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裝男拿著手機正準備付錢,聽見這話又移開了,看了看菜單上牛肉麵的價格,十五塊錢二兩,沒錯。
“你這煎蛋多少錢一個?”西裝男問。
李瓶笑眯眯的:“哥,兩塊五一個。”
西裝男頓時感覺自己進了黑店:“兩塊五?我在省城吃都才兩塊錢一個,你這鄉下的破店要兩塊五一個?”
第54章 第54碗麵
李瓶一點沒生氣:“哥,您在省城吃的那個雞蛋是養雞場的蛋,五毛錢買來,賣您兩塊錢。我們這純正的土雞蛋,一塊五一個買的,才賣您兩塊五,您算算哪個劃算?而且我們用的油還是去鄉下買的油菜籽自己榨的,吃著又香又健康。”
說完怕西裝男不信,還伸手指了指廚房裏放著的那桶菜籽油:“不信您可以跟我進去聞一聞,菜籽油可比別的油香多了。”
又去冰箱裏摸出一顆蛋,托在手心裏拿給西裝男看:“剛才您親眼看見我開冰箱拿的蛋,這都是我們在鄉下農民家裏買的土雞蛋,早上煮醪糟蛋的時候就是用的這個,您看是不是比養雞場的蛋小一點?雖然是個頭小一點,但都是走地雞吃糧食下的,營養好,味道也好。哥您放心吧,我們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不會騙您的。”
西裝男擺了擺手:“行了行了,小嘴叭叭叭的,哥信了。蛋煎得不錯,哥下次來,記得還這麽煎。”等付完錢,把付款成功的標識給李瓶看了一眼。
李瓶眼睛一亮,沒想到還做成個回頭客,當即歡快答道:“好嘞哥,我記住了,哥您慢走。”
其實倒不是李瓶這一頓又是營養又是健康的叭叭叭起了作用。這幾年大家手頭寬裕,不像那些年吃不飽的時候單純追求填飽肚子,而是開始注重健康、養生。
於是一切跟土字沾邊兒的東西都開始在市場上走俏,什麽土雞土鴨土雞蛋,營養不營養先不說,口感的確比養殖場喂飼料的好。
梁秋原也是嚐過土味兒的人,雞蛋剛一入口,他就知道和往常在省城裏吃的不一樣。這純正菜籽油煎出來的土雞蛋,又焦又脆,實在是太香了。貴就貴點兒吧,他又不是吃不起。
再說了,這家店除了煎蛋好吃,麵也不錯。他是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這回被老板發配到這西南邊陲小鎮來考察,別的不說,吃的是真不習慣。尤其是麵食,湯不濃,麵不勁道,還舍不得放油和澆頭,除了鹽啥味道都沒有,吃得他幹脆舍了麵改去吃飯。
今天也是湊巧,加班錯過了午飯時間,出來覓食發現飯館兒裏服務員都開始吃飯了。見他一個人,也懶得做他的生意,愛搭不理的,他不得已才選了家麵館走進去。
結果是出乎意料的滿意,最後他把湯都喝完了,並且決定,以後想吃麵了就來這家嚴記麵館。
送走客人,李瓶樂滋滋的正準備去洗碗,忽然聽見張淑蓉在樓上叫她。她顛兒顛兒的上得樓來,見張淑蓉靠在床頭。
“阿姨你醒了啊?餓不餓?想吃點什麽不?我去給你做。想吃外麵的也行,鋒哥出去買肉了,他說可以給他打電話,給你買回來。”
小姑娘聲音脆生生的,聽得張淑蓉心情都好了幾分。之前病得不想吃東西,也不覺得餓。如今一碗藥下去,再加上心裏沒了疙瘩,胃口一下就打開了。
第55章 第55碗麵
“我想吃醪糟蛋,還想吃趙涼粉家的涼粉。瓶瓶你幫我煮三個醪糟蛋,多加點醪糟。你餓不餓?你餓的話就多煮幾個。我這就給你鋒哥打電話,讓他買幾碗涼粉回來。”
李瓶覺得她家阿姨就像個小孩子一樣,病才剛好一點點就不禁嘴,這又麻又辣的,吃下去胃受不了咋辦?
