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言心裏隻認石清蓮一個主子,至於江逾白和沈蘊玉,她其實都不太在乎,但沈提燈是石清蓮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她就也認沈提燈為半個主子,沈提燈要問她話,她也沒有不答的。
隻是,什麽樣的話,值得這般小心翼翼呢?
墨言那為數不多的心眼在肚子裏倒騰起來了,聽著小少爺的意思,應是有人在小少爺耳朵旁邊嚼舌根了,不知是那個丫鬟,她得揪出來,打二十板子,然後丟出府去!
墨言想著時,便聽見一旁的沈提燈道:“我聽聞...有人說,我父,曾被人閹過,這是真的嗎?”
問話時,沈提燈睜著一雙清澈見底、黑白分明的眼珠子問:“若是被閹過,我又是從何而來呢?”
墨言盯著沈提燈那雙眼,險些笑出聲來。
幸而她一貫板著臉,所以也沒笑出來,隻道:“沈大人未曾被人閹過,不過是外麵之人的攻訐罷了。”
之前,石清蓮要嫁沈蘊玉的時候,這件事便在石府內隱隱有流傳,大概就是沈蘊玉早些年的罪過什麽人,後來被人抓住用刑,用以報複,差點兒就死了,也不知道怎麽傳的,傳來傳去,就傳成了沈蘊玉被人閹過。
不過後來石清蓮生下了孩子,便力破了此謠言。
至於謠言的來處,沈蘊玉沒怎麽管過,他還不至於因為一則謠言就去四處抓人砍頭。
得了墨言的保證,沈提燈肉眼可見的鬆了一口氣。
幸好,他還是沈家的孩子。
若他不是的話,那他可太傷心了。
墨言當麵將沈提燈安撫了一番後,回去便很不厚道的將這件事情分享給了石清蓮。
得跟石清蓮一起笑一笑。
石清蓮得知此事的時候,有一種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的感覺——她就說,誰都逃不過這件事!
大人這最後一點名聲啊!
待到沈蘊玉回府的時候,便瞧見他們家小嬌嬌又是靠在矮榻旁邊,一臉憂愁的不說話,沈蘊玉湊過來問:“今日提燈是生了何事?”
石清蓮抬眸看他,看了許久之後,輕輕地歎了口氣,道:“玉哥哥,我們還是再生一個吧。”
無他,提燈的腦子實在是...不大好用。
沈蘊玉聽聞此事之後,第二日便加大了沈提燈站樁的時辰。
好小子,有那個精力,不如多練練。
小提燈隻好哭著站在木樁上,站到雙腿發抖也不能下來,若是練不好,還要被父親抽上一鞭子,雖然父親力道掌握的很好,但還是抽的很痛哎!
老父親公報私仇,便是如此了。
待到沈提燈知事後,再想起此事時,也掩麵不敢見他親父。
何其尷尬啊!!
第127章 南康王府
順德十八年,順德帝想召南康王入京,想設計坑殺了南康王。
原因很簡單,南康王勢頭太大了,他在江南這麽多年,將江南治理的井井有條——大奉的南方水量充沛,幾乎每年雨季都會生出水患,輕則衝毀房屋,重則一個村莊都沒,故而江南雖然是富庶之鄉,但日子過的其實也沒好到哪去。
但南康王來了之後,緊鑼密鼓的通疏水路,修建水庫,甚至還南水西調,由江南出錢,專門修建了一條內陸水路,從江南一路挖到了西疆,每年江南漲水,便由江南一路通到西疆,江南免於水災,西疆有了水源,甚至還開了一條水上商路,連通兩地,不少行商都活過來了,西疆與江南都因此受益。
也因此,江南隻知南康王,不知順德帝。
更誇張的是,有一年,江南的稅收高達整個大奉的一半!
順德帝這多疑的毛病便犯了。
有了錢,就能養兵,有了兵,就能反他的皇位。
若是南康王想要掀翻他的王位,他又該如何做呢?
順德帝便想,他要先殺了南康王,再派個心腹去江南做郡守,接手江南那片富饒的土地。
那,該派那個心腹去呢?
