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外婆聽了?滿臉笑,忙謙遜了?一番,端出茶來,四個人坐在太陽下喝茶聊天。張書記坐了?片刻,依舊起身,圍著房前屋後一通轉悠,姑姑陪著他仔細講解,看了?小木屋、雞舍,又看糞池、肥料發酵池和麵包窯。最後,張書記又圍著那個木頭台看了?半天,饒有興致地說:“這?木頭台子建得是地方,夏天趁涼方便得很!我們村那麽多?樹,我看也可以搞一個。”
兩人正說著,佳慧提著滿滿一籃子蘿卜從田裏回來了?,姑姑忙小跑過去幫忙,和她一起抬到溪邊。張書記也來幫忙,三個人在溪水裏邊洗刷蘿卜邊聊天。蘿卜洗淨後提到曬穀坪,姑姑又舀了?自來水衝洗一遍,才放到一邊給奶奶和外婆切。
那邊張書記和佳慧早就聊開了?,也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原來今年鎮上開會,傳達上級指示,要求各村裏要好好整治旱廁,建設美麗鄉村,還?撥付了?專款。張書記另外又尋了?門路,申請了?一個整理土地的項目,加起來大約一二百萬塊錢,準備把?石橋南村的建設好好搞一搞。
按他本來的計劃,第一是要修橋。進?村的那座老石橋年深月久,且又狹窄,不能?走汽車,要重新修整一番;第二是要修通入戶的水泥路;第三是整治旱廁、改善村容村貌。但是錢的數目有限,做了?這?件就顧不了?那件。況且旱廁是上邊要求一定要改的,到底怎麽個改法,村裏也還?沒有一定的章程。
因此?前幾?天村裏開了?一次會。除了?村委的人,還?請了?些鄉賢,比如村裏的能?人巧匠、退休老教師等,其中就包括姑爹。既然事情涉及到自家,會上大家當然暢所欲言,輪到姑爹發言,他便很是自豪地說起了?佳慧房子的三格汙水糞池。
“我們外甥前年修房子,專門請了?人來修糞池。幾?個格子各有各的用處,上麵板子一蓋,又不生?蛆蟲,又不長蒼蠅,幹幹淨淨的。房前建了?堆肥池,也蓋著板子。我們外甥媳婦人勤快,特別喜歡種花種草,處處收拾幹淨了?,再種上些花草,春天往她們屋旁邊一走,香噴噴的,各種花開得五顏六色,漂亮得不像是鄉下地方……”
開會的人當中,也有去過漫水橋邊的,便出來佐證姑爹所言非虛,還?建議張書記把?馮小河和佳慧兩口子請過來,有位餘三叔大聲道:“人家兩口子都是讀過書的,見識比咱們強!況且他們也都是熱心人,張書記你?親自過去請別人跑兩趟,未必還?蝕了?你?的麵子不成!”
張書記聽了?,心裏也好奇得緊,趁著姑姑今天有空,便央了?她一同前來。參觀過漫水橋邊的房子後,他便覺得,果然還?是城裏回來的年輕人們想法多?,那個石頭牆、竹籬笆費不了?什麽錢,就是花功夫,但是建在鄉下倒是十分好看。還?有木台子、化?糞池、堆肥池等,村裏都可以好好借鑒。
他便把?請佳慧過去參謀村莊建設的事情說了?,原以為她會推辭兩句,沒想到佳慧一口應承了?下來,說:“這?是大好事,當然要有多?大力?使多?大力?。我也不懂村莊規劃,隻是以前去過的地方不少,可以提些建議供您參考。另外我外地也有些懂行的朋友,我到時也問問他們的想法。”
張書記便覺得,今天這?趟來得太及時了?。臨走時他說:“大侄女兒?,那就麻煩你?就多?動動腦筋。要把?咱們村建得跟你?家一樣?好才行啊!”
第90章
接下來的幾天, 佳慧菜也不種了,公主號都斷更了兩天。每天送完孩子, 就去石橋南村轉悠。除了她,張書記還請了一位顧問,是位年近七十的退休老教師,姓李,現在就和老伴住在村裏,是石橋南村老一輩中公認最有才華的人。
李老師帶著佳慧四處看了好幾天,把村莊的每個角落都跑到了,還給她講了很多關於村莊的典故。比如那座三孔石拱橋是清代鹹豐年間本地一位李姓財主?集資所建,以前就叫李家橋。橋頭早先?有?塊石碑, 記載了為修橋募捐的事情。如今那石碑也不知被誰抬去墊了豬圈。
橋南村原本叫李家莊,姓李的人家很多,村後麵還有座破爛溜丟的祠堂, 也是李家祖先?修建的, 破“四舊”時裏麵的牌位和神像都被砸了,改成?了民兵辦公室, 後來又成了村委辦公室。如今村委早搬了地方,那幾間房就空在那裏,年深月久, 已經是快塌了。
村裏還有?七八棵古槐,每棵都有兩人合抱那麽粗, 據李老師說,這裏頭也有?一個傳說。不知是前朝哪一代的時候,石橋南村這一帶遭遇饑荒, 村民們都外出逃荒去了,隻有?一位李姓村民, 因老母臥床不起而?被迫留守在此。母子二人饑餓難耐,夜裏得?仙人指點,說後山上有?株槐樹,可前往彼處采摘槐花來吃。兒子便依照指點上了山,果?真找到那棵槐樹。母子倆靠吃槐花度過了饑年。後來李家發達了,為了不忘仙人恩情,這才在村裏遍植槐樹。
佳慧聽得?津津有?味。這類傳說,幾乎年代久遠些的村莊裏都有?。不過本地人對?槐樹的感情不同於其他樹種,畢竟饑荒年月,槐花就是珍貴的糧食。而?且這麽粗大的槐樹散布村莊中?,非常值得?好好做一做文章,打造好了,就是別處難得?的景致。
一老一小背著手到處亂轉,姑姑和燕子姐等人見了,都紛紛地笑:“考察團來了!佳慧,快好好考察,把我們村也修得?跟你家一樣好看!”
