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又相對無言,裴行闕垂著頭,維持表麵穩重自持的模樣,手指屈起,把掌心握住,留住梁和灩適才托他掌心時候殘餘的溫度。
車外風聲呼嘯,大婚那日下的雪已經化得差不多,馬兒跑得比入宮謝恩那天快一些、穩一些,但也不多,搖搖晃晃裏,梁和灩沒辦法想事情,隻好安靜坐著,閉目養神。
藥油的氣息飄蕩在兩個人周圍,一直到馬車停下,都未散去。
梁和灩眨一眨眼,看裴行闕,他頭微微垂著,背靠著車廂壁,似乎睡著了,稠密的眼睫垂著,壓下一片陰影,和眼底那一片鴉青合在一起。
她喊他:“侯爺?”
後者疲倦地唔一聲,抬起眼,看著她的時候,顯出一點疲倦虛弱,臉頰也蒙著點不自然的紅,淡淡的,浮在他冷白臉上。
他瞧著似乎有些不太好,梁和灩原本要問一問,但阿娘的聲音在外麵響起,她眉頭揚起,挑開車簾,從馬車上跳下來。
方清槐站在馬車外麵,和一直跟著她、看著梁和灩長大的孫嬤嬤一起,笑眯眯地等著。
看她架勢,兩個人都哎呦一聲,方清槐伸手要去扶梁和灩,孫嬤嬤則伸手來扶方清槐,方清槐握一握梁和灩的手,念叨她:“多大的人了,怎麽還蹦蹦跳跳的,穩重些,而且剛化了雪,這麽滑,摔倒了怎麽辦?”
一隻小獅子狗在她腳邊繞啊繞,看見梁和灩,尾巴晃得地上灰塵都揚起來了,蹭著她鞋子打滾兒,撒嬌撒得很賣力。
梁和灩笑,彎腰把它抱起來,摟在懷裏,捋著毛摸啊摸:“喜圓怎麽掂著瘦了?”
身後芳郊和綠芽也都下來了,方清槐一貫把她們都當女兒看,此刻挨個摸著手,問近況。
裴行闕最後一個下來,他長隨一邊兒溜達去了,他自己扶著車,慢慢下來,步子走得有點慢,緩緩地過來,對方清槐行禮:“…伯母。”
他沒有來過這裏,喜圓不認識他,原本在幾個人之間來回打轉,此刻看見個生人,尾巴也不搖了,縮在梁和灩腳邊,對著他嗷嗷叫個不停。
方清槐溫和笑著:“侯爺請起,外麵怪冷的,我泡了茶,裏麵坐坐。”
說著,又斥:“喜圓,不許叫!”
裴行闕抿著唇,隻是笑,看梁和灩彎腰又把那小獅子狗抱起,輕拍著叫她不許對人亂叫,他伸手,搭在那小狗頭上,摸一摸。
那小獅子狗看他湊近了,反而不怎麽敢出聲,乖乖叫他摸了兩下,毛發油滑,眼烏亮,養得很用心。
這小院子也是,院子打掃得很幹淨,堆的東西也不多,不顯得亂,院前種了一棵柿子、一棵石榴,枝條茂盛,雖然還沒發芽,但可以想到,春夏時候,是怎樣枝繁葉茂的樣子。
方清槐招呼著他進去,屋裏茶水已經泡好,四麵明徹透亮,光線很好,是很適合長住的地方。
裴行闕看一眼正逗狗的梁和灩,想,倘若不是和他成婚,她過得,該比現在要好得多。
哪怕居所不大,卻幹淨整潔,很幸福。
他伸手,把那咬他衣擺的小獅子狗抱起來,咳一聲,坐在位子上,嗓音微微發啞:“侯府裏沒有什麽東西拿得出手,隻帶了一點薄禮,伯母不要介意。”
這在旁人那裏,是客套話,但於裴行闕,不是的。
因而說來,也就叫人覺得窘迫。
好在方清槐並不很在意,搖頭笑笑:“你們小夫妻日子能過好,我就放心了,什麽禮不禮的。”
又看他臉色不好,溫聲問了兩句,梁和灩在一邊淡淡聽著,神情平常。
中午的膳食沒有另做,這裏離梁和灩的食肆就是前後腳的距離,芳郊和綠芽多走兩步,送來的:“任姐姐說,你今日若路過,去嚐一嚐那菜就是了,宜早不宜遲,別拖那麽久。”
梁和灩瞥一眼裴行闕,後者正托著筷子,遞給方清槐,察覺到她眼神,抬頭看:“回府也沒有事情,我也想看看縣主的食肆怎麽樣,縣主不如就借著今天,去看一看。”
方清槐靜靜看他們兩個人,沒有多講話,隻微微笑著。
飯後,裴行闕主動站起身來:“外麵日光很好,我想去曬一曬暖。”這就是曉得他們母女兩個要講話,主動讓位置給她們了,倒是很有眼色。
梁和灩點點頭,把腳邊喜圓拎過去:“侯爺曬暖,正好帶著她。”
裴行闕接過喜圓,腳步有些虛浮地出去。
梁和灩盯著他背影看了看,沒有放在心上,轉頭看方清槐:“阿娘這段時間怎麽樣?”
