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 作者:袂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被康熙反懟的文官不禁一噎,垂下腦袋不吭聲了。
“既然你們真覺得小腳美的不得了了,那今日下朝後,你們漢臣回府裏去好好看看你們纏腳的老母、媳婦的腳丫子長什麽樣子。”
“滿臣們也給朕滾回府裏去看看你們小腳妾室的的腳丫子究竟長得多麽標致,今日你們就好好睜開你們半瞎的狗眼給朕好好看一看小腳到底美不美!”
“退朝!”
整整在心中憋了兩天的怒火,康熙朝著底下糟心的臣子們怒噴一通後,就氣憤甩袖,直接忍著夾腳之痛,快步轉身離開了。
站在下麵的太子爺、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也都心情複雜的緊跟著自己汗阿瑪的腳步匆匆離開了烏煙瘴氣的朝堂。
他們父子六人昨天下午在禦書房商議時,就知道廢纏腳肯定會阻力很大的,但沒想到會阻力大成這個模樣?滿朝文武無論滿臣和漢臣竟然沒有一個願意給女子放腳的?這些能上朝的臣子們可以說是大清精英中的精英了,連他們都認識不到女子纏小腳的壞處,怪不得禁纏足的政令每回都收效甚微,怪不得“老祖宗”會說以後的滿州姑娘也跟著學纏足,纏足禁也禁不掉了呢。
父子六人前後腳的離開了。
梁九功則笑眯眯的看著底下的朝臣們貼心提醒道:
“各位大人們莫要忘記了萬歲爺和太子爺他們的腳上還纏著布呢。”
說完這話後,他也領著一群太監們腳步匆忙的離開了大殿。
獨留下心中憋屈、臉上神情鬱悶的滿朝文武各個大眼瞪小眼、麵麵相覷。
沒過多久,大殿外就出現了一群身穿官服、走路姿勢怪模怪樣的朝臣們。
等文武百官離開宮門後,早朝上發生的事情也像是一陣夏風般,極快的傳播到了宮外。
在一些有心人的推動下,韃子皇帝宣布要用激烈的方式廢掉漢家女子們的纏腳習俗,以及違反新纏足令對漢人和滿人帶來的相關懲罰,也被迅速的傳遍了內城和外城。
與住在內城的滿人們比起來,漢人的數量可是要多太多了。
漢家女子們纏了幾百年的腳丫子,都已經形成了“必須纏腳,不纏不行”的意識了,前幾回放腳令沒有怎麽起作用。
漢人們都以為清廷不怎麽管女子纏腳的事情了,今日冷不丁的突然就被異族皇帝給下令強製以後絕對不能再纏腳了。
若有漢人再偷偷給家裏的女娃娃們纏腳,讀書的學子們不能參加科舉,不走仕途之路的農、工、商之家,不僅要增加繳稅的銀兩,還要增加服勞役的人員名額,這下無論哪個階級的漢人們都像是被真刀利劍給割到身上的肉了,這誰能受得了啊!
男人們幾乎清一色都是不滿的,罵韃子皇帝沒事找事,罵韃子皇帝都把他們男人的頭發給剃掉了,如今又要在他們女人的腳丫子上做文章!
除了極小一部分腦袋非常清醒、厭惡纏腳卻懾於環境風氣不得不忍痛纏腳的女子們,麻木的表情因為這個好消息,忍不住變得喜極而泣、鮮活了起來。
絕大一部分因為腳被纏了,腦子也跟著被裹了的女子們,起鵝群幺五兒二七五二八一歡迎加入哭哭啼啼的看著自己一雙小巧的三寸金蓮,淚濕睫毛,哽咽著埋怨道:韃子皇帝和皇子們真不知道什麽是美,她們的纖纖小腳不比滿洲女子那大咧咧的腳,走起路來身姿窈窕、曼妙多了?
