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節
清穿之嫡長孫他太難了 作者:袂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母親, 兒子無礙, 隻是最近苦夏,胃口變小了, 吃什麽都吃不下去,等到再過些日子, 天氣涼快些就好了。”那時萬歲爺也回京了。
孫氏聞言點點頭,這理由倒也能說得過去,她又看向坐在大兒子身旁的大兒媳出聲吩咐道:
“李氏,待會兒你在我這兒取幾枚人參養榮丸帶回去給子清吃了,莫真的生出病了,他現在是一家之主,咱們闔府上下都指望著他呢。”
李氏用眼角餘光瞥了一眼自己夫君那比鬼還難看的臉色,心中也擔憂,她是枕邊人,能不知道曹寅究竟有沒有苦夏的毛病嗎?知道曹寅心中有難事,多日下來,她也被感染的心中生了幾分焦灼。
瞧著婆母端著養生茶低頭喝,臉色紅潤,氣色比她還好的模樣,不由點點頭應下了:
“行,兒媳記得了,多謝母親。”
曹寅也跟著謝了孫氏。
“都是一家子骨肉說什麽謝不謝的。”
孫氏擺手笑道,心情極好。
夫妻倆又坐在圈椅上陪著老太太話聊了會兒就起身告辭了。
沒想到倆人剛走出正院的院門,遠遠就瞧見一個年輕太監朝著他們快步走來。
待人走近了,曹寅認出來這小太監似乎是跟在太孫殿下身旁伺候的,不由打起精神看著小太監笑著詢問道:
“不知公公這般早來尋我,可是太孫殿下有何吩咐?”
小安子衝著夫妻倆微微俯了俯身,笑臉盈盈道:
“曹大人,不是太孫尋您,而是萬歲爺念著不日就要離開江寧了,想著這些時日一直在接待官員都沒騰出時間來和您談談心,故而讓梁總管來吩咐奴才給您傳個話,今晚戌時末請您到清風亭觀賞明月。”
夫妻倆怎麽都沒想到竟然會聽到這話,雙雙愣住了,李氏先一步回過神來,眼睛極其亮,在她看來萬歲爺能特意念著離開時尋自己夫君一同賞月,這是什麽?這明明就是“老朋友”臨別前的敘舊啊!
不及曹寅在心中琢磨,萬歲爺讓太孫身邊的奴才給他傳話是否有什麽深意,就看到他的嫡妻從袖子中掏出一把銀瓜子遞給小太監,欣喜道:
“勞煩小公公大清早的從別院裏跑來一趟了,還請你回去後給梁總管複命,臣婦今晚會在清風亭備好蔬果美酒,吩咐仆人丫鬟們不去後花園打擾萬歲爺同臣婦夫君賞月的。”
“多謝曹夫人。”
小安子笑嗬嗬地伸手接過銀瓜子,衝著夫妻倆再度俯了俯身就轉身離去了。
曹寅看著小安子的背影,太陽光打在小太監身上為其蒙上了一層朦朧的金色光線,他莫名覺得小太監的背影看著有幾分眼熟,還不等他抓住那抹靈光就聽到身旁的李氏笑著道:
“夫君,我聽別院裏那些伺候太後娘娘的嬤嬤們說過,這小公公是太孫殿下的貼身太監,好像是梁總管的徒弟一手帶出來的,這一舉一動間都有梁總管的影子,說話笑盈盈的,親切又不讓人覺得冒犯,讓人瞧著心裏就亮堂堂的,想來多年後又是一個大總管啊。”
曹寅聞言又瞥了一眼小安子走遠的背影,心中暗道,怪不得讓他覺得眼熟呢,多年前,梁九功年輕時可不就是這副模樣嗎?
