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安嘉熙這位小叔叔的背景和性格,多少有些耳聞,加上他和哥哥關係匪淺,恩幼過去幾年從哥哥口中也有所耳聞。
他這人行為處事正統且認真,談不上嚴苛或古板,但也並不好相與。
他年齡也才三十,卻令許多晚輩忌憚懼怕,也唯有對長輩他很有耐心且孝敬。
像是沒想她會主動與自己搭話,他抬眸看了她一眼。
“一些老毛病,也確實來請蘇老爺子過去施針。”
蘇恩幼說:“我們家老爺子不忙,不用您請,他肯定會去的。”
段蘇兩家老一輩認識多年,從南京到北京橫跨了上千公裏。這已經不僅僅是商業利益關係,更是老一輩之間的多年情誼。
段淮敘又問:“你們學校放假了?”
蘇恩幼:“嗯,六月就放了。”
許是因為找了個話題聊開,蘇恩幼沒有剛才那麽緊張尷尬,又補充說:“我上半年已經是讀的最後一屆了,剛拿了畢業證書,往後要考慮的就是未來規劃和就業。目前是想就在我叔叔介紹的劇院裏跟著師父排話劇,其他的等以後說。”
她演話劇唱京戲這事段淮敘有所耳聞,上次也見過。
段淮敘有些印象,垂下眼瞼,淡應一聲。
“如果就業實習方麵有什麽問題也可以隨時在那邊找我,我在這方麵也有認識的朋友。”
真會講話。
恩幼不免在心裏想,哪怕他們壓根沒那麽熟,他也能隨性對她說這麽周全卻圓滑的話,隻叫人覺得他這人貼心,一點也不會想他的什麽差。
她想這肯定都是客套的話,她真有什麽事不會找他,而他也不會真的那麽貼心要幫她的忙。
“謝謝您。”
“安嘉熙最近有在家嗎?”蘇恩幼又問。
段淮敘:“你和他沒有見麵?”
以前熱戀時她經常會去安嘉熙在北京的家中做客,大學生湊著晚上沒課那點時間見麵,靜謐而不失市井的舊胡同,周末小聚完,她有時送他回到家中,偶爾也見到北京那邊的段家人。
分手後,他們就沒怎麽見麵。
他們分得突然,就連恩幼到現在也沒完全走出來,朋友同學沒有一個知道他們分手的消息,當然也包括家中長輩。可恩幼像是也不能釋懷安嘉熙會真的輕易忘了自己。
“沒有。您是他長輩,應當常與他碰見,小叔叔,您能不能告訴我一下,他在家時有沒有提起過我。”
原諒蘇恩幼會越矩在段淮敘這兒問這些。
但她還是想問,哪怕就那麽一次。
而她也不需叫他叔叔的,原先這麽稱呼她,是隨了安嘉熙的原因。現在她與安嘉熙分手,和段淮敘之間一些無形的關聯自然消失。
段淮敘也像是沒在乎她怎麽稱呼自己,收起視線,盯著眼前茶杯,像是斟酌合適措辭。
“抱歉,恩幼,我那段時間不在北京。”
意料之中的回答。
其實這句恩幼都不需問,她知道自己遠非能和段淮敘交談的人選。
她不是他那個圈子的人,他性情冷,像家中那些晚輩都少有能同他交流半分的時候。能搭理她,怕是都不錯了。
她與他僅有的幾次見麵,都是因為安嘉熙。
否則他們關係都不會進展到見了麵能打招呼、偶有交談幾句的程度。
安嘉熙雖是他小侄兒,但因是外姓人,在段家處境極為尷尬,她與對方談的那三年戀愛都未能獲家人支持,更別提,當初親眼目睹他們戀愛的段淮敘。
說話間,田景煥打完電話回來,說:“電話通完了,笙安快到了。”
又看向蘇恩幼,問:“恩幼要不要一起吃飯?”
