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六,你的眼睛睜得太大了。”蕭元河笑嘻嘻地湊到她耳邊,“這樣人家會懷疑我們夫妻不和睦,這不和睦呢他們就會給你立規矩試探我。”
“那又怎麽樣?”衛嫻轉頭麵向他,“我覺得他們不希望我跟你太和睦,你在外麵名聲是這樣,我的名聲又是那樣,你說我們突然如膠似漆是不是更令他們懷疑?”
蕭元河當然也知道自己的名聲,覺得她說的也有道理,點了點頭:“不錯,確實是這樣。”
過了一會兒,他又眼睛一亮,道:“這麽說來,我們虛虛實實讓他們琢磨不透是最好,這樣,老王妃也不會針對你。”
“你和老王妃似乎不親近,為什麽?”衛嫻直白地問出來,她老早就好奇,按理說,他是老王妃嫡親的孫子,長孫不是更討老人家歡心嗎?
她家裏祖母就最喜歡她大哥,樣樣都以大哥為重。
“哪有什麽為什麽,你問題真多。走了。”說完,蕭元河掀簾邁進屋內,留給她一道瀟灑的背影。
屋裏宮女紛紛行禮,長公主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來了?”
“娘。”蕭元河左右看了看,“父王呢?”
“你這什麽話,你娘在這裏,你找爹幹什麽?”
“什麽大事比媳婦敬茶重要啊?”蕭元河不滿,“他是不滿意我的王妃,還是對我有意見?”
這個爹,白跟他喝了那一頓酒!還是冷落母親,也不知道他在避個啥。
衛嫻看看這個,看看那個,這情況她也沒遇到過,心裏難免在想,武威王是不是真的對自己不滿。
“瞧你說的什麽話,北郊大營出了點事,他正好去看看。”長公主嗔怒地瞪他一眼,又轉向衛嫻,“家裏沒什麽要守的規矩,也不用日日請安,隻是今日特殊些。”
這時,嬤嬤端上了新茶,衛嫻笑著端起一杯,儀態端正跪下敬茶:“婆婆請用茶。”
房中隻有長公主坐著,沒其他人,這新婦敬茶之禮也不複雜,衛嫻就沒那麽緊張。
長公主接過茶,眉開眼笑地抿了一口,將桌上用金線繡著的紅緞錦袋遞到她手上,“叫娘親切些,我們家不講那些虛禮,我和你還如以前般相處,如今雖是婆媳,如果這混小子欺負你,你盡管來找我。”
“娘。”衛嫻紅著臉小聲叫了一聲。心裏有點虛,總覺得欺騙了對自己很好的一位長輩。
“好孩子。”長公主握著她的手,“等會兒還要去看看你們祖母,娘陪你們一起去就是了。”
她肯定不會讓衛嫻被刁難。
“殿下,王爺回府了。”
門外有小宮女通報,話音剛落,一道高大的身影就出現在門外,自己掀了門簾走進來,“公主,我沒回遲吧?”
長公主:“……”
居然記得今日新媳婦敬公婆。
貼身宮女們很欣喜,氣氛一下子就不同了,每個人臉上都有了笑模樣。
王爺這是第一次這麽早回來!