不知是不是處於那份對帝王不可言說的愧疚,他此刻心裏有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沉甸甸感覺。
由於惦記著戌時的賞月宴,曹寅一整個白日都心不在焉的。
待到入夜時分,他特意在織造府內沐浴一番,換上了一身青色的絲綢夏袍,戌時剛過就早早的穿過垂花門到別院去了。
他原本以為自己提前大半個時辰去赴宴就已經算早了,未想到剛進後花園就瞥見清風亭內,一個身穿月牙白常服、寬肩窄腰、身姿挺拔的中年男人正靠在亭子的欄杆旁,邊輕輕搖晃著右手中的折扇,邊抬頭望著漆黑天幕上皎潔似銀盤的明月。
那人遠遠背對著他,從骨子裏浸透著滿滿的貴氣,又有一股子渾然天成的儒雅與風流,令人瞧見就知道這人必然是人中龍鳳,不敢小覷。
曹寅一驚,忙沿著腳下的鵝卵石小道小跑上前,沿著幾級台階,走近亭內對著帝王俯身道:
“萬歲爺贖罪,奴才來遲了。”
康熙聞聲右手隨意一甩,畫著茂林修竹的漂亮折扇就被一把收了起來。
他轉身將右手折扇拿在胸前,伸出左手將曹寅扶起來,丹鳳眼裏盛著滿滿的笑意:
“子清何罪之有?明明是朕看金團睡熟後閑來無事來早了。”
“今夜咱倆之間不論君臣,隻是多年好友敘敘舊,不用拘謹坐吧。”
話音剛落,他就坐在了雕刻著海棠花與纏枝紋,表麵鋪著蜀錦坐墊的漢白玉石凳上,還扇動著手裏的折扇,下巴輕抬示意曹寅快點坐。
曹寅不禁捏了捏手心,袍子輕掀,坐在了康熙對麵,不過細看的話他隻坐了半個石凳。
比起曹寅的緊張,康熙顯得放鬆極了,搖扇的姿態都透露著幾分慵懶。
二人中間的圓形石桌上擺滿了美酒、糕點、鮮果。
亭子周圍是一圈水池,裏麵數十條胖乎乎的錦鯉自由自在的遊動著。
清風、明月、佳肴、故人,兩個俊美儒雅的中年男人麵對麵而坐,遠遠瞧著就像一幅水墨畫。
康熙伸手剛準備拎起酒壺就看到曹寅先一步起身拿起酒壺給他麵前的小酒盅倒了一杯清酒,又沉默不語地給他自己也倒了杯酒。
他嘴角微勾,端起麵前的清酒一飲而盡,曹寅也抿著雙唇,兩隻手捧著自己麵前的酒盅仰脖喝盡。
兩杯清酒下肚,曹寅的不自在感肉眼可見的鬆快了許多。
下一瞬他就聽到帝王輕笑道:
“子清啊,以往朕不覺得自己上年紀了,照舊能像年輕時一樣拉十一力的樺皮弓、百米之外射到移動靶子的正中紅心上,可此番來南巡瞧見你的孫子與你幼時相似的模樣,倒是令朕不禁生出一種朕與你都老了的感覺啊。”
曹寅聞言不由瞧了一眼帝王笑起來時眼角的魚尾紋,他心裏那種不是滋味的感覺變得愈發沉重了。
他朝著康熙低聲道:
“萬歲爺,時人成婚生子早,您如今還沒有五十歲呢,正值春秋鼎盛的時候呢。”
“唉,這話不對,老了就是老了”,康熙折扇輕擺又將拿在右手裏的折扇懸在身側的半空裏連說帶比劃地笑道:
“朕還記得當年朕剛過完七歲生辰,三歲多的你就被顧問行領到朕麵前,說你是皇瑪嬤給朕挑的伴讀,平日裏陪朕一起讀書、一塊玩耍。”
“朕知曉你是孫嬤嬤的兒子時驚訝極了,看著矮矮的、小小的你,心裏直打鼓,二哥的伴讀都比他大幾歲,你卻比朕還小了四歲,也不知道讀書時究竟是你照顧朕,還是朕照顧你呢。”
聽到萬歲爺回憶起了往昔,曹寅眼裏也不由露出一抹懷念,他剛出繈褓就沒了生母,年輕時他一直有些小自卑,出身包衣家族的他,在漢人眼裏看來他是“滿人”,在滿人看來他是“漢人”,蒙古人眼裏他“滿漢皆不是”,如果他像旁的包衣奴才一樣不通文墨、大字不認識一個就罷了,可偏偏他腦袋聰慧又熟讀四書五經,滿腹才華令他時常為自己尷尬的身份定位生出迷茫。
如果不是一直被萬歲爺明目張膽的護著,他如今還不知道在哪個犄角旮旯待著呢。
他心裏湧起一股溫熱,也笑著歎息道:
“萬歲爺您記得真清楚,奴才當時可不就和這圓桌差不多高嗎?多虧您一直崇信奴才,才讓奴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康熙笑著拎起酒壺給曹寅倒酒,嚇得曹寅險些一激動從凳子上跳起來,被康熙用右手裏的折扇給按住了。