於是勸道:“阿姨,你還在吃藥呢,等身體徹底好了再吃麻辣的吧?”
張淑蓉卻把她往樓下趕:“哎呀阿姨嘴裏邊淡得很,就想吃點酸的麻的辣的。你快下去幫我煮蛋,我給你鋒哥打電話喊他快點把涼粉買回來,我都快餓死了。”
李瓶想著她這麽久沒吃東西,怕她餓壞了,也不再跟她爭執,下樓煮蛋去了。
嚴鋒買了一扇豬排骨、三十斤牛肉和三十斤梅花肉回來,外加兩碗涼粉。一停下車就把手裏的涼粉遞給迎出來的李瓶:“上麵那碗辣椒加得少些,你拿上去給我媽吃,剩下那碗你吃。”
“那你的呢?”李瓶問。
“我不吃,還沒餓呢。”嚴鋒停好三輪車,跳下車來去搬後麵拖鬥裏的豬排骨。
餓不餓的,就一零嘴兒,至於要餓了才能吃麽?何況,他倆一起吃的午飯,他還去外麵溜達了一圈,要說餓,那也是他更餓啊。
李瓶想,鋒哥為了節約錢,寧願自己不吃,也要給自己帶一碗,可真好啊。
其實,嚴鋒倒不是為了節約錢,本來一碗涼粉就花不了幾個錢。這就是他長久以來形成的一個習慣,凡事想不到自己。再者,他一個大老爺們兒,給自己買零嘴兒,總覺得有點那什麽。
李瓶把辣椒少的那碗涼粉拌好,送去了樓上,又下來拌另外一碗。
紅豔豔的辣椒混合著湯汁,裹著切成指頭粗細的白涼粉,鮮香麻辣,聞之讓人口舌生津。李瓶一邊吞著口水一邊把涼粉分成兩小碗,想了想又從一隻碗裏撥了些去另外一隻碗裏。拿上筷子,把多的那碗端去了廚房。
嚴鋒正站在廚房裏的長桌邊砍排骨,李瓶把碗遞到他麵前:“鋒哥,吃涼粉。”
嚴鋒看了看,說:“你拿去吃,我不餓。”
李瓶說:“我那份在外麵呢,這份沒動的。你快吃吧,我一個人吃不完。”
嚴鋒想起上次老太太買三碗涼粉回來,小姑娘吃完了一碗還意猶未盡的模樣,又看眼前這碗裏明顯沒少多少,可見大部分都端進來給自己了。
心裏有個角落軟軟的,嚴鋒沒再拒絕:“你先放那吧,我把這個排骨砍完就吃。”
李瓶卻是不依:“排骨現在又不急著要,吃完再砍也行。涼粉拌好放久了不吃要坨的,就不好吃了。”
嚴鋒放下砍刀,就著血赤糊拉的手接過碗,呼嚕幾口吃完:“吃完了,這下總行了吧?”
