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節
穿書八零,對照組後媽拒絕內卷 作者:甜糕貓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母受寵若驚:“這包裝看著就洋氣,東西不便宜吧?”
“價格還好,這是我們公司之後會推出來的新產品,目前也就我手上有製作方法。”
“我閨女上大學真了不得,現在都能做補品了。”
宋時夏略微有點心虛,不過以她藥學和中醫學的雙學位,阿膠和燕窩中醫書上都有記載,所以做出來也不算奇怪。隻是原材料有點麻煩,需要公司從外麵專門采購。
宋秋生去鎮上寄了東西,順路去姐姐的店裏坐了一會兒。
聽說妹妹的公婆一家上門,宋春夏坐不住了。
“我跟你姐夫一起回,今天賣的差不多了。”
宋秋生攔著姐姐:“不著急,趁年底客流量大多掙點錢,過年上門拜年見麵來得及。”
宋春夏不讚同:“不行,人家遠道而來咱得把禮數做周到。”
“要實在覺得過意不去明兒你們再上門,今天都下午了,你倆回家路上不安全。”
宋春夏覺得有道理,
“成,我明兒正好帶些鹵肉鹵菜過去,讓媽少做兩道菜。”
自從宋冬冬轉學,照顧父母的擔子就落在宋春夏身上,她隔三差五就要回家看父母需不需要幫忙。
家裏現在是她做主,丈夫和婆婆對她時不時回娘家幫忙沒意見,就算有意見哪有臉麵提出來?
家裏做生意的法子都是她親妹子給支的招,能過上頓頓吃肉的好日子還有什麽不滿足?
宋春夏性子變了許多,以前在供銷社上班是伶牙俐齒,現在自己當老板性子潑辣爽快。
“我跟你姐夫不營業了,開半天店累死了,我倆得趕緊回家準備明天上門帶的東西。爐子上沒賣完的你帶回去吧,都是幹淨的。”
宋秋生拗不過姐姐,帶著一大份麻辣燙回了家。
家裏的孩子們除了去飯店吃飯還沒吃過路邊攤,季源聞著香噴噴的食物吸了吸鼻子。
“大舅舅是火鍋嗎?”
宋秋生聞言開懷大笑,
“大舅舅不是火鍋。”
他晃了晃手上的飯盒,
“這裏麵是麻辣燙,讓外婆給你們一人拿個小碗和筷子來吃。”
兄弟倆跑去院子裏找外婆,宋時夏哼著歌進屋,
“哥,你去找大姐了?她店裏生意怎麽樣?”
“看起來還不錯,店裏衛生打掃的特幹淨,桌子一塵不染。大姐聽說你們一家子回來讓我把沒賣完的麻辣燙帶回來,她跟姐夫關門回家準備明天上門的禮了。”
“生意好就行,哥你注意到咱們縣城有競爭對手嗎?”
宋秋生努力回想:“之前能看到好多家,現在都改賣麵了。”
當初大姐生意做起來後有很多人跟著賣,價錢還比大姐便宜。有些人覺得反正是一樣東西去誰家吃都差不多,於是專門吃便宜的。結果吃完覺得不好吃,連大姐一起罵上。
“這就是口碑的重要性,大姐經營了一年積攢了不少回頭客,以後咱縣城發展起來也能擴大規模。”
宋秋生聳肩:“縣城?等它發展起來恐怕得幾十年後吧。”
“未必,說不定過上20年後就是一番新變化,看首都這麽快速的發展就知道了。”
她們縣城條件其實很好,道路四通八達隻是還沒有修好,等未來基建完善絕對是個潛力股。
目前沒有高速,開車從首都回家需要十幾個小時,等有高速時間會縮短一半,開車大概五小時,要是有高鐵和機場隻會更快。
隔天一早,宋家就迎來了大女兒帶著女婿上門。
韓蓉見過宋春夏,對她的印象就是手腳麻利,做事風風火火,有著北方姑娘的豪爽幹練。
她很喜歡宋家的兩個女兒。老大懂事,老三貼心,不知道親家母是怎麽養出來的閨女。
吃飯間,大家從宋春夏嘴裏得知了一個消息,年後縣城的火車站要重新改造一番,據說以後每天會有兩班列車停幾分鍾。
消息可能不太確切,但縣城火車站要改造是真的,如果不是列車停靠的需求怎麽會突然改造?
