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部分臣子是想著自己在皇上傳位以後,這朝廷臣子都得換成太子爺的心腹臣子了,這不等於將他們排外了嗎,才極力阻攔著。
當然絕大部分隻是按照流程來說說的,他們作為太子黨派的人物,不知有多盼著皇上退位好讓太子上位了,這新帝上位啊,屆時有得賞有功之臣了,對太子爺有過恩惠的都不會被落下,他們家族可還盼著呢。
胤禩也跟著說道:“皇阿瑪,您聽兒臣說,咱們幾個兄弟還沒學會怎麽辦差事,您怎麽就放心讓咱們幾個兄弟輔佐四哥的,就不怕咱們倒幫忙嗎?”
胤禩這話說的好幾個兄弟都對他眼神不善了,要勸皇阿瑪也不必拉他們幾個兄弟下水。
但是胤禩這理由勉強能說服他們,好些兄弟都心情複雜,這太子爺繼位行也行,不行也得行,就是以後他們就不是皇上的親兒子了,而是成了皇室宗親,這身份就得低一層了,就算是親王也抵不過皇阿瑪兒子的身份啊,即便是個光頭阿哥又如何,有皇阿瑪在,他們就是將紫禁城當家了又如何。
康熙麵色柔和,沒有在意胤禩那番話,幾個兒子有沒有真材實料他還不知道嗎,“有太子在,朕就放心了,不必勸朕了,保泰,宣旨吧。”
“是,皇上。”保泰精神抖擻,全無往日無精打采的模樣,隻見他手上拿著聖旨,聲音洪亮:“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五十有二年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萬邦鹹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不比先聖,但功更盼後人。皇太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朕欲傳大位於皇太子胤禛,諸皇子當戮力同心,共戴新君。重臣公當悉心輔弼,同扶社稷,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欽哉。”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子們皆下跪迎旨。
太子鄭重其事道:“兒臣定不負皇阿瑪厚望,兒臣遵旨!”
作者有話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五十有二年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萬邦鹹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不比先聖,但功更盼後人。皇太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朕欲傳大位於皇太子胤禛,諸皇子當戮力同心,共戴新君。重臣公當悉心輔弼,同扶社稷,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欽哉”——聖旨內容引用百度知道和《康熙皇帝遺詔》,有更改。
休養蒼生、一心為民、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引用《康熙皇帝遺詔》,有更改
第143章
康熙五十二年, 太子胤禛即位,尊康熙為太上皇,皇後為母後皇太後, 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為太皇太後。
於次年改年號為雍正元年, 此後曆史年輪緩緩向前推動,是為見證過康熙王朝的落幕, 再然後為新王朝的崛起,雍正元年的起初必定是浩浩湯湯, 興師動眾, 讓人喜聞樂見的。
而在元年初, 雍正帝就正式冊封母族烏雅氏了。
先是將烏雅氏滿洲鑲藍旗包衣一脈全族一百餘丁抬入滿洲鑲黃旗, 移除包衣旗,正式並入滿洲上三旗, 而非人前口口聲聲的包衣奴才。