李瓶應了一聲,把空碗接過來放進水槽,準備等自己那碗吃完了一起洗。
張淑蓉吃完醪糟蛋和涼粉,歇了一會兒,等身上有點力氣了,這才端著兩個空碗下樓來。
第56章 第56碗麵
嚴鋒在桌邊切牛肉,李瓶拿著把刀站在旁邊剁臊子,“嘭嘭嘭”的,還挺有模有樣。
“瓶瓶,累不累啊?累了就過來歇會兒,阿姨來剁。我這歇了好幾天,骨頭都生鏽了,正好動一動。”
李瓶巴不得多為這個家出點力,何況又正好在興頭上,自然不願意讓位:“阿姨我一點兒都不累,鋒哥教了我怎麽省力氣。你要是想活動活動,不如出去走一走,在家裏悶了好幾天,全當透透氣。”
嚴鋒也在旁邊幫腔:“是呀媽,太陽落山了,現在外麵也不熱,你去散會兒步吧。這兒沒多少活兒,都快忙完了。”
嚴鋒這話倒是真的,切配完成後就等著汆水。後麵的煎炒炸燉都是嚴鋒在負責,她平時也沒插手。
張淑蓉笑罵道:“成,你們一個兩個的,嫌我這個老婆子礙眼,都把我往外麵趕。那我就偷個懶,出去走一走。”
走到門口,突然覺得哪裏有點不對。她回過頭看廚房裏忙活的兩個人,她兒子站在靠外麵的地方,把瓶瓶大半個身子都遮住了。也不知道瓶瓶說了什麽,她兒子笑得……簡直沒眼看。
張淑蓉心裏一動,隨即想到什麽。過一會兒又搖了搖頭,沒再管廚房裏的兩個人,出門散步去了。
李瓶在給嚴鋒說他下午出去進貨時自己在店裏賣了兩個煎蛋的事,還說既然有客人需要,幹脆以後就兼搭著賣賣煎蛋,也算多一個進項。
嚴鋒也是沒想到,單價一塊錢的雞蛋放鍋裏煎一煎,小姑娘就敢直接漲價賣到兩塊五。
李瓶卻掰著手指頭給他計算成本,雞蛋儲存要費電,煎蛋要費油費燃氣,還需要人手,除開這些,其實利潤不高。
嚴鋒之所以說貴是就當地的消費習慣而言。東平鎮挨著農村,土雞蛋不是個稀罕物,煎蛋也不像麵的澆頭和湯底一樣需要各種香料和複雜的操作流程。很多人會覺得不值這個價,就不會在吃麵之餘多花錢再吃個煎蛋。
但李瓶計算的成本並沒有誇大,小姑娘因為做成了第一單生意,特別開心,還一個勁兒的說那個人說還會來吃,都有回頭客了。
嚴鋒不願潑她冷水,幹脆接受了這個提議。
結果沒想到一經推出竟然賣得挺好。當然這跟李瓶招待客人時盡力推銷分不開,另外也是占了地利的優勢。
嚴記麵館緊挨著東平鎮初中,平時來店裏消費的客人大多數都是學校裏的學生。周圍農村裏的成年人可能還會理性評判一下,覺得花兩塊五毛錢吃個雞蛋不值,畢竟家裏有的是土雞蛋,想吃多少都有。
但學校裏的學生就不一樣了,家長心疼孩子,給足了生活費。一個煎蛋還比不上一瓶飲料貴,好吃又有營養,那幹嘛不點呢?尤其是塊頭大、飯量大的男生,一個不夠,加兩個三個是常事。
就是店裏的人要比以前忙一點,這個也不能提前煎出來放在那裏,都是現煎出來的才好吃。
第57章 第57碗麵
李瓶把這項工作包攬了下來,她本來負責跑堂,總在廚房裏進進出出,瞅空就順手煎了。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嚴鋒也在旁邊幫忙。
說回王文濤收了梁東升的禮品這件事,張淑蓉為這事病了一場,終於好了。但這事的長尾效應卻沒完,因為,梁家又為這事炸了鍋。
梁老太太文與蘭是從兒媳婦張秋燕那裏聽到這件事的。
其實傳閑話的人本來沒有衝著張淑蓉去,畢竟嚴鋒和王曉琴三年前就離了,如今一個打算再婚,一個一直在尋求另嫁,嚴家算不上直接利益方。是張淑蓉的姐妹陳群關心則亂,才把這事兒傳進了張淑蓉的耳朵裏,惹得她大病一場。
但張秋燕不一樣,東平鎮的人都知道她和梁東升還有婚姻關係在。如今丈夫拋妻棄子,一分錢也不寄回家不說,把錢全部拿去討小三的歡心,上趕著認了別人做老丈人,這當妻子的該作何感想?
