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沒了,說什麽也是多餘的,記著也好,忘記也好,都是活人看重,逝者已經遠去,再見麵大概也早忘了這一世的事。
這一世梁左是個作家,寫了很多字,大部分是讓人高興的,也留下了一些對人對事的看法,這些文字是厚道的,其中閃動著他的為人。關於他的作品最好讓讀者自己體味,無論如何那是他寫給他們看的。在這裏,我更想多談一談他這個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很多,現在一想他,還能看到他生前的模樣,憂心忡忡急匆匆地低頭走過來,抬起頭時眼鏡遮住了半個臉,十分疲憊的樣子,欲言又止。
我和梁左是1992年認識的,通過梁天。宋丹丹要拍一個喜劇電影,找我寫劇本,我心裏沒底,想拉上一個墊背的。這之前聽過梁左寫的相聲,覺得好,我所不及,就找梁天要了他哥的電話,打過去相邀。
聽這人的名字,以為一定是個張揚外向的瘦子,左嘛。見了麵發現是個胖胖的好好先生,和梁天一樣的小眼睛,隱在度數很深有放大效果的眼鏡後麵,見人便帶三分笑,說起話來字斟句酌,很在乎對象的反應,個別咬字上有點大舌頭。沒話的時候很安靜,眼睛看著地,似乎怕人注意,有些訕訕的。後來翻揀他從前的照片,看到這副表情很小時候就掛在他臉上,幾乎每一張照片隻要他在笑,眼睛就是朝下的,很不好意思的。僅從這表情看,這人似乎很害羞,很謹慎,對這個世界充滿緊張,是個自閉的人。
後來成了朋友,接觸多了,不太注意他的表情,也見過他喜不自禁高談闊論和吃飽喝足的樣子,還是覺得他是第一印象裏給人的感覺。他愛熱鬧,見生人又拘謹,給他打電話出來吃飯,他老要問都有誰呀,聽說不認識的人請,在座的還有不認識的,他就猶豫,猶豫再三說,我就不去了吧。這猶豫中有別人都在花天酒地自己在家單吃的不甘心,也有拒絕別人時賠的小心。
聽說都是朋友,就歡天喜地答應,但還要反複來回擺架子:你們都想我,好好,那我就受累去一趟。到了地方又挑座位又挑菜,有時還挑服務員的禮,譬如小姐端著蹄髈上來,說“您的肉來了”,他就說怎麽說話呢,什麽叫“我的肉”呀,應該說“您要的肉來了”。後來大家成了習慣,請他吃飯先說這麽一套:大家想您,沒您不熱鬧,您就受累跑一趟。初次見麵的人會覺得這人、我們這幫和他在一起的人都虛頭巴腦的,次數多了,知道是個好玩,也跟著說。
梁左好吃,雞湯翅、沙鍋魚頭、燉老母雞是他的最愛。沒人請就自己掏錢“做個小東”。遇到這幾樣東西,他都要吃兩輪,先跟大家吃一氣,待大家放下筷子,他就叫毛巾,摘眼鏡擦汗,讓服務員添湯、端到他跟前來,仔細揀著,一根骨頭不落擱嘴裏過一遍,然後灌湯。他在平穀插過隊,經常形容什麽叫素、寡、肚子飽了嘴沒飽。平穀是“京東肉餅”的發源地,那也是他念念不忘一說起來就垂涎三尺的美食。後來英達說,看來梁左是對的,吃什麽都該點雙份兒。
梁左是寫喜劇的,讀書的口味偏於曆史掌故,我和他經常交換書看,他推薦給我的大都是這一類。我有一套《文史資料》,他一直想據為己有,我不答應,他就五本五本借著看,直到去世還有幾本在他書架上。老看這些書使他的談吐和打扮都有些老氣橫秋,一次他腳得了丹毒,穿著便宜的呢大衣拄著拐棍出來吃飯,我說他你可真像《人民日報》副總編。我願意和他一起出去,女孩見了都說,你們跟兩代人似的。梁左嘲笑我的一個主題就是我認為自己還年輕,他說人老了的特征不在保守而在維新。他還愛說,我是一直沒好看過,王老師年輕的時候好看過,現在就老忘不了,還以為自己好看。說完狂笑,然後戛然而止,抬頭望天,愣在那裏,再看人一臉正經。他大笑時就是這樣,稍縱即收,好像自己先怯了,又好像被冥冥中一個聲音喝住。
