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吳用心思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穿越古代搞農民起義,那麽公審大會就不能少。
隨著一個個平日裏為惡一方的權貴人家和市井混子被梁山友好請出,一一論定罪責。
重者一刀斬,輕者則被梁山放話要帶回山上改造。
濟州百姓無不是拍手稱讚,沒了這些禍害,他們的日子想必會輕鬆不少。
菜市口一旁的酒肆中,濟州府尹和通判等高級官吏眼睜睜瞧著蔡五被殺,往日中的錢財好友又被拉出審判,他們俱是心有淒淒。
濟州府尹姓餘,名雲,是個不大不小的貪官,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官聲一般,但也沒到人憎狗厭的地步。
餘雲十分憂懼梁山是否會將自己也拉出去審判,若是如此,那他半世名譽可就徹底沒了,傳揚出去,他是非死不可。
士大夫階層對於名聲有著別樣的理解。
你可以被百姓罵,但草芥之言無傷大雅。
可一旦被百姓審判,特別是其中涉及到草寇流民,那為了士大夫階層的顏麵,那你不想體麵,自會有人幫你體麵。
畢竟自古都是官審民,哪有民審官的。
餘雲想咬舌自盡,以全自己聲名,可剛剛舌齒相碰,心中不由得湧起一股懼意。
牙太軟,舌太硬,他更怕疼啊!
時間便在餘雲的猶猶豫豫中緩緩流逝。
直到吳用走進酒肆,餘雲咬舌自盡的戲碼還停留在伸舌頭。
看著餘雲一副苦大仇深,眉頭皺成一團的模樣,吳用不禁有些疑惑道。
“餘知府,你這是在?”
聽到吳用問話,餘雲睜開緊閉的雙眼,心中七上八下,語氣緊張道。
“莫不是輪到我了?”
聞言,吳用一愣,隨即明白餘雲是擔心被拉出去審判,他嗬嗬一笑,輕鬆說道。
“餘知府是個識相的,自是不同於那些人,切勿擔心。”
聽到吳用說自己是個識相的,餘雲不由的麵色一紅,頗為羞愧。
隻因之前在瞿陽的帶領下,吳用領著三五百人直奔濟州府衙,當時餘雲正和濟州通判在衙內商議陳思平回城一事。
不出意料的,餘雲見到吳用等人氣勢洶洶,很愉快的就跪了。
不哭不鬧,不抵抗不逃跑,餘雲老老實實的跟著吳用來到酒肆,還順道勸降不少衙役官差,亦算是識時務的典型代表。
不怪餘雲沒骨氣,實在是瞿陽太暴躁,上去就是踢門踹桌,將刀直接架在餘雲脖子上,容不得餘雲半分拒絕。
性命當前,餘雲隻能照吳用吩咐,一路勸降公差安撫百姓。
吳用可不管餘雲是何心態,開門見山道。
“餘知府,你適才也應聽到我等不日即回梁山,便勞煩知府隨行一二。”
聽到吳用要把自己押上梁山,餘雲哪還有心思羞愧,急忙說道。
“吳先生,萬萬不可啊!爾等打破府城,洗劫府庫,搶奪了城內諸多財物,這些都已是驚天大事,若叫朝廷知曉,怕是會派禁軍征討梁山。”
“我是濟州府尹,若是吳先生能放我離去,我可為梁山遮掩此事,好不教朝廷知曉。”
“且梁山真將我抓上山去,亦是無甚用處,我一不會武,二不精文,隻會憑白多一張吃飯的嘴,得不償失啊!”
餘雲急匆匆講了一大堆,可吳用卻是麵色不改,隻是冷冷看著。
眼見吳用是鐵了心要押自己上梁山,餘雲隻好說道。
“大宋從未有五品大員被賊寇擄走的先例,若是梁山一意孤行強拉我上山,朝廷必不會善罷甘休。”
“梁山再強,不過是在濟州府一府之地逞凶,爾等今日能夠使用巧計奪下濟州城,不過是陳思平廢物無能,可大宋精兵強將無數,八十萬禁軍,三十萬西軍,梁山豈能抵擋!”
