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女瓜爾佳·璃玉見過十五阿哥,見過十六阿哥。”


    兄弟倆聽到“瓜爾佳”三個字,也自然明白眼前這個小姑娘八成是太子妃二嫂的親妹妹了。


    “免禮吧。”


    胤禑抬了抬自己的右手,示意瓜爾佳·璃玉起身。


    他在尚書房裏讀書自然是已經知禮了,不好意思去看大侄子的小姨母。


    剛在啟蒙書房裏啟蒙了半年的胤祿可沒有半點害羞,他幾步走到跟前,用小手拉著弘晞的小手,雙眼亮晶晶地奶聲奶氣說道:


    “大侄子,我們去玩兒你的四輪車模型吧。”


    弘晞點了點頭,反正在他眼裏看來,自己雖說生理年齡是幾個孩子中最小的,但心理年齡卻是最大的。


    他帶著自己的小姨母與兩個小叔叔跑到了自己前殿的玩具房裏,沒想到他看起來長得玉雪可愛的小姨母竟然是個喜愛飛機的,把玩著他的飛機模型愛不釋手,小嘴叭叭叭地說著,十分健談。


    如今幾人都還是孩子,胤禑發現大侄子的小姨母不僅長得好看,也一點兒都不嬌氣,沒有剛開始的害羞了,幾個小孩子湊在一起玩到午時初,聽到後殿人來喊他們去用膳時,小十五才帶著自己弟弟離開了東宮。


    弘晞也領著自己玩的臉頰粉撲撲、雙眼亮晶晶的小姨母回後殿裏用膳。


    用罷膳後,覺羅氏就心滿意足的帶著自己的嫡幼女準備告辭離開了。


    瓜爾佳氏與弘晞將母女倆送出毓慶宮,一路目送著覺羅氏與瓜爾佳·璃玉沿著長長的青石半宮道往西華門而去。


    正當弘晞被他額娘牽著小手轉身往東宮內走時,係統突然在他的腦海中說道:


    【宿主,宿主,你應該知道曆史上你十五叔娶了你額娘的親妹妹,後來被你登基的四叔清算,趕到景陵中給你汗瑪法守皇陵了吧?】


    聽到自己統子哥的話,弘晞垂在身側的左手不禁一頓:


