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之間……總要有一個令她寬心。”
……他竟在那時提起她了。
明明幾日前他將妹妹的書信轉交時他都不肯展讀,眼下卻又在這生死攸關的一刻說起她的名字,也許他的確也想念她很久了,隻是此前從未能宣之於口、甚至自認不可在無人處放縱思及她的音容。
在錢塘的那幾日原來並非一場幻夢,他的確也曾親眼見過令人忘憂的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可惜既出後尋向所誌依舊不複得路,或許並非桃源難尋,隻是他無緣再往前走了。
“我自當盡己所能克敵求勝,若一切順遂當在兩日後於烏水之畔與諸君再見……”
他又開了口,這時神情間已帶了幾分笑,右眼尾處那點漂亮的小痣原是那般多情,若能凝視那個令他心儀的女子又會顯得更加深邃溫柔。
“但若不能,還請你代我向疏妍傳一句話……”
“便說……是我辜負她了。”
黃沙飛舞,天陰如晦,神略軍於荒蕪大漠間縱橫馳騁,便如一道黑色的閃電倏然將滿目蕭條狠狠劈開;濯纓躡影追風一騎絕塵、似也通靈般知曉眼下形勢之緊,全軍上下皆肅容整裝,不足半日便疾行二百餘裏至鹽池之北。
再向前便近牟那山,眼下突厥應已越之而入南麓,山石貧瘠寸草不生,肅殺冰冷之感已洶洶撲麵而來;左右副將縱馬上前,與方獻亭道:“將軍——前方便是上梟穀——”
方獻亭垂目而視輿圖,雖未見穀深幾何卻仍心存疑慮——若所謂逆王蹤跡隻是敵軍調虎離山之計,那麽眼下便泰半會在中線設伏,上梟穀地處群山環抱之間,正是圍殺血戰的上佳之所。
他眉頭微鎖,聲音極冷沉:“斥候,探路。”
左右副將領命,隨即則遣一路斥候向前探查,在此間隙又恭聲對方獻亭道:“上梟穀地處要道,穿之可直達牟那山南麓,若改為繞行便恐要再多花去半日功夫……”
眼下一時一刻都如金玉般珍貴,他們早一步迎戰敵軍後方百姓便會多一分安全,方獻亭眉頭皺得更緊,眼底同樣浮顯幾分猶疑,沉吟之時卻忽感前方銳光一閃、繼而又聽利箭破空之聲,年餘來日日征戰淬煉出的驚人直覺令他在電光火石間猛然抽出一旁副將腰間長劍、下一刻收韁立馬揮而不疑,等眾人再回神已見冷箭斷成兩截沒入沙塵。
濯纓驚而長嘶,左右兩側副將亦冷汗涔涔,獨方獻亭神色不變抬目向遠處看去,終在一片嶙峋的山石掩映間看到兵戈鐵甲隱然泛起的冷光;再回首向後看,遠處一片黑壓壓的突厥鐵騎已越過滾滾黃沙步步向他們逼近,屠殺的獵場已在悄無聲息間築成,今日此地必將成人間地獄。
他微微眯了眯眼,前方山石之後又忽而傳來一陣輕狂的大笑,粗放之聲在秋日陰霾的天幕下層層回旋激蕩,便如莫測鬼神令人心生忌憚。
“好一個方氏新主——方貽之,你果然更勝你父——”
語罷其人終於緩緩露出真容,赫然正是鍾氏黨首鍾曷攜一眾叛軍於山間縱馬而下,其身側另有一道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便是傳聞中現身連穀、引得婁氏窮兵捕殺的逆王衛錚。
衛錚……
自元彰八年初方氏避出長安算起,方獻亭已與眼前這位先帝次子近三載未見,即便是自太清元年二月興兵始這位逆王也始終藏於人後,如今再見卻是乾坤陡轉時移世易,兩人不僅不再是幼時同在國公府學劍的玩伴、年長後於朝堂分庭抗禮的君臣,更是此刻荒野之間執兵相向不死不休的仇敵。
——他實在變了很多。
元彰七年驪山冬狩時尚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如今數載過去卻竟已變得瘦骨嶙峋其貌不揚——他瘦得驚人、連後背都有些佝僂了,一雙原本就肖似胡人的眼睛深深陷在眼眶裏,因蓄須而顯得更加潦草憔悴,仔細看他鬢間亦生了不少華發,或許這些年亦過得十分坎坷,叛亂謀逆而為天下唾罵的滋味也並不好消受罷。
“……殿下。”
方獻亭越過鍾曷而徑直看向他,彼時眼底隱匿的情緒亦十分複雜,衛錚同樣抬目與他對視,那一刻他幹裂的嘴唇好像微微打起了抖。
“‘殿下’?”
