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球術燒穿山體,至少需要使用八百次,加上恢複靈氣的時間,每天最多能用三十次,差不多需要三十天,還可能造成山體坍塌,方法不可取。現有術法,隻能用火焰術切割,利用倉庫功能,搬運巨石。
直接在山壁上切割,很可能造成山岩垮塌,掉落的巨大山岩,倉庫無法容納,造成河道堵塞,最終還是需要火焰術切割後,利用倉庫搬運到其它地方。
積薪燒岩是笨法子,火焰術切割同樣是笨法子,把山體切割成巨石,愚公移山,山體由大變小,最後消失,方法雖然笨,但是最有效。默默計算,至少二十萬方以上,倉庫需要搬運一百多次,最多四五天就能完成,關鍵要找到處置巨石的地方。
繼續溯江飛行,朱提江由東流轉而向北,仍處於峽穀之中;兩岸山勢漸弱,山道狹窄處,峭壁的高度和長度大幅減少,處理起來並不困難。按照鍾縣令的介紹,這一帶屬於絳雲露山邊緣,再往前就能看到瀘水。
五尺道邊有一小鎮,位於朱提江西岸,馬幫、行商駐足者眾多。降落後打聽,這裏名叫鹽津鎮,據傳,當初積薪燒岩,就是從這裏起始。沒有理會眾人的議論,繼續馭空飛行,前方河流寬闊平緩,河寬基本在百米以上,少見到山道狹窄處。後麵兩百餘裏,大體情形都如此,時不時有小鎮出現,直至看到朱提江,匯入一條大河,這就是瀘水,長江的上遊。
南岸是一座傍水縣城,名叫烏蒙,莫非絳雲露山,就是烏蒙山?處置巨石的地點,大約已經確定,沿途不少河段適合,隻是不能完全連成一體,中間時有斷續。七百裏的五尺道朱提段,算是全部巡視完一遍,天已入黑,先返回朱提城,明日一早繼續開工。
新的一天,繼續充當熟練苦力工,馭劍臨立半空,火焰術切割,從上到下,百米峭壁逐漸被削掉。峭壁向朱提江方向傾斜,需要比預計的,切割更多山岩,才能保證下方安全。足足六天時間,四百米長的百米峭壁消失,又花了半天時間,清理山道,這一段短短的五尺道,終於天塹變通途。
“仙人,能否為我等行商修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朱提江段五尺道,分布於江兩岸,中間需要換一次擺渡船。一聲仙人稱呼,讓本王很為難,不是不願意幫忙,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麽修橋。
“可有具體良策?”
“仙人運巨石於水中,間隔五十步至八十步,我等自會請工匠搭建鐵索,鋪木板過之。”
當即請教一番,江麵寬度、江水深度、水流大小、橋墩尺寸、如何固定鐵鏈,需要多方考慮到,還不能影響江中行船。
“附近可有擅修橋者?”
“仙人稍等!”
圍觀行商,有人奔向附近小鎮,一會兒領來兩個漢子,一個壯年一個青年。
“仙人,小人魏大壯,這是小人的兒子柱子,鄉野中石橋,我父子倆倒是修過幾座,跨朱提江的大橋,想都不敢想,小人隻能說上兩句,還請仙人做主。”
“有經驗總是好的,眾位若有興趣,不妨前往一試?”
巡視時見到過擺渡處,離此不過四十裏,光門出現,膽子大的,紛紛跑進光門,轉眼來到擺渡處。
此處河麵,寬不過百步,以煉器術熔煉的鋼,堅韌度非比尋常,完全可以直接固定到兩岸巨石上。
馭空而起,前往尋找堅硬的山岩,火焰術切割成“u”型。底座長二十米,整體高五米,厚五米,放置在兩側的河岸邊,超過千噸的重量,很笨重,但心裏感到很踏實。“u”型正中間切割掉寬五米,高一米五的山石,兩側的立柱,寬七米五,高同樣是一米五。
“仙人,兩側鐵鏈莫非要固定在立柱上?”
