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些驚訝,連忙上前幾步,略微局促地喊道:“陳老師,您怎麽會在這?”
實在是太久沒見了。
要不是看到他眉心偏左的地方有一顆痣,她當真要認不出來了。
陳校長聽到這話,回頭詫異地看向她。
——漂亮到難以形容的姑娘,皮膚很白,沒有當地人獨有的高原紅,高高瘦瘦,一頭濃密的黑色卷發披散肩頭。
他不記得見過這姑娘。
林循也意識到陳校長壓根不記得她了,轉而用青原話解釋道:“您原先在鎮上的七裏小學當教導主任,我是您的學生。”
陳校長聞言仔仔細細上上下下將她打量了個遍,努力在腦海裏搜索,最終苦笑著搖頭:“……我真是記不起來了,你們小孩子一天一個樣。你是哪家的孩子啊?”
林循看著眼前的人,多年不見,他比從前蒼老了很多,體態也胖了一些,脊背佝僂了幾分。
她彎著唇解釋道:“我是上林村人,我爸爸叫林華。當年是您親自到村裏,挨家挨戶勸大家,讓女孩兒們去上學的……隻有我爸爸聽了您的話……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您回到這裏當校長了。”
陳校長聽她說完,愣了好久,又看了她好幾眼,才一拍腦袋,恍然大悟道:“原來是你啊。你叫……林循吧?”
老校長記起她,語氣比之前激昂了很多:“我記得你當年初中畢業後,是跟著你奶奶去南方找你爸爸了吧?找到了嗎?”
“是,”林循彎了眉眼,“我們找到了。”
“那就好,那就好,難怪看你如今過得很好,看著已經是個大城市的姑娘了。”
陳校長目光欣慰,說完後又看了看她身邊的沈鬱,疑惑道:“隻是,你今天怎麽會跟小沈一起回來,你們認識嗎?”
林循亦跟著側目,看了眼沈鬱。
他靜靜聽著他們敘舊,沒有接茬的意思。
林老板多少有些赧然。
她還是第一次跟人介紹他們的關係。
她咳嗽了兩聲,牽了他的手,大大方方地說道:“嗯,不止認識,他是我……先生。”
她挑了個說起來不那麽別扭的稱呼。
陳校長的視線在他們之間逡巡片刻,顯然是驚訝極了。
實在沒想到沈鬱和青原,還有這樣的緣分。
他想了很久,才終於恍然道:“小沈,那你當年第一次來青原,也是因為小循?你們在那之前就認識?”
“是。”
沈鬱想起當年的事,不禁再次溫聲跟陳校長道謝,“當年還得多謝您收留我幾天,不然我高反這麽嚴重,眼睛又看不見,還真走不出這片大山。”
做《森林寓言》節目之前,蘇世城他們都奇怪,問他怎麽會選這樣一個地方,做一檔不賺錢的公益節目。
他們卻不明白,他在曾經一無所有的時候,在這個地方受盡了恩惠。
“早知道你是我們祁南縣的女婿,我當時該多留你幾天才好呢。”
校長笑嗬嗬地帶他們進了空餘的校舍,幫忙放好行李。
又聊了許久,老校長才意猶未盡地起身:“我還得回去給孩子們批期末考試的卷子,就先走了。小循,你還是第一次到這兒來吧?現在孩子們上學的條件可比當年好多了,待會兒讓小周帶你們到處逛逛。”
兩人隨即同校長道別。
而後跟著旁邊一直陪同的那位周老師穿過操場,往教學樓走去。
“這裏就是教學樓了,我們學校是這片山區裏唯一的小學,附近幾個村落的孩子們都在這兒念書……”
他說著,看了眼沈鬱,感激道:“還得多謝沈先生的慈善款,明年我們又能建成一座教學樓,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了。”
午後的青原停了雪,露出了高高的天空和明快的太陽,無所顧忌地照拂著山川戈壁。
林循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原有的教學樓後麵挖了片平整的空地,已經開始打新的地基。
周老師一邊介紹著,一邊帶他們走到教學樓下。
剛走到廊下,率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整麵五彩斑斕的牆。
林循走近一些,才發現,這些色彩都來自於貼滿牆麵的五顏六色的便簽紙。