那傳閑話的問張秋燕,說你以前給我們說你老公不寄錢回家是不是騙我們呐?聽說他送王家的禮都是海參、燕窩,這是賺了多少錢啊?王家都能得這樣的禮,你們家兒子是他親生的崽,父母也是親生的父母,他不至於一分錢不寄回來吧?你是不是怕我們找你借錢,故意說他不寄錢回家?
張秋燕氣得臉通紅,說啥海參燕窩的,這是啥時候的事情啊?
傳閑話的說,就前段時間嘛,王文濤去了趟省城,背了好大一袋禮品回來,說是你家梁東升給買的。
張秋燕哭罵不迭:“那個背時砍腦殼的,被王家的狐狸精勾了魂,自己爸媽在老家吃糠咽菜,好東西都拿去孝敬狐狸精一家子了。老天爺啊,你咋不降道雷劈死這個遭瘟的?你睜睜眼啊!”
見把人惹哭了,傳閑話的人不免有些訕訕,心中升起幾分對張秋燕的同情來,覺得這梁東升做的事真是太過絕情。就算不看夫妻情麵,但父母和兒子皆是血親,怎麽能為了個野女人絲毫不顧呢?
又倒過來勸張秋燕,說好在梁家兩個老人明事理,一直認你這個兒媳婦,不要王家那個狐狸精進門。你眼光放長遠一點,好好把兒子撫養長大,好日子還在後頭呢。又同仇敵愾幫著張秋燕罵了一會兒王曉琴,這才把張秋燕的眼淚止住。
張秋燕平複了一下心情,跟著回了家,準備找公婆拿個主意。
梁東升拋棄他們娘兒倆後,公公婆婆就把母子倆接到了鄉下老家一起住。公公婆婆都還硬朗,能種地能下田,她也依舊做著自己的小生意,一家人共同撫養著兒子梁遠。
晚飯照舊是麵條,張秋燕舀了一勺豬油,打了三個雞蛋,掐兩把藤藤菜,做了四大碗麵條,又從壇子裏舀了一碟辣椒醬做配菜。
一家人圍著桌子吃飯的時候,婆婆文與蘭像往常一樣,從自己碗裏夾一些雞蛋到孫子梁遠的碗裏。
張秋燕擋了擋,說:“媽,小遠碗裏有的,你自己吃。”
第58章 第58碗麵
文與蘭沒理她,又夾了幾筷子,說:“我這個老太婆都這把歲數了,吃那麽好幹什麽?小遠在長身體,才需要吃好一點。”
張秋燕聞言再也忍不住,眼淚滾了下來,嗚咽聲一陣緊接著一陣。
她這一哭,桌上便沒人再吃得下去。公公梁海明放下筷子,兀自摸出旱煙袋,點上火沉默地抽起來。兒媳婦哭,他這個做公公的不太好問。
五歲的梁遠捏著筷子,一臉的不知所措。
文與蘭眉頭皺得死緊,訓斥兒媳婦:“你有什麽話就直接說,哭哭啼啼像什麽樣子,還讓不讓人吃飯了?”
張秋燕打了好大一個哭嗝,說:“媽,我也不想哭的,我就是傷心。你但凡有點好吃的自己都舍不得吃,緊著小遠。可我今天聽人說,東升給王家買了好多海參和燕窩。那邊叔伯兄弟都得了禮品,自個兒親生父母和兒子卻扔在一邊。嗚嗚嗚……我這心裏實在是太難受了。”
兒媳婦的一席話,像錐子一樣紮進文與蘭的心裏。
老太太要強了一輩子,和老實巴交的丈夫麵朝黃土背朝天,一顆汗珠摔八瓣兒的拉拔著兩個兒子長大成人。
兩個兒子也爭氣,雖是泥腿子出身,最後卻都端上了公家飯碗。以前村裏人提起梁家,哪個不豎著大拇指誇讚?兩個兒子也成了村裏人教育自己孩子的樣板。
結果老了老了,小兒子一出拋妻棄子,讓整個老梁家成了村裏的笑話。
“你這煎蛋多少錢一個?”西裝男問。
李瓶笑眯眯的:“哥,兩塊五一個。”
西裝男頓時感覺自己進了黑店:“兩塊五?我在省城吃都才兩塊錢一個,你這鄉下的破店要兩塊五一個?”
