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楊廣氣惱的樣子,卻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說。
隱隱的,我感覺自己犯下了大錯!如果我不把李淵命令兵士收拾行囊的事情說出來,他也就不用如此光火了。
李淵在侍衛的傳喚下,很快就出現在了楊廣的麵前。
他一走入軍帳,就覺察到這裏的氣氛不對!隻不過,他卻不能轉身就走,而是隻能向楊廣行禮道:“晉王千歲,末將李淵奉命求見。”
“李淵,你亂我軍心,該當何罪?”
“晉王千歲,這、這話從何說起?”李淵聽楊廣這麽一問,臉上的表情就變得愈加慌亂了。
楊廣見了,則把手向我指來:“是你對王妃說,我不日便要班師回朔州,而她方才會將這營中的行囊打點整齊的嗎?”
“這、末將是說過這話。”李淵聞聽此言,自然無法抵賴便低頭這話應承了下來。
楊廣聽到李淵的回答,麵色自然變得愈發難看了。這幾日,他因為探馬未能尋找到突厥大軍的去向,心裏早就憋著一股火氣。如今他聽了李淵的話後,當然就覺得自己找到了發泄的路徑!這樣一來,他當然就不會再放過李淵了。
“李淵,你自作聰明、妄揣孤意,難道你要學三國時的楊修嗎?”
“晉王千歲,末將不敢。”李淵不卑不亢地回答,並把頭略低了下去:“王爺,如今我軍已深入突厥境地月餘,我認為按著我軍的補給能力,如今已到了退兵還朝的時期。若是我軍再於此耽擱,隻怕回軍的路上就要糧草不濟。”
“糧草不濟?你怎知道我糧草不濟?”
“王爺,難道你忘記舊時衛青與霍去病出征匈奴,都是以月為限,並沒有在匈奴之地久留的先例嗎?”李淵固執地回答。
楊廣原本就是心高氣傲之人,若是李淵這次過來能夠說些服軟的話,或許楊廣也就不會降罪於他了。可如今他這麽一說,楊廣就算是不想降罪於他,也必須得尋個罪名安插到他的頭上了。這就更不用說,他如今的確有錯了。
“以月為限?漢時的補給難道能與我大隋相比?”
“王爺,可我軍已在突厥待了一月有餘,若是再不回軍的話,那糧草……”
“你給我閉嘴!”楊廣見李淵依然固執己見,絲毫都沒有翻悔的意思,當時就高聲吼叫了起來:“你別以為自己戰功卓著,我就不敢拿你!”
“王爺,末將如此說,並沒有妄自揣摩的意思,隻不過是按著兵法典籍粗略估算軍中的動向罷了。如今你若是不願采信我的意見,那我等便按著你的要求去做便可,末將實在沒有頂撞你的意思。”
“沒有頂撞我的意思?那你這是在幹什麽?”
當楊廣這樣叫喊時,陳鋒帶領侍衛從帳篷外麵衝了進來,並把李淵圍在了當中。
在大隋那個年代,李淵這樣跟楊廣說話,無論如何都是他的不對!雖然他要比楊廣年長了些,可畢竟是大隋的臣子,他怎能在王爺的麵前如此放肆?
李淵平日裏也不是囂張跋扈之人。
他在出征突厥的路上也多立戰功,而且很多時候若不是他鼎力相助,楊廣行軍也不會如此神速。因此,他此刻的確有些居功自傲的意思。再加上,他在跟從楊廣之前,就是皇帝楊堅眼中的紅人,故而方才有些不把楊廣放到眼裏。
可如今他見楊廣真得動了怒,便隻得躬身低聲道:“晉王千歲,我是陛下親派的官員,有權力在你的麵前發表自己的看法。再說了,我命令兵士收拾營帳之事並非外傳,隻說與娘娘一人知曉!難不成你覺得她也有惑亂軍心的意思嗎?”