    【難道我小姨母就是我未來的十五嬸?】


    【說不準喔,但有很大可能,畢竟你十五叔也比較受你汗瑪法的寵愛,你小姨母還與他同歲,很有可能以後你汗阿瑪會為兩人賜婚的?】


    弘晞聞言仰頭看了他額娘一眼,從他的眼光看,自己十五叔在這個時代在同齡男孩子中是處處出挑的,要家世有家世,要容貌有容貌。


    他阿瑪與額娘也待十五叔極好,幾乎當成半個兒子養了,以後若他小姨母真得嫁給自己十五叔做嫡福晉了,有他額娘看著總歸不讓小姨母受委屈的。


    可如今他們還都是小孩子呢,想這些事情也太遠了,弘晞晃了晃圓腦袋就把這個念頭給拋到腦後了。


    ……


    次日,大年初六。


    民間的貼著紅彤彤春聯的商鋪也紛紛打開了門,開門大吉,做起了生意,百姓們辛勤的開始為新一年養家糊口而忙忙碌碌了。


    皇子、朝臣們的年假也都結束了,官位高的京官們開始上早朝聽政了,在外地任職的官員們也都回到了各自的衙門裏。


    今歲七阿哥胤祐與八阿哥胤禩也從尚書房裏正式結課,走上朝堂了。


    元宵節過後,新春就算是徹底歡慶結束了。


    待春寒料峭的正月過完,掛在金黃色琉璃瓦屋簷下的一排排透明冰溜子漸漸消融,沉睡了一周的萬物也有了複蘇的跡象。


    紫禁城北麵的景山上一點點染上新綠。


    春耕時,去年夏天,收到帝王糧種的各省農事官們也遵從萬歲爺的吩咐,把各類金貴的糧種埋進了一塊塊的實驗田裏小心伺候著。


    二月二龍抬頭之日,湛藍的春日天空上高高飛舞著各式各樣的紙鳶。


    三爺胤祉也帶著一大家子搬出南三所的次所院子,住到宮外的三阿哥府邸了。


    後宮中又多了一個呱呱墜地的小阿哥——愛新覺羅·胤禮。


    弘晞的十七叔來了,年齡卻比他這個大侄子還小將近兩歲。


    陽春三月裏,滿園春色關不住,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萬壽節。


    三月十八日,連著三日的萬壽節慶賀完。


    沒過幾日,萬歲爺就在前朝上掀起了一道浪,把前幾年隨著他親征蒙古,上戰場鍍金的兒子們來了一次集體大封賞。


    大阿哥胤禔被聖上冊封為了“直郡王”,三阿哥胤祉被冊封為“誠郡王”。


    除了這兩位郡王外,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都是多羅貝勒。


    成年的皇子們身上有爵位了,自然也可以培養為自己效力的忠誠屬下了,這實質上是削弱了儲君手中的權勢。


    七位皇阿哥中最顯眼的不是年齡最大的“直郡王”,反而是年齡最小的“八貝勒”。


    八貝勒剛及冠走上朝堂身上就有爵位了,變成貝勒爺了不說,今年還要迎娶上次選秀時就定下來的安親王嶽樂的親生外孫女——郭絡羅氏做嫡福晉了。


    雖說這“準八福晉”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女吧,但誰讓人家有個好外公呢,安親王嶽樂可是把自己這個外孫女當成眼珠子一樣看待,他對親孫子、親孫女都沒有對親外孫女好呢。


    當年先帝染上天花,命懸一線時,還猶豫著想要將自己屁股下的龍椅傳給自己的堂兄弟安親王嶽樂接班呢,如果不是孝莊文皇後拚命阻止,並與極其受先帝信賴的傳教士湯若望聯手打消了順治爺這個可怕的想法,怕是大清的帝係就要從這一輩發生轉移了。


    故而聖上從坐上龍椅、搬到權臣鼇拜親政、直到到現在威深勢重對安親王嶽樂都是邊拉攏,邊小心防備著的,畢竟安親王手底下有兵權。


    若是胤礽膝下沒有聰慧的嫡長子的話,如今瞧著自己如狼似虎的兄弟們身上都有爵位了,假如說他一點都不心焦,沒有壓力,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因為眼下東宮裏有一個既嫡又長的“好聖孫”在,有這個妥妥皇家第三代的領頭人站在前麵,且深受帝王寵愛,別說胤礽對自己兄弟們的封爵沒有反應了,一眾太子黨官員們也是老神在在的待在一旁觀望著,一丁點兒都不著急。


    “好聖孫”往上進一步就是“好太孫”,東宮有兩個正統的繼承人,太子與太子黨的官員們底氣很足,一個比一個心態穩。


    三月底,春末夏初,景山上的春花一簇簇開敗,一個個青澀的桃子、梨子緊挨著掛在了高高的枝頭上。


    負責羊毛、羽絨服差事的老五與老九緊鑼密鼓的開始積極籌備了,兄弟倆打著替萬歲爺巡幸蒙古、到漠南蒙古看望出嫁的姐姐、姑姑和宗室格格的旗號,離開京城遠赴蒙古,實際上是去大草原收集經過一個漫長冬日從牲畜飛禽身上脫下來的各種各樣的毛了。


    蒙古的王公貴族們從底下人的口中聽到五貝勒與九阿哥腦子像是被門夾了般,大張旗鼓的收購起了羊毛和飛禽們脫下來的絨毛。


    這些生於草原,長於草原的蒙古親王、郡王們總覺得這事兒有貓膩,可抵不住從這兩位爺手中流出來的真金白銀啊。


    大清的百姓們還能靠著田地過活,住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們絕大多數生活可是困苦多了。


