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已在夫君耳邊孜孜不倦地哭訴謾罵了數日,說幺女是如何心機深沉不知廉恥勾搭了潁川侯、又是如何目無尊長當眾羞辱了自己這個主母和她的三姐姐,喋喋不休的怨懟令宋澹不勝其擾, 卻也難免要將幺女叫到跟前追究責問幾句。
“你母親原也是為你的婚事掛心,你又怎可那般頂撞於她?”
宋澹沉下臉訓斥了半晌, 看著女兒低眉斂目乖乖巧巧的模樣、一時卻也想不出她能如何牙尖嘴利咄咄逼人, 疑心是萬氏添油加醋的同時又不免思及她與潁川侯之間的那些傳言,語氣緩了幾分,問:“你同方侯……”
他問得猶猶豫豫,一來因為做父親的問起這些本就尷尬不妥, 二來也因為心底不信潁川方氏會瞧上自己這個身世不顯的幺女;宋疏妍亦答得規規矩矩,隻說方侯人品貴重又素來與二哥哥交好, 當日應隻是看不過眼才出言相幫,除此之外兩人再無其他情分。
宋澹點點頭、也覺得這番解釋頗為可信,隻是想遠些又覺得倘若幺女真能高嫁那於宋氏也實是一件好事,不妥隻在於繼室必然難容、他最疼愛的女兒疏淺也一定會傷心難過的。
宋疏妍屋裏的人聽了這些事卻都是歡天喜地。
過去一頭熱的隻有墜兒一個,如今卻連一向謹慎小心的崔媽媽都開始覺得自家小姐與潁川侯之間並非絕無可能,兩人時不時便會在她跟前意味深長地笑,漸漸將她那片本就暗潮洶湧的心湖攪得越發波瀾四起。
慢慢地她也同樣感到自己……生了妄念。
原本隻有一點點,譬如開初在長安家中同姐姐們一道在屏風後偷看時她隻盼著能上前同他說幾句話,後來去了驪山卻又指望他能陪她在林間多走一會兒、甚至讓她為他拂去鬢間的落雪;幾月後在江上擦肩時她本隻盼他能容她送他一程,如今他親自來了金陵還允她叫他“三哥”、她卻又希望他們有朝一日可以不止於此。
否定的話說了一百一千句,幾日間發生的種種卻還頑固地一次次翻到眼前來,她被這等甜蜜的折磨鬧得夜不能寐食難下咽,但凡有一點不留神便會立刻想起那個人,想起他看向她時隱約含笑的眉眼,想起他說“四妹妹名節珍貴”時微微低沉的聲音……情絲翻湧不成體統,她感到自己已變得越發沒有分寸。
……何況她還犯了一個很要命的錯。
在絳雲樓時她本不該當著他和薑氏的麵同繼母爭執,那副張牙舞爪尖銳犀利的模樣想必也是頗為駭人,她明明有一副柔順體麵的殼子可以拿給他和他母親看、怎麽到頭來卻偏偏一絲不剩地露了怯?
他還沒見過她那副模樣……如今見了,可會同繼母和姐姐一般厭棄她麽?
又兩日後,自錢塘而來的複信總算是到了。
從年前到正月末,這信答得委實有些慢了,不過喬老太太做事一向極有章法,想來是並未相中那宣州汪敘又不願直接打宋家人的臉,於是一個“拖”字訣被用得爐火純青,到了年後才這樣姍姍來遲,回絕的意思也很分明了;信中又提到,說宋疏妍的表兄喬振二月初五將迎娶新婦,宋疏妍在金陵也待了不少日子,當歸錢塘一並觀禮。
往年一說到回錢塘墜兒總是蹦得八丈高,今歲卻頗有疑慮,蹙著眉期期艾艾地說:“可……可咱們若是走了,往後是不是便瞧不見那位方侯了……”
……自然是瞧不見了。
原本他就諸事纏身不知何時便會歸於潁川,她再這麽一走……那……
宋疏妍垂下眼睛,一顆心像被人輕輕揪住,固知因緣際會原本單薄善變,真到要離別時卻仍難免悵然若失,也許直到那時她才發現自己是有些軟弱的人,既盼這世上真能有所謂意外之喜,又在極渺茫的希望麵前籌劃著就此與那人了斷幹淨。
“後日便動身吧,”她壓著心底百般愁緒淡淡地對墜兒和崔媽媽說,“……我也想早些回去探望外祖母了。”
當夜又是無眠。
輾轉反側大半個晚上,好容易入睡夢裏卻又總影影綽綽出現那人的樣子,清晨醒來時人已有些懨懨地,獨坐了半晌才起身更衣;用過早膳還是沒精神,思來想去隻有去找二哥閑話散心,何況她既是要走了,也總應當同他告一句別的。
曲曲折折繞過園子去到二房院前,遠遠就瞧見一群家中婢女三三兩兩圍攏在一處朝門裏張望,個個臉若紅霞頻頻偷笑,卻不知是在瞧什麽。
宋疏妍與墜兒對視一眼,兩人一道向院門走去,稍近幾步便聞內裏傳來刀兵碰撞之聲,乒乒乓乓熱鬧得緊;探頭進門去看,卻見是兩個赤著上身的男子打在了一處,一執劍而一執刀,可不正是方獻亭和她二哥哥?