她是蘇笙安的妹妹,雖說這幾年從沒跟著她哥出席過,可要是有這麽個精致漂亮的小姑娘跟著一塊去,幾位當然也不會拒絕。
恩幼說:“不用了,田哥,我晚上有同學聚會。”
對方點頭說好。
幾句過後,蘇恩幼也拿著自己東西進去,沒再管他們這方。
小姑娘穿著初秋收腰小裙子,穿著一雙淺色漆皮小皮鞋,從背影看去溫柔卻不失俏麗,可那婀娜身段卻絲毫不像小女孩了,反而風情微妙,充斥知性。
友人道:“蘇家這位,這兩年長大變樣了。”
段淮敘淡睨著,沒言語。
-
恩幼懷揣著心事上了二樓,靠近陽台的樓梯邊種滿了紫羅蘭。
喜冷涼的植物,加上家裏人的精心養護,基本全年都開得很好。
上樓後把背包放一旁,在二樓正拿著拖把掃地的祝念也驚訝地打招呼:“幼幼回了。”
祝念是她阿姨家的女兒,廚房阿姨周六周日會帶上高中的女兒過來。
下午三點後,這位安靜的女孩會在茶幾邊寫作業。
因著和家裏相處好,祝念偶爾也會幫著媽媽做事。
蘇恩幼點頭頷首:“對,我哥回了,我也就回幾天。”
上次她跑出去,蘇笙安表麵上什麽也沒說,可她最了解這位嚴苛的大哥。
再不回,他怕真是要生氣。
蘇恩幼平時在外玩得開,可回了家,還真有點怵他。
“其實大哥這些天沒有怪您什麽,說也是因為心疼您,您別跟大哥置氣了。”
蘇恩幼懷揣心事在地毯上坐下,憂心忡忡地說:“念念,我剛剛碰見段淮敘了。”
聞言,祝念眼睜大,微微驚訝。
恩幼看見他都覺得慌張,上次和家裏爭吵不僅僅是因為媽媽不允許她未來職業發展是戲曲話劇一類,也是因為,她才知道以前和她定親的就是段家。
段家與她同輩且還過得去的,也隻有那位段淮敘了。
三年前見他因為兩人沒有關係還覺得挺無所謂,可三年後那心情就不一樣了。
祝念說:“段淮敘,怎麽會。”
恩幼說:“是爺爺那輩定的親了,很離譜。”
祝念給眼神:“可是他比你大那麽多……”
恩幼抿唇,說:“其實,說個難為情的,我算是和他同輩。”
恩幼和段淮敘會同輩,都是因為她那優秀的哥哥們。
段蘇兩家輩分上本沒分那麽清楚,她比人小,喊哥哥或是喊叔叔都沒關係,隻是哥哥在外聲望太大,她對外的身份也跟著水漲船高。
剛剛那位田景煥,她隻需稱呼一句田哥。
可到段淮敘身上,那就尷尬了。
三年前,她和安嘉熙在戀愛,瞞著家裏人,卻偏偏讓男友的小叔碰見。
因為男友,她願意自降身份喊對方叔叔,而對方也貌似沒有過意見。
三年後,她分手了,還是那麽離譜的原因。她甚至沒走出情傷,卻又要和前男友的長輩坐上相親桌。
她甚至不知道該說這是離奇,還是荒誕。
大學時他們熱戀感情你儂我儂。年輕的恩幼還想著算是見家長了,見他時還沾沾自喜過呢。
而現在,她隻祈禱段淮敘不會在意。
第2章
夜晚,師父那邊發消息問恩幼何時回北京。
出來演京戲,班子裏有什麽戲劇那都得提前排練待演的。她突然有事請假,師父當然也關心。
這次有機會拿到角色,也是師父出去賣了麵子。像恩幼這種初出茅廬的新人在行業裏碰到各種老師都得客客氣氣低頭做事的,這拿了角人還不在,就怕在一眾老師裏留下壞印象。
其實爸媽說不讓她從事戲曲行業,對恩幼來說是個打擊。
她自小學舞,最感興趣的便是戲曲,原先小時最先接觸黃梅戲,後來練習京劇唱腔師從熊高岑門下,每年又在烏鎮學習觀演,從小體弱受盡保護的環境下能得到爸媽支持,缺一不可的便是恩幼自己的堅持。
好不容易藝校畢業有了宏圖展翅的機會,她不想失去。
連馥是恩幼在大學關係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清楚她情感事情的人。
晚上通電話時問:“你又見到段淮敘了?”
