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
發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作者:九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隊書記也在電視機前看著這一幕,他看到自己頭上花白的頭發和仿佛老了十歲的麵容,還有剛開始僵硬的表情,到接下來越來越自然的笑容。
他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次上電視,不是因為自己的兒女,而是因為把自己女兒送進監獄的別人的女兒。
江家村的頒獎結束,並不是片段的結束,之後鏡頭一轉,來到了江檸所在的初中,采訪了江檸初中的班主任,了解了江檸在初中的成績。
“記者了解到,江檸同學在初中時雖然成績也在班裏名列前茅,卻並不是在重點班,而是下麵的普通班。”
“重點班每個班學生在六十名到七十名左右,除去兩個重點班,初中時,江檸的成績排在全校一百四十名開外。”
初中班主任的水埠鎮普通話出現在電視中,是個平凡普通的中年男老師:“我們都以為她的成績,隻能上我們鎮高中,沒想到她居然考上了一中,這是我們當時沒有想到,也非常驚喜的。”
記者說:“我們也在一中的老師那裏了解到,江檸剛靠近高中時,是擦著分數線進入一中的,她來到高中後的第一次月考成績,也很尋常,可就這樣一個成績普通尋常的女生,卻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提前被京城大學錄取,那麽,她又是怎麽做到的呢?”
接下來是記者們對江檸在學校的采訪,她的班主任、校長的采訪、同學的采訪,從同學、老師們的口中,他們知道了一個,不光是孝順老人,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刻苦努力的這樣一個卷王的形象。
記者問江檸:“你覺得你是天才嗎?”
鏡頭前的江檸幾乎毫不猶豫的搖頭,十分的謙遜:“我當然不是天才,你見過像我這樣平凡又普通的天才嗎?我隻是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心中隻有一個信念,就是從小我爺爺告訴我的:隻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這時鏡頭裏,出現了一個躺在搖椅上,曬著太陽,搖搖晃晃的小老頭。
小老頭頭發胡茬都花白了,穿著有些歪的普通的衣服,看上去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
可這樣一個在路邊毫不起眼的小老頭,卻告訴自己的孫女:‘隻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這樣震耳發聵的話。
記者又去采訪了,江檸專門在鏡頭前感謝過的‘夏雲之’老師,夏老師十分意外:“我隻知道她是這一屆非常有天賦的學生,給學校掙來許多榮譽。”
“那你記得你幫助過她嗎?”
夏老師搖搖頭,她真的是一點印象都沒有,不過她依然笑的很溫柔:“我是真不記得自己什麽時候幫助過她。”
記者也笑道:“這也說明,就如江檸同學說的,夏老師幫助過太多學生,已經並不記得自己隨手幫助的一個人,卻改變了一個學生一生的命運。”
晚上,坐在電視機前,看著電視台采訪節目的夏老師的愛人,也奇怪的問夏老師:“你真不記得?”
夏老師無奈:“我真不記得自己什麽時候幫過她什麽,按道理說,這麽出眾的孩子,我不應該沒印象才對。”
可江檸特意單獨用那麽多語言來感謝她,不像是認錯人的樣子,那就真的隻能說,可能在夏老師順手幫助的一件很小的事,卻是這個女生當時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夏老師也因為江檸的這段采訪,一下子成為整個吳城知名的好老師,並在這一年,成功的評到了‘高級教師’的職稱,比她丈夫還要先評到這個職稱。
要知道,因為性格原因,她太溫柔了,隻能作為任課老師,無法成為要震懾全班的班主任,她愛人的業務能力實際上比她要高許多,可她卻意外的通過這種方式,成為讓吳中一中很多老師都羨慕的名師。
這一波宣傳下來,一中可以說是贏麻了。
同樣考上了一個清大的吳中,在這次的宣傳中,徹底淪為了配角。
讓吳城電視台意外的是,吳城收視率一直維持在零點零幾的收視率,在這一期的采訪節目中,居然暴增到百分之十三,第二天的重播,還有百分之七、八的收視率,可以說,創下了吳城縣電視台有史以來的最高收視率。
這不得不說,可江檸本身具有戲劇性的爽文屬性的故事本身離不開,也和江檸和宋培風二人的高顏值分不開。
哪怕是這個年代不太高清的鏡頭,都能把這兩個學生拍的如此好看,可想而知,這兩個學生本身顏值有多高。
過年在家的不論是中老年觀眾,還是年輕觀眾群體,誰不愛看青春靚麗的少年少女呢?況且這兩人成績還這麽好,足以成為所有吳城人,乃至整個吳江市人的榜樣。
在此之前,還有人說什麽男孩子到了高中就有衝勁,女孩子到了高中就不行的人,也再也說不出話了。
一旦有人說這樣的話,就有人反駁:“誰說女孩子到高中就不行的?那個吳城一中的江檸,小學初中成績不咋地,到了高中才開始發力,高二就超過他們高三生,提前考上大學了,還是京城大學!你說女孩子到高中就不行?”