不論消息真假,既然發通知說要改造,就可以期待起來了。
季學崖問了下火車站的站點,確定了這個消息。
“這消息是真的,我退休前就聽他們討論過,說是要把首都周邊的城市帶動起來。”
宋時夏在哥哥和大姐眼睛裏看到了同樣的驚喜,縣城火車站啟用意味著以後村裏的農產品運出去更為方便。
吃過飯,宋秋生就急匆匆出門去找二伯爺商量事情。
宋時夏和季惟清一人手上牽著一個孩子在村裏溜達。
村裏人都眼熟了季惟清,不過不敢隨便靠近搭話,大學教授得是多厲害的人物啊。
有位大嬸衝季惟清大聲喊,
“小夏的男人,你知不知道母豬產了崽要怎麽護理?”
宋時夏揚起聲音回她:“嬸,這你得去我家問,我爸媽今年正好給豬接生過,我倆可不懂接生。”
問話的大嬸是故意為之。
她從陳家村嫁過來本就跟姓宋的不對付,隻是單純想為難宋家的高學曆女婿,要是連養豬都不懂算什麽大學教授!可惜她沒成功,宋家的小閨女從小嘴巴就不饒人,長大後還是這麽沒禮貌。
她扛著鋤頭去地裏除草,遇到人就說宋家養出來的小閨女表麵上變好了實際還是沒大沒小,竟然敢跟她這個長輩頂嘴。
然而沒有人讚同她的話。
“你可得了吧,人家宋家兩個孩子賺了錢就給村裏修路,你有本事別踩人家修的路。”
她說了一圈,口幹舌燥都沒人讚同她的觀點,生氣跺腳還一腳踩在鋤頭上,鋤把砸在額頭上瞬間鼓起來好大一個包。
宋時夏和季惟清帶著孩子回家,又遇到了扛著鋤頭回家的大嬸。
季源好奇地盯著她:“媽媽,那個奶奶額頭上有好大的包。”
大嬸惡狠狠瞪著季源:“小兔崽子你看什麽呢!”
宋時夏眼神犀利盯著她:“嬸,我們無冤無仇,你不至於上來就罵我家孩子吧?”
大嬸被宋時夏凶狠的眼神嚇了一跳,扛著鋤頭後退,
“凶凶什麽凶,管好你家孩子,別整天盯著女人的臉看,萬一以後養出個什麽流氓。”
宋時夏攔著她:“嬸子,你把話說清楚,我家孩子怎麽你了,你說話這麽難聽。”
大嬸丟掉鋤頭:“你家小兔崽子盯著我臉看,這就是流氓!”
季惟清剛站出來,突然衝來一個男人抓著婦女的頭發就是兩巴掌,又狠狠踹了兩腳。
“臭娘們,就是你一天天在村裏傳別人壞話,我才回來就聽人說你到處亂嚼舌根,我還不信治不了你!”
男人說著對宋時夏揚起笑臉,
“對不住啊時夏,是叔沒看好你嬸子,她就是欠收拾,等我回去抽她一頓就聽話了。”
宋時夏心情複雜,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上來就是又踹又打,她還能說什麽?
第142章 碧根果
宋時夏回家問了母親才知道挨打的女人叫陳翠花, 經常喜歡在村口跟人說三道四,尤其喜歡挑撥離間。
“陳翠花她男人宋大山跟咱家沾親帶故,就是娶了個不安分的媳婦鬧得家宅不寧。”
宋時夏歎氣:“我還想跟她要說法, 平白無故罵我兒子,宋大山幾巴掌打下去我都不好意思繼續把話說完。”
宋母安慰女兒:“你一年回不了幾次家, 就當耳旁風算了, 免得被她記恨到處在背後編排你。”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說的就是陳翠花這種人。
宋時夏多嘴問了一句:“陳翠花是陳家村的人嗎?”
