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這邊。
看完了《西遊記》中關於紫陽真人的記載,順手又查起了他的生平著作。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這位紫陽真人張伯端,與白玉蟾、石泰、薛式、陳楠等人合稱為“南宗五祖”。
更是被全真道奉為“南宗始祖”,可見來頭之大。
不但來頭大,紫陽真人的成就更是驚人。
就連張天來自後世,見多了各行各業百花齊放的輝煌成就,亦心生景仰。
首先,紫陽真人的本身著作、詩歌數量不少,水平也不低。
還嚐試過儒、道、佛三教歸一,又創造了“性命雙修、先命後性、道禪合流”等內丹的修煉功法。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當屬《悟真篇》。
這本書資料庫裏麵就有,但是張天看不明白。
令張天震撼的是這本書的一連串榮譽:
“內丹術集大成者。”
“與漢代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並稱為‘丹經之王’。”
“千古丹經之祖!”
後世耳熟能詳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這些修煉境界,紫陽真人在《悟真篇》裏給出了明確的修煉方式。
按紫陽真人的理論,循序漸進,最終可與道合一,成就金丹大道。
後世之人隻是在影視小說裏“修仙”,這一位可是真真切切開創自己的修仙大道。
如此成就,縱使放在華夏五千年的曆史,亦是一顆映照星空的大星。
指引著無數求道之人的修煉方向。
這等千年難遇的高人,別說忽悠了,張天自己都恨不得拜入他門下。
可惜自己陰差陽錯披了一層仙人的外衣,拜師是不可能拜的了。
隻能以“論道”的方式,跟紫陽真人交流一二。
但是修道的方法,張天一竅不通。
加上道家典籍寫得晦澀難明,還有許多暗語,就算是臨時抱佛腳都抱不過來。
隻能借助後世的知識,跟紫陽真人交流互換。
但在這一切之前,得想個完美的借口,填上《西遊記》中的坑才行。
…………
皇宮裏。
安佑帝自然早就收到城門的上報,知道紫陽真人張伯端進城的消息。
但是卻未直接召見。
而是把徐聞、史尚書、傅文林等重臣召進宮來。
安佑帝問道:“徐聞,聽說紫陽真人去了張府?”
“回皇上,紫陽真人確是登門拜訪,但仙師並未接見,而且,仙師之態度,有些反常……”
徐聞將事情經過,細細說了一下。
當聽到那句“他怎麽還活著”,眾人也是麵麵相覷,心裏也像其他人一樣胡亂猜測。
猜了一會無果,大家隻好放棄。
皇帝手裏拿出一卷書冊,臉帶疑惑輕輕念了幾句:
“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了了心猿方寸機,三千功行與天齊。”
“這是紫陽真人寫的《絕句六十四首》,徐聞,你身為上仙弟子,與佛道之人更近。”
“難道修行之人,皆是如此狂放?”
後世經常聽說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出自紫陽真人寫的這首《絕句六十四首》。
這裏麵的意思,放在後世都極具衝擊力,何況現在的封建王朝。
好在安朝治國溫和,沒搞什麽文字獄。
若是放在清朝,評價就不是“狂放”,而是“狂悖”了。
前有白玉蟾的“我生不信有神仙”,現有張伯端的“我命不由天”。
實在跟提倡清淨無為、順其自然的道家印象相差甚遠。
安佑帝甚至都懷疑,以前學的《老子》等等道家典籍,是不是自己學錯了?
怎麽來的道家高人,表麵清淨無為,內心卻一個比一個狂!
就連他認為超然物外的上仙張天,也在《西遊記》裏“大鬧天宮”,編排玉皇大帝鑽桌子底。
還敢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隻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
似乎在隱喻什麽。
一個如此是偶然,兩個是巧合,三個皆是如此,就大大顛覆安佑帝的三觀了。
徐聞知道皇上不是想追究什麽責任,隻是被修道之人刺激到了。
“皇上,我們俗世凡人為了爭那絲毫的名利,尚且打得頭破血流。”
“求道之人,最終目的是要成仙,逍遙天地。”
“若是無這種逆天而行的大氣魄、大毅力,豈能與天爭命?”
“他們的清淨無為,看破紅塵,說不定是看不上世俗的名利罷了。”
“嗯……徐解元言之有理。”眾人點頭認可。
俗世之人,當個官都不知道要付出了多少努力和代價。
那些想成仙的人,比當皇帝更難。
有史記載以來,皇帝有幾百個,但傳說修煉成仙的凡人,可比皇帝少多了。
沒有這種氣魄,怎麽爭得那一絲機緣?
徐聞道:“皇上,求道之人,求的是逍遙天地。”
“臣認為朝廷不但不必忌諱,反而要大力支持。”
安佑帝奇怪道:“哦?是何道理?”