兩人打得十分激烈,便似虎豹纏鬥一般力量驚人,縱然隔得八丈遠也還依稀能感到劍風撲麵淩厲異常,園中草木亦有些被掃得東倒西歪;不知是否打得久了、兩個男子都出了不少汗,裸丨露在外的健碩上身因此看起來更加……
宋疏妍臉紅了個透、連忙就把目光別開了,墜兒卻是不避嫌地直勾勾盯著瞧,還十分亢奮地在一旁大聲喊:“二公子當心啊——哎喲——當心當心——”
一通叫嚷委實響亮,叫得兩個男子同時收住動作回頭朝兩個女孩兒看來,一見文文靜靜站在那兒的是宋疏妍便都有些愣住了,隨即又一並回神,方獻亭當即扔下劍去撿上衣穿、宋二公子則是急急跑過來伸手去捂妹妹的眼睛。
“疏妍你說你……怎麽不打聲招呼就過來了……”
這話真沒道理,過去他妹妹來找他也從沒有要提前著人通傳的道理,何況宋疏妍早就自己閉上眼睛了,隻不過直到此刻眼前還不斷閃過方獻亭剛才赤著上身的樣子——肩膀很寬,腰很窄,然後……
耳邊又聽到一陣悉悉簌簌、是兩個男子在匆忙穿衣,她二哥好半晌才鬆開手,又去敲墜兒的頭,笑罵:“女子十四一道坎兒,你們主仆二人還真是見坎兒就倒——你家小姐尚知道閉一閉眼,你呢?怎麽都不知羞?”
墜兒撇撇嘴,心想自己一個做奴婢的那麽知羞幹什麽?這般難得的場麵看一眼少一眼,她還嫌方才湊得不夠近呢;宋疏妍則又在一邊悄悄抬眼看向方獻亭,對方已穿好了衣服、隻是匆忙之間還不是很整齊,衣領處微微淩亂,喘息時一起一伏的胸口看上去也比平日更……
她不敢再看了,隻低下頭規規矩矩對他行禮,叫人:“……三哥。”
他咳嗽一聲應了,語氣聽上去也頗有幾分拘謹,宋二公子卻是後知後覺,突然問妹妹:“你改口叫‘三哥’了?何時的事?”
話問得簡短、一時卻聽不出是隨口一問還是帶點質詢的意味,宋疏妍一愣,斟酌怎麽答的工夫方獻亭已開了口,說:“我讓改的,隨著你叫。”
宋明真對方獻亭一貫十分服帖、一聽是他讓的便沒話說了,還興致頗高地笑道:“確是該改,隻是我家四妹妹一向怕生得緊,三哥能說動她也是本事。”
這話又說得宋疏妍臉熱起來,大抵因為她自己心裏有鬼、從此便半分調侃也受不住,一聽二哥話風偏了又趕緊打岔,問他二人方才怎麽打起來了;她二哥哥揚眉一笑,答:“哪裏就是打起來?不過同三哥討教討教罷了,整日憋在家裏許久不曾活絡過筋骨,身上錮得難受……”
頓一頓又一邊整理衣襟一邊隨口問她:“你呢?專程過來是有事要同我說?”