幾天看下來,佳慧一路拍了許多照片,還手繪了一副村莊的地圖,何處是房屋、何處是河流、何處是樹林、何處有?老槐都標注得?清清楚楚。然後她拿著地圖,和李老師商討著,先?畫出了村莊的下水道?。
村裏原本也有?汙水溝。各家各戶的房屋周圍留有?邊溝,下了大雨,邊溝的水依地形流下來,匯聚到一處,便從高到低形成?了幾道?汙水溝。隻是溝底滿是落葉淤泥,早就堵塞不通。但李老師看過之後,認為那汙水溝的位置非常適合村莊的地形,可以善加利用。佳慧對?此也深表讚同,整座村莊的下水道?便是在那幾條汙水溝的基礎上加以擴建和完善後形成?的。
關於村莊的建設,李老師還提出了在村裏修建農耕文化園的想法。他覺得?,現在別說城裏的孩子,很多農村長大的孩子都對?農耕文化十分陌生,大部分器具都沒聽說過,更別說見過、使用過了。況且在村裏放置些老物件,也可增加些農家趣味。這想法又和佳慧不謀而?合,兩人越發談得?投機。
一連好幾天。佳慧來了石橋南村,連姑姑家都不去了,徑直到李老師家,連中?飯都在李家吃。李師母每天做飯做菜,偶爾看到那兩人產生爭執,還要負責勸解,“小羅,你別跟他一般見識!死?老頭子倔了一輩子!誰左強得?過他!”
兩人幾易其稿,前後忙了足半個月,佳慧才熬夜做出了一個匯報ppt。第二?天她挾著電腦,先?給李老師試講了一遍。李老師聽完激動?不已,極為滿意,立刻就給張書記打了電話,說村莊的改造方案他們已經研究成?熟了。
張書記也很興奮,連忙召開了村莊改造籌備會,讓佳慧和李老師到大會上講。考慮到村裏沒有?投影,佳慧特意把家裏給孩子們看動?畫片的投影儀帶過去,就投在村委會議室的白牆上,給大家把設想講了一遍。
她的ppt分為好幾個部分。第一部 分是關於旱廁和汙水改造的。這方麵她提出一個設想,把每家每戶的豬圈集中?起來養殖,雞也不能散養了,要圈在自家後院養。這個想法一提出來,下麵的村民代表就開始議論紛紛。
“這隻怕不行!雞圈起來養,無非是在院後插個籬笆。那豬要是也集中?起來養,每天喂豬都得?多花多少?功夫!”餘四叔說。
“就是!喂在自家屋後頭,提豬草過去就幾步路。倘若喂在公家的豬圈裏,每天往返就累人得?很,誰耐得?煩?”李三孃說。
一個村民道?:“多費些力倒還好說,一頭豬要是得?了瘟症,全村的豬隻怕都跑不脫!”
“瞧你說的!喂在自家屋後頭,瘟症就不傳染了?別說一個村的豬,就是鄰村的豬得?了瘟症,照樣傳染過來!”村裏的劉會計說。
……
李老師再三再四地請大家安靜,會議室裏這才又重新靜下來,大家繼續聽佳慧往下講。
佳慧簡要地介紹了三格化糞池的製作方法和過濾原理。各家各戶的旱廁改造之後,汙水經過三格過濾池,過濾後流入公共下水道?。公共部分的下水道?沿村莊地形而?建,兩側硬化後修成?明渠,裏麵種植水葫蘆和其他水生植物,建成?階梯狀,一級一級地自北向南流,到了河邊那個大水塘,渠尾便做成?三級花瓣形狀的過濾池,裏麵也種滿各種水生綠植。
經過多重過濾,汙水便也清亮了起來,流進水塘裏,可種些蘆葦荷花,再養幾尾錦鯉,便成?了村莊一景。
這一次大家都看得?極認真,邊看邊點頭小聲議論,張書記見了也頻頻點頭。
第二?部分是農耕文化展示區。倒也沒有?專門劃分一塊地方來做展示,隻在村民房前屋後或路邊圈畫出若幹地方。屆時把那些過去用過的、現在閑置的老家什都擺出來展覽,旁邊寫上說明。為讓村民了解農耕文化是什麽東西,佳慧還在網上找了些磨盤、犁耙等東西p了上去。
大家一看便明白,頓時紛紛討論起來。這一個說:“我家就有?磨盤,十年前還拿它推過湯圓漿。到時拿出來擺給娃兒?們看!”
那一個道?:“那我就把我家老風車擺出來,那還是我爺爺做的,老一輩的手藝沒話說!”
還有?的道?:“菱角盆行不行?以前為了到山那邊湖裏摘菱角,家裏專門箍了菱角盆。現在放在家裏落灰!”
更有?人道?:“光擺犁和耙怕是不行吧?街上的娃娃們哪裏看得?明白!前麵得?用模型做頭牛拉著才好看!”
會議室裏亂紛紛的,李老師又再三再四地請大家安靜,村民們這才又靜下來,聽佳慧講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基礎建設,包括村裏的橋梁、道?路、路燈等等,進村的那座石拱橋在規劃中?被保留了下來,因為這是村莊的重要標誌。但村民的出行也很重要,因此在離老橋十幾米遠的地方,臨近村部那裏再修一座水泥橋梁。過了橋便是停車場。旁邊還要修籃球場。
村裏的道?路、各家各戶的圍牆和菜園要如何修建都有?說明。一句話,風格要統一。比如圍牆要統一用石頭壘,修成?半人高即可。牆上每隔兩三米放一個盆,裏麵種上太陽花。菜園邊用竹竿做成?交叉的竹籬,外麵種些爬藤花卉。
餘四叔看了點頭說:“這個牆和竹籬笆好看。佳慧家就是這麽修的!旁邊種點花,跟小花園一樣。”
又有?人問張書記:“書記,這橋今年能修成?麽?停車場和籃球場什麽時候建?別的不說,有?了籃球場,我家小崽有?個地方消遣,也不會老拿著手機看了。”
張書記便嗬嗬笑,說:“今年不修,明年肯定要修!不要急,規劃好了,咱們一步步來!”
