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發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作者:九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學生們都哭的不能自已,好不容易平複了心情,回到了宿舍,好嘛,宿舍燈火通明,江檸不知道啥時候已經回來,一個在寢室裏,掀開蚊帳,坐在翻過來的洗腳盆上,腳盆上還墊著本書,把床當桌子,奮筆疾書。
剛和教官們分離哭的眼睛通紅的室友們:……
江檸是不趕不行啊,這一周,她每天晚上隻有半個小時的寫作時間,半個小時能幹啥?最多也就寫個三千字,加上軍訓前寫的一萬字,也就三萬來字。
剛剛大合照的時候,學校大門就短暫的打開了,因為學校的專屬攝影師,也是學校老師的親戚,就校門口左邊有個店麵,要和教官們拍合照的,要去攝影師店麵裏麵登記名字和需要洗幾張照片,按照片數量付定金。
江檸在那時候,就去大門口邊上第一家雜貨鋪上看到了最新一期的《武俠》,買了一本,回來發現,上麵又連載了六章,也就是兩萬字,那剩下的存稿就隻有兩萬五了啊,《武俠》是周刊,他們軍訓剛好一周,也就是說,剩下的存稿也沒了,那還得了?得趕緊寫啊。
於是軍訓過後,所有新生都在門口拍合照,依依不舍的和教官們分別,隻有江檸,在吃過晚飯後,帶著自己打好的水壺就往寢室衝,澡都來不及洗,就趕緊寫寫寫。
一直寫到熄燈,她才趕緊拿了自己東西去洗漱睡覺,第二天一大早,又下去跑步吃早飯,吃完早飯都沒上樓,就著食堂的燈光,緊趕慢趕的湊足了四萬字,再把這些天寫的稿子重新認真謄抄了一遍,確定沒有漏字錯字後,將稿子裝到信封裏,貼好郵票,來到校門口,將信封投到了郵桶中。
她倒是想加快,可惜出不了校門,去不了郵局,發不了加快。
*
一中的效率特別高,軍訓完的第二天,就是星期一,學校就正式開學了,學校所有新生都按照各自分配好的班級,八點鍾去班級報到。
也就是說,他們累死累活軍訓了一周後,也就休息了一個早讀的時間。
高一一共十個班,按成績高低排名,一班是實驗班,二班是尖刀班,從三班到十班,屬於平行班。
這樣也保證了學習能力強和接收能力快的學生都聚集在一起,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
對此江檸也不例外,她前世就是平行班,班主任是個眼睛瞪的比青蛙還大的物理老師,他的妻子,就是她在被校園霸淩的時候,對她伸出援手保護她,並幫助她讓她一生都難以忘懷的數學老師。
可現在她的班主任是個四十歲左右,橢圓臉,寸頭,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英語老師。
他來到班級的第一句話就是英語,用英語做完自我介紹,在黑板上寫下了名字,然後才用漢語繼續做了自我介紹,並說:“今後我在班裏的日常用語都會用英語,也請你們盡量用英語回答我的問題,和我溝通,我也會在未來三年,盡可能的提高你們的英語成績,別科成績,自有你們其它科老師管,但我的英語成績,目標隻有一個——”他轉身在黑板上,用英語寫了個‘年級第一’。
然後就開始點名和任命班幹部,班主任姓王,王老師直接將全班成績第一的任命為班長,全班第二任命為學習委員,接著各科課代表也都是按照各科成績來排的:“至於後麵會不會調整,後麵再說,現在請所有同學起立,男女各站兩列,按身高從低到高。”隊伍排好後,王老師指揮著所有同學,“兩兩一組,女生按照身高坐一二兩組,男生按身高往後排,坐三四兩組,以後女生從前門進出,男生從後門進出。下課後,女生一律往左側洗手間,走左側走廊,男生一律去右側洗手間,走右側走廊,都聽明白了嗎?”
早就在一中待過三年,知道學校領導為了防止學生早戀,實行男女分流的江檸喊的最大聲最幹脆:“明白了!”
王老師看到江檸的寸頭,非常滿意地點頭,然後不知從哪裏掏出一疊試卷來:“很好,現在我們開始摸底考試!”