“這是我們希望小學的特色,希望牆,張貼的都是孩子們的心願。從建校開始,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走出了這片大山,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初高中畢業出去工作,總比留在山裏強。”
周老師簡單說了句,便想帶著他們繼續往裏走去參觀裏麵的教室,可沈鬱卻停住了腳步。
他牽著林循,眉眼都張揚了幾分。
“到了,我的目的地。”
他轉身,對周老師道謝,溫聲道:“您去忙吧,我們自己在這待會兒。”
周老師對沈鬱很尊敬,聞言說了聲好,又讓他們有事直接去旁邊的辦公室找他。
等人走後,林循才有些不解地站在原地,看著花花綠綠的心願牆,沒明白他的目的地怎麽就是一片牆了。
她粗粗掃了一眼,密密麻麻的便簽上寫滿了孩子們的心願。
林循看著看著,忍不住勾了勾唇,嘖,字跡都還蠻工整的嘛。
比他們當初可強多了。
她看了很久之後,站在她身後的人忽然輕輕環住她肩膀。
他的下巴抵在她頭頂,嗓音懶散地說道:“我看不到,就得勞煩你自己找一找了。我記得那些孩子們說過,應該是在右上角來著。”
林循的視線跟著他的指揮,往右上角看去。
她看了一會兒,忍不住問道:“你要我找什——”
她的話沒能說完。
視線凝固在右上角,三張有些褪色的便簽紙上。
來自三個不同的孩子。
那上麵的字跡,比其他人的,更加工整幾分。
“希望我未來能像林循姐姐一樣,考上好的大學,去大城市工作。祝我們陳校長長命百歲,也祝林循姐姐身體健康!——林文聰”
“長大以後我要去看□□!雖然從來沒見過她,但希望資助我的林循姐姐生活工作都順利!——李青剛”
“希望爸爸身體能好起來,希望我能像林循姐姐一樣,好好讀書,未來有一天,帶我爸爸媽媽走出這片大山。也祝林循姐姐天天開心,平平安安。——林娟”
這三個名字……
林循默念了幾遍,眼睫飛快地振顫著。
她有印象的。
記憶因著觸發,回到大一那年,她抑鬱症發作、因為兩個摔爛的外賣企圖輕-生的那次……
當時她幾乎自我封閉、自暴自棄了一整個月。
放棄了學業、放棄了兼職,整天整夜地爛在宿舍狹窄的床上,戴著耳機,聽著亂七八糟的有聲劇。
那一次,幾乎連她最愛的聲音也救不了她。
宿舍的床板很硬,她每翻一個身,就能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單薄的皮肉下,尖銳的骨頭與床板碰撞,發出刻骨的疼痛。
生命好像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
直到某天,她在廣播劇平台的角落,看到了一個慈善機構的廣告。
慈善這種事,本不該出現在她的生命裏。
但林循想起了自己賬戶裏上萬塊的存款,是她辛辛苦苦攢下來,用來交下一學年的學費和住宿費的。
她鬼使神差地點進去,卻在資助清單裏,看到了祁南縣下林村希望小學的名字。
才知道原來她離開那裏之後,那片貧瘠的土地上,建了一座名叫“希望”的學校。
林循當時沒想太多來著。
隻是覺得,反正她存的錢也沒什麽用了,她不打算繼續上學了,也不想繼續堅持了。
那些錢,與其在她這裏絕望地腐爛,不如用來換取點希望。
聯絡、登記、匯款,所有的流程都很簡單,簡單到林循甚至以為那家慈善組織是騙錢的。
錢打過去的第二天,負責人給她發了資助的學生名單,林循隻是匆匆掃了一眼——是三個孩子,姓名都很普通,兩個跟她一樣姓林,一個姓李,都是祁南縣常見的姓。
那天林循躺在床上,看了眼銀行卡裏空空蕩蕩的餘額,連點外賣的錢都沒有了。
她餓到了晚上,頂著白色的床帳,感覺胃裏翻江倒海地痙攣著。
她就這樣睡著了,又在半夜餓醒,又睡著,再餓醒。
所有的退路都被她封死。
可偏偏奇怪的是,第二天再次醒來,身體卻像是進入了一種自我保護模式,所有的饑餓感都消失了。
她麻木地起身往外走,遵照著求生的本能,從抽屜裏翻出一張僅剩的十塊錢紙幣,去校門口吃了一碗刀削麵。
沉寂了一個月的身體有些不適應晝山忽如其來的陽光。
可吃完那碗熱騰騰的麵之後,她忽然就沒那麽難受了。
莫名其妙地說服了自己。
別這麽輕易就放棄吧,再試一次。
你也是從那大山裏走出來的孩子。
萬一,未來也有希望呢?
