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最不起眼的人給狠狠擺了好多道!若非是今日被永寧侯世子撞破,她甚至都不知道!
羞憤屈辱如潮水般湧上來,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在她的腦海內閃過,康安帝姬突然捂住了頭,崩潰一般坐在鏡子前“啊啊啊”的大叫。
她竟然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做下過這麽多蠢事!蠢到她無地自容!
石清蓮,石清蓮!
宮婢低下頭,不再敢言語了。
康安過了許久,才冷靜下來,惡狠狠地坐在梳妝台前問道:“江逾白要問什麽?”
宮婢低聲道:“江大人要問何大人,一些關於沈大人最近在查的假銅幣案的細節。”
康安擰著眉思索片刻,道:“我得出去安排一趟。”
最起碼,她得先見一次何采。
以前,江逾白說什麽她便做什麽,但現在,康安覺得,她得先與江逾白一步,搞清楚是怎麽回事,江逾白不與她說明的,她都得自己搞清楚。
不能全都依靠江逾白。
下麵的宮婢便點頭道:“是。”
宮女在鳳回殿離開時,天邊已經泛起了魚肚白了,已是寅時了。
京城入了秋,天兒開始漸漸冷下來,樹梢的葉也黃了,一陣風吹過來,讓宮女都緊了緊臂膀。
京城的天兒啊,一天一個變化,真是讓人後背發涼。
石家,辰時。
石清蓮昨夜跟沈蘊玉兩人互相剖白之後,一整夜都輾轉反側。
她從未有過這種兩人互相喜歡的體驗,像是要把自己的心剖出來,捧到對方麵前,再把對方的心握住,塞到自己的胸膛裏一樣,陌生又刺激,甜蜜又歡愉。
所有好的壞的,都想跟他分享,願意為他承擔各種不好,也願意把自己的好都分給他一半,她現在再想起沈蘊玉,就覺得沈蘊玉一點不好都沒有了,他渾身上下都是優點,聰明,敏捷,細心,膽大,做事滴水不漏,殺.人時都是那樣的幹脆利落。
他還很心善,一刀能砍死的人從來不砍兩刀,免得讓人遭遇更多的痛苦,真好。
想到沈蘊玉抱著她,貼在她耳邊問她“嫁不嫁”的畫麵,石清蓮便覺得耳朵尖兒發熱,她越想越害臊,時常自己在被子裏扭來扭去,踢腳咬被,把自己擰成了個麻花,最後才昏昏沉沉的睡著。
她還做了個夢,夢裏她和沈蘊玉拜堂成親,然後兩人入洞房時,沈蘊玉褲子一脫,什麽都沒有,然後她二哥大嫂探頭過來,二臉痛心疾首的道:“早就跟你說了,他被閹了呀!”
石清蓮夢中驚坐起,氣得直錘床。
都怪這兩個人!胡說八道什麽!
她被這場夢驚到了,一點都睡不著,便喚墨言進來給她洗漱更衣。
墨言昨晚被錦衣校尉送回來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一進門她就瞧見院子的樹上掛了一個明晃晃的燈籠。
墨言一瞧見這燈籠,一貫沉默寡言的臉上都浮現出了兩團可疑的紅暈,低著頭,拉著一直喋喋不休,回來就想見姑娘的雙喜回了廂房。
雙喜腦子活,今日都瞧見沈蘊玉了,再一瞧見燈籠,自然也能猜到發生了什麽,故而老老實實的跟著墨言回去了。
第二日一大早,她們倆親自守在門口,沒叫旁的丫鬟來伺候。
石清蓮喚墨言進去之後,墨言還問她:“姑娘可要沐浴?”
“不必。”石清蓮紅著臉搖頭。
他們昨晚什麽都沒發生。
墨言便為石清蓮更衣,今日為她選了一套天青色的錦繡旗裝,外罩羊毛做的雪色柔軟霞帔,又為她梳了個素靜的盤頭,在她發鬢間點綴
了幾顆小珍珠,然後才道:“今兒個天涼下來了,姑娘要小心風寒。”
石清蓮對著鏡子瞧了瞧,然後才問道:“雙喜呢?”
