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節
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 作者:袂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啊,五哥這話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胤禟也斜著坐在沙發的木扶手上,語氣慵懶道:“弘曆,幾十年的光陰鐵杵能磨成針,想來你磨的不是鐵杵是鋼筋。”
乾隆:“……”
“老九,你說什麽呢?”
恪靖看不得胤禟欺負小輩,即使這個“小輩”年齡比她老父親還大,不禁抬手拍了一下胤禟的胳膊。
老九看到自己四姐瞪他的模樣,隻好悻悻地縮了縮脖子,從木扶手上起身閃到一旁去了。
“唉,九叔說的話雖說的刻薄,但也說到點子上了,不管時空如何轉變,永琰就是賢王的料子,讓他稱帝是硬生生拔高他的能力了,倘若朕的永璉、永琮、永琪還活著,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乾隆雙手交叉擱在膝頭上長歎一聲,眼裏閃過一抹哀傷、神情落寞極了。
胤禛看著不可一世的“老”兒子像是被霜打的茄子一樣,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了,他用右手拍打著弘曆的肩膀,想安慰人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以至於說出來的好話聽著也有幾分冷冰冰的意味:
“其實倒也不必如此,大清在你當政時已經攀到山頂了,無論是誰接你的班都必然是走下坡路的,不能全怪嘉慶天資不行。”
活了八十多年,難得感受到父親溫情的乾隆側頭瞥了一眼老四搭在他肩膀上的手,抿了抿薄唇,舉起兩隻枯老的手使勁搓了搓臉,把湧上心頭的那股子澀意給盡數逼退下去後,又是一張樂嗬嗬的菊花笑臉。
“汗阿瑪,兒子不行還有孫子呢。”
“金團,你再繼續往後麵查一查綿寧(即位後改名:旻寧)。”
“嘿嘿,汗瑪法看金團就像是朕看綿寧一樣”,乾隆高興地連說帶比劃道,“他是永琰和其嫡福晉喜塔臘氏生的嫡長子(皇次子),朕當時把永琰秘密立儲後就一直惦記著他的繼承人,小夫妻倆剛把綿寧生出來時,朕可高興了,派了最有經驗的奶嬤嬤去照料那孩子。”
“他腦袋比他阿瑪聰慧,前幾年,十歲的他跟著朕去打獵時還打到了一頭鹿,這可是朕最喜愛的孫子了!金團,快讓朕看看綿寧的未來是怎麽樣的?”
康熙等人知道嘉慶之後的接班人是道光,想起來之前他們穿越到道光年間恰好碰上虎門銷煙的事情,眾人也都紛紛提起了心,全都將目光又給移到了電腦屏幕上。
清朝下半截曆史是被陰霾給牢牢籠罩著的,看著令人壓抑又窩火,弘晞對乾隆朝之後的曆史了解的就不深了,時隔兩輩子他對道光皇帝的印象除了本人極其摳門之外就是鴉片戰爭了。
他也抿著小嘴又劈裏啪啦的在鍵盤上敲打了幾下,當這個世界“道光皇帝”的百科史料蹦出來時,不等弘晞張口轉述,乾隆就迫不及待的再次戴上掛在脖子裏的老花眼鏡,從沙發上起身挨著弘晞盤腿坐在地毯上,目光灼灼的看向電腦屏幕。
瞧見道光皇帝幹瘦的畫像,他不禁皺眉吐槽道:
“永琰是怎麽養孩子的?怎麽把朕的嫡孫給養的這般消瘦?”
無人搭理弘曆,老愛一家人的視線都在掃視著畫像旁密密麻麻的方塊小字。
因為乾隆朝的大力禁煙,鴉片戰爭自然是不可能最全支援裙易巫貳貮柒霧兒叭衣更新漫畫音頻嗚嗚視頻再次在道光朝重演的,乾隆把目光從嫡孫畫像上移開,瞧見史料開篇就寫了道光皇帝是清朝唯一一個靠著嫡長子的身份順利即位的人,不禁欣慰的點了點頭。
想來是缺什麽就最期盼什麽,不是嫡子的弘曆對“嫡長子繼承製”也是有些執念的,他將自己與富察皇後所生的倆嫡子都曾秘密立儲過,可惜結果均不好,瞧見嫡孫即位了,心裏是非常舒心的。
等再繼續往下看,瞧見文字記載著道光皇帝平生異常節儉,禦膳往往一頓都有二十多道菜,道光將其減到四道,宮中的後妃們等閑連頓肉食都吃不到。
他自己身穿的明黃色龍袍上綴有補丁不說,每逢召集官員們商談朝政了臨近飯點都得讓官員們全都離宮,因為道光爺不管飯,繼後佟佳氏乃是聖祖爺孝懿仁皇後的玄侄孫女,出身顯貴,四十歲整壽時好不容易舉辦一次慶典了,他竟然用清一色的京城打鹵麵來宴請文武百官,甚至為了減少後妃們的月例,道光的嬪妃們大半都被降過位份,這種近乎自虐的節儉方式是用度奢靡的乾隆萬萬理解不了的。
他錯愕地轉頭看著一眾長輩們驚呼道:
“汗瑪法,綿寧是怎麽回事兒,別的時空裏到他那個時候大清國力式微,他扣扣搜搜就算了,怎麽這裏也變得如此節儉?身為一國之君在皇後的千秋節上用打鹵麵來設宴,這不被後人們給笑話嗎?”