整個周一,沒上課,各科老師們,都在做了自我介紹後,拿了一疊試卷出來,進行開學摸底考,一邊發試卷還一邊說:“我看看有哪些同學暑假沒好好看書。”
試卷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初中試題,可也有少量一部分,是高一要學的內容。
班裏一片哀嚎,唯獨610寢室,因為寢室裏出現了個卷王,這幾天她們跟著瘋狂看書,看到試題後,都鬆了口氣。
*
那頭,王詠一直找不到檸萌,可他的錢又不足夠讓他一直在招待所消耗,就在一中附近尋了個小間房租了下來,然後按照江檸寄的第一封信的地址,準備去他的老家去找他。
他們當時之所以判斷江檸是老師,也和這兩封信的地址有關,一封是小山村,一封是縣裏高中,明顯就是暑假和開學的關係。
捋清這兩者之間關係的時候,王詠腦中倏地閃過一個可能——
這檸萌,不會是個學生吧?
王詠到底還是去了水埠鎮。
他先是去水埠鎮派出所,去調查看有沒有江檸這個人。
一查,還真有江檸。
再看出生年月日,掐指這麽一算——周歲不到十四歲。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王詠不相信能寫出《大宋》的作者,會是個不到十四周歲的小姑娘。
可現實由不得他不信,因為這小姑娘的老家信息上清楚明白的寫著水埠鎮、臨河大隊,和第一封信上留的地址一模一樣,檔案中顯示,江檸小姑娘考上了吳城縣一中,現在如果沒搞錯的話,人小姑娘正在吳城一中讀書呢。
這還是王詠明確提供了身份證、記者證、工作證、單位開的證明及《武俠》這本書裏麵關於《大宋》的內容,又打電話聯係了廣市那邊的派出所,確定了王詠確有其人,才讓他查的,不然當地派出所還不會讓他這個外鄉人查本地人戶籍。
王詠確定了他要找的人,居然真的是不足十四周歲的學生後,整個人都恍惚了,坐在派出所大門口的椅子上。
派出所的民警們則看王詠帶過來三期《武俠》期刊,看的津津有味。
他們首先看的當然是據說是他們當地一個小姑娘寫的名叫《大宋》的故事,看完裏麵女主角用各種專業的刑偵手段,幫助她老爹破案,有些刑偵手法是他們剛學習正在用的,有些刑偵手法連他們都不知道,可聽起來也不像胡謅。
當地派出所的警察看完,指著《大宋》裏麵專業的內容,用十分肯定的語氣對王詠說:“王詠同誌,你呀,肯定是找錯了,寫這個《大宋》的作者,絕對是我們公安係統的!”
第28章 28 【三更】
這時候派出所民警, 一般都是由退伍下來的軍人轉業回來當民警,都是有幾把刷子的,也會定期去縣裏或市裏學習新的刑偵破案技巧。
聽到民警十分肯定的話, 王詠又恍恍惚惚了。
因為不是一個民警這麽說, 而是所有看完《大宋》的民警,都對第一個說這話的民警表示讚同, 並紛紛用肯定的語氣說:“絕對是出自我們公安係統內部的人,這個破案手法,我們上個月剛去市裏學習過,不是我們係統內部的人,不會知道的這麽詳細。”
這案情分析的細致程度, 抽絲剝繭一環扣一環的,還有審訊手段, 說不是他們係統內部的公安,他們絕對不信。
隻是沒想到他們公安係統的人還有跑去當作家的, 紛紛猜測這個人是誰?
“會不會是江隊長啊?”