最氣憤的當屬養著瘦馬的大鹽商了,他們精心培養“瘦馬”多年,把“瘦馬”的小腳養的又小、又尖、又軟的,就是希望可以將瘦馬送到滿人的達官顯貴裏做小妾,大賺一筆的同時,還能獲得這些滿臣的庇護。
如今韃子皇帝這般狠,宗室的黃帶子、紅帶子納小腳妾室都得被貶成庶人了,滿臣官員違反禁纏足令了,也得被連降三級。
這簡直就是在斷他們這些大鹽商的財路啊!試問:宗室人員和滿臣官員們為了自保都不敢納小腳妾室了,普通滿人別說手裏有沒有閑錢納小妾了,就是納小妾也絕不敢納江南瘦馬了。
一個個在京城中廣開商路的大鹽商們想起養在江南富貴鄉中的小腳瘦馬們要砸在手裏了,各個氣得頭暈眼花的。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腦袋上就是一座山。
如今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纏腳是陋習”,這個突然到來的“禁纏足令”,多數人都不買賬。
民間的哭聲遠遠大於笑聲,對“廢纏腳之事”罵罵咧咧的人數也數不清了,炎炎盛夏裏,仿佛空氣中都冒著火。
一些沒有資格上朝聽政的官員們,等自己任職的衙門下值後也聽到了早朝的消息。
隻比太子殿下年長兩歲的太子太傅張英大人的嫡次子——張廷玉,從同僚口中聽到上午早朝的消息後,想起家中皆纏著小腳的女眷們,心中一驚,忙頂著正午明晃晃的大太陽,匆匆忙忙往家裏趕。
待他趕到家門口時恰好與上朝回來的老爹張英撞了個正著。
看到頭發半白的親爹,腳上的官靴被撐的鼓鼓囊囊的,每走一步,額頭上的汗珠就跟著顫抖一下,痛得臉色通紅的模樣,他忙跑上前攙扶著張英的胳膊,心疼道:
“爹。”
“衡臣回來了。”
“嗯,兒子從衙門同僚那裏聽說了廢纏足的事情,就趕忙跑回家了。”
張廷玉彎腰將張英給背了起來,邊朝著府邸大門走,邊出聲回答道。
想起家中的母親、妻子、女兒、兒媳婦們皆是纏足的人,張英就不禁有些頭疼。
待父子倆一路沉默無言走到正院的大廳門口,就看到裏麵滿滿當當的坐了一群年齡不同的女人。
張廷玉的妻子小姚氏正在溫聲安慰自己的婆母和小姑子,看到自己公爹和夫君回來了,忙從圈椅上起身,快步迎了上去。
“老爺、衡臣你們回來了?”
張英的妻子大姚氏看到他夫君和嫡次子進門了,也像是瞬間找到了主心骨般,拿起帕子擦了擦通紅的眼圈,從圈椅上站起來,哽咽的喊了一聲。
被二兒子和二兒媳攙扶著坐到圈椅上的張英,看著自己剛及笈的小女兒哭得梨花帶雨、眼睛紅彤彤的模樣,他的母親吳氏、妻子大姚氏、幾個兒媳婦也都是愁容滿麵的,心中就猜到這些女人們必是為了小女兒的婚事在發愁。
他不禁忍著腳上的痛意,用手撫摸著膝蓋歎氣道:“母親,夫人,你們這是在哭什麽啊?”
張夫人大姚氏聞言,立刻悲傷落淚道:
“老爺,您說萬歲爺突然就這般下令強製廢纏足了,還規定官員之間可以相互監督舉報,咱小閨女眼瞅著馬上就要說親事了,她這不是要被此事受影響了嗎?萬一嫁不到好人家可怎麽辦啊!”
聽到老妻的哭訴,還沒等張英開口說話。
“祖母,爹,娘,二弟。”
一聲溫潤的青年男聲就從外麵響了起來,來人正是張英的長子——張廷瓚。
看到自己正在養傷的長子被大兒媳婦攙扶著走到了正院的大廳裏,張英心中就是一痛,他的長子何其優秀啊,文武雙全,文是二甲進士,武又跟著帝王三次親征準格爾,贏得帝王稱讚。
哪成想上半年的第三次征戰,使他兒子險些折在了茫茫大草原上,最後僥幸撿回來了半條命,如今在府邸裏養了好幾個月了,臉色仍舊蒼白,不見好轉,真是要命啊。
“卣臣,你不在你們院子裏好好養傷,托著病體跑來正院幹什麽?”