宋疏妍原本就是心裏裝著方獻亭來的,誰知又恰巧在二哥這兒遇上對方,一時之間心旌搖曳難以平複,當時也就口訥了;方獻亭看她一眼,以為是他們兄妹之間有什麽話不便當著自己這個外人的麵說,於是自然主動提出要避一避。
宋疏妍見他轉身要走,不知何故心裏的弦卻像要被掙斷一般難受,一聲“等等”便那樣脫口而出,多少要算情難自禁;他便又停步回頭看她,隻見女子眸如秋水眼波似霧,卻分明比這滿園春色更加旖旎,撩撥得他一顆心不上不下的難受。
“三哥不必避著,本也不是多大的事……”
她美麗的麵容仍染著淡淡的粉色,聲音輕輕從他耳畔掠過。
“隻是我……要回錢塘去了。”
第54章
時近人定, 遠岫閣內卻還燭火未熄。
方獻亭獨坐燈下看著自長安和潁川送抵的數封密函,其中兩則最令人在意:其一,新君年前便已下旨令各方節度使歸西都述職賀歲, 十方之中七方皆至,唯獨隴右、河西、北庭三鎮的鍾曷和吳懷民稱病未到, 如今正月將過兩人仍還遲遲不肯動身, 其心之異已不必多言;其二,關內道與隴右毗鄰,近來已察覺西側多有亂象,秦王至今尚未被擒, 恐兵戈之亂在所難免。
眼下他丁憂之期未過確不可重歸長安官複原職, 但邊境一線不容有失, 為防鍾氏作亂還當早做安排調集兵力,他應早日北上關內與婁氏合力, 潁川之兵與西都布防亦要一一親自過手。
隻是……
他閉了閉眼, 眼前又浮現今晨宋疏妍在院中說將離金陵而歸錢塘時的模樣,聲音就同一年前他們在江上分別時一樣靜,而看向他的眼神又分明比那時更婉轉含情。
……像是在等他。
也像是在等一個結果。
他眉心微跳, 卻是難得感到些許茫然,盡管深知自己心中想要的結果是什麽、可在伸手摘取時卻又總感到幾分猶豫——他尚有孝在身不能婚娶, 過不了多少日子泰半又要北歸征戰, 她卻正是最好的年紀,倘若他讓她等他……
燈花爆開,“突”的一聲響,思緒自此中斷, 他亦感到一陣頭痛,片刻後房門外傳來輕微的響動, 抬眼去看,卻是母親來了。
他很快起身去攙,仔細扶著她在太師椅上坐下,又恭聲問:“母親怎麽來了?可是身體有什麽不適?”
薑氏擺擺手示意他也坐,卸去釵環的模樣卻比平日顯得更隨和幾分,答:“隻是睡不著罷了……屋裏的丫頭說你這兒還亮著燈,我就來看看。”
他應一聲,轉手為母親倒了一杯熱水,薑氏看一眼他案頭堆積的信函,一時眼前又難免浮現亡夫生前的光景。
“可是又要起戰事了?”她歎息著問,字字都是傷情,“長安還太平麽?”
方獻亭也知母親是想起了父親,對方舍身守衛的太平便是如此脆弱,即便太子順利登位也照舊難免天下大亂,倘若先考泉下有知想來也當深為傷懷。
“局勢尚未大定,”他斟酌著略去那些不妙的消息,語氣帶著寬慰,“母親不必太過憂慮。”
這語氣卻又同他父親有些相像了,薑氏失笑,心道自己在獨子眼中恐怕真是半點事都經不得,默一默又開口歎:“你們那些朝廷大事我確插不上手,隻盼你能多珍重自己,莫要像你父親那般……”
話到此處便停了,她眼中已泛起淚光,像是無法再說下去。
方獻亭心下沉重,欲開口勸說之時母親卻自拭其淚,轉而又佯作無事地問:“那你打算何時離開金陵?他們應當都在催你回去了吧……”
確實不該繼續久留。
其實這次他親至江南除了為接母親北上、其餘更多還是為新君爭取士林——宋氏乃江南士族之首,更為文臣清流翹楚,眼下新君深陷弑父奪位之謠傳妄議、朝中也因鍾黨鼓噪而暗潮洶湧,若宋氏兄弟可出言為新君正名並早日重歸長安,則許多事料理起來都會變得更為簡單。
宋公確有忠君之誌,隻是卻恐其心不堅,此前奪嫡形勢最為凶險之時宋氏選擇南下避禍便是最好的明證,左右搖擺稍顯軟弱,於眼下亂局而言卻是十分不妙;他此次暫居金陵已與宋氏兄弟深談過多次,要旨無非在勸其早歸西都效忠朝廷,宋澹已有意應允,也算不枉費他在此興兵之際花去那許多功夫與之周旋。
“是要回去了……”他低聲應著,“母親容我打點幾日,停當後便可動身。”
薑氏點點頭,又輕飄飄看了他一眼,問:“那疏妍呢?”
他一頓,卻是難得顯出幾分怔愣:“……嗯?”
“我聽聞她要回錢塘外祖家了,”薑氏的神情有些微妙,眼底又是了然,“你……不去找她麽?”
