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派了更多的人每日不間斷地在她身邊守著,甚至她房門外也總有侍衛來來往往,有時他還會親自到,仿佛唯恐一不留心她便要插翅自己逃走了。
她又哪裏有那樣的力氣呢?他既拒絕了她便也不再開口去問,在房中又養了一日,等恢複了些許力氣才說要到外麵透口氣,濯纓已經兩日不曾見過她,她怕它不吃不喝要傷著自己。
而那一天,負責在她門外“看守”的人是婁風。
“婁將軍倒是開明,竟肯放我出來走走。”
她與這位將軍更相熟些,過去在宮中照麵的機會更多,濯纓也認識他、隻是同他不親近,她同他一起去廄中喂它的時候它的神情懨懨的,一直不肯扭頭看他。
“太……——宋小姐言重了……末將不敢逾越。”
她笑一笑,牽著濯纓緩步走上府中的後山,微寒的風迎麵吹來,她的神情看起來頗為舒緩。
“不必自稱‘末將’,也不必再說‘不敢’——我已不是什麽太後了,說來也不該勞煩你們再這樣整日護衛。”
婁風當時臉色很差,或許前日才酗酒大醉過、身上還有不淺的酒氣,眼下青黑胡須淩亂,瞧著著實有幾分潦倒;聽到她這樣說卻仍有極大的反應,拱手低下頭,態度就跟過去一樣恭敬,說:“末將曾受君侯深恩,立誓一生奉命唯謹結草銜環,宋小姐無論何時都是末將之主,婁風必肝腦塗地護衛小姐左右!”
字字句句擲地有聲,她知他之所言絕非虛妄——有時想想人生際遇實在有趣,十年之前上梟穀大敗是因婁風之父婁嘯違令之失,此後十年風雲轉瞬即逝,卻也是他在那人去後仍然留在原地不肯離去。
“既如此……我能否便求將軍一件事?”
她眼睫微顫、終於還是舊事重提。
“將我送回金陵去……”
“讓我……再見他一麵。”
濯纓發出一聲沙啞的嘶鳴,好像聽懂了她的哀求也在替她一爭,婁風一顆心像被揪緊,卻深知自己絕不該答應這般荒唐的請求。
“末將可為小姐效死,但一旦南歸有去無回、正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君侯之托有千鈞之重,我不能負他。”
“負他?”
宋疏妍挑挑眉,眼中的笑寡淡卻又意味深長。
“你和薑潮都不明白……他之‘所托’究竟所為何意。”
——何意?
世上有千千萬自以為明白的人,可其實真正看懂他的從來隻有她一個。
此前驚痛之下心亂如麻,如今兩日過去思緒方才慢慢變得清楚——那人是懂得她的,知她心下並非表麵那樣柔順、若被逼到絕處難保便要做出什麽荒唐事來,何況他更知她根本不曾有過身孕,那便更不可能為了孩子忍一時之痛勉強求生,如此一來他大費周章將她送出金陵便根本毫無意義,他又何必捐棄一切多此一舉?
