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到場的所有官眷,都是一些朝之重臣的內眷,不論文臣或是武將,對那關外樓蘭都是深惡痛絕,個個臉上莊嚴肅穆不苟言笑,高坐台上,顯得盛氣淩人。
秦樂窈與赫連煜坐在同一席位中,他附耳提醒她道:“此番樓蘭來使中,有上次那個叛國賊。”
她麵無表情沉靜道:“我知道,進城時候在街上看見了。”
原本這些朝事秦樂窈知道自己不該過問,但還是忍不住想探聽了解一二,試探問道:“樓蘭人來大梁究竟是為了什麽?我想不明白有什麽可談的,值得千裏迢迢走這一遭。能說嗎?不方便告訴我的話就當我沒問。”
“能說。遞帖子的時候說的神叨叨,有要事要與梁共議。”赫連煜嗤聲說著,“但是白日裏在太和殿,說的淨是些狗屁不通繞彎子的話,如果有什麽幺蛾子,就是在今晚夜宴了。”
秦樂窈蹙著眉張口欲言又止,她想說明知有詐為何還要設宴款待,不趕緊把人送走。但轉念一想,自古以來大梁便是禮儀之邦,即便是先帝山河動蕩黎民食不果腹的那段時間,說書人嘴裏念叨的也都是些仁義禮孝。
或許梁帝和這些朝臣也是想看看,樓蘭人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些什麽藥吧。
不多時,銅雀台中低聲議論的交談聲靜止下來,是那群外邦樓蘭人來了。
秦樂窈冷著一張臉,一眼就看見了人群中那個衣冠禽獸,位置相當靠前,跟在首領的身側,看起來便是地位不低的樣子。
高台上的明淳王妃忽地打翻了麵前的酒盞。
赫連岐握著她的指尖避免被碎瓷碰傷,身後的侍應宮女立即上來清理。
原本赫連岐隻當她是無心失手,卻不料見身旁妻子露出了一臉不可置信的神情,他輕聲問道:“怎麽了淳兒,這副表情。”
“那個人……”明淳王妃咽了咽喉間,話到一半卻是又謹慎止住了,“沒事,就是看見樓蘭人裏麵,竟然有個漢人麵孔,有些吃驚。”
“賣國賊。”赫連岐不屑嗤聲,“他會不得好死的。”
梁帝與皇後高坐首席之上,這一番夜宴,氣氛壓抑而微妙,酒過三巡之後,樓蘭使團的首領忽然站了起來,舉著一杯酒,說了一串聽不明白的樓蘭話。
玥公子便在此時跟著一道站了起來,用漢話高聲翻譯道:“大梁不愧為百年禮儀之邦,天子以仁義禮孝治國,我等這一路進京,也是感受到了泱泱大國的氣度。”
秦樂窈的視線和在場眾人一起瞧過去,與那玥公子的目光交匯了片刻。
她平靜無波不閃不避,對方顯然是意外會在這裏看見她,但現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也隻是眼神在她這多停留了片刻,意味深長,而後便繼續開口道:“隻是大梁如此禮儀之邦,該也是極其重視禮教血統才是。”
此言一出,場中不少人隱約猜到了樓蘭狗賊的意圖,神色都變了變。
“我們樓蘭可汗聽聞當今大梁陛下是先帝的庶弟時候,很是吃驚,他問,先帝膝下育有三子,怎的最後卻是讓一個不算親近的弟弟做了皇帝。”
“我給可汗解釋說,這就有所不知了吧,當年雪夜宮變,三位皇子自相殘殺爭奪帝位,誰想最後竟是一紙遺詔,另立新皇。誰都沒討到便宜,哈哈。”
全場氣氛詭異下來,所有人都沉默著。
當今天子登基之後一直勵精圖治,收拾前朝遺留的所有爛攤子,為國為民殫精竭慮,與喜怒無常的先帝相比起來,屬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
當年登位時候的那場大混戰,從屍山血海中殺出的路,盡管手裏有著先皇遺詔,他的身份也免不了要受人指摘,反對與議論的聲音不在少數,最後都是被新帝雷霆手段鎮壓下去。