梁左十分羨慕我的睡眠,他的睡眠是運動的,每天往後推兩個小時,從黑夜推到白天,再一步步推回來。最擰巴的時間是晚飯當口,掙紮著吃幾口就要回家眯一覺,醒來總是深夜,群眾反映他經常一個人後半夜去各種酒吧獨逛。為了擰巴回來,他一直吃安眠藥,時而奏效時而起反作用。有一陣子他把睡眠調整到夜裏十一二點了,能連續睡五六個小時,他十分欣慰,比什麽都幸福似的對我感歎,還是白天好,街上都是人,商店也都開門,想去哪兒都行。那幾天他比任何時候都緊張,一到天黑就做睡前準備,也不打牌也不多聊,迪廳酒吧門都不敢看,生怕興奮了。過了幾天,我看他又坐得住了,還張羅通宵牌局,問他,他說又改早晨睡了。後來他家樓上裝修,他又添了一個毛病,睡覺時開著電視或錄音機。
我一般隻在晚飯時給他打電話,沒人接是關了鈴在睡覺,接他就說在趕劇本,一年四季他大都是一個人在家。人民日報社前那條攤販街沒拆之前還見他孤零零出來買東西回家吃。我跟他說劇本是寫不完的,錢是掙不完的。他說是是,我是早晚要寫小說的。他在潘家園市場買了本解放初期一個小知識分子的日記,他準備根據這個日記寫一部長篇,那裏麵有很多肺腑之言,掌握得當,能改變一代人的認識。他還有一個小說構思,跟《紅樓夢》和紅學家有關,聽他講已經很乖謬了,寫出來一定是超諷刺。這兩本小說都是一聽想法就對,也適合他發揮的東西,寫出來就占一席之地。我勸他,寫吧,相聲你也禍害了,情景喜劇你也是頭牌,該往我們小說裏攪和攪和了。他美滋滋地說,真的,全瞧我啦?他對虛榮有一種孩子似的喜愛,拍《臨時家庭》投資方非要他做導演,一勸他就去了。我問他你導嗎,他說我給他們說戲,不說哪成啊。蔡明說,他在現場就愛聽人家管他叫“導演”,一聽就繃不住,閉著嘴張著倆鼻孔往外偷樂。
大概是導完《臨時家庭》之後,他說要寫小說了,閑了半年,每天愁眉苦臉,昨天一萬字了,今天隻剩下三百。我說你就用劉震雲那法子,先往下蹚,最後一總改,這麽弄,一個自然段就能改一年。他說道理我明白,可是做不到。他那不是寫小說,是改筆路子,從電視劇下來都有那麽個曲折過程,在我看那甚至是改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寫劇本和寫小說是兩種活法,一個直通歡場一個自斷塵緣。他堅持了很久,又接戲了。一天說,沒辦法,得過日子,反正這倆小說在我腦子裏,丟不了。
他說他有憂鬱症,自己查書吃“百憂解”。
他說我跟你還是不一樣,有些事你早看開了,在我這兒就是大逆不道。
他說你相信有天堂嗎,上帝呢?他說我也想通了,以後好好過日子吧。他說有人給他算命,隻要活過四十三,還有四十三年壽命,這後四十三年別提多可心了,想要什麽都有。他說太好了,從來沒這麽好過,以後不玩了。
現在知道,他最後一夜自己在三裏屯酒吧街轉了兩小時;十點左右給他一個雲南的朋友打過電話,說他父親喪事的事;之後去了一個朋友的酒吧,想跟人聊天,可是所有人都在聊,他沒能參加進去;淩晨四點去了“佰金瀚”桑拿,有朋友看見他臉上蓋著小毛巾在桑拿室裏睡著了,於是叫醒了他;上午十點鄰居看見他拎著買的熟食回家;這之後沒人再見過他。他的電話記錄在傍晚六點來鍾有打出去的電話,一個照顧過他的劇務在同一時間給他打進一個電話,問他在幹什麽,他說準備熱點東西吃。
法醫鑒定他是當天晚上十點至第二天淩晨兩點之間去世的。胃內無食物。見到他的人說他很安詳,麵帶微笑。桌上的錄音機正循環放著民樂改編的《梁祝》。