這一問語氣雖緩、說出的話卻又十分直露,方獻亭一時啞然不知當如何去答,掌心不知何故竟微微出了汗。
“母親,我……”
他已有些無措了。
薑氏一笑,倒是頭回見獨子露出眼下這般模樣,想起年前他去廬州接她時提及將要轉道金陵,彼時眼中就隱隱有一抹異樣的光彩。
……分明就是惦記著人家宋氏的女兒。
“我這一生隻有你和冉君一雙子女……”
薑氏笑而搖頭,眼神卻有些蒼涼悲傷。
“你姐姐被你父親逼著嫁入東宮,此後便再無一日歡顏……可其實你父親自己又好到哪裏去?一生皆為國事奔走舍身,也不知做了多少違心的事、受了多少要命的委屈……”
“……如今又輪到你了。”
“母親其實也沒別的指望,隻盼你能過得好些……哪怕到頭來也免不了要跟你父親一樣左右為難,起碼回到自己家裏能過上幾天舒心的日子……”
她看向獨子,神情變得格外柔和慈祥。
“疏妍那個孩子很好,聰明,內秀,心性端正,”她微笑著說,“她生母已故,在宋家似也不甚得寵……但我們並不看重這些,隻要你喜歡,那她便是最好的。”
“我瞧得出她對你也有意,隻是開不得口……要回錢塘又如何了?你便陪著她去,幾日裏把話說清楚,就算這幾年暫且不能成婚,總也好過什麽都不說便讓彼此錯過。”
“人這一生要遇到一個兩情相悅的人很是不易……貽之,母親隻想你能少一些遺憾。”
那都是太過懇切的話,因提及父親和姐姐而顯得格外沉重,方獻亭越發無言以對,心底裏那個女子的模樣卻變得越發清晰——如今正是梅花最好的時節,江南之地已是雪英滿枝,即便坐在屋內似乎也能嗅到陣陣淡淡的暗香。
也許……
……他的確還舍不下這一抹花色。
說起宋疏妍回錢塘的事,宋澹這個做父親的照舊不甚關心,萬氏母女則是歡喜無限,心說那愛勾搭人的小蹄子總算要回了她的母家、不會再整日跑到方侯眼皮子底下打轉了,於是雙雙神清氣爽喜上眉梢,次日晨昏定省都難得沒去尋宋疏妍的不痛快。
宋明真焉能不知主母和她嫡親女兒的心思?心下自然也要為四妹妹不平,甚至因懶得在家中看大房上下小人得誌的嘴臉而生出了要同宋疏妍一同躲回錢塘去的心思,上門去找他三哥吃酒時更念叨起了此事。
“你要陪你四妹妹一同回錢塘?”方獻亭挑眉問道。
宋明真點了點頭,一邊給他三哥倒酒一邊答:“往年都是在長安、與錢塘相隔太遠,我又一心要備武舉,總是無暇陪她回去……如今倒好了,金陵與錢塘來回不過三四日工夫,陪就陪了。”
他話說得從容,實則提及“武舉”時神情仍難掩落寞,大約心底對功名的渴求依然未歇,隻因時運不濟而不得不逼自己看開罷了。
“驪山之事已成舊跡,如今新君登位更不會囿於既往,”方獻亭眉頭微皺著勸解,“眼下諸事未定,待局勢漸穩或將再開恩科,屆時你必定能中。”
這些寬慰的話他四妹妹早已說過多次,眼下宋明真已不如何當真了,聽了隻是勉強一笑謝過三哥善言,不出片刻又說回了要去錢塘之事。
“我想著去那邊散散心也好,以免還要在家中看主母臉色,”他一口飲盡杯中酒,語氣還是悶悶的,“何況我四妹妹的生辰也快到了,去歲欠了她一份禮,今年正好一道補上。”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方獻亭的眉眼已在宋明真未留心處微微一動,接著又像是隨口問:“你妹妹生辰在何時?”
“二月初八,”宋明真不覺有異答得很快,兼而還有些感慨,“一眨眼竟都要十六歲了,也不知最後會被哪家的混賬娶過門……”
他並不知此刻自己麵前就坐著一位心思不純的“混賬”、還顧自罵得痛快,方獻亭心下本有幾分不自在,孰料下一刻就又聽宋明真問:“三哥又打算幾時北歸?在金陵可還有什麽公事未了?”
方獻亭咳嗽一聲說這幾日便該回了,語氣卻顯得並不多麽急迫,宋明真憂心他久留家中到最後真會被主母和三妹妹算計到了手,屆時不單那母女倆會愈發盛氣淩人、更難保不會做出什麽蠢事壞了宋方兩姓的名聲,便很委婉地勸:“唉,其實早日北歸也是好的……抑或、抑或隨我和四妹妹去錢塘走走?左右都在江南,令堂當也會喜歡的……”
“你母親原也是為你的婚事掛心,你又怎可那般頂撞於她?”