好在後來十餘年來,大梁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文武百官也是看在眼中。
有了百姓的愛戴,當年那場血腥的宮變,便逐年被壓進了塵封的曆史中,即便是當初反對聲音最響的三朝元老,元英首輔墨仲恩大人,後來也甚少再有提及此事。
它就像是一個世人都心照不宣,卻又視而不見的醜陋疤痕。
當年的舊事再被如此輕描淡寫地重新翻起,還是在這種大庭廣眾之下。
但皇帝尚未開口,況且對方身份特殊,誰也不敢在這件事上先出言訓斥。
高台之上,君王的神情淡漠晦澀,叫人瞧不清喜怒,帶來了極強的壓迫感。
“樓蘭與大梁,比鄰百年之久,有過相處和平的年代,也有過激鬥戰亂。”
“且不說雁門關眾將士屍骨未寒,即便是縱觀曆史百年,此番使團入梁,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梁帝嗓音微沉,不疾不緩地說著,“我大梁本著來者是客,設宴款待,也希望樓蘭使者,能珍惜這次僅有的機會。”
一場夜宴,夾槍帶棒,原本也隻是做做樣子的事情,沒過多久便草草散了場。
樓蘭使團被安置在了離宮暫住,也不知是不是因著宮宴上提到的那件舊事,梁帝的情緒不佳,在場的王公大臣們也大多沉默著閉口不去談及。
馬車裏,秦樂窈視線遠遠注視著離宮的方向,最終還是麵無表情,將車簾放了下來,重新端正坐好。
赫連煜將她的狀態看在眼中,已然猜到了些什麽,低聲詢問道:“窈窈,那個男人,就是他,對嗎。”
赫連煜依然記得夜斬樓蘭的那場大火中,秦樂窈滿臉血跡,攥著染血的長簪,那一副狠厲的神情映著火光的樣子。
能讓秦樂窈升騰起這般大的殺意,他想不到第二個人選。
隔了好一會,她才悶聲應道:“嗯。”
她低著頭,手指慢慢摳著自己裙擺上的銀線,“如果我想殺他,會影響到大局之類的嗎。”
聲音很輕,好像是無意識說出口的一句話,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第86章 驚天
“樓蘭狗賊和我大梁之間, 從來就沒有大局可言。”赫連煜將她的手背覆蓋住,五指順著指縫嵌入握住,“等他們過兩日離京了, 我帶你去取他狗命。”
秦樂窈偏頭看了他一眼。
“……”
“好。”
當天深夜,威北王府中,明淳王妃被夢魘驚醒。
她驚悸地躺在床上,蘇醒的這一瞬間被激出了滿身的汗, 不住地喘息著。
“怎麽了淳兒。”赫連岐將她攬進懷中,拿寢衣袖子擦了她額前的汗,“怎麽嚇成這樣,做噩夢了?”
“我夢到父皇了……”明淳王妃鼻梁都是酸的, 還未能從夢魘中徹底回神。
赫連岐一聽她這語調便明白了什麽,寬厚的大掌拍著她的肩背安撫,“沒事了淳兒,先帝已故去多年, 隻是做夢。”
明淳王妃縮在他懷裏, 有些話, 夫妻倆之間不用說的再明白。
當年先帝當政時期,重用奸佞宦臣,朝野上下怨聲載道卻又敢怒不敢言, 百姓苛捐雜稅,亦是民不聊生。
也是到後來,文景帝駕崩, 武惠帝登基,於多年如履薄冰的明淳公主而言是終得撥雲見日, 於天下百姓,又何嚐不是一次新生的救贖。
明淳的手心還在顫抖著, 她在黑暗中躊躇著,仰望著丈夫近在咫尺的溫和麵頰,終於還是說出了口:“大哥哥,那個跟樓蘭使團在一起的中原人……”
赫連岐:“嗯?”
“其實……”明淳王妃不再猶豫,將真相告知了丈夫,“他是我同父同母的胞弟,按年紀排行來算,該是稱作四皇子。”
赫連岐有些驚訝:“就是那個名喚‘梧玥’的皇子?”