也有很多從小被這樣洗腦的女孩子們,看到江檸上了高中後,不僅成績沒有不行,還一飛衝天,進了京大,心中仿佛一個枷鎖被悄然打開一道裂縫般,看著江檸,她們就像是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也記住了江檸說的那句話:隻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過去,她們一直渾渾噩噩,家裏人教什麽,她們學什麽,從未有人跟她們說過這樣的話,她們身邊目之所及,全是有著與她們一樣成長軌跡的女孩子,她們一代代人,都是如此,村子裏的人、父母們也都告訴她們,女孩子,都是如此。
可現在有個女孩子站出來,說,不是的,女孩子一點不比男孩子差。
你看江檸,她上麵有兩個哥哥,大哥沒有考上大學,二哥考上了大學,但都不如她。
江媽也看到了電視上的江檸。
她不想看的,可平常都會讓著她一些的江爸,這次卻非常強硬的就要看縣電視台,坐在電視機前不給換台。
她也隻能冷著臉,做在電視機前,低著頭打毛線衣。
她家的電視機,還是八零年代他們村裏買的第一台十四寸黑白電視機,那時候是轟動了整個江家村,所有想要看電視的人,都來江家,安靜的自己找個凳子坐下,在江家看電視。
可電視播放的時候,她還是忍不住抬起了頭。
電視裏,她看到了江爺爺,看到了江爸,看到了萬眾矚目的江檸。
唯獨她,在電視裏,宛如透明。
第144章 144
倒不是攝像師不願意拍她, 實際上記者和攝像師都想體現出一個和睦融融的家庭,開明的父親,勤勞善良的母親, 最終孕育教養出三個聰明伶俐的兒女, 其中兩個考上了大學,一個提前被京城大學錄取。
這樣的情節和畫麵, 才是吳記者想要拍出來的,呈現給觀眾看的東西。
可除了他們剛到江家時,大家喊著‘大個子,有記者來采訪你們家了!’,江爸他在村長家, 江媽茫然地從江大伯娘家走了出來,看到站在人群最中央, 被人簇擁著的江檸時,她就突然沉默了, 記者過來采訪她時,她也隻淡淡的用水埠鎮方言說了幾句什麽吳記者聽不懂的話,旁邊的人用水埠鎮普通話給她翻譯,紛紛笑著說:“她說高興!高興呢!”
江媽這才反應過來,喊著他們說:“快快快, 快進屋喝點茶。”
之後她為孫校長、吳記者他們泡茶泡茶, 拿米糖、花生、瓜子、芝麻糕之類的零食裝入塑料果盤中, 拿過來給大家吃, 之後就局促地在那站著。
攝像師他們確實餓了, 又不好拍這些, 就放下攝像機先吃了點東西墊吧兩下,期間吳記者還想采訪江媽, 江媽此時普通平凡的如同萬千農村婦女一樣,麵對鏡頭和記者采訪,局促又不安,連連擺手說:“我我我……我不會講話。”
後來幹脆躲到廚房去了,很快就等到了江爸回來。
接下來就是江爸表演的個人舞台,江爸麵對鏡頭,不僅不會局促,反而發揮的更好了,基本上是吳記者他們想要一切素材,江爸都能提供,在江爸講述的江檸小時候的各種‘故事’中,根本沒有江媽的戲份,讓她講江鬆,她能滔滔不絕講一天,誇三天三夜不帶停歇的,可讓她誇江檸,她實在沒啥好說的。
在她心裏,女兒始終是別人家的人,將來總有一天嫁到別人家去,比如她自己,從山澗鄉,嫁到水埠鎮,中間隔著十幾裏山路,一年到頭,也就大年初二那天能回去待個一兩天,一年到頭,也就她娘臨終之前,來江家待過一個星期,和江檸睡一張床,晚上去世,還是在江檸床上去世的。
除了那幾天,她父母那麽多年,她和兩個妹妹,照顧過幾天?還不是哥哥嫂子和弟弟弟媳在照顧?