“弘曆堂弟,這上麵寫了,打鹵麵宴席八成也是不存在的,因為《道光實錄》上明確寫了‘皇後千秋節,不設宴席’。”
乾隆聞言徹底繃不住了,感覺從頭到腳都要裂開了,他原以為打鹵麵宴已經尷尬的讓他腳趾扣鞋底了,真實情況大概率是連打鹵麵都沒有啊,因為千秋節壓根不設宴,命婦們進宮給皇後娘娘行完禮後就要離宮了。
“嘖!生於道光朝的後妃們可真慘啊,她們平常連肉都吃不著那不得瘦的被大風一吹就要刮跑了?”
老十邊說邊“哢嚓、哢嚓”啃著手裏的凍梨,看著胤俄吃得津津有味的模樣,老大也忍不住了,抬手從老十左手裏扣出來個完整的凍梨也放在嘴裏“哢嚓、哢嚓”了起來。
不止乾隆納悶此方世界裏道光的摳門原因從何來,弘晞也不解,畢竟此大清非彼大清,這裏的國運早在乾隆朝時期就徹底改變了呀。
他蹙著小眉頭將手指在觸摸板上又繼續往下滑動,才找尋到了蛛絲馬跡。
“汗瑪法、弘曆堂弟,嘉慶即位後是個瘋狂的基建狂魔,祖輩、父輩替他把能打的仗都打了,他當政時國內國外都沒有戰事,就將大把大把的銀子用於修鐵路、修水泥路、修水利工程等。”
“乾隆朝時期計劃的要以豫省為中心修建出來的‘米’字形鐵路網也是嘉慶朝完成的,除了這些鐵路建設外,嘉慶朝還在全國各地建了多所育幼院、養老院、並在外城和京郊修了不少廉租房專供來京城中打拚的有能力的老百姓們租用,因此嘉慶皇帝駕崩後才被稱為‘仁宗’的,弘曆,你看看你兒子雖然在史書上評價不算高,但百姓們還是很認可這個脾氣好的皇帝老爺的。”
“是嗎?讓朕瞧瞧。”
聽到這近乎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話,乾隆的眼睛也亮了,忙又將腦袋往電腦屏幕上湊。
看到嘉慶搞基建,乾隆還是挺欣慰的,當瞧見嘉慶把那“八億兩”用完後,選出來管國庫、內庫錢袋子的人能力不濟,直接使得乾隆朝時期每年國庫能達到八千萬兩的收入直線下降為每年僅入庫一千多萬兩,內庫中除了祖宗們留下的文玩珠寶外,現銀也不怎麽多時,臉上的笑容就僵住了。
“哼,國庫沒錢了,永琰這小子才知道和珅殺早了吧?”
乾隆冷哼一聲,又看到道光即位後東拚西湊、各種節省開支才勉強把國庫收入從一千多萬兩提升到了兩千多萬兩,弘曆皺起來的眉頭都險些能夾死蒼蠅了,忍不住張嘴嘟囔道:
“沒錢就想辦法賺錢啊,綿寧摳摳搜搜的作用也不大啊,兩千多萬兩連讓朕打兩次遠征的軍餉都還不夠呢。”
“唉!這父子倆可真是行啊!沒一點經濟頭腦。”
看著乾隆搖頭歎氣的嘲諷兒孫們,康熙笑道:
“弘曆,節儉是美德,綿寧確實扣門的令世人震驚,不過你也的確用度太過奢靡,你可知你平時一日的花銷就抵得上朕和東宮加起來足足一個月的花銷了?”
看著自己祖父一臉和藹的模樣,乾隆不禁微微有些臉紅,他花的多不是也掙的多嗎?銀子賺了不就是用來花的嗎?
