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節
發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作者:九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無法想象,她過去的朋友同學,見到現在的她,她有多麽丟人。
之前她媽媽為了安慰她,早早就告訴她,她爸給她找了關係,讓她能提前出來,讓她再等等,再等等,等她出來,給她換個名字,換個地方,重新上學。
可江荷花如今的心氣已經全沒了,完全就是荷花媽媽說什麽,她聽什麽,荷花媽媽讓她等,她就等,一天一天的數日子,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年的五月底,之前說是六月份就能出去。
可現在聽到父親說,外麵發洪水,她的事情現在根本沒人有心思去給她走關係後,她還是崩潰了,嚎啕大哭,原本就小的眼睛,哭的眼睛腫的隻剩一條縫。
她原本胖嘟嘟的臉頰,現在完全瘦了下去,原本有些敦實的身材,也如她曾經理想的那樣瘦了下來,她個子不高,一身監獄製服穿在她又矮又瘦的身上,可憐巴巴的。
大隊書記看到這樣的女兒,心裏是又氣又痛,又無奈,對江荷花說:“原本以為你今年就能出來的,哪曉得會發洪水,所有人都去抗洪救災了,哪還有時間管你的事。”他安慰江荷花:“也就一年了,這兩年你都熬了出來,你別急,我和你媽媽準備到你哥哥的大學附近買套房,你出來後就不回村了,外麵人不認識我們,你到時候找個學校,把年齡改小一些,繼續念書是一樣的。”
就是不能考公考編了。
江荷花能怎麽辦?隻能哭,隻能繼續後悔,她真的腸子都悔青了,尤其是看到她爸白了一大半的頭發,還有她媽媽發間的白發。
其實大隊書記愁的,不光是江荷花還有一年刑期的事,還有他辭去大隊書記工作後,他完全沒有其他技能,出去後,完全不知道該做點別的什麽。
他都四十多歲了,十幾年都在村子裏,從一個小記分員,幹到大隊書記,一輩子都在臨河大隊,沒出去過。
安穩的日子待久了,也被人捧習慣了,這小半年,他和荷花媽媽出去找工作,完全不適應。
荷花媽媽自從嫁給他後,就沒工作過,一天到晚都是葉子牌,已經完全喪失了工作的能力,隻能依靠他,他是家裏的頂梁柱,兒子還有一年才大學畢業,家裏家外完全靠他。
他想找個文職工作,可現在工作哪裏好找?尤其是他都四十多歲了,別看大隊書記的官不大,那也是一個大隊的一把手,走到哪都受人尊敬,現在離了臨河大隊重新找工作,走到哪兒都不受人待見。
這樣的落差,荷花爸爸根本受不住。
原本他存了些錢,是想在買套房子的,可半年下來,他找不到工作,坐吃山空,他哪裏還敢貸款買房,讓自己背那麽多債務?沒看大個子那些年,年輕時多意氣風發的一個人,硬生生都被那些債務壓垮了嗎?
兩個人沒辦法,就隻能在兒子學校附近租房子住,也學著別人,支了個小攤,賣早點。
這件事他自己是完全不會的,隻能依靠荷花媽媽來做,可荷花媽媽這麽些年,哪裏吃過這樣的苦?在荷花爸爸完全幫不了忙,她自己幹了兩天,就累的幹不動了,荷花爸爸就隻能自己硬學。
這對順遂了一輩子的荷花爸爸而言,也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為了這個女兒,一輩子的尊嚴和老臉都踩到泥地裏去了,社會地位的落差,這讓他在重新適應這個社會的同時,心裏也不由對女兒生出了些怨懟。
如果不是這個女兒太蠢,好好的去造自己族妹的謠,他現在還是風光無限的大隊書記,哪裏像現在這樣,處處陪笑臉,看人臉色,連家都不敢回。
其實艱難的何止是他,所有受災的災民們都很艱難。
江大伯一家,往年都靠接泥瓦匠的活來維持生計,今年因為一直下雨,沒接到什麽活,即使接到了活,也一直因為雨水的緣故,不得不停工,本來就沒賺到什麽錢,又因為洪水,家裏的水田全都被淹了,相當於今年上半年,既沒有泥瓦匠的收入,也沒有田地裏的收成。
好在他家去年的糧食沒賣,還承包了江爸家的田地,家裏還不至於斷頓,沒糧食吃。
他家都算好的,有泥瓦匠這個手藝,一年到頭賺些錢,那些不願意離開家鄉,出去打工,一年到頭都考地裏的那點收成,完全是地裏刨食的人來說,洪水那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很多人家,去年多出來的糧食賣了,隻留些口糧,如今這些口糧也隻能撐到今年秋收,現在這種情況,別說秋收,這雨就跟天漏了一樣,還在下,八九月份水能不能退下去都不曉得。
想到江檸給老家捐贈了物資,雖不知道有多少,哪怕捐贈個三五千塊錢,換成糧食,也夠村裏人吃不少時間了。
考慮到他們可能還要上電視,接受采訪,出發的時候,還特意把自己梳理的幹淨整潔,一個個的穿上了自己沒有補丁的好衣服,比如江紅軍三兄弟,他們三人因是泥瓦匠,常年和磚頭、水泥打交道,職業使然,再好的衣服到他們身上,也成了灰撲撲的舊衣服,所以他們三人,一年到頭都是洗的發白縫補的破破爛爛的衣服。
臨河大隊的新大隊書記也穿戴一新,他老丈人看到他們這模樣,立刻就是將他們一頓訓斥,讓他們換上最破最差的衣服來,罵他們:“你們是去接收捐款,接收賑災糧食的,穿的這麽好,還怎麽拿賑災糧?腦子是不是虎?”