巧的是,吳城公安局,還真有一個大隊長姓江。
其中一個民警一拍大腿:“搞不好就是他!不敢用自己名字,大概就用了自己哪個親戚的名字。”
他們畢竟是人民公仆,這種寫作賺外快的事, 還是有些敏感的, 他們完全能理解江隊長為啥不用自己名字, 而是用自己親戚名字。
他們對王詠說:“這江檸絕對是我們係統內部哪個同誌的親屬, 你要不去吳城問問, 實在不行, 你可以直接去問這個江檸嘛,既然用了她的名字在寫, 她肯定知道是誰嘍。”
他們自己也好奇的不行呢,尤其是第三期斷在了最精彩的地方,如果確定了作者是誰,他們就可以去催稿了。
王詠原本還想去臨河大隊的小村子裏問問的,現在已經確定了江檸的信息了,也就不去小村子了,直接坐車去吳城。
好在水埠鎮每天去吳城的車不止一趟,不然他還得在水埠鎮歇一晚。
*
江爸江媽經過數天的辛苦尋找,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大兒子。
大兒子電話能打通,可就是不回來,說什麽都不回來,再打電話,他說要跟同學去深市了。
江爸頭發都急白了,可對這不聽話的兒子,他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因為大兒子不願再讀書的時候,一向對他寄予厚望的夫妻二人,就像是被抽掉了主心骨似的,精神一下子萎靡了起來,做什麽都提不起勁。
連發現小女兒不在家,他們都沒心情過問。
為什麽?反正又丟不掉。
不在家,那就在老頭子那唄?要不就是歇在她小姨家了。
江爸歇了一天,想到還在吳城一中上學的二兒子,心裏又振奮了幾分。
二兒子雖不如大兒子聰明,勝在踏實刻苦。
二兒子下半年高三,現在開學了,飯票估計吃光了,得給他送糧食過去。
為防止每次跑去都要路費,江爸都是一次性送兩百斤糧食過去,足夠他吃一個學期的。
可這兩天在家都沒有見到江檸,不知怎麽,他就想到女兒說的,她自己掙學費也要上學的事。
這段時間她賣龍蝦的錢、去磚廠掙的錢都沒有交回到家裏,他也不知道她具體有多少錢,也沒辦法去她小姨家問她是不是在小姨家,就去了山上問江爺爺。
江爺爺說她去縣裏上學了。
江爸愣了一下,在大兒子輟學不願讀書後,江爸對於小女兒能繼續上高中,是非常樂意的,他本就不同意孩子輟學。
聽到江爺爺說女兒在上高中的消息後,他沒用扁擔挑著大米去渡口了,而是去江大伯家借了板車,裝了四百斤大米到板車上,裝了兩罐上次醃的死魚,拉到渡口,包了條小船到水埠鎮,又拉著板車到鎮中心下麵一些的位置,坐中巴車去縣裏。
中巴車上是不給放板車的,江爸好說歹說,也是高中都開學一周,現在去縣裏的人少了,車上沒什麽人,司機才同意江爸將四百斤大米和板車用繩子綁在中巴車頂的。
中巴車頂平時也是給客人房行李用的。
俗話說,十裏不同音,水埠鎮的方言別說和鄰市的口音完全不同,就是和吳城的口音,也是有很大區別的,王詠是完全聽不懂,隻迷茫的聽著周圍的一切。
到達吳城後,王詠便入鄉隨俗的坐著小三輪,去了吳城一中門衛那裏,請門衛幫他叫一下名叫‘江檸’的同學。
門衛大爺眯眼看他,用濃重的鄉音問:“這次不是叫‘江檸’的老思了?”
王詠苦笑地遞過《武俠》雜誌裏麵的《大宋》一文說:“這篇文章寫得好,誰能想到是個不到十四歲的學生寫的?我和主編都以為是一中的老師,所以過來問有沒有江檸老師呢,去下麵派出所問了才知道是吳城一中的學生,這不,我又來了,大爺,您幫我叫叫她,實在我找了一周了,她要再不交稿,我們這雜誌就開空窗了。”
王詠姿態放的是真低了,饒是如此,大爺還是正氣凜然的說了句:“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學習第一!我們高中的學生那都是好學生,你們稿子要是影響我們學校學生的學習,那肯定是不行滴!”
但大爺還是願意去幫他叫人了,叫人之前問了他一句:“這個江檸……她是幾班滴?”
王詠:……
王詠快哭了,把信封拿給大爺看:“大爺,江檸老師也沒寫她是幾班的啊?”
大爺:“你咋還叫江檸老思老思咧?”