第54章 第54碗麵
李瓶一點沒生氣:“哥,您在省城吃的那個雞蛋是養雞場的蛋,五毛錢買來,賣您兩塊錢。我們這純正的土雞蛋,一塊五一個買的,才賣您兩塊五,您算算哪個劃算?而且我們用的油還是去鄉下買的油菜籽自己榨的,吃著又香又健康。”
說完怕西裝男不信,還伸手指了指廚房裏放著的那桶菜籽油:“不信您可以跟我進去聞一聞,菜籽油可比別的油香多了。”
又去冰箱裏摸出一顆蛋,托在手心裏拿給西裝男看:“剛才您親眼看見我開冰箱拿的蛋,這都是我們在鄉下農民家裏買的土雞蛋,早上煮醪糟蛋的時候就是用的這個,您看是不是比養雞場的蛋小一點?雖然是個頭小一點,但都是走地雞吃糧食下的,營養好,味道也好。哥您放心吧,我們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不會騙您的。”
西裝男擺了擺手:“行了行了,小嘴叭叭叭的,哥信了。蛋煎得不錯,哥下次來,記得還這麽煎。”等付完錢,把付款成功的標識給李瓶看了一眼。
李瓶眼睛一亮,沒想到還做成個回頭客,當即歡快答道:“好嘞哥,我記住了,哥您慢走。”
其實倒不是李瓶這一頓又是營養又是健康的叭叭叭起了作用。這幾年大家手頭寬裕,不像那些年吃不飽的時候單純追求填飽肚子,而是開始注重健康、養生。
於是一切跟土字沾邊兒的東西都開始在市場上走俏,什麽土雞土鴨土雞蛋,營養不營養先不說,口感的確比養殖場喂飼料的好。
梁秋原也是嚐過土味兒的人,雞蛋剛一入口,他就知道和往常在省城裏吃的不一樣。這純正菜籽油煎出來的土雞蛋,又焦又脆,實在是太香了。貴就貴點兒吧,他又不是吃不起。
再說了,這家店除了煎蛋好吃,麵也不錯。他是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這回被老板發配到這西南邊陲小鎮來考察,別的不說,吃的是真不習慣。尤其是麵食,湯不濃,麵不勁道,還舍不得放油和澆頭,除了鹽啥味道都沒有,吃得他幹脆舍了麵改去吃飯。
今天也是湊巧,加班錯過了午飯時間,出來覓食發現飯館兒裏服務員都開始吃飯了。見他一個人,也懶得做他的生意,愛搭不理的,他不得已才選了家麵館走進去。
結果是出乎意料的滿意,最後他把湯都喝完了,並且決定,以後想吃麵了就來這家嚴記麵館。
送走客人,李瓶樂滋滋的正準備去洗碗,忽然聽見張淑蓉在樓上叫她。她顛兒顛兒的上得樓來,見張淑蓉靠在床頭。
“阿姨你醒了啊?餓不餓?想吃點什麽不?我去給你做。想吃外麵的也行,鋒哥出去買肉了,他說可以給他打電話,給你買回來。”
小姑娘聲音脆生生的,聽得張淑蓉心情都好了幾分。之前病得不想吃東西,也不覺得餓。如今一碗藥下去,再加上心裏沒了疙瘩,胃口一下就打開了。
第55章 第55碗麵
“我想吃醪糟蛋,還想吃趙涼粉家的涼粉。瓶瓶你幫我煮三個醪糟蛋,多加點醪糟。你餓不餓?你餓的話就多煮幾個。我這就給你鋒哥打電話,讓他買幾碗涼粉回來。”
李瓶覺得她家阿姨就像個小孩子一樣,病才剛好一點點就不禁嘴,這又麻又辣的,吃下去胃受不了咋辦?