“後來沒想到你來朕身邊沒多久,汗阿瑪就英年駕崩了,朕在慈寧宮裏被皇瑪嬤親手換上一件明黃色的小龍袍,皇瑪嬤蹲在朕麵前邊給朕整理著掛在脖子裏的朝珠,邊眼圈泛紅地哽咽著對朕說道:哀家的玄燁生來就是要做大清的皇帝的。”
“那時朕知道皇瑪嬤正悲痛,也不敢對她老人家吐露自己心底裏那點對龍椅的怯意,你倒是有趣,微微仰著頭對朕說朕當一輩子的皇帝,你就給朕當一輩子的伴讀,直接把朕逗樂了,還是小梁子的梁九功都不由插嘴說,沒人能給朕當一輩子伴讀的,隻有一輩子的臣子。”
想起當年那一幕,曹寅臉也不由紅了,尷尬的端起酒盅抿了一口。
康熙閑散的語氣也變得陡然間有了幾分冷硬:
“朕幼齡登基聽皇瑪嬤的話日日勤學苦讀,希望能早一點兒長大親政,入夜後還會把四大輔臣商量著批閱好的奏折拿回乾清宮裏仔細鑽研,就是想著能多點東西,生怕自己未來沒有本事擔負起這偌大的江山。”
想起當年小皇帝因為熬夜苦讀吐出鮮血把自己和小梁子嚇得臉色蒼白,急急忙忙去慈寧宮尋孝莊文皇後的模樣,曹寅也不禁誇道:
“萬歲爺聰慧又好學,一直都是明君。”
康熙抿了抿薄唇:“那時咱們的日子過得艱難,索尼年邁,鼇拜仗著‘滿洲第一巴圖魯’的身份欺負朕年幼,氣焰囂張,不把朕放在眼裏,朕的旨意連乾清宮都出不去,蘇克薩哈也有私心,遏必隆更是一根風往哪吹哪邊倒的牆頭草。”
“四大輔臣之間明爭暗鬥,當朕得知鼇拜那廝竟敢瞞著朕矯旨殺了蘇克薩哈,氣得與他當庭爭辯,他竟然膽敢朝著朕公然亮拳頭,索尼閉門不出,滿朝文武都齊齊低下頭不敢瞧,唯有你和梁九功一左一右的站在朕的龍椅麵前衝上前嗬斥鼇拜放肆,下一秒就被鼇拜一腳一個踹飛了。”
曹寅的臉色變得更紅了。
“那次朕是真的被嚇著了,尤其是看到滿朝文武的表現心都涼了,一下朝就急匆匆的讓顧問行給你們倆喊太醫,朕心髒砰砰砰直跳地跑到慈寧宮尋皇瑪嬤,皇瑪嬤隻歎息一聲讓朕‘等’,而後就給朕定下了索尼的嫡長孫女作為皇後,索尼的病假才結束了,出府上朝直麵和鼇拜硬剛,為朕又爭取了幾年羽翼豐滿的時間。”
“朕從慈寧宮回來後,才聽太醫說,梁九功的右胳膊斷了,你前胸的肋骨也被鼇拜踹斷了兩根。”
“原本昏迷不醒的你看到朕竟然睜開眼了,還小臉慘白的虛弱對朕說,你相信朕有一天一定會長成為雄才大略的英主把鼇拜那廝大卸八塊的丟進北海禦苑裏喂魚。”
“你迷迷糊糊說完這話就歪頭昏睡過去,把朕嚇哭了,忙讓太醫救你,以為你剛剛說的是遺言。”
曹寅眸子低垂,眼底極快的滑過一抹淚光。
“從那時開始朕就知道鼇拜是斷斷留不住的,沒過幾日就給他說讓他給朕尋一群布庫少年陪朕玩耍。鼇拜哈哈笑著就答應了,怕是幾年後的他怎麽都沒想到他就是被他親手尋來的一群少年給拿著鐵鏈鎖起來了。”
曹寅拿起小酒盅不吭聲靜靜聽著。
“朕十四歲把鼇拜給鏟除了,正意氣風發之際,同年赫舍裏就給朕生下來了承祜,可惜親政沒多久,南邊的三藩就成了氣候,朕決意撤掉三藩,皇瑪嬤都不答應隻說時機太早了,讓朕接著‘等’。”
“可是朕等不下去啊,看著每一年三藩都要耗掉國庫近一半的稅銀,晚上連覺都睡不著,撤藩的念頭像是野火般熄都熄不滅,夢裏都是吳三桂那張像橘子皮的老臉。”
“朝堂上的官員們分成了兩派,也唯有米思翰和明珠堅決支持朕削藩,連朕的大姨夫索額圖都當庭給朕扯後腿,把朕氣壞了!還不等朕動手,聽到風聲的吳三桂就先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在南邊舉旗造反了,消息傳來,底下的文官們可就亂了,朕那時心裏也不是沒有怯意,甚至都對著皇瑪嬤說了,朕要禦駕親征,若是死在戰場上,他老人家就再選一個皇帝,從小到大皇瑪嬤沒有碰朕一根手指頭,那次聽完朕的話,氣得老淚縱橫抬起右手狠狠給朕了一巴掌,把朕的嘴角都打流血了。”
“朕回到坤寧宮中裏看到挺著大肚子的赫舍裏摸著承祜夭折前穿的小衣服垂淚,她看到朕忙擦幹眼淚,邊給朕臉上擦著藥,邊無聲哭泣,使朕不得不歇了禦駕親征的心思,第二天,皇瑪嬤就拄著龍頭拐杖麵容冷肅的走到朝堂上,說她支持朕平三藩,愛新覺羅一族與朕共存亡!”