一頓罵,讓幾個年輕人都趕緊跑回去換上自己的破爛裝了,新任大隊書記今年才三十歲,找半天也沒找到啥破爛衣服,隻好把老丈人的舊衣服穿了。
他今年剛一上任,就遭遇了這樣一場大洪水,後麵如果沒有他老丈人給他指點,他家在許家村也有些勢力,還真要手忙腳亂,可即使如此,他也是焦頭爛額。
他們這些人出發的時候,一個個都用水把頭發向後梳的整整齊齊,衣服舊的不要緊,臉要好看。
可到了吳城的時候,被河風吹的,一個個都原形畢露,全都是純天然原始農村漢子。
因為繞了很長一段路,他們來到吳城時,已經是中午。
到了碼頭的時候,率先看到的,便是被很多警察保護著的七八搜大船。
他們開過來的船,在他們大隊都是大船了,平時周末接送學生上學回家,日常趕集,都用的他們的船,船艙也能放不少貨物,可與這幾條大船相比,那真就是小船了。
看著那幾條小山一樣的大船,大隊書記和村長幾人都傻了眼。
江紅軍興奮地說:“我還頭一次看到這麽大的船,這是大貨船吧?這船也就江裏能開,在河裏,有些河溝窄的,這船過都過不去。”
“檸檸捐的物資不會是這個吧?”江軍興奮的臉都漲紅了,臉上全都是與有榮焉的表情。
被村長嗬斥了一句:“你就別想了,檸檸才多點大的小姑娘?這麽多的物資,這麽多的船,沒個十幾萬都拿不下來。”想了想,他說:“檸檸捐給老家的物資,大概是跟著這些船一起送來的,就不知道檸檸捐贈的在哪裏。”
幾條貨船,有大有小,他的目光往那些小些的貨船上看,也不知道這些物資,能捐贈給他們臨河大隊多少,不知道能不能讓檸檸跟他們說一說,從那些大船上,也給他們村子發些。
村長想的隻有江家村一個村子,大隊書記想的卻是整個臨河大隊。
他此時才剛當上大隊書記,目前還沒有什麽利用職務便利斂財的想法,隻想著怎麽把自己的大隊書記幹好。
他們的船是不能靠近賑災物資穿的,就和許許多多被調來的船隻一樣,停在了碼頭下麵的地方。
第187章 187
這次臨河大隊來的, 一共三條船,他們江家村一條,許家村兩條, 三條船並排停在了一塊兒, 此時這裏已經停了許多像他們這樣不大不小的柴油木船。
幾個人將船停好後,帶著許家村的幾個有威望的漢子一起, 一邊拉繩,將四角鉤狠狠嵌在泥地裏,固定住,防止船跑了,一邊望著江上麵的大貨船。
這麽多警察在把手著, 他們自然是沒膽子去偷去搶,這一點, 江家村的風氣還算好,除了極個別的, 很少出現偷東西搶東西的惡習,但許家村就不一樣了。
許家村是出了名的好鬥野蠻。
江家村在整個十裏八鄉,都算是有名的大村落,四百多戶人家拒絕,旁邊就是小江家村, 一個老祖宗, 互為助力, 就這, 村子沒有江家村大的許家村, 卻能在名聲上, 比江家村還要讓人懼怕一些,就是因為他們村彪悍好鬥的民風。
他們看著那船上的物資, 眼裏滿是貪婪,心想著要是能搞一船,那兄弟們就發了,這一船物資要多少錢啊!