她是來到江家村,才知道,江家村很多生病的老人,都是女兒照顧的多,過來把屎把尿,按摩洗澡收拾,她想著,生個女兒出來,小時候幹活,大了結婚還有彩禮,老了女兒也能照顧她。
在她本心看來,在第一胎已經生了兒子的情況下,第二胎不論男女,都可以,如果第二胎是男孩,她地位更加穩固,在江家腰板挺的更直,第二胎是女兒,正好她想要的就是女兒,同樣,第三胎是男是女也都可以,兩兒一女,養老有保障,兩女一兒,就有兩個女兒替她分擔家務,將來她也能輕鬆些。
也是因著這個想法,在江檸的成長過程中,她對江檸投注的感情和精力,實在是有限,即使吳記者采訪她,她也不知道說什麽。
現在家裏沒有豬、沒有雞,幾個孩子過年不在家,她中午不想燒飯,還能去江大伯娘家蹭頓飯,想體現她勤勞吃苦這一麵都沒的體現,實在是沒她發揮的空間,以至於電視采訪節目播出來,她完全在這個采訪節目中,成為了隻有幾個背影和看不清麵容的背景板。
中間吳記者孫校長他們邀請她一起上台拍合照頒發獎金的環節,她當時說什麽都不上去,中間勸解的環境,一個鏡頭都沒有播,播的是孫校長給江檸頒發獎金,幾個人在因為風雨侵蝕而坑坑窪窪的破舊高台上的合影,後麵是低矮灰暗的屋簷。
鮮亮與陳舊,在高台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江媽注意到,江檸在感謝的人中,她認真仔細的聽了兩次,兩次感謝的人中,都沒有她。
她甚至都感謝了她爸堅持願意送她讀書,感謝了江爺爺這麽多年,用自己當守林員的工資,供自己讀書,感謝了不知名的老師,都沒有提起她一句。
觀眾們也在她一眾的感謝名單中,忽略了江媽這個角色,仿佛她的生命中,不存在這樣一個人。
這時候的觀眾還後世的網友,一段采訪出來,就跟大家來找茬似的,一點一點的摳字眼,摳出字眼了,針對這一點反複推敲,反複深扒,反複掐。
現在的觀眾看完之後,隻會感歎:“這家人是出了文曲星了啊!”
“小姑娘不得了!不得了!”
然後很多很多的人家,也萌生了給自家女孩子也多讀書的想法。
自八十年代開始九年製義務教育以來,雖早期還有許多小學初中學費高昂的問題,近些年來,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少了,有時候一個學期,加上書本費,也不到十塊錢,也就初中畢業了,花費多一些,可如果能像電視裏那小姑娘那樣,拿到獎學金,那可就發啦!
瞧瞧那姑娘掙的,讀書不花錢,還掙錢。
沒聽那一中的校長說嘛,他們學校還另有獎學金呢,那小姑娘年年拿獎學金。
江媽其實挺覬覦江檸手中的獎學金的,想拿來自己保管,畢竟那不是一個毛錢兩毛錢,那是整整五千塊錢。
可就在那個頒發獎金的高台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在所有人見證的目光下,江檸將她紅包裏的整整五千塊錢,都雙手獻給了江爺爺,感謝他這麽多年,對她的撫育之恩,感謝他這麽多年,對她不離不棄,不曾因為她是個女孩,就輕賤不喜她,仍然給了她全部的愛,正是因為在童年世界中,有爺爺給的足夠多的愛,才能讓她往後餘生中,有足夠支撐她走下去的力量和能量,也感謝爺爺,願意讓她讀書,供他讀書,告訴她讀書的重要性,做人的道理。
說到後麵,江檸想到自己前世一個人,在爺爺離開後,踽踽獨行的日子,一時哽咽難言,數度無法成言。
聽的江爺爺老淚縱橫,也聽的周圍看著的人,都默默流淚,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也都是賺足了眼淚。
大家都誇這個女孩子孝順,有情有義,隻有江媽注意到,除了偶爾提了幾聲江爸外,她一句沒有提過她。
之後就是各家送紅包,包禮錢,他們這次送的禮錢,比去年江柏考上大學時,送的三塊兩塊的禮錢可多多了,少的八塊,多的十五二十的都有,大隊部也包了一百塊錢紅包。
江大伯也笑著給江檸包了一百塊紅包,把自己的小孫女遞到江檸懷裏,笑著說:“快讓你姑姑抱抱,將來也跟你姑姑一樣考大學,當大官!”