“有了皇瑪嬤的公開支持,這才拉開了那場持續八年的三藩之戰,可惜朕的命格不好,三藩剛開始打不久,赫舍裏就難產而逝,獨獨給朕留下了一個哇哇大哭的保成。”
“朕聽到消息瘋了一樣從朝堂上跑回坤寧宮,不顧皇瑪嬤和蘇麻喇姑的阻攔衝進產房裏,抱著被包在繈褓裏的保成,看著躺在血泊之中的赫舍裏,眼裏盡是恐慌和茫然,赫舍裏說她不能以後不能陪著朕了,隻能讓保成陪著朕走完接下來的人生路了,朕驚恐的不得了,哽咽著對她說朕會把我們倆的嫡次子冊封為大清的第一個皇太子,親手帶在身邊照顧,赫舍裏笑著點了點頭,下一秒就撒手去了,朕聞著滿室的血腥氣不敢相信朕是十一歲大婚,二十一歲就喪妻了。”
曹寅也是頭一次聽到帝王說這些心事,撩起眼皮看到康熙臉上的落寞與眼底的痛意,心裏也澀澀的。
“赫舍裏去了,保成整日哭,前線的戰事也不順利,吳三桂仗著作戰經驗豐富又熟悉地形,一開始就聯手了眾多的反清人士把朕的清軍打的步步後退,朕急的嘴角出了一圈的火泡,隻有每次抱到保成的繈褓,聞著那小不點兒身上的奶味時才會心裏安寧幾分。”
“保成很聰慧似乎也能感受到朕心底深處的不安,幾個月大的他就會用小手握著朕的手指,咯咯咯的衝朕笑,比承祜還要機靈幾分,朕那個時候就想著朕絕不能輸,為了朕的小太子朕也要把三藩這個硬骨頭給啃掉,不過你那時倒比朕還意誌堅定幾分,倒是相信朕會一定贏似的,不管前朝文武如何生出怯意勸朕停手,你都一直給朕說吳三桂兩麵三刀,這種人老天爺都不可能會讓他坐到龍椅上的。”
曹寅也摩挲著右手裏的酒盅感慨道:
“萬歲爺生來就得天必佑,放眼曆朝曆代看去,也唯有您是幼時不幸感染天花還硬生生熬出來做了幼主,在權臣的夾縫裏艱難成長也沒有被養成傀儡,您無論做什麽事情最後必然都會成功的。”
康熙又打開手裏的折扇,邊扇動邊擺手道:
“子清過於高看朕了啊,這世上有許多事情都是朕決定不了的,比如生老病死,比如人心。”
聽到皇上在“人心”兩字上加了重音,曹寅心肝一顫,緊跟著就又聽見萬歲爺說道:
“現在想想朕當時可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如果不是三藩之間本就有利益衝突,朕找準矛盾點將其分化了,三藩之戰還不知道得打多久,結果又如何呢。”
“不過上天還是站在朕這邊的,三藩剛勝利,寶島那邊也得處理了,朕又執意要收複寶島,還要用施琅,底下的官員們又有不少跳出來給朕說此事不能幹,寶島離得遠不好治理,施琅原本在為鄭氏做事,不一定可靠。朕卻非得要把寶島收回來,當庭嗬斥那些拉後腿的臣子,說:即使朕看走眼,施琅背叛朕讓大清水師功虧一簣,朕成為千古罪人也要把寶島收回來!那地方是南邊的門戶怎麽能讓對朝廷嫉恨的鄭氏代代占據呢?天長日久之下,那一‘點’必然會出變故,事實證明,朕看人很準,施琅很能幹,不出兩年寶島就重回華夏,朕派去的三千水師入駐寶島,那地牢牢歸於朕的管轄之下。”
看到帝王臉上的落寞之意如海水退潮般散去,渾身上下都仿佛發著光,曹寅也忍不住勾唇笑了,竟也有幾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了。
康熙從石凳上起身,背對著曹寅,邊搖動著折扇,邊再度仰頭望月,歎息道:
“從小到大,從鏟除鼇拜到收複寶島,子清不是給朕做伴讀就是給朕當禦前侍衛,一直陪伴著朕,是朕最信任的人,比常寧還像是朕的弟弟。”
曹寅沒來由的鼻子一酸,也從石凳上站了起來,看著康熙的背影。
“朕曾做夢時去過一個堪稱太平盛世的地方,那地方要比大清繁華許多,路上跑的是鐵皮四輪車,人們住的是高達百米的鋼筋水泥樓。人人都能吃飽穿暖,吃肉更是家常便飯,百姓們不僅不會餓死、凍死,還有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在年輕人中幾乎尋不到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
“朕初到那裏時簡直像個沒見過世麵的二傻子,看見一種不用點燃就能亮起的燈都得興奮的開開合合摁好幾次開關。”
“鐵皮四輪車?”“鋼筋水泥樓?”“免費的義務教育?”還有“自動亮起的燈?”
曹寅在心中默默重複著這些字,滿臉迷惘,想象不出來萬歲爺口中的地方究竟長的什麽樣。
“更讓人震驚的則是那裏的鹽巴,雪白雪白的精鹽,每一包就像咱們的手掌那般大,一堆堆的放在貨架子上,可把朕眼饞壞了,恨不得通通從夢裏搶回來,子清可知那裏的雪花鹽最便宜的是多少錢嗎?”