大隊書記許長江一看這些人眼神,就知道他們想的是什麽,立刻皺眉看了他們一眼說:“想想去年槍斃了多少人。”
一句話,說的許家村的六七個大漢一愣,念念不舍地收回黏在大船上的目光,嘴裏嘟囔著:“外地那些人真有錢,捐了這幾大船的物資!”
對江家村村長說:“三大爺,不是你們村江檸叫我們來領賑災物資的嗎?她跟那些人肯定認識,能不能叫她幫我們說說情,給我們臨河大隊多一些物資?”
“就是,可惜我們許家村就兩條船,不然就多開一些船過來。”說話的人舔舔唇,又轉頭看向江麵上停著的那些大船。
江村長實在看不上這些野蠻的許家村人,但還是說:“檸檸是我們臨河大隊的人,她如果不想著我們家鄉的父老鄉親的話,就不會冒著洪水捐贈物資回來,她能幫的,肯定幫。”
一群人不舍得坐小三輪,就租了一個敞篷平時用來運送豬的三輪車,拉著一車人突突突的前往了吳城。
這兩天,因為很多下麵的船被調往吳城,每天都有三輪車和小三輪守在這,半個小時,就將他們拉到了縣/政/府大院,過來登記臨河大隊村民名單,包括每個村子的在校生。
江鎮長給他們打電話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這事是他們村江檸牽頭回來回饋家鄉的,可千萬別給他在裏麵搞鬼,要敢在江檸的事情上搞鬼,別怪他回頭收拾他們。
江鎮長不光在江家村很有威望,在許家村,整個臨河大隊,甚至附近的很多鄉,包括他曾經任職過的石澗鄉等,都是很有威望的,吳城的其它鄉鎮的鎮長、鄉長,他也通通都是認識的。
這事又和宋書記兒子相關,是他兒子和江檸兩人親自帶了這麽多物資回來,各種想伸手的魑魅魍魎,都被壓著,一點不敢伸手,有些還想回了自己地盤,再將這些東西克扣下來的,誰知道中間各種手續十分嚴密,就連發放物資,都有人監督,必須發放到每一個災民手中,他們這才收了小心思,乖乖去登記。
有登記多了的,對吳城十分熟悉又是從基層的基層一點一點爬上來的江鎮長,一看那名單數量,就知道不對,當場就罵了起來,叫人滾回去重新去統計,他站在桌子上,大聲嗬斥著他們:“這些物資有大半都是我們村的江檸捐給我們家鄉父老的,為的就是幫助家鄉父老渡過這次洪災,你們是知道我的,要是連我們江家本地人的便宜都敢占,到時候就別怪我不給你們臉!”
多了幾個十幾個人頭數量的,可能還難以察覺,一下子多出來太多,都是吳城人,誰不知道誰啊?
站在人群中排隊的江村長和江紅軍他們,聽了都呆住了,江軍性子跳脫些,不敢置信的問他大哥:“大哥,我剛剛聽到四叔說了啥?物資是檸檸捐給老家的?”
江紅軍白了弟弟一眼:“四叔說的是檸檸帶救援物資隊,回我們老家幫助父老鄉親的!”
老二江紅兵說:“不對啊大哥,我怎麽聽著四叔意思,也是說物資大半都是檸檸捐回來的呢?”
江村長不耐煩地說:“你們過去問一下你們四叔不就成了嗎?”想了想又說:“你四叔現在忙,不一定有空搭理你,你們就去看看,有沒有什麽能幫忙的。”
許家村的幾個人也都聽到了江鎮長的喊話,也在一起討論:“是不是真的啊?那麽多物資是江檸捐回來的?”
江檸在他們許家村可是大名鼎鼎,比她大哥江鬆還出名。
江鬆早年出名,是因為他從小領著江家村的孩童和許家村的孩童打架,從小到大,愣是把他這一代的男孩子們通通給打服了,所以十分有名。
現在大家提起江檸江柏,再也不是江鬆的弟弟妹妹了,而是稱呼為江柏、江檸,就是因為江柏拍了電影和廣告,現在還有幾個人沒有看過《白蛇》?沒有在電影院看過的,也都租了碟片用dvd看過了。
江檸就更不用說了,整個吳城,乃至烏江市的驕傲。
大隊書記許長江白了他們一眼,他斯斯文文白白淨淨的,說話卻帶著幾分許家村特有的匪氣:“你們就是用你們的腳後跟想想也知道,那麽多物資,檸檸一個人哪來那麽多錢?”他恨不能直接去敲這些人的頭,咬牙切齒地低聲說:“你們能不能在外麵收斂一下你們的蠢氣?”
