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中也沒人會注意他蹩腳的穿著。
本以為說完這話,滿足了靖陽公主的好奇心,一切便到此為止,誰知女郎的清脆聲音又響起。
“這樣冷的天,你的衣裳又這樣單薄,估計撐不到宮宴結束,便會得風寒。”
謝洵麵無表情地垂首,聽她說話。
寒冬臘月,他一身秋裝,自然容易得病;可實際他並沒放在心上,今日千方百計參加宮宴,他所求另有旁的事。
正在郎君心中閃過一絲煩躁時,鵝裙以汙二二期無耳把以整理靖陽公主似是吩咐站在他身邊的內侍,“何梡,你帶這位公子去內殿更衣。”
說罷,元妤儀沒再耽擱,帶著一行宮人離開。
那公子薄唇凍得發白,天可憐見的。
謝洵聽她吩咐完,怔然抬頭,視線中隻有女郎離去的窈窕背影。
他因方才元妤儀說的話怔在原地。
自小關心的話也沒少聽,譬如在侯府受罰之後,謝老侯爺對他的勸勉與諄諄教導,可也僅有好聽的話罷了。
甜言蜜語沒少聽,可實際上的溫暖他卻從未體驗過。
突然被人這樣對待,謝洵難免錯愕。
轉念一想,這位靖陽公主雖然嘴上說著擔心他得風寒,可心裏的想法卻少有人知,或許她真正擔心的,是他這樣寒酸的穿著會汙了宴會上權貴的眼。
不然世間怎會有這樣好心的人?謝洵不信。
這樣的想法不甚光彩,卻心頭一鬆,哪怕是鄙夷不屑,於他而言,也比突如其來的善意施舍要好。
人已經走遠,他拱手朝身邊的小宮人道謝,“有勞內侍,也多謝公主。”
內侍嘴角一咧,沒放在心上。
公主看著雷厲風行、說一不二,實則是一副菩薩心腸,外人興許不曉得,他們這群常年伺候在主子身邊的人卻是門清兒,遂道:“公子客氣了。”
兩人前後腳走,謝洵習慣了沉默,小內侍在他身邊,受不了氣氛低沉,沒話找話。
“公子瞧著麵生,不知是誰家郎君?”
他在瑤華宮伺候,殿下身邊的紺雲姐姐同他們這些新入宮的內監宮女講過,若是在宮中碰到貴人,又不能冷場,便可用這樣的話術開頭搪塞,雖老套卻也不會出岔子。
身側的郎君果然應聲,“家父是宣寧侯,在下謝洵,家中行二。”
原來是宣寧侯府的公子,內侍若有所思地點頭,卻又心生疑惑。
眼前的可不就是陳郡謝氏的世家子嗎?隻是謝氏子弟難道不應該乘馬車入宮麽,怎得又迷了路呢?
見內侍眼神稍變,也在謝洵意料之中,隻是其中苦澀自然不能同外人言,他依舊保持沉默。
待換好衣裳,將人送到章和殿,內侍笑眯眯同他告別。
果真是人靠衣裝馬靠鞍,如今謝二公子看上去比方才精神頭要好上許多,月白錦袍,端的是君子翩翩風流意態,襯得那張臉更如水墨。
當真是多一筆、少一劃都不合適。
青年的手沒有方才那樣僵硬,蒼白的唇也恢複了些血色,麵上真切道:“勞內監替在下謝過公主,伏願公主千秋萬歲。”
小內侍忙托起他行禮的手,語調輕鬆,“謝二公子言重了,殿下一向與人為善,此番不過是舉手之勞,公子不必放在心上。”
謝洵麵上不顯,看著眼前輕快的內侍,鬼使神差地生出幾分不解。
內侍隻差把公主誇到天上去,皇城之內,世家之中,還能有這樣心行合一的人麽?還是說這奴才受了她的恩惠,才百般諂媚?