示弱不成改威逼,吳用隻覺可笑至極。
若是梁山沒有紅薯水泥火藥,那吳用倒真是會懼怕大宋百年積威,可有了這些利器,吳用的心變大了。
禁軍,西軍,又能如何,便是北遼西夏在吳用眼中,亦不過是彈指可滅。
吳用本就是自傲之人,排兵布陣,用計算敵,他從不覺得會弱於當今天下任何人。
正是:
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
自從見識過梁山軍士和火藥殺器,他的誌向便是輔佐劉玄做從龍之臣。
梁山和大宋比士卒,梁山戰兵甩大宋官兵幾條街,吳用有自信一萬勝五萬,五萬戰十萬,大宋官兵不過草芥耳。
更不用提還有驚若天雷的梁山火藥——長柄手雷,一枚下去,足以傷敵數十,端的厲害。
又兼劉玄有言火藥威力不止於此,日後還會有愈發威力大的火器。
此時回想起來,吳用都還震撼不已。
什麽八十萬禁軍,三十萬西軍,在梁山火藥麵前都是浮雲,不堪一提。
梁山現在火藥尚缺,劉玄口中的熱武器不成規模,還得真刀真槍的廝殺,吳用巴不得大宋朝廷派兵來攻打梁山,到時他好一展計謀,多立功勞,在劉玄麵前好生露露臉,不然等到火藥齊全,他怕是無用武之地了。
畢竟他學的是傳統兵法,沒有涉及到火藥運用,且火藥的威力,又哪需要什麽兵法。
至於打不打得過大宋,吳用對大宋還是了解的,大宋哪會一次性派幾十萬兵馬攻打梁山,多是慢慢增加人馬,邊打邊詔安,直到雙方撕破臉皮,才會動真格。
可幾萬人又哪能打得過梁山,等到大宋真的派十幾二十萬兵馬時,梁山早就發展起來了。
建功立業,就在當下。
吳用洗劫濟州城,想將餘雲這個濟州府尹帶上梁山,便是存有勾大宋朝廷派兵來攻的心思。
不趁梁山現在還處於發展階段多打敗官軍幾次,他如何得劉玄看重。
任餘雲說破天去,吳用隻是命令士卒將其和濟州高級官吏統統帶走,一並和陳思平等人押在一處,準備帶回梁山等候劉玄發落。
大事已完,小事頗多。
吳用忙了一陣,卻是瞧見小溫侯呂方正跟在宋萬身旁看熱鬧,猛地想起濟州城中他有兩個舊相識,或可拉上梁山助力自己。
隨著一個個平日裏為惡一方的權貴人家和市井混子被梁山友好請出,一一論定罪責。
重者一刀斬,輕者則被梁山放話要帶回山上改造。
濟州百姓無不是拍手稱讚,沒了這些禍害,他們的日子想必會輕鬆不少。
菜市口一旁的酒肆中,濟州府尹和通判等高級官吏眼睜睜瞧著蔡五被殺,往日中的錢財好友又被拉出審判,他們俱是心有淒淒。
濟州府尹姓餘,名雲,是個不大不小的貪官,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官聲一般,但也沒到人憎狗厭的地步。
餘雲十分憂懼梁山是否會將自己也拉出去審判,若是如此,那他半世名譽可就徹底沒了,傳揚出去,他是非死不可。
士大夫階層對於名聲有著別樣的理解。
你可以被百姓罵,但草芥之言無傷大雅。
可一旦被百姓審判,特別是其中涉及到草寇流民,那為了士大夫階層的顏麵,那你不想體麵,自會有人幫你體麵。
畢竟自古都是官審民,哪有民審官的。
餘雲想咬舌自盡,以全自己聲名,可剛剛舌齒相碰,心中不由得湧起一股懼意。
牙太軟,舌太硬,他更怕疼啊!
時間便在餘雲的猶猶豫豫中緩緩流逝。
直到吳用走進酒肆,餘雲咬舌自盡的戲碼還停留在伸舌頭。
看著餘雲一副苦大仇深,眉頭皺成一團的模樣,吳用不禁有些疑惑道。
“餘知府,你這是在?”
聽到吳用問話,餘雲睜開緊閉的雙眼,心中七上八下,語氣緊張道。
“莫不是輪到我了?”