先帝其實共有四子。
但出現在人前的自始至終也就隻有三位皇子罷了,那位華妃幼子,出生之後便因先天不足,送去了得道高人的山中休養,幾乎無人見過其真容。
“對,就是他。他十六七歲的時候,我見過他第一次,樣貌生得出挑,雖然這些年長成熟了,但輪廓模樣還是沒有變的。”明淳心裏十分掙紮,她知道先帝血脈對於現在的陛下來說是怎樣威脅的存在,或許她不該將這唯一的胞弟真實身份說出來,或許會給他招來殺身之禍。
但那人不止是跟在樓蘭人身邊叛國通敵,今日更是故意說了那樣一番話,重提當年舊事。
很顯然,這是想幫著樓蘭人,動搖他大梁國本。
“我不知道他今日那番話說出來,是不是想做些什麽……”
這消息不是一件小事,赫連岐坐起身子來,握著妻子的一雙手,溫聲追問道:“沒事,不怕淳兒,告訴我,還有沒有哪些人是能認得出這位四皇子的?”
明淳回憶良久,搖頭道:“父皇母妃過世之後,除了當時一同前去進香的墨閣老,應該沒幾個了吧,不知道舅舅是否有曾見過他,連我也是很後來才知曉,原來那個男孩是我弟弟……”
一聽墨閣老三個字,赫連岐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旁人倒也就罷了,這位墨閣老,三朝元老,兩朝帝師,任尚林苑大學士數十餘載,桃李滿堂,朝中不少重臣都是師承其門下,德高望重,影響力相當之大。
但卻偏偏又是個剛直不阿,極其重視血統尊卑的頑固性子,當初武惠帝登基所受到的阻礙之中,便以墨閣老為最。
當年若非是那三位能承襲大統的皇子皆已殞身,有他在朝中一日,即便是武惠帝手握先帝傳位的遺詔,怕是想要登基也沒那麽容易。
赫連岐沉吟片刻,叮囑道:“行,我知道了,這事交給我來解決。淳兒,今日這話,你要爛在肚子裏,切莫再給第二個人知曉,知道嗎?”
“我知道。”
第二日一清早,赫連岐便整裝入宮,去麵見天子商議此事,而與此同時,幾則童謠流言在上京城中廣為流傳,不過一個上午的功夫,就傳遍了所有的大街小巷。
“假詔書,弑兄弟,開開心心當皇帝~”
“鳩鳥呀鳩鳥呀,占鵲巢,換身皮囊變了模樣呀~”
這是秦樂窈今天第二次聽見這種大逆不道的童謠,她從鋪麵追出去叫住前麵的一群小孩,問他們道:“告訴姐姐,這是誰教你們唱的?”
幾個稚童看起來不過六七歲,你看我我看你,搓著手七嘴八舌道:“都這麽唱呀,二狗和菜花比我們還早學會呢。”
秦樂窈啞然,想要散播什麽流言,這種半大孩子無疑是最好的利器,靈智未開不懂事不說,還喜歡走街串巷到處跑,一傳十十傳百,根本就找不著源頭。
流言不脛而走,說得有鼻子有眼,說當年陛下手中登基的那份遺詔根本就是假的,什麽三皇子發動宮變直逼承乾宮,全都是武惠帝一手操控的,為的就是從自己的皇兄手中篡位奪權,實則是個亂臣賊子。
而現如今,正統的皇室血脈遺孤出現了,是那場血禍之中死裏逃生的第四位皇子,現如今,就被天子圈-禁在離宮之內,意圖殺之而永絕後患。
平民百姓多的是沒有分辨能力以訛傳訛者,一個上午的時間,秦樂窈在酒肆裏聽了好些個版本,但內容大差不差,說的都是當今天子這皇位實則來的名不正言不順。
旁的倒也罷了,在她聽見‘四皇子深陷離宮’幾個字眼的時候,整個人都是神情一凜。
離宮裏的那群人中,就隻有一個是中原人。
“秦掌櫃的?你有在聽嗎?”那客官拿手往她麵前揮了一下。
“確定說是現在正在離宮裏?”秦樂窈追問。
“對呀,都是這麽說的,我一會忙完了還想去瞅瞅熱鬧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人哈哈笑著,“好像是聽說叫什麽梧玥皇子來著……”
秦樂窈嘩的一下起了身。