    如今眼瞅著平日裏用來混進牛糞裏燃燒的羊毛、飛禽絨毛還能換成錢,牧民們可不管這些從大清京城來的有錢人是不是腦子抽了,紛紛將自家用麻袋盛著的各色絨毛往臨時收購點送。


    居於高位的王公貴族們顧慮著兩位皇阿哥的身份,即使想要出麵製止,也不敢,縱使是派底下的人去傳話了不讓牧民們給收購點送動物絨毛。


    可憑著法不責眾、以及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的心理,聽到消息的牧民們一窩蜂般帶著自己蒙古包裏的絨毛往收購點送。


    眼瞅著夏天馬上就要來臨了,一些牧民們為了多賺錢還連夜帶著家人們拿著剃刀把綿羊身上的毛又剔下來了不少,全盛進麻袋裏送去收購點了。


    胤祺、胤禟將收購動物毛的事情交給底下人負責,兄弟倆騎著馬拿著羊皮地圖在大草原上轉了轉,發現羊毛廠最好還是建在科爾沁部。


    一方麵因為經過幾代聯姻,漠南蒙古科爾沁部與清廷的關係最為深厚,另一方麵則是受清廷的庇護,科爾沁部的草場是最豐美的,離漠南蒙古其餘逐部也近。


    當老五、老九兄弟倆在京城裏忙活時,老七負責在在京城裏推廣番柿、番椒、向日花,糾正這三類植物不是觀賞花卉,反而是經濟價值很高的農作物。


    老十則隨著自己唯二還活著的親王伯——裕親王福全與親王叔——恭親王常寧,奉旨離開京城,拿著帝王寫的通關手書,騎馬到福建,帶上一大海船的瓷器、大清本土玻璃、茶葉與絲綢等物,又領著五千驍勇善戰的水師,乘著配有火銃與大炮的大船出海去了。


    他們此行不僅要去歐洲尋生長期短的白皮豬,還要去找土豆、紅薯與玉米三種高產農作物,同時還得到南美洲尋橡膠樹等對大清有用的東西。


    最關鍵的是這一大海船的人還擔負著為大清探索第一條海上貿易之路,考察海外諸國發展情況的重擔。


    海上風雲變幻莫測,危險重重,但此行若順遂平安回來,則能立下天大的功勞。


    裕親王福全與恭親王常寧為了給家裏的不肖子孫們謀一個好前程,硬著頭皮上了。


    十五歲的胤俄穿著一身金黃色的圓領袍,站在甲板上,用兩隻大手扒著欄杆,吹著迎麵而來的濕潤鹹味海風,抬頭看著自由自在飛翔的海鷗。


    正午的太陽光有些刺眼,他眯著睡鳳眼往前遠眺,麵前一望無際的蔚藍大海,又舉起掛在脖子上的鎏金望遠鏡往遠處瞧,隱隱瞧見了在噴水的鯨魚。


    胤俄不禁閉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靜靜感受著這與京城完全不一樣的美好風光,對於自己第一次的海外之行充滿了期待。


    第60章 第 60 章


    一晃眼, 陽春三月就走到了盡頭。


    初夏四月的大草原上,水草豐美。一眼望不到頭的綠草地被風一吹從高空俯瞰的話就像是被弄皺的絲綢,泛起了一層層的綠浪。


    身上毛顯然有些稀疏的牛、羊、馬, 甩著尾巴, 低著頭在清澈見底的河流邊啃食著青草。


    一簇簇漂亮的韭菜花盛開在草原上, 等到韭菜花成熟了被牧民們采摘下來做成韭菜醬,搭配上煮好的羊肉一起蘸著吃,是難得的美味。


    老五、老九把最重要的羊毛廠地址與羽絨服廠地址選定之後,快馬加鞭的將蒙古的消息寫成折子送到京城中,呈遞到禦前。


    康熙與胤礽在乾清宮禦書房裏對著輿圖看了看兄弟倆選定的兩處位置, 都在在科爾沁部的邊緣處,離官道不算遠, 周遭的水草不算豐茂,即使建造為廠房也不會影響牧民們放牧。


    如今的廠房與後代的機械廠房不一樣,畢竟還沒有蒸汽機與燃油機也談不上什麽排放汙氣與廢水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上次從後世回來,康熙幾人還惦記著後世地表水位下降的事情,即使大清還沒有開啟工業革命, 大興廠房的發展,但環境汙染這根弦已經掛在了父子幾人的腦海裏。