“哎喲,三哥,我們就是開個玩笑嘛!”許長江現在可是他們整個臨河大隊的老大,他們橫歸橫,也不敢在許長江麵前橫。
許長江這才收了臉上的神色,斯斯文文地說:“在外麵收斂點,別丟了我們檸檸的臉。”
許長江因為是江家村的女婿,在江家村一向吃得開,明明是許家村的人,卻因著江家村女婿的身份,一點不見外的,跟著江家村的人,一口一個‘檸檸’,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和江檸關係有多麽親近。
江紅軍三人順著人群,一直擠,擠到了最裏麵,朝著江鎮長喊:“四叔!四叔!有沒有什麽要我們幫忙的?”
江鎮長現在人手正不夠在這,抬頭見到江紅軍三人,說:“你們來啦?長江和村長來了嗎?”
“都來了,在後麵排隊呢,村長叫我們來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江鎮長正缺人手,看到這他們三個,連忙招手讓他們過來,“這裏在登記吳城各大隊、村落的災民人數,你們過來看著點,別叫人做了假去,這些物資,有一半都是咱們檸檸掏錢的個人捐贈,檸檸回饋家鄉父老是她心裏有家鄉,你們過來看著寫,別讓人趁機在中間挖檸檸牆角。”
三人聞言都瞪大了眼睛,尤其是江紅軍,外雙大眼睛,眼皮都瞪的深邃了幾分,不敢置信地說:“四叔,你是說碼頭上那八條大貨船的物資,還是隻捐給我們臨河大隊的物資,是檸檸捐的啊?”
江鎮長故作嚴肅,眼裏卻全是笑意和驕傲,高聲說:“當然是那八條大貨船中,有一半是我們江家村江檸捐給父老鄉親的啊!隻捐我們臨河大隊算什麽幫助家鄉父老?”
很多還在排隊,不明白賑災物資到底哪裏來的,和江家村村長一樣,隻以為是社會捐贈的,此時聽了江鎮長的話,就像是一塊巨石砸入水中,水紋倏地波動起來,以極快的速度,向外擴散了去,就連剛剛訓斥過許家村幾人許長江,都聽到了這話,一個個下巴都要掉在地上。
許家村一個青年壯漢,掏了掏耳朵,問許長江:“三哥,我怎麽好像又聽到江家阿叔說是江檸自己捐的啊?”
旁邊有認識臨河大隊的人,已經震驚的對許長江他們說了:“乖乖,那幾艘大船的物資都是你們大隊江檸捐的啊?”
“去年我在電視上看到她,也才十七八歲吧?”
“大學生就是了不得,這才考上大學多久,就掙了這麽多錢,給家鄉捐了幾大船的物資,這得多少錢?起碼得有十幾萬了吧?”
大家一聽有十幾萬,一時間都倒抽一口涼氣,很多人的全家存款,也就幾千塊錢,都是掙了錢就用來建房子、修房子,錢少就先建一層,待來年掙了錢,再建二層,再慢慢裝修,貼牆磚,有時候一個房子真正全部建好,要四五年。
一年到頭掙的錢,全都投到了建房上,實際家裏存款的錢,有個兩三千就不錯了。
這十幾萬,在他們心中,那是一輩子都不敢想的巨款,臨河大隊的江檸,居然一下子捐了十幾萬的物資回來。
真是震驚我三大爺!
念個大學就這麽掙錢?
很多對自己鄉鎮上的女生,對自己大隊,甚至村子裏的女孩子,過去讀書上,絲毫不在意的鎮長、鄉長、大隊書記和村長們,一下子在心裏就豎起了一個念頭:念書!要給村裏的丫頭們念書!考大學!
這大學生的掙錢能力,真是叫他們開了眼了。
這要不是江檸帶著如此多的物資回來,捐給家鄉,他們都不知道,大學生居然如此能掙錢!