宋澹沉下臉訓斥了半晌, 看著女兒低眉斂目乖乖巧巧的模樣、一時卻也想不出她能如何牙尖嘴利咄咄逼人, 疑心是萬氏添油加醋的同時又不免思及她與潁川侯之間的那些傳言,語氣緩了幾分,問:“你同方侯……”
他問得猶猶豫豫,一來因為做父親的問起這些本就尷尬不妥, 二來也因為心底不信潁川方氏會瞧上自己這個身世不顯的幺女;宋疏妍亦答得規規矩矩,隻說方侯人品貴重又素來與二哥哥交好, 當日應隻是看不過眼才出言相幫,除此之外兩人再無其他情分。
宋澹點點頭、也覺得這番解釋頗為可信,隻是想遠些又覺得倘若幺女真能高嫁那於宋氏也實是一件好事,不妥隻在於繼室必然難容、他最疼愛的女兒疏淺也一定會傷心難過的。
宋疏妍屋裏的人聽了這些事卻都是歡天喜地。
過去一頭熱的隻有墜兒一個,如今卻連一向謹慎小心的崔媽媽都開始覺得自家小姐與潁川侯之間並非絕無可能,兩人時不時便會在她跟前意味深長地笑,漸漸將她那片本就暗潮洶湧的心湖攪得越發波瀾四起。
慢慢地她也同樣感到自己……生了妄念。
原本隻有一點點,譬如開初在長安家中同姐姐們一道在屏風後偷看時她隻盼著能上前同他說幾句話,後來去了驪山卻又指望他能陪她在林間多走一會兒、甚至讓她為他拂去鬢間的落雪;幾月後在江上擦肩時她本隻盼他能容她送他一程,如今他親自來了金陵還允她叫他“三哥”、她卻又希望他們有朝一日可以不止於此。
否定的話說了一百一千句,幾日間發生的種種卻還頑固地一次次翻到眼前來,她被這等甜蜜的折磨鬧得夜不能寐食難下咽,但凡有一點不留神便會立刻想起那個人,想起他看向她時隱約含笑的眉眼,想起他說“四妹妹名節珍貴”時微微低沉的聲音……情絲翻湧不成體統,她感到自己已變得越發沒有分寸。
……何況她還犯了一個很要命的錯。
在絳雲樓時她本不該當著他和薑氏的麵同繼母爭執,那副張牙舞爪尖銳犀利的模樣想必也是頗為駭人,她明明有一副柔順體麵的殼子可以拿給他和他母親看、怎麽到頭來卻偏偏一絲不剩地露了怯?
他還沒見過她那副模樣……如今見了,可會同繼母和姐姐一般厭棄她麽?
又兩日後,自錢塘而來的複信總算是到了。
從年前到正月末,這信答得委實有些慢了,不過喬老太太做事一向極有章法,想來是並未相中那宣州汪敘又不願直接打宋家人的臉,於是一個“拖”字訣被用得爐火純青,到了年後才這樣姍姍來遲,回絕的意思也很分明了;信中又提到,說宋疏妍的表兄喬振二月初五將迎娶新婦,宋疏妍在金陵也待了不少日子,當歸錢塘一並觀禮。
往年一說到回錢塘墜兒總是蹦得八丈高,今歲卻頗有疑慮,蹙著眉期期艾艾地說:“可……可咱們若是走了,往後是不是便瞧不見那位方侯了……”
……自然是瞧不見了。
原本他就諸事纏身不知何時便會歸於潁川,她再這麽一走……那……
宋疏妍垂下眼睛,一顆心像被人輕輕揪住,固知因緣際會原本單薄善變,真到要離別時卻仍難免悵然若失,也許直到那時她才發現自己是有些軟弱的人,既盼這世上真能有所謂意外之喜,又在極渺茫的希望麵前籌劃著就此與那人了斷幹淨。
“後日便動身吧,”她壓著心底百般愁緒淡淡地對墜兒和崔媽媽說,“……我也想早些回去探望外祖母了。”
當夜又是無眠。
輾轉反側大半個晚上,好容易入睡夢裏卻又總影影綽綽出現那人的樣子,清晨醒來時人已有些懨懨地,獨坐了半晌才起身更衣;用過早膳還是沒精神,思來想去隻有去找二哥閑話散心,何況她既是要走了,也總應當同他告一句別的。
曲曲折折繞過園子去到二房院前,遠遠就瞧見一群家中婢女三三兩兩圍攏在一處朝門裏張望,個個臉若紅霞頻頻偷笑,卻不知是在瞧什麽。
宋疏妍與墜兒對視一眼,兩人一道向院門走去,稍近幾步便聞內裏傳來刀兵碰撞之聲,乒乒乓乓熱鬧得緊;探頭進門去看,卻見是兩個赤著上身的男子打在了一處,一執劍而一執刀,可不正是方獻亭和她二哥哥?
