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名稱: 學神十三歲
本書作者: 米迦樂
晉江vip2023-12-9完結
總書評數:10714 當前被收藏數:15290 營養液數:40575 文章積分:247,023,264
文案
重回學生時代,康妙玟發現自己的腦子升級換代了,特靈光,全家喜大普奔。
上名校,搞競賽,學音樂,開畫展,群眾紛紛表示:這不可能!背後一定有推手!有槍手!
康妙玟謙虛的表示:輕輕鬆鬆,不值一提,就是這麽自信,不服來戰!
幾年後,紐約時代廣場廣告牌打出一張巨幅畫麵:新世紀的超新星,美麗,智慧,神秘;今夜星光燦爛,而她將是明星。
女主一心搞學習,是個莫得感情的學習機器。
全家齊心,力保乖女小太陽成為新時代“萬能人”。
*萬能人:語言、藝術、科技等多項知識領域的全才,代表人物有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萊昂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等。我國的代表人物有張衡、祖衝之、沈括、王守仁等。
近代有尼古拉·特斯拉、羅素、林徽因、錢偉長、顧毓琇、厲聲教等。
【本故事純屬虛構,架空背景,勿上升現實】
【本文非大女主文,非女強文,隻看大女主文或女強文的勿入】
【作者不排雷,有任意雷點勿入】
內容標簽: 重生 勵誌 年代文 成長 輕鬆
搜索關鍵字:主角:康妙玟 ┃ 配角:下本待開《我在上東區豪門躺贏》 ┃ 其它:下下本待開《八零香江國術高手》
一句話簡介:重生後我開掛了,成了“萬能人”
立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第1章 初中數學基礎訓練
“康妙玟!康妙玟!”
門外傳來女孩子的聲音,興高采烈的,聽著就很讓人愉快。
“哎呀!是婭寧呀!吃早飯了沒?”
“吃過了,阿姨。妙玟起床了嗎?我跟她說好今天去新華書店的。”
“起來了,在廁所呢。你進來等她吧。”奚繡藍開了門。
張婭寧進來了,“謝謝阿姨。”
奚繡藍樂得直笑,“你這孩子,幹嘛總這麽客氣?玟玟,搞快一點,婭寧都來了。”
一邊從門外牆壁上的奶箱裏拿了兩瓶牛奶進來,“正好,你一瓶玟玟一瓶。”
康妙玟開了洗手間的門,“什麽一瓶?”
“牛奶。你要喝熱牛奶嗎?”
“不用,就這麽喝。”康妙玟揭開奶瓶紙蓋,咕嘟咕嘟一口氣喝完了一瓶牛奶。
張婭寧怪不好意思的,“謝謝阿姨。”也揭開紙蓋,咕嘟咕嘟喝完了牛奶。
“你這孩子,總這麽客氣。”
“媽,有早飯嗎?”康妙玟問。
“有,你爸一早給你買了燒麥。婭寧啊,你也吃點。”
“不了阿姨,我媽早上買了油條和飯團,我吃了飯團。”
“還是你好,早上起得早。玟玟就愛睡懶覺。”奚繡藍非常謙虛的說。
張婭寧很認真的回答:“不早的,我就是想著早點去書店,書店人多,早上剛開門人不多。”
奚繡藍笑笑。
康妙玟拿了一隻瓷盤,揭開煤氣灶上的蒸鍋,用筷子夾出四隻燒麥,擱在客廳桌上。
“媽,我爸呢?”
“你爸跟人釣魚去了。你跟婭寧怎麽走?坐公交車還是走去?婭寧學自行車了嗎?”
“還沒學呢,爸爸說明年教我,我還太小了。”
奚繡藍打量了一下張婭寧和自己的女兒,兩個女孩差不多高,體重也差不多,都瘦得很,11、2歲的孩子,吃得多卻不長肉,光長個子了。
“讓你媽給你買個女式自行車,去書店也方便一點。”張婭寧父親是教授,買自行車那還不是分分鍾的事情。
康妙玟趁機問:“媽,你什麽時候給我買輛女式自行車啊?”