……
後來的很多年裏,她陸陸續續資助過好多個孩子,不局限於祁南縣。
但統統都沒跟他們聯係過,也沒見過麵。
慈善機構的負責人偶爾會給她發孩子們的祝福和感謝,說她是孩子們的榜樣,林循也沒好意思去看。
她自己的生活都過得一團糟,朝不保夕的,哪會是什麽榜樣,該是反麵教材才對。
卻沒想到曾經從來沒有留意過的祝福,如今竟然跨越了一千多公裏、兩千多個日夜,奇妙地出現在她眼前。
——難怪,時隔一個月走出寢室大樓,吃著那碗刀削麵的那天,晝山連綿多日的雨忽然停了。
實在是太久沒見了。
要不是看到他眉心偏左的地方有一顆痣,她當真要認不出來了。
陳校長聽到這話,回頭詫異地看向她。
——漂亮到難以形容的姑娘,皮膚很白,沒有當地人獨有的高原紅,高高瘦瘦,一頭濃密的黑色卷發披散肩頭。
他不記得見過這姑娘。
林循也意識到陳校長壓根不記得她了,轉而用青原話解釋道:“您原先在鎮上的七裏小學當教導主任,我是您的學生。”
陳校長聞言仔仔細細上上下下將她打量了個遍,努力在腦海裏搜索,最終苦笑著搖頭:“……我真是記不起來了,你們小孩子一天一個樣。你是哪家的孩子啊?”
林循看著眼前的人,多年不見,他比從前蒼老了很多,體態也胖了一些,脊背佝僂了幾分。
她彎著唇解釋道:“我是上林村人,我爸爸叫林華。當年是您親自到村裏,挨家挨戶勸大家,讓女孩兒們去上學的……隻有我爸爸聽了您的話……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您回到這裏當校長了。”
陳校長聽她說完,愣了好久,又看了她好幾眼,才一拍腦袋,恍然大悟道:“原來是你啊。你叫……林循吧?”
老校長記起她,語氣比之前激昂了很多:“我記得你當年初中畢業後,是跟著你奶奶去南方找你爸爸了吧?找到了嗎?”
“是,”林循彎了眉眼,“我們找到了。”
“那就好,那就好,難怪看你如今過得很好,看著已經是個大城市的姑娘了。”
陳校長目光欣慰,說完後又看了看她身邊的沈鬱,疑惑道:“隻是,你今天怎麽會跟小沈一起回來,你們認識嗎?”
林循亦跟著側目,看了眼沈鬱。
他靜靜聽著他們敘舊,沒有接茬的意思。
林老板多少有些赧然。
她還是第一次跟人介紹他們的關係。
她咳嗽了兩聲,牽了他的手,大大方方地說道:“嗯,不止認識,他是我……先生。”
她挑了個說起來不那麽別扭的稱呼。
陳校長的視線在他們之間逡巡片刻,顯然是驚訝極了。
實在沒想到沈鬱和青原,還有這樣的緣分。
他想了很久,才終於恍然道:“小沈,那你當年第一次來青原,也是因為小循?你們在那之前就認識?”
“是。”
沈鬱想起當年的事,不禁再次溫聲跟陳校長道謝,“當年還得多謝您收留我幾天,不然我高反這麽嚴重,眼睛又看不見,還真走不出這片大山。”
做《森林寓言》節目之前,蘇世城他們都奇怪,問他怎麽會選這樣一個地方,做一檔不賺錢的公益節目。
他們卻不明白,他在曾經一無所有的時候,在這個地方受盡了恩惠。
“早知道你是我們祁南縣的女婿,我當時該多留你幾天才好呢。”
校長笑嗬嗬地帶他們進了空餘的校舍,幫忙放好行李。
又聊了許久,老校長才意猶未盡地起身:“我還得回去給孩子們批期末考試的卷子,就先走了。小循,你還是第一次到這兒來吧?現在孩子們上學的條件可比當年好多了,待會兒讓小周帶你們到處逛逛。”
兩人隨即同校長道別。
而後跟著旁邊一直陪同的那位周老師穿過操場,往教學樓走去。
“這裏就是教學樓了,我們學校是這片山區裏唯一的小學,附近幾個村落的孩子們都在這兒念書……”
他說著,看了眼沈鬱,感激道:“還得多謝沈先生的慈善款,明年我們又能建成一座教學樓,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了。”
午後的青原停了雪,露出了高高的天空和明快的太陽,無所顧忌地照拂著山川戈壁。
林循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原有的教學樓後麵挖了片平整的空地,已經開始打新的地基。
周老師一邊介紹著,一邊帶他們走到教學樓下。
剛走到廊下,率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整麵五彩斑斕的牆。
林循走近一些,才發現,這些色彩都來自於貼滿牆麵的五顏六色的便簽紙。
“這是我們希望小學的特色,希望牆,張貼的都是孩子們的心願。從建校開始,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走出了這片大山,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初高中畢業出去工作,總比留在山裏強。”