魏大壯問道。
“對!你看看兩側需要多少根鐵鏈,下麵又需要多少根?”
“小人覺得兩側各三根,下麵要密一點,恐怕需要九根。”
使用鋼鏈還是鋼索,著實猶豫一陣,最後還是選擇鋼鏈,關鍵是不清楚鋼索具體如何製作。
火焰術,控製靈力,將巨石上十五個標注的位置,逐一穿孔,立柱後方,切割掉五十公分厚度,這裏用於固定住鋼鏈。
煉器術熟練工,開始幹活。
固定鋼鏈的六根鋼棒,四根一米六長,三處小分叉,兩根六米長,九處小分叉。
接著煉製最麻煩的鋼鏈,長度隻能估摸著來。
十五公分長的小鋼棒,彎曲成圈後,隻有大約五公分長度,一根鋼鏈,需要煉製大約一千四百個左右,算上連接鋼圈的時間,花費本王兩刻鍾。
九根鋼鏈完成後,使用禦器術,穿過孔洞,固定在兩岸六米長的鋼棒上,鋼鏈比鐵鏈細,效果卻優於鐵鏈。
“天色已晚,今天恐怕完不成,你們回去好好想想,還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明日一大早我來接你們。”
眾人有些依依不舍,橫空出世,跨越兩岸的九根鋼鏈,預示著生活的變化。
光門出現,再不走隻能留下來過夜。
朱提城軍營。
“稟仙師君王,何將軍順利拿下味城,懇請仙師君王駕臨!”
張近之難掩興奮之色,拿下味城,意味著離滇海一步之遙,懇請本王前往,目的無非有三:震懾當地,為一下步行動提供支持;運輸糧食,解決後勤給養問題;擴充堂琅江段五尺道,增加大軍行動能力。
“大軍傷亡如何?糧食還能堅持多久?”
“稟仙師君王,張將軍路途上沒有多耽擱,直取味城,味城守軍見我軍威勢,選擇投降;大軍剩餘糧食,足以維持半個月。”
“朱提段本王還需花費幾日,四五日後前往味城。另外,朱提段五尺道擺渡處,本王已搭建鋼鏈橋,明日即派人前往,鋪設木板。”
修煉恢複靈氣,睡覺恢複精神力,十餘日苦力活,每天晚上雷打不動的兩件事。
一大早的人群,比昨天下午還多,臉上的神色,像過節一樣。不少人手持木板,或一塊,或數塊,絕大部份木板沒有五米長,固定的繩索工具缺乏,完全是一腔熱情。
“大隋子民們,我是仙師君王楊煜炫!”
馭空而立,聲音遠遠傳出,下麵頓時一片安靜;表情或詫異,或驚懼,或欣喜,五花八門。
“本王已經派人,前去鋪設木板,相信要不到幾日,鋼鏈橋就能通行。你們如果感興趣,本王可以帶你們前往,大家一定注意安全。”
光門出現,一部份人遲疑,踟躕不前,比昨天下午更多的人,湧入光門,有些人依然抱著木板。
兩個時辰後,兩側六根鋼鏈連接上後,個別膽子大的人,手腳並用,爬了上去,想做第一個渡江的人;懷抱木板的人,嚐試著在鋼鏈上鋪設。
這樣做其實很危險,馭空臨立江上,大聲喊道:
“本王要離開此處,繼續擴寬五尺道,大家速速退回岸邊,注意安全,要離開的,本王送你們離開。”
光門出現,絕大部份人聽從勸告,仍然有少數人不願離去。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本王的苦力活還沒有做完。
又花了五天時間,鹽津峽穀段,需要處理的山道,全部處理完畢,朱提段五尺道擴充,算是徹底完成,前後花費了二十三天。
來不及慶祝,人已經到了味城,益州大軍軍營。
味城比舊朱提城大得多,溫水發源於味城北部,流經城東麵,向南最後匯入鬱水。堂琅江發源於味城西麵,向北奔騰,在朱提西麵,匯入瀘水。味城人口超過八萬,城內就有接近兩萬人口,算是南中大城;建寧郡還有新丁縣、昆澤縣、修雲縣、同樂縣,分布在味城西麵和南麵,整個建寧郡,戶籍人口接近二十萬。
不同於朱提郡,建寧郡守是前魏官員,紮根味城二十餘年,通過家族聯姻,成為當地各民族認可的人物。很湊巧,郡守和我同姓,叫楊繼慎,一個快六十歲的老頭。楊繼慎有四個兒子,全部娶的當地部族首領的女兒,三個女兒,嫁的是當地部族首領的兒子,聯姻,果然是古代人增強統治的紐帶。
“味城軍隊狀況如何?”