再然後是太後生父烏雅威武被封為一等承恩公,讓太後親弟烏雅博啟得封兵部侍郎,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之後是對後宮諸妃的封賞了, 到底是從潛邸時就牢牢跟在太子爺身邊的妻妾, 於身份上雖不比那些選秀進宮進而依靠家世得封的妃子們,但是光是在潛邸時陪伴雍正帝這點就可以忽視家世帶來的不足了。
太子妃董鄂氏冊封為皇後,入主長春宮, 慈寧宮為太皇太後居所,而太上皇又不願意讓太後搬離坤寧宮, 永和宮作為皇帝曾經的居所, 也不大樂意讓任何妃嬪入住, 這就形成了皇後暫時去長春宮入住的結局, 不過董鄂氏對自己被冊封為皇後此事甚為滿意, 壓根不在乎能不能入住坤寧宮。
在她眼裏, 坤寧宮讓皇額娘住下再正常不過,她本來就是得皇額娘承認才成了太子妃的,何必跟皇額娘爭。
曾經的太子側妃都各自有了冊封,先是瓜爾佳氏作為側妃之首被封為敬妃,側妃年氏被封為端妃,側妃烏拉那拉氏被封為恭妃,側妃博爾濟吉特氏被封為寧妃,皇帝在府邸時的四位側妃占滿了這宮廷四妃之位。
而曾經為太子庶妃的李氏和宋氏都各自得封齊嬪和懋嬪,生下五阿哥弘曆和六阿哥弘晝的鈕祜祿氏和耿氏各自冊封為熹嬪和裕嬪,六嬪占了其四,齊嬪為六嬪之首。
剩下一些曾在潛邸時就跟在太子身邊的格格就得封貴人的分位,最低也是常在分位。
如此後宮妃子的分位倒是有個定論了。
剩下的便是新一輪的鬥爭了,畢竟新帝即位少不了那些曾經在潛邸就鬥得不相上下的妃嬪再次為了利益爭奪起來。
比如烏拉那拉氏,比如瓜爾佳氏。
在入住宮殿的選擇上就鬥起來了,瓜爾佳氏本來是想著將太後娘娘曾經居住過的永和宮作為宮所,畢竟皇上曾在永和宮久住,對永和宮有著無比深厚的感情,加上太後在此宮殿長住,保不準她能蹭一蹭太後娘娘的福氣呢。
因為這個緣故,起初想選永和宮入住的妃子不少,但是最高位份的兩個妃子都有心爭奪,且年氏還在一旁煽風點火,可謂是將內鬥進行到底。
最終還是雍正冷著張臉說永和宮不入住妃嬪,空置著,這兩人才善罷甘休。
最後還是以瓜爾佳氏入住景仁宮,烏拉那拉氏入住承乾宮,年氏入住翊坤宮為定局,而博爾濟吉特氏以陪伴太皇太後為緣由入住慈寧宮。
剩下四嬪自然是等三妃選完再選擇宮所入住。
這場鬧劇下來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直讓太上皇罵不像話。
芷嫣在一旁笑道:“烏拉那拉氏心裏有氣,瓜爾佳氏野心太盛,這兩者相撞就是可以預料的事了。”
康熙皺眉道:“朕就沒看見後宮妃子為了爭奪宮所爭鋒相對的。”
芷嫣對他柔柔一笑:“皇上沒有見過,不代表沒有啊。”
康熙心裏一突,幾乎是在一瞬間不由自主握住她的手,“過去是委屈你了,朕、朕會對你好的。”
芷嫣心裏莫名,皇上這是聯想到哪兒去了,但是皇上承諾不得不回應,“皇上能封妾身為皇後已經是妾身一生福氣了,哪能說皇上待妾身不好。”
康熙沒有說話,隻牢牢的握住她的手,之後沒有提及這事,芷嫣也隻當這事過去了。
在後來是康熙將雍正召至乾清宮(乾清宮還是作為太上皇居所,雍正住在養心殿),“等朕百年後就與你皇額娘共居一個陵墓吧。”
雍正一愣,他自然高興皇額娘能得皇阿瑪看重,“可是元後和繼後該如何安排?會不會有人……”
赫舍裏氏作為皇阿瑪元後,若是被落下了,朝廷臣子豈不是拚命反對,世人也會說皇阿瑪薄情寡義,還有鈕祜祿氏家族對繼後的安排肯定是不滿意的。
“你自行安排,朕說與你皇額娘同葬一個陵墓,要是有人敢反對,讓他到朕麵前說!”康熙冷笑一聲,他倒是想看看那個人膽大妄為連他的皇後都敢瞧不起。
“是,兒臣聽命。”雍正心裏鬆了口氣,深以為然皇阿瑪的決定,皇額娘值得最好的。
此後康熙帶著自己皇後去圓明園轉悠一圈,再然後就在那兒居住下來了,大有長長久久在那兒玩樂個痛快的勁頭。
廉親王經常帶著妻女進宮給皇額娘請安都找不到人,隻能憋著口氣找上皇上四哥辯論,“四哥,你說說皇阿瑪怎麽如此過分,兒子好不容易空閑下來想找皇額娘,皇阿瑪還將皇額娘帶走,這算什麽意思,就是讓爺幹等著唄!”