江檸將小糯米團子抱過來,親了親,握著她柔軟的小手說:“囡囡長大後也考到京城來,姑姑帶你去爬長城,去□□前看升國旗。”
她現在在村裏人眼中,那說的話都是帶著力量的,就像是言出法隨一般,被文曲星抱過祝福過的小孩,不得了,將來肯定也是要考大學的。
尚且還沒有孫子的江大伯,在江檸說完祝福的話,麵對自己送出去的一百塊錢的紅包,再沒有了半點舍不得,一把抱起自家小孫女,胡茬在嬰兒小臉上上親了又親,期盼著她長大也成為大學生。
村裏人送來的那些紅包,全讓江爸給了江檸,這讓原本心情就不太好的江媽,心裏更委屈了。
在她看來,江檸手裏都有那麽多錢了,還給她錢?孩子手裏留太多錢還能是好事不成?再說了,這些禮錢,以後都是要她和江爸來還禮的,本該就是他們收著才是,結果江爸倒好,全部給了江檸。
江大伯包了一百塊錢禮錢,自然不會藏著掖著,見人就說,是以江媽也知道江大伯包了一百塊錢紅包,大隊部給了一百塊,村裏大部分人家都送了禮錢過來,本房的人送的多,十八塊到二十塊不等,其餘大房、二房、四房的人,也都包了八塊十塊,江鋼琴家就包了十塊錢紅包。
光是這些錢加起來,就有六七百塊錢了。
江爸見江媽不高興,氣她頭發長見識短,把她拉到房間裏私下裏教她:“我們今年一年也掙了近小十萬塊錢,現在又不缺錢,你老是惦記孩子手上的那點錢幹啥?”
江媽卻有自己的道理:“我那哪是惦記她的錢?她才多大點的人?手上哪裏能拿那麽多錢?那不是一個錢兩個錢,加起來攏共有六千多了吧?”
這在哪家都不是一筆小錢了。
江爸無奈地勸她:“她那些獎學金,是她的獎學金,她上大學難道不要用的?那可是京城大學,‘金城居,大不易’你懂不懂?”
江媽不懂,隻要江爸一掉書袋,江媽就熄火。
她自己不識字,當初會選擇嫁給江爸,除了他本身長得好外,其實還有看江爸是高中生,知識分子的成分在。
江媽心底是有些自卑自己不識字,覺得自己配不上江爸,有些仰望江爸在的。
在江爸落魄的那些年,江媽反而自在些,陪他受苦這麽多年,她終於能在江爸麵前挺直腰杆,但一說起‘有文化的話’,江媽還是底氣不足。
江媽嘴硬地囁嚅道:“人家都是父母收的……”
江爸說:“人家那是結婚生孩子的禮金,和咱家這個一樣嗎?”他是真覺得江媽傻:“咱檸檸都考上京城大學了,那以後再差再差,那取得的成就,都不是我們能夠想象的,你懂不懂?”
“她就是咱們家飛出的金鳳凰,你這時候都還不曉得捧著,還要什麽紅包?”江爸是真的無奈了,尤其是結合前年暑假,江檸那毫不猶豫就抹脖子要還他們命的舉動,江爸也算是看明白了,這些年她媽對她的打罵,他的無視不作為和偏心,已經傷透了女兒的心,這時候她不想著焐熱女兒的心,居然還在這時候掙什麽紅包?
要是家裏缺錢也就算了,去年一年掙了近小十萬,在整個村子恐怕都沒人有他掙的多,又不缺錢,幹嘛去摳女兒手裏的那點錢呢?
