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嫻:“怎麽還成啞巴了?”
常樂無語片刻,“嫻妃娘娘氣色紅潤,想來在宮裏過得極是舒坦。”
李嫻隨手摘片楓葉,握在手心把玩,“那是自然。”
常樂:“......”
她真沒有誇她的意思......
李嫻自顧自道,“皇後娘娘統禦後宮最是仁德,也不用再聽我爹的嘮叨和我娘的抱怨,本宮自是過得極好。”
韓國公李善長家有二妻,後院頗為熱鬧。
常樂想了想,試探道,“......那臣女恭賀娘娘?”
嫻妃娘娘輕哼了聲,還挺傲嬌,常樂無聲抽了抽嘴角。
兩人離人群愈發的遠,李嫻瞥眼四周,悄聲道,“你也看出來今兒千秋節的目的了吧?”
常樂看她一眼,遲疑地點點頭。
李嫻:“據說是太子提議的。”
常樂:“朱標?!”
李嫻突然義憤填庸,“......你怎能直呼太子名諱?”
常樂:“......抱歉,抱歉。”
李嫻輕哼了聲,繼續道,“太子出於孝心想為皇後慶賀生辰,也不知道怎麽得,都快成諸王選妃宴了。”
嫻妃娘娘想不明白,微微皺起了眉頭。
常樂卻是解了心頭疑惑,她就說朱元璋沒那麽好心,原來是朱標在後麵搗鬼。
他還真是看重自己這個未來太子妃!
至於諸王選妃,馬皇後特意點名的數十位貴女,估摸著是朱元璋不想自己專美於前,他還惦記著未來大孫子的鎖骨呢?
常樂莫名沉默,李嫻伸手在她眼前揮了揮,道,“想什麽出神呢?”
“沒什麽......”
常樂頓了頓,感歎道,“太子也才十五歲而已。”
他的弟弟們,那些貴女們,都還是半大孩子。
李嫻理所當然,“皇家選妃,自然是要提前相看,否則娶進來個無才無德之女,如何是好?”
常樂無言以對,可十五歲,風華正茂,那是相看的年齡麽,那是讀書的年齡!
李嫻:“估摸著,你和太子的賜婚聖旨也快了。”
常樂:“......”
李嫻打量眼她,“你還想著退婚呢?”
常樂:“......”
她的小心思,那麽明顯?
李嫻:“你也別想否認,這世間最了解一個人的,不是她的親人,不是她的朋友,而是她的敵人。”
常樂:“......”
原來你也知道,你我是敵人麽?
李嫻:“從前,我巴不得兩隻眼睛都長你身上,你那小九九,我還能看不出來?”
常樂:“......”
沉默是金,她可不能承認自己意欲退皇家的婚。
李嫻:“也是奇了怪了,太子那麽好的孩子,你還有什麽可挑剔的?”
常樂:“......孩子?”
李嫻輕咳了聲,梗著脖子道,“我現在好歹是皇妃,他可不是孩子麽?”
常樂無語半晌,“娘娘言之有理……”
李嫻甩出個“算你有眼力見”的眼神,抬了抬下巴,道,“你也別再做什麽無用功,且你以為這回是光為諸王選妃麽?瞧瞧那邊。”
常樂順著嫻妃娘娘精致的下巴望去,“怎麽?”
李嫻:“那都是元廷舊臣家的女眷,瞧見那穿白衣服的了沒?”
常樂定睛細細欣賞,“嗯,模樣還不錯。”
十來歲的小姑娘,俏生生的鵝蛋臉,明眸皓齒,已初顯花容月貌之姿。
李嫻恨鐵不成鋼,“你怎麽竟長她人誌氣?她那樣的庸脂俗粉跟你比起來差遠了。”
常樂:“......謝謝。”
李嫻:“我實話實說而已,那是新任中書省右司郎中呂本的女兒。”
常樂:“呂氏?”
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妃,常氏死後冊為太子妃,生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呂氏?
常樂的語氣過於驚訝,李嫻奇怪看了她眼,道,“傳言皇上有意把太子次妃之位留給元廷舊臣,用以籠絡人心。本宮瞧來瞧去,那呂本升官最快,呂氏最有可能。”
常樂:“……沒錯。”
史書記載,洪武八年(1375年)十二月,也是太子妃常氏生下嫡長孫朱雄英一年後,呂氏獲封為太子次妃。
李嫻:“你長點心,別一個勁兒把太子往外推,反倒便宜了別人。”
常樂:“......您過慮了,那呂氏才多大年紀。”
李嫻:“十來歲了,這兩年相看著,再過兩年出嫁剛剛好。”
常樂:“......”