王詠淚奔,他們這一行,平時催稿都是喊‘老師’,喊習慣了啊,雖然知道江檸可能是個不滿十四周歲的學生,這不是還沒見到江檸本人沒有代入感嗎?從她遒勁有力的字跡和老辣的文筆、流水般的行文來看,他真的無法把《大宋》的作者當成一個不滿十四歲的小姑娘。
他都快無法直視‘十四歲’了。
他回憶了下自己的十四歲在幹嘛?哦,和自己的小夥伴在放學的路上打鬧呢。
結合了王詠提供的年齡,這個江檸隻能是新生。
門衛大爺突然想起什麽,突然從桌子下麵,翻出幾個碩大的信封來,信封上麵的名字,寫的便是‘檸萌’收,因為裏麵裝的是樣刊,是以信封特別大。
他將超出尋常信封大信封拿出來遞給王詠:“你看看,你之前要找的檸萌,是不是這個檸萌。”
王詠總算知道,為什麽他們寄給檸萌的回信和樣刊,一直沒人回複了,敢情是被大爺截胡了啊。
大爺看他一副要哭的表情,連忙從屋後的窗戶下,拿出來一隻小黑板,小黑板上寫滿了被蹭的模糊不清的名字,在小黑板的角落裏,依稀還能看出兩個模糊的‘檸萌’二字。
“一般有信件,我都會把收件人的名字寫在小黑板上,掛在那邊的窗戶下,這樣出來的學生一眼就能瞅見,我這黑板掛了快有一個星期了,都沒有人來取信,還以為是記錯了,我還想咧,哪有姓‘檸’滴!”門衛大爺的一口鄉音說的格外有感染力,讓人不知不覺就跟著大爺的口音走。
這塊黑板是掛在門衛房後麵朝學校方向的窗戶下,學生們從裏麵往校門口走,自然能一眼看到上麵的名字,可王詠這些天一直在校門口徘徊,進不去,自然是看不到這個小黑板的。
而江檸,這一周都在軍訓,整個人都累成狗,每天軍訓結束剩餘的一點空閑時間,都被她瘋狂寫寫寫了,根本就沒往大門口這邊來過,唯一一次來大門口,還是許多新生擠在大門口這裏合影、拍照、送別教官們,小黑板上的字都給他們擠沒了,更別說小黑板了,天都黑了,誰能看到小黑板?
江檸趕時間,急著去校門口雜貨鋪裏看《武俠》稿子情況,也沒注意到人群後麵還擠著個小黑板。
王詠看著小黑板上都快被擦沒了的名字,糊成這個模樣,鬼能看得清啊。
門衛大爺無辜地說:“這也不是我擦滴,是那些小娃娃們,擠在這,把我寫的字都擦糊咧!我寫的可清晰咧!”
王詠拿著雜誌社寄過來給檸萌的樣刊,看著門衛大爺唾沫橫飛的樣子,默默抹了把臉:“大爺,現在可以幫我叫江檸了麽?”
大爺說:“那不行,我還要看大門咧,走不開。”
剛和教官們分離哭的眼睛通紅的室友們:……
江檸是不趕不行啊,這一周,她每天晚上隻有半個小時的寫作時間,半個小時能幹啥?最多也就寫個三千字,加上軍訓前寫的一萬字,也就三萬來字。
剛剛大合照的時候,學校大門就短暫的打開了,因為學校的專屬攝影師,也是學校老師的親戚,就校門口左邊有個店麵,要和教官們拍合照的,要去攝影師店麵裏麵登記名字和需要洗幾張照片,按照片數量付定金。
江檸在那時候,就去大門口邊上第一家雜貨鋪上看到了最新一期的《武俠》,買了一本,回來發現,上麵又連載了六章,也就是兩萬字,那剩下的存稿就隻有兩萬五了啊,《武俠》是周刊,他們軍訓剛好一周,也就是說,剩下的存稿也沒了,那還得了?得趕緊寫啊。
於是軍訓過後,所有新生都在門口拍合照,依依不舍的和教官們分別,隻有江檸,在吃過晚飯後,帶著自己打好的水壺就往寢室衝,澡都來不及洗,就趕緊寫寫寫。
一直寫到熄燈,她才趕緊拿了自己東西去洗漱睡覺,第二天一大早,又下去跑步吃早飯,吃完早飯都沒上樓,就著食堂的燈光,緊趕慢趕的湊足了四萬字,再把這些天寫的稿子重新認真謄抄了一遍,確定沒有漏字錯字後,將稿子裝到信封裏,貼好郵票,來到校門口,將信封投到了郵桶中。
她倒是想加快,可惜出不了校門,去不了郵局,發不了加快。
*
一中的效率特別高,軍訓完的第二天,就是星期一,學校就正式開學了,學校所有新生都按照各自分配好的班級,八點鍾去班級報到。
也就是說,他們累死累活軍訓了一周後,也就休息了一個早讀的時間。
高一一共十個班,按成績高低排名,一班是實驗班,二班是尖刀班,從三班到十班,屬於平行班。
這樣也保證了學習能力強和接收能力快的學生都聚集在一起,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