接口的人卻是鍾曷,或許是因被方獻亭忽視而感到幾分不滿,他的語氣已有幾分慍怒譏誚的味道。
“潁川方氏向來以清正忠義自居,如今卻怎麽還對一介朝廷‘叛臣’執禮?莫非你此刻終於明白那衛欽小兒不過是弑父奪位的亂臣賊子,秦王殿下才是真龍天子命之所歸麽?”
狂風呼嘯黃沙彌漫,遠方雲間已斷續傳來聲聲悶雷,方獻亭的目光依舊一動不動地停留在衛錚身上,那一刻仿似足有千鈞之重、遠比天邊雷霆更攝人心神。
“今上乃先帝親手所立太子,繼承大統固為理法自然,弑父篡權之說不過無中生有向壁虛造,爾等也不必在此虛張聲勢混淆視聽。”
“然,”他聲音更沉,神情亦愈發肅穆,“陛下守仁義之道而遵孝悌之理,深知殿下乃為奸人所惑方才生此大謬,若就此歸降必從輕發落、使君可謝罪於宗廟而贖過於萬民,望殿下三思。”
第78章
——嘀嗒。
雷霆過後雨水又至, 於此北境荒漠卻是極為罕見的天象,烏雲聚攏之下衛錚投來的目光格外陰鷙,終於也漸漸與他舅父一般惱怒譏誚了。
“‘大謬’……”他似喃喃自語, 嘴角染上一絲詭異的笑,“貽之……你永遠這般厚此薄彼。”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
“難道你就從未想過?”
“父皇生前尚有東遷之念, 何以那般突然便暴斃於我母妃殿中?皇兄提前數日便令婁氏和衛弼嚴控宮禁把持都城, 當日若非我提前收到風聲避出長安如今便早已成了你口中那位仁君的刀下亡魂!”
“他便那般純善慈悲心無瑕垢?純善到父皇一去便殺了我的母妃?”
“方貽之,你好生看清楚——你一心侍奉的君主究竟是人是鬼!”
三軍陣前鴉雀無聲,唯他一人聲嘶力竭句句詰問,方獻亭眉頭緊鎖神情卻無一絲動搖, 望向對方的眼神依舊嚴厲冷肅。
“先帝駕崩舉國同哀, 若殿下對緣由生疑自可召太醫署詳問徹查——帝位之爭無非關乎一姓、卻於天下萬萬生民無涉, 難道殿下自認冤屈便可開門揖盜引狼入室、借突厥之兵屠戮百姓謀逆作亂不成?”
語罷再次回首看向身後,西突厥汗王拓那已率兵親至, 凶悍如野獸般的眼緊緊鎖在他身上, 似早迫不及待要報二十年前方氏血洗之仇。
“此非為君之道……”
方獻亭的神情愈發冷漠。
“……亦必不會為天下所容。”
雨勢漸大陰風呼嘯,衛錚的神情卻已隱隱顯出幾分癲狂,下一刻鍾曷狠狠一揮手中長刀, 又罵:“一派胡言——”
“弑父篡權者天下人人得而誅之!秦王殿下起兵誅暴亦是順應天道!”
“方獻亭!你族為謀一己之私助紂為虐背叛先帝,今又何敢以忠臣良將自居而在此地大放厥詞!”