“綿寧的資質看來的確是比永琰好些,但好的也不算太多,太過循規蹈矩,有心治國妄圖想要使大清重回巔峰盛世,終究能力不濟啊。”
胤禛這個做翁庫瑪法的,彎腰看完道光皇帝的百科史料後,不禁蹙著眉頭評價道。
“四叔,平定張格爾叛亂是綿寧侄孫的高光時刻了。”
弘晞伸出右手食指指著史料上的一行小字示意胤禛與其餘人看。
老愛一家子瞧了弘晞手指的內容紛紛點頭,綿寧平定張格爾叛亂不僅穩固了西北邊疆的安定,還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領土完整,值得讚譽。
“綿寧雖然行事有些迂腐,但在經濟政策方麵還是有創新之處的,你們看這裏。”
一直不吭聲的太子爺突然用骨節分明的右手食指指著電腦屏幕中一行不起眼的小字開口,又把眾人的目光給吸引到了百科史料上。
“弘曆當政時擔心百姓們開礦鬧事就索性采取了一刀切的政策,直接封礦了,綿寧當政時又放開了開采政策,百姓們能自由開礦,國內資源多了,百姓們生活水平也相對應提高了些。”
“還有這一塊,汗阿瑪,您快來看看綿寧修改鹽法這個政策,咱們帶回去改良一番想必也能用啊。”
聽到涉及鹽政的創新了,康熙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從沙發上起身彎腰湊近電腦,老九也好奇的將腦袋給湊到了屏幕上。
他還記得當時他們一大家子出宮時在自己開的大超市裏瞧見百姓們趁著開業之際瘋狂搶購鹽巴的景象呢。
第123章 江山如畫
“綿寧廢掉綱鹽法, 采用票鹽法?”
瞧見電腦屏幕上一行藍色的陌生字眼,胤禟不禁疑惑的出聲念叨了出來。
他們清朝采用的綱鹽法正是在明朝老朱家的綱鹽法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朝廷每年根據產鹽區的產鹽量以及各個片區的銷鹽量劃分鹽引(即:食鹽銷售許可證)的數量, 使用官督商銷模式, 設立巡鹽禦史與各級鹽官督查鹽業, 整個鹽業市場則是由固定的大鹽商們掌控著的。
大鹽商們手握鹽引,掌控民間市場,做著壟斷生意,從中攫取了巨額利潤。
為了維持龐大的銷鹽機構,抵消向朝廷支付的高額鹽稅, 大鹽商們對外售賣的官鹽價格自然是不低的。
若是旁的食物,貴了不吃也就罷了, 偏偏鹽是生活必需品,大多數貧苦老百姓們買不起官鹽,隻好無奈投向了便宜的私鹽。
朝廷在私鹽這裏賺不到鹽稅,私鹽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的,時間長了, 私鹽數量泛濫成災,官鹽賣不出去,市場崩潰,綱鹽製度自然而然就實行不下去了。
等老愛一家子徹底弄懂這道光朝“票鹽製”的核心就是朝廷出麵,用鹽政改革的方式打破大鹽商們的壟斷生意, 以票代綱, 無論是何人,手中掌握著的資本是多還是寡, 隻要根據規定到鹽場中向朝廷交納鹽稅、買到鹽票,就能根據票據取鹽, 而後將鹽巴帶入民間售賣到各處。
這樣以來,隨著中、小鹽商們紛紛進入市場,相當於,原先鹽業這塊被大鹽商們壟斷的蛋糕,被朝廷切割出來的份數越來越多,民間高額的鹽價也被打下來了,官鹽價格低了,私鹽的市場被擠壓,私鹽數量變少,朝廷每年能獲得的鹽稅也就變多了。
放眼整個環節來看,朝廷、老百姓們皆獲了益,唯有先前壟斷市場的大鹽商們倒黴了,原本富貴之極的大鹽商家族各個家產縮水,從光輝走向沒落,直至最終落得了個“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的淒涼結局。
“不錯,這票鹽法的確有優勢啊,若朝廷用這法子對鹽政進行改革,還能避免大鹽商們每年為了能夠壟斷鹽引數量與鹽官們相互勾結,做貪|汙行|賄的事情啊。”
康熙想起南邊魚龍混雜的官場,眼中滑過一抹冷意,用右手捋了捋下頜上的胡子,讚了一句票鹽製的優點後,就轉頭看向太子爺、誠郡王、四貝勒、八貝勒認真叮囑道:
“保成,老三,老四,老八,你們四個仔細把這票鹽法給記下來,回去後結合康熙朝的民間情況寫個折子給朕呈上來瞧一瞧。”
“是,汗阿瑪。”
兄弟四個紛紛頷首。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裏,弘晞又按照乾隆的心意繼續往下搜君王的史料看,道光皇帝之後是鹹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
同長在馬背上、身強體壯的列祖列宗們相比,鹹豐的身體就差多了,自幼體弱多病不說,二十歲騎馬時還意外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骨頭沒長好,不慎落下了個跛腳的毛病,日常裏生活習慣也不健康、貪美色、貪酒水,隻生下了一女兩兒,可憐小兒子憫郡王還在出生當日就夭折了。
乾隆看的眉頭直皺,眼皮子狂跳:
“奕詝打小身體就不好,肯定是因為綿寧那摳摳搜搜的性子,後妃們等閑連肉食都吃不到,必然是瘦弱極了,母親的身體不好,怎麽可能會生出來身體健壯的巴圖魯呢?唉,綿寧啊!綿寧!等朕回去,回去就……”
聽著弘曆不滿的冷哼聲,康熙的眉頭也越皺越緊,鹹豐這相當於隻有長女和長子啊。
他們老愛家可是有皇位要繼承的,皇帝隻有一個兒子也太不安全了吧?