他氣狠了,心裏也挺委屈的。
在廢太子還在時,皇阿瑪眼裏明明還有那麽多妃嬪,又不是一心一意待皇額娘,他們這些本應該留在皇額娘身邊的子嗣卻不得不因為太子之事、皇阿瑪派下來的差事忙得自己腳不沾地,以至於隻能讓自己福晉進宮陪皇額娘說說話。
現在好不容易等到他閑下來了,他終於可以在四哥的縱容隨意出入後宮,可是皇阿瑪偏偏在皇額娘麵前表現出情深的模樣,還真以為他什麽都不懂嗎,皇阿瑪不過是寂寞了,發現最後陪在他身邊的人隻有皇額娘罷了。
他還真不相信皇阿瑪在曆經千帆後還能堅守本心對皇額娘好,與其這樣,他還情願皇阿瑪遲遲不退位,去受他那些後宮美色,讓他和福晉還有幾個兄弟好好孝敬皇額娘,他可不會讓皇額娘傷心。
想來想去,他就是覺得皇阿瑪不幹人事!
雍正好似看出他想法如何,倒也沒勸誡他,事實上這種想法他也曾有過,隻是與其給八弟解釋,還不如讓八弟親眼看到。
他便不說什麽話,等到一天下朝以後找個時間,帶上八弟還有十三十四幾個兄弟一起去了圓明園。
圓明園是雍正當太子時康熙給他賞下的一個園林,如今已經和皇家園林歸為一談了,既然是皇家園林那就離紫禁城不是太遠,幾個兄弟趕著時辰到圓明園時還挺快的。
胤禩心裏不忿,皇阿瑪擺明是自己想在外邊過日子才拉上皇額娘的,也不怕折騰皇額娘,他們幾個兄弟想皇額娘時都沒法見到她,在宮裏皇額娘還有四哥榮養,他們三個兄弟也可以每人輪流過去給皇額娘請安,其實他更想他每天去探望皇額娘,隻是他還挺怕皇額娘煩他的。
他就感覺到皇額娘不喜太熱鬧的場麵,偏偏他還挺想讓皇額娘體會到承歡膝下的快樂的,畢竟皇額娘在宮裏生活那麽久,將他們幾個兄弟姐妹庇護長大,自己什麽樂趣都難以感受到,隻是跟他們兄弟姐妹幾人時歡喜還不夠,那不是皇額娘的樂趣。
他和四哥就算平時忙得慌都還有拉上幾個兄弟一起喝酒的時候,皇額娘隻能孤零零一個人在皇宮裏,這得多難受啊。
胤禩越想越覺得心裏發慌,一種莫名的難受湧上心頭,正發怔間,就聽見一旁騎馬的胤禵高興道:“哥哥們,爺看見皇額娘和皇阿瑪了。”
“我也看見了。”胤祥笑道,“要不咱們去看看他們?”
“等等。”這是阻攔的胤禛,還順帶扯了扯老八的衣袖。
胤禩下意識抬頭,在馬背上有些晃晃蕩蕩的,卻在一抹無比清晰的陽光下,透過不遠處的景象,看到了皇額娘坐在馬上,笑靨如花,還有坐在身後以相擁姿勢攬皇額娘入懷的皇阿瑪。
皇阿瑪臉上的神情是自己從沒有見過的溫柔。
胤禩不由自主拉著馬繩向皇額娘靠近、再靠近,兩人好似未曾察覺到不遠處的人影。
皇額娘是歡喜的,而且皇額娘一介弱女子,察覺不了他很正常,可是皇阿瑪自小練武,不應該看不到他們這些兄弟來了,難不成……皇阿瑪真的將心神都放在皇額娘身上了?