周老師簡單說了句,便想帶著他們繼續往裏走去參觀裏麵的教室,可沈鬱卻停住了腳步。
他牽著林循,眉眼都張揚了幾分。
“到了,我的目的地。”
他轉身,對周老師道謝,溫聲道:“您去忙吧,我們自己在這待會兒。”
周老師對沈鬱很尊敬,聞言說了聲好,又讓他們有事直接去旁邊的辦公室找他。
等人走後,林循才有些不解地站在原地,看著花花綠綠的心願牆,沒明白他的目的地怎麽就是一片牆了。
她粗粗掃了一眼,密密麻麻的便簽上寫滿了孩子們的心願。
林循看著看著,忍不住勾了勾唇,嘖,字跡都還蠻工整的嘛。
比他們當初可強多了。
她看了很久之後,站在她身後的人忽然輕輕環住她肩膀。
他的下巴抵在她頭頂,嗓音懶散地說道:“我看不到,就得勞煩你自己找一找了。我記得那些孩子們說過,應該是在右上角來著。”
林循的視線跟著他的指揮,往右上角看去。
她看了一會兒,忍不住問道:“你要我找什——”
她的話沒能說完。
視線凝固在右上角,三張有些褪色的便簽紙上。
來自三個不同的孩子。
那上麵的字跡,比其他人的,更加工整幾分。
“希望我未來能像林循姐姐一樣,考上好的大學,去大城市工作。祝我們陳校長長命百歲,也祝林循姐姐身體健康!——林文聰”
“長大以後我要去看□□!雖然從來沒見過她,但希望資助我的林循姐姐生活工作都順利!——李青剛”
“希望爸爸身體能好起來,希望我能像林循姐姐一樣,好好讀書,未來有一天,帶我爸爸媽媽走出這片大山。也祝林循姐姐天天開心,平平安安。——林娟”
這三個名字……
林循默念了幾遍,眼睫飛快地振顫著。
她有印象的。
記憶因著觸發,回到大一那年,她抑鬱症發作、因為兩個摔爛的外賣企圖輕-生的那次……
當時她幾乎自我封閉、自暴自棄了一整個月。
放棄了學業、放棄了兼職,整天整夜地爛在宿舍狹窄的床上,戴著耳機,聽著亂七八糟的有聲劇。
那一次,幾乎連她最愛的聲音也救不了她。
宿舍的床板很硬,她每翻一個身,就能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單薄的皮肉下,尖銳的骨頭與床板碰撞,發出刻骨的疼痛。
生命好像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
直到某天,她在廣播劇平台的角落,看到了一個慈善機構的廣告。
慈善這種事,本不該出現在她的生命裏。
但林循想起了自己賬戶裏上萬塊的存款,是她辛辛苦苦攢下來,用來交下一學年的學費和住宿費的。
她鬼使神差地點進去,卻在資助清單裏,看到了祁南縣下林村希望小學的名字。
才知道原來她離開那裏之後,那片貧瘠的土地上,建了一座名叫“希望”的學校。
林循當時沒想太多來著。
隻是覺得,反正她存的錢也沒什麽用了,她不打算繼續上學了,也不想繼續堅持了。
那些錢,與其在她這裏絕望地腐爛,不如用來換取點希望。
聯絡、登記、匯款,所有的流程都很簡單,簡單到林循甚至以為那家慈善組織是騙錢的。
錢打過去的第二天,負責人給她發了資助的學生名單,林循隻是匆匆掃了一眼——是三個孩子,姓名都很普通,兩個跟她一樣姓林,一個姓李,都是祁南縣常見的姓。
那天林循躺在床上,看了眼銀行卡裏空空蕩蕩的餘額,連點外賣的錢都沒有了。
她餓到了晚上,頂著白色的床帳,感覺胃裏翻江倒海地痙攣著。
她就這樣睡著了,又在半夜餓醒,又睡著,再餓醒。
所有的退路都被她封死。
可偏偏奇怪的是,第二天再次醒來,身體卻像是進入了一種自我保護模式,所有的饑餓感都消失了。
她麻木地起身往外走,遵照著求生的本能,從抽屜裏翻出一張僅剩的十塊錢紙幣,去校門口吃了一碗刀削麵。
沉寂了一個月的身體有些不適應晝山忽如其來的陽光。
可吃完那碗熱騰騰的麵之後,她忽然就沒那麽難受了。
莫名其妙地說服了自己。
別這麽輕易就放棄吧,再試一次。
你也是從那大山裏走出來的孩子。
萬一,未來也有希望呢?
……
後來的很多年裏,她陸陸續續資助過好多個孩子,不局限於祁南縣。
但統統都沒跟他們聯係過,也沒見過麵。
慈善機構的負責人偶爾會給她發孩子們的祝福和感謝,說她是孩子們的榜樣,林循也沒好意思去看。
她自己的生活都過得一團糟,朝不保夕的,哪會是什麽榜樣,該是反麵教材才對。
卻沒想到曾經從來沒有留意過的祝福,如今竟然跨越了一千多公裏、兩千多個日夜,奇妙地出現在她眼前。
——難怪,時隔一個月走出寢室大樓,吃著那碗刀削麵的那天,晝山連綿多日的雨忽然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