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臨海,此行一定去海邊瞧瞧,內陸江河碼頭港口常見,沿海出名的海港寥寥。青州有一處琅琊邑,隻聞其名沒有實地見識過,真實情況如何未知。藍星海港建設,大多始於隋唐,盛於明朝,京杭大運河開通,促進內陸水運發展的同時,加速了海船的建造。
安墟東南方向是雍奴縣,相當於藍星天津一帶,雍奴最負盛名的是海鹽,冀州的食鹽多來自於此。大清晨一行人出東門,往雍奴方向而去,途中絲毫沒有耽擱,晌午前進入縣城。
“木公子,縣城到海邊有一處漂榆邑城,周朝時的封邑城池,現在是小城鎮,此外再無歇腳之處。”
宋子軒打聽消息後回報,護衛們著甲披銳隨從裝束,不明就裏的人摸不清底細,熟悉行伍的人能夠看出來。倉庫裏備有三頂帳篷,不是當初的一大兩小,一模一樣的中型帳篷,每頂住十人沒有問題,不用擔心野外無處可去。
“離縣城多遠?”
“百裏左右。”
百裏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拉馬車的馬匹跑了一上午,不好好休息一陣可吃不消。出門在外四女都換上了長褲,在甘州學會了騎馬,馬術不算精,不疾馳可以湊合。空餘的馬隻有三匹,兩女合乘一匹正合適,趕馬車的護衛休息一陣,其餘人匆匆吃完幹糧,放慢速度先行出發。
行了段路後重新看到運河,河麵寬度已經有十五米左右,沿著岸邊一路行進,兩岸的田地無疑是良田。燕郡是從鮮卑人手中奪過來的,世家豪紳沒有資格討價還價,田地重新分配是必然,其中當然少不了被安置的鮮卑人,多少要分配一點出去,選擇的辦法是抓鬮。
世家豪紳未嚐沒有主動的,良田換水澆田,換山林,換煤炭開采權。積極配合的總得給點好處,比如高產農作物種植,小麥一畝頂過去的三畝,玉米產量也不低,將來或許棉花適合種植,水田的經濟價值不一定最高。穩定住一批人,剩下的頑固分子才好處理,鬧歸鬧無濟於事。
護衛一路會去詢問農戶,然後趕上來匯報,當地百姓、奴籍改良籍、段部落鮮卑人、佃租戶、仆役,不同身份的都有。世家豪紳手裏的良田,不可能剝奪一空,留給他們的田地,一般都由佃租戶或仆役耕種。奴籍改良籍任憑自願,朝廷不會強求,有些仆役世代為奴,生活方式已經習慣,吃飽就能滿足。像這樣的情況,人口戶籍登記在主家,丁畝稅照交不誤,主家若不收留,那就不得不從良籍。
越往前行運河河麵越寬,漸漸達到三十米寬度,過河需要擺渡。古代的石橋或木橋,三十米跨度是個坎,不是不能建造,而是成本急劇增加;燒製水泥若能改進,加上煉鋼技術提高,建造五十米跨度的鏈橋,應該不是問題。浮想聯翩間,眼中充滿各種機會,藍星若能穿越來一批實幹的專家,那該有多好啊!仙果肯定管夠。
走了約兩個時辰,終於看到海河,河麵至少七十米寬,冀州境內的河流,最終大多匯流於海河。海河是古黃河河道,黃河改道後,古人沒有拋棄這段河道,曆經上千年的改造,冀州境內的水係,基本能夠通達。
“木公子,到達漂榆邑城,尚需一個時辰。”
幸好是夏季,否則抵達目的地已經天黑,更幸運的是沒有出現大雨天氣。馬匹負重持續奔跑,平均速度隻能達到20公裏,南匈奴人一騎帶四五匹馬,才能橫行草原大漠。正常情況下,本王一行人每日能走的路程,最多兩百裏,走走停停一百餘裏很適合。
漂榆邑城殘破的城牆出現在眼前,至少千年以前就存在,放在藍星是三千年前的文物,一塊城磚都是值錢貨。“邑”是城池的意思,後來泛指城鎮,千年前的邑很小,西麵的城牆大約三百米長。海河在漂榆邑城南麵,北麵有一條小河,或許是上千年前的護城河。王維有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心。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是四百年後的人物,漂榆邑城不能與渭城鹹陽相提並論,更遑論藍星天津城。
一路頗多感慨,踏足古代大地上,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樣,浪漫的人眼前一片田園風光,清新自然祥和美好,海河水流清澈,善泳者可暢遊其中。本王是理性的人,初到近古世界適逢伊吾人被滅族,南匈奴人入侵中原,鮮卑人覬覦冀州平原,無非為了資源的爭奪。抵達漂榆邑城,內心所想如何建設一座海港城池,但越近海邊人口越少。
“木公子,燕郡武散官周衝在此,小人的同鄉,小人已囑咐他慎言。”
燕郡郡守正四品,郡尉就是正五品,轉到地方前在直屬軍至少是六等將軍,相當於正六品。郡尉手下的武散官,在軍中任職校尉、百夫長都有可能,轉到地方提半級到一級,最高能到正六品。燕郡戶籍人口若能突破32萬,郡守從三品,郡尉從四品,下麵的文武官員同樣會有提升官品的機會。
“臣…”
擺手示意,周強在旁解釋,稱木公子,談話可隨意。
“周衝,何故來此?”