“八哥。”胤禵皺著眉,正想將發怔的八哥叫回來,一旁的胤禛搖了搖頭,讓他暫時別出聲,看著八弟就行。
胤禩一點點接近,然後越發真切的意識到原來皇阿瑪眼裏是真的有倒映出皇額娘的身影,就像當初皇額娘冊立為皇後時,他看見兩人執手、並立,一步步邁上交泰殿的台階。
也像極了他未曾猜測的方向——皇阿瑪將皇額娘封為皇後時是發自內心的,未曾有一絲穩固政局的想法,兩人共騎一馬的場景出現在眾人麵前,極盡溫柔、平靜,又像極了曆經千帆後眷戀依偎在一起的愛人。
此情此景在胤禩眼裏美的像幅畫卷,他不敢再上前一步,生怕打擾到兩人的和諧美滿。
“胤禩,你在做什麽?”突然一聲厲喝將胤禩整個人喚醒,醒神後就看見皇阿瑪怒視著他,話語間滿是被他打擾的不快。
他下意識又看向皇額娘,見皇額娘眼中流露的不解情緒,手忙腳亂道:“兒子、兒子就是想皇額娘和皇阿瑪了,才特地過來看你們的。”
糟糕,他該怎麽說,他可不是存心打擾皇阿瑪和皇額娘共騎的。
平時在朝廷上口若懸河的廉親王居然會有在皇額娘皇阿瑪麵前說不出話的一天,他心裏懊惱著,芷嫣看他這副樣子,發自內心的笑了,“胤禩,你這副緊張時說不出話的模樣,皇額娘已經好久沒有看見了。”
她欣慰著,胤禩表麵看似平靜,實則麵上耳朵悄然紅起來。
突然他肩膀上遭了人重重一擊,胤禵不爽道:“原來八哥先貼近皇額娘是為了和皇額娘說話啊,八哥還真是狡猾,也不看看咱們幾個兄弟在不在!”
他那好像看吃獨食的兄弟的眼神讓胤禩下意識反駁道:“哪有!”
“誰說哪有了。”胤禵譴責的看他一眼,正欲貼近皇額娘,卻沒看見一旁的康熙臉已經黑了,“朕與朕的皇後在這裏好好的,怎麽就輪到你們沒有眼色湊上來了。”
他罵自己的兒子是毫不留情的。
胤禛笑道:“皇阿瑪何必見外,皇額娘也是咱們幾個兄弟的親娘啊,怎麽可能讓皇阿瑪占了去。”
他這話讓康熙眉頭皺得更起勁了。
胤禩不知為何心情變得極好,“皇阿瑪,既然咱們幾個兄弟來都來了,一家人湊頓飯總可以的吧。”
“……”康熙瞪了他一眼。
幾個沒有眼力勁的混小子!
……
和幾個兒子歡歡喜喜吃了一頓飯後,芷嫣剛高興的送走幾個兒子,就看見從方才起就悶悶不樂的皇上在她麵前轉悠。
“皇上,您可以停下來嗎?”芷嫣看他轉來轉去的樣子,不說看得眼花,就是皇上隻在自己麵前轉悠,她就覺得啥事都幹不了了。
康熙停下來,眼睛突然緊緊的看著她。
“皇上?”
“芷嫣,朕與你快些出發吧,朕是一刻都等不及了。”
“什麽?”芷嫣不解極了。
卻見皇上等不及她回話就吩咐梁九功準備著行李了,一眾奴才因為他突然的想法忙得團團轉。
康熙神色嚴肅,他發現自己好像不趕快和芷嫣出發,幾個兒子常常來打擾是可想而知的事了。
這幾個不孝兒子,也不看看自己皇阿瑪現在正和他皇後過的快活,突然插進來算什麽事。
本來在皇宮就經常受幾個兒子女兒的打擾,他才刻意帶皇後到皇家園林的,正好過過夫妻男耕女織的美好日子,也為了及時離開皇宮做準備,誰料想幾個兒子這麽快就過來了。
“皇後,朕想和你早些時候走人,可否?”看著皇後疑惑不解的眼神,康熙忍不住放緩聲音,話語間似乎帶著些祈求和委屈。
祈求?委屈?芷嫣仔細一聽,又覺得自己是聽錯了。
但是麵對皇上說要一起出發的話語時,她臉上由衷的露出歡喜的笑顏,“自然,皇上去哪,妾身就去哪。”
“好。”康熙握住她的手,渾厚的大手在此刻顯得特別結實可靠,他就這樣看著皇後,像是怎麽都看不累的,然後很是溫柔的將皇後攬在懷中。
當然絕大部分隻是按照流程來說說的,他們作為太子黨派的人物,不知有多盼著皇上退位好讓太子上位了,這新帝上位啊,屆時有得賞有功之臣了,對太子爺有過恩惠的都不會被落下,他們家族可還盼著呢。
胤禩也跟著說道:“皇阿瑪,您聽兒臣說,咱們幾個兄弟還沒學會怎麽辦差事,您怎麽就放心讓咱們幾個兄弟輔佐四哥的,就不怕咱們倒幫忙嗎?”