國家大事什麽的她管不著,但是那個殺千刀的狗賊,殺了她也接受不了他可能有皇帝命。
秦樂窈一路策馬趕到離宮外,這地方是距離皇宮最近的一座行宮,外麵有戎裝的士兵戍守,前麵的街道裏外都圍滿了湊過來看熱鬧的百姓,人群發出嗡嗡的嘈雜聲,還能隱約聽見什麽‘皇子’、‘血脈’之類的字眼。
她剛剛找了個視線高處,就瞧見前麵一隊衛兵迅速衝上來開道,將擁擠的人群分開一條道路,一直通向離宮門口。
一個須發雪白的老者著一身墨色朝服,上繡祥雲團紋,頭戴烏紗帽,雖然年事已高,但眉眼間仍顯精神抖擻,一副不苟言笑的鄭重模樣,昂首闊步往離宮而來。
“元英首輔駕到,閑雜人等,速速退避——”
秦樂窈知道這個人,這是她父親秦伯有最為尊敬的一位大閣老,聽說是兩朝帝師,手裏一根打龍鞭,上打昏君下打佞臣,地位及其尊崇。
看來是流言太盛,竟是連這等頤養天年的老臣都驚動了來。
衛兵已經將離宮團團圍住了,秦樂窈跟著看熱鬧的百姓在外麵一起站了一會,這位墨閣老一進去就是半個多時辰沒出來。
又過了一會,學士府薑槐序的馬車也到了,隔著人群,薑先生也是一臉嚴肅的模樣,一言不發就進了離宮去。
外麵的百姓換了一輪又一輪,漸漸的到了日薄西山時候,這行宮也沒有發生什麽天大的變化,人群自覺無趣,慢慢便散開了,隻有少數遊手好閑的好事者還在對街蹲著,想瞧上個結果。
秦樂窈與赫連煜坐在同一席位中,他附耳提醒她道:“此番樓蘭來使中,有上次那個叛國賊。”
她麵無表情沉靜道:“我知道,進城時候在街上看見了。”
原本這些朝事秦樂窈知道自己不該過問,但還是忍不住想探聽了解一二,試探問道:“樓蘭人來大梁究竟是為了什麽?我想不明白有什麽可談的,值得千裏迢迢走這一遭。能說嗎?不方便告訴我的話就當我沒問。”
“能說。遞帖子的時候說的神叨叨,有要事要與梁共議。”赫連煜嗤聲說著,“但是白日裏在太和殿,說的淨是些狗屁不通繞彎子的話,如果有什麽幺蛾子,就是在今晚夜宴了。”
秦樂窈蹙著眉張口欲言又止,她想說明知有詐為何還要設宴款待,不趕緊把人送走。但轉念一想,自古以來大梁便是禮儀之邦,即便是先帝山河動蕩黎民食不果腹的那段時間,說書人嘴裏念叨的也都是些仁義禮孝。
或許梁帝和這些朝臣也是想看看,樓蘭人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些什麽藥吧。
不多時,銅雀台中低聲議論的交談聲靜止下來,是那群外邦樓蘭人來了。
秦樂窈冷著一張臉,一眼就看見了人群中那個衣冠禽獸,位置相當靠前,跟在首領的身側,看起來便是地位不低的樣子。
高台上的明淳王妃忽地打翻了麵前的酒盞。
赫連岐握著她的指尖避免被碎瓷碰傷,身後的侍應宮女立即上來清理。
原本赫連岐隻當她是無心失手,卻不料見身旁妻子露出了一臉不可置信的神情,他輕聲問道:“怎麽了淳兒,這副表情。”
“那個人……”明淳王妃咽了咽喉間,話到一半卻是又謹慎止住了,“沒事,就是看見樓蘭人裏麵,竟然有個漢人麵孔,有些吃驚。”
“賣國賊。”赫連岐不屑嗤聲,“他會不得好死的。”
梁帝與皇後高坐首席之上,這一番夜宴,氣氛壓抑而微妙,酒過三巡之後,樓蘭使團的首領忽然站了起來,舉著一杯酒,說了一串聽不明白的樓蘭話。
玥公子便在此時跟著一道站了起來,用漢話高聲翻譯道:“大梁不愧為百年禮儀之邦,天子以仁義禮孝治國,我等這一路進京,也是感受到了泱泱大國的氣度。”
秦樂窈的視線和在場眾人一起瞧過去,與那玥公子的目光交匯了片刻。