李老師又自豪地請大家安靜。佳慧於是接著講了第四部 分。第四部分是村莊的造景和綠化。佳慧結合上一世看過的網紅打卡景點,設置出了秋千區、納涼區、散步區等。某處該種淩霄花,因為這種花耐活且花色豔麗,久開不衰;某條路旁要種紫薇花,因為紫薇花又稱百日紅,花期最為長久;某條渠邊可種繡球花,因為繡球花經不得?曬,也不能太陰,這渠邊日光隻照下半天,光線剛好;某處要搭架子,種上藤本玫瑰和風車茉莉,還要用藤本花卉布置出愛心?造型,方便遊人拍照等等。
到了手機時代,外出遊玩怎麽可能不拍照不打卡?因此村裏一定要因地設景,布置幾個適合拍照的景點。為了強調這一點,她還在村莊的進門處ps了一塊石頭,上書“石橋南”三個大字,又在村莊一角的照片上ps了一個玫瑰花組成?的愛心?圖案,表示這裏以後要用藤本玫瑰做出愛心?造型。盡管p得?很粗糙,大家看了依然心?馳神往。
“要是我們村建成?這樣,請我去城裏住我都不去!”餘四叔大聲道?。
“真建成?這樣,怕不是城裏人都要過來玩!”李三孃也笑嗬嗬地道?。
第五部分是未來規劃,包括在離豬圈隔離帶不遠處修建公共廁所、把祠堂重修成?鄉村書屋、在村裏舉辦槐花宴、在村部前修建籃球場等等。等佳慧講完了,會場上反而?安靜了,大家陶醉地坐在下麵,久久盯著屏幕上的村莊俯瞰圖。
好一會兒?,餘四叔才說:“本來我覺得?,在那個地方建公共廁所沒多大必要。家家戶戶都有?廁所,何必再修一個?不過聽佳慧這麽一講,還真得?修!咱們村真要是修成?這樣了,我就不信沒人過來玩!”
“那肯定!就不說外人來玩,咱們自己住著也舒心?。”李三孃笑嗬嗬地說。
“這回我去外地參觀,那江省的好些農村,修得?好了,一年四季都有?城裏人過去玩。”張書記也說:“你們想想,別人到咱們家門口?來了,總要吃飯,看到土特產還想買點,人多了,每天坐在家裏都可以掙錢。那日子怎麽不好過?”
李三孃便說:“這麽一看,豬還真得?集中?養。不然夏天一到滂臭,怎麽好意思叫人家在村裏參觀?又怎麽好叫別人到你家裏吃飯?”
便有?人開玩笑:“把鼻孔堵著吃!”
大家嗬嗬大笑起來,張書記感歎說:“辛苦佳慧和李老師了。比我想象的還要好!好太多了!看得?我很有?信心?。來,一起給他們鼓掌!”
會議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李老師興奮得?臉都紅了,取下老花眼鏡謙遜道?:“都是小羅做的。到底年輕啊,讀的書多,又在大城市裏呆過,想法和見識比我們這些老古板強多了!”
佳慧忙也說:“李老師提了很多非常好的想法,他才是這個方案的靈魂人物!”
張書記哈哈大笑,“你兩個不要推來推去了,都是我石橋南村的大功臣!等將來村裏搞槐花宴,你們都要當之無愧坐首席的!”
第91章
在給?村民代表們講解了村莊的改造規劃後, 佳慧根據張書記等人的建議,對ppt內容進行了部?分修改, 準備過幾天拿到村民大會上去講。雖然已經見過了很多大場麵,但想到要在那麽多村民麵前進行演示,佳慧還是有點緊張。她?反複打磨內容,還把ppt發給了遠在海市的葉子君,請她?把關?修改。
葉子君看?了佳慧拍攝的村莊照片,對三拱橋和?古老的槐樹表示了強烈興趣。但作為一個專業學美術的,她認為佳慧的部分p圖簡直是錦上添屎,抨擊之後親自作了修改。發過來後,佳慧看?了大為滿意, 表示石橋南村改造完後,槐花宴的首席必須加上葉子君。
在佳慧為石橋南村的村莊建設而加班熬夜改ppt的同時?,馮小?河也在臥室外的書房裏加班熬夜做ppt。
佳慧提前收工, 上廁所時?從旁經?過, 看?了一眼他的電腦屏幕,原來是香菇種植的培訓教學。她不由問馮小?河:“怎麽?你這是要在上灣村辦培訓班?”
“對!”馮小?河眼盯著電腦, 劈裏啪啦地打字,說:“想來學嗎?都好說但是要先給?錢!”
佳慧便湊在旁邊細看?了兩眼,說:“要錢沒有, 要命一條!”
“沒錢也行,”馮小?河扭過臉朝她?笑:“抵羅總的產品推廣費怎麽樣?”
“馮總您真是不吃虧啊!”佳慧看?了會兒, 說:“你想給?村民辦培訓班是好事,想靠這個收費隻怕很難。”
“本來就是免費技術培訓。”馮小?河說:“而且廠裏還負責技術跟蹤指導。家?裏沒大棚的,還可以來基地, 免費使用我?們的大棚。如果自己沒渠道?賣香菇,我?們還能收購。”
佳慧不由挑起眉, 詫異道?:“那你還怎麽掙錢?不知?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啊?”