第188章 188
之前江檸提前被京大錄取, 各種采訪輪番播放,讓烏江市的女孩子們,知道了一件事, 就是女孩子到了高中, 並不會後勁不足,女孩子到了高中, 也可以衝的比男孩子更快更猛,這件事就像是給一直被洗腦教育‘女孩子的成績到了高中就不行’的女孩子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讓她們有了努力的方向,每當累到覺得自己會不會是真的不行的時候, 她們就看看江檸在報紙上的照片,看看江檸, 就仿佛有了繼續下去的力氣和信心。
之前她媽媽為了安慰她,早早就告訴她,她爸給她找了關係,讓她能提前出來,讓她再等等,再等等,等她出來,給她換個名字,換個地方,重新上學。
可江荷花如今的心氣已經全沒了,完全就是荷花媽媽說什麽,她聽什麽,荷花媽媽讓她等,她就等,一天一天的數日子,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年的五月底,之前說是六月份就能出去。
可現在聽到父親說,外麵發洪水,她的事情現在根本沒人有心思去給她走關係後,她還是崩潰了,嚎啕大哭,原本就小的眼睛,哭的眼睛腫的隻剩一條縫。
她原本胖嘟嘟的臉頰,現在完全瘦了下去,原本有些敦實的身材,也如她曾經理想的那樣瘦了下來,她個子不高,一身監獄製服穿在她又矮又瘦的身上,可憐巴巴的。
大隊書記看到這樣的女兒,心裏是又氣又痛,又無奈,對江荷花說:“原本以為你今年就能出來的,哪曉得會發洪水,所有人都去抗洪救災了,哪還有時間管你的事。”他安慰江荷花:“也就一年了,這兩年你都熬了出來,你別急,我和你媽媽準備到你哥哥的大學附近買套房,你出來後就不回村了,外麵人不認識我們,你到時候找個學校,把年齡改小一些,繼續念書是一樣的。”
就是不能考公考編了。
江荷花能怎麽辦?隻能哭,隻能繼續後悔,她真的腸子都悔青了,尤其是看到她爸白了一大半的頭發,還有她媽媽發間的白發。
其實大隊書記愁的,不光是江荷花還有一年刑期的事,還有他辭去大隊書記工作後,他完全沒有其他技能,出去後,完全不知道該做點別的什麽。
他都四十多歲了,十幾年都在村子裏,從一個小記分員,幹到大隊書記,一輩子都在臨河大隊,沒出去過。
安穩的日子待久了,也被人捧習慣了,這小半年,他和荷花媽媽出去找工作,完全不適應。
荷花媽媽自從嫁給他後,就沒工作過,一天到晚都是葉子牌,已經完全喪失了工作的能力,隻能依靠他,他是家裏的頂梁柱,兒子還有一年才大學畢業,家裏家外完全靠他。
他想找個文職工作,可現在工作哪裏好找?尤其是他都四十多歲了,別看大隊書記的官不大,那也是一個大隊的一把手,走到哪都受人尊敬,現在離了臨河大隊重新找工作,走到哪兒都不受人待見。
這樣的落差,荷花爸爸根本受不住。
原本他存了些錢,是想在買套房子的,可半年下來,他找不到工作,坐吃山空,他哪裏還敢貸款買房,讓自己背那麽多債務?沒看大個子那些年,年輕時多意氣風發的一個人,硬生生都被那些債務壓垮了嗎?
兩個人沒辦法,就隻能在兒子學校附近租房子住,也學著別人,支了個小攤,賣早點。
這件事他自己是完全不會的,隻能依靠荷花媽媽來做,可荷花媽媽這麽些年,哪裏吃過這樣的苦?在荷花爸爸完全幫不了忙,她自己幹了兩天,就累的幹不動了,荷花爸爸就隻能自己硬學。
這對順遂了一輩子的荷花爸爸而言,也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為了這個女兒,一輩子的尊嚴和老臉都踩到泥地裏去了,社會地位的落差,這讓他在重新適應這個社會的同時,心裏也不由對女兒生出了些怨懟。
如果不是這個女兒太蠢,好好的去造自己族妹的謠,他現在還是風光無限的大隊書記,哪裏像現在這樣,處處陪笑臉,看人臉色,連家都不敢回。
其實艱難的何止是他,所有受災的災民們都很艱難。
江大伯一家,往年都靠接泥瓦匠的活來維持生計,今年因為一直下雨,沒接到什麽活,即使接到了活,也一直因為雨水的緣故,不得不停工,本來就沒賺到什麽錢,又因為洪水,家裏的水田全都被淹了,相當於今年上半年,既沒有泥瓦匠的收入,也沒有田地裏的收成。
好在他家去年的糧食沒賣,還承包了江爸家的田地,家裏還不至於斷頓,沒糧食吃。
他家都算好的,有泥瓦匠這個手藝,一年到頭賺些錢,那些不願意離開家鄉,出去打工,一年到頭都考地裏的那點收成,完全是地裏刨食的人來說,洪水那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很多人家,去年多出來的糧食賣了,隻留些口糧,如今這些口糧也隻能撐到今年秋收,現在這種情況,別說秋收,這雨就跟天漏了一樣,還在下,八九月份水能不能退下去都不曉得。
想到江檸給老家捐贈了物資,雖不知道有多少,哪怕捐贈個三五千塊錢,換成糧食,也夠村裏人吃不少時間了。
考慮到他們可能還要上電視,接受采訪,出發的時候,還特意把自己梳理的幹淨整潔,一個個的穿上了自己沒有補丁的好衣服,比如江紅軍三兄弟,他們三人因是泥瓦匠,常年和磚頭、水泥打交道,職業使然,再好的衣服到他們身上,也成了灰撲撲的舊衣服,所以他們三人,一年到頭都是洗的發白縫補的破破爛爛的衣服。
臨河大隊的新大隊書記也穿戴一新,他老丈人看到他們這模樣,立刻就是將他們一頓訓斥,讓他們換上最破最差的衣服來,罵他們:“你們是去接收捐款,接收賑災糧食的,穿的這麽好,還怎麽拿賑災糧?腦子是不是虎?”