長公主雖惱,但是衛嫻看到她眼睛亮起,比剛才精神百倍。她以前聽說,長公主和武威王感情很好,就是武威王是個大孝子,老王妃對長公主不知是何原因總不滿意,兩人這才變得相敬如賓。
誰也沒想到他突然回來,導致新媳婦先敬完了婆婆再敬公爹,好在武威王不講究這些。
衛嫻是第二次見武威王,比起小時候見過的那次,武威王有些變化,不像以前那個年輕瀟灑的俊美王爺,多了些風霜,想來西北邊垂之地苦寒,又是領兵鎮守,自然沒有京城舒服。
蕭元河長得很像他,大概蕭元河老了就是這個樣子。
“好好照顧你們的娘,多陪著她。”武威王喝了媳婦茶,對衛嫻還算滿意,和顏悅色地叮囑了幾句。他聽說是蕭元河主動求娶,為兒子終於長大而感到欣慰的同時又對妻兒愧疚深了幾分。
“父王。”蕭元河嫌他囉嗦,猛盯桌上的木匣子。
那是送給新媳婦的見麵禮。
“你這孩子。”武威王笑罵一聲,將盒子遞給衛嫻。
“謝謝父王。”
盒子有些重,四四方方的,兩個巴掌寬,扁平,木料磨得很光滑,雕刻的花紋也很精致,也不知道裏麵是什麽,不過想到蕭元河那麽急切,想來應該是什麽寶物吧。
給公公婆婆敬完茶,一家四人又備車去武威王府。
比起公主府的冷清,武威王府就熱鬧多了,人氣足,府裏來來往往一片忙忙碌碌,路上時不時遇到手捧托盤的丫鬟,還有搬搬抬抬的小廝。
衛嫻是第一次到武威王府,悄悄暗中觀察。
蕭家是興旺幾百年的望族,府裏打理得很好,古木參天,枝葉繁茂,竹林梅林點綴在宅院各處,清幽雅靜,沿著抄手遊廊繞了好幾圈才到正院。
不愧是當世第一門閥。
“怎麽不走主道?”衛嫻看著那邊筆直的青石路,悄悄問蕭元河。
“娘有意讓你熟悉王府,省得你下次迷路。”
蕭元河跟她咬耳朵,長公主回頭正好瞥見,笑了笑,溫柔看向武威王,想起當年自己初次來武威王府的情形。
武威王似乎也想到同樣的場景,看著長公主,目光越加柔和。
衛嫻不相信蕭元河說的,趁人不注意,飛速捏了他一把,然後端莊挺直腰背走路。
蕭元河倒抽了口氣,想對付她也是不能夠了。
第23章
老王妃張氏所居的院落極大,參天古木倒是沒有,院裏修竹成林,小橋流水,偶爾一叢牡丹點綴其間,猶如畫上的點睛之筆。古樸的青石板路顯得有些年頭,但是石頭縫裏都被清理得幹幹淨淨。
溪水清澈見底,溪中有錦鯉成串遊過,趣味橫生,溪邊圍欄有幾個穿著富貴的小男童趴著看魚,仆婢們緊張的圍著,生怕孩子跌入淺溪。
衛嫻悄悄看了一眼,猜測這些或許是老王妃的重孫子和孫子。
蕭家二爺成親早,為人風流,最大的孩子隻比蕭元河小幾天,已經娶妻生子,長孫都三歲了,蕭二爺的小兒子也是三歲,外室生的,去母留子,當初還鬧了個案件。
盡圓跟她說起這樁事的時候憤憤不平:“姑娘,你評評理,哪有這樣的道理,隻為給嫡妻一個交代,就把人大冬天的趕出去。”
京城老一輩的風流男子,除了衛家的姑爺靖候,就是蕭二爺最讓人側目,外室多,無一例外去母留子。
衛嫻望了一眼前麵與長公主並肩走著的武威王,心想,一母同胞也有不同。
正堂傳來笑聲,人還不少,小丫鬟見到他們來,轉身掀簾子傳話去了。
此時堂內,老王妃高坐主位,左邊坐著蕭家二夫人和四夫人,右邊下首坐著庶出三爺的正妻,身後站著三爺的兩位妾室,剩下的位置坐著王府的幾位表姑娘。
左邊還有幾個年輕女子,是蕭府的姑娘和媳婦。
二夫人柳氏是個慈眉善目的女子,臨近四十,看著顯老,與老王妃坐一起,倒不像是婆媳,更像是同輩人。
因為她心慈,管不住夫君那幫妾室,端不起宗婦的模樣,王府中饋是四夫人馬氏在掌管。
馬氏聽到稟報,揚起柳葉眉,“聽說這新婦懶名,如今倒是見識了,屋中皆是長輩,她倒是珊珊來遲。”
柳氏望了老王妃一眼,見她神色淺淡,想說什麽,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祖母,堂兄大喜前日那樣對待您,您還給他臉麵,照孫女看,堂兄這是有恃無恐,不尊長者,隻怕往後這位嫂嫂還不得恃寵而驕。”