他更相信是後者。
沒再多話,進殿內坐到宣寧侯府的席位,前麵的老侯爺見他安然無恙地回來,這才放下了懸著的一顆心。
他是臣子,自然與家裏的兩個兒子不同路,分明讓他們一同入宮,結果入席才發現隻有嫡長子乖順地坐在席位上,而此番一定要跟來的庶子卻不見人影。
一問方知,二人早已在中途分開。
宣寧侯遣身邊小廝去尋,亦無結果,心裏憋了一肚子氣,對著剛回來的謝洵一頓低斥,“皇城之內禁止無故走動,你有幾條命糟踐?!”
謝洵抬眸,毫無意外地對上嫡兄戲謔的眼神,這人那麽快就將自己趕下馬車的事情拋在腦後了嗎?知道嫡兄沒說真相,謝洵也懶得為自己辯解。
反正這樣的髒水,也不是第一次往他頭上扣了,少時還會不平,現在早已冷漠。
他淡聲道:“是兒子糊塗。”
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宣寧侯氣的發懵,又看到他身上的錦袍,早已忘了小兒子是穿的什麽出門,現下卻生出幾分欣慰。
“既沒闖出禍事來,這次便罷;你還算沒給謝家丟臉,知道赴宴要體麵。”
謝洵瞳眸漆黑,如一汪深潭,幽深不見底,這個還是有必要解釋的。
“殿下心善,見兒子衣衫單薄陳舊,遣人帶我去內殿換了衣服。”
“殿下?”宣寧侯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反問道:“哪個殿下?”
哪個宮裏的貴人還會贈衣?
何況這是他第一次帶庶子入宮,無論是景和帝,還是公主,都應當不認識他,那誰又會贈給一個素昧謀麵的陌生人衣服?
恰在這時,章和殿殿門重新打開,遲暮的淡薄天光灑進來,宣禮內監聲音更加高昂,鄭重地喊道:“靖陽公主到!”
謝洵看著一臉驚詫的宣寧侯,波瀾不驚的眼底罕見地閃過一絲亮,他的聲音清冽,宛如隨著不遠處少女一同鑽入殿中的雪粒。
“回稟父親,正是公主殿下。”
第2章 下藥
話音落下,謝洵看著宣寧侯彷佛聽見什麽壞消息的倉皇神色,心中堵著的一口氣漸漸消散。
分明是一介家主,卻性怯軟弱,哪裏有世家家主的魄力。
從殿外走來的女子緩步上前,在場眾人除皇帝外,一律跪拜,青年在人群後恭敬行禮,隻隱約看見一抹逶迤的大紅色裙角。
先帝體弱,膝下子嗣稀薄,中宮沈皇後隻誕有一子一女,正是當今的靖陽公主與景和帝,姐弟二人相扶相持,情誼深厚。
坐在主位的少年皇帝已然起身,正要下台時似乎想到了什麽,勉強摁住身子,看著三年未見的姐姐。
元妤儀抬眸,阿澄的下頜顯出些鋒利,劍眉星目,與記憶中追在身後喊姐姐的小少年漸漸重合。
她撩裙行跪禮,光潔的額頭觸到殿中青磚,好在章和殿早早燃上了地龍,並沒有想象中的涼意。
“靖陽見過陛下,願陛下平順安康,願大晟海晏河清。”
鏗鏘有力,收尾清脆,也帶著她這做姐姐的,最真摯的祝福。
景和帝再也忍不住,扁了扁嘴,他是帝王,需時刻謹記自己的言行是否契合人君規範,底下的龍椅如坐針氈。
可他想去扶姐姐起來。