於是勸道:“阿姨,你還在吃藥呢,等身體徹底好了再吃麻辣的吧?”
張淑蓉卻把她往樓下趕:“哎呀阿姨嘴裏邊淡得很,就想吃點酸的麻的辣的。你快下去幫我煮蛋,我給你鋒哥打電話喊他快點把涼粉買回來,我都快餓死了。”
李瓶想著她這麽久沒吃東西,怕她餓壞了,也不再跟她爭執,下樓煮蛋去了。
嚴鋒買了一扇豬排骨、三十斤牛肉和三十斤梅花肉回來,外加兩碗涼粉。一停下車就把手裏的涼粉遞給迎出來的李瓶:“上麵那碗辣椒加得少些,你拿上去給我媽吃,剩下那碗你吃。”
“那你的呢?”李瓶問。
“我不吃,還沒餓呢。”嚴鋒停好三輪車,跳下車來去搬後麵拖鬥裏的豬排骨。
餓不餓的,就一零嘴兒,至於要餓了才能吃麽?何況,他倆一起吃的午飯,他還去外麵溜達了一圈,要說餓,那也是他更餓啊。
李瓶想,鋒哥為了節約錢,寧願自己不吃,也要給自己帶一碗,可真好啊。
其實,嚴鋒倒不是為了節約錢,本來一碗涼粉就花不了幾個錢。這就是他長久以來形成的一個習慣,凡事想不到自己。再者,他一個大老爺們兒,給自己買零嘴兒,總覺得有點那什麽。
李瓶把辣椒少的那碗涼粉拌好,送去了樓上,又下來拌另外一碗。
紅豔豔的辣椒混合著湯汁,裹著切成指頭粗細的白涼粉,鮮香麻辣,聞之讓人口舌生津。李瓶一邊吞著口水一邊把涼粉分成兩小碗,想了想又從一隻碗裏撥了些去另外一隻碗裏。拿上筷子,把多的那碗端去了廚房。
嚴鋒正站在廚房裏的長桌邊砍排骨,李瓶把碗遞到他麵前:“鋒哥,吃涼粉。”
嚴鋒看了看,說:“你拿去吃,我不餓。”
李瓶說:“我那份在外麵呢,這份沒動的。你快吃吧,我一個人吃不完。”
嚴鋒想起上次老太太買三碗涼粉回來,小姑娘吃完了一碗還意猶未盡的模樣,又看眼前這碗裏明顯沒少多少,可見大部分都端進來給自己了。
心裏有個角落軟軟的,嚴鋒沒再拒絕:“你先放那吧,我把這個排骨砍完就吃。”
李瓶卻是不依:“排骨現在又不急著要,吃完再砍也行。涼粉拌好放久了不吃要坨的,就不好吃了。”
嚴鋒放下砍刀,就著血赤糊拉的手接過碗,呼嚕幾口吃完:“吃完了,這下總行了吧?”