曹寅蹙眉,思忖著說道:
孫氏聞言點點頭,這理由倒也能說得過去,她又看向坐在大兒子身旁的大兒媳出聲吩咐道:
“李氏,待會兒你在我這兒取幾枚人參養榮丸帶回去給子清吃了,莫真的生出病了,他現在是一家之主,咱們闔府上下都指望著他呢。”
李氏用眼角餘光瞥了一眼自己夫君那比鬼還難看的臉色,心中也擔憂,她是枕邊人,能不知道曹寅究竟有沒有苦夏的毛病嗎?知道曹寅心中有難事,多日下來,她也被感染的心中生了幾分焦灼。
瞧著婆母端著養生茶低頭喝,臉色紅潤,氣色比她還好的模樣,不由點點頭應下了:
“行,兒媳記得了,多謝母親。”
曹寅也跟著謝了孫氏。
“都是一家子骨肉說什麽謝不謝的。”
孫氏擺手笑道,心情極好。
夫妻倆又坐在圈椅上陪著老太太話聊了會兒就起身告辭了。
沒想到倆人剛走出正院的院門,遠遠就瞧見一個年輕太監朝著他們快步走來。
待人走近了,曹寅認出來這小太監似乎是跟在太孫殿下身旁伺候的,不由打起精神看著小太監笑著詢問道:
“不知公公這般早來尋我,可是太孫殿下有何吩咐?”
小安子衝著夫妻倆微微俯了俯身,笑臉盈盈道:
“曹大人,不是太孫尋您,而是萬歲爺念著不日就要離開江寧了,想著這些時日一直在接待官員都沒騰出時間來和您談談心,故而讓梁總管來吩咐奴才給您傳個話,今晚戌時末請您到清風亭觀賞明月。”
夫妻倆怎麽都沒想到竟然會聽到這話,雙雙愣住了,李氏先一步回過神來,眼睛極其亮,在她看來萬歲爺能特意念著離開時尋自己夫君一同賞月,這是什麽?這明明就是“老朋友”臨別前的敘舊啊!
不及曹寅在心中琢磨,萬歲爺讓太孫身邊的奴才給他傳話是否有什麽深意,就看到他的嫡妻從袖子中掏出一把銀瓜子遞給小太監,欣喜道:
“勞煩小公公大清早的從別院裏跑來一趟了,還請你回去後給梁總管複命,臣婦今晚會在清風亭備好蔬果美酒,吩咐仆人丫鬟們不去後花園打擾萬歲爺同臣婦夫君賞月的。”
“多謝曹夫人。”
小安子笑嗬嗬地伸手接過銀瓜子,衝著夫妻倆再度俯了俯身就轉身離去了。
曹寅看著小安子的背影,太陽光打在小太監身上為其蒙上了一層朦朧的金色光線,他莫名覺得小太監的背影看著有幾分眼熟,還不等他抓住那抹靈光就聽到身旁的李氏笑著道:
“夫君,我聽別院裏那些伺候太後娘娘的嬤嬤們說過,這小公公是太孫殿下的貼身太監,好像是梁總管的徒弟一手帶出來的,這一舉一動間都有梁總管的影子,說話笑盈盈的,親切又不讓人覺得冒犯,讓人瞧著心裏就亮堂堂的,想來多年後又是一個大總管啊。”
曹寅聞言又瞥了一眼小安子走遠的背影,心中暗道,怪不得讓他覺得眼熟呢,多年前,梁九功年輕時可不就是這副模樣嗎?
