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的水埠鎮上,一如既往的繁華熱鬧,許許多多的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中年人,都回到老家,導致水埠鎮上比平日裏都熱鬧不知道多少倍。


    江爸江媽從鄰市到水埠鎮上的中巴車上一下來,就聽到不遠處大喇叭的聲音:“通通通通三十九、四十九、五十九甩賣了!”


    早在到了鄰市,聽到了熟悉的鄉音之時,歸鄉的親切感,就盈滿了江爸全身,讓他整個人都洋溢在一種喜悅的情緒中。


    江媽也很高興,兩個人下了車,就往江姑姑家的店鋪走,越走,那‘江南製衣廠、江南製衣廠’的聲音就更清晰了,擠過大街上的各種人群,他們看到很多人圍在江姑姑家門口的鋪子前。


    去年他們就聽說過這個‘江南製衣廠’倒閉了的事情,知道這裏衣服賣的便宜,都不去下麵街麵上的鋪子裏買衣服了,紛紛來到江姑姑家門口。


    至於為什麽去年就倒閉的‘江南製衣廠’今年為什麽還有衣服可以賣,管那麽多呢?隻要衣服是好衣服,價格是真便宜就行。


    不過今年的衣服到底不是去年積壓的庫存了,雖也是今年訂貨會後剩下來的,今年不寄給江檸,到明年也是被積壓的庫存,可到底是今年的新款,價格比去年要稍稍貴上一些,但分攤到每件上,又貴不了多少。


    衣服都是通過火車運送的,時間上雖長了些,但運費比本人去廣市挑貨選貨,再經過批發市場的二道販子過一手,要便宜多了,是以江柏他們還是有的賺。


    是的,江柏也放假了,他放假後,一天都沒有在滬市多待,就和童金剛一起,趁著年底,來各個集市的鎮子上賣衣服。


    如今的他已經長到一米八三,快趕上江爸的身高了,在這個南方城市,算是少有的高個子了,他和童金剛兩人站在人群中,哪怕周圍被人團團圍住在買衣服,江爸依然一眼從人群中看到江柏。


    他和江媽二人走到江姑姑家的院子裏,將東西放到江姑姑家樓梯的中間段,防止外麵的客人摸進來偷東西。


    江姑姑看到江爸江媽,忙熱情的喊:“二哥二嫂回來啦?啥時候到的?累了吧?趕緊過來喝口水!”


    年底也是江姑姑最忙的時候。


    江姑姑性情溫和,在江家欠債難過,連過年身上都沒錢的那幾年,江姑姑沒少私下給江媽塞錢。


    是以江媽和江姑姑關係也很不錯,這次回來的時候,她忘了給江姑姑買東西,此刻看到江姑姑,她才想起來,應該給江姑姑也買一件衣服的。


    江媽向來是個勤勞樸實的,忙起身阻止江姑姑說:“你忙你的,我們自己倒水就行了,過年你都忙死了,還要來招待我們,我們不用你管,你隻管忙你的。”


    江姑姑在院子的走廊下支了個小桌子,用小碗裝了一碗她自己醃製的嫩薑、香菜、蘿卜幹,香菜和蘿卜幹都用紅油和黑芝麻裹著,看著就香。


    她拿了兩雙筷子給江爸江媽,讓他們在這裏一邊喝茶一邊吃點菜,自己又到前麵忙去了,還抽空喊了聲:“柏子,你爸媽回來了!”


    江柏忙著賣衣服收錢,隻回頭看了一眼,回了聲:“哦。”又繼續忙了起來。


    江爸江媽吃了兩口菜,喝了口茶,就回到了前麵的鋪子,他們從後麵,並不能看到江柏前麵的打扮,卻能從後麵,看到江柏一身嶄新的衣服鞋子,頭上戴著個毛線帽,脖子上係著圍巾,腿上穿著深藍色牛仔褲,身上是厚實的長款羽絨服,身板筆直,淡定又從容的和圍住他的人做生意。


    他尷尬地看了一會兒,問江姑姑,“這是怎麽回事?柏子在幫你賣衣服?”


    江姑姑忙裏抽閑的回答江爸說:“哪裏是幫我賣?是幫他自己賣!這倆孩子,不知道從哪裏進來一批衣服,沒處去,就來我門口賣。”她笑的合不攏嘴地說:“連帶著把我店裏生意都帶起來了。”


    她這店的位置,因為在四岔路口靠下了些,平時生意並不太好,大家都更願意往通往河堤碼頭那條街去,往這邊來的人少。


    現在因為江柏在這裏賣衣服,吸引了一大~波的人流量。


    江爸望著圍在這裏來來去去的這麽多人,驚訝地說:“生意這麽好?”