想起明朝老朱家那自從親弟弟夭折後就變成獨子的朱厚照,康熙心裏頭就直打鼓,等瞧見待到鹹豐十一年,三十歲的奕詝作為整個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手握實權的皇帝留下輔助兒子的顧命八大臣,就英年駕崩了。
他與葉赫那拉氏所生的庶長子,也是活下來的獨子——載淳,同順治皇帝一樣以六歲的稚齡坐上龍椅,登基為帝,棄用原顧命八大臣擬定的“祺祥”年號,改元“同治”,取慈安、慈禧兩宮太後臨朝同治之意。
康熙就頭疼的閉了閉眼睛,心中升騰起滿腔怒火,不想再往下麵看了。
弘晞則皺著小眉頭看的認真,時間匆匆,大清國力愈來愈弱,同治七年時,在西方列強的幹涉下,倭州被列強們占領,從大清版圖中劃出去,而後光緒、宣統兩帝後,存續了近兩千年的封建帝製也徹底宣告終結。
華夏這片廣袤的版圖掀開了民主的新篇章。
瞧見此時空中的晚清之所以潰敗一方麵是因為統治階級的執政能力越來越弱,官員們貪汙成風,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民間百姓們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思想變得越來越開明,落後的封建製度沒有辦法治理新生的百姓力量了,壓迫在百姓們頭頂上的帝製大山就被百姓們給高舉大旗“轟隆”一聲給推翻了。
不論時空如何流轉,政權衰亡的過程總是讓人看著不舒服的。
乾隆看自己世界的晚清史同樣看的心塞塞,忍不住左手按上太陽穴,右手衝著弘晞連連擺動道:
“金團,行了,別往下繼續查了。”
弘晞點點頭,將屏幕上的百科頁麵一個一個關掉,腦海中也自動畫起了這方世界的清朝曆史線,清初、清中、清末、連起來簡直就是個開口朝下的拋物線,從太|祖努爾哈赤開國奠定基業後,又經曆太宗、順治、康熙、雍正四代人,到乾隆朝時期,大清國力攀到頂峰也開始了一代不如一代往下滑的日子,下滑的過程很穩定,途中連個往上崛起的小高峰都沒有,愛新覺羅一族的統治就這樣不聲不響從巔峰盛世“咣當”一下滑到了穀底。
電腦屏幕的光亮徹底暗下去後,老愛一家子圍著熄屏的電腦沉默了許久,無一人吭聲。
“罷了,罷了,縱觀史書,每個王朝的持續時間也不過三百年,好在這方時空裏,弘曆當政的六十年裏勤勤懇懇一代人近乎做了三代人的事情,與別的時空相比,這裏的晚清史沒有那般不堪,也算可以了。”
不知過了多久,在場輩分最大的康熙心累的妥協歎了口氣。
兩聲響亮的嘰裏咕嚕聲也應景的從東邊傳來。
肚中發出異響的老大、老十瞧見家人們望著他們哥倆的目光,老大先急哄哄地伸手指著牆壁上的表盤開口道:
“汗阿瑪,兒臣的肚子實在是餓的不行了,要不咱們下樓去用膳吧,您瞧那表上的時間現在已經七點多了。”
“是啊,汗阿瑪,這凍梨的味道雖好卻不頂餓啊,兒臣越吃越餓。”
老十也用右手摸著自己仍舊幹癟的肚子,有些委屈地嘟囔道。
想想他們一大家子一日之內跨了三個時空,除了中午時在乾隆朝用過一次膳食外,旁的時間裏連口水都沒喝。
康熙點點頭從沙發上起身,看著眾小輩們說道:
乾隆:“……”
“老九,你說什麽呢?”