順德帝把朝堂中的大臣都捋了一遍,一方麵覺得這群人不夠放心,這群大臣在京城辦事兒的時候都會糊弄他,更何況是出了京城呢?另一方麵,順德帝覺得他們也沒那個本事。
思來想去,順德帝還是選了沈蘊玉。
他要沈蘊玉去摸清南康王的底。
一來,沈蘊玉是他的孤臣,絕不會背叛他,一來,沈蘊玉與南康王有一點交情,若是沈蘊玉下江南,定能與南康王並肩把酒,不會如其他京官一樣,驚動南康王。
順德帝如此想後,便下令,召見沈蘊玉。
順德帝如此信賴沈蘊玉,自然是因為與沈蘊玉有些交情的。
早些年,先帝還在世的時候,宮中曾出過一次案子,先皇後的婢女冤枉順德帝的母妃給先皇後下毒,後來由沈蘊玉親手查明真相,給了順德帝一個清白——否則,還是三皇子的順德帝當初不會那樣容易上位的。
當時的三皇子,對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沈蘊玉感激涕零,後
來三皇子變成了順德帝,也對沈蘊玉十分倚重。
他們是有君臣之宜的,且,這麽多年來,沈蘊玉從沒辜負過他一次。
如果順德帝明天就要死,滿朝堂中要挑出來一個人來拿他的傳國玉璽,順德帝肯定會給沈蘊玉。
其餘的人都各有心思,隻有沈蘊玉,是能為他賣命的人。
沈蘊玉領旨之後,也沒辜負順德帝的期望,在京中待了幾日收拾東西後,便找了個理由,以查絲綢稅收為由,南下了。
沈蘊玉還不是一個人南下的,他帶著自己的妻子石清蓮南下的,一副即是查案,又是遊玩的姿態。
至於沈提燈——這時候還在監獄裏庖人呢,他還是出來之後,由同僚告知,才知道自己爹和娘下江南的。
這也是石清蓮第一次下江南。
石清蓮生在京城,長在京城,她又不是什麽生□□遊山玩水的人,所以她也未曾離開過京城,她是京城融融煙火氣,直到這一次,才隨著沈蘊玉下江南。
從京城去江南,可以走陸路,也可以走水路,他們去的時候是春時,未曾到雨季,所以可以乘船南下。
因著是以朝廷名義下江南的,所以他們乘坐的是朝廷的官船,共三層高,沈蘊玉帶了一個千戶兩個百戶,十幾個小旗,上百個校尉,浩浩蕩蕩的上了路。
北典府司的人都被他帶走了一半兒。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若是遇到好玩兒的地方,沈蘊玉還停下,拉著石清蓮在岸上住上幾日。
南方水美,魚鮮,果實多,這裏的人也更懂享受,不像是京城一般,日日都有人緊鑼密鼓的賺錢,南方這裏的日頭慢悠悠的升起來,人也慢悠悠的走。
這裏有新鮮的魚膾,還有各種滋味兒的蝦醬,以及多汁的水果,乘著小舟采蓮的姑娘,叫賣菱角的小童,和架在水麵上的竹屋。
竹屋也不大,一床,兩窗,一桌,兩椅,每到落雨天,頭頂的竹簷上便有雨凝成線而落,劈裏啪啦的打在翠竹上,流水潺潺,肥魚在船下甩尾而行,空氣氤氳,泛著草木清香,石清蓮與沈蘊玉兩人裹在錦被裏,緊貼著說話。
沈蘊玉骨肉勻稱,這些年成家之後,也不愛出去打打殺殺了,因而身上的舊傷都養的不錯,原本胸口上
交錯的舊傷也都漸漸淡了,露出白皙的皮肉。
這人生的白,渾身上下都是雪泠泠的白,哪怕年過四十,也沒有一點衰相,叫石清蓮愛不釋手,她總是在歡好過後,把自己的臉貼在沈蘊玉泛著薄汗的胸口處,聽他的心跳。
強勁有力,讓她安心。
“我們在此處逗留,可以麽?”石清蓮半睡半醒的時候,不知道記起來了什麽,突然呢喃著問了一句:“順德帝不會怪你嗎?”