可如今她想明白了——那個人想給她的,是一個選擇。
被困台城的結果隻有被殺,而他若對她坦誠一切便像是在逼她與他同死——那人終歸是太過審慎了,既不願她別無選擇受人欺侮、又不願她為情所困受義所縛,所以他要把她送走、再讓那麽多人阻攔她去陪他,要她明明白白地知道——他從來沒有選擇,而她……卻可以選擇另一種沒有他的生活。
她言盡於此,婁風卻也在一瞬之間明白了那人的意思,沉默之時百感交集,慨歎這最不為世情所容的兩人原竟才是真正生死相知的愛侶。
“我知小姐情深意重,可難道唯獨舍生才能驗明此心之真?君侯他隻盼你能過得好……更絕不忍見你為人所辱。”
“潁川是他的家,你可以一直留在這裏——或許也可以回錢塘、去民間,天下之大總會有一處可以容身,總會有一人能令你歡喜——”
“你該去過新的生活……”
“他也一定希望……你能往前走。”
初時他尚自稱一聲“末將”、到後來才總算以“你我”相稱,最誠懇的關切便在此時得以顯現,無關身份、無關立場,在這最苦澀艱辛的時刻是可以救命的。
可是……
“可是我不知道該走到哪裏去……”
她忽然這樣告訴他,臉上的神情是困惑也是麻木,明明沒有一絲傷情的、眼淚卻那麽突兀地倏然掉出眼眶。
“我沒有想去的地方……也沒有人肯讓我回去。”
“我不知道還能去找誰……”
“我……早就已經沒有家了。”
第177章
……他其實不必可憐她的。
許多人都不明白, 所謂“可憐”有時不是施予而是交換,那個一無所有的女子身後早就沒有了靠山、憑誰都能在經過她時嬉笑著踩上一腳,他可憐她沒有哪怕一點好處, 相反還會讓自己同她一樣萬劫不複。
可誰知最後……他還是妥協了。
趁薑潮不在支開侍衛闖出潁川,他將普天之下最後一道保護她的屏障敲得粉碎, 南歸的路途並不遙遠, 倘若快馬加鞭晝夜兼程、不出一日也就到了。
她身子羸弱不能騎馬,而那脾氣一貫桀驁暴躁的濯纓竟也甘心為她駕車——天曉得,它打從出生便體貌不凡,被進獻給晉國公世子後更成了舉世聞名的神駒戰馬, 為人駕車這樣的活計向來與它無關, 過去倘若有人膽敢往它身上套繩索必也會被踢打得體無完膚。
可如今它沒有怨言, 或許這通靈的畜牲也知此去是要尋它許久不見的主人,飛揚的蹄聲在無人的山道上回響, 已然力衰的老驥即便累到氣喘籲籲大汗淋漓也不肯放緩一點腳步。
過江之時渡口無人盤查, 每過一關也無士兵來驗通行者身份,婁風這才明白身在台城最深處的那些人究竟有多麽傲慢——他們從未試圖抓捕離宮而去的“太後”,如今也不在各關隘設下卡口, 仿佛早就篤定他們要找的人會甘心入甕、不必耗費什麽力氣便能得償所願。
——但終歸還是有人攔他們。
就在金陵城外十餘裏,再向前幾步便能望見幽閉凶惡的城門, 一個白衣書生站在道中相阻, 天陰如晦烏雲蔽日,宋疏妍輕輕挑開車簾,才見來者是一身素色的許宗堯。
“……太後。”
他仍以舊稱喚她,隻是卻不像過去一樣對她行禮參拜, 她心中的感受頗為複雜,一來為這聲不合時宜的稱呼, 二來也為他那身像在為誰服喪的素衣。
“我已不是什麽太後了,”她在車中輕輕歎息,“秉書,你不要攔我。”
她對這位光祐年的狀元郎其實心懷不淺的愧疚——當初新政她便以他為矛、讓他將江南士族一應開罪了個遍,後來擢升中書舍人便更坐實了他近臣的身份,如今她將自己折騰得聲名狼藉一無所有、恐怕也要連累這位大人仕途受限了。
他卻像不在乎這些身外事,金陵城外衰草萋萋,隻有他的眼睛還跟當初在乾定宮中答策問時一樣明亮堅定,看著她執著地求一個答案:“是真的麽?”
“坊間所傳太後與君侯之事……是真的麽?”
她過去就想過,倘若有朝一日自己這位最耿介忠直的臣子得知她與那人之事會感到怎樣的憤慨失望——她其實不想麵對這樣的境況,他畢竟是她親手擢選提拔的臣子,在她主政的那段日子也曾對彼此有過難得純然的相敬相惜。
“是真的。”
可她不能騙他,也不願棄擲辱沒她與那人的往昔。
“……都是真的。”
對方一瞬啞然,眼中的光亮也像立刻變得黯寂了,她的精神有些不濟、難以分辨他那時是否對自己露出了厭憎鄙夷的神情,因緣曲折前塵漫漫,她也實在沒什麽力氣再去爭辯申述了。
“婁將軍,”她疲憊地放下車簾,“……我們走吧。”
婁風在外低應了一聲,車輪轆轆已向前而去,偏此時許宗堯又在外高呼了一聲“女君”,陌生的稱謂在他心裏早念過許多遍、於她卻還是頭一回聽見。
“難道你還要回台城去嗎!”
“君侯已被視作反賊!他的屍骨不過隻是陛下誘你回去的餌!”