李嫻:“你別好心當做驢肝肺,本宮是為你好,與其便宜別人,好歹你我同屬淮西陣營。”
常樂頓了片刻,真誠道,“多謝娘娘,臣女心中有數。”
第21章
二月春風輕拂,裁出新柳喚醒江南。
藍府早已掛起紅燈,張貼紅紙,處處可見喜慶。
元末亂世,藍玉父母早殤,他自幼跟隨姐姐、姐夫生活。
長姐如母,姐夫如父。
逢其人生大喜,常遇春和藍氏坐高堂,行醮子禮,藍玉跪拜之後,兩根紅燭引導在前,他騎馬隨後前往燕王府。
公主本該有公主府,奈何國朝初建,規章、製度也都百廢待興,再者朱文玉即使獲封福成公主,到底隻是朱元璋的侄女,而非親女,且其親哥尚在。
朱文玉以勤儉為由,自行上表請求在燕王府出嫁,勿須宮內勞師動眾。
朱元璋聞之,大讚其德,從而另賜許多嫁妝。
藍玉勒馬停於燕王府門前,親自攜聘雁和禮物入公主寢室前廳。
那裏,太子朱標,燕王朱文正以新娘兄弟的身份,早已等候他來。
尤其是燕王朱文正,朱文玉是他一母同胞的親妹妹,曾幾何時,兄妹兩於逃亡中相依為命。
如今妹妹即將嫁作他人婦,朱文正沒有多餘的話,隻除了礙事的蟒袍,擺開架勢,勢要親自給妹婿來個下馬威。
他得讓他知道,即使他們兄妹無父無母,那也不是好欺負的!
藍玉見狀,未敢推辭,鄭重抱拳後,迎了上去。
開國兩位名將你來我往比劃起來,那自然是看頭十足,前來觀禮的賓客,紛紛拍手叫好。
迎親時辰早定,朱文正也沒想著大喜日子給妹妹、妹婿添堵,幾乎半盞茶時間一到,他便收了手。
藍玉稍稍退後一步,再次朝他行禮。
終於及至新娘所在的屋門前,依著習俗,新郎當要作一首催妝詩。
藍玉雖因外甥女的“暴力”鎮壓,不得已熟讀四書五經,尤其各家兵法更是信手捏來,可是寫詩......
那文文縐縐的活計,原諒他一個常年混跡軍營的大老粗實在搞不來!
那邊福成公主著鳳冠穿嫁衣,透過貼著紅喜字,半開半掩的窗戶,正可瞧見她羞答答於女眷之間。
藍玉情潮湧動,熱血彌漫全身,他道,“文玉,我心悅你。”
正當時的青年武將,刻意揚高的表白傳遍燕王府,圍觀的賓客爆發陣陣喝彩。
朱標向來擎著笑意的麵龐也被他突如其來的動作,而稍稍露出了驚愕之色。
藍玉單手做了個收的動作,四周瞬間安靜,唯有春風徐徐,撓動人心。
他道,“藍玉今日立誓,諸位皆可作證,我此生此世唯朱文玉一人,若有違此誓......”
藍玉想了想,道,“倘若有違此誓,有負於你,便讓樂兒打斷我的腿。”
眾賓客們:“......”
一時之間,真不知道是該感動於駙馬爺的誠意,還是該嗤笑於他即使發誓也給自己留有餘地。
別人發誓那都是天打雷劈,不得好死什麽的,唯獨他區區打斷條腿?
燕王朱文正倒不同於別人,他作為新娘親哥哥,非常滿意妹婿的誓言。
天打雷劈,不得好死什麽的,誰知道會不會應驗。
可常樂不一樣,憑他對便宜外甥女的了解,她真的會大義滅親,打斷藍玉的腿!
屋內原本淚盈於睫的朱文玉,也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那些原本因要離家,離開哥哥嫂嫂,而產生的惶恐、擔憂,消弭於新婚夫君熱烈與真誠的愛重。
新娘拜別兄嫂,出門入紅花轎,喜樂吹吹打打一路到藍府。
常樂無語片刻,“嫻妃娘娘氣色紅潤,想來在宮裏過得極是舒坦。”
李嫻隨手摘片楓葉,握在手心把玩,“那是自然。”
常樂:“......”