她平靜無波不閃不避,對方顯然是意外會在這裏看見她,但現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也隻是眼神在她這多停留了片刻,意味深長,而後便繼續開口道:“隻是大梁如此禮儀之邦,該也是極其重視禮教血統才是。”
此言一出,場中不少人隱約猜到了樓蘭狗賊的意圖,神色都變了變。
“我們樓蘭可汗聽聞當今大梁陛下是先帝的庶弟時候,很是吃驚,他問,先帝膝下育有三子,怎的最後卻是讓一個不算親近的弟弟做了皇帝。”
“我給可汗解釋說,這就有所不知了吧,當年雪夜宮變,三位皇子自相殘殺爭奪帝位,誰想最後竟是一紙遺詔,另立新皇。誰都沒討到便宜,哈哈。”
全場氣氛詭異下來,所有人都沉默著。
當今天子登基之後一直勵精圖治,收拾前朝遺留的所有爛攤子,為國為民殫精竭慮,與喜怒無常的先帝相比起來,屬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
當年登位時候的那場大混戰,從屍山血海中殺出的路,盡管手裏有著先皇遺詔,他的身份也免不了要受人指摘,反對與議論的聲音不在少數,最後都是被新帝雷霆手段鎮壓下去。
好在後來十餘年來,大梁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文武百官也是看在眼中。
有了百姓的愛戴,當年那場血腥的宮變,便逐年被壓進了塵封的曆史中,即便是當初反對聲音最響的三朝元老,元英首輔墨仲恩大人,後來也甚少再有提及此事。
它就像是一個世人都心照不宣,卻又視而不見的醜陋疤痕。
當年的舊事再被如此輕描淡寫地重新翻起,還是在這種大庭廣眾之下。
但皇帝尚未開口,況且對方身份特殊,誰也不敢在這件事上先出言訓斥。
高台之上,君王的神情淡漠晦澀,叫人瞧不清喜怒,帶來了極強的壓迫感。
“樓蘭與大梁,比鄰百年之久,有過相處和平的年代,也有過激鬥戰亂。”
“且不說雁門關眾將士屍骨未寒,即便是縱觀曆史百年,此番使團入梁,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梁帝嗓音微沉,不疾不緩地說著,“我大梁本著來者是客,設宴款待,也希望樓蘭使者,能珍惜這次僅有的機會。”
一場夜宴,夾槍帶棒,原本也隻是做做樣子的事情,沒過多久便草草散了場。
樓蘭使團被安置在了離宮暫住,也不知是不是因著宮宴上提到的那件舊事,梁帝的情緒不佳,在場的王公大臣們也大多沉默著閉口不去談及。
馬車裏,秦樂窈視線遠遠注視著離宮的方向,最終還是麵無表情,將車簾放了下來,重新端正坐好。
赫連煜將她的狀態看在眼中,已然猜到了些什麽,低聲詢問道:“窈窈,那個男人,就是他,對嗎。”
赫連煜依然記得夜斬樓蘭的那場大火中,秦樂窈滿臉血跡,攥著染血的長簪,那一副狠厲的神情映著火光的樣子。
能讓秦樂窈升騰起這般大的殺意,他想不到第二個人選。
隔了好一會,她才悶聲應道:“嗯。”
她低著頭,手指慢慢摳著自己裙擺上的銀線,“如果我想殺他,會影響到大局之類的嗎。”
聲音很輕,好像是無意識說出口的一句話,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第86章 驚天
“樓蘭狗賊和我大梁之間, 從來就沒有大局可言。”赫連煜將她的手背覆蓋住,五指順著指縫嵌入握住,“等他們過兩日離京了, 我帶你去取他狗命。”
秦樂窈偏頭看了他一眼。
“……”
“好。”
當天深夜,威北王府中,明淳王妃被夢魘驚醒。
她驚悸地躺在床上,蘇醒的這一瞬間被激出了滿身的汗, 不住地喘息著。
“怎麽了淳兒。”赫連岐將她攬進懷中,拿寢衣袖子擦了她額前的汗,“怎麽嚇成這樣,做噩夢了?”