心中本就難過的張夫人,看到長子的臉色,再度流下淚來。
張廷玉也默默攙扶著自己大哥坐在了他們父親身邊。
看著在座中女子們臉上的愁容,張廷瓚輕咳兩聲,對著他最小的妹妹溫聲安慰道:
“小妹,你無需擔憂,你的婚事肯定不會被此事影響的。”
“大哥,萬歲爺這次儼然是動真格的了,把對滿、漢之人違反禁纏足令的條條框框限製的如此嚴格,這般一悶棍敲下來,仿佛我們這些纏了小腳的女人都合該被厭棄般,你說,我這終身大事怎麽不可能被影響啊?”
張小妹越說眼淚就流的越多了。
看到自己已經哭成淚人的妹妹,張廷瓚無奈給了自己二弟一個眼神。
兄弟倆自來就默契十足,張廷玉忙循著他大哥的話茬子往下詳細解釋道:
“小妹,大哥說的話不是在逗你的,萬歲爺對漢人的要求,說白了就是禁纏足令頒發之後,隻要家中無人再給新的小女娃纏腳,就不算違反法令。”
“滿漢不通婚,你的婚事肯定也是在朝中尋找與咱張家門當戶對的漢臣來結親,漢女纏腳的大有人在,而且萬歲爺的政令明顯是為了現在隻有四、五歲的女娃娃著想的,像你們這種已經纏完腳、且定了型的姑娘,萬歲爺不在意,其他人也不會在意的,與你一樣的姑娘們,照樣可以嫁入漢人家庭,當妻為妾。”
“爹爹,二哥說的對嗎?”
張小妹聽完張廷玉的話,圓潤的杏眼瞬間就亮了起來。
張英也無奈點頭道:
“你們這些人聽風就是雨,我們還沒回來呢,你們就開始哭了。”
“唉,兒子,我們不還是因為一直待在後宅,對外麵的事情不敏感嗎?一聽到要在這個結親事的節骨眼上鬧出這般大的陣仗,心裏可不就是七上八下的打鼓嗎?”
坐在主位圈椅上,懸空著兩隻小腳,滿頭銀發的張老太太聽到小孫女的婚事不會被影響了,立刻咧嘴笑了出來。
在朝堂上被萬歲爺一通怒吼的張英,回家看到家中的一群小腳女眷們,心中挺不是滋味的。
看到正靠在自己母親身旁,低頭吃糖畫的四歲孫女,他忙招手笑道:
“丫丫,來爺爺這兒。”
穿著鵝黃色衣服的小女孩聽到自己祖父的聲音,忙舉著自己右手中的糖畫,邁開小短腿跑了過去。
張英一把將孫女抱到大腿上,和藹的笑著詢問道:
“丫丫,不用再被纏腳了?丫丫高興嗎?”
剛滿四歲的小丫頭聽到祖父的話,一臉天真的詢問道:
“爺爺是說,娘親不會再拿布給丫丫腳上裹了對嗎?”
張英忙點頭。
“高興!丫丫高興!哼~爺爺都不知道,纏腳丫子可疼了,丫丫一點兒都不想纏,是娘親說不纏腳長大會被人嘲笑的。”
“娘親還說,小腳走起路來好看,丫丫一點兒都不覺得好看,丫丫有一會看到了姥姥的小腳,好可怕,把丫丫都嚇哭了。”
“好了,丫丫,別說了。”
張廷玉的妻子小姚氏聽到自己女兒這小嘴叭叭叭的亂說一通,俏臉立刻就紅了,忙出聲嗬斥,心中卻有些慶幸,還好他夫君心疼閨女,前些日子一直不讓她給閨女纏腳,說是再等閨女大一歲,如今沒纏腳倒是萬幸了。
可張英此刻心中卻難受極了,他低頭瞧了瞧自己的兩隻腳,明白萬歲爺為何要讓他們這些老頭子纏腳丫子了,纏腳是陋習!陋習啊!不能再耽擱了!