“詩繪。”柳氏喝止自己的女兒。
蕭詩繪剛及笄,自幼養在老王妃膝下,眼光甚高,滿心嫁入皇家,對蕭元河是一百個看不上,她與衛嫻又有些小恩怨,這會兒忙著上眼藥。
老王妃淡淡掃了屋內一眼,將眾人神情盡收眼底,擺了擺手,讓身邊的丫鬟準備茶點。
“家和萬事興,如今你伯父與你父親和睦相處,你們幾個小的就別整天嫌這嫌那的,我們蕭家能有今日,皆是大家恭馴謙讓的結果。”
“祖母教訓的是。”蕭繪詩低頭認錯。
老王妃輕輕放過。
嬤嬤取來軟墊,鋪在屋子正中,老王妃又吩咐增加案幾招待長公主。
她麵前的案幾上放置著蕭家的家訓冊子,厚厚一摞,另有一疊蕭府各房準備的新婦見麵禮的禮單及以往來帳冊。
眾人悄悄側頭看著房門。
長公主許久沒來,這次與王爺同來,是個人都知道她是來給兒媳撐腰的,聽聞長公主對衛六娘十分親和,今日怕是有熱鬧看。
一屋子女眷翹首以盼,等著屋外四人。
丫鬟打簾子,首先入內的是武威王,他一進屋,抬眼看向老王妃,微微一笑,行禮道:“母親今日氣色不錯。”
“家有喜事,老婆子還能不高興?”老王妃望向新添的空位,“坐吧。”
武威王回頭看了一眼長公主,示意她不用擔心。
長公主上前行禮:“給婆婆請安。”
“嗯。”老王妃淡淡應了一聲卻沒叫坐下。不過,長公主也沒理會,徑自坐到武威王身邊。
武威王坐在女眷群中微有些不自在,看了一眼隨後進來的兒子,心情又好了。
“給祖母請安。”蕭元河牽著衛嫻的手,吊兒郎當地問候了一句,沒有行禮。
衛嫻被他牽著手,行禮不便,暗自怒惱。這是幹什麽,憑白給人添話柄。
老王妃掃過兩人握在一起的手,笑著看向二房孫媳,“你們瞧瞧,福王這麽護著自個媳婦兒,倒是怕你們欺負了去。”
“祖母,福王妃定是個懂禮數的,怎會欺負我們。”二房長媳是個圓臉蛋長相福態的姑娘,看著活潑得很。
“是呀,我聽說福王妃最討衛府老夫人喜歡,都舍不得她出嫁呢。”蕭詩繪接過話。
跟著衛嫻一起來的盡圓抬頭看了她一眼,心裏微惱,怎麽這些人都陰陽怪氣的,怪不得長公主不喜歡他們,姑娘以後要是天天得請安還不得慪死?
蕭詩繪陰陽怪氣說了一通還不解氣,還要再說些,被蕭元河凶狠一瞪,到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瞧你們說的什麽話,如今我們成了一家人,自然是要相親相愛,上茶吧。”
老王妃嗔怪地望了她們一眼,吩咐嬤嬤端茶上來。嬤嬤彎腰端著托盤走到衛嫻麵前。
衛嫻伸手去端茶杯,還未觸到就察覺茶杯的灼熱,滿杯的茶湯幾乎要溢出來,心中一凝。若是她不端,就是自大不尊老,要是端了免不了被燙到失態。
長公主側頭朝老王妃笑吟吟道:“婆婆今日氣色好許多,人逢喜事皆是如此,媳婦想著,說不定年前還有一樁喜事。”
她轉頭看向蕭詩繪:“詩繪及笄宴辦得極成功,有幾家都下了帖子邀去賞月,就是我這陣忙於元河的親事,這不,剛閑下來,今日皇後娘娘又召我入宮,元河他們也要進宮謝恩。”
蕭繪詩眼睛一亮,其他蕭家姑娘也有些按耐不住的激動。
皇後娘娘許久未露麵,現在召長公主進宮,能是什麽事呢,六皇子成親多年隻一個皇子妃,膝下尚未有孩子,不久前宋貴妃剛給四皇子納了側妃,這幾日傳來消息,側妃有喜,有了子嗣,在陛下眼裏自是不同。
朝堂裏的事她們是不懂,但也知道,如今六皇子與四皇子總歸要選一人出來繼承大統,子嗣影響深遠。
六皇子身份尊貴,他的側妃自然也是不差的。
即便不入六皇子宮中,得娘娘召見,也會被各家高看一眼。
“那又怎麽樣?”衛嫻轉頭麵向他,“我覺得他們不希望我跟你太和睦,你在外麵名聲是這樣,我的名聲又是那樣,你說我們突然如膠似漆是不是更令他們懷疑?”