對此江檸也不例外,她前世就是平行班,班主任是個眼睛瞪的比青蛙還大的物理老師,他的妻子,就是她在被校園霸淩的時候,對她伸出援手保護她,並幫助她讓她一生都難以忘懷的數學老師。
可現在她的班主任是個四十歲左右,橢圓臉,寸頭,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英語老師。
他來到班級的第一句話就是英語,用英語做完自我介紹,在黑板上寫下了名字,然後才用漢語繼續做了自我介紹,並說:“今後我在班裏的日常用語都會用英語,也請你們盡量用英語回答我的問題,和我溝通,我也會在未來三年,盡可能的提高你們的英語成績,別科成績,自有你們其它科老師管,但我的英語成績,目標隻有一個——”他轉身在黑板上,用英語寫了個‘年級第一’。
然後就開始點名和任命班幹部,班主任姓王,王老師直接將全班成績第一的任命為班長,全班第二任命為學習委員,接著各科課代表也都是按照各科成績來排的:“至於後麵會不會調整,後麵再說,現在請所有同學起立,男女各站兩列,按身高從低到高。”隊伍排好後,王老師指揮著所有同學,“兩兩一組,女生按照身高坐一二兩組,男生按身高往後排,坐三四兩組,以後女生從前門進出,男生從後門進出。下課後,女生一律往左側洗手間,走左側走廊,男生一律去右側洗手間,走右側走廊,都聽明白了嗎?”
早就在一中待過三年,知道學校領導為了防止學生早戀,實行男女分流的江檸喊的最大聲最幹脆:“明白了!”
王老師看到江檸的寸頭,非常滿意地點頭,然後不知從哪裏掏出一疊試卷來:“很好,現在我們開始摸底考試!”
整個周一,沒上課,各科老師們,都在做了自我介紹後,拿了一疊試卷出來,進行開學摸底考,一邊發試卷還一邊說:“我看看有哪些同學暑假沒好好看書。”
試卷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初中試題,可也有少量一部分,是高一要學的內容。
班裏一片哀嚎,唯獨610寢室,因為寢室裏出現了個卷王,這幾天她們跟著瘋狂看書,看到試題後,都鬆了口氣。
*
那頭,王詠一直找不到檸萌,可他的錢又不足夠讓他一直在招待所消耗,就在一中附近尋了個小間房租了下來,然後按照江檸寄的第一封信的地址,準備去他的老家去找他。
他們當時之所以判斷江檸是老師,也和這兩封信的地址有關,一封是小山村,一封是縣裏高中,明顯就是暑假和開學的關係。
捋清這兩者之間關係的時候,王詠腦中倏地閃過一個可能——
這檸萌,不會是個學生吧?
王詠到底還是去了水埠鎮。
他先是去水埠鎮派出所,去調查看有沒有江檸這個人。
一查,還真有江檸。
再看出生年月日,掐指這麽一算——周歲不到十四歲。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王詠不相信能寫出《大宋》的作者,會是個不到十四周歲的小姑娘。
可現實由不得他不信,因為這小姑娘的老家信息上清楚明白的寫著水埠鎮、臨河大隊,和第一封信上留的地址一模一樣,檔案中顯示,江檸小姑娘考上了吳城縣一中,現在如果沒搞錯的話,人小姑娘正在吳城一中讀書呢。
這還是王詠明確提供了身份證、記者證、工作證、單位開的證明及《武俠》這本書裏麵關於《大宋》的內容,又打電話聯係了廣市那邊的派出所,確定了王詠確有其人,才讓他查的,不然當地派出所還不會讓他這個外鄉人查本地人戶籍。
王詠確定了他要找的人,居然真的是不足十四周歲的學生後,整個人都恍惚了,坐在派出所大門口的椅子上。
派出所的民警們則看王詠帶過來三期《武俠》期刊,看的津津有味。
他們首先看的當然是據說是他們當地一個小姑娘寫的名叫《大宋》的故事,看完裏麵女主角用各種專業的刑偵手段,幫助她老爹破案,有些刑偵手法是他們剛學習正在用的,有些刑偵手法連他們都不知道,可聽起來也不像胡謅。
當地派出所的警察看完,指著《大宋》裏麵專業的內容,用十分肯定的語氣對王詠說:“王詠同誌,你呀,肯定是找錯了,寫這個《大宋》的作者,絕對是我們公安係統的!”