馮小?河不屑道?:“你這觀念早過時?了,現在是‘有財大家?一起發,有錢大家?一起賺’的世道?啦。”
粗粗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佳慧稍微細想了想,就明白了,不由伸出大拇指,說:“高!”
馮小?河得意洋洋地問:“佩服嗎?”
“佩服!”佳慧真心實?意地道?。
她?也知?道?,香菇廠購入自動化設備之後,從粉料、攪拌、裝袋,到殺菌和?點種,這些環節中的絕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用機器來完成,不需要多少人力。如此一來,產品有了保障,還大大節省了成本。但是,菌種培育成活後的管理和?香菇的采摘,卻?需要大量人力,而且並無機器可以替代。
給?村民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一來香菇廠本身就有這樣的需求,畢竟即使是工作最?為簡單的采摘工,也需要了解什麽樣的香菇可以摘,什麽樣的香菇要留。到時?來廠裏幹活兒的多半是附近村民,提前進行培訓,才不會臨時?抓瞎;二來,上灣村本來有種香菇的傳統,但是土法裝袋殺菌太麻煩了,消毒還不徹底。通過技術培訓,他們也能了解自動流水線生產出的菇棒品質好在哪裏,就一定會有人選擇直接從香菇廠購買菇棒,在家?進行培育和?采摘。香菇廠除了自己雇人種香菇,還可以賺賣菇棒的錢。哪怕一根菇棒隻賺一塊錢,數量多了也是筆生意。
所以說此時?就要想方設法調動農戶種香菇的積極性。村民們不是沒技術嗎?廠裏教;沒棚子怎麽辦?廠裏有簡易大棚免費用;種出來的香菇怕不好賣?廠裏出價回收。菇廠能從中賺點差價,村民也能賺錢,這就是雙贏。
“這可不是我?想出來的。”麵對佳慧的誇獎,馮小?河倒也沒有一味驕傲,解釋說:“人家?東省的菇廠早就有一整套的流程。我?們直接拿來利用,少走多少彎路!”
第二天,兩人都各自提著電腦包,分頭出去講課。馮小?河到上灣村,佳慧則去了石橋南村。可容納一百多人的大會議室裏坐得黑壓壓的,大家?都在七嘴八舌講話。張書記請佳慧、李老師和?他一起坐到主席台上,開始講話前,他吹了吹麥克風,會場上便安靜下來。
張書記這才把改造工作作了介紹,又說:“前段時?間大家?也看?到了,我?們村的李克文老師和?從海市回來創業的羅佳慧兩位同誌非常辛苦,兩人跑了半個月,才拿出了這個改建方案,請大家?接下來好好聽!下麵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小?羅給?大家?講一講!”
佳慧便打開ppt,投在白牆上,剛說了個開頭,提到要集中建豬圈時?,下麵就嗡地一聲炸了鍋。村民們都紛紛議論起來。張書記趕緊亮出他的大嗓門:“安靜,都聽講!聽完老師的,再聽你們說!有你們說話的時?候!後麵那幾個聽到沒有!我?看?誰還在講!”
經?過他這番整治,會場上才安靜下來。佳慧接著往下講,整個過程中被打斷了好幾次。她?不由心生感?歎,農村工作是真不好做啊。
看?得出來,石橋南村所有的人都對改建工作充滿期待。但大到重修豬圈,小?到修垃圾池,都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有嫌修得太遠的,說自己扔垃圾不方便。有人卻?嫌修得離自家?近了,到時?垃圾放在那兒太臭。新橋改了地方,也有幾個人質疑,她?們的家?在老橋這邊,原來過橋就到了家?,建了新橋後,自己離停車場倒遠了,便也亂紛紛地問為什麽不把老橋改成新橋等等。
麵對村民的質疑,佳慧也作出了解釋,但是會場太大,有時?還需要靠張書記來彈壓。他嗓門大,對著麥克風吼幾句,那些議論的人便不再作聲了。
一場講解下來,佳慧嗓子都啞了,散會之後,姑姑上台瞪張書記,說:“給?你寫了這個規劃就不簡單了,還要負責給?你講!看?把我?們家?孩子累得啥樣兒了?下回您自家?上去講!”
“沒事沒事!”佳慧邊喝水邊笑,說:“就是下麵意見太多,不曉得聽誰的。”
李老師說:“在農村搞工作,首先一條,嗓門要大。你要是多講兩場,你也能練出來。”
佳慧在石橋南村吃了頓午飯,嗓子竟然真的沙啞了。於是第二場張書記便親自上場了。佳慧幫他操作ppt和?投影。她?驚奇地發現,張書記雖然外表像個大老粗,但是記性很好。他就聽佳慧講了兩場,就能對應著圖片把整個改造內容介紹得差不多。中途還有餘力整頓會場秩序,和?持不同意見的村民展開舌戰,讓佳慧大感?佩服。
動員會開完之後,村裏就開始改造了。現在地裏的活兒不多,搞基礎建設正是時?候。一車車磚和?砂石水泥拖過來,堆在空場地裏。村裏一家?出一個勞動力,組織去挖溝。又把會泥瓦活的村民組織起來,給?各家?各戶在屋後砌三格化糞池。
佳慧有時?間時?,便過去看?兩眼。但進入三月後,她?就顧不上那邊了,網店的花肥生意漸漸好起來了,每天都有人谘詢問價。地裏也要開始育苗,還要寫公主號,每天也忙得不可開交。
這天她?正在地裏摘新長的草莓,忽然電話響了,是個陌生號碼打來的。佳慧一接起來,耳邊便充斥著嬰兒聲嘶力竭的哭聲。她?怔了怔,忙說:“雙玉,是你嗎?孩子怎麽了?”