胤禩這話說的好幾個兄弟都對他眼神不善了,要勸皇阿瑪也不必拉他們幾個兄弟下水。
但是胤禩這理由勉強能說服他們,好些兄弟都心情複雜,這太子爺繼位行也行,不行也得行,就是以後他們就不是皇上的親兒子了,而是成了皇室宗親,這身份就得低一層了,就算是親王也抵不過皇阿瑪兒子的身份啊,即便是個光頭阿哥又如何,有皇阿瑪在,他們就是將紫禁城當家了又如何。
康熙麵色柔和,沒有在意胤禩那番話,幾個兒子有沒有真材實料他還不知道嗎,“有太子在,朕就放心了,不必勸朕了,保泰,宣旨吧。”
“是,皇上。”保泰精神抖擻,全無往日無精打采的模樣,隻見他手上拿著聖旨,聲音洪亮:“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五十有二年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萬邦鹹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不比先聖,但功更盼後人。皇太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朕欲傳大位於皇太子胤禛,諸皇子當戮力同心,共戴新君。重臣公當悉心輔弼,同扶社稷,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欽哉。”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子們皆下跪迎旨。
太子鄭重其事道:“兒臣定不負皇阿瑪厚望,兒臣遵旨!”
作者有話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五十有二年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萬邦鹹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不比先聖,但功更盼後人。皇太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朕欲傳大位於皇太子胤禛,諸皇子當戮力同心,共戴新君。重臣公當悉心輔弼,同扶社稷,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欽哉”——聖旨內容引用百度知道和《康熙皇帝遺詔》,有更改。
休養蒼生、一心為民、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引用《康熙皇帝遺詔》,有更改
第143章
康熙五十二年, 太子胤禛即位,尊康熙為太上皇,皇後為母後皇太後, 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為太皇太後。
於次年改年號為雍正元年, 此後曆史年輪緩緩向前推動,是為見證過康熙王朝的落幕, 再然後為新王朝的崛起,雍正元年的起初必定是浩浩湯湯, 興師動眾, 讓人喜聞樂見的。
而在元年初, 雍正帝就正式冊封母族烏雅氏了。
先是將烏雅氏滿洲鑲藍旗包衣一脈全族一百餘丁抬入滿洲鑲黃旗, 移除包衣旗,正式並入滿洲上三旗, 而非人前口口聲聲的包衣奴才。
再然後是太後生父烏雅威武被封為一等承恩公,讓太後親弟烏雅博啟得封兵部侍郎,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之後是對後宮諸妃的封賞了, 到底是從潛邸時就牢牢跟在太子爺身邊的妻妾, 於身份上雖不比那些選秀進宮進而依靠家世得封的妃子們,但是光是在潛邸時陪伴雍正帝這點就可以忽視家世帶來的不足了。