恪靖看不得胤禟欺負小輩,即使這個“小輩”年齡比她老父親還大,不禁抬手拍了一下胤禟的胳膊。
老九看到自己四姐瞪他的模樣,隻好悻悻地縮了縮脖子,從木扶手上起身閃到一旁去了。
“唉,九叔說的話雖說的刻薄,但也說到點子上了,不管時空如何轉變,永琰就是賢王的料子,讓他稱帝是硬生生拔高他的能力了,倘若朕的永璉、永琮、永琪還活著,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乾隆雙手交叉擱在膝頭上長歎一聲,眼裏閃過一抹哀傷、神情落寞極了。
胤禛看著不可一世的“老”兒子像是被霜打的茄子一樣,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了,他用右手拍打著弘曆的肩膀,想安慰人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以至於說出來的好話聽著也有幾分冷冰冰的意味:
“其實倒也不必如此,大清在你當政時已經攀到山頂了,無論是誰接你的班都必然是走下坡路的,不能全怪嘉慶天資不行。”
活了八十多年,難得感受到父親溫情的乾隆側頭瞥了一眼老四搭在他肩膀上的手,抿了抿薄唇,舉起兩隻枯老的手使勁搓了搓臉,把湧上心頭的那股子澀意給盡數逼退下去後,又是一張樂嗬嗬的菊花笑臉。
“汗阿瑪,兒子不行還有孫子呢。”
“金團,你再繼續往後麵查一查綿寧(即位後改名:旻寧)。”
“嘿嘿,汗瑪法看金團就像是朕看綿寧一樣”,乾隆高興地連說帶比劃道,“他是永琰和其嫡福晉喜塔臘氏生的嫡長子(皇次子),朕當時把永琰秘密立儲後就一直惦記著他的繼承人,小夫妻倆剛把綿寧生出來時,朕可高興了,派了最有經驗的奶嬤嬤去照料那孩子。”
“他腦袋比他阿瑪聰慧,前幾年,十歲的他跟著朕去打獵時還打到了一頭鹿,這可是朕最喜愛的孫子了!金團,快讓朕看看綿寧的未來是怎麽樣的?”
康熙等人知道嘉慶之後的接班人是道光,想起來之前他們穿越到道光年間恰好碰上虎門銷煙的事情,眾人也都紛紛提起了心,全都將目光又給移到了電腦屏幕上。
清朝下半截曆史是被陰霾給牢牢籠罩著的,看著令人壓抑又窩火,弘晞對乾隆朝之後的曆史了解的就不深了,時隔兩輩子他對道光皇帝的印象除了本人極其摳門之外就是鴉片戰爭了。
他也抿著小嘴又劈裏啪啦的在鍵盤上敲打了幾下,當這個世界“道光皇帝”的百科史料蹦出來時,不等弘晞張口轉述,乾隆就迫不及待的再次戴上掛在脖子裏的老花眼鏡,從沙發上起身挨著弘晞盤腿坐在地毯上,目光灼灼的看向電腦屏幕。
瞧見道光皇帝幹瘦的畫像,他不禁皺眉吐槽道:
“永琰是怎麽養孩子的?怎麽把朕的嫡孫給養的這般消瘦?”
無人搭理弘曆,老愛一家人的視線都在掃視著畫像旁密密麻麻的方塊小字。
因為乾隆朝的大力禁煙,鴉片戰爭自然是不可能最全支援裙易巫貳貮柒霧兒叭衣更新漫畫音頻嗚嗚視頻再次在道光朝重演的,乾隆把目光從嫡孫畫像上移開,瞧見史料開篇就寫了道光皇帝是清朝唯一一個靠著嫡長子的身份順利即位的人,不禁欣慰的點了點頭。
想來是缺什麽就最期盼什麽,不是嫡子的弘曆對“嫡長子繼承製”也是有些執念的,他將自己與富察皇後所生的倆嫡子都曾秘密立儲過,可惜結果均不好,瞧見嫡孫即位了,心裏是非常舒心的。
等再繼續往下看,瞧見文字記載著道光皇帝平生異常節儉,禦膳往往一頓都有二十多道菜,道光將其減到四道,宮中的後妃們等閑連頓肉食都吃不到。
他自己身穿的明黃色龍袍上綴有補丁不說,每逢召集官員們商談朝政了臨近飯點都得讓官員們全都離宮,因為道光爺不管飯,繼後佟佳氏乃是聖祖爺孝懿仁皇後的玄侄孫女,出身顯貴,四十歲整壽時好不容易舉辦一次慶典了,他竟然用清一色的京城打鹵麵來宴請文武百官,甚至為了減少後妃們的月例,道光的嬪妃們大半都被降過位份,這種近乎自虐的節儉方式是用度奢靡的乾隆萬萬理解不了的。
他錯愕地轉頭看著一眾長輩們驚呼道:
“汗瑪法,綿寧是怎麽回事兒,別的時空裏到他那個時候大清國力式微,他扣扣搜搜就算了,怎麽這裏也變得如此節儉?身為一國之君在皇後的千秋節上用打鹵麵來設宴,這不被後人們給笑話嗎?”
