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要的。”
時塵安也不多勸她,隻道:“你知道我隻買得起這個。”
桃月仍舊不要。
桃月不是傻子,這素銀簪子並不值錢,若是收了,就是虧大了,還不如跟著時塵安,她這人雖然做事死板,都成了一宮掌事了,還不知道給自己刮點油水,更不知道如何巴結,端得兩袖清風的做派,但無論如何,她都是她們這批宮人裏唯一得皇帝青睞的,跟著她,保不準什麽時候就近水樓台先得月了。
桃月自然不允許自己失去時塵安。
桃月道:“我一句話都沒有多過,是她們要誤會你,我也沒辦法。我與她們解釋過當日的情行如何驚險,她們卻紛紛道‘那也不至於殺人’‘把人砸暈了逃走不行嗎’‘那麽多刀可不是別人推著她的手刺進去的’,我費盡了口舌也無法改變她們的想法,也是沒有辦法了。”
她連說兩個‘沒有辦法’,好似當真竭盡所能,卻仍舊困煩不已。
時塵安卻不會再次心軟了,她道:“是嗎?我看你們倒是相談甚歡得很。”
時塵安的不依不饒讓桃月有些意外,她一直覺得時塵安心軟到特別好欺負,就連小要那事,她跪一跪,哭幾聲,時塵安當真就不跟她追究了,她以為時塵
安就是這樣綿軟的性格,卻不想在這種小事上還要和她爭執到底。
桃月微微歎息,道:“難道我要與她們翻臉,不再和她們往來?塵安,你還小,還沒及笄,因此看事情總是不成熟的,我好歹比你年長幾歲,得為我們著想——她們好歹是未央宮的宮女,比我們更靠近陛下,如今得罪了她們,難道就等著她們日後來報複我們?”
她以長者的姿態諄諄教導時塵安,好似時塵安在她眼裏,當真不過是一個天真,任意胡鬧的孩子而已。
時塵安覺得惡心,她道:“你與她們示好,就要以獻祭我為代價?別說‘我們’,一直隻有你一個人而已。”
她把木匣子放回抽屜了,強硬道:“明日我就會搬走。”
作為一宮掌事,本該有屬於她的獨臥,隻是時塵安近來怕黑,掌燈後就不敢獨自一人,因此獨住的事才一拖再拖。
但拖到今日,時塵安不想再拖下去了,她必須得給桃月一個態度。
次日用過早膳,時塵安便點了兩個宮人幫她一起搬屋舍,她做事不避人,食廳裏一片寂靜,桃月的神色有些難堪。
她過往敢挑撥是非,不過仗著時塵安心軟,不會與她翻臉,因此她胃口才大,既要借時塵安的勢,又要得宮人的喜愛。
但桃月也很清楚,那些宮人向她賣好,肯幫她幹完所有屬於她的活,不過是因為害怕時塵安,想著她與時塵安親近,因此迂回來奉承她而已。
時塵安如此當眾與她割席,那些人精一樣的宮人看在眼裏,難免不會重新計較。
說到底,她隻是普普通通一個宮人,時塵安才是豹房的掌事。
桃月不願自己如此被動,趕緊整理好表情,道:“昨夜不是說好了,你東西不多,我幫你整理就好,她們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就讓她們忙去。”
桃月不僅表現得體貼,還要迂回拐彎地指出時塵安的仗勢淩人,當真是茶言茶語。
時塵安冷眼瞧著,心裏暗暗驚歎,就連桃月的反應,怎麽竟然也被皇帝說對了。
她越發覺得皇帝說得對,抬頭挺胸按照皇帝教她的說道:“桃月你難道就沒有事要做?”