太子妃董鄂氏冊封為皇後,入主長春宮, 慈寧宮為太皇太後居所,而太上皇又不願意讓太後搬離坤寧宮, 永和宮作為皇帝曾經的居所, 也不大樂意讓任何妃嬪入住, 這就形成了皇後暫時去長春宮入住的結局, 不過董鄂氏對自己被冊封為皇後此事甚為滿意, 壓根不在乎能不能入住坤寧宮。
在她眼裏, 坤寧宮讓皇額娘住下再正常不過,她本來就是得皇額娘承認才成了太子妃的,何必跟皇額娘爭。
曾經的太子側妃都各自有了冊封,先是瓜爾佳氏作為側妃之首被封為敬妃,側妃年氏被封為端妃,側妃烏拉那拉氏被封為恭妃,側妃博爾濟吉特氏被封為寧妃,皇帝在府邸時的四位側妃占滿了這宮廷四妃之位。
而曾經為太子庶妃的李氏和宋氏都各自得封齊嬪和懋嬪,生下五阿哥弘曆和六阿哥弘晝的鈕祜祿氏和耿氏各自冊封為熹嬪和裕嬪,六嬪占了其四,齊嬪為六嬪之首。
剩下一些曾在潛邸時就跟在太子身邊的格格就得封貴人的分位,最低也是常在分位。
如此後宮妃子的分位倒是有個定論了。
剩下的便是新一輪的鬥爭了,畢竟新帝即位少不了那些曾經在潛邸就鬥得不相上下的妃嬪再次為了利益爭奪起來。
比如烏拉那拉氏,比如瓜爾佳氏。
在入住宮殿的選擇上就鬥起來了,瓜爾佳氏本來是想著將太後娘娘曾經居住過的永和宮作為宮所,畢竟皇上曾在永和宮久住,對永和宮有著無比深厚的感情,加上太後在此宮殿長住,保不準她能蹭一蹭太後娘娘的福氣呢。
因為這個緣故,起初想選永和宮入住的妃子不少,但是最高位份的兩個妃子都有心爭奪,且年氏還在一旁煽風點火,可謂是將內鬥進行到底。
最終還是雍正冷著張臉說永和宮不入住妃嬪,空置著,這兩人才善罷甘休。
最後還是以瓜爾佳氏入住景仁宮,烏拉那拉氏入住承乾宮,年氏入住翊坤宮為定局,而博爾濟吉特氏以陪伴太皇太後為緣由入住慈寧宮。
剩下四嬪自然是等三妃選完再選擇宮所入住。
這場鬧劇下來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直讓太上皇罵不像話。
芷嫣在一旁笑道:“烏拉那拉氏心裏有氣,瓜爾佳氏野心太盛,這兩者相撞就是可以預料的事了。”
康熙皺眉道:“朕就沒看見後宮妃子為了爭奪宮所爭鋒相對的。”
芷嫣對他柔柔一笑:“皇上沒有見過,不代表沒有啊。”
康熙心裏一突,幾乎是在一瞬間不由自主握住她的手,“過去是委屈你了,朕、朕會對你好的。”
芷嫣心裏莫名,皇上這是聯想到哪兒去了,但是皇上承諾不得不回應,“皇上能封妾身為皇後已經是妾身一生福氣了,哪能說皇上待妾身不好。”
康熙沒有說話,隻牢牢的握住她的手,之後沒有提及這事,芷嫣也隻當這事過去了。
在後來是康熙將雍正召至乾清宮(乾清宮還是作為太上皇居所,雍正住在養心殿),“等朕百年後就與你皇額娘共居一個陵墓吧。”
雍正一愣,他自然高興皇額娘能得皇阿瑪看重,“可是元後和繼後該如何安排?會不會有人……”
赫舍裏氏作為皇阿瑪元後,若是被落下了,朝廷臣子豈不是拚命反對,世人也會說皇阿瑪薄情寡義,還有鈕祜祿氏家族對繼後的安排肯定是不滿意的。
“你自行安排,朕說與你皇額娘同葬一個陵墓,要是有人敢反對,讓他到朕麵前說!”康熙冷笑一聲,他倒是想看看那個人膽大妄為連他的皇後都敢瞧不起。
“是,兒臣聽命。”雍正心裏鬆了口氣,深以為然皇阿瑪的決定,皇額娘值得最好的。
此後康熙帶著自己皇後去圓明園轉悠一圈,再然後就在那兒居住下來了,大有長長久久在那兒玩樂個痛快的勁頭。
廉親王經常帶著妻女進宮給皇額娘請安都找不到人,隻能憋著口氣找上皇上四哥辯論,“四哥,你說說皇阿瑪怎麽如此過分,兒子好不容易空閑下來想找皇額娘,皇阿瑪還將皇額娘帶走,這算什麽意思,就是讓爺幹等著唄!”