“我能有什麽事情。”
方清槐摸一摸她手:“定北侯對你怎麽樣,我看你們兩個說話的樣子,怎麽好像還不太熟?”
“才認識三天,能熟到哪裏去?”
方清槐無可奈何地笑了笑:“日子是要過的,你這麽想,怎麽過得下去?”
頓一頓,她壓低聲音:“你們兩個,圓房了麽?”
她指一指外麵,聲音更輕:“我瞧著定北侯,身體似乎…不太好的樣子,不知道這樣的事情上,有沒有耽誤?”
梁和灩想起前夜,他們兩個商議過的說法。
裴侯爺的樣子,看著的確很病弱,很容易叫人覺得在某些方麵上弱勢,具體怎樣,她也不太清楚,對著阿娘,隻道:“熟識都未曾,又哪裏去圓房。”
梁和灩抿唇:“阿娘別為我想這麽多了,順其自然就好,我與他成婚前,自己一個人,不也過得很好?”
方清槐覺得這是歪道理,已經成親了,再想著和成親之前過,又該用什麽心態去對待生活裏多出來的那個人?
隻是她曉得梁和灩脾氣,沒在這個事情上多勸,也沒什麽好勸的,想了想,轉而問:“你前日…入宮謝恩的時候,怎麽樣,陛下他?”
當初梁和灩年紀尚小,方清槐卻是風口浪尖上過來的,最是曉得帝王對他們一家的苛刻,倘若不是…她父親也不會去得這樣早,梁和灩眼皮垂著,笑一笑:“說了兩句,沒有很刁難。”
方清槐黯然歎口氣:“哎,陛下如今,隻怕還耿耿於懷。”
梁和灩沒有搭腔,她不太想講當年的事情,兩個人安靜了一下,她慢慢起了另一個話題:“阿娘和嬤嬤兩個人住,還適應嗎?我還是不放心,喜圓膽子又小,我想著,還是把芳郊或者綠芽留下來一個,也好照應。”
方清槐立刻拒絕了:“我和你嬤嬤,才多大年紀,住在一起,也省心,倒是你,主子倘若弱勢,下頭人什麽嘴臉,我清楚得很,你那邊才最需要人幫忙,你顧好你自己就是,別掛心我。”
兩個人正講著話,外頭忽然傳來喜圓的叫聲,按說有人給她順毛,又有太陽曬著,她這會兒該翻著肚皮睡覺才是,怎麽好好兒的,叫這麽大聲?
梁和灩皺眉:“侯爺?”
外頭沒回應。
她皺起眉頭,起身去看。
裴行闕原本倚著牆,坐一個小胡床上,抱著喜圓,此刻卻垂著頭,合著眼,沒了聲息。
他個子高,四肢長,坐在那小胡床上,其實很委屈,如今手臂垂落,指尖幾乎要觸到地上,蹭了灰,喜圓拿頭蹭著他手,又不住去舔,叫著,試圖要把他叫醒。
可他毫無動靜,睡得沉沉。
第12章
裴行闕身上燒得滾燙。
梁和灩來不及管喜圓,扶住他垂落的手臂,把搖搖欲倒的人攙住,叫正和嬤嬤嘮嗑的芳郊與綠芽:“去請大夫。”
喜圓這會子也不敢亂叫,晃著尾巴很著急地在兩個人腳邊打轉,方清槐把她抱住,不叫她礙事:“侯爺這是怎麽了?”