這話說得實在惹人發笑, 畢竟異族之兵尚在身後, 究竟何人謀私背叛早已一目了然——突厥人又豈肯勞而無功?此次這般慷慨借兵必也有更大圖謀,他日若果真攻得天下又當如何與鍾氏分贓?巍巍三百年大周或將一朝淪為他人砧上魚肉,割地納貢已成定數、更恐百姓將為其屠戮淩丨辱。
“鍾曷……”
他終於讓方獻亭的目光移向自己,隻是卻竟與他那早已化作黃土白骨的父親一般輕蔑高傲。
“自瑞賢年間始先帝便對鍾氏一族寵信有加, 高官厚祿榮華加身,滿朝上下無人可比;你於國未有寸功, 今又為避禍自保而引寇入關,即便貪得一時之利、又豈能如願坐穩這江山?”
隻有這匆匆的一眼、須臾後便重新看向衛錚,天色陰沉恰似末路征兆,方氏主君踞坐馬上的模樣卻依然頂天立地。
“殿下……”
他的語氣微鬆弛了些,也許不僅出於少年相識的情誼,更因他本深信對方並非心無尺矩之人。
“懸崖勒馬尤未為晚,先帝在天之靈亦絕不忍見天下離亂社稷凋敝……隨我歸朝戴罪立功,我必保殿下性命無虞。”
潁川方氏一諾千金,世上無人會疑其所言真偽,衛錚那雙深深凹陷的眼睛亦一錯不錯地盯著他,片刻後又看到他身後近十倍於神略軍之數的突厥鐵騎,暴烈的雷雨一瞬模糊了視線,那一刻即便落淚也無人可知。
“保我?”他獰笑起來,張狂之下又隱藏著深深的悲哀,“方貽之……你憑什麽保我?”
“且看看你身後,莫非以為今日還能走得出這片荒山?”
“潁川方氏永遠如此傲慢,以為天下人都必得依靠爾等施舍才能過活——”
“荒謬!可笑!愚不可及!”
“隨你歸朝?”
“我為什麽要隨你回去?”
“隨你去向衛欽搖尾乞憐?隨你一生被困於牢獄鬥室?”
“今日勝的會是我!——方貽之!你終會知道是你選錯了人——”
瘋狂的叫囂在山石間激蕩,被狂風一卷又飄落至天地四方,那一刻方獻亭終歸還是沉默下去了,而一側冷眼旁觀的鍾曷則緩緩露出陰晦的冷笑。
——他知道的,自己這個侄兒過去總有些婦人之仁,更因出身天家而被教導得迂腐刻板頑固不化,自向突厥借兵以來常是夙夜憂歎寢食難安,與他接連鬧了若幹不愉。
懷遠被屠那日他像一刹發了瘋、緊揪住他的衣領要他為那數萬百姓償命,他狠狠扇了他一個耳光、更押他親自去拓那汗王營中看突厥人斬殺朝廷軍俘虜,斬首分丨肢的可怖光景觸目驚心令人作嘔,可又最能將人從過去的溫軟舊夢中逼醒。
“衛錚——睜大你的眼睛看清楚——”
“自古大爭之世成王敗寇!輸家便是落得眼前這般下場!”
“他們不死死的就會是你——”
“難道你想去死嗎——你想嗎——”
那一句句像在問對方也像在問自己,而實際他鍾曷早已決意放下那些虛無縹緲的假仁假義、目不斜視向上爬到權力的頂點,彼時萬裏河山盡在指掌、他鍾氏一族也再不必仰他人鼻息忐忑度日。
而衛錚也終於在那一日醒過了神,大醉一場後總算肯隨軍征戰與突厥聯手,眼下這對方獻亭一聲聲犀利的反詰實在大快人心,令他又不由想起方賀那個老匹夫了。
——嗬,潁川方氏又如何?
什麽與國同壽的第一名門,什麽至清至正的風骨純臣,如今還不是他鍾曷的手下敗將?他方賀不是看不起“借裙帶上位的驟貴之門”麽?他不是寧死也要替衛欽那個病秧子守住他的太子之位麽?今日他便要親手殺了他的兒子、未來更要親手殺了他一心侍奉的君主!讓他看看笑到最後的人是誰!