第28章 28 【三更】
這時候派出所民警, 一般都是由退伍下來的軍人轉業回來當民警,都是有幾把刷子的,也會定期去縣裏或市裏學習新的刑偵破案技巧。
聽到民警十分肯定的話, 王詠又恍恍惚惚了。
因為不是一個民警這麽說, 而是所有看完《大宋》的民警,都對第一個說這話的民警表示讚同, 並紛紛用肯定的語氣說:“絕對是出自我們公安係統內部的人,這個破案手法,我們上個月剛去市裏學習過,不是我們係統內部的人,不會知道的這麽詳細。”
這案情分析的細致程度, 抽絲剝繭一環扣一環的,還有審訊手段, 說不是他們係統內部的公安,他們絕對不信。
隻是沒想到他們公安係統的人還有跑去當作家的, 紛紛猜測這個人是誰?
“會不會是江隊長啊?”
巧的是,吳城公安局,還真有一個大隊長姓江。
其中一個民警一拍大腿:“搞不好就是他!不敢用自己名字,大概就用了自己哪個親戚的名字。”
他們畢竟是人民公仆,這種寫作賺外快的事, 還是有些敏感的, 他們完全能理解江隊長為啥不用自己名字, 而是用自己親戚名字。
他們對王詠說:“這江檸絕對是我們係統內部哪個同誌的親屬, 你要不去吳城問問, 實在不行, 你可以直接去問這個江檸嘛,既然用了她的名字在寫, 她肯定知道是誰嘍。”
他們自己也好奇的不行呢,尤其是第三期斷在了最精彩的地方,如果確定了作者是誰,他們就可以去催稿了。
王詠原本還想去臨河大隊的小村子裏問問的,現在已經確定了江檸的信息了,也就不去小村子了,直接坐車去吳城。
好在水埠鎮每天去吳城的車不止一趟,不然他還得在水埠鎮歇一晚。
*
江爸江媽經過數天的辛苦尋找,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大兒子。
大兒子電話能打通,可就是不回來,說什麽都不回來,再打電話,他說要跟同學去深市了。
江爸頭發都急白了,可對這不聽話的兒子,他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因為大兒子不願再讀書的時候,一向對他寄予厚望的夫妻二人,就像是被抽掉了主心骨似的,精神一下子萎靡了起來,做什麽都提不起勁。
連發現小女兒不在家,他們都沒心情過問。
為什麽?反正又丟不掉。
不在家,那就在老頭子那唄?要不就是歇在她小姨家了。
江爸歇了一天,想到還在吳城一中上學的二兒子,心裏又振奮了幾分。
二兒子雖不如大兒子聰明,勝在踏實刻苦。
二兒子下半年高三,現在開學了,飯票估計吃光了,得給他送糧食過去。
為防止每次跑去都要路費,江爸都是一次性送兩百斤糧食過去,足夠他吃一個學期的。
可這兩天在家都沒有見到江檸,不知怎麽,他就想到女兒說的,她自己掙學費也要上學的事。
這段時間她賣龍蝦的錢、去磚廠掙的錢都沒有交回到家裏,他也不知道她具體有多少錢,也沒辦法去她小姨家問她是不是在小姨家,就去了山上問江爺爺。
江爺爺說她去縣裏上學了。
江爸愣了一下,在大兒子輟學不願讀書後,江爸對於小女兒能繼續上高中,是非常樂意的,他本就不同意孩子輟學。
聽到江爺爺說女兒在上高中的消息後,他沒用扁擔挑著大米去渡口了,而是去江大伯家借了板車,裝了四百斤大米到板車上,裝了兩罐上次醃的死魚,拉到渡口,包了條小船到水埠鎮,又拉著板車到鎮中心下麵一些的位置,坐中巴車去縣裏。
中巴車上是不給放板車的,江爸好說歹說,也是高中都開學一周,現在去縣裏的人少了,車上沒什麽人,司機才同意江爸將四百斤大米和板車用繩子綁在中巴車頂的。
中巴車頂平時也是給客人房行李用的。
俗話說,十裏不同音,水埠鎮的方言別說和鄰市的口音完全不同,就是和吳城的口音,也是有很大區別的,王詠是完全聽不懂,隻迷茫的聽著周圍的一切。
到達吳城後,王詠便入鄉隨俗的坐著小三輪,去了吳城一中門衛那裏,請門衛幫他叫一下名叫‘江檸’的同學。
門衛大爺眯眼看他,用濃重的鄉音問:“這次不是叫‘江檸’的老思了?”