她才問完,雙喜便端著一碗暖梨湯進來了。
“雙喜今日有沒有聽到什麽消息?”石清蓮問她。
雙喜自然明白石清蓮想聽的是什麽,她隻道:“未曾,京中的街頭小巷,都沒聽到姑娘的半點名字。”
石清蓮便放了心。
沈蘊玉辦事一向是最牢靠的。
雙喜便繼續說一些旁的事情,讓石清蓮過過耳。
“今日,二老爺去了書店操持了。”雙喜道:“二老爺請了個詩社去熱鬧,瞧著二老爺可高興了。”
“大夫人又去相看姑娘了,一個接一個的相看,每次都相不中,哎呀,大夫人這些日子,都快把京城適齡的姑娘都相看個遍啦。”
“陸家跟永寧侯都鬧到聖上麵前去啦,據說聖上罰了陸家,命陸家交出陸姣姣,陸家交不出來,現下鬧得人仰馬翻呢。”
石清蓮心想,這個陸飛鳶真是把所有苦都一個人吃了,然後把大包袱扔給她父母去解決,但偏偏又什麽便宜都沒撈著,何苦呢?
情之一字,生妒生忌,生恨生怨,變化萬千,讓人難以預料。
石清蓮覺得,陸飛鳶可能也不一定是多喜歡永寧侯世子,她原先覺得永寧侯世子不好,想退婚,找來了替代品後,又覺得永寧侯世子好了,又想跟永寧侯世子在一起,純屬於看見本該屬於自己的肉被人吃了而不痛快,才會這般鬧的。
不過,那都是旁人的事兒了,她與陸姣姣此次雖說驚險,但也算是圓滿,陸姣姣能逃離京城,她也能把自己摘出去,唯一的不圓滿就是把沈蘊玉拖下水了,日後沈蘊玉與永寧侯世子若是打上交道,得存著幾分小心。
不過,這也都是後話了,眼下最關鍵的,還是多賺點銀子,存點錢,給她父兄活動活動,得些更好的官職,隻要官職大了,便不再怕康安帝姬了。
她父和大兄其實是有點本事的,比二哥哥強多了,若是能托舉上去,他們石家就更穩當了。
她幾個念頭急轉間,道:“今日無事,且隨我去鋪子裏瞧瞧吧。”
雙喜與墨言都應下
,她們主仆三人便出了門,雙喜出門時還有兩分擔憂,攛掇石清蓮帶個私兵走。
石清蓮心裏知曉,沈蘊玉定是在暗處給她配了私兵,隻是為了安雙喜和墨言的心,她還是帶了昨日那一位石家的私兵。
這位私兵姓李,年歲也不大,十八九歲,雖然功夫不怎麽樣,但是很忠心,昨日他揮舞著大刀“嗷嗷”衝出去的畫麵雖說事後想起來很惹人生笑,但是在當時還是很讓人感動的,石清蓮給他提到了自己身邊,日後專給她當車夫,打下手。
帶了一個私兵,墨言和雙喜都放心多了,他們一行四個人出門轉悠了兩圈,石清蓮視察了一遍四周的鋪子,查了查月內流水,隻覺得暴富生活指日可待,人生除了從未包過小倌唱戲以外毫無遺憾了。
他們還逛到了交給石清葉打理的書齋去。
時下書齋頗為流行,裏麵擺滿了各種書籍和時文,古畫,孤本,詩詞本,還有一些話本,每個書店還會供養一些寫手,專門用來寫一些時文和話本,大肆謄抄後用來販賣。
在大奉,開書齋是文人騷客長愛幹的事,一般書齋內還會給配上茶桌,用來飲茶,談論詩詞,請來琴師彈奏,以此為風雅。
若是有些齋主有才氣,還會在齋內出對子,寫詩詞,若有人能對上,或補上下半闕,就會給一些獎品,所以大奉讀書人經常來書齋內討生活,以前顧時明家中貧寒時,便會來書齋內替人抄書,或者寫時文售賣。
總之,開書齋,對於讀書人來說不是掉價的事,石清葉空有一身好文采,後來入了刑部,就都擱下了,為官者不可沾商,所以這齋名義上還是石清蓮的,石清葉隻是代為打理,但也讓他樂的見牙不見眼。
一家書齋鋪子,盤下來要好幾千兩呢,他若不是借了石清蓮的光,得攢多久才能開一個鋪子啊!