“稟仙師君王,楊繼慎手下有四千兵士,下麵四個縣,由部族首領管轄,各有私兵千人之數。”
“雙方沒有交戰,直接投降?”
“稟仙師君王,據末將近日了解,楊繼慎與魏興郡守楊業,祖上為同一人,乃前魏開國有功之人,兩人屬於同一輩份的遠房親戚。”
“楊繼慎的手下兵士,如何安排的?”
“稟仙師君王,三千兵士被調往城外駐紮,與益州五千大軍相鄰,其餘一千兵士,駐守郡守府一帶,城內軍營和城防已交與我軍。”
“何將軍,你認為楊繼慎是何想法?”
“稟仙師君王,楊繼慎和楊業,雖是遠親,同為郡守,益州的變化不可能不書信告知。魏興駐紮有一千直屬軍,郡尉陳卓與楊業兩家世交,隋軍實力如何,一清二楚。仙師君王威名遠播,兼有神奇果實,反抗徒勞無益,索性擺出討好姿態,期望得到仙師君王重用。”
何元的一番分析,頗有幾分道理。本王一向以力克之,以德服之,兼有果實誘惑,思路比較簡單,不擅政治權謀。臣屬沒有本王的優勢,治理地方上,需要政治頭腦,權謀應變,對於這種人,並不排斥。
“按照大隋規定,州兵百人取二,郡兵百人取一,縣兵取締,改為差役維持治安。建寧郡隻允許擁有兩千兵士,縣級不允許私兵,何將軍,你將此規定轉告楊繼慎,問他如何處理?”
直接在山壁上切割,很可能造成山岩垮塌,掉落的巨大山岩,倉庫無法容納,造成河道堵塞,最終還是需要火焰術切割後,利用倉庫搬運到其它地方。
積薪燒岩是笨法子,火焰術切割同樣是笨法子,把山體切割成巨石,愚公移山,山體由大變小,最後消失,方法雖然笨,但是最有效。默默計算,至少二十萬方以上,倉庫需要搬運一百多次,最多四五天就能完成,關鍵要找到處置巨石的地方。
繼續溯江飛行,朱提江由東流轉而向北,仍處於峽穀之中;兩岸山勢漸弱,山道狹窄處,峭壁的高度和長度大幅減少,處理起來並不困難。按照鍾縣令的介紹,這一帶屬於絳雲露山邊緣,再往前就能看到瀘水。
五尺道邊有一小鎮,位於朱提江西岸,馬幫、行商駐足者眾多。降落後打聽,這裏名叫鹽津鎮,據傳,當初積薪燒岩,就是從這裏起始。沒有理會眾人的議論,繼續馭空飛行,前方河流寬闊平緩,河寬基本在百米以上,少見到山道狹窄處。後麵兩百餘裏,大體情形都如此,時不時有小鎮出現,直至看到朱提江,匯入一條大河,這就是瀘水,長江的上遊。
南岸是一座傍水縣城,名叫烏蒙,莫非絳雲露山,就是烏蒙山?處置巨石的地點,大約已經確定,沿途不少河段適合,隻是不能完全連成一體,中間時有斷續。七百裏的五尺道朱提段,算是全部巡視完一遍,天已入黑,先返回朱提城,明日一早繼續開工。
新的一天,繼續充當熟練苦力工,馭劍臨立半空,火焰術切割,從上到下,百米峭壁逐漸被削掉。峭壁向朱提江方向傾斜,需要比預計的,切割更多山岩,才能保證下方安全。足足六天時間,四百米長的百米峭壁消失,又花了半天時間,清理山道,這一段短短的五尺道,終於天塹變通途。
“仙人,能否為我等行商修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朱提江段五尺道,分布於江兩岸,中間需要換一次擺渡船。一聲仙人稱呼,讓本王很為難,不是不願意幫忙,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麽修橋。
“可有具體良策?”