鍾曷狠狠一把拂去臉上雨水,平生第一次也能以輕蔑的目光看向方氏之人,他居高臨下麵對方獻亭、以長刀之刃直指向他,道:“方獻亭,我與你父在朝相鬥十餘載、也算與他略有幾分交情,如今對你一介晚生自不該太過刻薄,眼下便權且與你指一條生路。”
他的語氣是那麽輕慢又戲謔。
“衛欽得位不正難服於眾,隻要你今日降我並以方氏主君之名出言伐之,我便請拓那汗王饒你一命,更保你全軍上下不傷不死——可好?”
這一句是半真半假。
雖則鍾曷視方氏為眼釘肉刺、恨不得即刻飲血啖肉殺之泄憤,可其一族確在天下享有盛譽,若連潁川方氏都出言質疑衛欽弑父,則坊間民心自也會隨之悄然生變。
可……
斜風苦雨總有盡時,大漠之北終歸還是一片幹涸貧瘠,雷霆隱退之時烏雲也漸漸飄散,方獻亭便立在晦明交雜之處,望之果然如同神祇降世。
緩緩拔劍的那一刻他想起了不少舊事,譬如一生清冷嚴厲的父親在臨去前對他淡淡露出的一笑,譬如母親在他幼時受父親責打後輕輕為他上藥的雙手,譬如姐姐嫁入東宮前撲在他懷中流的那一整夜的淚,也譬如與友人二三長街走馬又於高樓之上徹夜酣飲的美酒。
……最後他又想起她。
其實並不是相識多久的人,最初的緣起也不過隻是商州官道上匆匆的一麵,他素來沉默寡言、她又一向隱忍內斂,彼此本不該再有什麽牽扯交集。
可他們一同見過驪山的夜雪,又一同聽過大江的潮聲,他還記得避出長安時自己心境何等荒涼,父親自戕母親病倒,一切都像在與他為難;她卻偏偏在那時向他走近,在隔著烈火的江麵上大聲呼喊他的名字,又在寂靜無人的船艙裏默然將他贈予她的藥匣歸還,明明隻有那樣一葉飄搖的小舟,卻還是執拗地決意要來渡他。
他永遠記得那日她凝視他的眼睛,就像他扔不下她送與他的那張消寒圖,回遷潁川的一年裏他始終將它收在桌案之下,留白的半樹繁花也曾一一親手補上,仿佛便可就此與她遠遠相和;可實際瓊英的美好遠勝於他的預料,在石函湖心島上她曾靠在花樹下看他,柔婉溫情的模樣令他隻一瞬便生出要與她廝守一生的念頭。
他從不是心誌不堅的人,最後卻還是拆開了幾日前子邱不遠千裏帶來的那封書信,展讀之前他的心特別冷,一年餘日夜征戰的疲憊已令他有些難以支撐,看清她的字跡後一切又似乎好起來了,仿佛錢塘的花鳥仲春再次浮於眼前、告訴他還有一個人在等他回去。
而其實她的書信十分簡短,唯一特別的隻在於附了一張丹青,濃淡不一的墨跡在紙上飛動揮灑,寥寥幾筆便繪出一匹意氣風發的駿馬,旁邊另有兩行小字——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君纓。
載酒之墨濃兮,可以寄吾思。
他素來知曉她的心思,有時甚至宛如冥冥中注定,所謂平蕪春山千般流徙,滄浪濯纓自更心照不宣;隻是而今諸事汙濁、卻不知當去哪裏再尋濯纓之水,他則照舊隻能一意向前走,哪怕要因此再不複見那個有她的桃花源。
片刻之間千思萬念已盡數浮起又退去,劍光閃動之際他眼中倒映的隻有突厥鐵騎凶殘嗜血的臉孔和鍾曷衛錚漠然自得的眼睛,左右神略將士無一人言退,皆振臂高呼拔刀縱馬、於箭雨烽火間血戰迎敵,蓋非不惜雙親所賜身體發膚,隻因難舍身後大好河山生民無數。
……疏妍。
我一生深敬先父仿效其行,雖遇萬難而不曾折腰易節,至今敢言不曾有負一人有愧一事,隻不想唯一虧欠的卻是你——三書六禮或將成空,亦無法再帶你去看長安舊地新植的梅花,又未料我負你至此、你卻贈我以最好的仲春之景。
我曾在那裏見過世上最茂盛的梅樹。
……他竟在那時提起她了。
明明幾日前他將妹妹的書信轉交時他都不肯展讀,眼下卻又在這生死攸關的一刻說起她的名字,也許他的確也想念她很久了,隻是此前從未能宣之於口、甚至自認不可在無人處放縱思及她的音容。