不知是不是處於那份對帝王不可言說的愧疚,他此刻心裏有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沉甸甸感覺。
由於惦記著戌時的賞月宴,曹寅一整個白日都心不在焉的。
待到入夜時分,他特意在織造府內沐浴一番,換上了一身青色的絲綢夏袍,戌時剛過就早早的穿過垂花門到別院去了。
他原本以為自己提前大半個時辰去赴宴就已經算早了,未想到剛進後花園就瞥見清風亭內,一個身穿月牙白常服、寬肩窄腰、身姿挺拔的中年男人正靠在亭子的欄杆旁,邊輕輕搖晃著右手中的折扇,邊抬頭望著漆黑天幕上皎潔似銀盤的明月。
那人遠遠背對著他,從骨子裏浸透著滿滿的貴氣,又有一股子渾然天成的儒雅與風流,令人瞧見就知道這人必然是人中龍鳳,不敢小覷。
曹寅一驚,忙沿著腳下的鵝卵石小道小跑上前,沿著幾級台階,走近亭內對著帝王俯身道:
“萬歲爺贖罪,奴才來遲了。”
康熙聞聲右手隨意一甩,畫著茂林修竹的漂亮折扇就被一把收了起來。
他轉身將右手折扇拿在胸前,伸出左手將曹寅扶起來,丹鳳眼裏盛著滿滿的笑意:
“子清何罪之有?明明是朕看金團睡熟後閑來無事來早了。”
“今夜咱倆之間不論君臣,隻是多年好友敘敘舊,不用拘謹坐吧。”
話音剛落,他就坐在了雕刻著海棠花與纏枝紋,表麵鋪著蜀錦坐墊的漢白玉石凳上,還扇動著手裏的折扇,下巴輕抬示意曹寅快點坐。
曹寅不禁捏了捏手心,袍子輕掀,坐在了康熙對麵,不過細看的話他隻坐了半個石凳。
比起曹寅的緊張,康熙顯得放鬆極了,搖扇的姿態都透露著幾分慵懶。
二人中間的圓形石桌上擺滿了美酒、糕點、鮮果。
亭子周圍是一圈水池,裏麵數十條胖乎乎的錦鯉自由自在的遊動著。
清風、明月、佳肴、故人,兩個俊美儒雅的中年男人麵對麵而坐,遠遠瞧著就像一幅水墨畫。
康熙伸手剛準備拎起酒壺就看到曹寅先一步起身拿起酒壺給他麵前的小酒盅倒了一杯清酒,又沉默不語地給他自己也倒了杯酒。
他嘴角微勾,端起麵前的清酒一飲而盡,曹寅也抿著雙唇,兩隻手捧著自己麵前的酒盅仰脖喝盡。
兩杯清酒下肚,曹寅的不自在感肉眼可見的鬆快了許多。
下一瞬他就聽到帝王輕笑道:
“子清啊,以往朕不覺得自己上年紀了,照舊能像年輕時一樣拉十一力的樺皮弓、百米之外射到移動靶子的正中紅心上,可此番來南巡瞧見你的孫子與你幼時相似的模樣,倒是令朕不禁生出一種朕與你都老了的感覺啊。”
曹寅聞言不由瞧了一眼帝王笑起來時眼角的魚尾紋,他心裏那種不是滋味的感覺變得愈發沉重了。
他朝著康熙低聲道:
“萬歲爺,時人成婚生子早,您如今還沒有五十歲呢,正值春秋鼎盛的時候呢。”
“唉,這話不對,老了就是老了”,康熙折扇輕擺又將拿在右手裏的折扇懸在身側的半空裏連說帶比劃地笑道:
“朕還記得當年朕剛過完七歲生辰,三歲多的你就被顧問行領到朕麵前,說你是皇瑪嬤給朕挑的伴讀,平日裏陪朕一起讀書、一塊玩耍。”
“朕知曉你是孫嬤嬤的兒子時驚訝極了,看著矮矮的、小小的你,心裏直打鼓,二哥的伴讀都比他大幾歲,你卻比朕還小了四歲,也不知道讀書時究竟是你照顧朕,還是朕照顧你呢。”
聽到萬歲爺回憶起了往昔,曹寅眼裏也不由露出一抹懷念,他剛出繈褓就沒了生母,年輕時他一直有些小自卑,出身包衣家族的他,在漢人眼裏看來他是“滿人”,在滿人看來他是“漢人”,蒙古人眼裏他“滿漢皆不是”,如果他像旁的包衣奴才一樣不通文墨、大字不認識一個就罷了,可偏偏他腦袋聰慧又熟讀四書五經,滿腹才華令他時常為自己尷尬的身份定位生出迷茫。
如果不是一直被萬歲爺明目張膽的護著,他如今還不知道在哪個犄角旮旯待著呢。
他心裏湧起一股溫熱,也笑著歎息道:
“萬歲爺您記得真清楚,奴才當時可不就和這圓桌差不多高嗎?多虧您一直崇信奴才,才讓奴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康熙笑著拎起酒壺給曹寅倒酒,嚇得曹寅險些一激動從凳子上跳起來,被康熙用右手裏的折扇給按住了。