他開了書齋之後,便將以前詩社裏的一些朋友都請過來了,一群人在他的書齋內吟詩作對,好不快活。
唯一不快活的,是顧時明也在。
自打石清葉知道石清蓮跟沈蘊玉互相愛慕之後,他便沒有臉去麵對顧時明了,顧時明又一次與他說想去邀約石清蓮來看書的時候,石清葉隻能充滿愧疚的看著他,然後匆匆避開。
石清蓮他們途徑書店的時
候,還遠遠瞧見了書齋裏麵一片人,頗為熱鬧,似乎是在爭論時下的假銅幣案。
石清蓮對假銅幣案簡直是深惡痛絕,身為最大受害人,她果斷提著裙擺,下去聽這群人談論了。
書店也允女子入店,男女皆可入座,氛圍也較寬鬆,石清蓮尋了個茶座坐下,便有書齋內的小書童來為她沏了一杯茶。
茶是普通的茶葉,但香氣很足,入口馥鬱,石清蓮捧著茶杯喝,雙喜和墨言站在她身後,李私兵站在一旁,豎起耳朵聽周遭的動靜。
書齋內四處都是高談闊論的動靜,最開始還有人在談論詩詞和最新的話本,但是很快,所有人都開始討論假銅幣案。
能來此處的都是文人才子,還有一部分本身就是要準備科考的學子,國子監和龍驤書院的都有,他們對時事都有自己的見解,大部分人都在討論假銅幣帶來的害處。
“民生艱難啊,那些一日隻賺幾十個銅板的人,回家一看,是假銅板,一家老小都挨餓,誰受得了呢?”
“據說,這假銅幣最開始便不是在坊間流傳而來的,而是從錢莊流傳出來的,沒瞧著大家都用上了嗎?後來發現了,錢莊便不承認了。”
“聽聞那財來錢莊前些日子被錦衣衛給封了,好似就是跟這銅幣案扯上關係了!”
“錢莊若是出了問題,那肯定是朝廷出問題了,這些錢莊,都是在朝廷府衙裏掛了號才允許開辦的,想來此事不小。”
一群不知道內幕的人說了半天,也隻能說出來一句“此事不小”。
而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現在很多商鋪都不收銅幣了。
至於這假銅幣是從哪裏流傳出來的——
“聽說是從一些江湖幫派中流傳出來的。”有人壓低聲音,神秘兮兮的道:“那些江湖人,不知道從哪兒找來的銅模和製銅幣的法子,若不是他們拿不到官銅,隻能拿差些的銅來混雜,說不準就能以假亂真了!”
“不是不是,要我說啊,這肯定是朝中人的計謀,那些貪官汙吏,借此斂財呢!你不知道嗎,那戶部尚書都已經進了北典府司的牢獄了!說不準什麽時候就被北典府司那幫人給弄死了!”
“一群破銅幣,能斂什麽財?”也有人擲地有聲的說道:“要我說,這就
是陰謀!是大陳對我大奉的陰謀!”