蕭元河當然也知道自己的名聲,覺得她說的也有道理,點了點頭:“不錯,確實是這樣。”
過了一會兒,他又眼睛一亮,道:“這麽說來,我們虛虛實實讓他們琢磨不透是最好,這樣,老王妃也不會針對你。”
“你和老王妃似乎不親近,為什麽?”衛嫻直白地問出來,她老早就好奇,按理說,他是老王妃嫡親的孫子,長孫不是更討老人家歡心嗎?
她家裏祖母就最喜歡她大哥,樣樣都以大哥為重。
“哪有什麽為什麽,你問題真多。走了。”說完,蕭元河掀簾邁進屋內,留給她一道瀟灑的背影。
屋裏宮女紛紛行禮,長公主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來了?”
“娘。”蕭元河左右看了看,“父王呢?”
“你這什麽話,你娘在這裏,你找爹幹什麽?”
“什麽大事比媳婦敬茶重要啊?”蕭元河不滿,“他是不滿意我的王妃,還是對我有意見?”
這個爹,白跟他喝了那一頓酒!還是冷落母親,也不知道他在避個啥。
衛嫻看看這個,看看那個,這情況她也沒遇到過,心裏難免在想,武威王是不是真的對自己不滿。
“瞧你說的什麽話,北郊大營出了點事,他正好去看看。”長公主嗔怒地瞪他一眼,又轉向衛嫻,“家裏沒什麽要守的規矩,也不用日日請安,隻是今日特殊些。”
這時,嬤嬤端上了新茶,衛嫻笑著端起一杯,儀態端正跪下敬茶:“婆婆請用茶。”
房中隻有長公主坐著,沒其他人,這新婦敬茶之禮也不複雜,衛嫻就沒那麽緊張。
長公主接過茶,眉開眼笑地抿了一口,將桌上用金線繡著的紅緞錦袋遞到她手上,“叫娘親切些,我們家不講那些虛禮,我和你還如以前般相處,如今雖是婆媳,如果這混小子欺負你,你盡管來找我。”
“娘。”衛嫻紅著臉小聲叫了一聲。心裏有點虛,總覺得欺騙了對自己很好的一位長輩。
“好孩子。”長公主握著她的手,“等會兒還要去看看你們祖母,娘陪你們一起去就是了。”
她肯定不會讓衛嫻被刁難。
“殿下,王爺回府了。”
門外有小宮女通報,話音剛落,一道高大的身影就出現在門外,自己掀了門簾走進來,“公主,我沒回遲吧?”
長公主:“……”
居然記得今日新媳婦敬公婆。
貼身宮女們很欣喜,氣氛一下子就不同了,每個人臉上都有了笑模樣。
王爺這是第一次這麽早回來!