蘇恩幼:“他的車太亮眼,不注意也不行。”
在到家看到那輛歐陸時心中就有預感。
連馥在電話裏笑:“那大概你們有緣分,想想以前你背著家裏人跟安嘉熙在外麵喝醉了酒,你說他還記得你曾經靠人身上媚眼望他那事麽。”
說起這事,蘇恩幼不太自然。
和安嘉熙戀愛的幾年裏,也沒怎麽和他遇見過。
可分手後,連連碰見不知多少次。
說得她心中虛得很。
三年之前,蘇恩幼還是個大二學生。
那時的她還很嫩,隻顧當下,也完全沒想過畢業以後的事。
她談戀愛,也不過是有心儀的人,也貪圖享樂。身為蘇家最小的獨女,蘇恩幼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受盡了家裏關愛和寵愛,蘇家向來是最正統的教育,連帶著蘇恩幼十八歲以前的人生亦是如此。
優異嚴苛的哥哥,眼界極高又家教嚴格的父母,她身子弱,家裏不讓幹重活,怕她受欺負,打小都是八點門禁。
可以這麽說,大學之前的恩幼就像一株純白的小白花,溫室長大,對外形象都是乖乖軟軟的,也同她名字。
但哪怕是山茶花,綻放時也該是最濃烈赤豔的。
去到遙遠的北京上大學,算是她循規蹈矩人生的一大變數。
他這人行為處事正統且認真,談不上嚴苛或古板,但也並不好相與。
他年齡也才三十,卻令許多晚輩忌憚懼怕,也唯有對長輩他很有耐心且孝敬。
像是沒想她會主動與自己搭話,他抬眸看了她一眼。
“一些老毛病,也確實來請蘇老爺子過去施針。”
蘇恩幼說:“我們家老爺子不忙,不用您請,他肯定會去的。”
段蘇兩家老一輩認識多年,從南京到北京橫跨了上千公裏。這已經不僅僅是商業利益關係,更是老一輩之間的多年情誼。
段淮敘又問:“你們學校放假了?”
蘇恩幼:“嗯,六月就放了。”
許是因為找了個話題聊開,蘇恩幼沒有剛才那麽緊張尷尬,又補充說:“我上半年已經是讀的最後一屆了,剛拿了畢業證書,往後要考慮的就是未來規劃和就業。目前是想就在我叔叔介紹的劇院裏跟著師父排話劇,其他的等以後說。”
她演話劇唱京戲這事段淮敘有所耳聞,上次也見過。
段淮敘有些印象,垂下眼瞼,淡應一聲。
“如果就業實習方麵有什麽問題也可以隨時在那邊找我,我在這方麵也有認識的朋友。”
真會講話。
恩幼不免在心裏想,哪怕他們壓根沒那麽熟,他也能隨性對她說這麽周全卻圓滑的話,隻叫人覺得他這人貼心,一點也不會想他的什麽差。
她想這肯定都是客套的話,她真有什麽事不會找他,而他也不會真的那麽貼心要幫她的忙。
“謝謝您。”
“安嘉熙最近有在家嗎?”蘇恩幼又問。
段淮敘:“你和他沒有見麵?”