“是啊, 你認識的陳嬌把陳翠花叫聲姨婆呢。”
宋時夏若有所思,難怪她對陳翠花莫名不順眼, 見到陳翠花的臉下意識反感, 原來是陳嬌極品團的親戚嫁出來了。
隻是可憐了宋大山,原著裏沒出現過宋大山這號人物,但陳翠花身為極品親戚經常出場被打臉, 背景板丈夫是個任勞任怨的農民, 最後忍不了跟陳翠花離婚了。
陳翠花在原著的鄉村篇幅貢獻了不少打臉情節,每次出現都會讓人恨得牙癢癢。
隻是沒想到她跟自家沾上了點關係,還好不是直係親戚, 不然要隔應死。
宋母叮囑女兒:“宋大山跟咱家關係遠, 不過平時都在一個村裏,有時候在地裏幫你爸挑過兩擔水,人還不錯。你別被他打人嚇到了, 陳翠花這張嘴沒少給他惹麻煩。”
宋時夏沒想插手別人的家事。
“媽,你放心吧, 我又不是嫉惡如仇的性子, 隨便他們夫妻怎麽鬧都跟我沒關係。”
宋母這才放下心:“沒事不要去陳家村那邊溜達,就在咱們大隊轉悠轉悠得了。”
這半年宋家村和陳家村漸漸拉開差距, 陳家村的人想分一杯羹但又不願意承認被宋家村壓過一頭。
究其原因是積怨已久。之前兩個村子屬於不同的生產大隊,不是攀比勞動力就是攀比生產力。幾年前土地改革讓兩個村子合並,然而積累幾年的恩怨不是那麽容易消除。
兩邊誰都不服誰,當初的競爭關係不是說和解就能解開。
導致現在年輕人關係不錯,但長輩們互相敵視,村幹部有意緩解兩邊的矛盾,次次都無濟於事。
以往生產力超前的陳家村不知不覺被宋家村超越,他們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
然而咽不下也沒辦法,誰讓有出息的是宋家村的人,一個人發達了還不忘想著帶著全村人掙錢,反觀自己村子後繼無人。
有些人拉不下麵子,就幹脆從別的地方想辦法,比如把自家閨女嫁到宋家村,這也屬於折中了。
宋秋生沒想到找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吃飯都能被組個交朋友的局。
他商量完事情立即起身,
“看時間差不多了,家裏等我開飯呢,我就先回去了。”
陳國壯連忙給妹妹使眼色,陳二丫含羞欲怯嬌滴滴喊了一聲宋哥哥。
宋秋生拍了拍陳國壯的肩膀,
“價格還好,這是我們公司之後會推出來的新產品,目前也就我手上有製作方法。”
“我閨女上大學真了不得,現在都能做補品了。”
宋時夏略微有點心虛,不過以她藥學和中醫學的雙學位,阿膠和燕窩中醫書上都有記載,所以做出來也不算奇怪。隻是原材料有點麻煩,需要公司從外麵專門采購。
宋秋生去鎮上寄了東西,順路去姐姐的店裏坐了一會兒。
聽說妹妹的公婆一家上門,宋春夏坐不住了。
“我跟你姐夫一起回,今天賣的差不多了。”
宋秋生攔著姐姐:“不著急,趁年底客流量大多掙點錢,過年上門拜年見麵來得及。”
宋春夏不讚同:“不行,人家遠道而來咱得把禮數做周到。”
“要實在覺得過意不去明兒你們再上門,今天都下午了,你倆回家路上不安全。”
宋春夏覺得有道理,
“成,我明兒正好帶些鹵肉鹵菜過去,讓媽少做兩道菜。”
自從宋冬冬轉學,照顧父母的擔子就落在宋春夏身上,她隔三差五就要回家看父母需不需要幫忙。
家裏現在是她做主,丈夫和婆婆對她時不時回娘家幫忙沒意見,就算有意見哪有臉麵提出來?
家裏做生意的法子都是她親妹子給支的招,能過上頓頓吃肉的好日子還有什麽不滿足?
宋春夏性子變了許多,以前在供銷社上班是伶牙俐齒,現在自己當老板性子潑辣爽快。
“我跟你姐夫不營業了,開半天店累死了,我倆得趕緊回家準備明天上門帶的東西。爐子上沒賣完的你帶回去吧,都是幹淨的。”
宋秋生拗不過姐姐,帶著一大份麻辣燙回了家。
家裏的孩子們除了去飯店吃飯還沒吃過路邊攤,季源聞著香噴噴的食物吸了吸鼻子。
“大舅舅是火鍋嗎?”