“後來沒想到你來朕身邊沒多久,汗阿瑪就英年駕崩了,朕在慈寧宮裏被皇瑪嬤親手換上一件明黃色的小龍袍,皇瑪嬤蹲在朕麵前邊給朕整理著掛在脖子裏的朝珠,邊眼圈泛紅地哽咽著對朕說道:哀家的玄燁生來就是要做大清的皇帝的。”
“那時朕知道皇瑪嬤正悲痛,也不敢對她老人家吐露自己心底裏那點對龍椅的怯意,你倒是有趣,微微仰著頭對朕說朕當一輩子的皇帝,你就給朕當一輩子的伴讀,直接把朕逗樂了,還是小梁子的梁九功都不由插嘴說,沒人能給朕當一輩子伴讀的,隻有一輩子的臣子。”
想起當年那一幕,曹寅臉也不由紅了,尷尬的端起酒盅抿了一口。
康熙閑散的語氣也變得陡然間有了幾分冷硬:
“朕幼齡登基聽皇瑪嬤的話日日勤學苦讀,希望能早一點兒長大親政,入夜後還會把四大輔臣商量著批閱好的奏折拿回乾清宮裏仔細鑽研,就是想著能多點東西,生怕自己未來沒有本事擔負起這偌大的江山。”
想起當年小皇帝因為熬夜苦讀吐出鮮血把自己和小梁子嚇得臉色蒼白,急急忙忙去慈寧宮尋孝莊文皇後的模樣,曹寅也不禁誇道:
“萬歲爺聰慧又好學,一直都是明君。”
康熙抿了抿薄唇:“那時咱們的日子過得艱難,索尼年邁,鼇拜仗著‘滿洲第一巴圖魯’的身份欺負朕年幼,氣焰囂張,不把朕放在眼裏,朕的旨意連乾清宮都出不去,蘇克薩哈也有私心,遏必隆更是一根風往哪吹哪邊倒的牆頭草。”
“四大輔臣之間明爭暗鬥,當朕得知鼇拜那廝竟敢瞞著朕矯旨殺了蘇克薩哈,氣得與他當庭爭辯,他竟然膽敢朝著朕公然亮拳頭,索尼閉門不出,滿朝文武都齊齊低下頭不敢瞧,唯有你和梁九功一左一右的站在朕的龍椅麵前衝上前嗬斥鼇拜放肆,下一秒就被鼇拜一腳一個踹飛了。”
曹寅的臉色變得更紅了。
“那次朕是真的被嚇著了,尤其是看到滿朝文武的表現心都涼了,一下朝就急匆匆的讓顧問行給你們倆喊太醫,朕心髒砰砰砰直跳地跑到慈寧宮尋皇瑪嬤,皇瑪嬤隻歎息一聲讓朕‘等’,而後就給朕定下了索尼的嫡長孫女作為皇後,索尼的病假才結束了,出府上朝直麵和鼇拜硬剛,為朕又爭取了幾年羽翼豐滿的時間。”
“朕從慈寧宮回來後,才聽太醫說,梁九功的右胳膊斷了,你前胸的肋骨也被鼇拜踹斷了兩根。”
“原本昏迷不醒的你看到朕竟然睜開眼了,還小臉慘白的虛弱對朕說,你相信朕有一天一定會長成為雄才大略的英主把鼇拜那廝大卸八塊的丟進北海禦苑裏喂魚。”
“你迷迷糊糊說完這話就歪頭昏睡過去,把朕嚇哭了,忙讓太醫救你,以為你剛剛說的是遺言。”
曹寅眸子低垂,眼底極快的滑過一抹淚光。
“從那時開始朕就知道鼇拜是斷斷留不住的,沒過幾日就給他說讓他給朕尋一群布庫少年陪朕玩耍。鼇拜哈哈笑著就答應了,怕是幾年後的他怎麽都沒想到他就是被他親手尋來的一群少年給拿著鐵鏈鎖起來了。”
曹寅拿起小酒盅不吭聲靜靜聽著。
“朕十四歲把鼇拜給鏟除了,正意氣風發之際,同年赫舍裏就給朕生下來了承祜,可惜親政沒多久,南邊的三藩就成了氣候,朕決意撤掉三藩,皇瑪嬤都不答應隻說時機太早了,讓朕接著‘等’。”
“可是朕等不下去啊,看著每一年三藩都要耗掉國庫近一半的稅銀,晚上連覺都睡不著,撤藩的念頭像是野火般熄都熄不滅,夢裏都是吳三桂那張像橘子皮的老臉。”
“朝堂上的官員們分成了兩派,也唯有米思翰和明珠堅決支持朕削藩,連朕的大姨夫索額圖都當庭給朕扯後腿,把朕氣壞了!還不等朕動手,聽到風聲的吳三桂就先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在南邊舉旗造反了,消息傳來,底下的文官們可就亂了,朕那時心裏也不是沒有怯意,甚至都對著皇瑪嬤說了,朕要禦駕親征,若是死在戰場上,他老人家就再選一個皇帝,從小到大皇瑪嬤沒有碰朕一根手指頭,那次聽完朕的話,氣得老淚縱橫抬起右手狠狠給朕了一巴掌,把朕的嘴角都打流血了。”
“朕回到坤寧宮中裏看到挺著大肚子的赫舍裏摸著承祜夭折前穿的小衣服垂淚,她看到朕忙擦幹眼淚,邊給朕臉上擦著藥,邊無聲哭泣,使朕不得不歇了禦駕親征的心思,第二天,皇瑪嬤就拄著龍頭拐杖麵容冷肅的走到朝堂上,說她支持朕平三藩,愛新覺羅一族與朕共存亡!”