盧雙玉在孩子的哭聲中喊了聲“姐”,就頓住了。再開口時?,聲音明顯帶上了哽咽,“姐,孩子總是哭,我?都要瘋了。”
佳慧嚇了一跳,想到上輩子雙玉還曾因抑鬱尋過死,忙說:“怎麽了?那你讓月嫂看?看?啊。”
兩人正說著,佳慧提著滿滿一籃子蘿卜從田裏回來了?,姑姑忙小跑過去幫忙,和她一起抬到溪邊。張書記也來幫忙,三個人在溪水裏邊洗刷蘿卜邊聊天。蘿卜洗淨後提到曬穀坪,姑姑又舀了?自來水衝洗一遍,才放到一邊給奶奶和外婆切。
那邊張書記和佳慧早就聊開了?,也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原來今年鎮上開會,傳達上級指示,要求各村裏要好好整治旱廁,建設美麗鄉村,還?撥付了?專款。張書記另外又尋了?門路,申請了?一個整理土地的項目,加起來大約一二百萬塊錢,準備把?石橋南村的建設好好搞一搞。
按他本來的計劃,第一是要修橋。進?村的那座老石橋年深月久,且又狹窄,不能?走汽車,要重新修整一番;第二是要修通入戶的水泥路;第三是整治旱廁、改善村容村貌。但是錢的數目有限,做了?這?件就顧不了?那件。況且旱廁是上邊要求一定要改的,到底怎麽個改法,村裏也還?沒有一定的章程。
因此?前幾?天村裏開了?一次會。除了?村委的人,還?請了?些鄉賢,比如村裏的能?人巧匠、退休老教師等,其中就包括姑爹。既然事情涉及到自家,會上大家當然暢所欲言,輪到姑爹發言,他便很是自豪地說起了?佳慧房子的三格汙水糞池。
“我們外甥前年修房子,專門請了?人來修糞池。幾?個格子各有各的用處,上麵板子一蓋,又不生?蛆蟲,又不長蒼蠅,幹幹淨淨的。房前建了?堆肥池,也蓋著板子。我們外甥媳婦人勤快,特別喜歡種花種草,處處收拾幹淨了?,再種上些花草,春天往她們屋旁邊一走,香噴噴的,各種花開得五顏六色,漂亮得不像是鄉下地方……”
開會的人當中,也有去過漫水橋邊的,便出來佐證姑爹所言非虛,還?建議張書記把?馮小河和佳慧兩口子請過來,有位餘三叔大聲道:“人家兩口子都是讀過書的,見識比咱們強!況且他們也都是熱心人,張書記你?親自過去請別人跑兩趟,未必還?蝕了?你?的麵子不成!”
張書記聽了?,心裏也好奇得緊,趁著姑姑今天有空,便央了?她一同前來。參觀過漫水橋邊的房子後,他便覺得,果然還?是城裏回來的年輕人們想法多?,那個石頭牆、竹籬笆費不了?什麽錢,就是花功夫,但是建在鄉下倒是十分好看。還?有木台子、化?糞池、堆肥池等,村裏都可以好好借鑒。
他便把?請佳慧過去參謀村莊建設的事情說了?,原以為她會推辭兩句,沒想到佳慧一口應承了?下來,說:“這?是大好事,當然要有多?大力?使多?大力?。我也不懂村莊規劃,隻是以前去過的地方不少,可以提些建議供您參考。另外我外地也有些懂行的朋友,我到時也問問他們的想法。”
張書記便覺得,今天這?趟來得太及時了?。臨走時他說:“大侄女兒?,那就麻煩你?就多?動動腦筋。要把?咱們村建得跟你?家一樣?好才行啊!”
第90章
接下來的幾天, 佳慧菜也不種了,公主號都斷更了兩天。每天送完孩子, 就去石橋南村轉悠。除了她,張書記還請了一位顧問,是位年近七十的退休老教師,姓李,現在就和老伴住在村裏,是石橋南村老一輩中公認最有才華的人。
李老師帶著佳慧四處看了好幾天,把村莊的每個角落都跑到了,還給她講了很多關於村莊的典故。比如那座三孔石拱橋是清代鹹豐年間本地一位李姓財主?集資所建,以前就叫李家橋。橋頭早先?有?塊石碑, 記載了為修橋募捐的事情。如今那石碑也不知被誰抬去墊了豬圈。
橋南村原本叫李家莊,姓李的人家很多,村後麵還有座破爛溜丟的祠堂, 也是李家祖先?修建的, 破“四舊”時裏麵的牌位和神像都被砸了,改成?了民兵辦公室, 後來又成了村委辦公室。如今村委早搬了地方,那幾間房就空在那裏,年深月久, 已經是快塌了。
村裏還有?七八棵古槐,每棵都有兩人合抱那麽粗, 據李老師說,這裏頭也有?一個傳說。不知是前朝哪一代的時候,石橋南村這一帶遭遇饑荒, 村民們都外出逃荒去了,隻有?一位李姓村民, 因老母臥床不起而?被迫留守在此。母子二人饑餓難耐,夜裏得?仙人指點,說後山上有?株槐樹,可前往彼處采摘槐花來吃。兒子便依照指點上了山,果?真找到那棵槐樹。母子倆靠吃槐花度過了饑年。後來李家發達了,為了不忘仙人恩情,這才在村裏遍植槐樹。
佳慧聽得?津津有?味。這類傳說,幾乎年代久遠些的村莊裏都有?。不過本地人對?槐樹的感情不同於其他樹種,畢竟饑荒年月,槐花就是珍貴的糧食。而?且這麽粗大的槐樹散布村莊中?,非常值得?好好做一做文章,打造好了,就是別處難得?的景致。
一老一小背著手到處亂轉,姑姑和燕子姐等人見了,都紛紛地笑:“考察團來了!佳慧,快好好考察,把我們村也修得?跟你家一樣好看!”