大陳是唯一一個跟大奉國力差不多的國家,不過他們之間隔著一個北漠,很遠,隻是知道有彼此這麽一個國家,但是沒打過仗。
石清蓮聽的津津有味,雖然都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感覺他們講的都挺厲害的樣子。
一杯茶水下肚,石清蓮已經聽的差不多了,她將茶錢放在桌上,起身準備離開。
就在她站起身的時候,一道身影突然出現在她的麵前,堂而皇之的坐在了她所坐的茶桌的對麵,動作間帶著幾分來者不善的意味。
石清蓮抬眸,就看見了一張熟悉又有些陌生的人。
頭頂滿目羅翠珠寶,衣著鮮豔亮麗,但那張臉消瘦蒼白,臉上的皮肉癟下去,顴骨高高頂起,眼下有濃鬱的烏青,用上好的脂粉也蓋不住,唇色塗得像血,紅的太過刺目,反倒襯的人有些陰森,正直勾勾的盯著石清蓮。
正是金襄郡主。
石清蓮見了金襄郡主,心裏就跟著一緊,她微微向金襄郡主點了點頭,扯出一抹笑,道:“原是金襄郡主,好久不見。”
她將手中茶杯放於麵前,臉上的笑容無懈可擊:“金襄郡主今日也是來瞧書的嗎?這書齋是我開的,金襄郡主有什麽喜歡的,清蓮便叫人包上,送去郡主府上。”
金襄郡主不講話,動都不動一下,隻用一雙眼看著石清蓮。
她的模樣太過古怪,以至於石清蓮身後站著的雙喜和墨言都忍不住靠近了些,自昨日跟著陸姣姣碰見了一場刺殺之後,這兩個丫鬟都有些緊繃,看見一點風吹草動都要湊過來。
石清蓮卻伸出手,示意她們倆退遠點。
金襄郡主都沒帶丫鬟來,顯然是有些話要與她說,她其實也很好奇,金襄郡主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來找她。
她記憶之中,是沒招惹過金襄郡主的。
墨言跟雙喜收到了她的指令,便向後退了幾步。
待到周遭的人都不見了,石清蓮才看向金襄,她這一回也不說那些假惺惺的客套話了,隻含笑看著金襄,等著金襄開口。
羞憤屈辱如潮水般湧上來,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在她的腦海內閃過,康安帝姬突然捂住了頭,崩潰一般坐在鏡子前“啊啊啊”的大叫。
她竟然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做下過這麽多蠢事!蠢到她無地自容!
石清蓮,石清蓮!
宮婢低下頭,不再敢言語了。
康安過了許久,才冷靜下來,惡狠狠地坐在梳妝台前問道:“江逾白要問什麽?”
宮婢低聲道:“江大人要問何大人,一些關於沈大人最近在查的假銅幣案的細節。”
康安擰著眉思索片刻,道:“我得出去安排一趟。”
最起碼,她得先見一次何采。
以前,江逾白說什麽她便做什麽,但現在,康安覺得,她得先與江逾白一步,搞清楚是怎麽回事,江逾白不與她說明的,她都得自己搞清楚。
不能全都依靠江逾白。
下麵的宮婢便點頭道:“是。”
宮女在鳳回殿離開時,天邊已經泛起了魚肚白了,已是寅時了。
京城入了秋,天兒開始漸漸冷下來,樹梢的葉也黃了,一陣風吹過來,讓宮女都緊了緊臂膀。
京城的天兒啊,一天一個變化,真是讓人後背發涼。
石家,辰時。
石清蓮昨夜跟沈蘊玉兩人互相剖白之後,一整夜都輾轉反側。
她從未有過這種兩人互相喜歡的體驗,像是要把自己的心剖出來,捧到對方麵前,再把對方的心握住,塞到自己的胸膛裏一樣,陌生又刺激,甜蜜又歡愉。
所有好的壞的,都想跟他分享,願意為他承擔各種不好,也願意把自己的好都分給他一半,她現在再想起沈蘊玉,就覺得沈蘊玉一點不好都沒有了,他渾身上下都是優點,聰明,敏捷,細心,膽大,做事滴水不漏,殺.人時都是那樣的幹脆利落。
他還很心善,一刀能砍死的人從來不砍兩刀,免得讓人遭遇更多的痛苦,真好。
想到沈蘊玉抱著她,貼在她耳邊問她“嫁不嫁”的畫麵,石清蓮便覺得耳朵尖兒發熱,她越想越害臊,時常自己在被子裏扭來扭去,踢腳咬被,把自己擰成了個麻花,最後才昏昏沉沉的睡著。
她還做了個夢,夢裏她和沈蘊玉拜堂成親,然後兩人入洞房時,沈蘊玉褲子一脫,什麽都沒有,然後她二哥大嫂探頭過來,二臉痛心疾首的道:“早就跟你說了,他被閹了呀!”