沈蘊玉此行,明裏是領了查稅收的公職,暗裏又接了順德帝調查南康王的暗旨,怎麽聽都險象環生,但是沈蘊玉卻並不著急的樣子。
他不僅不著急,他還拖家帶口慢悠悠的走。
若是沈提燈再小些,他還想領著沈提燈試一試這江南的水呢,但沈提燈現在歲數大了,在北典府司磨了幾年,性子也沉穩了,幹不出來跟親爹下水嬉戲的事兒了。
且這孩子年歲越大,竟然開始和親爹擺譜了,一張臉討人厭的緊,全然不像小時候那般冰雪可愛,也不會抱著他的腿,軟乎乎的喊他“爹爹”,隻會一板一眼的和他討論案情,有的時候礙於麵子,還會強繃著臉不問他,自己下苦功夫去查。
沈提燈長成了一副硬邦邦的模樣,大概是為了不墮沈蘊玉的名聲,所以開始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像是一張拉滿了的弓,瞧著都很緊。
沈蘊玉開始懷念沈提燈小時候,滿臉稚氣的綴在他身後,小尾巴一樣“爹爹爹爹”的樣子了。
“不會。”他腦內的思緒飄了一瞬,很快又飄回來,他道:“順德帝欲取江南,但取不走的,南康王不是蠢人。”
石清蓮不知道上一代先帝駕崩時的舊事,但沈蘊玉清楚,他挑了些能與石清蓮說的講了講。
“南康王是先帝的親弟弟,端親王的孩子,但早些年,先帝曾奪過端親王的妻子,於宮中藏匿,那女子先後與先帝、端親王一人有首尾,生下了南康王,因不能分辨是誰的孩子,所以先帝與端親王皆寵愛與他。”
“後,端親王造反,逼殺先帝,一帝一王皆於那一場災難之中隕落,先帝去世時,擬下詔書,傳位給三皇子,並封端親王世子,為南康王。”
“南康王自首封那一日起,便知道他自己是順德帝的眼中釘肉
中刺,所以他在江南時,做了很多準備,我這一趟來,他自然已經打起精神,準備迎接我了,故而,不若放鬆心思,當個遠行遊玩。”
沈蘊玉的一隻手捋著石清蓮柔順的發絲,安撫她道:“放心,打不起來的,南康王不會給順德帝送把柄的,順德帝也沒有那個本事,能直接起兵殺向江南。”
最主要的是,南康王並無反心。
“早些年時,先帝駕崩前,特意留了一道懿旨給我,讓我親自護送南康王回江南,先帝並不怕南康王謀反,因為先帝知曉,南康王意不在朝堂,但是先帝怕三皇子,也就是順德帝殺南康王。”
“所以,先帝其實還給南康王留了一樣保命的東西,是先帝親自手寫的血書,和一枚傳國玉璽,若有朝一日,順德帝要誅殺南康王,南康王可擁兵自立為王。”
沈蘊玉說到此處時,低頭吻著石清蓮的額頭,道:“但南康王不會。”
不是全天下的人,都愛那王位,愛那勾心鬥角的京城,也有人愛這江南水美,愛這雨霧中的蓮花。
“且,南康王隻有一女。”沈蘊玉想了想,又道:“他連兒子都沒有,也隻要了一個孩子,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方麵的考量。”
石清蓮把自己的臉蛋拱在沈蘊玉滾熱的脖頸間,小聲的哼唧了一聲:“我也想要個女兒。”
她想了想,有點嫉妒的問:“他們的女兒聰明嗎?”
沈蘊玉低笑了一聲,道:“提燈現下也很聰明了。”
在北典府司待久了的人就沒有不聰明的,做什麽事,總會想一想後果,因為一步踏錯,那就很可能帶來殺身之禍,若是成了小旗、成了百戶,那更危險了,他一步踏錯,可能還帶著其餘兄弟一起死,所以每個人都是謹小慎微的。
沈提燈也在這種氛圍裏,迅速沉澱下去,從一個自命不凡三年想幹翻他爹的沈提燈,變成了一個日日在牢獄中刑審的小旗,連每一個問話都要來回問上三遍,免得出了錯漏,耽誤了大事。
石清蓮還是覺得女兒好,她纏著沈蘊玉問:“她聰明嗎?”
沈蘊玉便想起了他在密信上看到的一些關於那位郡主的消息。
“很聰明。”沈蘊玉道:“很厲害的姑娘,外柔內剛,滿肚子心眼,知世故但不世故,與南康王妃一般,是個十倍還恩,百倍還仇的人,去歲冬日,她便啟程去往西疆遠嫁了,也不知現下如何。”
大奉遠,車馬慢,誰知道誰現在是什麽模樣的呢?