“有了皇瑪嬤的公開支持,這才拉開了那場持續八年的三藩之戰,可惜朕的命格不好,三藩剛開始打不久,赫舍裏就難產而逝,獨獨給朕留下了一個哇哇大哭的保成。”
“朕聽到消息瘋了一樣從朝堂上跑回坤寧宮,不顧皇瑪嬤和蘇麻喇姑的阻攔衝進產房裏,抱著被包在繈褓裏的保成,看著躺在血泊之中的赫舍裏,眼裏盡是恐慌和茫然,赫舍裏說她不能以後不能陪著朕了,隻能讓保成陪著朕走完接下來的人生路了,朕驚恐的不得了,哽咽著對她說朕會把我們倆的嫡次子冊封為大清的第一個皇太子,親手帶在身邊照顧,赫舍裏笑著點了點頭,下一秒就撒手去了,朕聞著滿室的血腥氣不敢相信朕是十一歲大婚,二十一歲就喪妻了。”
曹寅也是頭一次聽到帝王說這些心事,撩起眼皮看到康熙臉上的落寞與眼底的痛意,心裏也澀澀的。
“赫舍裏去了,保成整日哭,前線的戰事也不順利,吳三桂仗著作戰經驗豐富又熟悉地形,一開始就聯手了眾多的反清人士把朕的清軍打的步步後退,朕急的嘴角出了一圈的火泡,隻有每次抱到保成的繈褓,聞著那小不點兒身上的奶味時才會心裏安寧幾分。”
“保成很聰慧似乎也能感受到朕心底深處的不安,幾個月大的他就會用小手握著朕的手指,咯咯咯的衝朕笑,比承祜還要機靈幾分,朕那個時候就想著朕絕不能輸,為了朕的小太子朕也要把三藩這個硬骨頭給啃掉,不過你那時倒比朕還意誌堅定幾分,倒是相信朕會一定贏似的,不管前朝文武如何生出怯意勸朕停手,你都一直給朕說吳三桂兩麵三刀,這種人老天爺都不可能會讓他坐到龍椅上的。”
曹寅也摩挲著右手裏的酒盅感慨道:
“萬歲爺生來就得天必佑,放眼曆朝曆代看去,也唯有您是幼時不幸感染天花還硬生生熬出來做了幼主,在權臣的夾縫裏艱難成長也沒有被養成傀儡,您無論做什麽事情最後必然都會成功的。”
康熙又打開手裏的折扇,邊扇動邊擺手道:
“子清過於高看朕了啊,這世上有許多事情都是朕決定不了的,比如生老病死,比如人心。”
聽到皇上在“人心”兩字上加了重音,曹寅心肝一顫,緊跟著就又聽見萬歲爺說道:
“現在想想朕當時可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如果不是三藩之間本就有利益衝突,朕找準矛盾點將其分化了,三藩之戰還不知道得打多久,結果又如何呢。”
“不過上天還是站在朕這邊的,三藩剛勝利,寶島那邊也得處理了,朕又執意要收複寶島,還要用施琅,底下的官員們又有不少跳出來給朕說此事不能幹,寶島離得遠不好治理,施琅原本在為鄭氏做事,不一定可靠。朕卻非得要把寶島收回來,當庭嗬斥那些拉後腿的臣子,說:即使朕看走眼,施琅背叛朕讓大清水師功虧一簣,朕成為千古罪人也要把寶島收回來!那地方是南邊的門戶怎麽能讓對朝廷嫉恨的鄭氏代代占據呢?天長日久之下,那一‘點’必然會出變故,事實證明,朕看人很準,施琅很能幹,不出兩年寶島就重回華夏,朕派去的三千水師入駐寶島,那地牢牢歸於朕的管轄之下。”
看到帝王臉上的落寞之意如海水退潮般散去,渾身上下都仿佛發著光,曹寅也忍不住勾唇笑了,竟也有幾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了。
康熙從石凳上起身,背對著曹寅,邊搖動著折扇,邊再度仰頭望月,歎息道:
“從小到大,從鏟除鼇拜到收複寶島,子清不是給朕做伴讀就是給朕當禦前侍衛,一直陪伴著朕,是朕最信任的人,比常寧還像是朕的弟弟。”
曹寅沒來由的鼻子一酸,也從石凳上站了起來,看著康熙的背影。
“朕曾做夢時去過一個堪稱太平盛世的地方,那地方要比大清繁華許多,路上跑的是鐵皮四輪車,人們住的是高達百米的鋼筋水泥樓。人人都能吃飽穿暖,吃肉更是家常便飯,百姓們不僅不會餓死、凍死,還有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在年輕人中幾乎尋不到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
“朕初到那裏時簡直像個沒見過世麵的二傻子,看見一種不用點燃就能亮起的燈都得興奮的開開合合摁好幾次開關。”
“鐵皮四輪車?”“鋼筋水泥樓?”“免費的義務教育?”還有“自動亮起的燈?”
曹寅在心中默默重複著這些字,滿臉迷惘,想象不出來萬歲爺口中的地方究竟長的什麽樣。
“更讓人震驚的則是那裏的鹽巴,雪白雪白的精鹽,每一包就像咱們的手掌那般大,一堆堆的放在貨架子上,可把朕眼饞壞了,恨不得通通從夢裏搶回來,子清可知那裏的雪花鹽最便宜的是多少錢嗎?”
曹寅蹙眉,思忖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