“你若不歸、與他之事便永無定論!坊間傳聞終究隻是傳聞,永遠無法在青史上留下痕跡!”
“難道你真的要授他人以口實,從此千秋萬代受後世唾罵麽!”
……他說得對。
她有很多事都不知道……數日之前長安城破,方氏將將入城便被陰平王所率軍隊團團包圍,傳言方四公子親手殺了自己的兄長向朝廷投誠,陰平王便在安頓長安後親攜方獻亭屍骨南歸,沿途兩千裏未置棺槨、令其遺骸曝於光天化日之下,道旁百姓多有圍觀議論,聽聞方氏主君實為叛將後更不免深惡唾棄。
事到如今還去見他……又是何必?
馬車之內的人聽言閉了閉眼,衣袖下骨瘦如柴的手已有些僵硬——金陵宋氏女嚐有人人誇讚的瀲灩姿容,如今卻也像一朵業已凋零的花、再沒有什麽浮翠流丹的好顏色了。
“‘青史’……”
一窗之隔令許宗堯看不見女君的麵容,可卻依稀能夠聽見她略顯薄涼的輕笑。
“一言一事一是一非,終而不過一紙一筆全都寫盡……他們竟都如此了不起,篤定寥寥幾字便能看清旁人的一生。”
這句“他們”意義莫明,不知是說寫史的人還是讀史的人,也或許她根本沒有什麽所指,這世上也早沒有什麽讓她在乎留戀的東西了。
許宗堯麵色蒼白,終究還是隻能看著她的馬車遠去,清寒的風送來她喚他的一聲“秉書”,他聽到她最後對自己說的一句話——
“若有一日執筆之人是你,我盼你能在傳聞之外再多記下幾個字來。”
“髒的人隻有我一個……”
“那個人……從來都是幹淨的。”
馬車駛過城門,一切都是那麽輕易。
他們堂而皇之邁進了專為自己所設的天羅地網,守城的士兵都認得婁風將軍、見到他時各自臉上也都浮顯出複雜微妙的神情——或許某一刻也曾想要阻攔,可後來又不知何故紛紛放棄了。
將過青溪時卻又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將他們攔住。
——永安縣主……衛蘭。
她像大病過一場,臉頰深深凹陷下去、竟也不似宋疏妍印象中那樣鮮妍美麗了,甫一見她便幾乎是憤怒地質問:“你回來做什麽!”
“你不是懷了他的孩子麽!”
“你還回來做什麽——”
這是幾乎無厘頭的怫鬱,夾雜著許多並不為人所知的後悔與自怨——她並不知曉先帝早對方氏與皇後心存忌憚,還以為如今的一切都是自己當初執意翻出二人前塵的過錯。
她從未想過要害君侯,甚至也並未當真想要傷害宋疏妍——她隻是不甘心,心高氣傲的金枝玉葉不容被人拂逆,所求無果後總難免要爭一番意氣,可最後的結果卻是那個人死了,而凶手……是千千萬萬人。
“你快走——”
她對自己曾經深深怨恨的“太後”大聲嘶喊,好像恨不得豁出自己的一切去保她的命。
“他死了,再也回不來——”
“可你有他的血脈——”
“保住孩子——替他保住這個孩子——”
……“孩子”。
淬了毒的匕首深深刺入髒腑,宋疏妍卻已麻木得再也感覺不到痛了,衛蘭望著她蒼白的麵容、下一刻才遲遲看到她依然平坦的小腹,隨即如受當頭一棒全然愣在原地,眼底終於也隻剩一片恐懼與絕望了。
“為什麽會沒有……”
“他的孩子……為什麽會沒有……”
喃喃自語瀕臨崩潰,大約是因失去了最後一點可以撫平自己心中負罪的因由,宋疏妍撤手放下車簾,再沒同這位縣主多說一個字。
自此向前,台城已然近在咫尺。
她一生皆被困於牢籠、便是做夢也想逃離這座吃人的皇城,可誰知兜兜轉轉最後還是回到原處,威嚴的宮門已然洞開,仿佛也早已預料到她的歸來。
“將軍且稍停,可否為我去沽一壺絳雲樓的梨花春?”她在宮門外突兀地問,語氣倒是難得的鬆弛疏朗,“我曾與他同在青溪畔飲過,今日倒是有些想了。”