不過,他們馬上便要去見南康王了。!
隻是,什麽樣的話,值得這般小心翼翼呢?
墨言那為數不多的心眼在肚子裏倒騰起來了,聽著小少爺的意思,應是有人在小少爺耳朵旁邊嚼舌根了,不知是那個丫鬟,她得揪出來,打二十板子,然後丟出府去!
墨言想著時,便聽見一旁的沈提燈道:“我聽聞...有人說,我父,曾被人閹過,這是真的嗎?”
問話時,沈提燈睜著一雙清澈見底、黑白分明的眼珠子問:“若是被閹過,我又是從何而來呢?”
墨言盯著沈提燈那雙眼,險些笑出聲來。
幸而她一貫板著臉,所以也沒笑出來,隻道:“沈大人未曾被人閹過,不過是外麵之人的攻訐罷了。”
之前,石清蓮要嫁沈蘊玉的時候,這件事便在石府內隱隱有流傳,大概就是沈蘊玉早些年的罪過什麽人,後來被人抓住用刑,用以報複,差點兒就死了,也不知道怎麽傳的,傳來傳去,就傳成了沈蘊玉被人閹過。
不過後來石清蓮生下了孩子,便力破了此謠言。
至於謠言的來處,沈蘊玉沒怎麽管過,他還不至於因為一則謠言就去四處抓人砍頭。
得了墨言的保證,沈提燈肉眼可見的鬆了一口氣。
幸好,他還是沈家的孩子。
若他不是的話,那他可太傷心了。
墨言當麵將沈提燈安撫了一番後,回去便很不厚道的將這件事情分享給了石清蓮。
得跟石清蓮一起笑一笑。
石清蓮得知此事的時候,有一種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的感覺——她就說,誰都逃不過這件事!
大人這最後一點名聲啊!
待到沈蘊玉回府的時候,便瞧見他們家小嬌嬌又是靠在矮榻旁邊,一臉憂愁的不說話,沈蘊玉湊過來問:“今日提燈是生了何事?”
石清蓮抬眸看他,看了許久之後,輕輕地歎了口氣,道:“玉哥哥,我們還是再生一個吧。”
無他,提燈的腦子實在是...不大好用。
沈蘊玉聽聞此事之後,第二日便加大了沈提燈站樁的時辰。
好小子,有那個精力,不如多練練。
小提燈隻好哭著站在木樁上,站到雙腿發抖也不能下來,若是練不好,還要被父親抽上一鞭子,雖然父親力道掌握的很好,但還是抽的很痛哎!
老父親公報私仇,便是如此了。
待到沈提燈知事後,再想起此事時,也掩麵不敢見他親父。
何其尷尬啊!!
第127章 南康王府
順德十八年,順德帝想召南康王入京,想設計坑殺了南康王。
原因很簡單,南康王勢頭太大了,他在江南這麽多年,將江南治理的井井有條——大奉的南方水量充沛,幾乎每年雨季都會生出水患,輕則衝毀房屋,重則一個村莊都沒,故而江南雖然是富庶之鄉,但日子過的其實也沒好到哪去。
但南康王來了之後,緊鑼密鼓的通疏水路,修建水庫,甚至還南水西調,由江南出錢,專門修建了一條內陸水路,從江南一路挖到了西疆,每年江南漲水,便由江南一路通到西疆,江南免於水災,西疆有了水源,甚至還開了一條水上商路,連通兩地,不少行商都活過來了,西疆與江南都因此受益。
也因此,江南隻知南康王,不知順德帝。
更誇張的是,有一年,江南的稅收高達整個大奉的一半!
順德帝這多疑的毛病便犯了。
有了錢,就能養兵,有了兵,就能反他的皇位。
若是南康王想要掀翻他的王位,他又該如何做呢?
順德帝便想,他要先殺了南康王,再派個心腹去江南做郡守,接手江南那片富饒的土地。
那,該派那個心腹去呢?