長公主雖惱,但是衛嫻看到她眼睛亮起,比剛才精神百倍。她以前聽說,長公主和武威王感情很好,就是武威王是個大孝子,老王妃對長公主不知是何原因總不滿意,兩人這才變得相敬如賓。
誰也沒想到他突然回來,導致新媳婦先敬完了婆婆再敬公爹,好在武威王不講究這些。
衛嫻是第二次見武威王,比起小時候見過的那次,武威王有些變化,不像以前那個年輕瀟灑的俊美王爺,多了些風霜,想來西北邊垂之地苦寒,又是領兵鎮守,自然沒有京城舒服。
蕭元河長得很像他,大概蕭元河老了就是這個樣子。
“好好照顧你們的娘,多陪著她。”武威王喝了媳婦茶,對衛嫻還算滿意,和顏悅色地叮囑了幾句。他聽說是蕭元河主動求娶,為兒子終於長大而感到欣慰的同時又對妻兒愧疚深了幾分。
“父王。”蕭元河嫌他囉嗦,猛盯桌上的木匣子。
那是送給新媳婦的見麵禮。
“你這孩子。”武威王笑罵一聲,將盒子遞給衛嫻。
“謝謝父王。”
盒子有些重,四四方方的,兩個巴掌寬,扁平,木料磨得很光滑,雕刻的花紋也很精致,也不知道裏麵是什麽,不過想到蕭元河那麽急切,想來應該是什麽寶物吧。
給公公婆婆敬完茶,一家四人又備車去武威王府。
比起公主府的冷清,武威王府就熱鬧多了,人氣足,府裏來來往往一片忙忙碌碌,路上時不時遇到手捧托盤的丫鬟,還有搬搬抬抬的小廝。
衛嫻是第一次到武威王府,悄悄暗中觀察。
蕭家是興旺幾百年的望族,府裏打理得很好,古木參天,枝葉繁茂,竹林梅林點綴在宅院各處,清幽雅靜,沿著抄手遊廊繞了好幾圈才到正院。
不愧是當世第一門閥。
“怎麽不走主道?”衛嫻看著那邊筆直的青石路,悄悄問蕭元河。
“娘有意讓你熟悉王府,省得你下次迷路。”
蕭元河跟她咬耳朵,長公主回頭正好瞥見,笑了笑,溫柔看向武威王,想起當年自己初次來武威王府的情形。
武威王似乎也想到同樣的場景,看著長公主,目光越加柔和。
衛嫻不相信蕭元河說的,趁人不注意,飛速捏了他一把,然後端莊挺直腰背走路。
蕭元河倒抽了口氣,想對付她也是不能夠了。
第23章
老王妃張氏所居的院落極大,參天古木倒是沒有,院裏修竹成林,小橋流水,偶爾一叢牡丹點綴其間,猶如畫上的點睛之筆。古樸的青石板路顯得有些年頭,但是石頭縫裏都被清理得幹幹淨淨。
溪水清澈見底,溪中有錦鯉成串遊過,趣味橫生,溪邊圍欄有幾個穿著富貴的小男童趴著看魚,仆婢們緊張的圍著,生怕孩子跌入淺溪。
衛嫻悄悄看了一眼,猜測這些或許是老王妃的重孫子和孫子。
蕭家二爺成親早,為人風流,最大的孩子隻比蕭元河小幾天,已經娶妻生子,長孫都三歲了,蕭二爺的小兒子也是三歲,外室生的,去母留子,當初還鬧了個案件。
盡圓跟她說起這樁事的時候憤憤不平:“姑娘,你評評理,哪有這樣的道理,隻為給嫡妻一個交代,就把人大冬天的趕出去。”
京城老一輩的風流男子,除了衛家的姑爺靖候,就是蕭二爺最讓人側目,外室多,無一例外去母留子。
衛嫻望了一眼前麵與長公主並肩走著的武威王,心想,一母同胞也有不同。
正堂傳來笑聲,人還不少,小丫鬟見到他們來,轉身掀簾子傳話去了。
此時堂內,老王妃高坐主位,左邊坐著蕭家二夫人和四夫人,右邊下首坐著庶出三爺的正妻,身後站著三爺的兩位妾室,剩下的位置坐著王府的幾位表姑娘。
左邊還有幾個年輕女子,是蕭府的姑娘和媳婦。
二夫人柳氏是個慈眉善目的女子,臨近四十,看著顯老,與老王妃坐一起,倒不像是婆媳,更像是同輩人。
因為她心慈,管不住夫君那幫妾室,端不起宗婦的模樣,王府中饋是四夫人馬氏在掌管。
馬氏聽到稟報,揚起柳葉眉,“聽說這新婦懶名,如今倒是見識了,屋中皆是長輩,她倒是珊珊來遲。”