在錢塘的那幾日原來並非一場幻夢,他的確也曾親眼見過令人忘憂的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可惜既出後尋向所誌依舊不複得路,或許並非桃源難尋,隻是他無緣再往前走了。
“我自當盡己所能克敵求勝,若一切順遂當在兩日後於烏水之畔與諸君再見……”
他又開了口,這時神情間已帶了幾分笑,右眼尾處那點漂亮的小痣原是那般多情,若能凝視那個令他心儀的女子又會顯得更加深邃溫柔。
“但若不能,還請你代我向疏妍傳一句話……”
“便說……是我辜負她了。”
黃沙飛舞,天陰如晦,神略軍於荒蕪大漠間縱橫馳騁,便如一道黑色的閃電倏然將滿目蕭條狠狠劈開;濯纓躡影追風一騎絕塵、似也通靈般知曉眼下形勢之緊,全軍上下皆肅容整裝,不足半日便疾行二百餘裏至鹽池之北。
再向前便近牟那山,眼下突厥應已越之而入南麓,山石貧瘠寸草不生,肅殺冰冷之感已洶洶撲麵而來;左右副將縱馬上前,與方獻亭道:“將軍——前方便是上梟穀——”
方獻亭垂目而視輿圖,雖未見穀深幾何卻仍心存疑慮——若所謂逆王蹤跡隻是敵軍調虎離山之計,那麽眼下便泰半會在中線設伏,上梟穀地處群山環抱之間,正是圍殺血戰的上佳之所。
他眉頭微鎖,聲音極冷沉:“斥候,探路。”
左右副將領命,隨即則遣一路斥候向前探查,在此間隙又恭聲對方獻亭道:“上梟穀地處要道,穿之可直達牟那山南麓,若改為繞行便恐要再多花去半日功夫……”
眼下一時一刻都如金玉般珍貴,他們早一步迎戰敵軍後方百姓便會多一分安全,方獻亭眉頭皺得更緊,眼底同樣浮顯幾分猶疑,沉吟之時卻忽感前方銳光一閃、繼而又聽利箭破空之聲,年餘來日日征戰淬煉出的驚人直覺令他在電光火石間猛然抽出一旁副將腰間長劍、下一刻收韁立馬揮而不疑,等眾人再回神已見冷箭斷成兩截沒入沙塵。
濯纓驚而長嘶,左右兩側副將亦冷汗涔涔,獨方獻亭神色不變抬目向遠處看去,終在一片嶙峋的山石掩映間看到兵戈鐵甲隱然泛起的冷光;再回首向後看,遠處一片黑壓壓的突厥鐵騎已越過滾滾黃沙步步向他們逼近,屠殺的獵場已在悄無聲息間築成,今日此地必將成人間地獄。
他微微眯了眯眼,前方山石之後又忽而傳來一陣輕狂的大笑,粗放之聲在秋日陰霾的天幕下層層回旋激蕩,便如莫測鬼神令人心生忌憚。
“好一個方氏新主——方貽之,你果然更勝你父——”
語罷其人終於緩緩露出真容,赫然正是鍾氏黨首鍾曷攜一眾叛軍於山間縱馬而下,其身側另有一道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便是傳聞中現身連穀、引得婁氏窮兵捕殺的逆王衛錚。
衛錚……
自元彰八年初方氏避出長安算起,方獻亭已與眼前這位先帝次子近三載未見,即便是自太清元年二月興兵始這位逆王也始終藏於人後,如今再見卻是乾坤陡轉時移世易,兩人不僅不再是幼時同在國公府學劍的玩伴、年長後於朝堂分庭抗禮的君臣,更是此刻荒野之間執兵相向不死不休的仇敵。
——他實在變了很多。
元彰七年驪山冬狩時尚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如今數載過去卻竟已變得瘦骨嶙峋其貌不揚——他瘦得驚人、連後背都有些佝僂了,一雙原本就肖似胡人的眼睛深深陷在眼眶裏,因蓄須而顯得更加潦草憔悴,仔細看他鬢間亦生了不少華發,或許這些年亦過得十分坎坷,叛亂謀逆而為天下唾罵的滋味也並不好消受罷。
“……殿下。”
方獻亭越過鍾曷而徑直看向他,彼時眼底隱匿的情緒亦十分複雜,衛錚同樣抬目與他對視,那一刻他幹裂的嘴唇好像微微打起了抖。
“‘殿下’?”
