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見多寶答應後,心中一喜,讓多寶準備一番後,就開始為他將其佛教妙法。
作為玄門最大的對頭,老子對於佛教教義,自然是有所研究的,可能比起摩柯等佛教親傳弟子,參悟的還是透徹。
畢竟一法通萬法明,作為聖人的老子,想要參悟佛教教義,隻要不涉及教義核心,就不會有半點阻礙。
至於為什麽要參悟佛教教義,那自然是因為知己知彼,才能找到對方的破綻,進而戰勝對方。
而這種情況,不隻出現在老子身上,阿彌陀佛、準提這兩位佛教聖人,也會參悟玄門三教的教義。
不過現在老子是要多寶去分裂佛教,所以他傳授給多寶的佛教教義,和如今的佛教教義,有很大的區別。
老子緩緩開口,一聲聲禪音進入多寶的耳中,周圍陣陣檀香彌漫,無量佛光照耀八景宮的每個角落。
而明明是玄門教主的八景宮,現在卻滿是佛教異象,讓人覺得無比怪異。
……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間,老子就教導了多寶三百年。
短短三百年後,多寶將老子傳授的佛教教義,全部都化作己有,甚至還能融會貫通,有自己的思考。
這等悟性,讓老子再一次心生哀歎,若是多寶留在玄門,恐怕不出三千年,便能斬出二屍,扛起截教大旗。
隻可惜,現在多寶注定是要歸入佛教了!
想到這裏,老子心中有些猶豫,不知道自己這麽做,到底能不能起到分裂佛教的作用。
但事已至此,也隻能按照計劃繼續進行下去了。
“你跟著太上離開太清天吧。”等多寶睜開雙眼後,老子便直接開口趕人了。
下一刻,一位和老子有著五六分相似,但發須皆白的老道出現在多寶麵前,抓著他的手腕,直接離開了太清天。
太上帶著多寶去了地仙界,從東方一路向西,借此機會,將人教教義再次傳遍整個人族。
而在最後一個關卡時,太上和多寶被一位精通先天八卦的人族攔住了去路。
經過太上的一番考驗後,這人被他收入人教門下,並且傳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
太上留下《道德經》後,此行的目的就算是達到了,直接帶著多寶破空離開了地仙界,來到了西牛賀洲。
“有貴客到了!”極樂天中,阿彌陀佛和準提同時睜開了雙眼,望著太上和多寶的位置。
雖然兩位聖人的講道,早就百年前就結束了,但還在洪荒中煉化混沌靈氣的摩柯,聽到這句話後,有些好奇的問道:“老師,師叔,你們說的貴客是誰啊?”
“太清老子。”
準提神色有些難看的說道:“他把自己的分身填上了封神榜,倒是有十足的理由,可以滯留在洪荒。”
雖說隻是一具分身,沒辦法發揮聖人全部的實力,但也要比一般的準聖厲害的多。
反倒是其他幾位聖人,他們留在洪荒中的分身,全部都被鴻鈞道祖強行扔出了洪荒。
‘這說不定是鴻鈞給玄門開的後門。’摩柯暗自撇嘴,別看鴻鈞道祖身合天道,號稱公平公正,就真的能夠做到公平公正了。
再不違背天道大勢的情況下,鴻鈞順手為玄門提供一些便利,根本不會引發什麽問題。
而這件事情,很多大能心中都清楚,但誰讓鴻鈞道祖實力強悍,他們可沒有膽子說出來。
“摩柯,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了。”阿彌陀佛突然開口說道。
摩柯聽到這話後,一臉懵然不解,根本不知道自家老師說的事情,是什麽事情。
“老子用自己的分身,帶著多寶來到西牛賀洲,想要多寶加入佛教,好達到分裂佛教的目的……”阿彌陀佛開口說道。
摩柯聽完之後,並沒有急著開口回答,認真思考一番後,才說道:“老師的意思是,想要我邀請多寶加入佛教?”
“嗯。”阿彌陀佛點頭,說道:“隻要多寶他願意加入佛教,那佛教之主的位置,便讓給他。”
別說摩柯,便是準提聽到這話,都頗感震驚,急忙出聲道:“師兄!”