“漂邑有人欲抗鹽稅,小人領三百郡兵屯駐於此。”
所謂抗鹽稅實際是販賣私鹽,三十文鹽價含二十文鹽稅,偷偷便宜十文賣出,關鍵市麵上售賣的鹽,價格並沒有降低,得利的自然是鹽商。
“燕郡海鹽年產多少?”
“千萬斤以上。”
冀州人均兩斤鹽,每年鹽稅二十萬兩銀子,不算少也不見得很多,折合大米四千萬斤,感覺鹽稅有些無足輕重。藍星曆史隋文帝取消鹽稅,一直持續到唐朝安史之亂後,一百三十餘年時間,源於隋朝時期糧食充足。朝廷征收鹽稅的目的,在於增加國庫收入,國庫最大的支出是軍隊;直屬軍一年大約四百萬兩銀子,稅賦綽綽有餘,尚有金票銀票的發行,倉庫裏還有上萬塊金磚。至於州兵郡兵,由留給地方的五成稅賦承擔,軍餉比直屬軍少得多;沒錢糧可以招募少一點,學學雍涼益渝四州,即使並州和司州,都極力推動州兵整編為直屬軍。
“可有發生衝突?”
“大隋降服鮮卑人,朝廷之威非貪圖私利者能擋,小人服用過仙果,沙場曆練生死,鄉野之人非對手。”
鹽商們不傻,沒人願意當出頭鳥,偷偷販賣私鹽屬於小利,明目張膽才是危害。
“明日上午,尋幾位當地製鹽商過來,就說朝廷欽差要見他們,了解製鹽的情形。”
“木公子,何為欽差?”
“仙師君王派到地方體察民情的。”
隨口解釋完後,周衝告辭離去。
安墟東南方向是雍奴縣,相當於藍星天津一帶,雍奴最負盛名的是海鹽,冀州的食鹽多來自於此。大清晨一行人出東門,往雍奴方向而去,途中絲毫沒有耽擱,晌午前進入縣城。
“木公子,縣城到海邊有一處漂榆邑城,周朝時的封邑城池,現在是小城鎮,此外再無歇腳之處。”
宋子軒打聽消息後回報,護衛們著甲披銳隨從裝束,不明就裏的人摸不清底細,熟悉行伍的人能夠看出來。倉庫裏備有三頂帳篷,不是當初的一大兩小,一模一樣的中型帳篷,每頂住十人沒有問題,不用擔心野外無處可去。
“離縣城多遠?”
“百裏左右。”
百裏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拉馬車的馬匹跑了一上午,不好好休息一陣可吃不消。出門在外四女都換上了長褲,在甘州學會了騎馬,馬術不算精,不疾馳可以湊合。空餘的馬隻有三匹,兩女合乘一匹正合適,趕馬車的護衛休息一陣,其餘人匆匆吃完幹糧,放慢速度先行出發。
行了段路後重新看到運河,河麵寬度已經有十五米左右,沿著岸邊一路行進,兩岸的田地無疑是良田。燕郡是從鮮卑人手中奪過來的,世家豪紳沒有資格討價還價,田地重新分配是必然,其中當然少不了被安置的鮮卑人,多少要分配一點出去,選擇的辦法是抓鬮。
世家豪紳未嚐沒有主動的,良田換水澆田,換山林,換煤炭開采權。積極配合的總得給點好處,比如高產農作物種植,小麥一畝頂過去的三畝,玉米產量也不低,將來或許棉花適合種植,水田的經濟價值不一定最高。穩定住一批人,剩下的頑固分子才好處理,鬧歸鬧無濟於事。
護衛一路會去詢問農戶,然後趕上來匯報,當地百姓、奴籍改良籍、段部落鮮卑人、佃租戶、仆役,不同身份的都有。世家豪紳手裏的良田,不可能剝奪一空,留給他們的田地,一般都由佃租戶或仆役耕種。奴籍改良籍任憑自願,朝廷不會強求,有些仆役世代為奴,生活方式已經習慣,吃飽就能滿足。像這樣的情況,人口戶籍登記在主家,丁畝稅照交不誤,主家若不收留,那就不得不從良籍。
越往前行運河河麵越寬,漸漸達到三十米寬度,過河需要擺渡。古代的石橋或木橋,三十米跨度是個坎,不是不能建造,而是成本急劇增加;燒製水泥若能改進,加上煉鋼技術提高,建造五十米跨度的鏈橋,應該不是問題。浮想聯翩間,眼中充滿各種機會,藍星若能穿越來一批實幹的專家,那該有多好啊!仙果肯定管夠。