道理江媽都懂,隻是心情還是很不好,不僅僅是紅包的問題。
她覺得江檸就是個小白眼狼。
他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次上電視,不是因為自己的兒女,而是因為把自己女兒送進監獄的別人的女兒。
江家村的頒獎結束,並不是片段的結束,之後鏡頭一轉,來到了江檸所在的初中,采訪了江檸初中的班主任,了解了江檸在初中的成績。
“記者了解到,江檸同學在初中時雖然成績也在班裏名列前茅,卻並不是在重點班,而是下麵的普通班。”
“重點班每個班學生在六十名到七十名左右,除去兩個重點班,初中時,江檸的成績排在全校一百四十名開外。”
初中班主任的水埠鎮普通話出現在電視中,是個平凡普通的中年男老師:“我們都以為她的成績,隻能上我們鎮高中,沒想到她居然考上了一中,這是我們當時沒有想到,也非常驚喜的。”
記者說:“我們也在一中的老師那裏了解到,江檸剛靠近高中時,是擦著分數線進入一中的,她來到高中後的第一次月考成績,也很尋常,可就這樣一個成績普通尋常的女生,卻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提前被京城大學錄取,那麽,她又是怎麽做到的呢?”
接下來是記者們對江檸在學校的采訪,她的班主任、校長的采訪、同學的采訪,從同學、老師們的口中,他們知道了一個,不光是孝順老人,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刻苦努力的這樣一個卷王的形象。
記者問江檸:“你覺得你是天才嗎?”
鏡頭前的江檸幾乎毫不猶豫的搖頭,十分的謙遜:“我當然不是天才,你見過像我這樣平凡又普通的天才嗎?我隻是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心中隻有一個信念,就是從小我爺爺告訴我的:隻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這時鏡頭裏,出現了一個躺在搖椅上,曬著太陽,搖搖晃晃的小老頭。
小老頭頭發胡茬都花白了,穿著有些歪的普通的衣服,看上去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
可這樣一個在路邊毫不起眼的小老頭,卻告訴自己的孫女:‘隻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這樣震耳發聵的話。
記者又去采訪了,江檸專門在鏡頭前感謝過的‘夏雲之’老師,夏老師十分意外:“我隻知道她是這一屆非常有天賦的學生,給學校掙來許多榮譽。”
“那你記得你幫助過她嗎?”
夏老師搖搖頭,她真的是一點印象都沒有,不過她依然笑的很溫柔:“我是真不記得自己什麽時候幫助過她。”
記者也笑道:“這也說明,就如江檸同學說的,夏老師幫助過太多學生,已經並不記得自己隨手幫助的一個人,卻改變了一個學生一生的命運。”
晚上,坐在電視機前,看著電視台采訪節目的夏老師的愛人,也奇怪的問夏老師:“你真不記得?”
夏老師無奈:“我真不記得自己什麽時候幫過她什麽,按道理說,這麽出眾的孩子,我不應該沒印象才對。”
可江檸特意單獨用那麽多語言來感謝她,不像是認錯人的樣子,那就真的隻能說,可能在夏老師順手幫助的一件很小的事,卻是這個女生當時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夏老師也因為江檸的這段采訪,一下子成為整個吳城知名的好老師,並在這一年,成功的評到了‘高級教師’的職稱,比她丈夫還要先評到這個職稱。
要知道,因為性格原因,她太溫柔了,隻能作為任課老師,無法成為要震懾全班的班主任,她愛人的業務能力實際上比她要高許多,可她卻意外的通過這種方式,成為讓吳中一中很多老師都羨慕的名師。
這一波宣傳下來,一中可以說是贏麻了。
同樣考上了一個清大的吳中,在這次的宣傳中,徹底淪為了配角。
讓吳城電視台意外的是,吳城收視率一直維持在零點零幾的收視率,在這一期的采訪節目中,居然暴增到百分之十三,第二天的重播,還有百分之七、八的收視率,可以說,創下了吳城縣電視台有史以來的最高收視率。
這不得不說,可江檸本身具有戲劇性的爽文屬性的故事本身離不開,也和江檸和宋培風二人的高顏值分不開。
哪怕是這個年代不太高清的鏡頭,都能把這兩個學生拍的如此好看,可想而知,這兩個學生本身顏值有多高。
過年在家的不論是中老年觀眾,還是年輕觀眾群體,誰不愛看青春靚麗的少年少女呢?況且這兩人成績還這麽好,足以成為所有吳城人,乃至整個吳江市人的榜樣。
在此之前,還有人說什麽男孩子到了高中就有衝勁,女孩子到了高中就不行的人,也再也說不出話了。
一旦有人說這樣的話,就有人反駁:“誰說女孩子到高中就不行的?那個吳城一中的江檸,小學初中成績不咋地,到了高中才開始發力,高二就超過他們高三生,提前考上大學了,還是京城大學!你說女孩子到高中就不行?”