“不必勸我。”阿彌陀佛搖頭,修為到了他這個境界,佛教教主的位置,對他來說,並沒有多少好處,反而會帶來許多因果。
而且讓多寶成為佛教之主,那些還沒有徹底渡化的截教弟子,會在多寶的號召下,真心實意的加入佛教,為佛教做事。
除此之外,多寶現在所學習的那些佛教教義,都是來自老子所教,要是多寶加入了佛教,那這些全新的教義,就會融入佛教,完善教義!
更重要的是,大興之後會有大難,阿彌陀佛可不想看著自己辛苦創建的佛教,最後落得截教那般淒慘的下場。
而多寶成為佛教之主後,就可以用那些截教弟子來擋災!
“弟子知道了。”聽完阿彌陀佛的話後,摩柯點頭答應了。
阿彌陀佛點頭,示意摩柯回洪荒去準備這件事情。
……
而在西牛賀洲的太上和多寶,也來到了分別的時刻。
“多寶,你要進入輪回轉世,這具肉身我會幫你送到上清天去的。”太上說道。
多寶點點頭,二話不說便將神魂抽離,然後進入佛教專屬的輪回之中。
太上見多寶轉世成功,投入了西牛賀洲一個佛國之中,便帶著他原本的肉身,離開了洪荒。
與此同時,迦毗羅衛國的王宮中,突然爆發出一道極為耀眼的佛光,讓國內生活的佛教徒們,大呼神跡,對佛教也愈發的信任。
時光匆匆而過,距離多寶降世已經過去了四十九年。
作為生而知之者的多寶,又或者叫做釋迦摩尼,他五歲時,就開始傳播佛法,廣開教化,為自己日後創立一個新的佛教流派,分裂佛教做準備。
等多寶年紀變大,在迦毗羅衛國以及周邊的佛國中的名氣,越來越大後,他才開始正式收徒。
前後收下摩訶、迦葉、目犍連、富樓那、須菩提、舍利弗、羅睺羅、阿難陀、優婆離、阿尼律陀、迦旃延等十大弟子。
除了這十大弟子之外,還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隨同多寶苦心修行,隱隱有另開一道的趨勢了。
作為玄門最大的對頭,老子對於佛教教義,自然是有所研究的,可能比起摩柯等佛教親傳弟子,參悟的還是透徹。
畢竟一法通萬法明,作為聖人的老子,想要參悟佛教教義,隻要不涉及教義核心,就不會有半點阻礙。
至於為什麽要參悟佛教教義,那自然是因為知己知彼,才能找到對方的破綻,進而戰勝對方。
而這種情況,不隻出現在老子身上,阿彌陀佛、準提這兩位佛教聖人,也會參悟玄門三教的教義。
不過現在老子是要多寶去分裂佛教,所以他傳授給多寶的佛教教義,和如今的佛教教義,有很大的區別。
老子緩緩開口,一聲聲禪音進入多寶的耳中,周圍陣陣檀香彌漫,無量佛光照耀八景宮的每個角落。
而明明是玄門教主的八景宮,現在卻滿是佛教異象,讓人覺得無比怪異。
……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間,老子就教導了多寶三百年。
短短三百年後,多寶將老子傳授的佛教教義,全部都化作己有,甚至還能融會貫通,有自己的思考。
這等悟性,讓老子再一次心生哀歎,若是多寶留在玄門,恐怕不出三千年,便能斬出二屍,扛起截教大旗。
隻可惜,現在多寶注定是要歸入佛教了!
想到這裏,老子心中有些猶豫,不知道自己這麽做,到底能不能起到分裂佛教的作用。
但事已至此,也隻能按照計劃繼續進行下去了。
“你跟著太上離開太清天吧。”等多寶睜開雙眼後,老子便直接開口趕人了。
下一刻,一位和老子有著五六分相似,但發須皆白的老道出現在多寶麵前,抓著他的手腕,直接離開了太清天。
太上帶著多寶去了地仙界,從東方一路向西,借此機會,將人教教義再次傳遍整個人族。
而在最後一個關卡時,太上和多寶被一位精通先天八卦的人族攔住了去路。
經過太上的一番考驗後,這人被他收入人教門下,並且傳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
太上留下《道德經》後,此行的目的就算是達到了,直接帶著多寶破空離開了地仙界,來到了西牛賀洲。
“有貴客到了!”極樂天中,阿彌陀佛和準提同時睜開了雙眼,望著太上和多寶的位置。
雖然兩位聖人的講道,早就百年前就結束了,但還在洪荒中煉化混沌靈氣的摩柯,聽到這句話後,有些好奇的問道:“老師,師叔,你們說的貴客是誰啊?”