徐聞繼續道:“修行之人,許多都是人傑,天地眷顧之人。”
“由他們在前麵探索,說不定真能找到通天之路。”
“縱使不能尋找到成仙之法,他們創造的許多功法,練起來亦能延年益壽。”
“若是這一群人放到俗世中爭名奪利,不知會掀起何等風浪。”
“以史為鑒,臣認為,應多引導佛道兩教之人潛心修煉,少問俗事。”
“如此,出世與入世兩相宜。”
“若是以前,臣還不知道如何引導。”
“如今仙師降世,讓天下修行之人看到真仙之威能。”
“朝廷隻要稍加引導,以後將再無佛、道亂世之隱患。”
安佑帝略一思索,感覺可行。
曆朝曆代,造反的道教分支可謂是數不勝數。
例如比較出名的東漢末年,以張角為首的太平道黃巾起義。
三國時期的五鬥米教。
從東晉到北魏造反了不下九次的造反專業戶李家道。
至於其他大大小小、真假難辨打著道教名義的起義,那就更多了。
佛教雖然不怎麽造反,但喜歡侵吞田產,隱匿人口,腐蝕天下。
逼得不少皇帝不得不“滅佛”,也不令人安心。
如果可以使佛道兩教的人專心修行,既可以探索修煉之法,又可以給朝廷減少許多麻煩。
安佑帝道:“可。你擬好章程,呈上給朕。”
“微臣遵旨。”
一旁的史尚書道:“臣聽說前不久有懂佛門神足通的高僧拜訪,上仙既然相約紫陽真人,皇上,不如一並促成此事。”
“說不定能再現當初皇城鬥法之盛況。”
說到這個,大家都有些心馳神往。
除了能看鬥法,說不定還能再見到傳說中的某個仙佛。
安佑帝道:“那佛門高僧既然敢在上仙麵前說懂得神足通,料想佛法不差。”
“徐聞,請向上仙轉達朕意:與紫陽真人論道之時,可否加上佛門中人,朕欲前往旁觀,望上仙允許。”
徐聞道:“微臣遵命。”
…………
徐聞帶著皇帝的旨意回來,告之張天。
張天倒沒有抵觸,反正見一個是見,見兩個也是見。
不如將這些懂得道法神通的高人聚集到一起,坐而論道,相互間增長見識。
看完了《西遊記》中關於紫陽真人的記載,順手又查起了他的生平著作。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這位紫陽真人張伯端,與白玉蟾、石泰、薛式、陳楠等人合稱為“南宗五祖”。
更是被全真道奉為“南宗始祖”,可見來頭之大。
不但來頭大,紫陽真人的成就更是驚人。
就連張天來自後世,見多了各行各業百花齊放的輝煌成就,亦心生景仰。
首先,紫陽真人的本身著作、詩歌數量不少,水平也不低。
還嚐試過儒、道、佛三教歸一,又創造了“性命雙修、先命後性、道禪合流”等內丹的修煉功法。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當屬《悟真篇》。
這本書資料庫裏麵就有,但是張天看不明白。
令張天震撼的是這本書的一連串榮譽:
“內丹術集大成者。”
“與漢代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並稱為‘丹經之王’。”
“千古丹經之祖!”
後世耳熟能詳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這些修煉境界,紫陽真人在《悟真篇》裏給出了明確的修煉方式。
按紫陽真人的理論,循序漸進,最終可與道合一,成就金丹大道。
後世之人隻是在影視小說裏“修仙”,這一位可是真真切切開創自己的修仙大道。
如此成就,縱使放在華夏五千年的曆史,亦是一顆映照星空的大星。
指引著無數求道之人的修煉方向。
這等千年難遇的高人,別說忽悠了,張天自己都恨不得拜入他門下。
可惜自己陰差陽錯披了一層仙人的外衣,拜師是不可能拜的了。
隻能以“論道”的方式,跟紫陽真人交流一二。
但是修道的方法,張天一竅不通。
加上道家典籍寫得晦澀難明,還有許多暗語,就算是臨時抱佛腳都抱不過來。
隻能借助後世的知識,跟紫陽真人交流互換。
但在這一切之前,得想個完美的借口,填上《西遊記》中的坑才行。
…………
皇宮裏。
安佑帝自然早就收到城門的上報,知道紫陽真人張伯端進城的消息。
但是卻未直接召見。
而是把徐聞、史尚書、傅文林等重臣召進宮來。
安佑帝問道:“徐聞,聽說紫陽真人去了張府?”