聞言,吳用一愣,隨即明白餘雲是擔心被拉出去審判,他嗬嗬一笑,輕鬆說道。
“餘知府是個識相的,自是不同於那些人,切勿擔心。”
聽到吳用說自己是個識相的,餘雲不由的麵色一紅,頗為羞愧。
隻因之前在瞿陽的帶領下,吳用領著三五百人直奔濟州府衙,當時餘雲正和濟州通判在衙內商議陳思平回城一事。
不出意料的,餘雲見到吳用等人氣勢洶洶,很愉快的就跪了。
不哭不鬧,不抵抗不逃跑,餘雲老老實實的跟著吳用來到酒肆,還順道勸降不少衙役官差,亦算是識時務的典型代表。
不怪餘雲沒骨氣,實在是瞿陽太暴躁,上去就是踢門踹桌,將刀直接架在餘雲脖子上,容不得餘雲半分拒絕。
性命當前,餘雲隻能照吳用吩咐,一路勸降公差安撫百姓。
吳用可不管餘雲是何心態,開門見山道。
“餘知府,你適才也應聽到我等不日即回梁山,便勞煩知府隨行一二。”
聽到吳用要把自己押上梁山,餘雲哪還有心思羞愧,急忙說道。
“吳先生,萬萬不可啊!爾等打破府城,洗劫府庫,搶奪了城內諸多財物,這些都已是驚天大事,若叫朝廷知曉,怕是會派禁軍征討梁山。”
“我是濟州府尹,若是吳先生能放我離去,我可為梁山遮掩此事,好不教朝廷知曉。”
“且梁山真將我抓上山去,亦是無甚用處,我一不會武,二不精文,隻會憑白多一張吃飯的嘴,得不償失啊!”
餘雲急匆匆講了一大堆,可吳用卻是麵色不改,隻是冷冷看著。
眼見吳用是鐵了心要押自己上梁山,餘雲隻好說道。
“大宋從未有五品大員被賊寇擄走的先例,若是梁山一意孤行強拉我上山,朝廷必不會善罷甘休。”
“梁山再強,不過是在濟州府一府之地逞凶,爾等今日能夠使用巧計奪下濟州城,不過是陳思平廢物無能,可大宋精兵強將無數,八十萬禁軍,三十萬西軍,梁山豈能抵擋!”
示弱不成改威逼,吳用隻覺可笑至極。
若是梁山沒有紅薯水泥火藥,那吳用倒真是會懼怕大宋百年積威,可有了這些利器,吳用的心變大了。
禁軍,西軍,又能如何,便是北遼西夏在吳用眼中,亦不過是彈指可滅。
吳用本就是自傲之人,排兵布陣,用計算敵,他從不覺得會弱於當今天下任何人。
正是:
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
自從見識過梁山軍士和火藥殺器,他的誌向便是輔佐劉玄做從龍之臣。
梁山和大宋比士卒,梁山戰兵甩大宋官兵幾條街,吳用有自信一萬勝五萬,五萬戰十萬,大宋官兵不過草芥耳。
更不用提還有驚若天雷的梁山火藥——長柄手雷,一枚下去,足以傷敵數十,端的厲害。
又兼劉玄有言火藥威力不止於此,日後還會有愈發威力大的火器。
此時回想起來,吳用都還震撼不已。
什麽八十萬禁軍,三十萬西軍,在梁山火藥麵前都是浮雲,不堪一提。
梁山現在火藥尚缺,劉玄口中的熱武器不成規模,還得真刀真槍的廝殺,吳用巴不得大宋朝廷派兵來攻打梁山,到時他好一展計謀,多立功勞,在劉玄麵前好生露露臉,不然等到火藥齊全,他怕是無用武之地了。
畢竟他學的是傳統兵法,沒有涉及到火藥運用,且火藥的威力,又哪需要什麽兵法。
至於打不打得過大宋,吳用對大宋還是了解的,大宋哪會一次性派幾十萬兵馬攻打梁山,多是慢慢增加人馬,邊打邊詔安,直到雙方撕破臉皮,才會動真格。
可幾萬人又哪能打得過梁山,等到大宋真的派十幾二十萬兵馬時,梁山早就發展起來了。
建功立業,就在當下。
吳用洗劫濟州城,想將餘雲這個濟州府尹帶上梁山,便是存有勾大宋朝廷派兵來攻的心思。
不趁梁山現在還處於發展階段多打敗官軍幾次,他如何得劉玄看重。
任餘雲說破天去,吳用隻是命令士卒將其和濟州高級官吏統統帶走,一並和陳思平等人押在一處,準備帶回梁山等候劉玄發落。
大事已完,小事頗多。
吳用忙了一陣,卻是瞧見小溫侯呂方正跟在宋萬身旁看熱鬧,猛地想起濟州城中他有兩個舊相識,或可拉上梁山助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