石清蓮夢中驚坐起,氣得直錘床。
都怪這兩個人!胡說八道什麽!
她被這場夢驚到了,一點都睡不著,便喚墨言進來給她洗漱更衣。
墨言昨晚被錦衣校尉送回來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一進門她就瞧見院子的樹上掛了一個明晃晃的燈籠。
墨言一瞧見這燈籠,一貫沉默寡言的臉上都浮現出了兩團可疑的紅暈,低著頭,拉著一直喋喋不休,回來就想見姑娘的雙喜回了廂房。
雙喜腦子活,今日都瞧見沈蘊玉了,再一瞧見燈籠,自然也能猜到發生了什麽,故而老老實實的跟著墨言回去了。
第二日一大早,她們倆親自守在門口,沒叫旁的丫鬟來伺候。
石清蓮喚墨言進去之後,墨言還問她:“姑娘可要沐浴?”
“不必。”石清蓮紅著臉搖頭。
他們昨晚什麽都沒發生。
墨言便為石清蓮更衣,今日為她選了一套天青色的錦繡旗裝,外罩羊毛做的雪色柔軟霞帔,又為她梳了個素靜的盤頭,在她發鬢間點綴
了幾顆小珍珠,然後才道:“今兒個天涼下來了,姑娘要小心風寒。”
石清蓮對著鏡子瞧了瞧,然後才問道:“雙喜呢?”
她才問完,雙喜便端著一碗暖梨湯進來了。
“雙喜今日有沒有聽到什麽消息?”石清蓮問她。
雙喜自然明白石清蓮想聽的是什麽,她隻道:“未曾,京中的街頭小巷,都沒聽到姑娘的半點名字。”
石清蓮便放了心。
沈蘊玉辦事一向是最牢靠的。
雙喜便繼續說一些旁的事情,讓石清蓮過過耳。
“今日,二老爺去了書店操持了。”雙喜道:“二老爺請了個詩社去熱鬧,瞧著二老爺可高興了。”
“大夫人又去相看姑娘了,一個接一個的相看,每次都相不中,哎呀,大夫人這些日子,都快把京城適齡的姑娘都相看個遍啦。”
“陸家跟永寧侯都鬧到聖上麵前去啦,據說聖上罰了陸家,命陸家交出陸姣姣,陸家交不出來,現下鬧得人仰馬翻呢。”
石清蓮心想,這個陸飛鳶真是把所有苦都一個人吃了,然後把大包袱扔給她父母去解決,但偏偏又什麽便宜都沒撈著,何苦呢?