    他自己賣盒飯,自己清楚,他一份盒飯淨利潤是掙三毛錢,一百份就是三十,年底這段時間他還漲價了,每份漲到一塊五,但是裏麵多加了一塊油汪汪的切的不薄不厚的梅幹菜大肉片,他和江媽兩個人分開賣,每天都能在火車站賣掉兩千多份盒飯,夜裏九十點鍾都還有生意,雖然累了點,可兩個人加起來每天淨賺八~九百塊錢,光是年底春運這段時間,他和江媽兩人就賺了將近兩萬多塊錢。


    他看江柏這賣衣服的生意,就算一天賣五十件衣服,那也很不少了。


    她無奈地笑著說:“這倆孩子哪裏曉得做生意哦,一件衣服就賺個五毛一塊錢,明碼標價,不分錢不還,你看看街上哪家到年底,不是往一兩百了報,不狠狠宰人?就他倆實誠,不然生意能這麽好?有他們兩個在,去街那邊,買衣服的人都少了。”


    過年哪家不要買衣服?尤其是下麵村子的人家,一傳十十傳百,到了鎮上後,都不在那條街買衣服了,直接穿過街道來她店鋪這裏。


    她這裏也好認,去吳城的上車的對麵就是,很多從吳城方向回來的人,下了車聽到那大喇叭的喊聲,就直奔她這店裏。


    江爸江媽兩人計算了一下,江柏賣的衣服,隻比他們在深市批發市場買的也就貴幾塊錢,他們在這邊進貨價格估計比深市那邊還要貴不少,一件衣服確實也就掙個五毛一塊。


    江爸想著,如果過年的時候,他也從深市那邊帶一包衣服回來賣的話,加上托運的費用,他一件衣服大概要比江柏的衣服貴二十塊錢,才能有賺頭。


    他當時不是沒想帶衣服回來賣的,隻是他這次回來最大的事,還是建大樓房,根本就沒有時間搞別的。


    而且他和江媽這一年,在深市掙了將近有小十萬塊錢,這個年代近十萬塊錢,那不說是村裏獨一份,也是相當不錯的存在了。


    像江大伯家,四個壯勞力在老家辛苦給人建房,風裏來雨裏去,一年能存個兩萬塊錢,就算是很多了。


    他今年掙了這麽多錢,本來以為回來迎接他們的,會是兒女們崇拜的目光,拿到新衣服時的喜悅,結果,小兒子忙著賣衣服掙錢,看都沒看他們一眼,這種仿佛被冷落的失落感,讓江爸感到一陣陣的失落。


    他想和小兒子說兩句話,可小兒子忙的根本沒時間跟他說話,他好不容易擠進來,想要說兩句,小兒子十分冷淡的看了他一眼說:“我忙著做生意呢,有什麽事不能回家再說?”


    他那冷淡的眼神和話語,就像一盆涼水潑在了江爸的頭上。


    這個時候,他和江媽就越發的想念江鬆了。


    和從小就不愛說話不愛搭理人的江柏不同,江鬆永遠都給他們最熱情的回應,如果是江鬆,這個時候應該會熱情的過來抱住他們,然後一邊抱著他們一邊笑著安撫他們說:“爸!媽!你們先回家休息一下,等我這邊忙完了,回去親手給你們做大餐,給你們買新衣裳新鞋子!”


    臉上必然也是張揚、自信又熱情的笑容。


    雖然他從沒有給他們做過大餐,從沒有給他們買過新衣服新鞋子,可他們相信,江鬆隻要掙了錢,就一定會給他們買。


    江媽倒是無所謂江柏的冷淡,她隻是想著,江柏這個年,既然曉得自己掙錢了,那明年的學費他們是不是就能少給一點?他自己已經會掙錢了,平時的生活費他們是不是就不用再給了?


    她一點都沒有感受到江爸心底空落落的感覺,見時間差不多了之後,就去上樓的中間樓梯那裏,用塑料袋,拿了一包差不多有四五斤重的臘雞腿臘鴨腿肉來,給江姑姑。


    江姑姑還以為是什麽呢,一打開,居然是好幾斤臘肉,驚訝的看著江媽:“你哪裏弄來這麽多臘肉?”