“等明年。”奚繡藍毫不猶豫的忽悠她。
“那你給我坐車錢。”
奚繡藍拿了錢包出來,先給她4張1角的紙幣,“這是你倆的來回車錢。”
又給5張2元的紙幣,叮囑她:“給你買書的錢。收好了,別弄掉了。”
康妙玟答應了,收好錢,一邊吹著氣,吃掉兩隻燒麥。
*
這是1988年的秋天,國慶節。
康妙玟家住在廬州理工大學家屬區,父母都是大學職工,父親康衛國與共和國同齡,是個農村娃,17歲應征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戰士。如今退伍到了省會廬州,在大學的人民武裝部(簡稱人武部)當幹事,平時比較清閑,每年最忙的時候是新生入學的軍訓,然後是每年春秋兩季的民兵訓練。
母親奚繡藍是廬州本地人,結婚後在廬州理工大學的校辦工廠工作。
家裏隻有康妙玟一個孩子,堅決響應國家計劃生育的國策。
張婭寧父母要年長幾歲,張婭寧有兩個姐姐,三姐妹都間隔兩歲,張婭寧1977年4月出生,比康妙玟小6個月。按說張婭寧已經屬於超生,但也沒有什麽處罰,奚繡藍也說張爸爸大概就是少加一級工資的處罰,畢竟大學跟外麵單位又不一樣,不可能把人家教授給開除吧?
倒也是。
*
廬州理工大學地處廬州市區邊緣,南三環邊上,日後城區擴大,三環成了一環。現在的三環外還是破破爛爛的,基建不到位,從大學家屬區的大門出去,是一條坑坑窪窪的道路,跟三環路呈t字型,名叫寧國路,不通公交車。
順著寧國路往北走20米,便是康妙玟現在的學校,廬州理工附屬中學。放假期間,中學大門緊閉。
張婭寧問:“怎麽去?坐車還是走去?”
“走著去,省4毛錢,咱倆買汽水喝。”坐公交4站路1毛,從三環的公交站坐到市中心的新華書店是3站。也不遠,走路過去單程3公裏,30分鍾。
權當鍛煉身體吧。
張婭寧走的很快,康妙玟一開始差點跟不上。
嗐,都忘了婭寧是個小飛毛腿啦。
兩個瘦伶伶的小姑娘健步如飛,路上聊著天,說到馮婷婷國慶節跟父母回了外婆家。馮婷婷父親馮康誌是上海人,到廬州理工念了大學,之後留校當老師;母親嚴秋菊是本省人,家住縣城,也是在廬州理工上大學,之後留校當老師。馮婷婷每年寒暑假都回上海祖父家,偶爾才回本省縣城的外婆家。
以前康妙玟不懂這些,現在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一看,嚴秋菊一個縣城女孩,能在60年代考上大學,妥妥學霸級別,也很不容易。眾所周知,大城市的教學質量會更好,比如上海人馮康誌考上大學在她看來不算什麽。
嚴秋菊和馮康誌都是取消高考之前最後一屆高考生,也是同係同學,夫妻感情很好。但唯一不好的,就是倆口子結婚好幾年一直沒能生孩子,後來便收養了馮婷婷。
三個好友裏,馮婷婷的家境最好,父母都是教授,隻有一個孩子;張婭寧父親教授母親講師,收入跟馮家差距不大,但要養育三個孩子;康家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工資比馮家張家低一大截,但因為隻有一個孩子,實際生活水平比張家略好一點。
11、2歲的孩子心裏沒有太多世俗的東西,因為住得近,又在同一個班級,便成了好友。
此時張婭寧說的是昨晚看的香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83版射雕被內地觀眾譽為經典,86年引進內地,立即火爆,播了一輪又一輪,迷倒一群又一群心懷“大俠夢”的孩子們,學霸也不能免俗,超愛靖哥哥和蓉兒的!