“衡臣,背我到書房裏寫廢纏足的奏折,今日是我在朝堂上腦袋發昏了,合該給萬歲爺上折子才是。”
張廷玉忙聽話的又彎腰把自家老爺子給背了起來。
張廷瓚蒼白的臉上也浮現了幾抹笑意,他一直覺得纏足不好,但苦於自己的漢人身份,又受限於整個大環境沒法公然說小腳不好看,如今倒是終於看到廢纏足的希望了。
與張府反應相同的人家不少。
心中懷有良知的漢臣回家看到自己媳婦的小腳後,第一反應就是被嚇得連連後退,想起家中纏了一輩子腳的母親,以及同樣纏腳的女兒,不由心疼的流出了眼淚。
滿臣回府看到自己小妾的腳丫子後,也瞬間被嚇得險些“撲通”一下摔在地上,再也對小腳提不起興趣,說不出小腳美的話了。
等次日再次上朝時,康熙父子六人看著神色各異、腳上鞋子仍舊鼓鼓囊囊的朝臣們。
未等帝王開口,昨日發狂的文武百官們就都低下了頭。
張英一封言辭懇切“廢除纏腳陋習,刻不容緩”的諫言說完後,其餘臣子也紛紛跟上。
看到底下這些官員還不全是色令智昏,良知盡滅的人,康熙也不由跟著鬆了口氣。
在接下來的大半個月裏,因為底下官員們的配合,完善版的“禁纏足令”終於在七月初一這日,頒發到了民間大清各處。
經過大半個月時間的消化,民眾對於因為朝廷強製禁纏足的事情也漸漸變得情緒沒有那般激動了。
已經十一個多月大的弘晞在毓慶宮後殿的內室裏,學會扶著牆,用兩條小短腿慢吞吞的走路了。
凡事有利必有弊,不可能盡善盡美。
他深知禁纏足這事,肯定會對一部分想要嫁到宗室、滿臣家裏的小腳女子產生願望破滅,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但又有一句話“不破不立”。
一代一代的曬選下去,他堅信等到再過十年,民間這群四、五歲的女娃娃長大了,她們有一雙健康的天足,肯定會滿滿糾正“小腳很美、越小越美”的歪曲認知的。
“既然你們真覺得小腳美的不得了了,那今日下朝後,你們漢臣回府裏去好好看看你們纏腳的老母、媳婦的腳丫子長什麽樣子。”
“滿臣們也給朕滾回府裏去看看你們小腳妾室的的腳丫子究竟長得多麽標致,今日你們就好好睜開你們半瞎的狗眼給朕好好看一看小腳到底美不美!”
“退朝!”
整整在心中憋了兩天的怒火,康熙朝著底下糟心的臣子們怒噴一通後,就氣憤甩袖,直接忍著夾腳之痛,快步轉身離開了。
站在下麵的太子爺、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也都心情複雜的緊跟著自己汗阿瑪的腳步匆匆離開了烏煙瘴氣的朝堂。
他們父子六人昨天下午在禦書房商議時,就知道廢纏腳肯定會阻力很大的,但沒想到會阻力大成這個模樣?滿朝文武無論滿臣和漢臣竟然沒有一個願意給女子放腳的?這些能上朝的臣子們可以說是大清精英中的精英了,連他們都認識不到女子纏小腳的壞處,怪不得禁纏足的政令每回都收效甚微,怪不得“老祖宗”會說以後的滿州姑娘也跟著學纏足,纏足禁也禁不掉了呢。
父子六人前後腳的離開了。
梁九功則笑眯眯的看著底下的朝臣們貼心提醒道:
“各位大人們莫要忘記了萬歲爺和太子爺他們的腳上還纏著布呢。”
說完這話後,他也領著一群太監們腳步匆忙的離開了大殿。
獨留下心中憋屈、臉上神情鬱悶的滿朝文武各個大眼瞪小眼、麵麵相覷。
沒過多久,大殿外就出現了一群身穿官服、走路姿勢怪模怪樣的朝臣們。
等文武百官離開宮門後,早朝上發生的事情也像是一陣夏風般,極快的傳播到了宮外。
在一些有心人的推動下,韃子皇帝宣布要用激烈的方式廢掉漢家女子們的纏腳習俗,以及違反新纏足令對漢人和滿人帶來的相關懲罰,也被迅速的傳遍了內城和外城。
與住在內城的滿人們比起來,漢人的數量可是要多太多了。
漢家女子們纏了幾百年的腳丫子,都已經形成了“必須纏腳,不纏不行”的意識了,前幾回放腳令沒有怎麽起作用。
漢人們都以為清廷不怎麽管女子纏腳的事情了,今日冷不丁的突然就被異族皇帝給下令強製以後絕對不能再纏腳了。
若有漢人再偷偷給家裏的女娃娃們纏腳,讀書的學子們不能參加科舉,不走仕途之路的農、工、商之家,不僅要增加繳稅的銀兩,還要增加服勞役的人員名額,這下無論哪個階級的漢人們都像是被真刀利劍給割到身上的肉了,這誰能受得了啊!