梁和灩也說不準,但為了不叫阿娘擔心,隻有把病往小了說:“有些風寒,他素來體弱,所以顯得來勢洶洶。”
但風寒也會死人,更何況眼前人身體一貫不好,方清槐皺起眉,臉上還是露出擔心的神色。
裴行闕的長隨原本亂逛,招貓逗狗的,看見這樣子,終於有了點眼神,跑過來,和梁和灩一左一右,把人架起,往屋裏扶。
邊走,梁和灩邊低聲問:“你家侯爺從前都有什麽舊疾?”
長隨臉上顯出難色,哎呦兩聲:“縣主,你這就是為難我,侯爺他從小身體就不好,一身都是病,全是舊疾,要細數,一時半會兒怎麽說得出來?”
梁和灩恨不得給他一腳,眉頭皺著:“你別跟我在這裏油嘴滑舌,我問你,你家侯爺最近是吃什麽或喝什麽了,怎麽好端端的,發起熱來?”
那長隨哦一聲,反應過來:“不是縣主把侯爺趕去書房睡的嗎?”
這是什麽意思?
梁和灩沒反應過來,把裴行闕放在自己未出嫁前的床上,看他睡顏,微微發怔。
“他從前,不是一直睡書房嗎?”
梁和灩皺著眉頭,她是真的不明白這意思,長隨解釋不出來,比劃了比劃:“縣主回府後,去書房看看就知道了。”
附近就住著大夫,來得很快,拎著藥箱,被芳郊和綠芽簇擁著,推門進來,看一眼:“站得散一些,別都在這裏圍著,站這麽嚴嚴實實的,病人還要不要喘氣了?”
芳郊和綠芽最先出去,那長隨也在這裏頭沒待多久,溜出去了,方清槐抱著喜圓,也不方便,跟梁和灩對視一眼,出門了。
屋裏隻剩下梁和灩和大夫,她任勞任怨給人搬了椅子,站在原地,看他把脈。
“最近受了寒?”
大夫掀裴行闕眼皮,看了看:“沒什麽大毛病,年輕,底子也沒有那麽差,摸著心肺有點舊疾,但不礙事,這次是寒氣侵體,染了風寒,喝兩劑藥,捂出汗來,就沒事了。冬日裏,容易這樣,你們這些年輕孩子,就是太不注意。”
梁和灩答應著,拿紙筆來,請他開藥,又去數銅錢,湊一大把,遞給他:“多謝大夫。”
那大夫還在交代這兩天的禁忌,瞥她一眼:“才成婚?”
他想了想,又囑咐:“你們年輕人,火氣雖然旺,但最近還是要注意,節製一下為上。”
話說得不算隱晦,大約是怕聽不明白,梁和灩倒不害羞,就是乍一聽人提起,有些尷尬,咳一聲,接過藥方,送人出去了。
那長隨又跑得沒影兒,還是綠芽跑去抓藥。
芳郊打了水,交給梁和灩,她絞幹帕子,給裴行闕擦臉、脖子和手心。
裴行闕膚色冷白,生得好看,此刻自眼尾到臉頰,都燒出點不正常的紅,帕子擦上去,留一點瑩亮的水光,脆弱至極,像易碎的瓷,而他眼睫顫著,仿佛正做一場噩夢。
梁和灩在這樣的事情上耐心不是很夠,但是對著病成這樣的人,又不能拋下不管。
她歎口氣,懷念成婚前的日子。
這屋子還是她以前住的,一應擺設,都沒有變,房子不大,很緊湊,但有熟悉、親切感,才離開幾天,就叫人很想念。
隻是往事不可追。
她改變不了自己要成婚這個事情,就隻能把眼下日子過好,梁和灩的感傷情緒隻有一瞬,很快就收拾起來。她把那帕子重新打濕擰幹,搭在裴行闕額頭上,撐著下頜,注視他臉,想那長隨的意思。
把他趕去書房,這又是什麽意思?
不止她想這個問題,方清槐也想問,綠芽買回藥,給裴行闕煎著的時候,方清槐把梁和灩拉在一邊:“你與定北侯分房睡了?”
“是。”
梁和灩揉著眉心:“當時想著不太熟,侯府又有那麽多房間,就跟他商量著,分開睡了。”
方清槐擔心起來:“那陛下問起,你們要如何解釋?倘若陛下覺得,你們對他賜下婚約不滿,這可怎麽好?”