楊廣聽李淵前半句話,麵色稍稍舒展了些。
可當李淵再把後半句話說出來時,不光楊廣的表情變得不對,就是我也覺得他有找死的嫌疑。難不成這家夥也是穿越而來,知道自己死不成,所以方才在楊廣的麵前表現得如此囂張?
當然,這隻是我的揣測,並沒有任何依據。
楊廣聽完李淵後麵的話,便暴怒地吼叫道:“來人!給我把他拖出去,先打五十軍棍,然後再關押起來。”
“是!王爺。”陳鋒是楊廣的親衛,可不懼怕李淵的身份。
隨著應和聲,他率先向著李淵的身旁衝來,並將他直接扭倒在地。跟隨在他身旁的侍衛見了,自然就把手搭放到李淵的胳膊上,並將他向著營帳的外麵拉扯。
李淵此刻非但沒有求饒的意思,反而還高聲喊叫起來:“昏王!我好言相勸,你卻不聽。有朝一日,你定然會追悔莫及。”
楊廣聽到這些喊叫,拳頭緊攥到一處,臉上的表情也顯得愈發憤怒。
當營帳外傳來李淵的慘叫聲時,他的表情都一直保持著先前的模樣,絲毫都沒有緩解下來的意思。
我在一旁看到楊廣此刻的模樣,便小心翼翼地走去了他的身旁:“廣哥,妾身知錯了!如今你也治我的罪吧。”
“玫兒胡說什麽?你何罪之有?”楊廣的口氣雖然很惡劣,卻絲毫都怪罪我的意思。隨著話音,他還把目光向著我這邊看來。
當他看到我的臉上滿是惶恐的表情時,便伸手將我拉入到他的懷抱當中,而後又在我的耳邊低語:“李淵這廝實在是不識時務!我把他找來這裏,不是去中軍寶帳,就是給他留了情麵,而他卻絲毫都無悔改之意。”
我聽楊廣這樣講,方才知道他用心良苦卻不被人理解。
這麽想著,我便試探道:“廣哥,李淵是軍中重將,你因為這點兒事就責罰他五十軍棍,這懲罰是不是重了些?”
“重嗎?若是我軍心不穩,突厥人再攻來可如何是好?”
我不得不承認,楊廣這麽說當然也有他的道理!畢竟打仗拚得不僅是勇氣,更是敵我雙方的士氣。特別象眼下這樣的遠征,若是兵士的時期垮了,那他們就不可能在戰場上再打勝仗了。
“廣哥,那你也沒有必要如此罰他!我想要是他能親眼看到廣哥大獲全勝,一定會羞愧難當,自己跑來找你負荊請罪的。”
“哼!希望事情能如此吧。”楊廣輕哼著回答。
“廣哥,我如今有一計,你要不要聽?”我見楊廣的表情緩和了下來,便在一旁試探著低語。
楊廣聽完,臉上則換成一副困惑的表情。
在他的眼裏,我雖然聰慧,卻僅限於歌舞與女紅之類,並不涉及軍事。可他就忘卻了,我跟秦王楊俊等人好歹也算是同窗苦讀過。畢竟國子學中的大臣可不隻教我一些四書五經之類的東西,而是還會講述一些兵法典籍。
雖然我原本對後者並無興趣,可由於當時楊廣正帶兵在前敵打仗,因此就算我再沒興趣,也會細細去聽大臣們傳授的課程。
“說吧!若是好計,我重重有賞。”
我聞聽此言,卻微笑著答道:“玫兒不要廣哥的賞賜,隻要你寬恕了李將軍便可。畢竟這件事情我也有所牽連。若是你今日隻處罰了他,而不懲罰我,那營中的將士雖然麵上不說,可暗地裏總會感到心寒!因此,今日之事還望廣哥能以大局為重。”
“嗯!玫兒之言頗有些道理。”
楊廣聽我這樣講,便把頭頸略略地點動起來。他並非昏聵之人,當然能聽得進道理:“既如此,那我便按著你說得去做!”隨著話音落下,他把目光看向帳簾那邊:“來人!傳我的命,讓陳鋒權且放過李淵,並將他拘押起來,不得有誤!”