康妙玟已經不太記得劇情,一邊聽她說一邊很捧場的問“然後呢”,倆女孩一路嘰嘰喳喳的說著。
往前再走300米,是與廬州理工一街之隔的省軍區大院。省軍區沒有自己的學校,大院裏的孩子分散在附近幾所中小學上學,廬州理工附中也有不少軍人子女。省軍區正門跟廬州理工的正門都開在三環路上,寧國路上的小門是開了方便孩子們出去上學,平時晚上關門,有士兵輪流站崗。
康妙玟說:“咱們要不從軍區裏走吧。”
“能走嗎?”
“應該能。站崗的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軍區裏的小孩。”拉著張婭寧進了小門。
站崗的士兵看了看她倆,看她們隻是倆小姑娘,沒說什麽。
張婭寧緊張得手心冒汗。進了門走了好遠,才小聲說:“我好害怕他不讓我們進來。”
“怕什麽?我們是小孩子嘛,小孩子不要緊的。”康妙玟很淡定的說。
張婭寧笑嘻嘻,“康妙玟,我發現你好厲害呀。”
康妙玟自信的仰起頭,“那是!”
重新做一次小孩子也挺好嘛!小孩子可以不在乎成年人的那些破事,除了要上學之外好像也沒什麽不好的。
想想以前上學那完全是稀裏糊塗,根本什麽都不明白。父母很愛她,但也對這個社會不甚了解,他們隻知道要“找個好工作”,但對如何完成目標根本不懂。
也……不是不好,就是普通人的一生罷了。
不卷,一點都不卷。
*
她倆都剛上初一,1988年的中學教育也算不上卷,廬州理工附中的初一不按小升初的成績分班,而是全部打散,初一有五個班級,每個班級50多人不到60人,全年級不到300名學生。
康妙玟、張婭寧、馮婷婷都在初一三班,住在同一片,上學放學一起走,關係迅速升溫。
康妙玟已經不記得她們初一這年的國慶節是否真的去了新華書店買書,難得放假,就去書店逛逛。
本書作者: 米迦樂
晉江vip2023-12-9完結
總書評數:10714 當前被收藏數:15290 營養液數:40575 文章積分:247,023,264
文案
重回學生時代,康妙玟發現自己的腦子升級換代了,特靈光,全家喜大普奔。
上名校,搞競賽,學音樂,開畫展,群眾紛紛表示:這不可能!背後一定有推手!有槍手!
康妙玟謙虛的表示:輕輕鬆鬆,不值一提,就是這麽自信,不服來戰!
幾年後,紐約時代廣場廣告牌打出一張巨幅畫麵:新世紀的超新星,美麗,智慧,神秘;今夜星光燦爛,而她將是明星。
女主一心搞學習,是個莫得感情的學習機器。
全家齊心,力保乖女小太陽成為新時代“萬能人”。
*萬能人:語言、藝術、科技等多項知識領域的全才,代表人物有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萊昂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等。我國的代表人物有張衡、祖衝之、沈括、王守仁等。
近代有尼古拉·特斯拉、羅素、林徽因、錢偉長、顧毓琇、厲聲教等。
【本故事純屬虛構,架空背景,勿上升現實】
【本文非大女主文,非女強文,隻看大女主文或女強文的勿入】
【作者不排雷,有任意雷點勿入】
內容標簽: 重生 勵誌 年代文 成長 輕鬆
搜索關鍵字:主角:康妙玟 ┃ 配角:下本待開《我在上東區豪門躺贏》 ┃ 其它:下下本待開《八零香江國術高手》
一句話簡介:重生後我開掛了,成了“萬能人”
立意: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第1章 初中數學基礎訓練
“康妙玟!康妙玟!”
門外傳來女孩子的聲音,興高采烈的,聽著就很讓人愉快。
“哎呀!是婭寧呀!吃早飯了沒?”