王詠苦笑地遞過《武俠》雜誌裏麵的《大宋》一文說:“這篇文章寫得好,誰能想到是個不到十四歲的學生寫的?我和主編都以為是一中的老師,所以過來問有沒有江檸老師呢,去下麵派出所問了才知道是吳城一中的學生,這不,我又來了,大爺,您幫我叫叫她,實在我找了一周了,她要再不交稿,我們這雜誌就開空窗了。”
王詠姿態放的是真低了,饒是如此,大爺還是正氣凜然的說了句:“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學習第一!我們高中的學生那都是好學生,你們稿子要是影響我們學校學生的學習,那肯定是不行滴!”
但大爺還是願意去幫他叫人了,叫人之前問了他一句:“這個江檸……她是幾班滴?”
王詠:……
王詠快哭了,把信封拿給大爺看:“大爺,江檸老師也沒寫她是幾班的啊?”
大爺:“你咋還叫江檸老思老思咧?”
王詠淚奔,他們這一行,平時催稿都是喊‘老師’,喊習慣了啊,雖然知道江檸可能是個不滿十四周歲的學生,這不是還沒見到江檸本人沒有代入感嗎?從她遒勁有力的字跡和老辣的文筆、流水般的行文來看,他真的無法把《大宋》的作者當成一個不滿十四歲的小姑娘。
他都快無法直視‘十四歲’了。
他回憶了下自己的十四歲在幹嘛?哦,和自己的小夥伴在放學的路上打鬧呢。
結合了王詠提供的年齡,這個江檸隻能是新生。
門衛大爺突然想起什麽,突然從桌子下麵,翻出幾個碩大的信封來,信封上麵的名字,寫的便是‘檸萌’收,因為裏麵裝的是樣刊,是以信封特別大。
他將超出尋常信封大信封拿出來遞給王詠:“你看看,你之前要找的檸萌,是不是這個檸萌。”
王詠總算知道,為什麽他們寄給檸萌的回信和樣刊,一直沒人回複了,敢情是被大爺截胡了啊。
大爺看他一副要哭的表情,連忙從屋後的窗戶下,拿出來一隻小黑板,小黑板上寫滿了被蹭的模糊不清的名字,在小黑板的角落裏,依稀還能看出兩個模糊的‘檸萌’二字。
“一般有信件,我都會把收件人的名字寫在小黑板上,掛在那邊的窗戶下,這樣出來的學生一眼就能瞅見,我這黑板掛了快有一個星期了,都沒有人來取信,還以為是記錯了,我還想咧,哪有姓‘檸’滴!”門衛大爺的一口鄉音說的格外有感染力,讓人不知不覺就跟著大爺的口音走。
這塊黑板是掛在門衛房後麵朝學校方向的窗戶下,學生們從裏麵往校門口走,自然能一眼看到上麵的名字,可王詠這些天一直在校門口徘徊,進不去,自然是看不到這個小黑板的。
而江檸,這一周都在軍訓,整個人都累成狗,每天軍訓結束剩餘的一點空閑時間,都被她瘋狂寫寫寫了,根本就沒往大門口這邊來過,唯一一次來大門口,還是許多新生擠在大門口這裏合影、拍照、送別教官們,小黑板上的字都給他們擠沒了,更別說小黑板了,天都黑了,誰能看到小黑板?
江檸趕時間,急著去校門口雜貨鋪裏看《武俠》稿子情況,也沒注意到人群後麵還擠著個小黑板。
王詠看著小黑板上都快被擦沒了的名字,糊成這個模樣,鬼能看得清啊。
門衛大爺無辜地說:“這也不是我擦滴,是那些小娃娃們,擠在這,把我寫的字都擦糊咧!我寫的可清晰咧!”
王詠拿著雜誌社寄過來給檸萌的樣刊,看著門衛大爺唾沫橫飛的樣子,默默抹了把臉:“大爺,現在可以幫我叫江檸了麽?”
大爺說:“那不行,我還要看大門咧,走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