她又哪裏有那樣的力氣呢?他既拒絕了她便也不再開口去問,在房中又養了一日,等恢複了些許力氣才說要到外麵透口氣,濯纓已經兩日不曾見過她,她怕它不吃不喝要傷著自己。
而那一天,負責在她門外“看守”的人是婁風。
“婁將軍倒是開明,竟肯放我出來走走。”
她與這位將軍更相熟些,過去在宮中照麵的機會更多,濯纓也認識他、隻是同他不親近,她同他一起去廄中喂它的時候它的神情懨懨的,一直不肯扭頭看他。
“太……——宋小姐言重了……末將不敢逾越。”
她笑一笑,牽著濯纓緩步走上府中的後山,微寒的風迎麵吹來,她的神情看起來頗為舒緩。
“不必自稱‘末將’,也不必再說‘不敢’——我已不是什麽太後了,說來也不該勞煩你們再這樣整日護衛。”
婁風當時臉色很差,或許前日才酗酒大醉過、身上還有不淺的酒氣,眼下青黑胡須淩亂,瞧著著實有幾分潦倒;聽到她這樣說卻仍有極大的反應,拱手低下頭,態度就跟過去一樣恭敬,說:“末將曾受君侯深恩,立誓一生奉命唯謹結草銜環,宋小姐無論何時都是末將之主,婁風必肝腦塗地護衛小姐左右!”
字字句句擲地有聲,她知他之所言絕非虛妄——有時想想人生際遇實在有趣,十年之前上梟穀大敗是因婁風之父婁嘯違令之失,此後十年風雲轉瞬即逝,卻也是他在那人去後仍然留在原地不肯離去。
“既如此……我能否便求將軍一件事?”
她眼睫微顫、終於還是舊事重提。
“將我送回金陵去……”
“讓我……再見他一麵。”
濯纓發出一聲沙啞的嘶鳴,好像聽懂了她的哀求也在替她一爭,婁風一顆心像被揪緊,卻深知自己絕不該答應這般荒唐的請求。
“末將可為小姐效死,但一旦南歸有去無回、正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君侯之托有千鈞之重,我不能負他。”
“負他?”
宋疏妍挑挑眉,眼中的笑寡淡卻又意味深長。
“你和薑潮都不明白……他之‘所托’究竟所為何意。”
——何意?
世上有千千萬自以為明白的人,可其實真正看懂他的從來隻有她一個。
此前驚痛之下心亂如麻,如今兩日過去思緒方才慢慢變得清楚——那人是懂得她的,知她心下並非表麵那樣柔順、若被逼到絕處難保便要做出什麽荒唐事來,何況他更知她根本不曾有過身孕,那便更不可能為了孩子忍一時之痛勉強求生,如此一來他大費周章將她送出金陵便根本毫無意義,他又何必捐棄一切多此一舉?
可如今她想明白了——那個人想給她的,是一個選擇。
被困台城的結果隻有被殺,而他若對她坦誠一切便像是在逼她與他同死——那人終歸是太過審慎了,既不願她別無選擇受人欺侮、又不願她為情所困受義所縛,所以他要把她送走、再讓那麽多人阻攔她去陪他,要她明明白白地知道——他從來沒有選擇,而她……卻可以選擇另一種沒有他的生活。
她言盡於此,婁風卻也在一瞬之間明白了那人的意思,沉默之時百感交集,慨歎這最不為世情所容的兩人原竟才是真正生死相知的愛侶。
“我知小姐情深意重,可難道唯獨舍生才能驗明此心之真?君侯他隻盼你能過得好……更絕不忍見你為人所辱。”
“潁川是他的家,你可以一直留在這裏——或許也可以回錢塘、去民間,天下之大總會有一處可以容身,總會有一人能令你歡喜——”
“你該去過新的生活……”
“他也一定希望……你能往前走。”
初時他尚自稱一聲“末將”、到後來才總算以“你我”相稱,最誠懇的關切便在此時得以顯現,無關身份、無關立場,在這最苦澀艱辛的時刻是可以救命的。