他氣狠了,心裏也挺委屈的。
在廢太子還在時,皇阿瑪眼裏明明還有那麽多妃嬪,又不是一心一意待皇額娘,他們這些本應該留在皇額娘身邊的子嗣卻不得不因為太子之事、皇阿瑪派下來的差事忙得自己腳不沾地,以至於隻能讓自己福晉進宮陪皇額娘說說話。
現在好不容易等到他閑下來了,他終於可以在四哥的縱容隨意出入後宮,可是皇阿瑪偏偏在皇額娘麵前表現出情深的模樣,還真以為他什麽都不懂嗎,皇阿瑪不過是寂寞了,發現最後陪在他身邊的人隻有皇額娘罷了。
他還真不相信皇阿瑪在曆經千帆後還能堅守本心對皇額娘好,與其這樣,他還情願皇阿瑪遲遲不退位,去受他那些後宮美色,讓他和福晉還有幾個兄弟好好孝敬皇額娘,他可不會讓皇額娘傷心。
想來想去,他就是覺得皇阿瑪不幹人事!
雍正好似看出他想法如何,倒也沒勸誡他,事實上這種想法他也曾有過,隻是與其給八弟解釋,還不如讓八弟親眼看到。
他便不說什麽話,等到一天下朝以後找個時間,帶上八弟還有十三十四幾個兄弟一起去了圓明園。
圓明園是雍正當太子時康熙給他賞下的一個園林,如今已經和皇家園林歸為一談了,既然是皇家園林那就離紫禁城不是太遠,幾個兄弟趕著時辰到圓明園時還挺快的。
胤禩心裏不忿,皇阿瑪擺明是自己想在外邊過日子才拉上皇額娘的,也不怕折騰皇額娘,他們幾個兄弟想皇額娘時都沒法見到她,在宮裏皇額娘還有四哥榮養,他們三個兄弟也可以每人輪流過去給皇額娘請安,其實他更想他每天去探望皇額娘,隻是他還挺怕皇額娘煩他的。
他就感覺到皇額娘不喜太熱鬧的場麵,偏偏他還挺想讓皇額娘體會到承歡膝下的快樂的,畢竟皇額娘在宮裏生活那麽久,將他們幾個兄弟姐妹庇護長大,自己什麽樂趣都難以感受到,隻是跟他們兄弟姐妹幾人時歡喜還不夠,那不是皇額娘的樂趣。
他和四哥就算平時忙得慌都還有拉上幾個兄弟一起喝酒的時候,皇額娘隻能孤零零一個人在皇宮裏,這得多難受啊。
胤禩越想越覺得心裏發慌,一種莫名的難受湧上心頭,正發怔間,就聽見一旁騎馬的胤禵高興道:“哥哥們,爺看見皇額娘和皇阿瑪了。”
“我也看見了。”胤祥笑道,“要不咱們去看看他們?”
“等等。”這是阻攔的胤禛,還順帶扯了扯老八的衣袖。
胤禩下意識抬頭,在馬背上有些晃晃蕩蕩的,卻在一抹無比清晰的陽光下,透過不遠處的景象,看到了皇額娘坐在馬上,笑靨如花,還有坐在身後以相擁姿勢攬皇額娘入懷的皇阿瑪。
皇阿瑪臉上的神情是自己從沒有見過的溫柔。
胤禩不由自主拉著馬繩向皇額娘靠近、再靠近,兩人好似未曾察覺到不遠處的人影。
皇額娘是歡喜的,而且皇額娘一介弱女子,察覺不了他很正常,可是皇阿瑪自小練武,不應該看不到他們這些兄弟來了,難不成……皇阿瑪真的將心神都放在皇額娘身上了?