這一世梁左是個作家,寫了很多字,大部分是讓人高興的,也留下了一些對人對事的看法,這些文字是厚道的,其中閃動著他的為人。關於他的作品最好讓讀者自己體味,無論如何那是他寫給他們看的。在這裏,我更想多談一談他這個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很多,現在一想他,還能看到他生前的模樣,憂心忡忡急匆匆地低頭走過來,抬起頭時眼鏡遮住了半個臉,十分疲憊的樣子,欲言又止。
我和梁左是1992年認識的,通過梁天。宋丹丹要拍一個喜劇電影,找我寫劇本,我心裏沒底,想拉上一個墊背的。這之前聽過梁左寫的相聲,覺得好,我所不及,就找梁天要了他哥的電話,打過去相邀。
聽這人的名字,以為一定是個張揚外向的瘦子,左嘛。見了麵發現是個胖胖的好好先生,和梁天一樣的小眼睛,隱在度數很深有放大效果的眼鏡後麵,見人便帶三分笑,說起話來字斟句酌,很在乎對象的反應,個別咬字上有點大舌頭。沒話的時候很安靜,眼睛看著地,似乎怕人注意,有些訕訕的。後來翻揀他從前的照片,看到這副表情很小時候就掛在他臉上,幾乎每一張照片隻要他在笑,眼睛就是朝下的,很不好意思的。僅從這表情看,這人似乎很害羞,很謹慎,對這個世界充滿緊張,是個自閉的人。
後來成了朋友,接觸多了,不太注意他的表情,也見過他喜不自禁高談闊論和吃飽喝足的樣子,還是覺得他是第一印象裏給人的感覺。他愛熱鬧,見生人又拘謹,給他打電話出來吃飯,他老要問都有誰呀,聽說不認識的人請,在座的還有不認識的,他就猶豫,猶豫再三說,我就不去了吧。這猶豫中有別人都在花天酒地自己在家單吃的不甘心,也有拒絕別人時賠的小心。
聽說都是朋友,就歡天喜地答應,但還要反複來回擺架子:你們都想我,好好,那我就受累去一趟。到了地方又挑座位又挑菜,有時還挑服務員的禮,譬如小姐端著蹄髈上來,說“您的肉來了”,他就說怎麽說話呢,什麽叫“我的肉”呀,應該說“您要的肉來了”。後來大家成了習慣,請他吃飯先說這麽一套:大家想您,沒您不熱鬧,您就受累跑一趟。初次見麵的人會覺得這人、我們這幫和他在一起的人都虛頭巴腦的,次數多了,知道是個好玩,也跟著說。
梁左好吃,雞湯翅、沙鍋魚頭、燉老母雞是他的最愛。沒人請就自己掏錢“做個小東”。遇到這幾樣東西,他都要吃兩輪,先跟大家吃一氣,待大家放下筷子,他就叫毛巾,摘眼鏡擦汗,讓服務員添湯、端到他跟前來,仔細揀著,一根骨頭不落擱嘴裏過一遍,然後灌湯。他在平穀插過隊,經常形容什麽叫素、寡、肚子飽了嘴沒飽。平穀是“京東肉餅”的發源地,那也是他念念不忘一說起來就垂涎三尺的美食。後來英達說,看來梁左是對的,吃什麽都該點雙份兒。
梁左是寫喜劇的,讀書的口味偏於曆史掌故,我和他經常交換書看,他推薦給我的大都是這一類。我有一套《文史資料》,他一直想據為己有,我不答應,他就五本五本借著看,直到去世還有幾本在他書架上。老看這些書使他的談吐和打扮都有些老氣橫秋,一次他腳得了丹毒,穿著便宜的呢大衣拄著拐棍出來吃飯,我說他你可真像《人民日報》副總編。我願意和他一起出去,女孩見了都說,你們跟兩代人似的。梁左嘲笑我的一個主題就是我認為自己還年輕,他說人老了的特征不在保守而在維新。他還愛說,我是一直沒好看過,王老師年輕的時候好看過,現在就老忘不了,還以為自己好看。說完狂笑,然後戛然而止,抬頭望天,愣在那裏,再看人一臉正經。他大笑時就是這樣,稍縱即收,好像自己先怯了,又好像被冥冥中一個聲音喝住。