少年變聲期剛過,嗓音有些喑啞,沉聲道:“皇姐有心了,這是宮宴,卻也是朕的生辰宴,皇姐剛回,不必拘禮。”
一如既往,總在自己力所能及之處給予靖陽最大的維護。
元妤儀欣慰地看了已初具帝王風範的景和帝一眼,應聲上座。
宴會上觥籌交錯,一片盛世之象,衛老尚書統領禮部,又是剛回京的第一場差事,自然是辦的圓滿,毫無可挑剔之處。
隻是,總有人打破這樣平和的氛圍。
自從元妤儀剛一進殿,便察覺到了一道打量的視線,目光有如實質,毫不避諱。
不用猜她也清楚是誰。
果不其然,江丞相先是端著酒杯朝著上座的皇帝說了一頓祝賀詞,末了才不經意地看向坐在皇帝下手的女子。
“古語曰,婚喪嫁娶乃人倫之道。如今公主已過笄禮,三年前又自請前往承恩寺,為先帝守孝;如今喪期已過,老臣以為,殿下也是時候該考慮成婚了。”
靖陽沒急著答話,倒是一旁的景和帝按不住性子,想要駁斥。
皇姐剛從寺裏回來,他們姐弟二人這才聚了幾日,江丞相便在宮宴上提起姻緣,肚子裏能裝什麽好話?生氣之餘,瞥到皇姐製止的目光,這才緘口不言。
元妤儀神情恬淡,明麗的臉上浮現出幾分興趣,順著江丞相的話往下說,“江相言之有理。”
過了這場宴會,她便十八歲了。
雖則大晟民風開放,卻也沒有留姑娘到及笄多年還不嫁人的先例,借著父皇的喪期避了三年風頭,如今這一次是怎樣都躲不過了。
就算沒有江丞相,也會有王丞相、李丞相......
他們口口聲聲公主千秋萬歲,心裏卻怕極了她犛雞司晨,他們畏懼公主的名勢,於是便卯足了勁兒妄圖掌控她的姻緣。
元妤儀厭煩極了這樣虛偽的應和,可她又缺乏翻雲覆雨的後盾,大晟萬裏河山姓元,如今坐皇位的是與她一母同胞的親弟弟。
靖陽公主不能成為野心勃勃的權臣用以掣肘新帝的工具,所以這樁姻緣,得握在自己手裏。
至於駙馬,自然也是得由她親自來挑。
“殿下年歲尚輕,老臣蒙先帝囑托,這駙馬人選自然......”江閣老臉上的褶子一道一道堆在一起,看上去真心實意。
駙馬人選自然是他兒子。
隻是沒等他說完,上方又傳來熟悉的女子聲音,“多謝江相費心,隻是本宮已有心悅之人。”
如平地驚雷,幾乎要將在場臣子們的耳朵震聾,江丞相的褶子僵在臉上,再也笑不出來,而與他對坐,正要仗義執言的衛老尚書額角也跳了跳。
最震驚的還是坐在元妤儀身邊的景和帝,他沒忍住,低聲喚道:“皇姐?”
元妤儀示意他安心,八方不動地坐在原位,從她的位置往下看,正巧能將一眾臣子的神情收於眼底。
驚惶的、欣慰的、放鬆的、不悅的......他們臉上的表情真是熱鬧極了,突然,元妤儀掃視的目光一頓。
哦,還有一個麵無表情的。
側臉遠遠看去,倒是生的不錯。
元妤儀很快移回目光,江相皺著臉問道:“敢問公主,究竟是誰家公子,竟有幸得了殿下青睞?”
隻要元妤儀今夜透露半個字,他明早便讓那人隻剩具屍體。
如今龍椅上那位愈發幹練,能力與心智與日俱增,有朝一日收回權力,第一個倒台的想必就是他這個丞相,所以靖陽公主必須得同他江家綁在一起,如此才能求得家族百年大計。
皇帝還能狠心讓他親姐姐為整個相府陪葬不成?