梁和灩抬抬眼皮。
阿娘果然是見識過帝王心性和手段的人,隻是有點晚,皇帝已經懷疑過一遭了。
她嘴唇動了動:“我們商量出個辦法,若到時候陛下問起,就拿出來用。”
她說著,附耳過去,跟阿娘講他們當時商量的那個借口,方清槐眉頭皺著,歎了好幾聲:“你們也是……”
車外風聲呼嘯,大婚那日下的雪已經化得差不多,馬兒跑得比入宮謝恩那天快一些、穩一些,但也不多,搖搖晃晃裏,梁和灩沒辦法想事情,隻好安靜坐著,閉目養神。
藥油的氣息飄蕩在兩個人周圍,一直到馬車停下,都未散去。
梁和灩眨一眨眼,看裴行闕,他頭微微垂著,背靠著車廂壁,似乎睡著了,稠密的眼睫垂著,壓下一片陰影,和眼底那一片鴉青合在一起。
她喊他:“侯爺?”
後者疲倦地唔一聲,抬起眼,看著她的時候,顯出一點疲倦虛弱,臉頰也蒙著點不自然的紅,淡淡的,浮在他冷白臉上。
他瞧著似乎有些不太好,梁和灩原本要問一問,但阿娘的聲音在外麵響起,她眉頭揚起,挑開車簾,從馬車上跳下來。
方清槐站在馬車外麵,和一直跟著她、看著梁和灩長大的孫嬤嬤一起,笑眯眯地等著。
看她架勢,兩個人都哎呦一聲,方清槐伸手要去扶梁和灩,孫嬤嬤則伸手來扶方清槐,方清槐握一握梁和灩的手,念叨她:“多大的人了,怎麽還蹦蹦跳跳的,穩重些,而且剛化了雪,這麽滑,摔倒了怎麽辦?”
一隻小獅子狗在她腳邊繞啊繞,看見梁和灩,尾巴晃得地上灰塵都揚起來了,蹭著她鞋子打滾兒,撒嬌撒得很賣力。
梁和灩笑,彎腰把它抱起來,摟在懷裏,捋著毛摸啊摸:“喜圓怎麽掂著瘦了?”
身後芳郊和綠芽也都下來了,方清槐一貫把她們都當女兒看,此刻挨個摸著手,問近況。
裴行闕最後一個下來,他長隨一邊兒溜達去了,他自己扶著車,慢慢下來,步子走得有點慢,緩緩地過來,對方清槐行禮:“…伯母。”
他沒有來過這裏,喜圓不認識他,原本在幾個人之間來回打轉,此刻看見個生人,尾巴也不搖了,縮在梁和灩腳邊,對著他嗷嗷叫個不停。
方清槐溫和笑著:“侯爺請起,外麵怪冷的,我泡了茶,裏麵坐坐。”
說著,又斥:“喜圓,不許叫!”
裴行闕抿著唇,隻是笑,看梁和灩彎腰又把那小獅子狗抱起,輕拍著叫她不許對人亂叫,他伸手,搭在那小狗頭上,摸一摸。
那小獅子狗看他湊近了,反而不怎麽敢出聲,乖乖叫他摸了兩下,毛發油滑,眼烏亮,養得很用心。
這小院子也是,院子打掃得很幹淨,堆的東西也不多,不顯得亂,院前種了一棵柿子、一棵石榴,枝條茂盛,雖然還沒發芽,但可以想到,春夏時候,是怎樣枝繁葉茂的樣子。
方清槐招呼著他進去,屋裏茶水已經泡好,四麵明徹透亮,光線很好,是很適合長住的地方。
裴行闕看一眼正逗狗的梁和灩,想,倘若不是和他成婚,她過得,該比現在要好得多。
哪怕居所不大,卻幹淨整潔,很幸福。
他伸手,把那咬他衣擺的小獅子狗抱起來,咳一聲,坐在位子上,嗓音微微發啞:“侯府裏沒有什麽東西拿得出手,隻帶了一點薄禮,伯母不要介意。”
這在旁人那裏,是客套話,但於裴行闕,不是的。
因而說來,也就叫人覺得窘迫。
好在方清槐並不很在意,搖頭笑笑:“你們小夫妻日子能過好,我就放心了,什麽禮不禮的。”
又看他臉色不好,溫聲問了兩句,梁和灩在一邊淡淡聽著,神情平常。
中午的膳食沒有另做,這裏離梁和灩的食肆就是前後腳的距離,芳郊和綠芽多走兩步,送來的:“任姐姐說,你今日若路過,去嚐一嚐那菜就是了,宜早不宜遲,別拖那麽久。”
梁和灩瞥一眼裴行闕,後者正托著筷子,遞給方清槐,察覺到她眼神,抬頭看:“回府也沒有事情,我也想看看縣主的食肆怎麽樣,縣主不如就借著今天,去看一看。”
方清槐靜靜看他們兩個人,沒有多講話,隻微微笑著。
飯後,裴行闕主動站起身來:“外麵日光很好,我想去曬一曬暖。”這就是曉得他們母女兩個要講話,主動讓位置給她們了,倒是很有眼色。
梁和灩點點頭,把腳邊喜圓拎過去:“侯爺曬暖,正好帶著她。”
裴行闕接過喜圓,腳步有些虛浮地出去。
梁和灩盯著他背影看了看,沒有放在心上,轉頭看方清槐:“阿娘這段時間怎麽樣?”