一頓罵,讓幾個年輕人都趕緊跑回去換上自己的破爛裝了,新任大隊書記今年才三十歲,找半天也沒找到啥破爛衣服,隻好把老丈人的舊衣服穿了。
他今年剛一上任,就遭遇了這樣一場大洪水,後麵如果沒有他老丈人給他指點,他家在許家村也有些勢力,還真要手忙腳亂,可即使如此,他也是焦頭爛額。
他們這些人出發的時候,一個個都用水把頭發向後梳的整整齊齊,衣服舊的不要緊,臉要好看。
可到了吳城的時候,被河風吹的,一個個都原形畢露,全都是純天然原始農村漢子。
因為繞了很長一段路,他們來到吳城時,已經是中午。
到了碼頭的時候,率先看到的,便是被很多警察保護著的七八搜大船。
他們開過來的船,在他們大隊都是大船了,平時周末接送學生上學回家,日常趕集,都用的他們的船,船艙也能放不少貨物,可與這幾條大船相比,那真就是小船了。
看著那幾條小山一樣的大船,大隊書記和村長幾人都傻了眼。
江紅軍興奮地說:“我還頭一次看到這麽大的船,這是大貨船吧?這船也就江裏能開,在河裏,有些河溝窄的,這船過都過不去。”
“檸檸捐的物資不會是這個吧?”江軍興奮的臉都漲紅了,臉上全都是與有榮焉的表情。
被村長嗬斥了一句:“你就別想了,檸檸才多點大的小姑娘?這麽多的物資,這麽多的船,沒個十幾萬都拿不下來。”想了想,他說:“檸檸捐給老家的物資,大概是跟著這些船一起送來的,就不知道檸檸捐贈的在哪裏。”
幾條貨船,有大有小,他的目光往那些小些的貨船上看,也不知道這些物資,能捐贈給他們臨河大隊多少,不知道能不能讓檸檸跟他們說一說,從那些大船上,也給他們村子發些。
村長想的隻有江家村一個村子,大隊書記想的卻是整個臨河大隊。
他此時才剛當上大隊書記,目前還沒有什麽利用職務便利斂財的想法,隻想著怎麽把自己的大隊書記幹好。
他們的船是不能靠近賑災物資穿的,就和許許多多被調來的船隻一樣,停在了碼頭下麵的地方。
第187章 187
這次臨河大隊來的, 一共三條船,他們江家村一條,許家村兩條, 三條船並排停在了一塊兒, 此時這裏已經停了許多像他們這樣不大不小的柴油木船。
幾個人將船停好後,帶著許家村的幾個有威望的漢子一起, 一邊拉繩,將四角鉤狠狠嵌在泥地裏,固定住,防止船跑了,一邊望著江上麵的大貨船。
這麽多警察在把手著, 他們自然是沒膽子去偷去搶,這一點, 江家村的風氣還算好,除了極個別的, 很少出現偷東西搶東西的惡習,但許家村就不一樣了。
許家村是出了名的好鬥野蠻。
江家村在整個十裏八鄉,都算是有名的大村落,四百多戶人家拒絕,旁邊就是小江家村, 一個老祖宗, 互為助力, 就這, 村子沒有江家村大的許家村, 卻能在名聲上, 比江家村還要讓人懼怕一些,就是因為他們村彪悍好鬥的民風。
他們看著那船上的物資, 眼裏滿是貪婪,心想著要是能搞一船,那兄弟們就發了,這一船物資要多少錢啊!