男人們幾乎清一色都是不滿的,罵韃子皇帝沒事找事,罵韃子皇帝都把他們男人的頭發給剃掉了,如今又要在他們女人的腳丫子上做文章!
除了極小一部分腦袋非常清醒、厭惡纏腳卻懾於環境風氣不得不忍痛纏腳的女子們,麻木的表情因為這個好消息,忍不住變得喜極而泣、鮮活了起來。
絕大一部分因為腳被纏了,腦子也跟著被裹了的女子們,起鵝群幺五兒二七五二八一歡迎加入哭哭啼啼的看著自己一雙小巧的三寸金蓮,淚濕睫毛,哽咽著埋怨道:韃子皇帝和皇子們真不知道什麽是美,她們的纖纖小腳不比滿洲女子那大咧咧的腳,走起路來身姿窈窕、曼妙多了?
最氣憤的當屬養著瘦馬的大鹽商了,他們精心培養“瘦馬”多年,把“瘦馬”的小腳養的又小、又尖、又軟的,就是希望可以將瘦馬送到滿人的達官顯貴裏做小妾,大賺一筆的同時,還能獲得這些滿臣的庇護。
如今韃子皇帝這般狠,宗室的黃帶子、紅帶子納小腳妾室都得被貶成庶人了,滿臣官員違反禁纏足令了,也得被連降三級。
這簡直就是在斷他們這些大鹽商的財路啊!試問:宗室人員和滿臣官員們為了自保都不敢納小腳妾室了,普通滿人別說手裏有沒有閑錢納小妾了,就是納小妾也絕不敢納江南瘦馬了。
一個個在京城中廣開商路的大鹽商們想起養在江南富貴鄉中的小腳瘦馬們要砸在手裏了,各個氣得頭暈眼花的。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腦袋上就是一座山。
如今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纏腳是陋習”,這個突然到來的“禁纏足令”,多數人都不買賬。
民間的哭聲遠遠大於笑聲,對“廢纏腳之事”罵罵咧咧的人數也數不清了,炎炎盛夏裏,仿佛空氣中都冒著火。
一些沒有資格上朝聽政的官員們,等自己任職的衙門下值後也聽到了早朝的消息。
隻比太子殿下年長兩歲的太子太傅張英大人的嫡次子——張廷玉,從同僚口中聽到上午早朝的消息後,想起家中皆纏著小腳的女眷們,心中一驚,忙頂著正午明晃晃的大太陽,匆匆忙忙往家裏趕。
待他趕到家門口時恰好與上朝回來的老爹張英撞了個正著。
看到頭發半白的親爹,腳上的官靴被撐的鼓鼓囊囊的,每走一步,額頭上的汗珠就跟著顫抖一下,痛得臉色通紅的模樣,他忙跑上前攙扶著張英的胳膊,心疼道:
“爹。”
“衡臣回來了。”
“嗯,兒子從衙門同僚那裏聽說了廢纏足的事情,就趕忙跑回家了。”
張廷玉彎腰將張英給背了起來,邊朝著府邸大門走,邊出聲回答道。
想起家中的母親、妻子、女兒、兒媳婦們皆是纏足的人,張英就不禁有些頭疼。
待父子倆一路沉默無言走到正院的大廳門口,就看到裏麵滿滿當當的坐了一群年齡不同的女人。
張廷玉的妻子小姚氏正在溫聲安慰自己的婆母和小姑子,看到自己公爹和夫君回來了,忙從圈椅上起身,快步迎了上去。
“老爺、衡臣你們回來了?”
