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家裏,他們可以做農活,也可以早早地出去賺錢,分擔家用。


    在不賺錢就等於要花錢的觀念下,他們本就很難考出去,不過晚早一兩年出去打工,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二年級的學曆,能找到的工作都是一樣的,所以,讀書對於他們來說回報率太低了。


    蔣俞白看了她一眼:“所以呢?你要給那些家裏人錢,讓他們去讀書?”


    陶竹:“不是。”


    她心裏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但是還沒真正看到他們的希望小學之前,她也不敢確定她的想法到底是不是對的。


    車又無聲往前開了一會兒,在土路邊上,有個小孩子背著大大的紙簍在路邊,滿眼憧憬地看著他們的車。


    陶竹側過頭看了一眼,蔣俞白明顯有皺眉的動作。


    他大概是想踩油門的,但是這條路有塌方,不能開得太快,緩緩經過孩子身邊時,陶竹按下了車窗。


    小男孩就在這時候抓住了機會,跟著他們的車小步跑,邊跑邊和陶竹說話,聲音順著風聲往後:“你們是打工回來的嗎?要買點菜嗎?都是很好的菜。”


    孩子眼睛很幹淨,讓她忽然想到了小時候跟爺爺一起去鎮上賣水果的自己。


    那時候交通還沒這麽發達,繁春就像現在大龍鄉一樣,一窮二白。


    如果偶爾碰到看起來穿衣打扮都不錯的人,爺爺也會主動去問。


    陶竹問道:“怎麽賣的?”


    她一開口,蔣俞白就踩下了刹車。


    小男孩跟著車停下,他回頭看了一眼,發現奶奶已經被甩的很遠了,可他現在顧不上奶奶,他顛了顛簍子,擦了把因為跑得太快留下來的鼻涕,氣喘籲籲地說:“我現在沒有秤,如果你要買的話,就15塊錢全都給你。”


    陶竹瞥了一眼,簍子裏的菜還不少。


    她同意了這個價格,習慣性的拿出手機想要掃二維碼付錢時,手頓了一下。


    這個孩子沒有手機,沒辦法用二維碼收款。


    孩子眼中本來雀躍的光,因為他們拿不出現金而漸漸消失,陶竹的心在那一個瞬間猛的揪了一下。


    剛才他們路過了一個銀行,在跟蔣俞白確認過後,陶竹問他:“不遠的有一個銀行,你願意跟我一起去取嗎?”


    那束希望的光又重新燃起來了,孩子很想點頭,但又難免有些擔心。


    反複猶豫之下,賺錢的欲/望大過了對陌生人的恐懼,他點了點頭,但又怯生生地問道:“那可以帶上我的奶奶嗎?”


    陶竹回頭看了一眼蔣俞白,蔣俞白不置可否。


    往回開都答應她了,不差多捎帶一個人。


    這附近是一片空山,山上視野空曠,但陶竹並沒有看到其他人,她問:“你奶奶在哪?”


    她的文化對孩子來說像是一個肯定,他眼中笑意難掩,說你稍微等一下,我去找我奶奶,我很快就回來,你們稍微等我一下,我真的很快。


    他邊說邊跑,說到後麵的時候,聲音幾乎要被風聲蓋住。


    陶竹對他說好,但是頭頂有野鳥飛過,發出尖銳的鳴叫聲,她不確定孩子是否有聽見。


    孩子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陶竹和蔣俞白在車裏等著,卻很久都沒等到孩子和奶奶的身影。


    天色漸晚,荒涼靜謐的山上回蕩著潺潺流水聲。


    蔣俞白垂眸,瞥了眼後視鏡,仍然空空如也。


    今天在山下,是他第一次遇到那麽小的孩子出來打劫。連帶著,對剛才的小孩兒也不怎麽信任,他低著頭,聽不出來情緒:“他確定是去叫奶奶了,不是去叫別人的麽?”


    “應該……”陶竹仔細想了想剛才那個男孩兒的模樣,頓了頓說,“不是吧。”


    話音剛落,地平線上,緩緩露出了一顆小小的腦袋。


    小男孩正背著他的奶奶,披星戴月,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哥哥姐姐,我們回來了!”變聲期,摻雜著稚嫩的男聲,在那個瞬間,響徹山穀。


    本是常見的轎車,可在他的眼睛裏,卻像是看見了希望。


    奶奶看到他們的第一時間,難免緊張和膽怯,這個樣子,很像陶竹曾經第一次到北京的模樣。


    她不敢叨擾他們,但是她大概走了很久,真的很累了,推辭了兩聲後就同意了。


    奶奶對陶竹說了聲謝謝,然後脫了衣服,為了不弄髒車,她把穿在裏麵的那麵墊在車上,自己坐著衣服外頭那一麵。


    在蔣俞白調頭回去的時候,陶竹問:“你有在上學嗎?”


    男生點點頭,說:“在上。”


    奶奶補充道:“有在上的,國家扶持的,我們這裏的孩子讀書不要錢,所以我就一直讓他多讀書,多讀書,走出這個地方,就再也不要回來了。”


    陶竹還沒來得及說話,坐在後排抱著簍子的男生先開了口:“不行,我要回來,奶奶還在這裏!”