也有很多從小被這樣洗腦的女孩子們,看到江檸上了高中後,不僅成績沒有不行,還一飛衝天,進了京大,心中仿佛一個枷鎖被悄然打開一道裂縫般,看著江檸,她們就像是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也記住了江檸說的那句話:隻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過去,她們一直渾渾噩噩,家裏人教什麽,她們學什麽,從未有人跟她們說過這樣的話,她們身邊目之所及,全是有著與她們一樣成長軌跡的女孩子,她們一代代人,都是如此,村子裏的人、父母們也都告訴她們,女孩子,都是如此。
可現在有個女孩子站出來,說,不是的,女孩子一點不比男孩子差。
你看江檸,她上麵有兩個哥哥,大哥沒有考上大學,二哥考上了大學,但都不如她。
江媽也看到了電視上的江檸。
她不想看的,可平常都會讓著她一些的江爸,這次卻非常強硬的就要看縣電視台,坐在電視機前不給換台。
她也隻能冷著臉,做在電視機前,低著頭打毛線衣。
她家的電視機,還是八零年代他們村裏買的第一台十四寸黑白電視機,那時候是轟動了整個江家村,所有想要看電視的人,都來江家,安靜的自己找個凳子坐下,在江家看電視。
可電視播放的時候,她還是忍不住抬起了頭。
電視裏,她看到了江爺爺,看到了江爸,看到了萬眾矚目的江檸。
唯獨她,在電視裏,宛如透明。
第144章 144
倒不是攝像師不願意拍她, 實際上記者和攝像師都想體現出一個和睦融融的家庭,開明的父親,勤勞善良的母親, 最終孕育教養出三個聰明伶俐的兒女, 其中兩個考上了大學,一個提前被京城大學錄取。
這樣的情節和畫麵, 才是吳記者想要拍出來的,呈現給觀眾看的東西。
可除了他們剛到江家時,大家喊著‘大個子,有記者來采訪你們家了!’,江爸他在村長家, 江媽茫然地從江大伯娘家走了出來,看到站在人群最中央, 被人簇擁著的江檸時,她就突然沉默了, 記者過來采訪她時,她也隻淡淡的用水埠鎮方言說了幾句什麽吳記者聽不懂的話,旁邊的人用水埠鎮普通話給她翻譯,紛紛笑著說:“她說高興!高興呢!”
江媽這才反應過來,喊著他們說:“快快快, 快進屋喝點茶。”
之後她為孫校長、吳記者他們泡茶泡茶, 拿米糖、花生、瓜子、芝麻糕之類的零食裝入塑料果盤中, 拿過來給大家吃, 之後就局促地在那站著。
攝像師他們確實餓了, 又不好拍這些, 就放下攝像機先吃了點東西墊吧兩下,期間吳記者還想采訪江媽, 江媽此時普通平凡的如同萬千農村婦女一樣,麵對鏡頭和記者采訪,局促又不安,連連擺手說:“我我我……我不會講話。”
後來幹脆躲到廚房去了,很快就等到了江爸回來。
接下來就是江爸表演的個人舞台,江爸麵對鏡頭,不僅不會局促,反而發揮的更好了,基本上是吳記者他們想要一切素材,江爸都能提供,在江爸講述的江檸小時候的各種‘故事’中,根本沒有江媽的戲份,讓她講江鬆,她能滔滔不絕講一天,誇三天三夜不帶停歇的,可讓她誇江檸,她實在沒啥好說的。
在她心裏,女兒始終是別人家的人,將來總有一天嫁到別人家去,比如她自己,從山澗鄉,嫁到水埠鎮,中間隔著十幾裏山路,一年到頭,也就大年初二那天能回去待個一兩天,一年到頭,也就她娘臨終之前,來江家待過一個星期,和江檸睡一張床,晚上去世,還是在江檸床上去世的。
除了那幾天,她父母那麽多年,她和兩個妹妹,照顧過幾天?還不是哥哥嫂子和弟弟弟媳在照顧?