    這些臘肉蒸了或炒了,讓江姑姑一家可以吃好幾頓了。


    臘肉前期是江媽自己醃製的,後來江爸嫌她醃製的不香,就自己動手了,此時江姑姑一打開,一股鹹香的味道就撲麵而來。


    江姑姑也十分高興,她家雖然在鎮上,她公公婆婆每天都進些雞鴨鵝魚來賣,使得她家並不缺肉吃。


    因為但凡是生病的雞鴨鵝和死掉的雞鴨鵝,他們舍不得扔,都是自家吃,江姑姑吃這些肉真是吃怕了,但她對哥哥家好,嫂子也領情,願意回饋給她一些東西,她當然也是高興的。


    江媽媽就與江姑姑說起她是怎麽每天從一隻隻雞腿鴨腿上,切一塊肉下來,一點點攢,一點點攢,攢出這些鹹臘肉塊的。


    江姑姑早就知道自己這個嫂子摳門,但摳成這樣,她也真是沒聽過,她也不覺得江媽這樣有什麽不好,自己哥哥花錢大手大腳,剛好有嫂子管著,也隻有像嫂子這麽會過日子的人,才能把自家哥哥家那段最艱難困苦的日子熬過來。


    江姑姑歎道:“你也真是不容易,我哥哥辛虧有你在,這個家才沒有散。”


    要是別的女人,在丈夫欠這麽多債的情況下,恐怕早就跑了,哪裏會願意陪江爸過了這麽多年的苦日子。


    她感慨地和江媽說:“現在好了,都熬過去了。”又問及今年在外麵怎麽樣。


    江爸江媽這些年欠債被人看不起,都被壓抑的狠了,他們掙了錢,對外可能不說,但他們都是極信任江姑姑的人,都低聲和江姑姑說了他們這一年的收入。


    江爸是想直接說掙了近十萬塊的,但江媽還是留了個心眼,沒說具體數字,就說年底生意好,掙了幾萬塊。


    兩萬塊也是幾萬,三萬塊也是幾萬,江姑姑隻以為他們夫妻倆今年掙了兩三萬,這個收入也不少了,江姑父和江大伯他們在外麵給人建房,一年也就掙個五六千塊錢,這還是今年建新街,才有了這個收入,往年能有個兩三千就算是不錯的了。


    江姑姑就勸江爸:“掙了錢就趕緊把房子建起來,兩個孩子都大了,鬆子這兩年就要相看結婚了吧?家裏有個房子,人家姑娘來相看也好看些。”


    江爸說:“這哪用得著你說啊,我們這次回來就是要把房子建好再走的。”他又問江姑姑:“這一年鬆子回來過沒有?”


    “這我還不曉得呢,鬆子沒到我這裏來。”江姑姑有些驚訝的看著江爸江媽:“鬆子還沒找到?”


    之前還為今年掙了錢而高興自得的江爸江媽,臉上同時帶上了愁苦之色,歎氣道:“唉,這孩子也不知道跑哪兒去了,不回家,連個電話都沒有,也不曉得他是不是不知道大隊部的電話。”


    江爸此時還不知道,江荷花因為造江檸黃謠,又因江檸遭遇到一中同學口頭上的羞辱,被報警抓起來,趕上嚴打被判了三年的事。


    他以為這事早已經解決了呢。


    見江柏那邊忙碌,對他和江媽並不親熱,江爸又和江媽一起,坐船回家。


    他們內心都隱隱期盼著,江鬆早已經回家,他們找了一年,現在過年了,去年他就沒回家過年,今年總不能還不回來吧?


    因為掙了錢,他心中有了底氣,在船上遇到同一個大隊的人時,江爸又恢複了點年輕時意氣風發的樣子,臉上笑容真切又爽朗,眾人一看就知道,大個子今年肯定是掙錢了。


    江媽生怕江爸因為嘚瑟,把掙了多少錢的事說出去,到時候少不了會有人上門借錢。


    好在,江爸還算是沒有傻到家,別人問掙了多少錢時,笑著打哈哈說:“哪裏掙到上門錢啊?不過是幹幹苦力糊糊口罷了,隻是往年有債務壓著,現在掙了多少錢都是自己的了。”


    眾人聽了也覺得有道理,遂也不再問。


    船終於到了許家村,江爸下船,就挑著一擔東西,匆匆往家趕,江媽也是扛著個大箱子。


    等好不容易回到家,望著自家的房子,簡直都傻眼了。


    他們家門口的防水高台上,長滿了一人多高的蒿草與野草,密密麻麻,簡直像荒了一樣,門環上鏽跡斑斑,大概這一整年,都沒怎麽回來過,找到鑰匙,推開屋子的門,裏麵厚厚的一層灰,因為沒人住,屋頂的碎瓦裂了沒人修,地麵上被漏雨的水,滴滴答答砸了個小水坑。