可是……
“可是我不知道該走到哪裏去……”
她忽然這樣告訴他,臉上的神情是困惑也是麻木,明明沒有一絲傷情的、眼淚卻那麽突兀地倏然掉出眼眶。
“我沒有想去的地方……也沒有人肯讓我回去。”
“我不知道還能去找誰……”
“我……早就已經沒有家了。”
第177章
……他其實不必可憐她的。
許多人都不明白, 所謂“可憐”有時不是施予而是交換,那個一無所有的女子身後早就沒有了靠山、憑誰都能在經過她時嬉笑著踩上一腳,他可憐她沒有哪怕一點好處, 相反還會讓自己同她一樣萬劫不複。
可誰知最後……他還是妥協了。
趁薑潮不在支開侍衛闖出潁川,他將普天之下最後一道保護她的屏障敲得粉碎, 南歸的路途並不遙遠, 倘若快馬加鞭晝夜兼程、不出一日也就到了。
她身子羸弱不能騎馬,而那脾氣一貫桀驁暴躁的濯纓竟也甘心為她駕車——天曉得,它打從出生便體貌不凡,被進獻給晉國公世子後更成了舉世聞名的神駒戰馬, 為人駕車這樣的活計向來與它無關, 過去倘若有人膽敢往它身上套繩索必也會被踢打得體無完膚。
可如今它沒有怨言, 或許這通靈的畜牲也知此去是要尋它許久不見的主人,飛揚的蹄聲在無人的山道上回響, 已然力衰的老驥即便累到氣喘籲籲大汗淋漓也不肯放緩一點腳步。
過江之時渡口無人盤查, 每過一關也無士兵來驗通行者身份,婁風這才明白身在台城最深處的那些人究竟有多麽傲慢——他們從未試圖抓捕離宮而去的“太後”,如今也不在各關隘設下卡口, 仿佛早就篤定他們要找的人會甘心入甕、不必耗費什麽力氣便能得償所願。
——但終歸還是有人攔他們。
就在金陵城外十餘裏,再向前幾步便能望見幽閉凶惡的城門, 一個白衣書生站在道中相阻, 天陰如晦烏雲蔽日,宋疏妍輕輕挑開車簾,才見來者是一身素色的許宗堯。
“……太後。”
他仍以舊稱喚她,隻是卻不像過去一樣對她行禮參拜, 她心中的感受頗為複雜,一來為這聲不合時宜的稱呼, 二來也為他那身像在為誰服喪的素衣。
“我已不是什麽太後了,”她在車中輕輕歎息,“秉書,你不要攔我。”
她對這位光祐年的狀元郎其實心懷不淺的愧疚——當初新政她便以他為矛、讓他將江南士族一應開罪了個遍,後來擢升中書舍人便更坐實了他近臣的身份,如今她將自己折騰得聲名狼藉一無所有、恐怕也要連累這位大人仕途受限了。
他卻像不在乎這些身外事,金陵城外衰草萋萋,隻有他的眼睛還跟當初在乾定宮中答策問時一樣明亮堅定,看著她執著地求一個答案:“是真的麽?”
“坊間所傳太後與君侯之事……是真的麽?”
她過去就想過,倘若有朝一日自己這位最耿介忠直的臣子得知她與那人之事會感到怎樣的憤慨失望——她其實不想麵對這樣的境況,他畢竟是她親手擢選提拔的臣子,在她主政的那段日子也曾對彼此有過難得純然的相敬相惜。
“是真的。”
可她不能騙他,也不願棄擲辱沒她與那人的往昔。
“……都是真的。”
對方一瞬啞然,眼中的光亮也像立刻變得黯寂了,她的精神有些不濟、難以分辨他那時是否對自己露出了厭憎鄙夷的神情,因緣曲折前塵漫漫,她也實在沒什麽力氣再去爭辯申述了。
“婁將軍,”她疲憊地放下車簾,“……我們走吧。”
婁風在外低應了一聲,車輪轆轆已向前而去,偏此時許宗堯又在外高呼了一聲“女君”,陌生的稱謂在他心裏早念過許多遍、於她卻還是頭一回聽見。
“難道你還要回台城去嗎!”
“君侯已被視作反賊!他的屍骨不過隻是陛下誘你回去的餌!”