“我能有什麽事情。”
方清槐摸一摸她手:“定北侯對你怎麽樣,我看你們兩個說話的樣子,怎麽好像還不太熟?”
“才認識三天,能熟到哪裏去?”
方清槐無可奈何地笑了笑:“日子是要過的,你這麽想,怎麽過得下去?”
頓一頓,她壓低聲音:“你們兩個,圓房了麽?”
她指一指外麵,聲音更輕:“我瞧著定北侯,身體似乎…不太好的樣子,不知道這樣的事情上,有沒有耽誤?”
梁和灩想起前夜,他們兩個商議過的說法。
裴侯爺的樣子,看著的確很病弱,很容易叫人覺得在某些方麵上弱勢,具體怎樣,她也不太清楚,對著阿娘,隻道:“熟識都未曾,又哪裏去圓房。”
梁和灩抿唇:“阿娘別為我想這麽多了,順其自然就好,我與他成婚前,自己一個人,不也過得很好?”
方清槐覺得這是歪道理,已經成親了,再想著和成親之前過,又該用什麽心態去對待生活裏多出來的那個人?
隻是她曉得梁和灩脾氣,沒在這個事情上多勸,也沒什麽好勸的,想了想,轉而問:“你前日…入宮謝恩的時候,怎麽樣,陛下他?”
當初梁和灩年紀尚小,方清槐卻是風口浪尖上過來的,最是曉得帝王對他們一家的苛刻,倘若不是…她父親也不會去得這樣早,梁和灩眼皮垂著,笑一笑:“說了兩句,沒有很刁難。”
方清槐黯然歎口氣:“哎,陛下如今,隻怕還耿耿於懷。”
梁和灩沒有搭腔,她不太想講當年的事情,兩個人安靜了一下,她慢慢起了另一個話題:“阿娘和嬤嬤兩個人住,還適應嗎?我還是不放心,喜圓膽子又小,我想著,還是把芳郊或者綠芽留下來一個,也好照應。”
方清槐立刻拒絕了:“我和你嬤嬤,才多大年紀,住在一起,也省心,倒是你,主子倘若弱勢,下頭人什麽嘴臉,我清楚得很,你那邊才最需要人幫忙,你顧好你自己就是,別掛心我。”
兩個人正講著話,外頭忽然傳來喜圓的叫聲,按說有人給她順毛,又有太陽曬著,她這會兒該翻著肚皮睡覺才是,怎麽好好兒的,叫這麽大聲?
梁和灩皺眉:“侯爺?”
外頭沒回應。
她皺起眉頭,起身去看。
裴行闕原本倚著牆,坐一個小胡床上,抱著喜圓,此刻卻垂著頭,合著眼,沒了聲息。
他個子高,四肢長,坐在那小胡床上,其實很委屈,如今手臂垂落,指尖幾乎要觸到地上,蹭了灰,喜圓拿頭蹭著他手,又不住去舔,叫著,試圖要把他叫醒。
可他毫無動靜,睡得沉沉。
第12章
裴行闕身上燒得滾燙。
梁和灩來不及管喜圓,扶住他垂落的手臂,把搖搖欲倒的人攙住,叫正和嬤嬤嘮嗑的芳郊與綠芽:“去請大夫。”
喜圓這會子也不敢亂叫,晃著尾巴很著急地在兩個人腳邊打轉,方清槐把她抱住,不叫她礙事:“侯爺這是怎麽了?”
梁和灩也說不準,但為了不叫阿娘擔心,隻有把病往小了說:“有些風寒,他素來體弱,所以顯得來勢洶洶。”
但風寒也會死人,更何況眼前人身體一貫不好,方清槐皺起眉,臉上還是露出擔心的神色。
裴行闕的長隨原本亂逛,招貓逗狗的,看見這樣子,終於有了點眼神,跑過來,和梁和灩一左一右,把人架起,往屋裏扶。
邊走,梁和灩邊低聲問:“你家侯爺從前都有什麽舊疾?”