    他們以為,就算江鬆還沒回來,江爺爺和江檸至少在的吧?江柏寒假也會回來的吧?家裏再怎麽樣,也是幹幹淨淨,有吃食有熱水,哪裏知道,他們回家,迎接他們的,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兒女們的驚喜與熱情,居然是如此清冷破敗的景象。


    他們放下東西,江媽又拿了二斤臘雞腿肉,往江大伯家去。


    江大伯一家人,三個兒子,一個兒媳,今年還抱了個大孫女,把一心想要女兒的江大伯母高興的,抱著這個小孫女就不撒手,一家人都在逗小孫女咿咿呀呀的說話。


    她性格軟和溫厚,也不磋磨兒媳婦,大兒子大兒媳雖然分家分出去了,但兩家房子是連在一起的,就連中間上樓的樓梯都是共用的,一家子人熱熱鬧鬧的,滿屋子的煙火氣,與江爸他們家的清冷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們看到江爸江媽二人,還驚訝地喊:“國平、愛蓮回來了?”


    江爸看著大哥家兒孫滿堂熱熱鬧鬧的景象,大過年的,他本該笑的,卻怎麽也笑不出來,問江大伯娘:“嫂子,爸他們呢?家裏一個人都沒有,爸和檸檸都沒回來嗎?”


    第132章 132


    一個人性情怎麽樣, 從身邊人對他的態度就能看得出來。


    比如說江大伯母,不論是江奶奶還是江爸江媽江檸,有什麽事, 回家都是找江大伯娘, 也是能看出這個嫂子是真溫厚,因為他們都知道, 找江大伯是不管用的,一來,江大伯除了雙搶期間和不能工作的下雨下雪期間,是在家的,其它時間都不在家, 就算在家,他也不管事, 他最多管管地裏的事,家裏的一應事物, 都是江大伯娘在做。


    就好比江爺爺和江檸有沒有回來的事,問江大伯就肯定問不出來什麽,隻能問江大伯娘。


    江大伯娘抱上了小孫女,臉上全都是溫軟的笑容,看著江爸江媽說:“你們回來累了吧?我先給你們煮碗麵, 慢慢說。”


    她輕手輕腳的將小孫女輕輕的放回到床上, 讓她的大兒媳看著, 自己去後麵的廚房煮麵。


    江大伯家的樓房和廚房是分開的, 大兒子一家住在左邊, 二兒子一家住在右邊, 後麵是一模一樣的廚房,一模一樣的洗衣洗菜池, 中間是個大院子,種了些菜,兩家共用一口井。


    他們目前和還沒結婚的二兒子小兒子一起住右邊,等給小兒子的房子也建起來了,他們就要自己另修一間平房,老兩口帶著江奶奶一起住。


    這是江大伯和江大伯娘對未來的計劃。


    不得不說,江大伯不愧的泥瓦匠,家裏房子修的特別好,就連廚房,都專門用水泥和磚頭,修出一個專門放柴火的地方,這樣細碎的柴火就不會弄的廚房到處都是,難以打掃清理,土灶上,還開了好幾個可以在冬季烤鞋子的空洞。


    江媽從來不是一個看著別人幹活,自己不去幫忙的人。


    她非常的勤勞。


    她跟著江大伯娘一起進了廚房,將手中袋子裏的臘肉放到灶台上,從櫥櫃裏拿了個大海碗出來,將臘雞腿肉倒入大海碗中,說:“這是我在外麵醃的臘雞腿肉,蒸著吃噴香,回來我也沒什麽東西給你們的,給你拿了一碗,你們嚐嚐。”


    江大伯娘是個性子有些慢的女兒,臉上大多時候都是溫軟的笑容,情緒十分穩定,一年都難發幾次脾氣,是以她的三個兒子,和江大伯被她帶的,同樣情緒比較穩定。


    哪怕偶爾江大伯極品一些,說的一些話,江大伯娘不讚同,他雖嘴巴上嘟囔著,卻還是聽江大伯娘的。


    江大伯娘給江爸江媽一人臥了兩個蛋,對主動到灶下燒火的江媽說:“你把鞋墊放灶台裏烤一烤,腳也烤烤火。


    江媽聽到滋啦一聲,接著雞蛋與菜籽油碰撞的香味就激發了出來,忙說:“你不用煎蛋的,我們就隨便吃點填個肚子。”


    江大伯娘就笑道:“你們一年在家也都待不了兩天,兩個雞蛋還推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家致富奔小康[九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紫並收藏發家致富奔小康[九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