“我夢到父皇了……”明淳王妃鼻梁都是酸的, 還未能從夢魘中徹底回神。
赫連岐一聽她這語調便明白了什麽,寬厚的大掌拍著她的肩背安撫,“沒事了淳兒,先帝已故去多年, 隻是做夢。”
明淳王妃縮在他懷裏, 有些話, 夫妻倆之間不用說的再明白。
當年先帝當政時期,重用奸佞宦臣,朝野上下怨聲載道卻又敢怒不敢言, 百姓苛捐雜稅,亦是民不聊生。
也是到後來,文景帝駕崩, 武惠帝登基,於多年如履薄冰的明淳公主而言是終得撥雲見日, 於天下百姓,又何嚐不是一次新生的救贖。
明淳的手心還在顫抖著, 她在黑暗中躊躇著,仰望著丈夫近在咫尺的溫和麵頰,終於還是說出了口:“大哥哥,那個跟樓蘭使團在一起的中原人……”
赫連岐:“嗯?”
“其實……”明淳王妃不再猶豫,將真相告知了丈夫,“他是我同父同母的胞弟,按年紀排行來算,該是稱作四皇子。”
赫連岐有些驚訝:“就是那個名喚‘梧玥’的皇子?”
先帝其實共有四子。
但出現在人前的自始至終也就隻有三位皇子罷了,那位華妃幼子,出生之後便因先天不足,送去了得道高人的山中休養,幾乎無人見過其真容。
“對,就是他。他十六七歲的時候,我見過他第一次,樣貌生得出挑,雖然這些年長成熟了,但輪廓模樣還是沒有變的。”明淳心裏十分掙紮,她知道先帝血脈對於現在的陛下來說是怎樣威脅的存在,或許她不該將這唯一的胞弟真實身份說出來,或許會給他招來殺身之禍。
但那人不止是跟在樓蘭人身邊叛國通敵,今日更是故意說了那樣一番話,重提當年舊事。
很顯然,這是想幫著樓蘭人,動搖他大梁國本。
“我不知道他今日那番話說出來,是不是想做些什麽……”
這消息不是一件小事,赫連岐坐起身子來,握著妻子的一雙手,溫聲追問道:“沒事,不怕淳兒,告訴我,還有沒有哪些人是能認得出這位四皇子的?”
明淳回憶良久,搖頭道:“父皇母妃過世之後,除了當時一同前去進香的墨閣老,應該沒幾個了吧,不知道舅舅是否有曾見過他,連我也是很後來才知曉,原來那個男孩是我弟弟……”
一聽墨閣老三個字,赫連岐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旁人倒也就罷了,這位墨閣老,三朝元老,兩朝帝師,任尚林苑大學士數十餘載,桃李滿堂,朝中不少重臣都是師承其門下,德高望重,影響力相當之大。
但卻偏偏又是個剛直不阿,極其重視血統尊卑的頑固性子,當初武惠帝登基所受到的阻礙之中,便以墨閣老為最。
當年若非是那三位能承襲大統的皇子皆已殞身,有他在朝中一日,即便是武惠帝手握先帝傳位的遺詔,怕是想要登基也沒那麽容易。
赫連岐沉吟片刻,叮囑道:“行,我知道了,這事交給我來解決。淳兒,今日這話,你要爛在肚子裏,切莫再給第二個人知曉,知道嗎?”