他隻要將兒子與公主的姻緣釘死,便等同於拿到了一張最好用的保命符。
先帝駕崩時,元妤儀就察覺到了這位丞相大人的打算,三年前縱觀整個上京,既要年歲相仿,又要底蘊深厚,並沒有合適婚配的郎君。
本以為說完這話,滿足了靖陽公主的好奇心,一切便到此為止,誰知女郎的清脆聲音又響起。
“這樣冷的天,你的衣裳又這樣單薄,估計撐不到宮宴結束,便會得風寒。”
謝洵麵無表情地垂首,聽她說話。
寒冬臘月,他一身秋裝,自然容易得病;可實際他並沒放在心上,今日千方百計參加宮宴,他所求另有旁的事。
正在郎君心中閃過一絲煩躁時,鵝裙以汙二二期無耳把以整理靖陽公主似是吩咐站在他身邊的內侍,“何梡,你帶這位公子去內殿更衣。”
說罷,元妤儀沒再耽擱,帶著一行宮人離開。
那公子薄唇凍得發白,天可憐見的。
謝洵聽她吩咐完,怔然抬頭,視線中隻有女郎離去的窈窕背影。
他因方才元妤儀說的話怔在原地。
自小關心的話也沒少聽,譬如在侯府受罰之後,謝老侯爺對他的勸勉與諄諄教導,可也僅有好聽的話罷了。
甜言蜜語沒少聽,可實際上的溫暖他卻從未體驗過。
突然被人這樣對待,謝洵難免錯愕。
轉念一想,這位靖陽公主雖然嘴上說著擔心他得風寒,可心裏的想法卻少有人知,或許她真正擔心的,是他這樣寒酸的穿著會汙了宴會上權貴的眼。
不然世間怎會有這樣好心的人?謝洵不信。
這樣的想法不甚光彩,卻心頭一鬆,哪怕是鄙夷不屑,於他而言,也比突如其來的善意施舍要好。
人已經走遠,他拱手朝身邊的小宮人道謝,“有勞內侍,也多謝公主。”
內侍嘴角一咧,沒放在心上。
公主看著雷厲風行、說一不二,實則是一副菩薩心腸,外人興許不曉得,他們這群常年伺候在主子身邊的人卻是門清兒,遂道:“公子客氣了。”
兩人前後腳走,謝洵習慣了沉默,小內侍在他身邊,受不了氣氛低沉,沒話找話。
“公子瞧著麵生,不知是誰家郎君?”
他在瑤華宮伺候,殿下身邊的紺雲姐姐同他們這些新入宮的內監宮女講過,若是在宮中碰到貴人,又不能冷場,便可用這樣的話術開頭搪塞,雖老套卻也不會出岔子。
身側的郎君果然應聲,“家父是宣寧侯,在下謝洵,家中行二。”
原來是宣寧侯府的公子,內侍若有所思地點頭,卻又心生疑惑。
眼前的可不就是陳郡謝氏的世家子嗎?隻是謝氏子弟難道不應該乘馬車入宮麽,怎得又迷了路呢?
見內侍眼神稍變,也在謝洵意料之中,隻是其中苦澀自然不能同外人言,他依舊保持沉默。
待換好衣裳,將人送到章和殿,內侍笑眯眯同他告別。
果真是人靠衣裝馬靠鞍,如今謝二公子看上去比方才精神頭要好上許多,月白錦袍,端的是君子翩翩風流意態,襯得那張臉更如水墨。
當真是多一筆、少一劃都不合適。
青年的手沒有方才那樣僵硬,蒼白的唇也恢複了些血色,麵上真切道:“勞內監替在下謝過公主,伏願公主千秋萬歲。”
小內侍忙托起他行禮的手,語調輕鬆,“謝二公子言重了,殿下一向與人為善,此番不過是舉手之勞,公子不必放在心上。”
謝洵麵上不顯,看著眼前輕快的內侍,鬼使神差地生出幾分不解。
內侍隻差把公主誇到天上去,皇城之內,世家之中,還能有這樣心行合一的人麽?還是說這奴才受了她的恩惠,才百般諂媚?