“弘曆堂弟,這上麵寫了,打鹵麵宴席八成也是不存在的,因為《道光實錄》上明確寫了‘皇後千秋節,不設宴席’。”
乾隆聞言徹底繃不住了,感覺從頭到腳都要裂開了,他原以為打鹵麵宴已經尷尬的讓他腳趾扣鞋底了,真實情況大概率是連打鹵麵都沒有啊,因為千秋節壓根不設宴,命婦們進宮給皇後娘娘行完禮後就要離宮了。
“嘖!生於道光朝的後妃們可真慘啊,她們平常連肉都吃不著那不得瘦的被大風一吹就要刮跑了?”
老十邊說邊“哢嚓、哢嚓”啃著手裏的凍梨,看著胤俄吃得津津有味的模樣,老大也忍不住了,抬手從老十左手裏扣出來個完整的凍梨也放在嘴裏“哢嚓、哢嚓”了起來。
不止乾隆納悶此方世界裏道光的摳門原因從何來,弘晞也不解,畢竟此大清非彼大清,這裏的國運早在乾隆朝時期就徹底改變了呀。
他蹙著小眉頭將手指在觸摸板上又繼續往下滑動,才找尋到了蛛絲馬跡。
“汗瑪法、弘曆堂弟,嘉慶即位後是個瘋狂的基建狂魔,祖輩、父輩替他把能打的仗都打了,他當政時國內國外都沒有戰事,就將大把大把的銀子用於修鐵路、修水泥路、修水利工程等。”
“乾隆朝時期計劃的要以豫省為中心修建出來的‘米’字形鐵路網也是嘉慶朝完成的,除了這些鐵路建設外,嘉慶朝還在全國各地建了多所育幼院、養老院、並在外城和京郊修了不少廉租房專供來京城中打拚的有能力的老百姓們租用,因此嘉慶皇帝駕崩後才被稱為‘仁宗’的,弘曆,你看看你兒子雖然在史書上評價不算高,但百姓們還是很認可這個脾氣好的皇帝老爺的。”
“是嗎?讓朕瞧瞧。”
聽到這近乎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話,乾隆的眼睛也亮了,忙又將腦袋往電腦屏幕上湊。
看到嘉慶搞基建,乾隆還是挺欣慰的,當瞧見嘉慶把那“八億兩”用完後,選出來管國庫、內庫錢袋子的人能力不濟,直接使得乾隆朝時期每年國庫能達到八千萬兩的收入直線下降為每年僅入庫一千多萬兩,內庫中除了祖宗們留下的文玩珠寶外,現銀也不怎麽多時,臉上的笑容就僵住了。
“哼,國庫沒錢了,永琰這小子才知道和珅殺早了吧?”
乾隆冷哼一聲,又看到道光即位後東拚西湊、各種節省開支才勉強把國庫收入從一千多萬兩提升到了兩千多萬兩,弘曆皺起來的眉頭都險些能夾死蒼蠅了,忍不住張嘴嘟囔道:
“沒錢就想辦法賺錢啊,綿寧摳摳搜搜的作用也不大啊,兩千多萬兩連讓朕打兩次遠征的軍餉都還不夠呢。”
“唉!這父子倆可真是行啊!沒一點經濟頭腦。”
看著乾隆搖頭歎氣的嘲諷兒孫們,康熙笑道:
“弘曆,節儉是美德,綿寧確實扣門的令世人震驚,不過你也的確用度太過奢靡,你可知你平時一日的花銷就抵得上朕和東宮加起來足足一個月的花銷了?”
看著自己祖父一臉和藹的模樣,乾隆不禁微微有些臉紅,他花的多不是也掙的多嗎?銀子賺了不就是用來花的嗎?