大隊書記許長江一看這些人眼神,就知道他們想的是什麽,立刻皺眉看了他們一眼說:“想想去年槍斃了多少人。”
一句話,說的許家村的六七個大漢一愣,念念不舍地收回黏在大船上的目光,嘴裏嘟囔著:“外地那些人真有錢,捐了這幾大船的物資!”
對江家村村長說:“三大爺,不是你們村江檸叫我們來領賑災物資的嗎?她跟那些人肯定認識,能不能叫她幫我們說說情,給我們臨河大隊多一些物資?”
“就是,可惜我們許家村就兩條船,不然就多開一些船過來。”說話的人舔舔唇,又轉頭看向江麵上停著的那些大船。
江村長實在看不上這些野蠻的許家村人,但還是說:“檸檸是我們臨河大隊的人,她如果不想著我們家鄉的父老鄉親的話,就不會冒著洪水捐贈物資回來,她能幫的,肯定幫。”
一群人不舍得坐小三輪,就租了一個敞篷平時用來運送豬的三輪車,拉著一車人突突突的前往了吳城。
這兩天,因為很多下麵的船被調往吳城,每天都有三輪車和小三輪守在這,半個小時,就將他們拉到了縣/政/府大院,過來登記臨河大隊村民名單,包括每個村子的在校生。
江鎮長給他們打電話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這事是他們村江檸牽頭回來回饋家鄉的,可千萬別給他在裏麵搞鬼,要敢在江檸的事情上搞鬼,別怪他回頭收拾他們。
江鎮長不光在江家村很有威望,在許家村,整個臨河大隊,甚至附近的很多鄉,包括他曾經任職過的石澗鄉等,都是很有威望的,吳城的其它鄉鎮的鎮長、鄉長,他也通通都是認識的。
這事又和宋書記兒子相關,是他兒子和江檸兩人親自帶了這麽多物資回來,各種想伸手的魑魅魍魎,都被壓著,一點不敢伸手,有些還想回了自己地盤,再將這些東西克扣下來的,誰知道中間各種手續十分嚴密,就連發放物資,都有人監督,必須發放到每一個災民手中,他們這才收了小心思,乖乖去登記。
有登記多了的,對吳城十分熟悉又是從基層的基層一點一點爬上來的江鎮長,一看那名單數量,就知道不對,當場就罵了起來,叫人滾回去重新去統計,他站在桌子上,大聲嗬斥著他們:“這些物資有大半都是我們村的江檸捐給我們家鄉父老的,為的就是幫助家鄉父老渡過這次洪災,你們是知道我的,要是連我們江家本地人的便宜都敢占,到時候就別怪我不給你們臉!”
多了幾個十幾個人頭數量的,可能還難以察覺,一下子多出來太多,都是吳城人,誰不知道誰啊?
站在人群中排隊的江村長和江紅軍他們,聽了都呆住了,江軍性子跳脫些,不敢置信的問他大哥:“大哥,我剛剛聽到四叔說了啥?物資是檸檸捐給老家的?”
江紅軍白了弟弟一眼:“四叔說的是檸檸帶救援物資隊,回我們老家幫助父老鄉親的!”
老二江紅兵說:“不對啊大哥,我怎麽聽著四叔意思,也是說物資大半都是檸檸捐回來的呢?”
江村長不耐煩地說:“你們過去問一下你們四叔不就成了嗎?”想了想又說:“你四叔現在忙,不一定有空搭理你,你們就去看看,有沒有什麽能幫忙的。”
許家村的幾個人也都聽到了江鎮長的喊話,也在一起討論:“是不是真的啊?那麽多物資是江檸捐回來的?”
江檸在他們許家村可是大名鼎鼎,比她大哥江鬆還出名。
江鬆早年出名,是因為他從小領著江家村的孩童和許家村的孩童打架,從小到大,愣是把他這一代的男孩子們通通給打服了,所以十分有名。
現在大家提起江檸江柏,再也不是江鬆的弟弟妹妹了,而是稱呼為江柏、江檸,就是因為江柏拍了電影和廣告,現在還有幾個人沒有看過《白蛇》?沒有在電影院看過的,也都租了碟片用dvd看過了。
江檸就更不用說了,整個吳城,乃至烏江市的驕傲。
大隊書記許長江白了他們一眼,他斯斯文文白白淨淨的,說話卻帶著幾分許家村特有的匪氣:“你們就是用你們的腳後跟想想也知道,那麽多物資,檸檸一個人哪來那麽多錢?”他恨不能直接去敲這些人的頭,咬牙切齒地低聲說:“你們能不能在外麵收斂一下你們的蠢氣?”