“仙人運巨石於水中,間隔五十步至八十步,我等自會請工匠搭建鐵索,鋪木板過之。”
當即請教一番,江麵寬度、江水深度、水流大小、橋墩尺寸、如何固定鐵鏈,需要多方考慮到,還不能影響江中行船。
“附近可有擅修橋者?”
“仙人稍等!”
圍觀行商,有人奔向附近小鎮,一會兒領來兩個漢子,一個壯年一個青年。
“仙人,小人魏大壯,這是小人的兒子柱子,鄉野中石橋,我父子倆倒是修過幾座,跨朱提江的大橋,想都不敢想,小人隻能說上兩句,還請仙人做主。”
“有經驗總是好的,眾位若有興趣,不妨前往一試?”
巡視時見到過擺渡處,離此不過四十裏,光門出現,膽子大的,紛紛跑進光門,轉眼來到擺渡處。
此處河麵,寬不過百步,以煉器術熔煉的鋼,堅韌度非比尋常,完全可以直接固定到兩岸巨石上。
馭空而起,前往尋找堅硬的山岩,火焰術切割成“u”型。底座長二十米,整體高五米,厚五米,放置在兩側的河岸邊,超過千噸的重量,很笨重,但心裏感到很踏實。“u”型正中間切割掉寬五米,高一米五的山石,兩側的立柱,寬七米五,高同樣是一米五。
“仙人,兩側鐵鏈莫非要固定在立柱上?”
魏大壯問道。
“對!你看看兩側需要多少根鐵鏈,下麵又需要多少根?”
“小人覺得兩側各三根,下麵要密一點,恐怕需要九根。”
使用鋼鏈還是鋼索,著實猶豫一陣,最後還是選擇鋼鏈,關鍵是不清楚鋼索具體如何製作。
火焰術,控製靈力,將巨石上十五個標注的位置,逐一穿孔,立柱後方,切割掉五十公分厚度,這裏用於固定住鋼鏈。
煉器術熟練工,開始幹活。
固定鋼鏈的六根鋼棒,四根一米六長,三處小分叉,兩根六米長,九處小分叉。
接著煉製最麻煩的鋼鏈,長度隻能估摸著來。
十五公分長的小鋼棒,彎曲成圈後,隻有大約五公分長度,一根鋼鏈,需要煉製大約一千四百個左右,算上連接鋼圈的時間,花費本王兩刻鍾。
九根鋼鏈完成後,使用禦器術,穿過孔洞,固定在兩岸六米長的鋼棒上,鋼鏈比鐵鏈細,效果卻優於鐵鏈。
“天色已晚,今天恐怕完不成,你們回去好好想想,還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明日一大早我來接你們。”
眾人有些依依不舍,橫空出世,跨越兩岸的九根鋼鏈,預示著生活的變化。
光門出現,再不走隻能留下來過夜。
朱提城軍營。
“稟仙師君王,何將軍順利拿下味城,懇請仙師君王駕臨!”
張近之難掩興奮之色,拿下味城,意味著離滇海一步之遙,懇請本王前往,目的無非有三:震懾當地,為一下步行動提供支持;運輸糧食,解決後勤給養問題;擴充堂琅江段五尺道,增加大軍行動能力。
“大軍傷亡如何?糧食還能堅持多久?”