她真沒有誇她的意思......
李嫻自顧自道,“皇後娘娘統禦後宮最是仁德,也不用再聽我爹的嘮叨和我娘的抱怨,本宮自是過得極好。”
韓國公李善長家有二妻,後院頗為熱鬧。
常樂想了想,試探道,“......那臣女恭賀娘娘?”
嫻妃娘娘輕哼了聲,還挺傲嬌,常樂無聲抽了抽嘴角。
兩人離人群愈發的遠,李嫻瞥眼四周,悄聲道,“你也看出來今兒千秋節的目的了吧?”
常樂看她一眼,遲疑地點點頭。
李嫻:“據說是太子提議的。”
常樂:“朱標?!”
李嫻突然義憤填庸,“......你怎能直呼太子名諱?”
常樂:“......抱歉,抱歉。”
李嫻輕哼了聲,繼續道,“太子出於孝心想為皇後慶賀生辰,也不知道怎麽得,都快成諸王選妃宴了。”
嫻妃娘娘想不明白,微微皺起了眉頭。
常樂卻是解了心頭疑惑,她就說朱元璋沒那麽好心,原來是朱標在後麵搗鬼。
他還真是看重自己這個未來太子妃!
至於諸王選妃,馬皇後特意點名的數十位貴女,估摸著是朱元璋不想自己專美於前,他還惦記著未來大孫子的鎖骨呢?
常樂莫名沉默,李嫻伸手在她眼前揮了揮,道,“想什麽出神呢?”
“沒什麽......”
常樂頓了頓,感歎道,“太子也才十五歲而已。”
他的弟弟們,那些貴女們,都還是半大孩子。
李嫻理所當然,“皇家選妃,自然是要提前相看,否則娶進來個無才無德之女,如何是好?”
常樂無言以對,可十五歲,風華正茂,那是相看的年齡麽,那是讀書的年齡!
李嫻:“估摸著,你和太子的賜婚聖旨也快了。”
常樂:“......”
李嫻打量眼她,“你還想著退婚呢?”
常樂:“......”
她的小心思,那麽明顯?
李嫻:“你也別想否認,這世間最了解一個人的,不是她的親人,不是她的朋友,而是她的敵人。”
常樂:“......”
原來你也知道,你我是敵人麽?
李嫻:“從前,我巴不得兩隻眼睛都長你身上,你那小九九,我還能看不出來?”
常樂:“......”
沉默是金,她可不能承認自己意欲退皇家的婚。
李嫻:“也是奇了怪了,太子那麽好的孩子,你還有什麽可挑剔的?”
常樂:“......孩子?”
李嫻輕咳了聲,梗著脖子道,“我現在好歹是皇妃,他可不是孩子麽?”
常樂無語半晌,“娘娘言之有理……”
李嫻甩出個“算你有眼力見”的眼神,抬了抬下巴,道,“你也別再做什麽無用功,且你以為這回是光為諸王選妃麽?瞧瞧那邊。”
常樂順著嫻妃娘娘精致的下巴望去,“怎麽?”
李嫻:“那都是元廷舊臣家的女眷,瞧見那穿白衣服的了沒?”
常樂定睛細細欣賞,“嗯,模樣還不錯。”
十來歲的小姑娘,俏生生的鵝蛋臉,明眸皓齒,已初顯花容月貌之姿。
李嫻恨鐵不成鋼,“你怎麽竟長她人誌氣?她那樣的庸脂俗粉跟你比起來差遠了。”
常樂:“......謝謝。”
李嫻:“我實話實說而已,那是新任中書省右司郎中呂本的女兒。”
常樂:“呂氏?”
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妃,常氏死後冊為太子妃,生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呂氏?
常樂的語氣過於驚訝,李嫻奇怪看了她眼,道,“傳言皇上有意把太子次妃之位留給元廷舊臣,用以籠絡人心。本宮瞧來瞧去,那呂本升官最快,呂氏最有可能。”
常樂:“……沒錯。”
史書記載,洪武八年(1375年)十二月,也是太子妃常氏生下嫡長孫朱雄英一年後,呂氏獲封為太子次妃。
李嫻:“你長點心,別一個勁兒把太子往外推,反倒便宜了別人。”
常樂:“......您過慮了,那呂氏才多大年紀。”
李嫻:“十來歲了,這兩年相看著,再過兩年出嫁剛剛好。”
常樂:“......”