“綿寧的資質看來的確是比永琰好些,但好的也不算太多,太過循規蹈矩,有心治國妄圖想要使大清重回巔峰盛世,終究能力不濟啊。”
胤禛這個做翁庫瑪法的,彎腰看完道光皇帝的百科史料後,不禁蹙著眉頭評價道。
“四叔,平定張格爾叛亂是綿寧侄孫的高光時刻了。”
弘晞伸出右手食指指著史料上的一行小字示意胤禛與其餘人看。
老愛一家子瞧了弘晞手指的內容紛紛點頭,綿寧平定張格爾叛亂不僅穩固了西北邊疆的安定,還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領土完整,值得讚譽。
“綿寧雖然行事有些迂腐,但在經濟政策方麵還是有創新之處的,你們看這裏。”
一直不吭聲的太子爺突然用骨節分明的右手食指指著電腦屏幕中一行不起眼的小字開口,又把眾人的目光給吸引到了百科史料上。
“弘曆當政時擔心百姓們開礦鬧事就索性采取了一刀切的政策,直接封礦了,綿寧當政時又放開了開采政策,百姓們能自由開礦,國內資源多了,百姓們生活水平也相對應提高了些。”
“還有這一塊,汗阿瑪,您快來看看綿寧修改鹽法這個政策,咱們帶回去改良一番想必也能用啊。”
聽到涉及鹽政的創新了,康熙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從沙發上起身彎腰湊近電腦,老九也好奇的將腦袋給湊到了屏幕上。
他還記得當時他們一大家子出宮時在自己開的大超市裏瞧見百姓們趁著開業之際瘋狂搶購鹽巴的景象呢。
第123章 江山如畫
“綿寧廢掉綱鹽法, 采用票鹽法?”
瞧見電腦屏幕上一行藍色的陌生字眼,胤禟不禁疑惑的出聲念叨了出來。
他們清朝采用的綱鹽法正是在明朝老朱家的綱鹽法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朝廷每年根據產鹽區的產鹽量以及各個片區的銷鹽量劃分鹽引(即:食鹽銷售許可證)的數量, 使用官督商銷模式, 設立巡鹽禦史與各級鹽官督查鹽業, 整個鹽業市場則是由固定的大鹽商們掌控著的。
大鹽商們手握鹽引,掌控民間市場,做著壟斷生意,從中攫取了巨額利潤。
為了維持龐大的銷鹽機構,抵消向朝廷支付的高額鹽稅, 大鹽商們對外售賣的官鹽價格自然是不低的。
若是旁的食物,貴了不吃也就罷了, 偏偏鹽是生活必需品,大多數貧苦老百姓們買不起官鹽,隻好無奈投向了便宜的私鹽。
朝廷在私鹽這裏賺不到鹽稅,私鹽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的,時間長了, 私鹽數量泛濫成災,官鹽賣不出去,市場崩潰,綱鹽製度自然而然就實行不下去了。
等老愛一家子徹底弄懂這道光朝“票鹽製”的核心就是朝廷出麵,用鹽政改革的方式打破大鹽商們的壟斷生意, 以票代綱, 無論是何人,手中掌握著的資本是多還是寡, 隻要根據規定到鹽場中向朝廷交納鹽稅、買到鹽票,就能根據票據取鹽, 而後將鹽巴帶入民間售賣到各處。
這樣以來,隨著中、小鹽商們紛紛進入市場,相當於,原先鹽業這塊被大鹽商們壟斷的蛋糕,被朝廷切割出來的份數越來越多,民間高額的鹽價也被打下來了,官鹽價格低了,私鹽的市場被擠壓,私鹽數量變少,朝廷每年能獲得的鹽稅也就變多了。
放眼整個環節來看,朝廷、老百姓們皆獲了益,唯有先前壟斷市場的大鹽商們倒黴了,原本富貴之極的大鹽商家族各個家產縮水,從光輝走向沒落,直至最終落得了個“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的淒涼結局。
“不錯,這票鹽法的確有優勢啊,若朝廷用這法子對鹽政進行改革,還能避免大鹽商們每年為了能夠壟斷鹽引數量與鹽官們相互勾結,做貪|汙行|賄的事情啊。”
康熙想起南邊魚龍混雜的官場,眼中滑過一抹冷意,用右手捋了捋下頜上的胡子,讚了一句票鹽製的優點後,就轉頭看向太子爺、誠郡王、四貝勒、八貝勒認真叮囑道:
“保成,老三,老四,老八,你們四個仔細把這票鹽法給記下來,回去後結合康熙朝的民間情況寫個折子給朕呈上來瞧一瞧。”
“是,汗阿瑪。”
兄弟四個紛紛頷首。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裏,弘晞又按照乾隆的心意繼續往下搜君王的史料看,道光皇帝之後是鹹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
同長在馬背上、身強體壯的列祖列宗們相比,鹹豐的身體就差多了,自幼體弱多病不說,二十歲騎馬時還意外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骨頭沒長好,不慎落下了個跛腳的毛病,日常裏生活習慣也不健康、貪美色、貪酒水,隻生下了一女兩兒,可憐小兒子憫郡王還在出生當日就夭折了。
乾隆看的眉頭直皺,眼皮子狂跳:
“奕詝打小身體就不好,肯定是因為綿寧那摳摳搜搜的性子,後妃們等閑連肉食都吃不到,必然是瘦弱極了,母親的身體不好,怎麽可能會生出來身體健壯的巴圖魯呢?唉,綿寧啊!綿寧!等朕回去,回去就……”
聽著弘曆不滿的冷哼聲,康熙的眉頭也越皺越緊,鹹豐這相當於隻有長女和長子啊。
他們老愛家可是有皇位要繼承的,皇帝隻有一個兒子也太不安全了吧?