他更相信是後者。
沒再多話,進殿內坐到宣寧侯府的席位,前麵的老侯爺見他安然無恙地回來,這才放下了懸著的一顆心。
他是臣子,自然與家裏的兩個兒子不同路,分明讓他們一同入宮,結果入席才發現隻有嫡長子乖順地坐在席位上,而此番一定要跟來的庶子卻不見人影。
一問方知,二人早已在中途分開。
宣寧侯遣身邊小廝去尋,亦無結果,心裏憋了一肚子氣,對著剛回來的謝洵一頓低斥,“皇城之內禁止無故走動,你有幾條命糟踐?!”
謝洵抬眸,毫無意外地對上嫡兄戲謔的眼神,這人那麽快就將自己趕下馬車的事情拋在腦後了嗎?知道嫡兄沒說真相,謝洵也懶得為自己辯解。
反正這樣的髒水,也不是第一次往他頭上扣了,少時還會不平,現在早已冷漠。
他淡聲道:“是兒子糊塗。”
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宣寧侯氣的發懵,又看到他身上的錦袍,早已忘了小兒子是穿的什麽出門,現下卻生出幾分欣慰。
“既沒闖出禍事來,這次便罷;你還算沒給謝家丟臉,知道赴宴要體麵。”
謝洵瞳眸漆黑,如一汪深潭,幽深不見底,這個還是有必要解釋的。
“殿下心善,見兒子衣衫單薄陳舊,遣人帶我去內殿換了衣服。”
“殿下?”宣寧侯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反問道:“哪個殿下?”
哪個宮裏的貴人還會贈衣?
何況這是他第一次帶庶子入宮,無論是景和帝,還是公主,都應當不認識他,那誰又會贈給一個素昧謀麵的陌生人衣服?
恰在這時,章和殿殿門重新打開,遲暮的淡薄天光灑進來,宣禮內監聲音更加高昂,鄭重地喊道:“靖陽公主到!”
謝洵看著一臉驚詫的宣寧侯,波瀾不驚的眼底罕見地閃過一絲亮,他的聲音清冽,宛如隨著不遠處少女一同鑽入殿中的雪粒。
“回稟父親,正是公主殿下。”
第2章 下藥
話音落下,謝洵看著宣寧侯彷佛聽見什麽壞消息的倉皇神色,心中堵著的一口氣漸漸消散。
分明是一介家主,卻性怯軟弱,哪裏有世家家主的魄力。
從殿外走來的女子緩步上前,在場眾人除皇帝外,一律跪拜,青年在人群後恭敬行禮,隻隱約看見一抹逶迤的大紅色裙角。
先帝體弱,膝下子嗣稀薄,中宮沈皇後隻誕有一子一女,正是當今的靖陽公主與景和帝,姐弟二人相扶相持,情誼深厚。
坐在主位的少年皇帝已然起身,正要下台時似乎想到了什麽,勉強摁住身子,看著三年未見的姐姐。
元妤儀抬眸,阿澄的下頜顯出些鋒利,劍眉星目,與記憶中追在身後喊姐姐的小少年漸漸重合。
她撩裙行跪禮,光潔的額頭觸到殿中青磚,好在章和殿早早燃上了地龍,並沒有想象中的涼意。
“靖陽見過陛下,願陛下平順安康,願大晟海晏河清。”
鏗鏘有力,收尾清脆,也帶著她這做姐姐的,最真摯的祝福。
景和帝再也忍不住,扁了扁嘴,他是帝王,需時刻謹記自己的言行是否契合人君規範,底下的龍椅如坐針氈。
可他想去扶姐姐起來。
少年變聲期剛過,嗓音有些喑啞,沉聲道:“皇姐有心了,這是宮宴,卻也是朕的生辰宴,皇姐剛回,不必拘禮。”
一如既往,總在自己力所能及之處給予靖陽最大的維護。
元妤儀欣慰地看了已初具帝王風範的景和帝一眼,應聲上座。