隱隱的,我感覺自己犯下了大錯!如果我不把李淵命令兵士收拾行囊的事情說出來,他也就不用如此光火了。
李淵在侍衛的傳喚下,很快就出現在了楊廣的麵前。
他一走入軍帳,就覺察到這裏的氣氛不對!隻不過,他卻不能轉身就走,而是隻能向楊廣行禮道:“晉王千歲,末將李淵奉命求見。”
“李淵,你亂我軍心,該當何罪?”
“晉王千歲,這、這話從何說起?”李淵聽楊廣這麽一問,臉上的表情就變得愈加慌亂了。
楊廣見了,則把手向我指來:“是你對王妃說,我不日便要班師回朔州,而她方才會將這營中的行囊打點整齊的嗎?”
“這、末將是說過這話。”李淵聞聽此言,自然無法抵賴便低頭這話應承了下來。
楊廣聽到李淵的回答,麵色自然變得愈發難看了。這幾日,他因為探馬未能尋找到突厥大軍的去向,心裏早就憋著一股火氣。如今他聽了李淵的話後,當然就覺得自己找到了發泄的路徑!這樣一來,他當然就不會再放過李淵了。
“李淵,你自作聰明、妄揣孤意,難道你要學三國時的楊修嗎?”
“晉王千歲,末將不敢。”李淵不卑不亢地回答,並把頭略低了下去:“王爺,如今我軍已深入突厥境地月餘,我認為按著我軍的補給能力,如今已到了退兵還朝的時期。若是我軍再於此耽擱,隻怕回軍的路上就要糧草不濟。”
“糧草不濟?你怎知道我糧草不濟?”
“王爺,難道你忘記舊時衛青與霍去病出征匈奴,都是以月為限,並沒有在匈奴之地久留的先例嗎?”李淵固執地回答。
楊廣原本就是心高氣傲之人,若是李淵這次過來能夠說些服軟的話,或許楊廣也就不會降罪於他了。可如今他這麽一說,楊廣就算是不想降罪於他,也必須得尋個罪名安插到他的頭上了。這就更不用說,他如今的確有錯了。
“以月為限?漢時的補給難道能與我大隋相比?”
“王爺,可我軍已在突厥待了一月有餘,若是再不回軍的話,那糧草……”
“你給我閉嘴!”楊廣見李淵依然固執己見,絲毫都沒有翻悔的意思,當時就高聲吼叫了起來:“你別以為自己戰功卓著,我就不敢拿你!”
“王爺,末將如此說,並沒有妄自揣摩的意思,隻不過是按著兵法典籍粗略估算軍中的動向罷了。如今你若是不願采信我的意見,那我等便按著你的要求去做便可,末將實在沒有頂撞你的意思。”
“沒有頂撞我的意思?那你這是在幹什麽?”
當楊廣這樣叫喊時,陳鋒帶領侍衛從帳篷外麵衝了進來,並把李淵圍在了當中。
在大隋那個年代,李淵這樣跟楊廣說話,無論如何都是他的不對!雖然他要比楊廣年長了些,可畢竟是大隋的臣子,他怎能在王爺的麵前如此放肆?
李淵平日裏也不是囂張跋扈之人。
他在出征突厥的路上也多立戰功,而且很多時候若不是他鼎力相助,楊廣行軍也不會如此神速。因此,他此刻的確有些居功自傲的意思。再加上,他在跟從楊廣之前,就是皇帝楊堅眼中的紅人,故而方才有些不把楊廣放到眼裏。
可如今他見楊廣真得動了怒,便隻得躬身低聲道:“晉王千歲,我是陛下親派的官員,有權力在你的麵前發表自己的看法。再說了,我命令兵士收拾營帳之事並非外傳,隻說與娘娘一人知曉!難不成你覺得她也有惑亂軍心的意思嗎?”