“吃過了,阿姨。妙玟起床了嗎?我跟她說好今天去新華書店的。”
“起來了,在廁所呢。你進來等她吧。”奚繡藍開了門。
張婭寧進來了,“謝謝阿姨。”
奚繡藍樂得直笑,“你這孩子,幹嘛總這麽客氣?玟玟,搞快一點,婭寧都來了。”
一邊從門外牆壁上的奶箱裏拿了兩瓶牛奶進來,“正好,你一瓶玟玟一瓶。”
康妙玟開了洗手間的門,“什麽一瓶?”
“牛奶。你要喝熱牛奶嗎?”
“不用,就這麽喝。”康妙玟揭開奶瓶紙蓋,咕嘟咕嘟一口氣喝完了一瓶牛奶。
張婭寧怪不好意思的,“謝謝阿姨。”也揭開紙蓋,咕嘟咕嘟喝完了牛奶。
“你這孩子,總這麽客氣。”
“媽,有早飯嗎?”康妙玟問。
“有,你爸一早給你買了燒麥。婭寧啊,你也吃點。”
“不了阿姨,我媽早上買了油條和飯團,我吃了飯團。”
“還是你好,早上起得早。玟玟就愛睡懶覺。”奚繡藍非常謙虛的說。
張婭寧很認真的回答:“不早的,我就是想著早點去書店,書店人多,早上剛開門人不多。”
奚繡藍笑笑。
康妙玟拿了一隻瓷盤,揭開煤氣灶上的蒸鍋,用筷子夾出四隻燒麥,擱在客廳桌上。
“媽,我爸呢?”
“你爸跟人釣魚去了。你跟婭寧怎麽走?坐公交車還是走去?婭寧學自行車了嗎?”
“還沒學呢,爸爸說明年教我,我還太小了。”
奚繡藍打量了一下張婭寧和自己的女兒,兩個女孩差不多高,體重也差不多,都瘦得很,11、2歲的孩子,吃得多卻不長肉,光長個子了。
“讓你媽給你買個女式自行車,去書店也方便一點。”張婭寧父親是教授,買自行車那還不是分分鍾的事情。
康妙玟趁機問:“媽,你什麽時候給我買輛女式自行車啊?”
“等明年。”奚繡藍毫不猶豫的忽悠她。
“那你給我坐車錢。”
奚繡藍拿了錢包出來,先給她4張1角的紙幣,“這是你倆的來回車錢。”
又給5張2元的紙幣,叮囑她:“給你買書的錢。收好了,別弄掉了。”
康妙玟答應了,收好錢,一邊吹著氣,吃掉兩隻燒麥。
*
這是1988年的秋天,國慶節。
康妙玟家住在廬州理工大學家屬區,父母都是大學職工,父親康衛國與共和國同齡,是個農村娃,17歲應征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戰士。如今退伍到了省會廬州,在大學的人民武裝部(簡稱人武部)當幹事,平時比較清閑,每年最忙的時候是新生入學的軍訓,然後是每年春秋兩季的民兵訓練。
母親奚繡藍是廬州本地人,結婚後在廬州理工大學的校辦工廠工作。
家裏隻有康妙玟一個孩子,堅決響應國家計劃生育的國策。
張婭寧父母要年長幾歲,張婭寧有兩個姐姐,三姐妹都間隔兩歲,張婭寧1977年4月出生,比康妙玟小6個月。按說張婭寧已經屬於超生,但也沒有什麽處罰,奚繡藍也說張爸爸大概就是少加一級工資的處罰,畢竟大學跟外麵單位又不一樣,不可能把人家教授給開除吧?
倒也是。
*
廬州理工大學地處廬州市區邊緣,南三環邊上,日後城區擴大,三環成了一環。現在的三環外還是破破爛爛的,基建不到位,從大學家屬區的大門出去,是一條坑坑窪窪的道路,跟三環路呈t字型,名叫寧國路,不通公交車。
順著寧國路往北走20米,便是康妙玟現在的學校,廬州理工附屬中學。放假期間,中學大門緊閉。
張婭寧問:“怎麽去?坐車還是走去?”