情之一字,生妒生忌,生恨生怨,變化萬千,讓人難以預料。
石清蓮覺得,陸飛鳶可能也不一定是多喜歡永寧侯世子,她原先覺得永寧侯世子不好,想退婚,找來了替代品後,又覺得永寧侯世子好了,又想跟永寧侯世子在一起,純屬於看見本該屬於自己的肉被人吃了而不痛快,才會這般鬧的。
不過,那都是旁人的事兒了,她與陸姣姣此次雖說驚險,但也算是圓滿,陸姣姣能逃離京城,她也能把自己摘出去,唯一的不圓滿就是把沈蘊玉拖下水了,日後沈蘊玉與永寧侯世子若是打上交道,得存著幾分小心。
不過,這也都是後話了,眼下最關鍵的,還是多賺點銀子,存點錢,給她父兄活動活動,得些更好的官職,隻要官職大了,便不再怕康安帝姬了。
她父和大兄其實是有點本事的,比二哥哥強多了,若是能托舉上去,他們石家就更穩當了。
她幾個念頭急轉間,道:“今日無事,且隨我去鋪子裏瞧瞧吧。”
雙喜與墨言都應下
,她們主仆三人便出了門,雙喜出門時還有兩分擔憂,攛掇石清蓮帶個私兵走。
石清蓮心裏知曉,沈蘊玉定是在暗處給她配了私兵,隻是為了安雙喜和墨言的心,她還是帶了昨日那一位石家的私兵。
這位私兵姓李,年歲也不大,十八九歲,雖然功夫不怎麽樣,但是很忠心,昨日他揮舞著大刀“嗷嗷”衝出去的畫麵雖說事後想起來很惹人生笑,但是在當時還是很讓人感動的,石清蓮給他提到了自己身邊,日後專給她當車夫,打下手。
帶了一個私兵,墨言和雙喜都放心多了,他們一行四個人出門轉悠了兩圈,石清蓮視察了一遍四周的鋪子,查了查月內流水,隻覺得暴富生活指日可待,人生除了從未包過小倌唱戲以外毫無遺憾了。
他們還逛到了交給石清葉打理的書齋去。
時下書齋頗為流行,裏麵擺滿了各種書籍和時文,古畫,孤本,詩詞本,還有一些話本,每個書店還會供養一些寫手,專門用來寫一些時文和話本,大肆謄抄後用來販賣。
在大奉,開書齋是文人騷客長愛幹的事,一般書齋內還會給配上茶桌,用來飲茶,談論詩詞,請來琴師彈奏,以此為風雅。
若是有些齋主有才氣,還會在齋內出對子,寫詩詞,若有人能對上,或補上下半闕,就會給一些獎品,所以大奉讀書人經常來書齋內討生活,以前顧時明家中貧寒時,便會來書齋內替人抄書,或者寫時文售賣。
總之,開書齋,對於讀書人來說不是掉價的事,石清葉空有一身好文采,後來入了刑部,就都擱下了,為官者不可沾商,所以這齋名義上還是石清蓮的,石清葉隻是代為打理,但也讓他樂的見牙不見眼。
一家書齋鋪子,盤下來要好幾千兩呢,他若不是借了石清蓮的光,得攢多久才能開一個鋪子啊!
他開了書齋之後,便將以前詩社裏的一些朋友都請過來了,一群人在他的書齋內吟詩作對,好不快活。
唯一不快活的,是顧時明也在。
自打石清葉知道石清蓮跟沈蘊玉互相愛慕之後,他便沒有臉去麵對顧時明了,顧時明又一次與他說想去邀約石清蓮來看書的時候,石清葉隻能充滿愧疚的看著他,然後匆匆避開。
石清蓮他們途徑書店的時
候,還遠遠瞧見了書齋裏麵一片人,頗為熱鬧,似乎是在爭論時下的假銅幣案。
石清蓮對假銅幣案簡直是深惡痛絕,身為最大受害人,她果斷提著裙擺,下去聽這群人談論了。
書店也允女子入店,男女皆可入座,氛圍也較寬鬆,石清蓮尋了個茶座坐下,便有書齋內的小書童來為她沏了一杯茶。
茶是普通的茶葉,但香氣很足,入口馥鬱,石清蓮捧著茶杯喝,雙喜和墨言站在她身後,李私兵站在一旁,豎起耳朵聽周遭的動靜。
書齋內四處都是高談闊論的動靜,最開始還有人在談論詩詞和最新的話本,但是很快,所有人都開始討論假銅幣案。
能來此處的都是文人才子,還有一部分本身就是要準備科考的學子,國子監和龍驤書院的都有,他們對時事都有自己的見解,大部分人都在討論假銅幣帶來的害處。
“民生艱難啊,那些一日隻賺幾十個銅板的人,回家一看,是假銅板,一家老小都挨餓,誰受得了呢?”