楊廣聽李淵前半句話,麵色稍稍舒展了些。
可當李淵再把後半句話說出來時,不光楊廣的表情變得不對,就是我也覺得他有找死的嫌疑。難不成這家夥也是穿越而來,知道自己死不成,所以方才在楊廣的麵前表現得如此囂張?
當然,這隻是我的揣測,並沒有任何依據。
楊廣聽完李淵後麵的話,便暴怒地吼叫道:“來人!給我把他拖出去,先打五十軍棍,然後再關押起來。”
“是!王爺。”陳鋒是楊廣的親衛,可不懼怕李淵的身份。
隨著應和聲,他率先向著李淵的身旁衝來,並將他直接扭倒在地。跟隨在他身旁的侍衛見了,自然就把手搭放到李淵的胳膊上,並將他向著營帳的外麵拉扯。
李淵此刻非但沒有求饒的意思,反而還高聲喊叫起來:“昏王!我好言相勸,你卻不聽。有朝一日,你定然會追悔莫及。”
楊廣聽到這些喊叫,拳頭緊攥到一處,臉上的表情也顯得愈發憤怒。
當營帳外傳來李淵的慘叫聲時,他的表情都一直保持著先前的模樣,絲毫都沒有緩解下來的意思。
我在一旁看到楊廣此刻的模樣,便小心翼翼地走去了他的身旁:“廣哥,妾身知錯了!如今你也治我的罪吧。”
“玫兒胡說什麽?你何罪之有?”楊廣的口氣雖然很惡劣,卻絲毫都怪罪我的意思。隨著話音,他還把目光向著我這邊看來。
當他看到我的臉上滿是惶恐的表情時,便伸手將我拉入到他的懷抱當中,而後又在我的耳邊低語:“李淵這廝實在是不識時務!我把他找來這裏,不是去中軍寶帳,就是給他留了情麵,而他卻絲毫都無悔改之意。”
我聽楊廣這樣講,方才知道他用心良苦卻不被人理解。
這麽想著,我便試探道:“廣哥,李淵是軍中重將,你因為這點兒事就責罰他五十軍棍,這懲罰是不是重了些?”
“重嗎?若是我軍心不穩,突厥人再攻來可如何是好?”
我不得不承認,楊廣這麽說當然也有他的道理!畢竟打仗拚得不僅是勇氣,更是敵我雙方的士氣。特別象眼下這樣的遠征,若是兵士的時期垮了,那他們就不可能在戰場上再打勝仗了。
“廣哥,那你也沒有必要如此罰他!我想要是他能親眼看到廣哥大獲全勝,一定會羞愧難當,自己跑來找你負荊請罪的。”
“哼!希望事情能如此吧。”楊廣輕哼著回答。
“廣哥,我如今有一計,你要不要聽?”我見楊廣的表情緩和了下來,便在一旁試探著低語。
楊廣聽完,臉上則換成一副困惑的表情。
在他的眼裏,我雖然聰慧,卻僅限於歌舞與女紅之類,並不涉及軍事。可他就忘卻了,我跟秦王楊俊等人好歹也算是同窗苦讀過。畢竟國子學中的大臣可不隻教我一些四書五經之類的東西,而是還會講述一些兵法典籍。
雖然我原本對後者並無興趣,可由於當時楊廣正帶兵在前敵打仗,因此就算我再沒興趣,也會細細去聽大臣們傳授的課程。
“說吧!若是好計,我重重有賞。”
我聞聽此言,卻微笑著答道:“玫兒不要廣哥的賞賜,隻要你寬恕了李將軍便可。畢竟這件事情我也有所牽連。若是你今日隻處罰了他,而不懲罰我,那營中的將士雖然麵上不說,可暗地裏總會感到心寒!因此,今日之事還望廣哥能以大局為重。”
“嗯!玫兒之言頗有些道理。”
楊廣聽我這樣講,便把頭頸略略地點動起來。他並非昏聵之人,當然能聽得進道理:“既如此,那我便按著你說得去做!”隨著話音落下,他把目光看向帳簾那邊:“來人!傳我的命,讓陳鋒權且放過李淵,並將他拘押起來,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