“太清老子。”
準提神色有些難看的說道:“他把自己的分身填上了封神榜,倒是有十足的理由,可以滯留在洪荒。”
雖說隻是一具分身,沒辦法發揮聖人全部的實力,但也要比一般的準聖厲害的多。
反倒是其他幾位聖人,他們留在洪荒中的分身,全部都被鴻鈞道祖強行扔出了洪荒。
‘這說不定是鴻鈞給玄門開的後門。’摩柯暗自撇嘴,別看鴻鈞道祖身合天道,號稱公平公正,就真的能夠做到公平公正了。
再不違背天道大勢的情況下,鴻鈞順手為玄門提供一些便利,根本不會引發什麽問題。
而這件事情,很多大能心中都清楚,但誰讓鴻鈞道祖實力強悍,他們可沒有膽子說出來。
“摩柯,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了。”阿彌陀佛突然開口說道。
摩柯聽到這話後,一臉懵然不解,根本不知道自家老師說的事情,是什麽事情。
“老子用自己的分身,帶著多寶來到西牛賀洲,想要多寶加入佛教,好達到分裂佛教的目的……”阿彌陀佛開口說道。
摩柯聽完之後,並沒有急著開口回答,認真思考一番後,才說道:“老師的意思是,想要我邀請多寶加入佛教?”
“嗯。”阿彌陀佛點頭,說道:“隻要多寶他願意加入佛教,那佛教之主的位置,便讓給他。”
別說摩柯,便是準提聽到這話,都頗感震驚,急忙出聲道:“師兄!”
“不必勸我。”阿彌陀佛搖頭,修為到了他這個境界,佛教教主的位置,對他來說,並沒有多少好處,反而會帶來許多因果。
而且讓多寶成為佛教之主,那些還沒有徹底渡化的截教弟子,會在多寶的號召下,真心實意的加入佛教,為佛教做事。
除此之外,多寶現在所學習的那些佛教教義,都是來自老子所教,要是多寶加入了佛教,那這些全新的教義,就會融入佛教,完善教義!
更重要的是,大興之後會有大難,阿彌陀佛可不想看著自己辛苦創建的佛教,最後落得截教那般淒慘的下場。
而多寶成為佛教之主後,就可以用那些截教弟子來擋災!
“弟子知道了。”聽完阿彌陀佛的話後,摩柯點頭答應了。
阿彌陀佛點頭,示意摩柯回洪荒去準備這件事情。
……
而在西牛賀洲的太上和多寶,也來到了分別的時刻。
“多寶,你要進入輪回轉世,這具肉身我會幫你送到上清天去的。”太上說道。
多寶點點頭,二話不說便將神魂抽離,然後進入佛教專屬的輪回之中。
太上見多寶轉世成功,投入了西牛賀洲一個佛國之中,便帶著他原本的肉身,離開了洪荒。
與此同時,迦毗羅衛國的王宮中,突然爆發出一道極為耀眼的佛光,讓國內生活的佛教徒們,大呼神跡,對佛教也愈發的信任。
時光匆匆而過,距離多寶降世已經過去了四十九年。
作為生而知之者的多寶,又或者叫做釋迦摩尼,他五歲時,就開始傳播佛法,廣開教化,為自己日後創立一個新的佛教流派,分裂佛教做準備。
等多寶年紀變大,在迦毗羅衛國以及周邊的佛國中的名氣,越來越大後,他才開始正式收徒。
前後收下摩訶、迦葉、目犍連、富樓那、須菩提、舍利弗、羅睺羅、阿難陀、優婆離、阿尼律陀、迦旃延等十大弟子。
除了這十大弟子之外,還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隨同多寶苦心修行,隱隱有另開一道的趨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