李瓶應了一聲,把空碗接過來放進水槽,準備等自己那碗吃完了一起洗。
張淑蓉吃完醪糟蛋和涼粉,歇了一會兒,等身上有點力氣了,這才端著兩個空碗下樓來。
第56章 第56碗麵
嚴鋒在桌邊切牛肉,李瓶拿著把刀站在旁邊剁臊子,“嘭嘭嘭”的,還挺有模有樣。
“瓶瓶,累不累啊?累了就過來歇會兒,阿姨來剁。我這歇了好幾天,骨頭都生鏽了,正好動一動。”
李瓶巴不得多為這個家出點力,何況又正好在興頭上,自然不願意讓位:“阿姨我一點兒都不累,鋒哥教了我怎麽省力氣。你要是想活動活動,不如出去走一走,在家裏悶了好幾天,全當透透氣。”
嚴鋒也在旁邊幫腔:“是呀媽,太陽落山了,現在外麵也不熱,你去散會兒步吧。這兒沒多少活兒,都快忙完了。”
嚴鋒這話倒是真的,切配完成後就等著汆水。後麵的煎炒炸燉都是嚴鋒在負責,她平時也沒插手。
張淑蓉笑罵道:“成,你們一個兩個的,嫌我這個老婆子礙眼,都把我往外麵趕。那我就偷個懶,出去走一走。”
走到門口,突然覺得哪裏有點不對。她回過頭看廚房裏忙活的兩個人,她兒子站在靠外麵的地方,把瓶瓶大半個身子都遮住了。也不知道瓶瓶說了什麽,她兒子笑得……簡直沒眼看。
張淑蓉心裏一動,隨即想到什麽。過一會兒又搖了搖頭,沒再管廚房裏的兩個人,出門散步去了。
李瓶在給嚴鋒說他下午出去進貨時自己在店裏賣了兩個煎蛋的事,還說既然有客人需要,幹脆以後就兼搭著賣賣煎蛋,也算多一個進項。
嚴鋒也是沒想到,單價一塊錢的雞蛋放鍋裏煎一煎,小姑娘就敢直接漲價賣到兩塊五。
李瓶卻掰著手指頭給他計算成本,雞蛋儲存要費電,煎蛋要費油費燃氣,還需要人手,除開這些,其實利潤不高。
嚴鋒之所以說貴是就當地的消費習慣而言。東平鎮挨著農村,土雞蛋不是個稀罕物,煎蛋也不像麵的澆頭和湯底一樣需要各種香料和複雜的操作流程。很多人會覺得不值這個價,就不會在吃麵之餘多花錢再吃個煎蛋。
但李瓶計算的成本並沒有誇大,小姑娘因為做成了第一單生意,特別開心,還一個勁兒的說那個人說還會來吃,都有回頭客了。
嚴鋒不願潑她冷水,幹脆接受了這個提議。
結果沒想到一經推出竟然賣得挺好。當然這跟李瓶招待客人時盡力推銷分不開,另外也是占了地利的優勢。
嚴記麵館緊挨著東平鎮初中,平時來店裏消費的客人大多數都是學校裏的學生。周圍農村裏的成年人可能還會理性評判一下,覺得花兩塊五毛錢吃個雞蛋不值,畢竟家裏有的是土雞蛋,想吃多少都有。
但學校裏的學生就不一樣了,家長心疼孩子,給足了生活費。一個煎蛋還比不上一瓶飲料貴,好吃又有營養,那幹嘛不點呢?尤其是塊頭大、飯量大的男生,一個不夠,加兩個三個是常事。
就是店裏的人要比以前忙一點,這個也不能提前煎出來放在那裏,都是現煎出來的才好吃。
第57章 第57碗麵
李瓶把這項工作包攬了下來,她本來負責跑堂,總在廚房裏進進出出,瞅空就順手煎了。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嚴鋒也在旁邊幫忙。
說回王文濤收了梁東升的禮品這件事,張淑蓉為這事病了一場,終於好了。但這事的長尾效應卻沒完,因為,梁家又為這事炸了鍋。
梁老太太文與蘭是從兒媳婦張秋燕那裏聽到這件事的。
其實傳閑話的人本來沒有衝著張淑蓉去,畢竟嚴鋒和王曉琴三年前就離了,如今一個打算再婚,一個一直在尋求另嫁,嚴家算不上直接利益方。是張淑蓉的姐妹陳群關心則亂,才把這事兒傳進了張淑蓉的耳朵裏,惹得她大病一場。
但張秋燕不一樣,東平鎮的人都知道她和梁東升還有婚姻關係在。如今丈夫拋妻棄子,一分錢也不寄回家不說,把錢全部拿去討小三的歡心,上趕著認了別人做老丈人,這當妻子的該作何感想?