接口的人卻是鍾曷,或許是因被方獻亭忽視而感到幾分不滿,他的語氣已有幾分慍怒譏誚的味道。
“潁川方氏向來以清正忠義自居,如今卻怎麽還對一介朝廷‘叛臣’執禮?莫非你此刻終於明白那衛欽小兒不過是弑父奪位的亂臣賊子,秦王殿下才是真龍天子命之所歸麽?”
狂風呼嘯黃沙彌漫,遠方雲間已斷續傳來聲聲悶雷,方獻亭的目光依舊一動不動地停留在衛錚身上,那一刻仿似足有千鈞之重、遠比天邊雷霆更攝人心神。
“今上乃先帝親手所立太子,繼承大統固為理法自然,弑父篡權之說不過無中生有向壁虛造,爾等也不必在此虛張聲勢混淆視聽。”
“然,”他聲音更沉,神情亦愈發肅穆,“陛下守仁義之道而遵孝悌之理,深知殿下乃為奸人所惑方才生此大謬,若就此歸降必從輕發落、使君可謝罪於宗廟而贖過於萬民,望殿下三思。”
第78章
——嘀嗒。
雷霆過後雨水又至, 於此北境荒漠卻是極為罕見的天象,烏雲聚攏之下衛錚投來的目光格外陰鷙,終於也漸漸與他舅父一般惱怒譏誚了。
“‘大謬’……”他似喃喃自語, 嘴角染上一絲詭異的笑,“貽之……你永遠這般厚此薄彼。”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
“難道你就從未想過?”
“父皇生前尚有東遷之念, 何以那般突然便暴斃於我母妃殿中?皇兄提前數日便令婁氏和衛弼嚴控宮禁把持都城, 當日若非我提前收到風聲避出長安如今便早已成了你口中那位仁君的刀下亡魂!”
“他便那般純善慈悲心無瑕垢?純善到父皇一去便殺了我的母妃?”
“方貽之,你好生看清楚——你一心侍奉的君主究竟是人是鬼!”
三軍陣前鴉雀無聲,唯他一人聲嘶力竭句句詰問,方獻亭眉頭緊鎖神情卻無一絲動搖, 望向對方的眼神依舊嚴厲冷肅。
“先帝駕崩舉國同哀, 若殿下對緣由生疑自可召太醫署詳問徹查——帝位之爭無非關乎一姓、卻於天下萬萬生民無涉, 難道殿下自認冤屈便可開門揖盜引狼入室、借突厥之兵屠戮百姓謀逆作亂不成?”
語罷再次回首看向身後,西突厥汗王拓那已率兵親至, 凶悍如野獸般的眼緊緊鎖在他身上, 似早迫不及待要報二十年前方氏血洗之仇。
“此非為君之道……”
方獻亭的神情愈發冷漠。
“……亦必不會為天下所容。”
雨勢漸大陰風呼嘯,衛錚的神情卻已隱隱顯出幾分癲狂,下一刻鍾曷狠狠一揮手中長刀, 又罵:“一派胡言——”
“弑父篡權者天下人人得而誅之!秦王殿下起兵誅暴亦是順應天道!”
“方獻亭!你族為謀一己之私助紂為虐背叛先帝,今又何敢以忠臣良將自居而在此地大放厥詞!”