“你若不歸、與他之事便永無定論!坊間傳聞終究隻是傳聞,永遠無法在青史上留下痕跡!”
“難道你真的要授他人以口實,從此千秋萬代受後世唾罵麽!”
……他說得對。
她有很多事都不知道……數日之前長安城破,方氏將將入城便被陰平王所率軍隊團團包圍,傳言方四公子親手殺了自己的兄長向朝廷投誠,陰平王便在安頓長安後親攜方獻亭屍骨南歸,沿途兩千裏未置棺槨、令其遺骸曝於光天化日之下,道旁百姓多有圍觀議論,聽聞方氏主君實為叛將後更不免深惡唾棄。
事到如今還去見他……又是何必?
馬車之內的人聽言閉了閉眼,衣袖下骨瘦如柴的手已有些僵硬——金陵宋氏女嚐有人人誇讚的瀲灩姿容,如今卻也像一朵業已凋零的花、再沒有什麽浮翠流丹的好顏色了。
“‘青史’……”
一窗之隔令許宗堯看不見女君的麵容,可卻依稀能夠聽見她略顯薄涼的輕笑。
“一言一事一是一非,終而不過一紙一筆全都寫盡……他們竟都如此了不起,篤定寥寥幾字便能看清旁人的一生。”
這句“他們”意義莫明,不知是說寫史的人還是讀史的人,也或許她根本沒有什麽所指,這世上也早沒有什麽讓她在乎留戀的東西了。
許宗堯麵色蒼白,終究還是隻能看著她的馬車遠去,清寒的風送來她喚他的一聲“秉書”,他聽到她最後對自己說的一句話——
“若有一日執筆之人是你,我盼你能在傳聞之外再多記下幾個字來。”
“髒的人隻有我一個……”
“那個人……從來都是幹淨的。”
馬車駛過城門,一切都是那麽輕易。
他們堂而皇之邁進了專為自己所設的天羅地網,守城的士兵都認得婁風將軍、見到他時各自臉上也都浮顯出複雜微妙的神情——或許某一刻也曾想要阻攔,可後來又不知何故紛紛放棄了。
將過青溪時卻又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將他們攔住。
——永安縣主……衛蘭。
她像大病過一場,臉頰深深凹陷下去、竟也不似宋疏妍印象中那樣鮮妍美麗了,甫一見她便幾乎是憤怒地質問:“你回來做什麽!”
“你不是懷了他的孩子麽!”
“你還回來做什麽——”
這是幾乎無厘頭的怫鬱,夾雜著許多並不為人所知的後悔與自怨——她並不知曉先帝早對方氏與皇後心存忌憚,還以為如今的一切都是自己當初執意翻出二人前塵的過錯。
她從未想過要害君侯,甚至也並未當真想要傷害宋疏妍——她隻是不甘心,心高氣傲的金枝玉葉不容被人拂逆,所求無果後總難免要爭一番意氣,可最後的結果卻是那個人死了,而凶手……是千千萬萬人。
“你快走——”
她對自己曾經深深怨恨的“太後”大聲嘶喊,好像恨不得豁出自己的一切去保她的命。
“他死了,再也回不來——”
“可你有他的血脈——”
“保住孩子——替他保住這個孩子——”
……“孩子”。
淬了毒的匕首深深刺入髒腑,宋疏妍卻已麻木得再也感覺不到痛了,衛蘭望著她蒼白的麵容、下一刻才遲遲看到她依然平坦的小腹,隨即如受當頭一棒全然愣在原地,眼底終於也隻剩一片恐懼與絕望了。
“為什麽會沒有……”
“他的孩子……為什麽會沒有……”
喃喃自語瀕臨崩潰,大約是因失去了最後一點可以撫平自己心中負罪的因由,宋疏妍撤手放下車簾,再沒同這位縣主多說一個字。
自此向前,台城已然近在咫尺。
她一生皆被困於牢籠、便是做夢也想逃離這座吃人的皇城,可誰知兜兜轉轉最後還是回到原處,威嚴的宮門已然洞開,仿佛也早已預料到她的歸來。
“將軍且稍停,可否為我去沽一壺絳雲樓的梨花春?”她在宮門外突兀地問,語氣倒是難得的鬆弛疏朗,“我曾與他同在青溪畔飲過,今日倒是有些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