她是來到江家村,才知道,江家村很多生病的老人,都是女兒照顧的多,過來把屎把尿,按摩洗澡收拾,她想著,生個女兒出來,小時候幹活,大了結婚還有彩禮,老了女兒也能照顧她。
在她本心看來,在第一胎已經生了兒子的情況下,第二胎不論男女,都可以,如果第二胎是男孩,她地位更加穩固,在江家腰板挺的更直,第二胎是女兒,正好她想要的就是女兒,同樣,第三胎是男是女也都可以,兩兒一女,養老有保障,兩女一兒,就有兩個女兒替她分擔家務,將來她也能輕鬆些。
也是因著這個想法,在江檸的成長過程中,她對江檸投注的感情和精力,實在是有限,即使吳記者采訪她,她也不知道說什麽。
現在家裏沒有豬、沒有雞,幾個孩子過年不在家,她中午不想燒飯,還能去江大伯娘家蹭頓飯,想體現她勤勞吃苦這一麵都沒的體現,實在是沒她發揮的空間,以至於電視采訪節目播出來,她完全在這個采訪節目中,成為了隻有幾個背影和看不清麵容的背景板。
中間吳記者孫校長他們邀請她一起上台拍合照頒發獎金的環節,她當時說什麽都不上去,中間勸解的環境,一個鏡頭都沒有播,播的是孫校長給江檸頒發獎金,幾個人在因為風雨侵蝕而坑坑窪窪的破舊高台上的合影,後麵是低矮灰暗的屋簷。
鮮亮與陳舊,在高台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江媽注意到,江檸在感謝的人中,她認真仔細的聽了兩次,兩次感謝的人中,都沒有她。
她甚至都感謝了她爸堅持願意送她讀書,感謝了江爺爺這麽多年,用自己當守林員的工資,供自己讀書,感謝了不知名的老師,都沒有提起她一句。
觀眾們也在她一眾的感謝名單中,忽略了江媽這個角色,仿佛她的生命中,不存在這樣一個人。
這時候的觀眾還後世的網友,一段采訪出來,就跟大家來找茬似的,一點一點的摳字眼,摳出字眼了,針對這一點反複推敲,反複深扒,反複掐。
現在的觀眾看完之後,隻會感歎:“這家人是出了文曲星了啊!”
“小姑娘不得了!不得了!”
然後很多很多的人家,也萌生了給自家女孩子也多讀書的想法。
自八十年代開始九年製義務教育以來,雖早期還有許多小學初中學費高昂的問題,近些年來,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少了,有時候一個學期,加上書本費,也不到十塊錢,也就初中畢業了,花費多一些,可如果能像電視裏那小姑娘那樣,拿到獎學金,那可就發啦!
瞧瞧那姑娘掙的,讀書不花錢,還掙錢。
沒聽那一中的校長說嘛,他們學校還另有獎學金呢,那小姑娘年年拿獎學金。
江媽其實挺覬覦江檸手中的獎學金的,想拿來自己保管,畢竟那不是一個毛錢兩毛錢,那是整整五千塊錢。
可就在那個頒發獎金的高台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在所有人見證的目光下,江檸將她紅包裏的整整五千塊錢,都雙手獻給了江爺爺,感謝他這麽多年,對她的撫育之恩,感謝他這麽多年,對她不離不棄,不曾因為她是個女孩,就輕賤不喜她,仍然給了她全部的愛,正是因為在童年世界中,有爺爺給的足夠多的愛,才能讓她往後餘生中,有足夠支撐她走下去的力量和能量,也感謝爺爺,願意讓她讀書,供他讀書,告訴她讀書的重要性,做人的道理。
說到後麵,江檸想到自己前世一個人,在爺爺離開後,踽踽獨行的日子,一時哽咽難言,數度無法成言。
聽的江爺爺老淚縱橫,也聽的周圍看著的人,都默默流淚,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也都是賺足了眼淚。
大家都誇這個女孩子孝順,有情有義,隻有江媽注意到,除了偶爾提了幾聲江爸外,她一句沒有提過她。
之後就是各家送紅包,包禮錢,他們這次送的禮錢,比去年江柏考上大學時,送的三塊兩塊的禮錢可多多了,少的八塊,多的十五二十的都有,大隊部也包了一百塊錢紅包。
江大伯也笑著給江檸包了一百塊紅包,把自己的小孫女遞到江檸懷裏,笑著說:“快讓你姑姑抱抱,將來也跟你姑姑一樣考大學,當大官!”