張英的妻子大姚氏看到他夫君和嫡次子進門了,也像是瞬間找到了主心骨般,拿起帕子擦了擦通紅的眼圈,從圈椅上站起來,哽咽的喊了一聲。
被二兒子和二兒媳攙扶著坐到圈椅上的張英,看著自己剛及笈的小女兒哭得梨花帶雨、眼睛紅彤彤的模樣,他的母親吳氏、妻子大姚氏、幾個兒媳婦也都是愁容滿麵的,心中就猜到這些女人們必是為了小女兒的婚事在發愁。
他不禁忍著腳上的痛意,用手撫摸著膝蓋歎氣道:“母親,夫人,你們這是在哭什麽啊?”
張夫人大姚氏聞言,立刻悲傷落淚道:
“老爺,您說萬歲爺突然就這般下令強製廢纏足了,還規定官員之間可以相互監督舉報,咱小閨女眼瞅著馬上就要說親事了,她這不是要被此事受影響了嗎?萬一嫁不到好人家可怎麽辦啊!”
聽到老妻的哭訴,還沒等張英開口說話。
“祖母,爹,娘,二弟。”
一聲溫潤的青年男聲就從外麵響了起來,來人正是張英的長子——張廷瓚。
看到自己正在養傷的長子被大兒媳婦攙扶著走到了正院的大廳裏,張英心中就是一痛,他的長子何其優秀啊,文武雙全,文是二甲進士,武又跟著帝王三次親征準格爾,贏得帝王稱讚。
哪成想上半年的第三次征戰,使他兒子險些折在了茫茫大草原上,最後僥幸撿回來了半條命,如今在府邸裏養了好幾個月了,臉色仍舊蒼白,不見好轉,真是要命啊。
“卣臣,你不在你們院子裏好好養傷,托著病體跑來正院幹什麽?”
心中本就難過的張夫人,看到長子的臉色,再度流下淚來。
張廷玉也默默攙扶著自己大哥坐在了他們父親身邊。
看著在座中女子們臉上的愁容,張廷瓚輕咳兩聲,對著他最小的妹妹溫聲安慰道:
“小妹,你無需擔憂,你的婚事肯定不會被此事影響的。”
“大哥,萬歲爺這次儼然是動真格的了,把對滿、漢之人違反禁纏足令的條條框框限製的如此嚴格,這般一悶棍敲下來,仿佛我們這些纏了小腳的女人都合該被厭棄般,你說,我這終身大事怎麽不可能被影響啊?”
張小妹越說眼淚就流的越多了。
看到自己已經哭成淚人的妹妹,張廷瓚無奈給了自己二弟一個眼神。
兄弟倆自來就默契十足,張廷玉忙循著他大哥的話茬子往下詳細解釋道:
“小妹,大哥說的話不是在逗你的,萬歲爺對漢人的要求,說白了就是禁纏足令頒發之後,隻要家中無人再給新的小女娃纏腳,就不算違反法令。”
“滿漢不通婚,你的婚事肯定也是在朝中尋找與咱張家門當戶對的漢臣來結親,漢女纏腳的大有人在,而且萬歲爺的政令明顯是為了現在隻有四、五歲的女娃娃著想的,像你們這種已經纏完腳、且定了型的姑娘,萬歲爺不在意,其他人也不會在意的,與你一樣的姑娘們,照樣可以嫁入漢人家庭,當妻為妾。”
“爹爹,二哥說的對嗎?”
張小妹聽完張廷玉的話,圓潤的杏眼瞬間就亮了起來。
張英也無奈點頭道:
“你們這些人聽風就是雨,我們還沒回來呢,你們就開始哭了。”
“唉,兒子,我們不還是因為一直待在後宅,對外麵的事情不敏感嗎?一聽到要在這個結親事的節骨眼上鬧出這般大的陣仗,心裏可不就是七上八下的打鼓嗎?”