順德帝把朝堂中的大臣都捋了一遍,一方麵覺得這群人不夠放心,這群大臣在京城辦事兒的時候都會糊弄他,更何況是出了京城呢?另一方麵,順德帝覺得他們也沒那個本事。
思來想去,順德帝還是選了沈蘊玉。
他要沈蘊玉去摸清南康王的底。
一來,沈蘊玉是他的孤臣,絕不會背叛他,一來,沈蘊玉與南康王有一點交情,若是沈蘊玉下江南,定能與南康王並肩把酒,不會如其他京官一樣,驚動南康王。
順德帝如此想後,便下令,召見沈蘊玉。
順德帝如此信賴沈蘊玉,自然是因為與沈蘊玉有些交情的。
早些年,先帝還在世的時候,宮中曾出過一次案子,先皇後的婢女冤枉順德帝的母妃給先皇後下毒,後來由沈蘊玉親手查明真相,給了順德帝一個清白——否則,還是三皇子的順德帝當初不會那樣容易上位的。
當時的三皇子,對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沈蘊玉感激涕零,後
來三皇子變成了順德帝,也對沈蘊玉十分倚重。
他們是有君臣之宜的,且,這麽多年來,沈蘊玉從沒辜負過他一次。
如果順德帝明天就要死,滿朝堂中要挑出來一個人來拿他的傳國玉璽,順德帝肯定會給沈蘊玉。
其餘的人都各有心思,隻有沈蘊玉,是能為他賣命的人。
沈蘊玉領旨之後,也沒辜負順德帝的期望,在京中待了幾日收拾東西後,便找了個理由,以查絲綢稅收為由,南下了。
沈蘊玉還不是一個人南下的,他帶著自己的妻子石清蓮南下的,一副即是查案,又是遊玩的姿態。
至於沈提燈——這時候還在監獄裏庖人呢,他還是出來之後,由同僚告知,才知道自己爹和娘下江南的。
這也是石清蓮第一次下江南。
石清蓮生在京城,長在京城,她又不是什麽生□□遊山玩水的人,所以她也未曾離開過京城,她是京城融融煙火氣,直到這一次,才隨著沈蘊玉下江南。
從京城去江南,可以走陸路,也可以走水路,他們去的時候是春時,未曾到雨季,所以可以乘船南下。
因著是以朝廷名義下江南的,所以他們乘坐的是朝廷的官船,共三層高,沈蘊玉帶了一個千戶兩個百戶,十幾個小旗,上百個校尉,浩浩蕩蕩的上了路。
北典府司的人都被他帶走了一半兒。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若是遇到好玩兒的地方,沈蘊玉還停下,拉著石清蓮在岸上住上幾日。
南方水美,魚鮮,果實多,這裏的人也更懂享受,不像是京城一般,日日都有人緊鑼密鼓的賺錢,南方這裏的日頭慢悠悠的升起來,人也慢悠悠的走。
這裏有新鮮的魚膾,還有各種滋味兒的蝦醬,以及多汁的水果,乘著小舟采蓮的姑娘,叫賣菱角的小童,和架在水麵上的竹屋。
竹屋也不大,一床,兩窗,一桌,兩椅,每到落雨天,頭頂的竹簷上便有雨凝成線而落,劈裏啪啦的打在翠竹上,流水潺潺,肥魚在船下甩尾而行,空氣氤氳,泛著草木清香,石清蓮與沈蘊玉兩人裹在錦被裏,緊貼著說話。
沈蘊玉骨肉勻稱,這些年成家之後,也不愛出去打打殺殺了,因而身上的舊傷都養的不錯,原本胸口上
交錯的舊傷也都漸漸淡了,露出白皙的皮肉。
這人生的白,渾身上下都是雪泠泠的白,哪怕年過四十,也沒有一點衰相,叫石清蓮愛不釋手,她總是在歡好過後,把自己的臉貼在沈蘊玉泛著薄汗的胸口處,聽他的心跳。
強勁有力,讓她安心。
“我們在此處逗留,可以麽?”石清蓮半睡半醒的時候,不知道記起來了什麽,突然呢喃著問了一句:“順德帝不會怪你嗎?”