幾天看下來,佳慧一路拍了許多照片,還手繪了一副村莊的地圖,何處是房屋、何處是河流、何處是樹林、何處有?老槐都標注得?清清楚楚。然後她拿著地圖,和李老師商討著,先?畫出了村莊的下水道?。
村裏原本也有?汙水溝。各家各戶的房屋周圍留有?邊溝,下了大雨,邊溝的水依地形流下來,匯聚到一處,便從高到低形成?了幾道?汙水溝。隻是溝底滿是落葉淤泥,早就堵塞不通。但李老師看過之後,認為那汙水溝的位置非常適合村莊的地形,可以善加利用。佳慧對?此也深表讚同,整座村莊的下水道?便是在那幾條汙水溝的基礎上加以擴建和完善後形成?的。
關於村莊的建設,李老師還提出了在村裏修建農耕文化園的想法。他覺得?,現在別說城裏的孩子,很多農村長大的孩子都對?農耕文化十分陌生,大部分器具都沒聽說過,更別說見過、使用過了。況且在村裏放置些老物件,也可增加些農家趣味。這想法又和佳慧不謀而?合,兩人越發談得?投機。
一連好幾天。佳慧來了石橋南村,連姑姑家都不去了,徑直到李老師家,連中?飯都在李家吃。李師母每天做飯做菜,偶爾看到那兩人產生爭執,還要負責勸解,“小羅,你別跟他一般見識!死?老頭子倔了一輩子!誰左強得?過他!”
兩人幾易其稿,前後忙了足半個月,佳慧才熬夜做出了一個匯報ppt。第二?天她挾著電腦,先?給李老師試講了一遍。李老師聽完激動?不已,極為滿意,立刻就給張書記打了電話,說村莊的改造方案他們已經研究成?熟了。
張書記也很興奮,連忙召開了村莊改造籌備會,讓佳慧和李老師到大會上講。考慮到村裏沒有?投影,佳慧特意把家裏給孩子們看動?畫片的投影儀帶過去,就投在村委會議室的白牆上,給大家把設想講了一遍。
她的ppt分為好幾個部分。第一部 分是關於旱廁和汙水改造的。這方麵她提出一個設想,把每家每戶的豬圈集中?起來養殖,雞也不能散養了,要圈在自家後院養。這個想法一提出來,下麵的村民代表就開始議論紛紛。
“這隻怕不行!雞圈起來養,無非是在院後插個籬笆。那豬要是也集中?起來養,每天喂豬都得?多花多少?功夫!”餘四叔說。
“就是!喂在自家屋後頭,提豬草過去就幾步路。倘若喂在公家的豬圈裏,每天往返就累人得?很,誰耐得?煩?”李三孃說。
一個村民道?:“多費些力倒還好說,一頭豬要是得?了瘟症,全村的豬隻怕都跑不脫!”
“瞧你說的!喂在自家屋後頭,瘟症就不傳染了?別說一個村的豬,就是鄰村的豬得?了瘟症,照樣傳染過來!”村裏的劉會計說。
……
李老師再三再四地請大家安靜,會議室裏這才又重新靜下來,大家繼續聽佳慧往下講。
佳慧簡要地介紹了三格化糞池的製作方法和過濾原理。各家各戶的旱廁改造之後,汙水經過三格過濾池,過濾後流入公共下水道?。公共部分的下水道?沿村莊地形而?建,兩側硬化後修成?明渠,裏麵種植水葫蘆和其他水生植物,建成?階梯狀,一級一級地自北向南流,到了河邊那個大水塘,渠尾便做成?三級花瓣形狀的過濾池,裏麵也種滿各種水生綠植。
經過多重過濾,汙水便也清亮了起來,流進水塘裏,可種些蘆葦荷花,再養幾尾錦鯉,便成?了村莊一景。
這一次大家都看得?極認真,邊看邊點頭小聲議論,張書記見了也頻頻點頭。
第二?部分是農耕文化展示區。倒也沒有?專門劃分一塊地方來做展示,隻在村民房前屋後或路邊圈畫出若幹地方。屆時把那些過去用過的、現在閑置的老家什都擺出來展覽,旁邊寫上說明。為讓村民了解農耕文化是什麽東西,佳慧還在網上找了些磨盤、犁耙等東西p了上去。
大家一看便明白,頓時紛紛討論起來。這一個說:“我家就有?磨盤,十年前還拿它推過湯圓漿。到時拿出來擺給娃兒?們看!”
那一個道?:“那我就把我家老風車擺出來,那還是我爺爺做的,老一輩的手藝沒話說!”
還有?的道?:“菱角盆行不行?以前為了到山那邊湖裏摘菱角,家裏專門箍了菱角盆。現在放在家裏落灰!”
更有?人道?:“光擺犁和耙怕是不行吧?街上的娃娃們哪裏看得?明白!前麵得?用模型做頭牛拉著才好看!”
會議室裏亂紛紛的,李老師又再三再四地請大家安靜,村民們這才又靜下來,聽佳慧講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基礎建設,包括村裏的橋梁、道?路、路燈等等,進村的那座石拱橋在規劃中?被保留了下來,因為這是村莊的重要標誌。但村民的出行也很重要,因此在離老橋十幾米遠的地方,臨近村部那裏再修一座水泥橋梁。過了橋便是停車場。旁邊還要修籃球場。
村裏的道?路、各家各戶的圍牆和菜園要如何修建都有?說明。一句話,風格要統一。比如圍牆要統一用石頭壘,修成?半人高即可。牆上每隔兩三米放一個盆,裏麵種上太陽花。菜園邊用竹竿做成?交叉的竹籬,外麵種些爬藤花卉。
餘四叔看了點頭說:“這個牆和竹籬笆好看。佳慧家就是這麽修的!旁邊種點花,跟小花園一樣。”
又有?人問張書記:“書記,這橋今年能修成?麽?停車場和籃球場什麽時候建?別的不說,有?了籃球場,我家小崽有?個地方消遣,也不會老拿著手機看了。”
張書記便嗬嗬笑,說:“今年不修,明年肯定要修!不要急,規劃好了,咱們一步步來!”