“稟仙師君王,張將軍路途上沒有多耽擱,直取味城,味城守軍見我軍威勢,選擇投降;大軍剩餘糧食,足以維持半個月。”
“朱提段本王還需花費幾日,四五日後前往味城。另外,朱提段五尺道擺渡處,本王已搭建鋼鏈橋,明日即派人前往,鋪設木板。”
修煉恢複靈氣,睡覺恢複精神力,十餘日苦力活,每天晚上雷打不動的兩件事。
一大早的人群,比昨天下午還多,臉上的神色,像過節一樣。不少人手持木板,或一塊,或數塊,絕大部份木板沒有五米長,固定的繩索工具缺乏,完全是一腔熱情。
“大隋子民們,我是仙師君王楊煜炫!”
馭空而立,聲音遠遠傳出,下麵頓時一片安靜;表情或詫異,或驚懼,或欣喜,五花八門。
“本王已經派人,前去鋪設木板,相信要不到幾日,鋼鏈橋就能通行。你們如果感興趣,本王可以帶你們前往,大家一定注意安全。”
光門出現,一部份人遲疑,踟躕不前,比昨天下午更多的人,湧入光門,有些人依然抱著木板。
兩個時辰後,兩側六根鋼鏈連接上後,個別膽子大的人,手腳並用,爬了上去,想做第一個渡江的人;懷抱木板的人,嚐試著在鋼鏈上鋪設。
這樣做其實很危險,馭空臨立江上,大聲喊道:
“本王要離開此處,繼續擴寬五尺道,大家速速退回岸邊,注意安全,要離開的,本王送你們離開。”
光門出現,絕大部份人聽從勸告,仍然有少數人不願離去。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本王的苦力活還沒有做完。
又花了五天時間,鹽津峽穀段,需要處理的山道,全部處理完畢,朱提段五尺道擴充,算是徹底完成,前後花費了二十三天。
來不及慶祝,人已經到了味城,益州大軍軍營。
味城比舊朱提城大得多,溫水發源於味城北部,流經城東麵,向南最後匯入鬱水。堂琅江發源於味城西麵,向北奔騰,在朱提西麵,匯入瀘水。味城人口超過八萬,城內就有接近兩萬人口,算是南中大城;建寧郡還有新丁縣、昆澤縣、修雲縣、同樂縣,分布在味城西麵和南麵,整個建寧郡,戶籍人口接近二十萬。
不同於朱提郡,建寧郡守是前魏官員,紮根味城二十餘年,通過家族聯姻,成為當地各民族認可的人物。很湊巧,郡守和我同姓,叫楊繼慎,一個快六十歲的老頭。楊繼慎有四個兒子,全部娶的當地部族首領的女兒,三個女兒,嫁的是當地部族首領的兒子,聯姻,果然是古代人增強統治的紐帶。
“味城軍隊狀況如何?”
“稟仙師君王,楊繼慎手下有四千兵士,下麵四個縣,由部族首領管轄,各有私兵千人之數。”
“雙方沒有交戰,直接投降?”
“稟仙師君王,據末將近日了解,楊繼慎與魏興郡守楊業,祖上為同一人,乃前魏開國有功之人,兩人屬於同一輩份的遠房親戚。”
“楊繼慎的手下兵士,如何安排的?”
“稟仙師君王,三千兵士被調往城外駐紮,與益州五千大軍相鄰,其餘一千兵士,駐守郡守府一帶,城內軍營和城防已交與我軍。”
“何將軍,你認為楊繼慎是何想法?”
“稟仙師君王,楊繼慎和楊業,雖是遠親,同為郡守,益州的變化不可能不書信告知。魏興駐紮有一千直屬軍,郡尉陳卓與楊業兩家世交,隋軍實力如何,一清二楚。仙師君王威名遠播,兼有神奇果實,反抗徒勞無益,索性擺出討好姿態,期望得到仙師君王重用。”
何元的一番分析,頗有幾分道理。本王一向以力克之,以德服之,兼有果實誘惑,思路比較簡單,不擅政治權謀。臣屬沒有本王的優勢,治理地方上,需要政治頭腦,權謀應變,對於這種人,並不排斥。
“按照大隋規定,州兵百人取二,郡兵百人取一,縣兵取締,改為差役維持治安。建寧郡隻允許擁有兩千兵士,縣級不允許私兵,何將軍,你將此規定轉告楊繼慎,問他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