沈蘊玉此行,明裏是領了查稅收的公職,暗裏又接了順德帝調查南康王的暗旨,怎麽聽都險象環生,但是沈蘊玉卻並不著急的樣子。
他不僅不著急,他還拖家帶口慢悠悠的走。
若是沈提燈再小些,他還想領著沈提燈試一試這江南的水呢,但沈提燈現在歲數大了,在北典府司磨了幾年,性子也沉穩了,幹不出來跟親爹下水嬉戲的事兒了。
且這孩子年歲越大,竟然開始和親爹擺譜了,一張臉討人厭的緊,全然不像小時候那般冰雪可愛,也不會抱著他的腿,軟乎乎的喊他“爹爹”,隻會一板一眼的和他討論案情,有的時候礙於麵子,還會強繃著臉不問他,自己下苦功夫去查。
沈提燈長成了一副硬邦邦的模樣,大概是為了不墮沈蘊玉的名聲,所以開始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像是一張拉滿了的弓,瞧著都很緊。
沈蘊玉開始懷念沈提燈小時候,滿臉稚氣的綴在他身後,小尾巴一樣“爹爹爹爹”的樣子了。
“不會。”他腦內的思緒飄了一瞬,很快又飄回來,他道:“順德帝欲取江南,但取不走的,南康王不是蠢人。”
石清蓮不知道上一代先帝駕崩時的舊事,但沈蘊玉清楚,他挑了些能與石清蓮說的講了講。
“南康王是先帝的親弟弟,端親王的孩子,但早些年,先帝曾奪過端親王的妻子,於宮中藏匿,那女子先後與先帝、端親王一人有首尾,生下了南康王,因不能分辨是誰的孩子,所以先帝與端親王皆寵愛與他。”
“後,端親王造反,逼殺先帝,一帝一王皆於那一場災難之中隕落,先帝去世時,擬下詔書,傳位給三皇子,並封端親王世子,為南康王。”
“南康王自首封那一日起,便知道他自己是順德帝的眼中釘肉
中刺,所以他在江南時,做了很多準備,我這一趟來,他自然已經打起精神,準備迎接我了,故而,不若放鬆心思,當個遠行遊玩。”
沈蘊玉的一隻手捋著石清蓮柔順的發絲,安撫她道:“放心,打不起來的,南康王不會給順德帝送把柄的,順德帝也沒有那個本事,能直接起兵殺向江南。”
最主要的是,南康王並無反心。
“早些年時,先帝駕崩前,特意留了一道懿旨給我,讓我親自護送南康王回江南,先帝並不怕南康王謀反,因為先帝知曉,南康王意不在朝堂,但是先帝怕三皇子,也就是順德帝殺南康王。”
“所以,先帝其實還給南康王留了一樣保命的東西,是先帝親自手寫的血書,和一枚傳國玉璽,若有朝一日,順德帝要誅殺南康王,南康王可擁兵自立為王。”
沈蘊玉說到此處時,低頭吻著石清蓮的額頭,道:“但南康王不會。”
不是全天下的人,都愛那王位,愛那勾心鬥角的京城,也有人愛這江南水美,愛這雨霧中的蓮花。
“且,南康王隻有一女。”沈蘊玉想了想,又道:“他連兒子都沒有,也隻要了一個孩子,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方麵的考量。”
石清蓮把自己的臉蛋拱在沈蘊玉滾熱的脖頸間,小聲的哼唧了一聲:“我也想要個女兒。”
她想了想,有點嫉妒的問:“他們的女兒聰明嗎?”
沈蘊玉低笑了一聲,道:“提燈現下也很聰明了。”
在北典府司待久了的人就沒有不聰明的,做什麽事,總會想一想後果,因為一步踏錯,那就很可能帶來殺身之禍,若是成了小旗、成了百戶,那更危險了,他一步踏錯,可能還帶著其餘兄弟一起死,所以每個人都是謹小慎微的。
沈提燈也在這種氛圍裏,迅速沉澱下去,從一個自命不凡三年想幹翻他爹的沈提燈,變成了一個日日在牢獄中刑審的小旗,連每一個問話都要來回問上三遍,免得出了錯漏,耽誤了大事。
石清蓮還是覺得女兒好,她纏著沈蘊玉問:“她聰明嗎?”
沈蘊玉便想起了他在密信上看到的一些關於那位郡主的消息。
“很聰明。”沈蘊玉道:“很厲害的姑娘,外柔內剛,滿肚子心眼,知世故但不世故,與南康王妃一般,是個十倍還恩,百倍還仇的人,去歲冬日,她便啟程去往西疆遠嫁了,也不知現下如何。”
大奉遠,車馬慢,誰知道誰現在是什麽模樣的呢?
不過,他們馬上便要去見南康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