桃月短暫發怔後,對上時塵安麵無表情的臉,有些慌亂。她當然是沒有活要幹的,她的活都由那些宮人分掉了。
桃月勉強笑道:“自然是有的,但你東西少,我也熟悉,整理得快,應當不妨事。”
時塵安回得毫無情誼可言道:“兩個人整理更快,更不礙事。”
時塵安走後,其餘的宮人紛紛把打量的目光遞過來,似乎都在探究她們二人何以分道揚鑣。桃月被她們看的簡直如坐針氈,她匆匆咽下嘴裏的餑餑,起身
要走,卻被人叫住了。
“桃月,那隻母豹快生了,你給她喂食時注意檢查一下它的肚子。”
那些依靠時塵安得來的優待,怎麽散得比雲霧還要快?桃月的臉一陣青一陣紅,看著往日奉承她最多的宮人毫不掩飾向她拋過來一個不屑的眼神。
時塵安的腳步卻是輕盈了不少。
皇帝昨夜教她,既然是一宮掌事,就不必想著要與宮人打成一片,不如順著桃月給她立下的‘威名’繼續往下立。
至於她們是否會繼續誤解時塵安的品行,這根本不是件值得去考慮的問題。
皇帝淡道:“你是管理她們的人,她們更為在乎的是跟著你是否是個明事理的優秀主事,你隻要明辨是非,賞罰分明,就能獲得她們大半的好感,時間久
了,她們自然而然就向著你,她們也會自然用新的眼光重新去評判那些事舊事。”
“除非有十足的證據,否則不要輕易與人產生口舌之爭,尤其是在道德評價這種事上,因為那沒有意義。一來說得再多,也不如做對一兩件事容易讓人改觀,二來,每個人的價值位序不同,在你眼裏兩袖清風是可歌可泣的美德,在另外一個人眼裏,卻是蠢笨呆板的代名詞,總是如此說不通,講不清。”
時塵安認真聽完,當真覺得受教許多,於是隨口說了聲:“小川,你有這樣深的體悟,總會讓我覺得你經曆了許多被人誤會的事,所以才能有如此豐厚的經驗。”
皇帝的目光稱得上如古井般無波:“我這樣的身份,難免。”
時塵安即刻想到他身為太監,被去了勢,似乎在許多人眼裏,就天然地應當擁有扭曲的品性和陰暗的心理,自然也是受盡白眼和偏見。
可其實說到底,小川也隻是被賣進宮為奴的可憐人,不能因為他有扭曲墮落的可能,而選擇性地看不見他身上的溫良。
時塵安道:“沒關係,假以時日,他們總會知道你是個好人。”
皇帝笑道:“我才不要做好人,我隻要他們怕我,懼我,想到我就恨不得直接去見閻羅。”
他說得漫不經心,好似隻是開了一個並不好笑的笑話,時塵安也就不曾往心上去。
時塵安搬好了屋舍,便有人來通報,有個自稱陸行舟的人在豹房外要見她。
時塵安簡直不敢相信,她提起裙邊便要奔出去,又擔憂儀容不夠整潔,退回鏡前重新篦發。
她在宮裏沒有相識的人,因此皇帝守口如瓶後,她便放棄了沒有意義的猜測,饒是如此,謎底送到她眼前,她仍舊覺得恍惚,怎麽會是陸行舟。
她感激陸行舟救下她的小妹妹,也感恩他為開明縣奔波,但她也知道她不過是他係掛的萬民之一,因此從不以為自己有機會可以向他致謝,乃至報恩。
她也不曾提起過,就是因為有陸行舟這樣的人的存在,因此哪怕入宮為奴為婢,她也覺得心裏的火把被點燃,哪怕需要在黑暗中踽踽獨行,也不會孤獨害怕。
她也因此才有底氣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麽,更不是什麽傻人蠢貨,她隻不過是運氣不好,碰不到和陸行舟一樣的人,但這不代表陸行舟們不存在。
時塵安將陸行舟視作北極星辰,從沒有想過,有一日,星辰會來見她。
她興奮地撲紅了臉頰,提著裙邊奔去,風綰進她的長發,飄進她的裙邊,她輕盈得像是天邊的一朵白雲。
皇帝就這樣看著時塵安奔向他,奔向他身邊的陸行舟。
第13章
“陸大人!”時塵安像兔子一樣頃刻間就躥到了陸行舟麵前,饒是平素常常感受愛戴的陸行舟麵對時塵安時,也不免感到些許局促。
他下意識瞥了眼一旁麵無表情的皇帝。
陸行舟越發覺得他看不透這位年輕的帝王。
陸行舟頭回見到皇帝是在昭獄裏,他於幽暗血腥中穿行而來,站在陸行舟麵前,俊美無儔的容顏仿佛沉入深淵的星辰,矜貴華麗的氣質讓陸行舟相形見絀。
他俯跪在地,卻感到由衷的不安,皇帝是這樣的年輕,當真能識破那些緩官場沉浮數十年的老油條的詭計嗎?