    對於他們而言,後世哪哪都好,唯獨這天沒有他們大清的藍,水也沒有他們大清的甜。


    如果不是他們每回到異世界都是靈魂凝成了有五感的實體, 而非肉身直接穿了過去, 單單在後世了解到的各種各樣的食品安全問題,他們這些生於大清、長於大清的“古人”都是不敢吃後世的東西的, 無他,每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胃經不起後世食品的折騰。


    等兩處地址確定下來後, 康熙直接給大女婿,現任科爾沁部親王的博爾濟吉特·班第傳了封信,大意就是朝廷將要在科爾沁部建設兩處近萬畝的大廠房,工部的人會派去建造,大額駙班第隻要配合兩個小舅子行事就好。


    班第是孝莊文皇後與皇太後正兒八經的娘家人,娶得也是大公主,與清廷關係親厚,自然以康熙馬首是瞻。


    他前腳收到康熙傳到蒙古的信,後腳就去尋五貝勒與九阿哥了。


    老五、老九也同時收到了自己汗阿瑪讓他們哥倆繼續留在蒙古,負責兩處廠房的建造以及建造完成後的試運行,務必等今年入冬,兩處廠房就能進入正軌,源源不斷的產出毛線球與羽絨填充棉供人做冬衣。


    班第從兩個小舅子口中聽到去年冬日,在皇城東宮裏,太子妃搗鼓出了一種能使羊毛等牲畜飛禽的絨毛,變廢為寶,做成比棉花還暖和、輕便的禦寒衣物。


    因為他沒有親眼見到實物,不禁聽得一愣一愣的,但能成為科爾沁部的領頭人,班第自然也是聰慧之人,明白建造在他們科爾沁部的兩處大廠房未來裏麵生產的就是這兩種禦寒衣物的原材料了,有廠房在,自然得往裏麵招人吧?兩處近萬畝的大廠房加起來不得提供幾萬人做工?


    這廠房建造在他們科爾沁部,做工的人手肯定優先從他們部落中的牧民裏選,這不是妥妥給自己部落裏的牧民們增加收入的嗎?


    為了這兩個能在不久之後源源不斷生“金蛋”的大廠房,班第把自己部落中的事情都分給幾個親弟弟照看了,每日笑嗬嗬的替兩個小舅子忙前忙後的。


    有靠譜又熱心腸的大姐夫幫忙,胤祺、胤禟身上的壓力也減輕了許多。


    臨時收購點的各種牲畜飛禽的絨毛已經收集了大半個月了,基本上也已經把牧民們放在蒙古包中的存貨給收的七七八八了。


    每日去收購點賣絨毛的牧民們隊伍,從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到三三、兩兩變為了零星幾個人。


    四月中旬,等工部的人帶著匠人們風風火火趕到漠南蒙古科爾沁部,按照設計好的圖紙,著手建造廠房後,老五、老九把建房子的事情交給底下人負責。


    他們兩個人也開始拾掇了一下挨個去拜訪自己已經出嫁的姐姐,姑姑和上了年紀的姑奶奶們,畢竟他們此次前來蒙古打的旗號也是替自己汗阿瑪巡幸蒙古探訪這些出嫁的皇家公主與宗室格格們的。


    ……


    且說如今聖上膝下一共有九位公主,除了德嬪烏雅氏已經序齒的七公主早夭外,剩下的從大公主到十公主都是活著的。


    公主們到及笈賜婚時才會有各自的封號。


    如今有封號的隻有前五位公主。


    出生於康熙十年的大公主純禧其實並非皇上的親生女兒而是皇上的侄女是恭親王常寧的庶長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袂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袂淺並收藏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