走了約兩個時辰,終於看到海河,河麵至少七十米寬,冀州境內的河流,最終大多匯流於海河。海河是古黃河河道,黃河改道後,古人沒有拋棄這段河道,曆經上千年的改造,冀州境內的水係,基本能夠通達。
“木公子,到達漂榆邑城,尚需一個時辰。”
幸好是夏季,否則抵達目的地已經天黑,更幸運的是沒有出現大雨天氣。馬匹負重持續奔跑,平均速度隻能達到20公裏,南匈奴人一騎帶四五匹馬,才能橫行草原大漠。正常情況下,本王一行人每日能走的路程,最多兩百裏,走走停停一百餘裏很適合。
漂榆邑城殘破的城牆出現在眼前,至少千年以前就存在,放在藍星是三千年前的文物,一塊城磚都是值錢貨。“邑”是城池的意思,後來泛指城鎮,千年前的邑很小,西麵的城牆大約三百米長。海河在漂榆邑城南麵,北麵有一條小河,或許是上千年前的護城河。王維有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心。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是四百年後的人物,漂榆邑城不能與渭城鹹陽相提並論,更遑論藍星天津城。
一路頗多感慨,踏足古代大地上,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樣,浪漫的人眼前一片田園風光,清新自然祥和美好,海河水流清澈,善泳者可暢遊其中。本王是理性的人,初到近古世界適逢伊吾人被滅族,南匈奴人入侵中原,鮮卑人覬覦冀州平原,無非為了資源的爭奪。抵達漂榆邑城,內心所想如何建設一座海港城池,但越近海邊人口越少。
“木公子,燕郡武散官周衝在此,小人的同鄉,小人已囑咐他慎言。”
燕郡郡守正四品,郡尉就是正五品,轉到地方前在直屬軍至少是六等將軍,相當於正六品。郡尉手下的武散官,在軍中任職校尉、百夫長都有可能,轉到地方提半級到一級,最高能到正六品。燕郡戶籍人口若能突破32萬,郡守從三品,郡尉從四品,下麵的文武官員同樣會有提升官品的機會。
“臣…”
擺手示意,周強在旁解釋,稱木公子,談話可隨意。
“周衝,何故來此?”
“漂邑有人欲抗鹽稅,小人領三百郡兵屯駐於此。”
所謂抗鹽稅實際是販賣私鹽,三十文鹽價含二十文鹽稅,偷偷便宜十文賣出,關鍵市麵上售賣的鹽,價格並沒有降低,得利的自然是鹽商。
“燕郡海鹽年產多少?”
“千萬斤以上。”
冀州人均兩斤鹽,每年鹽稅二十萬兩銀子,不算少也不見得很多,折合大米四千萬斤,感覺鹽稅有些無足輕重。藍星曆史隋文帝取消鹽稅,一直持續到唐朝安史之亂後,一百三十餘年時間,源於隋朝時期糧食充足。朝廷征收鹽稅的目的,在於增加國庫收入,國庫最大的支出是軍隊;直屬軍一年大約四百萬兩銀子,稅賦綽綽有餘,尚有金票銀票的發行,倉庫裏還有上萬塊金磚。至於州兵郡兵,由留給地方的五成稅賦承擔,軍餉比直屬軍少得多;沒錢糧可以招募少一點,學學雍涼益渝四州,即使並州和司州,都極力推動州兵整編為直屬軍。
“可有發生衝突?”
“大隋降服鮮卑人,朝廷之威非貪圖私利者能擋,小人服用過仙果,沙場曆練生死,鄉野之人非對手。”
鹽商們不傻,沒人願意當出頭鳥,偷偷販賣私鹽屬於小利,明目張膽才是危害。
“明日上午,尋幾位當地製鹽商過來,就說朝廷欽差要見他們,了解製鹽的情形。”
“木公子,何為欽差?”
“仙師君王派到地方體察民情的。”
隨口解釋完後,周衝告辭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