他不能確信,他甚至不能保證這位皇帝究竟是想做個明君,還是向先皇學習,選擇最自私最舒坦的道路。
但皇帝很快擊碎了他的不安,不到半天,陸行舟便確信了皇帝重整山河的決心,也察覺出皇帝深諳人性,聰明多慧,哪怕足不出宮,也一樣有雙慧眼能看盡天下事。
皇帝說,兗州之災,不在兗州,而在長安。
昔日兗州大旱,皇帝即令戶部負責從國庫撥款,賑濟旱災。戶部尚書拿著算盤,親自把這筆賬撥給皇帝聽過,那並不是筆小賬,國庫又在先皇的揮霍下,並不充盈,但皇帝想到受災的災民,仍舊把這筆錢撥了下去。
誰曾想,上百萬的雪花銀一層層撥了下去,到了百姓手裏,仍舊隻剩了薄薄一層粟米殼。而幾乎是同時,首輔王進寒六十五歲大壽時,百官來賀,流水一樣的賀禮在月光下熠熠生輝,其中就有戶部尚書與兗州刺史孝敬上來的幾個大箱籠,神神秘秘地抬進了王府。
錦衣衛當夜私下一探,便查出了那幾個箱籠裏裝滿了銀票。
戶部尚書與兗州刺史金榜題名時,是王進寒做了他們的座師。皇帝花了幾天的時間,終於把王進寒這一脈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理清了,但等理清楚了,他也就知道兗州勢必要亂。
隻是兗州亂得要比他想得慢,因為兗州還有個愣頭青陸行舟。為了能順利瓜分掉這些賑災銀兩,而不至於讓遠在長安的皇帝知曉,那些貪官設局把劍對準了陸行舟。
但這些官員沒有料到的是,兗州的□□來得慢,卻也來得激烈,這些因為活不下去隻能四處逃竄的流民集結在一起,鬧起了匪災,於是這個由天災演變而來的人禍終究還是被皇帝知曉了。
他們趕緊把陸行舟等縣級小官推出來頂罪,或許在他們看來,皇帝不會也不可能處理那些三品以上的大官,畢竟如王進寒,門生滿天下,黨羽豐厚,動他,如動朝政,是和自己的政權過不去。
所有人都是這般想的,包括陸行舟,就連他對於皇帝的期待也不過是處置掉兗州刺史,再撥一筆款給兗州,讓那些被迫成為山匪的百姓重新回到家園。
但皇帝跟他說:“朝廷拿不出銀子了。”
陸行舟錯愕地看著皇帝。
皇帝輕描淡寫地揣著手,道:“因此朕預備和拿的出來的人去要。”
又過了七八日,陸行舟就在監獄裏見到了王進寒。
即使當年的瓊林宴已過去快十年,但陸行舟仍舊記得在宴會上被人簇擁起來,高高在上的王進寒向他投過來那輕蔑地一瞥:“聽我家的門子說你送來了兩匹布?”