宋秋生聞言開懷大笑,
“大舅舅不是火鍋。”
他晃了晃手上的飯盒,
“這裏麵是麻辣燙,讓外婆給你們一人拿個小碗和筷子來吃。”
兄弟倆跑去院子裏找外婆,宋時夏哼著歌進屋,
“哥,你去找大姐了?她店裏生意怎麽樣?”
“看起來還不錯,店裏衛生打掃的特幹淨,桌子一塵不染。大姐聽說你們一家子回來讓我把沒賣完的麻辣燙帶回來,她跟姐夫關門回家準備明天上門的禮了。”
“生意好就行,哥你注意到咱們縣城有競爭對手嗎?”
宋秋生努力回想:“之前能看到好多家,現在都改賣麵了。”
當初大姐生意做起來後有很多人跟著賣,價錢還比大姐便宜。有些人覺得反正是一樣東西去誰家吃都差不多,於是專門吃便宜的。結果吃完覺得不好吃,連大姐一起罵上。
“這就是口碑的重要性,大姐經營了一年積攢了不少回頭客,以後咱縣城發展起來也能擴大規模。”
宋秋生聳肩:“縣城?等它發展起來恐怕得幾十年後吧。”
“未必,說不定過上20年後就是一番新變化,看首都這麽快速的發展就知道了。”
她們縣城條件其實很好,道路四通八達隻是還沒有修好,等未來基建完善絕對是個潛力股。
目前沒有高速,開車從首都回家需要十幾個小時,等有高速時間會縮短一半,開車大概五小時,要是有高鐵和機場隻會更快。
隔天一早,宋家就迎來了大女兒帶著女婿上門。
韓蓉見過宋春夏,對她的印象就是手腳麻利,做事風風火火,有著北方姑娘的豪爽幹練。
她很喜歡宋家的兩個女兒。老大懂事,老三貼心,不知道親家母是怎麽養出來的閨女。
吃飯間,大家從宋春夏嘴裏得知了一個消息,年後縣城的火車站要重新改造一番,據說以後每天會有兩班列車停幾分鍾。
消息可能不太確切,但縣城火車站要改造是真的,如果不是列車停靠的需求怎麽會突然改造?
不論消息真假,既然發通知說要改造,就可以期待起來了。
季學崖問了下火車站的站點,確定了這個消息。
“這消息是真的,我退休前就聽他們討論過,說是要把首都周邊的城市帶動起來。”
宋時夏在哥哥和大姐眼睛裏看到了同樣的驚喜,縣城火車站啟用意味著以後村裏的農產品運出去更為方便。
吃過飯,宋秋生就急匆匆出門去找二伯爺商量事情。
宋時夏和季惟清一人手上牽著一個孩子在村裏溜達。
村裏人都眼熟了季惟清,不過不敢隨便靠近搭話,大學教授得是多厲害的人物啊。
有位大嬸衝季惟清大聲喊,
“小夏的男人,你知不知道母豬產了崽要怎麽護理?”
宋時夏揚起聲音回她:“嬸,這你得去我家問,我爸媽今年正好給豬接生過,我倆可不懂接生。”
問話的大嬸是故意為之。
她從陳家村嫁過來本就跟姓宋的不對付,隻是單純想為難宋家的高學曆女婿,要是連養豬都不懂算什麽大學教授!可惜她沒成功,宋家的小閨女從小嘴巴就不饒人,長大後還是這麽沒禮貌。
她扛著鋤頭去地裏除草,遇到人就說宋家養出來的小閨女表麵上變好了實際還是沒大沒小,竟然敢跟她這個長輩頂嘴。
然而沒有人讚同她的話。
“你可得了吧,人家宋家兩個孩子賺了錢就給村裏修路,你有本事別踩人家修的路。”
她說了一圈,口幹舌燥都沒人讚同她的觀點,生氣跺腳還一腳踩在鋤頭上,鋤把砸在額頭上瞬間鼓起來好大一個包。
宋時夏和季惟清帶著孩子回家,又遇到了扛著鋤頭回家的大嬸。
季源好奇地盯著她:“媽媽,那個奶奶額頭上有好大的包。”
大嬸惡狠狠瞪著季源:“小兔崽子你看什麽呢!”
宋時夏眼神犀利盯著她:“嬸,我們無冤無仇,你不至於上來就罵我家孩子吧?”
