因為柴禾都碼放在那邊,留個門出去抱柴禾才方便。
裝修房屋就是這樣,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中是怎麽省錢怎麽來,真到了裝修的時候,又覺得牆都鏟了,屋頂都換了,不砸出個門啊窗戶啊什麽的就太遺憾了。
房子的窗戶都是老式木窗,一樓潮氣重,很多木頭都腐朽了,佳慧看過之後,請師傅來全部換成了塑鋼門窗。但是房間的木門和二樓的門窗,但凡能用的,佳慧都保留了。一來當然是為了省錢,二來佳慧也覺得,這種舊舊的房子配上這種老式的窗戶和門其實更好看。——當然前提是重新打磨上漆,再把生鏽的合頁和門鎖等五金件全部換掉。
姑爹帶著鄉親們把屋頂蓋好了,水電也改造好了,就開始清理房屋的地麵。屋裏開裂的水泥塊要用尖鎬刨起來,用筐挑到外麵。廚房原有的土灶台也要拆掉。所有的舊家什也全都抬到了曬穀坪上。
這些家具要麽式樣太過古老,要麽被蟲蛀得瘸胳膊斷腿,總之姑爹覺得都可以劈掉當柴燒了。但佳慧叩著木板看過後,發現好幾樣都是老實木的,其中那個三開門的衣櫃,還有一條汙漬斑斑的八仙條案,還有廚房那個老式碗櫥,主體還很堅固,於是決定把它們留下來改造一番。
把一樓水泥地刨完後,姑爹這一撥人就回家忙地裏的活兒了。蘢山鎮這一帶是一年兩熟。每逢五月,就要割小麥油菜,整田插秧。漫水橋的工地另換了一批人,是專做水磨石地磚的施工隊。工人們先在屋裏鋪設找平砂漿,經過一兩天的養護,再把水泥和碎石攪拌,鋪上去打磨。打磨了好幾遍後,整個地麵變得非常平整光滑。水泥裏的白色石子被磨出不同形狀的切麵,點綴在深色中,燈一開,像是滿天的繁星。
施工隊跟他們約了幾天後過來打蠟上光,這邊的活兒就算忙完了。之後工地的活兒就要暫時停兩天,因為佳慧也要去姑姑的田裏插秧了。
農村現在已經有很多機械代替人力了。比如收麥收稻時都能出錢請收割機,耕田打耖也有拖拉機,但插秧還是多以人力為主,尤其這種丘陵地帶,有些田在狹長的山穀裏,插秧機操作不便,還是手栽比較快。
早上天還沒亮,人們就起了床,把秧苗從秧床上連根扯起,紮成一束一束的,用拖拉機或三輪車拖到田邊,移栽進稻田。忙乎兩三個小時後,太陽出來了,才能抽空回去吃個早飯,家裏離田遠的,把飯菜帶到田邊來吃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