陸行舟家境貧寒,就連上京趕考的銀子也是鄉親們湊出來的,哪來的閑錢買禮,隻是大家都說中了進士,還要給座師送禮,否則有失禮數,況且今年的座師是王進寒,有他提攜,往日仕途必將坦蕩。陸行舟方才咬牙省出路費,買了兩匹錦布送去。
他亦知那兩匹錦布不如大名鼎鼎的雲錦,然而,那已經是他所能買到的最好的布料了。
然而。
高高在上,養尊處優的王進寒當著眾人的麵將那兩匹布退了回來,口中溫言皆是關心之語,說陸行舟家貧不必如此。可是那兩匹布仿佛故意似的,在與宴之人的眼皮下走了一圈,才肯回到陸行舟手裏。
那一刻,陸行舟感覺自己身上打滿了補丁,坐在衣冠楚楚的進士之間是那般的格格不入。
後來,他理所當然地被外放至一個再貧窮不過的地方,並且此生再無調任的可能。
陸行舟此生再也沒法忘卻王進寒的那個眼神,他由此第一次意識到權勢是如何將人玩弄在股掌之中。
而現在,隔著昭獄的木欄杆,他卻看到王進寒褪下紅色錦雞補子官服,換上粗麻的囚服,束手鎖腳的被兩個獄卒拖去,鮮血在他的身後流成一條蜿蜒的線。
陸行舟從未想過高高在上的人,有朝一日也會被斬落馬下,更沒想過皇帝出手竟然這般快準狠,他被震驚得久久忘記坐下。
到了夜裏,他聽到王進寒在呼疼喊餓,隔著好幾間都牢房,陸行舟隻覺他的聲音幽怨如泣,很快,有獄卒端來參湯,撬開王進寒的嘴灌了下去。
一晚上,獄卒在王進寒的牢房裏進進出出,沒讓他安穩地睡上一刻。陸行舟便知道對王進寒的刑訊始終都沒有停止,他也終於明白了皇帝那天說得究竟是什麽意思。
這幫碩鼠吃了多少銀子,今天皇帝就要掐著他們的脖子一點一點全部摳出來,讓他們吐個幹淨。
皇帝遠比他想得還要更為殺伐果斷,也更為得狂妄。
但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在放他出獄的時候,把他帶來見一個宮女。
陸行舟自是要見時塵安的,時塵安是他的恩人,他覺得他應當向她致謝。可是,時塵安也是他的子民,陸行舟想到自己不僅沒有護住他的子民,反而還得到了子民的救助,這讓他覺得五味雜陳。
但讓他難以理解的是皇帝撥冗陪他見宮女便罷了,卻是作甚還要換上太監服製,並三令五申讓他不要說漏了嘴。
陸行舟越發覺得他看不透這位年輕的帝王。
皇帝道:“陸大人隻有一刻鍾的時間,你請他吃盞茶罷。”
皇帝說話的聲音談不上有多溫和,但確實比和他對話時多了幾分人氣,陸行舟約略回神,若有所思地看向時塵安。
時塵安笑道:“昨兒你雖不肯告訴我誰來拜訪,但我也早早做好了準備,茶點是已經備好了,陸大人請隨我來。”
陸行舟下意識又看了眼皇帝,受到後者默許後,方才慢騰騰地抬起腿。
時塵安也不多勸她,隻道:“你知道我隻買得起這個。”
桃月仍舊不要。
桃月不是傻子,這素銀簪子並不值錢,若是收了,就是虧大了,還不如跟著時塵安,她這人雖然做事死板,都成了一宮掌事了,還不知道給自己刮點油水,更不知道如何巴結,端得兩袖清風的做派,但無論如何,她都是她們這批宮人裏唯一得皇帝青睞的,跟著她,保不準什麽時候就近水樓台先得月了。
桃月自然不允許自己失去時塵安。
桃月道:“我一句話都沒有多過,是她們要誤會你,我也沒辦法。我與她們解釋過當日的情行如何驚險,她們卻紛紛道‘那也不至於殺人’‘把人砸暈了逃走不行嗎’‘那麽多刀可不是別人推著她的手刺進去的’,我費盡了口舌也無法改變她們的想法,也是沒有辦法了。”
她連說兩個‘沒有辦法’,好似當真竭盡所能,卻仍舊困煩不已。
時塵安卻不會再次心軟了,她道:“是嗎?我看你們倒是相談甚歡得很。”
時塵安的不依不饒讓桃月有些意外,她一直覺得時塵安心軟到特別好欺負,就連小要那事,她跪一跪,哭幾聲,時塵安當真就不跟她追究了,她以為時塵
安就是這樣綿軟的性格,卻不想在這種小事上還要和她爭執到底。
桃月微微歎息,道:“難道我要與她們翻臉,不再和她們往來?塵安,你還小,還沒及笄,因此看事情總是不成熟的,我好歹比你年長幾歲,得為我們著想——她們好歹是未央宮的宮女,比我們更靠近陛下,如今得罪了她們,難道就等著她們日後來報複我們?”