“我知道。”
第二日一清早,赫連岐便整裝入宮,去麵見天子商議此事,而與此同時,幾則童謠流言在上京城中廣為流傳,不過一個上午的功夫,就傳遍了所有的大街小巷。
“假詔書,弑兄弟,開開心心當皇帝~”
“鳩鳥呀鳩鳥呀,占鵲巢,換身皮囊變了模樣呀~”
這是秦樂窈今天第二次聽見這種大逆不道的童謠,她從鋪麵追出去叫住前麵的一群小孩,問他們道:“告訴姐姐,這是誰教你們唱的?”
幾個稚童看起來不過六七歲,你看我我看你,搓著手七嘴八舌道:“都這麽唱呀,二狗和菜花比我們還早學會呢。”
秦樂窈啞然,想要散播什麽流言,這種半大孩子無疑是最好的利器,靈智未開不懂事不說,還喜歡走街串巷到處跑,一傳十十傳百,根本就找不著源頭。
流言不脛而走,說得有鼻子有眼,說當年陛下手中登基的那份遺詔根本就是假的,什麽三皇子發動宮變直逼承乾宮,全都是武惠帝一手操控的,為的就是從自己的皇兄手中篡位奪權,實則是個亂臣賊子。
而現如今,正統的皇室血脈遺孤出現了,是那場血禍之中死裏逃生的第四位皇子,現如今,就被天子圈-禁在離宮之內,意圖殺之而永絕後患。
平民百姓多的是沒有分辨能力以訛傳訛者,一個上午的時間,秦樂窈在酒肆裏聽了好些個版本,但內容大差不差,說的都是當今天子這皇位實則來的名不正言不順。
旁的倒也罷了,在她聽見‘四皇子深陷離宮’幾個字眼的時候,整個人都是神情一凜。
離宮裏的那群人中,就隻有一個是中原人。
“秦掌櫃的?你有在聽嗎?”那客官拿手往她麵前揮了一下。
“確定說是現在正在離宮裏?”秦樂窈追問。
“對呀,都是這麽說的,我一會忙完了還想去瞅瞅熱鬧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人哈哈笑著,“好像是聽說叫什麽梧玥皇子來著……”
秦樂窈嘩的一下起了身。
國家大事什麽的她管不著,但是那個殺千刀的狗賊,殺了她也接受不了他可能有皇帝命。
秦樂窈一路策馬趕到離宮外,這地方是距離皇宮最近的一座行宮,外麵有戎裝的士兵戍守,前麵的街道裏外都圍滿了湊過來看熱鬧的百姓,人群發出嗡嗡的嘈雜聲,還能隱約聽見什麽‘皇子’、‘血脈’之類的字眼。
她剛剛找了個視線高處,就瞧見前麵一隊衛兵迅速衝上來開道,將擁擠的人群分開一條道路,一直通向離宮門口。
一個須發雪白的老者著一身墨色朝服,上繡祥雲團紋,頭戴烏紗帽,雖然年事已高,但眉眼間仍顯精神抖擻,一副不苟言笑的鄭重模樣,昂首闊步往離宮而來。
“元英首輔駕到,閑雜人等,速速退避——”
秦樂窈知道這個人,這是她父親秦伯有最為尊敬的一位大閣老,聽說是兩朝帝師,手裏一根打龍鞭,上打昏君下打佞臣,地位及其尊崇。
看來是流言太盛,竟是連這等頤養天年的老臣都驚動了來。
衛兵已經將離宮團團圍住了,秦樂窈跟著看熱鬧的百姓在外麵一起站了一會,這位墨閣老一進去就是半個多時辰沒出來。
又過了一會,學士府薑槐序的馬車也到了,隔著人群,薑先生也是一臉嚴肅的模樣,一言不發就進了離宮去。
外麵的百姓換了一輪又一輪,漸漸的到了日薄西山時候,這行宮也沒有發生什麽天大的變化,人群自覺無趣,慢慢便散開了,隻有少數遊手好閑的好事者還在對街蹲著,想瞧上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