想起明朝老朱家那自從親弟弟夭折後就變成獨子的朱厚照,康熙心裏頭就直打鼓,等瞧見待到鹹豐十一年,三十歲的奕詝作為整個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手握實權的皇帝留下輔助兒子的顧命八大臣,就英年駕崩了。
他與葉赫那拉氏所生的庶長子,也是活下來的獨子——載淳,同順治皇帝一樣以六歲的稚齡坐上龍椅,登基為帝,棄用原顧命八大臣擬定的“祺祥”年號,改元“同治”,取慈安、慈禧兩宮太後臨朝同治之意。
康熙就頭疼的閉了閉眼睛,心中升騰起滿腔怒火,不想再往下麵看了。
弘晞則皺著小眉頭看的認真,時間匆匆,大清國力愈來愈弱,同治七年時,在西方列強的幹涉下,倭州被列強們占領,從大清版圖中劃出去,而後光緒、宣統兩帝後,存續了近兩千年的封建帝製也徹底宣告終結。
華夏這片廣袤的版圖掀開了民主的新篇章。
瞧見此時空中的晚清之所以潰敗一方麵是因為統治階級的執政能力越來越弱,官員們貪汙成風,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民間百姓們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思想變得越來越開明,落後的封建製度沒有辦法治理新生的百姓力量了,壓迫在百姓們頭頂上的帝製大山就被百姓們給高舉大旗“轟隆”一聲給推翻了。
不論時空如何流轉,政權衰亡的過程總是讓人看著不舒服的。
乾隆看自己世界的晚清史同樣看的心塞塞,忍不住左手按上太陽穴,右手衝著弘晞連連擺動道:
“金團,行了,別往下繼續查了。”
弘晞點點頭,將屏幕上的百科頁麵一個一個關掉,腦海中也自動畫起了這方世界的清朝曆史線,清初、清中、清末、連起來簡直就是個開口朝下的拋物線,從太|祖努爾哈赤開國奠定基業後,又經曆太宗、順治、康熙、雍正四代人,到乾隆朝時期,大清國力攀到頂峰也開始了一代不如一代往下滑的日子,下滑的過程很穩定,途中連個往上崛起的小高峰都沒有,愛新覺羅一族的統治就這樣不聲不響從巔峰盛世“咣當”一下滑到了穀底。
電腦屏幕的光亮徹底暗下去後,老愛一家子圍著熄屏的電腦沉默了許久,無一人吭聲。
“罷了,罷了,縱觀史書,每個王朝的持續時間也不過三百年,好在這方時空裏,弘曆當政的六十年裏勤勤懇懇一代人近乎做了三代人的事情,與別的時空相比,這裏的晚清史沒有那般不堪,也算可以了。”
不知過了多久,在場輩分最大的康熙心累的妥協歎了口氣。
兩聲響亮的嘰裏咕嚕聲也應景的從東邊傳來。
肚中發出異響的老大、老十瞧見家人們望著他們哥倆的目光,老大先急哄哄地伸手指著牆壁上的表盤開口道:
“汗阿瑪,兒臣的肚子實在是餓的不行了,要不咱們下樓去用膳吧,您瞧那表上的時間現在已經七點多了。”
“是啊,汗阿瑪,這凍梨的味道雖好卻不頂餓啊,兒臣越吃越餓。”
老十也用右手摸著自己仍舊幹癟的肚子,有些委屈地嘟囔道。
想想他們一大家子一日之內跨了三個時空,除了中午時在乾隆朝用過一次膳食外,旁的時間裏連口水都沒喝。
康熙點點頭從沙發上起身,看著眾小輩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