兩人打得十分激烈,便似虎豹纏鬥一般力量驚人,縱然隔得八丈遠也還依稀能感到劍風撲麵淩厲異常,園中草木亦有些被掃得東倒西歪;不知是否打得久了、兩個男子都出了不少汗,裸丨露在外的健碩上身因此看起來更加……
宋疏妍臉紅了個透、連忙就把目光別開了,墜兒卻是不避嫌地直勾勾盯著瞧,還十分亢奮地在一旁大聲喊:“二公子當心啊——哎喲——當心當心——”
一通叫嚷委實響亮,叫得兩個男子同時收住動作回頭朝兩個女孩兒看來,一見文文靜靜站在那兒的是宋疏妍便都有些愣住了,隨即又一並回神,方獻亭當即扔下劍去撿上衣穿、宋二公子則是急急跑過來伸手去捂妹妹的眼睛。
“疏妍你說你……怎麽不打聲招呼就過來了……”
這話真沒道理,過去他妹妹來找他也從沒有要提前著人通傳的道理,何況宋疏妍早就自己閉上眼睛了,隻不過直到此刻眼前還不斷閃過方獻亭剛才赤著上身的樣子——肩膀很寬,腰很窄,然後……
耳邊又聽到一陣悉悉簌簌、是兩個男子在匆忙穿衣,她二哥好半晌才鬆開手,又去敲墜兒的頭,笑罵:“女子十四一道坎兒,你們主仆二人還真是見坎兒就倒——你家小姐尚知道閉一閉眼,你呢?怎麽都不知羞?”
墜兒撇撇嘴,心想自己一個做奴婢的那麽知羞幹什麽?這般難得的場麵看一眼少一眼,她還嫌方才湊得不夠近呢;宋疏妍則又在一邊悄悄抬眼看向方獻亭,對方已穿好了衣服、隻是匆忙之間還不是很整齊,衣領處微微淩亂,喘息時一起一伏的胸口看上去也比平日更……
她不敢再看了,隻低下頭規規矩矩對他行禮,叫人:“……三哥。”
他咳嗽一聲應了,語氣聽上去也頗有幾分拘謹,宋二公子卻是後知後覺,突然問妹妹:“你改口叫‘三哥’了?何時的事?”
話問得簡短、一時卻聽不出是隨口一問還是帶點質詢的意味,宋疏妍一愣,斟酌怎麽答的工夫方獻亭已開了口,說:“我讓改的,隨著你叫。”
宋明真對方獻亭一貫十分服帖、一聽是他讓的便沒話說了,還興致頗高地笑道:“確是該改,隻是我家四妹妹一向怕生得緊,三哥能說動她也是本事。”
這話又說得宋疏妍臉熱起來,大抵因為她自己心裏有鬼、從此便半分調侃也受不住,一聽二哥話風偏了又趕緊打岔,問他二人方才怎麽打起來了;她二哥哥揚眉一笑,答:“哪裏就是打起來?不過同三哥討教討教罷了,整日憋在家裏許久不曾活絡過筋骨,身上錮得難受……”
頓一頓又一邊整理衣襟一邊隨口問她:“你呢?專程過來是有事要同我說?”