宴會上觥籌交錯,一片盛世之象,衛老尚書統領禮部,又是剛回京的第一場差事,自然是辦的圓滿,毫無可挑剔之處。
隻是,總有人打破這樣平和的氛圍。
自從元妤儀剛一進殿,便察覺到了一道打量的視線,目光有如實質,毫不避諱。
不用猜她也清楚是誰。
果不其然,江丞相先是端著酒杯朝著上座的皇帝說了一頓祝賀詞,末了才不經意地看向坐在皇帝下手的女子。
“古語曰,婚喪嫁娶乃人倫之道。如今公主已過笄禮,三年前又自請前往承恩寺,為先帝守孝;如今喪期已過,老臣以為,殿下也是時候該考慮成婚了。”
靖陽沒急著答話,倒是一旁的景和帝按不住性子,想要駁斥。
皇姐剛從寺裏回來,他們姐弟二人這才聚了幾日,江丞相便在宮宴上提起姻緣,肚子裏能裝什麽好話?生氣之餘,瞥到皇姐製止的目光,這才緘口不言。
元妤儀神情恬淡,明麗的臉上浮現出幾分興趣,順著江丞相的話往下說,“江相言之有理。”
過了這場宴會,她便十八歲了。
雖則大晟民風開放,卻也沒有留姑娘到及笄多年還不嫁人的先例,借著父皇的喪期避了三年風頭,如今這一次是怎樣都躲不過了。
就算沒有江丞相,也會有王丞相、李丞相......
他們口口聲聲公主千秋萬歲,心裏卻怕極了她犛雞司晨,他們畏懼公主的名勢,於是便卯足了勁兒妄圖掌控她的姻緣。
元妤儀厭煩極了這樣虛偽的應和,可她又缺乏翻雲覆雨的後盾,大晟萬裏河山姓元,如今坐皇位的是與她一母同胞的親弟弟。
靖陽公主不能成為野心勃勃的權臣用以掣肘新帝的工具,所以這樁姻緣,得握在自己手裏。
至於駙馬,自然也是得由她親自來挑。
“殿下年歲尚輕,老臣蒙先帝囑托,這駙馬人選自然......”江閣老臉上的褶子一道一道堆在一起,看上去真心實意。
駙馬人選自然是他兒子。
隻是沒等他說完,上方又傳來熟悉的女子聲音,“多謝江相費心,隻是本宮已有心悅之人。”
如平地驚雷,幾乎要將在場臣子們的耳朵震聾,江丞相的褶子僵在臉上,再也笑不出來,而與他對坐,正要仗義執言的衛老尚書額角也跳了跳。
最震驚的還是坐在元妤儀身邊的景和帝,他沒忍住,低聲喚道:“皇姐?”
元妤儀示意他安心,八方不動地坐在原位,從她的位置往下看,正巧能將一眾臣子的神情收於眼底。
驚惶的、欣慰的、放鬆的、不悅的......他們臉上的表情真是熱鬧極了,突然,元妤儀掃視的目光一頓。
哦,還有一個麵無表情的。
側臉遠遠看去,倒是生的不錯。
元妤儀很快移回目光,江相皺著臉問道:“敢問公主,究竟是誰家公子,竟有幸得了殿下青睞?”
隻要元妤儀今夜透露半個字,他明早便讓那人隻剩具屍體。
如今龍椅上那位愈發幹練,能力與心智與日俱增,有朝一日收回權力,第一個倒台的想必就是他這個丞相,所以靖陽公主必須得同他江家綁在一起,如此才能求得家族百年大計。
皇帝還能狠心讓他親姐姐為整個相府陪葬不成?
他隻要將兒子與公主的姻緣釘死,便等同於拿到了一張最好用的保命符。
先帝駕崩時,元妤儀就察覺到了這位丞相大人的打算,三年前縱觀整個上京,既要年歲相仿,又要底蘊深厚,並沒有合適婚配的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