以前熱戀時她經常會去安嘉熙在北京的家中做客,大學生湊著晚上沒課那點時間見麵,靜謐而不失市井的舊胡同,周末小聚完,她有時送他回到家中,偶爾也見到北京那邊的段家人。
分手後,他們就沒怎麽見麵。
他們分得突然,就連恩幼到現在也沒完全走出來,朋友同學沒有一個知道他們分手的消息,當然也包括家中長輩。可恩幼像是也不能釋懷安嘉熙會真的輕易忘了自己。
“沒有。您是他長輩,應當常與他碰見,小叔叔,您能不能告訴我一下,他在家時有沒有提起過我。”
原諒蘇恩幼會越矩在段淮敘這兒問這些。
但她還是想問,哪怕就那麽一次。
而她也不需叫他叔叔的,原先這麽稱呼她,是隨了安嘉熙的原因。現在她與安嘉熙分手,和段淮敘之間一些無形的關聯自然消失。
段淮敘也像是沒在乎她怎麽稱呼自己,收起視線,盯著眼前茶杯,像是斟酌合適措辭。
“抱歉,恩幼,我那段時間不在北京。”
意料之中的回答。
其實這句恩幼都不需問,她知道自己遠非能和段淮敘交談的人選。
她不是他那個圈子的人,他性情冷,像家中那些晚輩都少有能同他交流半分的時候。能搭理她,怕是都不錯了。
她與他僅有的幾次見麵,都是因為安嘉熙。
否則他們關係都不會進展到見了麵能打招呼、偶有交談幾句的程度。
安嘉熙雖是他小侄兒,但因是外姓人,在段家處境極為尷尬,她與對方談的那三年戀愛都未能獲家人支持,更別提,當初親眼目睹他們戀愛的段淮敘。
說話間,田景煥打完電話回來,說:“電話通完了,笙安快到了。”
又看向蘇恩幼,問:“恩幼要不要一起吃飯?”
她是蘇笙安的妹妹,雖說這幾年從沒跟著她哥出席過,可要是有這麽個精致漂亮的小姑娘跟著一塊去,幾位當然也不會拒絕。
恩幼說:“不用了,田哥,我晚上有同學聚會。”
對方點頭說好。
幾句過後,蘇恩幼也拿著自己東西進去,沒再管他們這方。
小姑娘穿著初秋收腰小裙子,穿著一雙淺色漆皮小皮鞋,從背影看去溫柔卻不失俏麗,可那婀娜身段卻絲毫不像小女孩了,反而風情微妙,充斥知性。
友人道:“蘇家這位,這兩年長大變樣了。”
段淮敘淡睨著,沒言語。
-
恩幼懷揣著心事上了二樓,靠近陽台的樓梯邊種滿了紫羅蘭。
喜冷涼的植物,加上家裏人的精心養護,基本全年都開得很好。
上樓後把背包放一旁,在二樓正拿著拖把掃地的祝念也驚訝地打招呼:“幼幼回了。”
祝念是她阿姨家的女兒,廚房阿姨周六周日會帶上高中的女兒過來。
下午三點後,這位安靜的女孩會在茶幾邊寫作業。
因著和家裏相處好,祝念偶爾也會幫著媽媽做事。
蘇恩幼點頭頷首:“對,我哥回了,我也就回幾天。”
上次她跑出去,蘇笙安表麵上什麽也沒說,可她最了解這位嚴苛的大哥。
再不回,他怕真是要生氣。
蘇恩幼平時在外玩得開,可回了家,還真有點怵他。
“其實大哥這些天沒有怪您什麽,說也是因為心疼您,您別跟大哥置氣了。”
蘇恩幼懷揣心事在地毯上坐下,憂心忡忡地說:“念念,我剛剛碰見段淮敘了。”
聞言,祝念眼睜大,微微驚訝。
恩幼看見他都覺得慌張,上次和家裏爭吵不僅僅是因為媽媽不允許她未來職業發展是戲曲話劇一類,也是因為,她才知道以前和她定親的就是段家。
段家與她同輩且還過得去的,也隻有那位段淮敘了。
三年前見他因為兩人沒有關係還覺得挺無所謂,可三年後那心情就不一樣了。