柳氏望了老王妃一眼,見她神色淺淡,想說什麽,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祖母,堂兄大喜前日那樣對待您,您還給他臉麵,照孫女看,堂兄這是有恃無恐,不尊長者,隻怕往後這位嫂嫂還不得恃寵而驕。”
“詩繪。”柳氏喝止自己的女兒。
蕭詩繪剛及笄,自幼養在老王妃膝下,眼光甚高,滿心嫁入皇家,對蕭元河是一百個看不上,她與衛嫻又有些小恩怨,這會兒忙著上眼藥。
老王妃淡淡掃了屋內一眼,將眾人神情盡收眼底,擺了擺手,讓身邊的丫鬟準備茶點。
“家和萬事興,如今你伯父與你父親和睦相處,你們幾個小的就別整天嫌這嫌那的,我們蕭家能有今日,皆是大家恭馴謙讓的結果。”
“祖母教訓的是。”蕭繪詩低頭認錯。
老王妃輕輕放過。
嬤嬤取來軟墊,鋪在屋子正中,老王妃又吩咐增加案幾招待長公主。
她麵前的案幾上放置著蕭家的家訓冊子,厚厚一摞,另有一疊蕭府各房準備的新婦見麵禮的禮單及以往來帳冊。
眾人悄悄側頭看著房門。
長公主許久沒來,這次與王爺同來,是個人都知道她是來給兒媳撐腰的,聽聞長公主對衛六娘十分親和,今日怕是有熱鬧看。
一屋子女眷翹首以盼,等著屋外四人。
丫鬟打簾子,首先入內的是武威王,他一進屋,抬眼看向老王妃,微微一笑,行禮道:“母親今日氣色不錯。”
“家有喜事,老婆子還能不高興?”老王妃望向新添的空位,“坐吧。”
武威王回頭看了一眼長公主,示意她不用擔心。
長公主上前行禮:“給婆婆請安。”
“嗯。”老王妃淡淡應了一聲卻沒叫坐下。不過,長公主也沒理會,徑自坐到武威王身邊。
武威王坐在女眷群中微有些不自在,看了一眼隨後進來的兒子,心情又好了。
“給祖母請安。”蕭元河牽著衛嫻的手,吊兒郎當地問候了一句,沒有行禮。
衛嫻被他牽著手,行禮不便,暗自怒惱。這是幹什麽,憑白給人添話柄。
老王妃掃過兩人握在一起的手,笑著看向二房孫媳,“你們瞧瞧,福王這麽護著自個媳婦兒,倒是怕你們欺負了去。”
“祖母,福王妃定是個懂禮數的,怎會欺負我們。”二房長媳是個圓臉蛋長相福態的姑娘,看著活潑得很。
“是呀,我聽說福王妃最討衛府老夫人喜歡,都舍不得她出嫁呢。”蕭詩繪接過話。
跟著衛嫻一起來的盡圓抬頭看了她一眼,心裏微惱,怎麽這些人都陰陽怪氣的,怪不得長公主不喜歡他們,姑娘以後要是天天得請安還不得慪死?
蕭詩繪陰陽怪氣說了一通還不解氣,還要再說些,被蕭元河凶狠一瞪,到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瞧你們說的什麽話,如今我們成了一家人,自然是要相親相愛,上茶吧。”
老王妃嗔怪地望了她們一眼,吩咐嬤嬤端茶上來。嬤嬤彎腰端著托盤走到衛嫻麵前。
衛嫻伸手去端茶杯,還未觸到就察覺茶杯的灼熱,滿杯的茶湯幾乎要溢出來,心中一凝。若是她不端,就是自大不尊老,要是端了免不了被燙到失態。
長公主側頭朝老王妃笑吟吟道:“婆婆今日氣色好許多,人逢喜事皆是如此,媳婦想著,說不定年前還有一樁喜事。”
她轉頭看向蕭詩繪:“詩繪及笄宴辦得極成功,有幾家都下了帖子邀去賞月,就是我這陣忙於元河的親事,這不,剛閑下來,今日皇後娘娘又召我入宮,元河他們也要進宮謝恩。”
蕭繪詩眼睛一亮,其他蕭家姑娘也有些按耐不住的激動。
皇後娘娘許久未露麵,現在召長公主進宮,能是什麽事呢,六皇子成親多年隻一個皇子妃,膝下尚未有孩子,不久前宋貴妃剛給四皇子納了側妃,這幾日傳來消息,側妃有喜,有了子嗣,在陛下眼裏自是不同。
朝堂裏的事她們是不懂,但也知道,如今六皇子與四皇子總歸要選一人出來繼承大統,子嗣影響深遠。
六皇子身份尊貴,他的側妃自然也是不差的。
即便不入六皇子宮中,得娘娘召見,也會被各家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