“據說,這假銅幣最開始便不是在坊間流傳而來的,而是從錢莊流傳出來的,沒瞧著大家都用上了嗎?後來發現了,錢莊便不承認了。”
“聽聞那財來錢莊前些日子被錦衣衛給封了,好似就是跟這銅幣案扯上關係了!”
“錢莊若是出了問題,那肯定是朝廷出問題了,這些錢莊,都是在朝廷府衙裏掛了號才允許開辦的,想來此事不小。”
一群不知道內幕的人說了半天,也隻能說出來一句“此事不小”。
而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現在很多商鋪都不收銅幣了。
至於這假銅幣是從哪裏流傳出來的——
“聽說是從一些江湖幫派中流傳出來的。”有人壓低聲音,神秘兮兮的道:“那些江湖人,不知道從哪兒找來的銅模和製銅幣的法子,若不是他們拿不到官銅,隻能拿差些的銅來混雜,說不準就能以假亂真了!”
“不是不是,要我說啊,這肯定是朝中人的計謀,那些貪官汙吏,借此斂財呢!你不知道嗎,那戶部尚書都已經進了北典府司的牢獄了!說不準什麽時候就被北典府司那幫人給弄死了!”
“一群破銅幣,能斂什麽財?”也有人擲地有聲的說道:“要我說,這就
是陰謀!是大陳對我大奉的陰謀!”
大陳是唯一一個跟大奉國力差不多的國家,不過他們之間隔著一個北漠,很遠,隻是知道有彼此這麽一個國家,但是沒打過仗。
石清蓮聽的津津有味,雖然都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感覺他們講的都挺厲害的樣子。
一杯茶水下肚,石清蓮已經聽的差不多了,她將茶錢放在桌上,起身準備離開。
就在她站起身的時候,一道身影突然出現在她的麵前,堂而皇之的坐在了她所坐的茶桌的對麵,動作間帶著幾分來者不善的意味。
石清蓮抬眸,就看見了一張熟悉又有些陌生的人。
頭頂滿目羅翠珠寶,衣著鮮豔亮麗,但那張臉消瘦蒼白,臉上的皮肉癟下去,顴骨高高頂起,眼下有濃鬱的烏青,用上好的脂粉也蓋不住,唇色塗得像血,紅的太過刺目,反倒襯的人有些陰森,正直勾勾的盯著石清蓮。
正是金襄郡主。
石清蓮見了金襄郡主,心裏就跟著一緊,她微微向金襄郡主點了點頭,扯出一抹笑,道:“原是金襄郡主,好久不見。”
她將手中茶杯放於麵前,臉上的笑容無懈可擊:“金襄郡主今日也是來瞧書的嗎?這書齋是我開的,金襄郡主有什麽喜歡的,清蓮便叫人包上,送去郡主府上。”
金襄郡主不講話,動都不動一下,隻用一雙眼看著石清蓮。
她的模樣太過古怪,以至於石清蓮身後站著的雙喜和墨言都忍不住靠近了些,自昨日跟著陸姣姣碰見了一場刺殺之後,這兩個丫鬟都有些緊繃,看見一點風吹草動都要湊過來。
石清蓮卻伸出手,示意她們倆退遠點。
金襄郡主都沒帶丫鬟來,顯然是有些話要與她說,她其實也很好奇,金襄郡主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來找她。
她記憶之中,是沒招惹過金襄郡主的。
墨言跟雙喜收到了她的指令,便向後退了幾步。
待到周遭的人都不見了,石清蓮才看向金襄,她這一回也不說那些假惺惺的客套話了,隻含笑看著金襄,等著金襄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