那傳閑話的問張秋燕,說你以前給我們說你老公不寄錢回家是不是騙我們呐?聽說他送王家的禮都是海參、燕窩,這是賺了多少錢啊?王家都能得這樣的禮,你們家兒子是他親生的崽,父母也是親生的父母,他不至於一分錢不寄回來吧?你是不是怕我們找你借錢,故意說他不寄錢回家?
張秋燕氣得臉通紅,說啥海參燕窩的,這是啥時候的事情啊?
傳閑話的說,就前段時間嘛,王文濤去了趟省城,背了好大一袋禮品回來,說是你家梁東升給買的。
張秋燕哭罵不迭:“那個背時砍腦殼的,被王家的狐狸精勾了魂,自己爸媽在老家吃糠咽菜,好東西都拿去孝敬狐狸精一家子了。老天爺啊,你咋不降道雷劈死這個遭瘟的?你睜睜眼啊!”
見把人惹哭了,傳閑話的人不免有些訕訕,心中升起幾分對張秋燕的同情來,覺得這梁東升做的事真是太過絕情。就算不看夫妻情麵,但父母和兒子皆是血親,怎麽能為了個野女人絲毫不顧呢?
又倒過來勸張秋燕,說好在梁家兩個老人明事理,一直認你這個兒媳婦,不要王家那個狐狸精進門。你眼光放長遠一點,好好把兒子撫養長大,好日子還在後頭呢。又同仇敵愾幫著張秋燕罵了一會兒王曉琴,這才把張秋燕的眼淚止住。
張秋燕平複了一下心情,跟著回了家,準備找公婆拿個主意。
梁東升拋棄他們娘兒倆後,公公婆婆就把母子倆接到了鄉下老家一起住。公公婆婆都還硬朗,能種地能下田,她也依舊做著自己的小生意,一家人共同撫養著兒子梁遠。
晚飯照舊是麵條,張秋燕舀了一勺豬油,打了三個雞蛋,掐兩把藤藤菜,做了四大碗麵條,又從壇子裏舀了一碟辣椒醬做配菜。
一家人圍著桌子吃飯的時候,婆婆文與蘭像往常一樣,從自己碗裏夾一些雞蛋到孫子梁遠的碗裏。
張秋燕擋了擋,說:“媽,小遠碗裏有的,你自己吃。”
第58章 第58碗麵
文與蘭沒理她,又夾了幾筷子,說:“我這個老太婆都這把歲數了,吃那麽好幹什麽?小遠在長身體,才需要吃好一點。”
張秋燕聞言再也忍不住,眼淚滾了下來,嗚咽聲一陣緊接著一陣。
她這一哭,桌上便沒人再吃得下去。公公梁海明放下筷子,兀自摸出旱煙袋,點上火沉默地抽起來。兒媳婦哭,他這個做公公的不太好問。
五歲的梁遠捏著筷子,一臉的不知所措。
文與蘭眉頭皺得死緊,訓斥兒媳婦:“你有什麽話就直接說,哭哭啼啼像什麽樣子,還讓不讓人吃飯了?”
張秋燕打了好大一個哭嗝,說:“媽,我也不想哭的,我就是傷心。你但凡有點好吃的自己都舍不得吃,緊著小遠。可我今天聽人說,東升給王家買了好多海參和燕窩。那邊叔伯兄弟都得了禮品,自個兒親生父母和兒子卻扔在一邊。嗚嗚嗚……我這心裏實在是太難受了。”
兒媳婦的一席話,像錐子一樣紮進文與蘭的心裏。
老太太要強了一輩子,和老實巴交的丈夫麵朝黃土背朝天,一顆汗珠摔八瓣兒的拉拔著兩個兒子長大成人。
兩個兒子也爭氣,雖是泥腿子出身,最後卻都端上了公家飯碗。以前村裏人提起梁家,哪個不豎著大拇指誇讚?兩個兒子也成了村裏人教育自己孩子的樣板。
結果老了老了,小兒子一出拋妻棄子,讓整個老梁家成了村裏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