她以長者的姿態諄諄教導時塵安,好似時塵安在她眼裏,當真不過是一個天真,任意胡鬧的孩子而已。
時塵安覺得惡心,她道:“你與她們示好,就要以獻祭我為代價?別說‘我們’,一直隻有你一個人而已。”
她把木匣子放回抽屜了,強硬道:“明日我就會搬走。”
作為一宮掌事,本該有屬於她的獨臥,隻是時塵安近來怕黑,掌燈後就不敢獨自一人,因此獨住的事才一拖再拖。
但拖到今日,時塵安不想再拖下去了,她必須得給桃月一個態度。
次日用過早膳,時塵安便點了兩個宮人幫她一起搬屋舍,她做事不避人,食廳裏一片寂靜,桃月的神色有些難堪。
她過往敢挑撥是非,不過仗著時塵安心軟,不會與她翻臉,因此她胃口才大,既要借時塵安的勢,又要得宮人的喜愛。
但桃月也很清楚,那些宮人向她賣好,肯幫她幹完所有屬於她的活,不過是因為害怕時塵安,想著她與時塵安親近,因此迂回來奉承她而已。
時塵安如此當眾與她割席,那些人精一樣的宮人看在眼裏,難免不會重新計較。
說到底,她隻是普普通通一個宮人,時塵安才是豹房的掌事。
桃月不願自己如此被動,趕緊整理好表情,道:“昨夜不是說好了,你東西不多,我幫你整理就好,她們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就讓她們忙去。”
桃月不僅表現得體貼,還要迂回拐彎地指出時塵安的仗勢淩人,當真是茶言茶語。
時塵安冷眼瞧著,心裏暗暗驚歎,就連桃月的反應,怎麽竟然也被皇帝說對了。
她越發覺得皇帝說得對,抬頭挺胸按照皇帝教她的說道:“桃月你難道就沒有事要做?”
桃月短暫發怔後,對上時塵安麵無表情的臉,有些慌亂。她當然是沒有活要幹的,她的活都由那些宮人分掉了。
桃月勉強笑道:“自然是有的,但你東西少,我也熟悉,整理得快,應當不妨事。”
時塵安回得毫無情誼可言道:“兩個人整理更快,更不礙事。”
時塵安走後,其餘的宮人紛紛把打量的目光遞過來,似乎都在探究她們二人何以分道揚鑣。桃月被她們看的簡直如坐針氈,她匆匆咽下嘴裏的餑餑,起身
要走,卻被人叫住了。
“桃月,那隻母豹快生了,你給她喂食時注意檢查一下它的肚子。”
那些依靠時塵安得來的優待,怎麽散得比雲霧還要快?桃月的臉一陣青一陣紅,看著往日奉承她最多的宮人毫不掩飾向她拋過來一個不屑的眼神。
時塵安的腳步卻是輕盈了不少。
皇帝昨夜教她,既然是一宮掌事,就不必想著要與宮人打成一片,不如順著桃月給她立下的‘威名’繼續往下立。
至於她們是否會繼續誤解時塵安的品行,這根本不是件值得去考慮的問題。
皇帝淡道:“你是管理她們的人,她們更為在乎的是跟著你是否是個明事理的優秀主事,你隻要明辨是非,賞罰分明,就能獲得她們大半的好感,時間久
了,她們自然而然就向著你,她們也會自然用新的眼光重新去評判那些事舊事。”
“除非有十足的證據,否則不要輕易與人產生口舌之爭,尤其是在道德評價這種事上,因為那沒有意義。一來說得再多,也不如做對一兩件事容易讓人改觀,二來,每個人的價值位序不同,在你眼裏兩袖清風是可歌可泣的美德,在另外一個人眼裏,卻是蠢笨呆板的代名詞,總是如此說不通,講不清。”
時塵安認真聽完,當真覺得受教許多,於是隨口說了聲:“小川,你有這樣深的體悟,總會讓我覺得你經曆了許多被人誤會的事,所以才能有如此豐厚的經驗。”
皇帝的目光稱得上如古井般無波:“我這樣的身份,難免。”
時塵安即刻想到他身為太監,被去了勢,似乎在許多人眼裏,就天然地應當擁有扭曲的品性和陰暗的心理,自然也是受盡白眼和偏見。
可其實說到底,小川也隻是被賣進宮為奴的可憐人,不能因為他有扭曲墮落的可能,而選擇性地看不見他身上的溫良。
時塵安道:“沒關係,假以時日,他們總會知道你是個好人。”
皇帝笑道:“我才不要做好人,我隻要他們怕我,懼我,想到我就恨不得直接去見閻羅。”
他說得漫不經心,好似隻是開了一個並不好笑的笑話,時塵安也就不曾往心上去。
時塵安搬好了屋舍,便有人來通報,有個自稱陸行舟的人在豹房外要見她。