長隨臉上顯出難色,哎呦兩聲:“縣主,你這就是為難我,侯爺他從小身體就不好,一身都是病,全是舊疾,要細數,一時半會兒怎麽說得出來?”
梁和灩恨不得給他一腳,眉頭皺著:“你別跟我在這裏油嘴滑舌,我問你,你家侯爺最近是吃什麽或喝什麽了,怎麽好端端的,發起熱來?”
那長隨哦一聲,反應過來:“不是縣主把侯爺趕去書房睡的嗎?”
這是什麽意思?
梁和灩沒反應過來,把裴行闕放在自己未出嫁前的床上,看他睡顏,微微發怔。
“他從前,不是一直睡書房嗎?”
梁和灩皺著眉頭,她是真的不明白這意思,長隨解釋不出來,比劃了比劃:“縣主回府後,去書房看看就知道了。”
附近就住著大夫,來得很快,拎著藥箱,被芳郊和綠芽簇擁著,推門進來,看一眼:“站得散一些,別都在這裏圍著,站這麽嚴嚴實實的,病人還要不要喘氣了?”
芳郊和綠芽最先出去,那長隨也在這裏頭沒待多久,溜出去了,方清槐抱著喜圓,也不方便,跟梁和灩對視一眼,出門了。
屋裏隻剩下梁和灩和大夫,她任勞任怨給人搬了椅子,站在原地,看他把脈。
“最近受了寒?”
大夫掀裴行闕眼皮,看了看:“沒什麽大毛病,年輕,底子也沒有那麽差,摸著心肺有點舊疾,但不礙事,這次是寒氣侵體,染了風寒,喝兩劑藥,捂出汗來,就沒事了。冬日裏,容易這樣,你們這些年輕孩子,就是太不注意。”
梁和灩答應著,拿紙筆來,請他開藥,又去數銅錢,湊一大把,遞給他:“多謝大夫。”
那大夫還在交代這兩天的禁忌,瞥她一眼:“才成婚?”
他想了想,又囑咐:“你們年輕人,火氣雖然旺,但最近還是要注意,節製一下為上。”
話說得不算隱晦,大約是怕聽不明白,梁和灩倒不害羞,就是乍一聽人提起,有些尷尬,咳一聲,接過藥方,送人出去了。
那長隨又跑得沒影兒,還是綠芽跑去抓藥。
芳郊打了水,交給梁和灩,她絞幹帕子,給裴行闕擦臉、脖子和手心。
裴行闕膚色冷白,生得好看,此刻自眼尾到臉頰,都燒出點不正常的紅,帕子擦上去,留一點瑩亮的水光,脆弱至極,像易碎的瓷,而他眼睫顫著,仿佛正做一場噩夢。
梁和灩在這樣的事情上耐心不是很夠,但是對著病成這樣的人,又不能拋下不管。
她歎口氣,懷念成婚前的日子。
這屋子還是她以前住的,一應擺設,都沒有變,房子不大,很緊湊,但有熟悉、親切感,才離開幾天,就叫人很想念。
隻是往事不可追。
她改變不了自己要成婚這個事情,就隻能把眼下日子過好,梁和灩的感傷情緒隻有一瞬,很快就收拾起來。她把那帕子重新打濕擰幹,搭在裴行闕額頭上,撐著下頜,注視他臉,想那長隨的意思。
把他趕去書房,這又是什麽意思?
不止她想這個問題,方清槐也想問,綠芽買回藥,給裴行闕煎著的時候,方清槐把梁和灩拉在一邊:“你與定北侯分房睡了?”
“是。”
梁和灩揉著眉心:“當時想著不太熟,侯府又有那麽多房間,就跟他商量著,分開睡了。”
方清槐擔心起來:“那陛下問起,你們要如何解釋?倘若陛下覺得,你們對他賜下婚約不滿,這可怎麽好?”
梁和灩抬抬眼皮。
阿娘果然是見識過帝王心性和手段的人,隻是有點晚,皇帝已經懷疑過一遭了。
她嘴唇動了動:“我們商量出個辦法,若到時候陛下問起,就拿出來用。”
她說著,附耳過去,跟阿娘講他們當時商量的那個借口,方清槐眉頭皺著,歎了好幾聲:“你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