宋疏妍原本就是心裏裝著方獻亭來的,誰知又恰巧在二哥這兒遇上對方,一時之間心旌搖曳難以平複,當時也就口訥了;方獻亭看她一眼,以為是他們兄妹之間有什麽話不便當著自己這個外人的麵說,於是自然主動提出要避一避。
宋疏妍見他轉身要走,不知何故心裏的弦卻像要被掙斷一般難受,一聲“等等”便那樣脫口而出,多少要算情難自禁;他便又停步回頭看她,隻見女子眸如秋水眼波似霧,卻分明比這滿園春色更加旖旎,撩撥得他一顆心不上不下的難受。
“三哥不必避著,本也不是多大的事……”
她美麗的麵容仍染著淡淡的粉色,聲音輕輕從他耳畔掠過。
“隻是我……要回錢塘去了。”
第54章
時近人定, 遠岫閣內卻還燭火未熄。
方獻亭獨坐燈下看著自長安和潁川送抵的數封密函,其中兩則最令人在意:其一,新君年前便已下旨令各方節度使歸西都述職賀歲, 十方之中七方皆至,唯獨隴右、河西、北庭三鎮的鍾曷和吳懷民稱病未到, 如今正月將過兩人仍還遲遲不肯動身, 其心之異已不必多言;其二,關內道與隴右毗鄰,近來已察覺西側多有亂象,秦王至今尚未被擒, 恐兵戈之亂在所難免。
眼下他丁憂之期未過確不可重歸長安官複原職, 但邊境一線不容有失, 為防鍾氏作亂還當早做安排調集兵力,他應早日北上關內與婁氏合力, 潁川之兵與西都布防亦要一一親自過手。
隻是……
他閉了閉眼, 眼前又浮現今晨宋疏妍在院中說將離金陵而歸錢塘時的模樣,聲音就同一年前他們在江上分別時一樣靜,而看向他的眼神又分明比那時更婉轉含情。
……像是在等他。
也像是在等一個結果。
他眉心微跳, 卻是難得感到些許茫然,盡管深知自己心中想要的結果是什麽、可在伸手摘取時卻又總感到幾分猶豫——他尚有孝在身不能婚娶, 過不了多少日子泰半又要北歸征戰, 她卻正是最好的年紀,倘若他讓她等他……
燈花爆開,“突”的一聲響,思緒自此中斷, 他亦感到一陣頭痛,片刻後房門外傳來輕微的響動, 抬眼去看,卻是母親來了。
他很快起身去攙,仔細扶著她在太師椅上坐下,又恭聲問:“母親怎麽來了?可是身體有什麽不適?”
薑氏擺擺手示意他也坐,卸去釵環的模樣卻比平日顯得更隨和幾分,答:“隻是睡不著罷了……屋裏的丫頭說你這兒還亮著燈,我就來看看。”
他應一聲,轉手為母親倒了一杯熱水,薑氏看一眼他案頭堆積的信函,一時眼前又難免浮現亡夫生前的光景。
“可是又要起戰事了?”她歎息著問,字字都是傷情,“長安還太平麽?”
方獻亭也知母親是想起了父親,對方舍身守衛的太平便是如此脆弱,即便太子順利登位也照舊難免天下大亂,倘若先考泉下有知想來也當深為傷懷。
“局勢尚未大定,”他斟酌著略去那些不妙的消息,語氣帶著寬慰,“母親不必太過憂慮。”
這語氣卻又同他父親有些相像了,薑氏失笑,心道自己在獨子眼中恐怕真是半點事都經不得,默一默又開口歎:“你們那些朝廷大事我確插不上手,隻盼你能多珍重自己,莫要像你父親那般……”
話到此處便停了,她眼中已泛起淚光,像是無法再說下去。
方獻亭心下沉重,欲開口勸說之時母親卻自拭其淚,轉而又佯作無事地問:“那你打算何時離開金陵?他們應當都在催你回去了吧……”
確實不該繼續久留。
其實這次他親至江南除了為接母親北上、其餘更多還是為新君爭取士林——宋氏乃江南士族之首,更為文臣清流翹楚,眼下新君深陷弑父奪位之謠傳妄議、朝中也因鍾黨鼓噪而暗潮洶湧,若宋氏兄弟可出言為新君正名並早日重歸長安,則許多事料理起來都會變得更為簡單。
宋公確有忠君之誌,隻是卻恐其心不堅,此前奪嫡形勢最為凶險之時宋氏選擇南下避禍便是最好的明證,左右搖擺稍顯軟弱,於眼下亂局而言卻是十分不妙;他此次暫居金陵已與宋氏兄弟深談過多次,要旨無非在勸其早歸西都效忠朝廷,宋澹已有意應允,也算不枉費他在此興兵之際花去那許多功夫與之周旋。
“是要回去了……”他低聲應著,“母親容我打點幾日,停當後便可動身。”
薑氏點點頭,又輕飄飄看了他一眼,問:“那疏妍呢?”
他一頓,卻是難得顯出幾分怔愣:“……嗯?”
“我聽聞她要回錢塘外祖家了,”薑氏的神情有些微妙,眼底又是了然,“你……不去找她麽?”