“哎喲,三哥,我們就是開個玩笑嘛!”許長江現在可是他們整個臨河大隊的老大,他們橫歸橫,也不敢在許長江麵前橫。
許長江這才收了臉上的神色,斯斯文文地說:“在外麵收斂點,別丟了我們檸檸的臉。”
許長江因為是江家村的女婿,在江家村一向吃得開,明明是許家村的人,卻因著江家村女婿的身份,一點不見外的,跟著江家村的人,一口一個‘檸檸’,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和江檸關係有多麽親近。
江紅軍三人順著人群,一直擠,擠到了最裏麵,朝著江鎮長喊:“四叔!四叔!有沒有什麽要我們幫忙的?”
江鎮長現在人手正不夠在這,抬頭見到江紅軍三人,說:“你們來啦?長江和村長來了嗎?”
“都來了,在後麵排隊呢,村長叫我們來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江鎮長正缺人手,看到這他們三個,連忙招手讓他們過來,“這裏在登記吳城各大隊、村落的災民人數,你們過來看著點,別叫人做了假去,這些物資,有一半都是咱們檸檸掏錢的個人捐贈,檸檸回饋家鄉父老是她心裏有家鄉,你們過來看著寫,別讓人趁機在中間挖檸檸牆角。”
三人聞言都瞪大了眼睛,尤其是江紅軍,外雙大眼睛,眼皮都瞪的深邃了幾分,不敢置信地說:“四叔,你是說碼頭上那八條大貨船的物資,還是隻捐給我們臨河大隊的物資,是檸檸捐的啊?”
江鎮長故作嚴肅,眼裏卻全是笑意和驕傲,高聲說:“當然是那八條大貨船中,有一半是我們江家村江檸捐給父老鄉親的啊!隻捐我們臨河大隊算什麽幫助家鄉父老?”
很多還在排隊,不明白賑災物資到底哪裏來的,和江家村村長一樣,隻以為是社會捐贈的,此時聽了江鎮長的話,就像是一塊巨石砸入水中,水紋倏地波動起來,以極快的速度,向外擴散了去,就連剛剛訓斥過許家村幾人許長江,都聽到了這話,一個個下巴都要掉在地上。
許家村一個青年壯漢,掏了掏耳朵,問許長江:“三哥,我怎麽好像又聽到江家阿叔說是江檸自己捐的啊?”
旁邊有認識臨河大隊的人,已經震驚的對許長江他們說了:“乖乖,那幾艘大船的物資都是你們大隊江檸捐的啊?”
“去年我在電視上看到她,也才十七八歲吧?”
“大學生就是了不得,這才考上大學多久,就掙了這麽多錢,給家鄉捐了幾大船的物資,這得多少錢?起碼得有十幾萬了吧?”
大家一聽有十幾萬,一時間都倒抽一口涼氣,很多人的全家存款,也就幾千塊錢,都是掙了錢就用來建房子、修房子,錢少就先建一層,待來年掙了錢,再建二層,再慢慢裝修,貼牆磚,有時候一個房子真正全部建好,要四五年。
一年到頭掙的錢,全都投到了建房上,實際家裏存款的錢,有個兩三千就不錯了。
這十幾萬,在他們心中,那是一輩子都不敢想的巨款,臨河大隊的江檸,居然一下子捐了十幾萬的物資回來。
真是震驚我三大爺!
念個大學就這麽掙錢?
很多對自己鄉鎮上的女生,對自己大隊,甚至村子裏的女孩子,過去讀書上,絲毫不在意的鎮長、鄉長、大隊書記和村長們,一下子在心裏就豎起了一個念頭:念書!要給村裏的丫頭們念書!考大學!
這大學生的掙錢能力,真是叫他們開了眼了。
這要不是江檸帶著如此多的物資回來,捐給家鄉,他們都不知道,大學生居然如此能掙錢!
第188章 188
之前江檸提前被京大錄取, 各種采訪輪番播放,讓烏江市的女孩子們,知道了一件事, 就是女孩子到了高中, 並不會後勁不足,女孩子到了高中, 也可以衝的比男孩子更快更猛,這件事就像是給一直被洗腦教育‘女孩子的成績到了高中就不行’的女孩子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讓她們有了努力的方向,每當累到覺得自己會不會是真的不行的時候, 她們就看看江檸在報紙上的照片,看看江檸, 就仿佛有了繼續下去的力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