“八哥。”胤禵皺著眉,正想將發怔的八哥叫回來,一旁的胤禛搖了搖頭,讓他暫時別出聲,看著八弟就行。
胤禩一點點接近,然後越發真切的意識到原來皇阿瑪眼裏是真的有倒映出皇額娘的身影,就像當初皇額娘冊立為皇後時,他看見兩人執手、並立,一步步邁上交泰殿的台階。
也像極了他未曾猜測的方向——皇阿瑪將皇額娘封為皇後時是發自內心的,未曾有一絲穩固政局的想法,兩人共騎一馬的場景出現在眾人麵前,極盡溫柔、平靜,又像極了曆經千帆後眷戀依偎在一起的愛人。
此情此景在胤禩眼裏美的像幅畫卷,他不敢再上前一步,生怕打擾到兩人的和諧美滿。
“胤禩,你在做什麽?”突然一聲厲喝將胤禩整個人喚醒,醒神後就看見皇阿瑪怒視著他,話語間滿是被他打擾的不快。
他下意識又看向皇額娘,見皇額娘眼中流露的不解情緒,手忙腳亂道:“兒子、兒子就是想皇額娘和皇阿瑪了,才特地過來看你們的。”
糟糕,他該怎麽說,他可不是存心打擾皇阿瑪和皇額娘共騎的。
平時在朝廷上口若懸河的廉親王居然會有在皇額娘皇阿瑪麵前說不出話的一天,他心裏懊惱著,芷嫣看他這副樣子,發自內心的笑了,“胤禩,你這副緊張時說不出話的模樣,皇額娘已經好久沒有看見了。”
她欣慰著,胤禩表麵看似平靜,實則麵上耳朵悄然紅起來。
突然他肩膀上遭了人重重一擊,胤禵不爽道:“原來八哥先貼近皇額娘是為了和皇額娘說話啊,八哥還真是狡猾,也不看看咱們幾個兄弟在不在!”
他那好像看吃獨食的兄弟的眼神讓胤禩下意識反駁道:“哪有!”
“誰說哪有了。”胤禵譴責的看他一眼,正欲貼近皇額娘,卻沒看見一旁的康熙臉已經黑了,“朕與朕的皇後在這裏好好的,怎麽就輪到你們沒有眼色湊上來了。”
他罵自己的兒子是毫不留情的。
胤禛笑道:“皇阿瑪何必見外,皇額娘也是咱們幾個兄弟的親娘啊,怎麽可能讓皇阿瑪占了去。”
他這話讓康熙眉頭皺得更起勁了。
胤禩不知為何心情變得極好,“皇阿瑪,既然咱們幾個兄弟來都來了,一家人湊頓飯總可以的吧。”
“……”康熙瞪了他一眼。
幾個沒有眼力勁的混小子!
……
和幾個兒子歡歡喜喜吃了一頓飯後,芷嫣剛高興的送走幾個兒子,就看見從方才起就悶悶不樂的皇上在她麵前轉悠。
“皇上,您可以停下來嗎?”芷嫣看他轉來轉去的樣子,不說看得眼花,就是皇上隻在自己麵前轉悠,她就覺得啥事都幹不了了。
康熙停下來,眼睛突然緊緊的看著她。
“皇上?”
“芷嫣,朕與你快些出發吧,朕是一刻都等不及了。”
“什麽?”芷嫣不解極了。
卻見皇上等不及她回話就吩咐梁九功準備著行李了,一眾奴才因為他突然的想法忙得團團轉。
康熙神色嚴肅,他發現自己好像不趕快和芷嫣出發,幾個兒子常常來打擾是可想而知的事了。
這幾個不孝兒子,也不看看自己皇阿瑪現在正和他皇後過的快活,突然插進來算什麽事。
本來在皇宮就經常受幾個兒子女兒的打擾,他才刻意帶皇後到皇家園林的,正好過過夫妻男耕女織的美好日子,也為了及時離開皇宮做準備,誰料想幾個兒子這麽快就過來了。
“皇後,朕想和你早些時候走人,可否?”看著皇後疑惑不解的眼神,康熙忍不住放緩聲音,話語間似乎帶著些祈求和委屈。
祈求?委屈?芷嫣仔細一聽,又覺得自己是聽錯了。
但是麵對皇上說要一起出發的話語時,她臉上由衷的露出歡喜的笑顏,“自然,皇上去哪,妾身就去哪。”
“好。”康熙握住她的手,渾厚的大手在此刻顯得特別結實可靠,他就這樣看著皇後,像是怎麽都看不累的,然後很是溫柔的將皇後攬在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