坐在主位圈椅上,懸空著兩隻小腳,滿頭銀發的張老太太聽到小孫女的婚事不會被影響了,立刻咧嘴笑了出來。
在朝堂上被萬歲爺一通怒吼的張英,回家看到家中的一群小腳女眷們,心中挺不是滋味的。
看到正靠在自己母親身旁,低頭吃糖畫的四歲孫女,他忙招手笑道:
“丫丫,來爺爺這兒。”
穿著鵝黃色衣服的小女孩聽到自己祖父的聲音,忙舉著自己右手中的糖畫,邁開小短腿跑了過去。
張英一把將孫女抱到大腿上,和藹的笑著詢問道:
“丫丫,不用再被纏腳了?丫丫高興嗎?”
剛滿四歲的小丫頭聽到祖父的話,一臉天真的詢問道:
“爺爺是說,娘親不會再拿布給丫丫腳上裹了對嗎?”
張英忙點頭。
“高興!丫丫高興!哼~爺爺都不知道,纏腳丫子可疼了,丫丫一點兒都不想纏,是娘親說不纏腳長大會被人嘲笑的。”
“娘親還說,小腳走起路來好看,丫丫一點兒都不覺得好看,丫丫有一會看到了姥姥的小腳,好可怕,把丫丫都嚇哭了。”
“好了,丫丫,別說了。”
張廷玉的妻子小姚氏聽到自己女兒這小嘴叭叭叭的亂說一通,俏臉立刻就紅了,忙出聲嗬斥,心中卻有些慶幸,還好他夫君心疼閨女,前些日子一直不讓她給閨女纏腳,說是再等閨女大一歲,如今沒纏腳倒是萬幸了。
可張英此刻心中卻難受極了,他低頭瞧了瞧自己的兩隻腳,明白萬歲爺為何要讓他們這些老頭子纏腳丫子了,纏腳是陋習!陋習啊!不能再耽擱了!
“衡臣,背我到書房裏寫廢纏足的奏折,今日是我在朝堂上腦袋發昏了,合該給萬歲爺上折子才是。”
張廷玉忙聽話的又彎腰把自家老爺子給背了起來。
張廷瓚蒼白的臉上也浮現了幾抹笑意,他一直覺得纏足不好,但苦於自己的漢人身份,又受限於整個大環境沒法公然說小腳不好看,如今倒是終於看到廢纏足的希望了。
與張府反應相同的人家不少。
心中懷有良知的漢臣回家看到自己媳婦的小腳後,第一反應就是被嚇得連連後退,想起家中纏了一輩子腳的母親,以及同樣纏腳的女兒,不由心疼的流出了眼淚。
滿臣回府看到自己小妾的腳丫子後,也瞬間被嚇得險些“撲通”一下摔在地上,再也對小腳提不起興趣,說不出小腳美的話了。
等次日再次上朝時,康熙父子六人看著神色各異、腳上鞋子仍舊鼓鼓囊囊的朝臣們。
未等帝王開口,昨日發狂的文武百官們就都低下了頭。
張英一封言辭懇切“廢除纏腳陋習,刻不容緩”的諫言說完後,其餘臣子也紛紛跟上。
看到底下這些官員還不全是色令智昏,良知盡滅的人,康熙也不由跟著鬆了口氣。
在接下來的大半個月裏,因為底下官員們的配合,完善版的“禁纏足令”終於在七月初一這日,頒發到了民間大清各處。
經過大半個月時間的消化,民眾對於因為朝廷強製禁纏足的事情也漸漸變得情緒沒有那般激動了。
已經十一個多月大的弘晞在毓慶宮後殿的內室裏,學會扶著牆,用兩條小短腿慢吞吞的走路了。
凡事有利必有弊,不可能盡善盡美。
他深知禁纏足這事,肯定會對一部分想要嫁到宗室、滿臣家裏的小腳女子產生願望破滅,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但又有一句話“不破不立”。
一代一代的曬選下去,他堅信等到再過十年,民間這群四、五歲的女娃娃長大了,她們有一雙健康的天足,肯定會滿滿糾正“小腳很美、越小越美”的歪曲認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