這話說得實在惹人發笑, 畢竟異族之兵尚在身後, 究竟何人謀私背叛早已一目了然——突厥人又豈肯勞而無功?此次這般慷慨借兵必也有更大圖謀,他日若果真攻得天下又當如何與鍾氏分贓?巍巍三百年大周或將一朝淪為他人砧上魚肉,割地納貢已成定數、更恐百姓將為其屠戮淩丨辱。
“鍾曷……”
他終於讓方獻亭的目光移向自己,隻是卻竟與他那早已化作黃土白骨的父親一般輕蔑高傲。
“自瑞賢年間始先帝便對鍾氏一族寵信有加, 高官厚祿榮華加身,滿朝上下無人可比;你於國未有寸功, 今又為避禍自保而引寇入關,即便貪得一時之利、又豈能如願坐穩這江山?”
隻有這匆匆的一眼、須臾後便重新看向衛錚,天色陰沉恰似末路征兆,方氏主君踞坐馬上的模樣卻依然頂天立地。
“殿下……”
他的語氣微鬆弛了些,也許不僅出於少年相識的情誼,更因他本深信對方並非心無尺矩之人。
“懸崖勒馬尤未為晚,先帝在天之靈亦絕不忍見天下離亂社稷凋敝……隨我歸朝戴罪立功,我必保殿下性命無虞。”
潁川方氏一諾千金,世上無人會疑其所言真偽,衛錚那雙深深凹陷的眼睛亦一錯不錯地盯著他,片刻後又看到他身後近十倍於神略軍之數的突厥鐵騎,暴烈的雷雨一瞬模糊了視線,那一刻即便落淚也無人可知。
“保我?”他獰笑起來,張狂之下又隱藏著深深的悲哀,“方貽之……你憑什麽保我?”
“且看看你身後,莫非以為今日還能走得出這片荒山?”
“潁川方氏永遠如此傲慢,以為天下人都必得依靠爾等施舍才能過活——”
“荒謬!可笑!愚不可及!”
“隨你歸朝?”
“我為什麽要隨你回去?”
“隨你去向衛欽搖尾乞憐?隨你一生被困於牢獄鬥室?”
“今日勝的會是我!——方貽之!你終會知道是你選錯了人——”
瘋狂的叫囂在山石間激蕩,被狂風一卷又飄落至天地四方,那一刻方獻亭終歸還是沉默下去了,而一側冷眼旁觀的鍾曷則緩緩露出陰晦的冷笑。
——他知道的,自己這個侄兒過去總有些婦人之仁,更因出身天家而被教導得迂腐刻板頑固不化,自向突厥借兵以來常是夙夜憂歎寢食難安,與他接連鬧了若幹不愉。
懷遠被屠那日他像一刹發了瘋、緊揪住他的衣領要他為那數萬百姓償命,他狠狠扇了他一個耳光、更押他親自去拓那汗王營中看突厥人斬殺朝廷軍俘虜,斬首分丨肢的可怖光景觸目驚心令人作嘔,可又最能將人從過去的溫軟舊夢中逼醒。
“衛錚——睜大你的眼睛看清楚——”
“自古大爭之世成王敗寇!輸家便是落得眼前這般下場!”
“他們不死死的就會是你——”
“難道你想去死嗎——你想嗎——”
那一句句像在問對方也像在問自己,而實際他鍾曷早已決意放下那些虛無縹緲的假仁假義、目不斜視向上爬到權力的頂點,彼時萬裏河山盡在指掌、他鍾氏一族也再不必仰他人鼻息忐忑度日。
而衛錚也終於在那一日醒過了神,大醉一場後總算肯隨軍征戰與突厥聯手,眼下這對方獻亭一聲聲犀利的反詰實在大快人心,令他又不由想起方賀那個老匹夫了。
——嗬,潁川方氏又如何?
什麽與國同壽的第一名門,什麽至清至正的風骨純臣,如今還不是他鍾曷的手下敗將?他方賀不是看不起“借裙帶上位的驟貴之門”麽?他不是寧死也要替衛欽那個病秧子守住他的太子之位麽?今日他便要親手殺了他的兒子、未來更要親手殺了他一心侍奉的君主!讓他看看笑到最後的人是誰!