李嫻:“你別好心當做驢肝肺,本宮是為你好,與其便宜別人,好歹你我同屬淮西陣營。”
常樂頓了片刻,真誠道,“多謝娘娘,臣女心中有數。”
第21章
二月春風輕拂,裁出新柳喚醒江南。
藍府早已掛起紅燈,張貼紅紙,處處可見喜慶。
元末亂世,藍玉父母早殤,他自幼跟隨姐姐、姐夫生活。
長姐如母,姐夫如父。
逢其人生大喜,常遇春和藍氏坐高堂,行醮子禮,藍玉跪拜之後,兩根紅燭引導在前,他騎馬隨後前往燕王府。
公主本該有公主府,奈何國朝初建,規章、製度也都百廢待興,再者朱文玉即使獲封福成公主,到底隻是朱元璋的侄女,而非親女,且其親哥尚在。
朱文玉以勤儉為由,自行上表請求在燕王府出嫁,勿須宮內勞師動眾。
朱元璋聞之,大讚其德,從而另賜許多嫁妝。
藍玉勒馬停於燕王府門前,親自攜聘雁和禮物入公主寢室前廳。
那裏,太子朱標,燕王朱文正以新娘兄弟的身份,早已等候他來。
尤其是燕王朱文正,朱文玉是他一母同胞的親妹妹,曾幾何時,兄妹兩於逃亡中相依為命。
如今妹妹即將嫁作他人婦,朱文正沒有多餘的話,隻除了礙事的蟒袍,擺開架勢,勢要親自給妹婿來個下馬威。
他得讓他知道,即使他們兄妹無父無母,那也不是好欺負的!
藍玉見狀,未敢推辭,鄭重抱拳後,迎了上去。
開國兩位名將你來我往比劃起來,那自然是看頭十足,前來觀禮的賓客,紛紛拍手叫好。
迎親時辰早定,朱文正也沒想著大喜日子給妹妹、妹婿添堵,幾乎半盞茶時間一到,他便收了手。
藍玉稍稍退後一步,再次朝他行禮。
終於及至新娘所在的屋門前,依著習俗,新郎當要作一首催妝詩。
藍玉雖因外甥女的“暴力”鎮壓,不得已熟讀四書五經,尤其各家兵法更是信手捏來,可是寫詩......
那文文縐縐的活計,原諒他一個常年混跡軍營的大老粗實在搞不來!
那邊福成公主著鳳冠穿嫁衣,透過貼著紅喜字,半開半掩的窗戶,正可瞧見她羞答答於女眷之間。
藍玉情潮湧動,熱血彌漫全身,他道,“文玉,我心悅你。”
正當時的青年武將,刻意揚高的表白傳遍燕王府,圍觀的賓客爆發陣陣喝彩。
朱標向來擎著笑意的麵龐也被他突如其來的動作,而稍稍露出了驚愕之色。
藍玉單手做了個收的動作,四周瞬間安靜,唯有春風徐徐,撓動人心。
他道,“藍玉今日立誓,諸位皆可作證,我此生此世唯朱文玉一人,若有違此誓......”
藍玉想了想,道,“倘若有違此誓,有負於你,便讓樂兒打斷我的腿。”
眾賓客們:“......”
一時之間,真不知道是該感動於駙馬爺的誠意,還是該嗤笑於他即使發誓也給自己留有餘地。
別人發誓那都是天打雷劈,不得好死什麽的,唯獨他區區打斷條腿?
燕王朱文正倒不同於別人,他作為新娘親哥哥,非常滿意妹婿的誓言。
天打雷劈,不得好死什麽的,誰知道會不會應驗。
可常樂不一樣,憑他對便宜外甥女的了解,她真的會大義滅親,打斷藍玉的腿!
屋內原本淚盈於睫的朱文玉,也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那些原本因要離家,離開哥哥嫂嫂,而產生的惶恐、擔憂,消弭於新婚夫君熱烈與真誠的愛重。
新娘拜別兄嫂,出門入紅花轎,喜樂吹吹打打一路到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