江檸將小糯米團子抱過來,親了親,握著她柔軟的小手說:“囡囡長大後也考到京城來,姑姑帶你去爬長城,去□□前看升國旗。”
她現在在村裏人眼中,那說的話都是帶著力量的,就像是言出法隨一般,被文曲星抱過祝福過的小孩,不得了,將來肯定也是要考大學的。
尚且還沒有孫子的江大伯,在江檸說完祝福的話,麵對自己送出去的一百塊錢的紅包,再沒有了半點舍不得,一把抱起自家小孫女,胡茬在嬰兒小臉上上親了又親,期盼著她長大也成為大學生。
村裏人送來的那些紅包,全讓江爸給了江檸,這讓原本心情就不太好的江媽,心裏更委屈了。
在她看來,江檸手裏都有那麽多錢了,還給她錢?孩子手裏留太多錢還能是好事不成?再說了,這些禮錢,以後都是要她和江爸來還禮的,本該就是他們收著才是,結果江爸倒好,全部給了江檸。
江大伯包了一百塊錢禮錢,自然不會藏著掖著,見人就說,是以江媽也知道江大伯包了一百塊錢紅包,大隊部給了一百塊,村裏大部分人家都送了禮錢過來,本房的人送的多,十八塊到二十塊不等,其餘大房、二房、四房的人,也都包了八塊十塊,江鋼琴家就包了十塊錢紅包。
光是這些錢加起來,就有六七百塊錢了。
江爸見江媽不高興,氣她頭發長見識短,把她拉到房間裏私下裏教她:“我們今年一年也掙了近小十萬塊錢,現在又不缺錢,你老是惦記孩子手上的那點錢幹啥?”
江媽卻有自己的道理:“我那哪是惦記她的錢?她才多大點的人?手上哪裏能拿那麽多錢?那不是一個錢兩個錢,加起來攏共有六千多了吧?”
這在哪家都不是一筆小錢了。
江爸無奈地勸她:“她那些獎學金,是她的獎學金,她上大學難道不要用的?那可是京城大學,‘金城居,大不易’你懂不懂?”
江媽不懂,隻要江爸一掉書袋,江媽就熄火。
她自己不識字,當初會選擇嫁給江爸,除了他本身長得好外,其實還有看江爸是高中生,知識分子的成分在。
江媽心底是有些自卑自己不識字,覺得自己配不上江爸,有些仰望江爸在的。
在江爸落魄的那些年,江媽反而自在些,陪他受苦這麽多年,她終於能在江爸麵前挺直腰杆,但一說起‘有文化的話’,江媽還是底氣不足。
江媽嘴硬地囁嚅道:“人家都是父母收的……”
江爸說:“人家那是結婚生孩子的禮金,和咱家這個一樣嗎?”他是真覺得江媽傻:“咱檸檸都考上京城大學了,那以後再差再差,那取得的成就,都不是我們能夠想象的,你懂不懂?”
“她就是咱們家飛出的金鳳凰,你這時候都還不曉得捧著,還要什麽紅包?”江爸是真的無奈了,尤其是結合前年暑假,江檸那毫不猶豫就抹脖子要還他們命的舉動,江爸也算是看明白了,這些年她媽對她的打罵,他的無視不作為和偏心,已經傷透了女兒的心,這時候她不想著焐熱女兒的心,居然還在這時候掙什麽紅包?
要是家裏缺錢也就算了,去年一年掙了近小十萬,在整個村子恐怕都沒人有他掙的多,又不缺錢,幹嘛去摳女兒手裏的那點錢呢?
道理江媽都懂,隻是心情還是很不好,不僅僅是紅包的問題。
她覺得江檸就是個小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