祝念說:“段淮敘,怎麽會。”
恩幼說:“是爺爺那輩定的親了,很離譜。”
祝念給眼神:“可是他比你大那麽多……”
恩幼抿唇,說:“其實,說個難為情的,我算是和他同輩。”
恩幼和段淮敘會同輩,都是因為她那優秀的哥哥們。
段蘇兩家輩分上本沒分那麽清楚,她比人小,喊哥哥或是喊叔叔都沒關係,隻是哥哥在外聲望太大,她對外的身份也跟著水漲船高。
剛剛那位田景煥,她隻需稱呼一句田哥。
可到段淮敘身上,那就尷尬了。
三年前,她和安嘉熙在戀愛,瞞著家裏人,卻偏偏讓男友的小叔碰見。
因為男友,她願意自降身份喊對方叔叔,而對方也貌似沒有過意見。
三年後,她分手了,還是那麽離譜的原因。她甚至沒走出情傷,卻又要和前男友的長輩坐上相親桌。
她甚至不知道該說這是離奇,還是荒誕。
大學時他們熱戀感情你儂我儂。年輕的恩幼還想著算是見家長了,見他時還沾沾自喜過呢。
而現在,她隻祈禱段淮敘不會在意。
第2章
夜晚,師父那邊發消息問恩幼何時回北京。
出來演京戲,班子裏有什麽戲劇那都得提前排練待演的。她突然有事請假,師父當然也關心。
這次有機會拿到角色,也是師父出去賣了麵子。像恩幼這種初出茅廬的新人在行業裏碰到各種老師都得客客氣氣低頭做事的,這拿了角人還不在,就怕在一眾老師裏留下壞印象。
其實爸媽說不讓她從事戲曲行業,對恩幼來說是個打擊。
她自小學舞,最感興趣的便是戲曲,原先小時最先接觸黃梅戲,後來練習京劇唱腔師從熊高岑門下,每年又在烏鎮學習觀演,從小體弱受盡保護的環境下能得到爸媽支持,缺一不可的便是恩幼自己的堅持。
好不容易藝校畢業有了宏圖展翅的機會,她不想失去。
連馥是恩幼在大學關係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清楚她情感事情的人。
晚上通電話時問:“你又見到段淮敘了?”
蘇恩幼:“他的車太亮眼,不注意也不行。”
在到家看到那輛歐陸時心中就有預感。
連馥在電話裏笑:“那大概你們有緣分,想想以前你背著家裏人跟安嘉熙在外麵喝醉了酒,你說他還記得你曾經靠人身上媚眼望他那事麽。”
說起這事,蘇恩幼不太自然。
和安嘉熙戀愛的幾年裏,也沒怎麽和他遇見過。
可分手後,連連碰見不知多少次。
說得她心中虛得很。
三年之前,蘇恩幼還是個大二學生。
那時的她還很嫩,隻顧當下,也完全沒想過畢業以後的事。
她談戀愛,也不過是有心儀的人,也貪圖享樂。身為蘇家最小的獨女,蘇恩幼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受盡了家裏關愛和寵愛,蘇家向來是最正統的教育,連帶著蘇恩幼十八歲以前的人生亦是如此。
優異嚴苛的哥哥,眼界極高又家教嚴格的父母,她身子弱,家裏不讓幹重活,怕她受欺負,打小都是八點門禁。
可以這麽說,大學之前的恩幼就像一株純白的小白花,溫室長大,對外形象都是乖乖軟軟的,也同她名字。
但哪怕是山茶花,綻放時也該是最濃烈赤豔的。
去到遙遠的北京上大學,算是她循規蹈矩人生的一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