“走著去,省4毛錢,咱倆買汽水喝。”坐公交4站路1毛,從三環的公交站坐到市中心的新華書店是3站。也不遠,走路過去單程3公裏,30分鍾。
權當鍛煉身體吧。
張婭寧走的很快,康妙玟一開始差點跟不上。
嗐,都忘了婭寧是個小飛毛腿啦。
兩個瘦伶伶的小姑娘健步如飛,路上聊著天,說到馮婷婷國慶節跟父母回了外婆家。馮婷婷父親馮康誌是上海人,到廬州理工念了大學,之後留校當老師;母親嚴秋菊是本省人,家住縣城,也是在廬州理工上大學,之後留校當老師。馮婷婷每年寒暑假都回上海祖父家,偶爾才回本省縣城的外婆家。
以前康妙玟不懂這些,現在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一看,嚴秋菊一個縣城女孩,能在60年代考上大學,妥妥學霸級別,也很不容易。眾所周知,大城市的教學質量會更好,比如上海人馮康誌考上大學在她看來不算什麽。
嚴秋菊和馮康誌都是取消高考之前最後一屆高考生,也是同係同學,夫妻感情很好。但唯一不好的,就是倆口子結婚好幾年一直沒能生孩子,後來便收養了馮婷婷。
三個好友裏,馮婷婷的家境最好,父母都是教授,隻有一個孩子;張婭寧父親教授母親講師,收入跟馮家差距不大,但要養育三個孩子;康家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工資比馮家張家低一大截,但因為隻有一個孩子,實際生活水平比張家略好一點。
11、2歲的孩子心裏沒有太多世俗的東西,因為住得近,又在同一個班級,便成了好友。
此時張婭寧說的是昨晚看的香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83版射雕被內地觀眾譽為經典,86年引進內地,立即火爆,播了一輪又一輪,迷倒一群又一群心懷“大俠夢”的孩子們,學霸也不能免俗,超愛靖哥哥和蓉兒的!
康妙玟已經不太記得劇情,一邊聽她說一邊很捧場的問“然後呢”,倆女孩一路嘰嘰喳喳的說著。
往前再走300米,是與廬州理工一街之隔的省軍區大院。省軍區沒有自己的學校,大院裏的孩子分散在附近幾所中小學上學,廬州理工附中也有不少軍人子女。省軍區正門跟廬州理工的正門都開在三環路上,寧國路上的小門是開了方便孩子們出去上學,平時晚上關門,有士兵輪流站崗。
康妙玟說:“咱們要不從軍區裏走吧。”
“能走嗎?”
“應該能。站崗的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軍區裏的小孩。”拉著張婭寧進了小門。
站崗的士兵看了看她倆,看她們隻是倆小姑娘,沒說什麽。
張婭寧緊張得手心冒汗。進了門走了好遠,才小聲說:“我好害怕他不讓我們進來。”
“怕什麽?我們是小孩子嘛,小孩子不要緊的。”康妙玟很淡定的說。
張婭寧笑嘻嘻,“康妙玟,我發現你好厲害呀。”
康妙玟自信的仰起頭,“那是!”
重新做一次小孩子也挺好嘛!小孩子可以不在乎成年人的那些破事,除了要上學之外好像也沒什麽不好的。
想想以前上學那完全是稀裏糊塗,根本什麽都不明白。父母很愛她,但也對這個社會不甚了解,他們隻知道要“找個好工作”,但對如何完成目標根本不懂。
也……不是不好,就是普通人的一生罷了。
不卷,一點都不卷。
*
她倆都剛上初一,1988年的中學教育也算不上卷,廬州理工附中的初一不按小升初的成績分班,而是全部打散,初一有五個班級,每個班級50多人不到60人,全年級不到300名學生。
康妙玟、張婭寧、馮婷婷都在初一三班,住在同一片,上學放學一起走,關係迅速升溫。
康妙玟已經不記得她們初一這年的國慶節是否真的去了新華書店買書,難得放假,就去書店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