大嬸被宋時夏凶狠的眼神嚇了一跳,扛著鋤頭後退,
“凶凶什麽凶,管好你家孩子,別整天盯著女人的臉看,萬一以後養出個什麽流氓。”
宋時夏攔著她:“嬸子,你把話說清楚,我家孩子怎麽你了,你說話這麽難聽。”
大嬸丟掉鋤頭:“你家小兔崽子盯著我臉看,這就是流氓!”
季惟清剛站出來,突然衝來一個男人抓著婦女的頭發就是兩巴掌,又狠狠踹了兩腳。
“臭娘們,就是你一天天在村裏傳別人壞話,我才回來就聽人說你到處亂嚼舌根,我還不信治不了你!”
男人說著對宋時夏揚起笑臉,
“對不住啊時夏,是叔沒看好你嬸子,她就是欠收拾,等我回去抽她一頓就聽話了。”
宋時夏心情複雜,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上來就是又踹又打,她還能說什麽?
第142章 碧根果
宋時夏回家問了母親才知道挨打的女人叫陳翠花, 經常喜歡在村口跟人說三道四,尤其喜歡挑撥離間。
“陳翠花她男人宋大山跟咱家沾親帶故,就是娶了個不安分的媳婦鬧得家宅不寧。”
宋時夏歎氣:“我還想跟她要說法, 平白無故罵我兒子,宋大山幾巴掌打下去我都不好意思繼續把話說完。”
宋母安慰女兒:“你一年回不了幾次家, 就當耳旁風算了, 免得被她記恨到處在背後編排你。”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說的就是陳翠花這種人。
宋時夏多嘴問了一句:“陳翠花是陳家村的人嗎?”
“是啊, 你認識的陳嬌把陳翠花叫聲姨婆呢。”
宋時夏若有所思,難怪她對陳翠花莫名不順眼, 見到陳翠花的臉下意識反感, 原來是陳嬌極品團的親戚嫁出來了。
隻是可憐了宋大山,原著裏沒出現過宋大山這號人物,但陳翠花身為極品親戚經常出場被打臉, 背景板丈夫是個任勞任怨的農民, 最後忍不了跟陳翠花離婚了。
陳翠花在原著的鄉村篇幅貢獻了不少打臉情節,每次出現都會讓人恨得牙癢癢。
隻是沒想到她跟自家沾上了點關係,還好不是直係親戚, 不然要隔應死。
宋母叮囑女兒:“宋大山跟咱家關係遠, 不過平時都在一個村裏,有時候在地裏幫你爸挑過兩擔水,人還不錯。你別被他打人嚇到了, 陳翠花這張嘴沒少給他惹麻煩。”
宋時夏沒想插手別人的家事。
“媽,你放心吧, 我又不是嫉惡如仇的性子, 隨便他們夫妻怎麽鬧都跟我沒關係。”
宋母這才放下心:“沒事不要去陳家村那邊溜達,就在咱們大隊轉悠轉悠得了。”
這半年宋家村和陳家村漸漸拉開差距, 陳家村的人想分一杯羹但又不願意承認被宋家村壓過一頭。
究其原因是積怨已久。之前兩個村子屬於不同的生產大隊,不是攀比勞動力就是攀比生產力。幾年前土地改革讓兩個村子合並,然而積累幾年的恩怨不是那麽容易消除。
兩邊誰都不服誰,當初的競爭關係不是說和解就能解開。
導致現在年輕人關係不錯,但長輩們互相敵視,村幹部有意緩解兩邊的矛盾,次次都無濟於事。
以往生產力超前的陳家村不知不覺被宋家村超越,他們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
然而咽不下也沒辦法,誰讓有出息的是宋家村的人,一個人發達了還不忘想著帶著全村人掙錢,反觀自己村子後繼無人。
有些人拉不下麵子,就幹脆從別的地方想辦法,比如把自家閨女嫁到宋家村,這也屬於折中了。
宋秋生沒想到找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吃飯都能被組個交朋友的局。
他商量完事情立即起身,
“看時間差不多了,家裏等我開飯呢,我就先回去了。”
陳國壯連忙給妹妹使眼色,陳二丫含羞欲怯嬌滴滴喊了一聲宋哥哥。
宋秋生拍了拍陳國壯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