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久在邊關督軍,對大大小小戰事都了如指掌,凶悍如西夏鐵鷂子,在臣看來,亦不過如此,區區梁山泊草寇,微臣定是手到擒來,不教他繼續在山野逞威!”


    童貫十分自信的向趙佶分析了一通,言之鑿鑿,全然不將梁山放在眼中。


    趙佶雖然治國不行,但他還是頗有才智的。


    在統兵方麵,他也看得出來童貫是要比高俅強。


    至少童貫在邊關確實是屢立大功,有著實打實的戰功能夠證明其本事。


    而高俅除了討好他外,似乎也沒有再幹過什麽得力的事。


    趙佶一下子覺得心靈通透,他終於知道一直縈繞在心頭的那股謎團是從何而來了。


    原來不是梁山太強,而是高俅太廢物了。


    他竟然會讓高俅這個不知兵的去領軍出征,真是害煞人也!


    趙佶心中為高俅之死感到一絲傷懷,痛惜高俅不自量力去找死,也痛惜因為高俅領軍不利損失的十數萬大軍和大量糧草輜重,更是痛惜從此以後自己少了一個玩伴。


    不過人沒了,家財還在嘛。


    念舊的趙佶已經有點想睹物思人了,但還是先處理梁山泊一事為緊要。


    “愛卿不愧是朕的得力幹臣,有愛卿為朕分憂,朕心甚悅啊!”


    聽得趙佶誇讚,童貫得意滿滿的連呼聖恩,直言都是蒙藝術家福蔭,才能有機會為朝廷分憂,他是萬萬不敢居功的。


    周下幾人瞧了,心裏都暗有想法,便是蔡京亦是不能免俗。


    爭寵邀功,自古皆是,誰也不能免除。


    李邦彥原名李彥,為討好趙佶,取定國安邦之意,故更名為李邦彥,他是個口蜜腹劍的,因其行事有唐時李林甫之風,世人都喚其為小李相。


    見童貫有專寵於前的跡象,李邦彥坐不住了,連忙出言道。


    “官家,今日有彗星襲空奇景,林真人在萬壽宮中擺醮觀運,不可耽誤了時辰啊!”


    楊戩是李邦彥的恩師,他也不想童貫獨得恩寵,出聲助道。


    “官家,童樞密領軍之事定下了,但還需明日朝會頒下均旨,可讓童樞密將此事做的周全,明日定下即可,但林真人觀運妙法之事卻是不能誤了時辰,真人再三叮囑過的。”


    二人口中的林真人,便是道門林靈素,他以一手秘製神霄派道典唬的趙佶是一愣一愣的,將一心想要修仙得道的趙佶誆騙的姓什麽都不知道,使得趙佶對他是百依百順,一度在東京掀起好大風波,人人不敢得罪林靈素半分。


    隻因得罪林靈素比得罪趙佶還要命,趙佶不會明著殺人,但林靈素敢明著燒人。


    一句煉丹求長生,積福延後世,用的什麽材料全憑林靈素一張嘴,那是真會要人命的。


    很多人都看不上林靈素,認為林靈素真要會修仙,那他為何還要留在凡間,早登仙界去逍遙快活不好嘛。


    可惜他們的質疑沒有什麽用,林靈素不需要他們相信,隻要趙佶相信就行了。


    作為皇帝的趙佶相信林靈素,便是林靈素最大的成功,畢竟皇帝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天下。


    今夜的彗星襲空景象,可是林靈素在欽天監的協助下,好不容易確定下來的,有著十成十把握。


    但凡錯過這一次,下一次林靈素就不敢保證會不會有這麽準確了。


    因此林靈素再三要求趙佶一定要準時到萬壽宮擺蘸觀運,所謂的擺蘸觀運,不過是林靈素又要再上些手段哄騙趙佶罷了。


    不過趙佶不知道林靈素的小心機,還真以為林靈素是得道真人呢,哪會想錯過林靈素給他講道觀運的機會。


    當時聽到楊戩和李邦彥的提醒,趙佶連忙起身,吩咐蔡京和童貫回去好生思量如何對梁山泊用兵,他自領著楊戩、李邦彥去萬壽宮聽真人講法。


    蔡京、童貫亦是知曉趙佶對修道的渴望,不敢再多待下去,紛紛向趙佶拜禮離宮。


    畢竟要是耽誤了趙佶的求道正事,他們也是會吃不了兜著走的。


    當天夜裏,果然彗星襲空,趙佶對林靈素又是好一番尊崇,賞賜下金銀無數,光是那些金銀,都夠邊關二十萬大軍一月吃喝用度的了,直教人感到可笑至極。


    翌日早朝,百官覲見,三聲淨鞭響,道君皇帝趙佶遙遙上朝,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但見:


    含煙禦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天香影裏,玉簪珠履聚丹墀;仙樂聲中,繡襖錦衣扶禦駕,珍珠簾卷,黃金殿上現金輿;鳳羽扇開,白玉階前停寶輦。


    真是恍疑身在蓬萊島,仿佛神遊兜率天,端的是威儀重重。


    朝殿官當先叫喝道。


    “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百官之首的蔡京出班上奏,將濟州戰事稟報了,又著重說了高俅被梁山擒殺一事,怒道。


    “這夥草寇,安敢如此無禮!堂堂宋朝天下,如何教他這夥賊子橫行!”


    聽得濟州戰事內情,百官俱是驚駭,他們不敢置信堂堂大宋清平世道,梁山泊竟然敢弑殺朝廷太尉,這可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須知大宋天下四百軍州府,人口千萬,軍馬百萬,良臣猛將,不計其數,甚是強盛。


    雖然打不過北遼,打不過西夏,盜賊強人,比比皆是,但這可不是梁山能夠殺死太尉的理由啊。


    難道梁山真的是不將巍巍大宋放在眼中了嘛?


    一時間朝堂之上的百官都在接頭交耳,談訴心中驚訝之情。


    若是平時,百官是不會如此失態的,但如今可是死了一位太尉,一位朝廷從二品大員,算是大宋官員權利的頂峰之一。


    這要是不驚訝,那可能隻能等到趙官家死的時候,百官才會失態了。


    見此情形,童貫邪魅一笑,挺身而出,上奏道。


    “鼠竊狗盜之徒,何足慮哉!區區不才,願親引一支軍馬,克時定日,掃清水泊,揚威而回。”


    禦史大夫崔靖聞言,當即奏報道。


    “臣有異議,前番高俅統領十數萬軍馬,耗費錢糧無數,也未曾盡功,今次童貫又要領軍,豈不是又要空虛國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宵一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宵一夢並收藏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