時塵安簡直不敢相信,她提起裙邊便要奔出去,又擔憂儀容不夠整潔,退回鏡前重新篦發。
她在宮裏沒有相識的人,因此皇帝守口如瓶後,她便放棄了沒有意義的猜測,饒是如此,謎底送到她眼前,她仍舊覺得恍惚,怎麽會是陸行舟。
她感激陸行舟救下她的小妹妹,也感恩他為開明縣奔波,但她也知道她不過是他係掛的萬民之一,因此從不以為自己有機會可以向他致謝,乃至報恩。
她也不曾提起過,就是因為有陸行舟這樣的人的存在,因此哪怕入宮為奴為婢,她也覺得心裏的火把被點燃,哪怕需要在黑暗中踽踽獨行,也不會孤獨害怕。
她也因此才有底氣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麽,更不是什麽傻人蠢貨,她隻不過是運氣不好,碰不到和陸行舟一樣的人,但這不代表陸行舟們不存在。
時塵安將陸行舟視作北極星辰,從沒有想過,有一日,星辰會來見她。
她興奮地撲紅了臉頰,提著裙邊奔去,風綰進她的長發,飄進她的裙邊,她輕盈得像是天邊的一朵白雲。
皇帝就這樣看著時塵安奔向他,奔向他身邊的陸行舟。
第13章
“陸大人!”時塵安像兔子一樣頃刻間就躥到了陸行舟麵前,饒是平素常常感受愛戴的陸行舟麵對時塵安時,也不免感到些許局促。
他下意識瞥了眼一旁麵無表情的皇帝。
陸行舟越發覺得他看不透這位年輕的帝王。
陸行舟頭回見到皇帝是在昭獄裏,他於幽暗血腥中穿行而來,站在陸行舟麵前,俊美無儔的容顏仿佛沉入深淵的星辰,矜貴華麗的氣質讓陸行舟相形見絀。
他俯跪在地,卻感到由衷的不安,皇帝是這樣的年輕,當真能識破那些緩官場沉浮數十年的老油條的詭計嗎?
他不能確信,他甚至不能保證這位皇帝究竟是想做個明君,還是向先皇學習,選擇最自私最舒坦的道路。
但皇帝很快擊碎了他的不安,不到半天,陸行舟便確信了皇帝重整山河的決心,也察覺出皇帝深諳人性,聰明多慧,哪怕足不出宮,也一樣有雙慧眼能看盡天下事。
皇帝說,兗州之災,不在兗州,而在長安。
昔日兗州大旱,皇帝即令戶部負責從國庫撥款,賑濟旱災。戶部尚書拿著算盤,親自把這筆賬撥給皇帝聽過,那並不是筆小賬,國庫又在先皇的揮霍下,並不充盈,但皇帝想到受災的災民,仍舊把這筆錢撥了下去。
誰曾想,上百萬的雪花銀一層層撥了下去,到了百姓手裏,仍舊隻剩了薄薄一層粟米殼。而幾乎是同時,首輔王進寒六十五歲大壽時,百官來賀,流水一樣的賀禮在月光下熠熠生輝,其中就有戶部尚書與兗州刺史孝敬上來的幾個大箱籠,神神秘秘地抬進了王府。
錦衣衛當夜私下一探,便查出了那幾個箱籠裏裝滿了銀票。
戶部尚書與兗州刺史金榜題名時,是王進寒做了他們的座師。皇帝花了幾天的時間,終於把王進寒這一脈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理清了,但等理清楚了,他也就知道兗州勢必要亂。
隻是兗州亂得要比他想得慢,因為兗州還有個愣頭青陸行舟。為了能順利瓜分掉這些賑災銀兩,而不至於讓遠在長安的皇帝知曉,那些貪官設局把劍對準了陸行舟。
但這些官員沒有料到的是,兗州的□□來得慢,卻也來得激烈,這些因為活不下去隻能四處逃竄的流民集結在一起,鬧起了匪災,於是這個由天災演變而來的人禍終究還是被皇帝知曉了。
他們趕緊把陸行舟等縣級小官推出來頂罪,或許在他們看來,皇帝不會也不可能處理那些三品以上的大官,畢竟如王進寒,門生滿天下,黨羽豐厚,動他,如動朝政,是和自己的政權過不去。
所有人都是這般想的,包括陸行舟,就連他對於皇帝的期待也不過是處置掉兗州刺史,再撥一筆款給兗州,讓那些被迫成為山匪的百姓重新回到家園。
但皇帝跟他說:“朝廷拿不出銀子了。”
陸行舟錯愕地看著皇帝。
皇帝輕描淡寫地揣著手,道:“因此朕預備和拿的出來的人去要。”
又過了七八日,陸行舟就在監獄裏見到了王進寒。
即使當年的瓊林宴已過去快十年,但陸行舟仍舊記得在宴會上被人簇擁起來,高高在上的王進寒向他投過來那輕蔑地一瞥:“聽我家的門子說你送來了兩匹布?”