鍾曷狠狠一把拂去臉上雨水,平生第一次也能以輕蔑的目光看向方氏之人,他居高臨下麵對方獻亭、以長刀之刃直指向他,道:“方獻亭,我與你父在朝相鬥十餘載、也算與他略有幾分交情,如今對你一介晚生自不該太過刻薄,眼下便權且與你指一條生路。”
他的語氣是那麽輕慢又戲謔。
“衛欽得位不正難服於眾,隻要你今日降我並以方氏主君之名出言伐之,我便請拓那汗王饒你一命,更保你全軍上下不傷不死——可好?”
這一句是半真半假。
雖則鍾曷視方氏為眼釘肉刺、恨不得即刻飲血啖肉殺之泄憤,可其一族確在天下享有盛譽,若連潁川方氏都出言質疑衛欽弑父,則坊間民心自也會隨之悄然生變。
可……
斜風苦雨總有盡時,大漠之北終歸還是一片幹涸貧瘠,雷霆隱退之時烏雲也漸漸飄散,方獻亭便立在晦明交雜之處,望之果然如同神祇降世。
緩緩拔劍的那一刻他想起了不少舊事,譬如一生清冷嚴厲的父親在臨去前對他淡淡露出的一笑,譬如母親在他幼時受父親責打後輕輕為他上藥的雙手,譬如姐姐嫁入東宮前撲在他懷中流的那一整夜的淚,也譬如與友人二三長街走馬又於高樓之上徹夜酣飲的美酒。
……最後他又想起她。
其實並不是相識多久的人,最初的緣起也不過隻是商州官道上匆匆的一麵,他素來沉默寡言、她又一向隱忍內斂,彼此本不該再有什麽牽扯交集。
可他們一同見過驪山的夜雪,又一同聽過大江的潮聲,他還記得避出長安時自己心境何等荒涼,父親自戕母親病倒,一切都像在與他為難;她卻偏偏在那時向他走近,在隔著烈火的江麵上大聲呼喊他的名字,又在寂靜無人的船艙裏默然將他贈予她的藥匣歸還,明明隻有那樣一葉飄搖的小舟,卻還是執拗地決意要來渡他。
他永遠記得那日她凝視他的眼睛,就像他扔不下她送與他的那張消寒圖,回遷潁川的一年裏他始終將它收在桌案之下,留白的半樹繁花也曾一一親手補上,仿佛便可就此與她遠遠相和;可實際瓊英的美好遠勝於他的預料,在石函湖心島上她曾靠在花樹下看他,柔婉溫情的模樣令他隻一瞬便生出要與她廝守一生的念頭。
他從不是心誌不堅的人,最後卻還是拆開了幾日前子邱不遠千裏帶來的那封書信,展讀之前他的心特別冷,一年餘日夜征戰的疲憊已令他有些難以支撐,看清她的字跡後一切又似乎好起來了,仿佛錢塘的花鳥仲春再次浮於眼前、告訴他還有一個人在等他回去。
而其實她的書信十分簡短,唯一特別的隻在於附了一張丹青,濃淡不一的墨跡在紙上飛動揮灑,寥寥幾筆便繪出一匹意氣風發的駿馬,旁邊另有兩行小字——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君纓。
載酒之墨濃兮,可以寄吾思。
他素來知曉她的心思,有時甚至宛如冥冥中注定,所謂平蕪春山千般流徙,滄浪濯纓自更心照不宣;隻是而今諸事汙濁、卻不知當去哪裏再尋濯纓之水,他則照舊隻能一意向前走,哪怕要因此再不複見那個有她的桃花源。
片刻之間千思萬念已盡數浮起又退去,劍光閃動之際他眼中倒映的隻有突厥鐵騎凶殘嗜血的臉孔和鍾曷衛錚漠然自得的眼睛,左右神略將士無一人言退,皆振臂高呼拔刀縱馬、於箭雨烽火間血戰迎敵,蓋非不惜雙親所賜身體發膚,隻因難舍身後大好河山生民無數。
……疏妍。
我一生深敬先父仿效其行,雖遇萬難而不曾折腰易節,至今敢言不曾有負一人有愧一事,隻不想唯一虧欠的卻是你——三書六禮或將成空,亦無法再帶你去看長安舊地新植的梅花,又未料我負你至此、你卻贈我以最好的仲春之景。
我曾在那裏見過世上最茂盛的梅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