這一問語氣雖緩、說出的話卻又十分直露,方獻亭一時啞然不知當如何去答,掌心不知何故竟微微出了汗。
“母親,我……”
他已有些無措了。
薑氏一笑,倒是頭回見獨子露出眼下這般模樣,想起年前他去廬州接她時提及將要轉道金陵,彼時眼中就隱隱有一抹異樣的光彩。
……分明就是惦記著人家宋氏的女兒。
“我這一生隻有你和冉君一雙子女……”
薑氏笑而搖頭,眼神卻有些蒼涼悲傷。
“你姐姐被你父親逼著嫁入東宮,此後便再無一日歡顏……可其實你父親自己又好到哪裏去?一生皆為國事奔走舍身,也不知做了多少違心的事、受了多少要命的委屈……”
“……如今又輪到你了。”
“母親其實也沒別的指望,隻盼你能過得好些……哪怕到頭來也免不了要跟你父親一樣左右為難,起碼回到自己家裏能過上幾天舒心的日子……”
她看向獨子,神情變得格外柔和慈祥。
“疏妍那個孩子很好,聰明,內秀,心性端正,”她微笑著說,“她生母已故,在宋家似也不甚得寵……但我們並不看重這些,隻要你喜歡,那她便是最好的。”
“我瞧得出她對你也有意,隻是開不得口……要回錢塘又如何了?你便陪著她去,幾日裏把話說清楚,就算這幾年暫且不能成婚,總也好過什麽都不說便讓彼此錯過。”
“人這一生要遇到一個兩情相悅的人很是不易……貽之,母親隻想你能少一些遺憾。”
那都是太過懇切的話,因提及父親和姐姐而顯得格外沉重,方獻亭越發無言以對,心底裏那個女子的模樣卻變得越發清晰——如今正是梅花最好的時節,江南之地已是雪英滿枝,即便坐在屋內似乎也能嗅到陣陣淡淡的暗香。
也許……
……他的確還舍不下這一抹花色。
說起宋疏妍回錢塘的事,宋澹這個做父親的照舊不甚關心,萬氏母女則是歡喜無限,心說那愛勾搭人的小蹄子總算要回了她的母家、不會再整日跑到方侯眼皮子底下打轉了,於是雙雙神清氣爽喜上眉梢,次日晨昏定省都難得沒去尋宋疏妍的不痛快。
宋明真焉能不知主母和她嫡親女兒的心思?心下自然也要為四妹妹不平,甚至因懶得在家中看大房上下小人得誌的嘴臉而生出了要同宋疏妍一同躲回錢塘去的心思,上門去找他三哥吃酒時更念叨起了此事。
“你要陪你四妹妹一同回錢塘?”方獻亭挑眉問道。
宋明真點了點頭,一邊給他三哥倒酒一邊答:“往年都是在長安、與錢塘相隔太遠,我又一心要備武舉,總是無暇陪她回去……如今倒好了,金陵與錢塘來回不過三四日工夫,陪就陪了。”
他話說得從容,實則提及“武舉”時神情仍難掩落寞,大約心底對功名的渴求依然未歇,隻因時運不濟而不得不逼自己看開罷了。
“驪山之事已成舊跡,如今新君登位更不會囿於既往,”方獻亭眉頭微皺著勸解,“眼下諸事未定,待局勢漸穩或將再開恩科,屆時你必定能中。”
這些寬慰的話他四妹妹早已說過多次,眼下宋明真已不如何當真了,聽了隻是勉強一笑謝過三哥善言,不出片刻又說回了要去錢塘之事。
“我想著去那邊散散心也好,以免還要在家中看主母臉色,”他一口飲盡杯中酒,語氣還是悶悶的,“何況我四妹妹的生辰也快到了,去歲欠了她一份禮,今年正好一道補上。”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方獻亭的眉眼已在宋明真未留心處微微一動,接著又像是隨口問:“你妹妹生辰在何時?”
“二月初八,”宋明真不覺有異答得很快,兼而還有些感慨,“一眨眼竟都要十六歲了,也不知最後會被哪家的混賬娶過門……”
他並不知此刻自己麵前就坐著一位心思不純的“混賬”、還顧自罵得痛快,方獻亭心下本有幾分不自在,孰料下一刻就又聽宋明真問:“三哥又打算幾時北歸?在金陵可還有什麽公事未了?”
方獻亭咳嗽一聲說這幾日便該回了,語氣卻顯得並不多麽急迫,宋明真憂心他久留家中到最後真會被主母和三妹妹算計到了手,屆時不單那母女倆會愈發盛氣淩人、更難保不會做出什麽蠢事壞了宋方兩姓的名聲,便很委婉地勸:“唉,其實早日北歸也是好的……抑或、抑或隨我和四妹妹去錢塘走走?左右都在江南,令堂當也會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