李老師又自豪地請大家安靜。佳慧於是接著講了第四部 分。第四部分是村莊的造景和綠化。佳慧結合上一世看過的網紅打卡景點,設置出了秋千區、納涼區、散步區等。某處該種淩霄花,因為這種花耐活且花色豔麗,久開不衰;某條路旁要種紫薇花,因為紫薇花又稱百日紅,花期最為長久;某條渠邊可種繡球花,因為繡球花經不得?曬,也不能太陰,這渠邊日光隻照下半天,光線剛好;某處要搭架子,種上藤本玫瑰和風車茉莉,還要用藤本花卉布置出愛心?造型,方便遊人拍照等等。
到了手機時代,外出遊玩怎麽可能不拍照不打卡?因此村裏一定要因地設景,布置幾個適合拍照的景點。為了強調這一點,她還在村莊的進門處ps了一塊石頭,上書“石橋南”三個大字,又在村莊一角的照片上ps了一個玫瑰花組成?的愛心?圖案,表示這裏以後要用藤本玫瑰做出愛心?造型。盡管p得?很粗糙,大家看了依然心?馳神往。
“要是我們村建成?這樣,請我去城裏住我都不去!”餘四叔大聲道?。
“真建成?這樣,怕不是城裏人都要過來玩!”李三孃也笑嗬嗬地道?。
第五部分是未來規劃,包括在離豬圈隔離帶不遠處修建公共廁所、把祠堂重修成?鄉村書屋、在村裏舉辦槐花宴、在村部前修建籃球場等等。等佳慧講完了,會場上反而?安靜了,大家陶醉地坐在下麵,久久盯著屏幕上的村莊俯瞰圖。
好一會兒?,餘四叔才說:“本來我覺得?,在那個地方建公共廁所沒多大必要。家家戶戶都有?廁所,何必再修一個?不過聽佳慧這麽一講,還真得?修!咱們村真要是修成?這樣了,我就不信沒人過來玩!”
“那肯定!就不說外人來玩,咱們自己住著也舒心?。”李三孃笑嗬嗬地說。
“這回我去外地參觀,那江省的好些農村,修得?好了,一年四季都有?城裏人過去玩。”張書記也說:“你們想想,別人到咱們家門口?來了,總要吃飯,看到土特產還想買點,人多了,每天坐在家裏都可以掙錢。那日子怎麽不好過?”
李三孃便說:“這麽一看,豬還真得?集中?養。不然夏天一到滂臭,怎麽好意思叫人家在村裏參觀?又怎麽好叫別人到你家裏吃飯?”
便有?人開玩笑:“把鼻孔堵著吃!”
大家嗬嗬大笑起來,張書記感歎說:“辛苦佳慧和李老師了。比我想象的還要好!好太多了!看得?我很有?信心?。來,一起給他們鼓掌!”
會議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李老師興奮得?臉都紅了,取下老花眼鏡謙遜道?:“都是小羅做的。到底年輕啊,讀的書多,又在大城市裏呆過,想法和見識比我們這些老古板強多了!”
佳慧忙也說:“李老師提了很多非常好的想法,他才是這個方案的靈魂人物!”
張書記哈哈大笑,“你兩個不要推來推去了,都是我石橋南村的大功臣!等將來村裏搞槐花宴,你們都要當之無愧坐首席的!”
第91章
在給?村民代表們講解了村莊的改造規劃後, 佳慧根據張書記等人的建議,對ppt內容進行了部?分修改, 準備過幾天拿到村民大會上去講。雖然已經見過了很多大場麵,但想到要在那麽多村民麵前進行演示,佳慧還是有點緊張。她?反複打磨內容,還把ppt發給了遠在海市的葉子君,請她?把關?修改。
葉子君看?了佳慧拍攝的村莊照片,對三拱橋和?古老的槐樹表示了強烈興趣。但作為一個專業學美術的,她認為佳慧的部分p圖簡直是錦上添屎,抨擊之後親自作了修改。發過來後,佳慧看?了大為滿意, 表示石橋南村改造完後,槐花宴的首席必須加上葉子君。
在佳慧為石橋南村的村莊建設而加班熬夜改ppt的同時?,馮小?河也在臥室外的書房裏加班熬夜做ppt。
佳慧提前收工, 上廁所時?從旁經?過, 看?了一眼他的電腦屏幕,原來是香菇種植的培訓教學。她不由問馮小?河:“怎麽?你這是要在上灣村辦培訓班?”
“對!”馮小?河眼盯著電腦, 劈裏啪啦地打字,說:“想來學嗎?都好說但是要先給?錢!”
佳慧便湊在旁邊細看?了兩眼,說:“要錢沒有, 要命一條!”
“沒錢也行,”馮小?河扭過臉朝她?笑:“抵羅總的產品推廣費怎麽樣?”
“馮總您真是不吃虧啊!”佳慧看?了會兒, 說:“你想給?村民辦培訓班是好事,想靠這個收費隻怕很難。”
“本來就是免費技術培訓。”馮小?河說:“而且廠裏還負責技術跟蹤指導。家?裏沒大棚的,還可以來基地, 免費使用我?們的大棚。如果自己沒渠道?賣香菇,我?們還能收購。”
佳慧不由挑起眉, 詫異道?:“那你還怎麽掙錢?不知?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啊?”
馮小?河不屑道?:“你這觀念早過時?了,現在是‘有財大家?一起發,有錢大家?一起賺’的世道?啦。”
粗粗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佳慧稍微細想了想,就明白了,不由伸出大拇指,說:“高!”