陸行舟家境貧寒,就連上京趕考的銀子也是鄉親們湊出來的,哪來的閑錢買禮,隻是大家都說中了進士,還要給座師送禮,否則有失禮數,況且今年的座師是王進寒,有他提攜,往日仕途必將坦蕩。陸行舟方才咬牙省出路費,買了兩匹錦布送去。
他亦知那兩匹錦布不如大名鼎鼎的雲錦,然而,那已經是他所能買到的最好的布料了。
然而。
高高在上,養尊處優的王進寒當著眾人的麵將那兩匹布退了回來,口中溫言皆是關心之語,說陸行舟家貧不必如此。可是那兩匹布仿佛故意似的,在與宴之人的眼皮下走了一圈,才肯回到陸行舟手裏。
那一刻,陸行舟感覺自己身上打滿了補丁,坐在衣冠楚楚的進士之間是那般的格格不入。
後來,他理所當然地被外放至一個再貧窮不過的地方,並且此生再無調任的可能。
陸行舟此生再也沒法忘卻王進寒的那個眼神,他由此第一次意識到權勢是如何將人玩弄在股掌之中。
而現在,隔著昭獄的木欄杆,他卻看到王進寒褪下紅色錦雞補子官服,換上粗麻的囚服,束手鎖腳的被兩個獄卒拖去,鮮血在他的身後流成一條蜿蜒的線。
陸行舟從未想過高高在上的人,有朝一日也會被斬落馬下,更沒想過皇帝出手竟然這般快準狠,他被震驚得久久忘記坐下。
到了夜裏,他聽到王進寒在呼疼喊餓,隔著好幾間都牢房,陸行舟隻覺他的聲音幽怨如泣,很快,有獄卒端來參湯,撬開王進寒的嘴灌了下去。
一晚上,獄卒在王進寒的牢房裏進進出出,沒讓他安穩地睡上一刻。陸行舟便知道對王進寒的刑訊始終都沒有停止,他也終於明白了皇帝那天說得究竟是什麽意思。
這幫碩鼠吃了多少銀子,今天皇帝就要掐著他們的脖子一點一點全部摳出來,讓他們吐個幹淨。
皇帝遠比他想得還要更為殺伐果斷,也更為得狂妄。
但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在放他出獄的時候,把他帶來見一個宮女。
陸行舟自是要見時塵安的,時塵安是他的恩人,他覺得他應當向她致謝。可是,時塵安也是他的子民,陸行舟想到自己不僅沒有護住他的子民,反而還得到了子民的救助,這讓他覺得五味雜陳。
但讓他難以理解的是皇帝撥冗陪他見宮女便罷了,卻是作甚還要換上太監服製,並三令五申讓他不要說漏了嘴。
陸行舟越發覺得他看不透這位年輕的帝王。
皇帝道:“陸大人隻有一刻鍾的時間,你請他吃盞茶罷。”
皇帝說話的聲音談不上有多溫和,但確實比和他對話時多了幾分人氣,陸行舟約略回神,若有所思地看向時塵安。
時塵安笑道:“昨兒你雖不肯告訴我誰來拜訪,但我也早早做好了準備,茶點是已經備好了,陸大人請隨我來。”
陸行舟下意識又看了眼皇帝,受到後者默許後,方才慢騰騰地抬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