梁左十分羨慕我的睡眠,他的睡眠是運動的,每天往後推兩個小時,從黑夜推到白天,再一步步推回來。最擰巴的時間是晚飯當口,掙紮著吃幾口就要回家眯一覺,醒來總是深夜,群眾反映他經常一個人後半夜去各種酒吧獨逛。為了擰巴回來,他一直吃安眠藥,時而奏效時而起反作用。有一陣子他把睡眠調整到夜裏十一二點了,能連續睡五六個小時,他十分欣慰,比什麽都幸福似的對我感歎,還是白天好,街上都是人,商店也都開門,想去哪兒都行。那幾天他比任何時候都緊張,一到天黑就做睡前準備,也不打牌也不多聊,迪廳酒吧門都不敢看,生怕興奮了。過了幾天,我看他又坐得住了,還張羅通宵牌局,問他,他說又改早晨睡了。後來他家樓上裝修,他又添了一個毛病,睡覺時開著電視或錄音機。
我一般隻在晚飯時給他打電話,沒人接是關了鈴在睡覺,接他就說在趕劇本,一年四季他大都是一個人在家。人民日報社前那條攤販街沒拆之前還見他孤零零出來買東西回家吃。我跟他說劇本是寫不完的,錢是掙不完的。他說是是,我是早晚要寫小說的。他在潘家園市場買了本解放初期一個小知識分子的日記,他準備根據這個日記寫一部長篇,那裏麵有很多肺腑之言,掌握得當,能改變一代人的認識。他還有一個小說構思,跟《紅樓夢》和紅學家有關,聽他講已經很乖謬了,寫出來一定是超諷刺。這兩本小說都是一聽想法就對,也適合他發揮的東西,寫出來就占一席之地。我勸他,寫吧,相聲你也禍害了,情景喜劇你也是頭牌,該往我們小說裏攪和攪和了。他美滋滋地說,真的,全瞧我啦?他對虛榮有一種孩子似的喜愛,拍《臨時家庭》投資方非要他做導演,一勸他就去了。我問他你導嗎,他說我給他們說戲,不說哪成啊。蔡明說,他在現場就愛聽人家管他叫“導演”,一聽就繃不住,閉著嘴張著倆鼻孔往外偷樂。
大概是導完《臨時家庭》之後,他說要寫小說了,閑了半年,每天愁眉苦臉,昨天一萬字了,今天隻剩下三百。我說你就用劉震雲那法子,先往下蹚,最後一總改,這麽弄,一個自然段就能改一年。他說道理我明白,可是做不到。他那不是寫小說,是改筆路子,從電視劇下來都有那麽個曲折過程,在我看那甚至是改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寫劇本和寫小說是兩種活法,一個直通歡場一個自斷塵緣。他堅持了很久,又接戲了。一天說,沒辦法,得過日子,反正這倆小說在我腦子裏,丟不了。
他說他有憂鬱症,自己查書吃“百憂解”。
他說我跟你還是不一樣,有些事你早看開了,在我這兒就是大逆不道。
他說你相信有天堂嗎,上帝呢?他說我也想通了,以後好好過日子吧。他說有人給他算命,隻要活過四十三,還有四十三年壽命,這後四十三年別提多可心了,想要什麽都有。他說太好了,從來沒這麽好過,以後不玩了。
現在知道,他最後一夜自己在三裏屯酒吧街轉了兩小時;十點左右給他一個雲南的朋友打過電話,說他父親喪事的事;之後去了一個朋友的酒吧,想跟人聊天,可是所有人都在聊,他沒能參加進去;淩晨四點去了“佰金瀚”桑拿,有朋友看見他臉上蓋著小毛巾在桑拿室裏睡著了,於是叫醒了他;上午十點鄰居看見他拎著買的熟食回家;這之後沒人再見過他。他的電話記錄在傍晚六點來鍾有打出去的電話,一個照顧過他的劇務在同一時間給他打進一個電話,問他在幹什麽,他說準備熱點東西吃。
法醫鑒定他是當天晚上十點至第二天淩晨兩點之間去世的。胃內無食物。見到他的人說他很安詳,麵帶微笑。桌上的錄音機正循環放著民樂改編的《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