馮小?河得意洋洋地問:“佩服嗎?”
“佩服!”佳慧真心實?意地道?。
她?也知?道?,香菇廠購入自動化設備之後,從粉料、攪拌、裝袋,到殺菌和?點種,這些環節中的絕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用機器來完成,不需要多少人力。如此一來,產品有了保障,還大大節省了成本。但是,菌種培育成活後的管理和?香菇的采摘,卻?需要大量人力,而且並無機器可以替代。
給?村民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一來香菇廠本身就有這樣的需求,畢竟即使是工作最?為簡單的采摘工,也需要了解什麽樣的香菇可以摘,什麽樣的香菇要留。到時?來廠裏幹活兒的多半是附近村民,提前進行培訓,才不會臨時?抓瞎;二來,上灣村本來有種香菇的傳統,但是土法裝袋殺菌太麻煩了,消毒還不徹底。通過技術培訓,他們也能了解自動流水線生產出的菇棒品質好在哪裏,就一定會有人選擇直接從香菇廠購買菇棒,在家?進行培育和?采摘。香菇廠除了自己雇人種香菇,還可以賺賣菇棒的錢。哪怕一根菇棒隻賺一塊錢,數量多了也是筆生意。
所以說此時?就要想方設法調動農戶種香菇的積極性。村民們不是沒技術嗎?廠裏教;沒棚子怎麽辦?廠裏有簡易大棚免費用;種出來的香菇怕不好賣?廠裏出價回收。菇廠能從中賺點差價,村民也能賺錢,這就是雙贏。
“這可不是我?想出來的。”麵對佳慧的誇獎,馮小?河倒也沒有一味驕傲,解釋說:“人家?東省的菇廠早就有一整套的流程。我?們直接拿來利用,少走多少彎路!”
第二天,兩人都各自提著電腦包,分頭出去講課。馮小?河到上灣村,佳慧則去了石橋南村。可容納一百多人的大會議室裏坐得黑壓壓的,大家?都在七嘴八舌講話。張書記請佳慧、李老師和?他一起坐到主席台上,開始講話前,他吹了吹麥克風,會場上便安靜下來。
張書記這才把改造工作作了介紹,又說:“前段時?間大家?也看?到了,我?們村的李克文老師和?從海市回來創業的羅佳慧兩位同誌非常辛苦,兩人跑了半個月,才拿出了這個改建方案,請大家?接下來好好聽!下麵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小?羅給?大家?講一講!”
佳慧便打開ppt,投在白牆上,剛說了個開頭,提到要集中建豬圈時?,下麵就嗡地一聲炸了鍋。村民們都紛紛議論起來。張書記趕緊亮出他的大嗓門:“安靜,都聽講!聽完老師的,再聽你們說!有你們說話的時?候!後麵那幾個聽到沒有!我?看?誰還在講!”
經?過他這番整治,會場上才安靜下來。佳慧接著往下講,整個過程中被打斷了好幾次。她?不由心生感?歎,農村工作是真不好做啊。
看?得出來,石橋南村所有的人都對改建工作充滿期待。但大到重修豬圈,小?到修垃圾池,都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有嫌修得太遠的,說自己扔垃圾不方便。有人卻?嫌修得離自家?近了,到時?垃圾放在那兒太臭。新橋改了地方,也有幾個人質疑,她?們的家?在老橋這邊,原來過橋就到了家?,建了新橋後,自己離停車場倒遠了,便也亂紛紛地問為什麽不把老橋改成新橋等等。
麵對村民的質疑,佳慧也作出了解釋,但是會場太大,有時?還需要靠張書記來彈壓。他嗓門大,對著麥克風吼幾句,那些議論的人便不再作聲了。
一場講解下來,佳慧嗓子都啞了,散會之後,姑姑上台瞪張書記,說:“給?你寫了這個規劃就不簡單了,還要負責給?你講!看?把我?們家?孩子累得啥樣兒了?下回您自家?上去講!”
“沒事沒事!”佳慧邊喝水邊笑,說:“就是下麵意見太多,不曉得聽誰的。”
李老師說:“在農村搞工作,首先一條,嗓門要大。你要是多講兩場,你也能練出來。”
佳慧在石橋南村吃了頓午飯,嗓子竟然真的沙啞了。於是第二場張書記便親自上場了。佳慧幫他操作ppt和?投影。她?驚奇地發現,張書記雖然外表像個大老粗,但是記性很好。他就聽佳慧講了兩場,就能對應著圖片把整個改造內容介紹得差不多。中途還有餘力整頓會場秩序,和?持不同意見的村民展開舌戰,讓佳慧大感?佩服。
動員會開完之後,村裏就開始改造了。現在地裏的活兒不多,搞基礎建設正是時?候。一車車磚和?砂石水泥拖過來,堆在空場地裏。村裏一家?出一個勞動力,組織去挖溝。又把會泥瓦活的村民組織起來,給?各家?各戶在屋後砌三格化糞池。
佳慧有時?間時?,便過去看?兩眼。但進入三月後,她?就顧不上那邊了,網店的花肥生意漸漸好起來了,每天都有人谘詢問價。地裏也要開始育苗,還要寫公主號,每天也忙得不可開交。
這天她?正在地裏摘新長的草莓,忽然電話響了,是個陌生號碼打來的。佳慧一接起來,耳邊便充斥著嬰兒聲嘶力竭的哭聲。她?怔了怔,忙說:“雙玉,是你嗎?孩子怎麽了?”
盧雙玉在孩子的哭聲中喊了聲“姐”,就頓住了。再開口時?,聲音明顯帶上了哽咽,“姐,孩子總是哭,我?都要瘋了。”
佳慧嚇了一跳,想到上輩子雙玉還曾因抑鬱尋過死,忙說:“怎麽了?那你讓月嫂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