“回皇上,紫陽真人確是登門拜訪,但仙師並未接見,而且,仙師之態度,有些反常……”
徐聞將事情經過,細細說了一下。
當聽到那句“他怎麽還活著”,眾人也是麵麵相覷,心裏也像其他人一樣胡亂猜測。
猜了一會無果,大家隻好放棄。
皇帝手裏拿出一卷書冊,臉帶疑惑輕輕念了幾句:
“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了了心猿方寸機,三千功行與天齊。”
“這是紫陽真人寫的《絕句六十四首》,徐聞,你身為上仙弟子,與佛道之人更近。”
“難道修行之人,皆是如此狂放?”
後世經常聽說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出自紫陽真人寫的這首《絕句六十四首》。
這裏麵的意思,放在後世都極具衝擊力,何況現在的封建王朝。
好在安朝治國溫和,沒搞什麽文字獄。
若是放在清朝,評價就不是“狂放”,而是“狂悖”了。
前有白玉蟾的“我生不信有神仙”,現有張伯端的“我命不由天”。
實在跟提倡清淨無為、順其自然的道家印象相差甚遠。
安佑帝甚至都懷疑,以前學的《老子》等等道家典籍,是不是自己學錯了?
怎麽來的道家高人,表麵清淨無為,內心卻一個比一個狂!
就連他認為超然物外的上仙張天,也在《西遊記》裏“大鬧天宮”,編排玉皇大帝鑽桌子底。
還敢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隻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
似乎在隱喻什麽。
一個如此是偶然,兩個是巧合,三個皆是如此,就大大顛覆安佑帝的三觀了。
徐聞知道皇上不是想追究什麽責任,隻是被修道之人刺激到了。
“皇上,我們俗世凡人為了爭那絲毫的名利,尚且打得頭破血流。”
“求道之人,最終目的是要成仙,逍遙天地。”
“若是無這種逆天而行的大氣魄、大毅力,豈能與天爭命?”
“他們的清淨無為,看破紅塵,說不定是看不上世俗的名利罷了。”
“嗯……徐解元言之有理。”眾人點頭認可。
俗世之人,當個官都不知道要付出了多少努力和代價。
那些想成仙的人,比當皇帝更難。
有史記載以來,皇帝有幾百個,但傳說修煉成仙的凡人,可比皇帝少多了。
沒有這種氣魄,怎麽爭得那一絲機緣?
徐聞道:“皇上,求道之人,求的是逍遙天地。”
“臣認為朝廷不但不必忌諱,反而要大力支持。”
安佑帝奇怪道:“哦?是何道理?”
徐聞繼續道:“修行之人,許多都是人傑,天地眷顧之人。”
“由他們在前麵探索,說不定真能找到通天之路。”
“縱使不能尋找到成仙之法,他們創造的許多功法,練起來亦能延年益壽。”
“若是這一群人放到俗世中爭名奪利,不知會掀起何等風浪。”
“以史為鑒,臣認為,應多引導佛道兩教之人潛心修煉,少問俗事。”
“如此,出世與入世兩相宜。”
“若是以前,臣還不知道如何引導。”
“如今仙師降世,讓天下修行之人看到真仙之威能。”
“朝廷隻要稍加引導,以後將再無佛、道亂世之隱患。”
安佑帝略一思索,感覺可行。
曆朝曆代,造反的道教分支可謂是數不勝數。
例如比較出名的東漢末年,以張角為首的太平道黃巾起義。
三國時期的五鬥米教。
從東晉到北魏造反了不下九次的造反專業戶李家道。
至於其他大大小小、真假難辨打著道教名義的起義,那就更多了。
佛教雖然不怎麽造反,但喜歡侵吞田產,隱匿人口,腐蝕天下。
逼得不少皇帝不得不“滅佛”,也不令人安心。
如果可以使佛道兩教的人專心修行,既可以探索修煉之法,又可以給朝廷減少許多麻煩。
安佑帝道:“可。你擬好章程,呈上給朕。”
“微臣遵旨。”
一旁的史尚書道:“臣聽說前不久有懂佛門神足通的高僧拜訪,上仙既然相約紫陽真人,皇上,不如一並促成此事。”
“說不定能再現當初皇城鬥法之盛況。”
說到這個,大家都有些心馳神往。
除了能看鬥法,說不定還能再見到傳說中的某個仙佛。
安佑帝道:“那佛門高僧既然敢在上仙麵前說懂得神足通,料想佛法不差。”
“徐聞,請向上仙轉達朕意:與紫陽真人論道之時,可否加上佛門中人,朕欲前往旁觀,望上仙允許。”
徐聞道:“微臣遵命。”
…………
徐聞帶著皇帝的旨意回來,告之張天。
張天倒沒有抵觸,反正見一個是見,見兩個也是見。
不如將這些懂得道法神通的高人聚集到一起,坐而論道,相互間增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