    同樣是大龍山長大的孩子,也是天差地別的。


    跟蔣俞白對視了一眼,陶竹更加堅信自己的想法。


    車開回到半山腰的鎮上。


    天色已晚,銀行都關門了,從自動取款機裏隻有取出來整的一百塊。


    孩子和奶奶一起湊,也隻湊出來四十六塊錢的零錢。


    孩子急的把所有兜都翻出來,也沒找到其他的零錢,他那抹希望的光再度破滅時,陶竹卻搖搖頭,說:“你收著吧。”


    孩子和奶奶都不肯收。


    大龍山雖然大,但是越到山頂,住的人越少。


    陶竹的外公比較喜歡張羅村子裏的許多事情,因此在小村子裏還算小有名氣,她想了想問:“你們知道劉延卿嗎?”


    小男孩眼中滿是疑惑,但是外婆卻知道這個名字,她問:“你是……?”


    “我是劉延卿的外孫女。”陶竹說,“這個錢你們先拿著,就當是我的預付,剩下的三十九塊錢你們送菜到我外公家就好,送到把這些錢都用完為止。”


    最終,他們收下了這份錢,並對陶竹連連感謝。


    小男孩的家就住在距離陶竹外公外婆家大概三四公裏的地方,雖然聽起來不遠,但是山路坎坷,又沒有開發過,越往上走非常難,總之順路,蔣俞白把他們帶回了家。


    原計劃晚上十點到外公外婆家,但由於路上經曆了太多,真正下車敲響家門時,已經將近十二點了。


    山裏沒有手機電腦,大家的作息相對規律,外公外婆也很累了,就隻是簡單的打過了招呼,他們便進屋休息。


    沒有高端的隔音玻璃,卻也聽不見一點車來車往,耳邊隻有山風高遠的吟唱聲。


    陶竹站在窗前,仰頭看著漫山遍野的星星。


    忽明忽暗,像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


    第二天他們兩個起床的時候,陶竹的外婆已經煮好了兩碗羊肉米線等著他們,碗裏也煮了他們昨天帶回來的菜。


    外婆忙前忙後,外公就坐在外麵曬太陽。


    吃飯的時候蔣俞白沒說什麽,等到他倆出門了,蔣俞白問:“你們這重男輕女很嚴重嗎?”


    陶竹知道蔣俞白這麽問的原因,她搖搖頭說:“不是,外婆是外公的童養媳,外公一直都不喜歡外婆的,原來還想娶別人,是外公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太太,在你們北京叫太姥姥吧,很喜歡我外婆,外公才娶外婆的。”


    蔣俞白的腳步頓了一下,腳下的土路因為他的忽然停下揚起一片土,土灰色粘在他黑色的褲腳上,像是昨夜星辰的縮小版。


    他問:“他們哪年的?”


    陶竹:“這個我不知道哎……”


    蔣俞白大概知道王雪平的年紀,從王雪平的年紀推算了一下她父母的年紀,得到的結論讓他有些驚訝。


    西風東漸後,蔣俞白以為童養媳製度是上個世紀就已經消失的糟粕,很難想到,在今天,偏遠的農村仍有童養媳的存在。


    他見過大千世界無限風華尚能波瀾不驚,卻被腳下農村的生活打破了認識。


    從這個角度來說,陶竹想在這裏做什麽,他都無權幹涉,因為他沒有陶竹懂得這裏的環境。


    陶竹帶著他來了大龍山上的希望小學,老舊的建築,□□在山巔。


    上上下下幾公裏,就隻有這麽一個學校。


    這裏不比北京,進進出出都有專人看守,各種先進化設備,守護著祖國的花朵。


    牆壁裂了縫的平房,劃出歲月曆史的痕跡,鋪著細小石子的塵土操場,任人隨意進出。


    他們的穿著打扮明顯不是這裏學生的家長,老師從玻璃裏見到來人,讓班長帶著讀書,出來詢問。


    “你們是來檢查的嗎?”老師問,“我還沒收到通知。”


    在孩子們好奇張望的眼神中,陶竹否認了老師的猜測,並跟老師說明了來意。


    因為臨時起意,陶竹沒有申請任何批文,老師沒有讓他們進教室,但也沒有阻攔和驅趕。


    在孩子們課間活動的時候,陶竹找了幾個孩子詢問他們對未來的想法。


    以前陶竹在繁春的時候,聽到這樣的問題,身邊人的夢想還很單純,想當科學家,當老師,當農業學家。


    時光荏苒,再比陶竹小的孩子,他們的夢想在環境變遷引導下,成了當明星,當網紅,當博主。


    而當下,這些大山裏的孩子們,樸素而簡單,他們想“打工”。


    陶竹大學畢業那年,在大廠實習時,身邊同時也會調侃自己是“打工人”,但是衣著光鮮,工資動輒上萬的打工,和孩子們口中的“打工”儼然不同。


    這些孩子甚至並不知道什麽叫“打工”,他們隻知道,“打工”可以賺到錢,可以住暖和的房子,可以給常年臥床的家人看病。


    在陶竹問過他們之後,排成一排的孩子們也有許多問題想問這個漂亮的姐姐。


    和普通的貧困山區還不一樣,由於大龍山有塌方,除了偶爾會有人來支教之外,很少有外人會來這裏。


    他們爭先恐後地問陶竹:“姐姐,你真的是從北京來的嗎?”


    “北京什麽樣呀?”


    “姐姐你坐過飛機嗎?摸到雲彩了沒?”


    “北京的房子也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很高很微風?”


    “北京的人是什麽樣的呀?他們高嗎?”


    一個又一個聽起來抽象的問題,問紅了陶竹的眼睛。


    可她耐心的一個個回應——


    “我不是北京來的,我是從繁春去北京的。”


    “北京啊,很大,和大龍山一樣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招財進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葫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葫祿並收藏招財進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