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安回:“寧寧要和那……”聲音一轉,換了稱呼:“小嬸一起睡。”


    屋中一時靜默,隨後傳出竹竿觸地的聲響,像是羅氏出來了。


    虞瀅溫聲與小姑娘說:“先回去睡覺,明天睡醒後,就能見到小嬸嬸了。”


    還未休息的伏危聽到虞瀅自稱的那聲“小嬸嬸”,睜開了雙目,望著漆黑的茅草屋頂。


    莫名地,心情微妙。


    屋外,伏寧卻是不肯鬆手。


    虞瀅遲疑了一下。


    簾子已經撩開,羅氏也摸索出來了。


    虞瀅還是決定了,說:“今晚便讓她與我睡一晚吧。”


    羅氏麵露擔憂:“可寧寧睡覺不安分,會吵到你的。”


    虞瀅:“沒事,不影響的。”


    羅氏猶豫了一下,然後喊了一聲“寧寧,隨之囑咐:“要聽小嬸嬸的話。”


    伏寧不會說話,但還是重重地點了頭,算是回應了。


    虞瀅與羅氏說:“一會把那夏枯草熬的茶喝了再睡。”


    羅氏點頭:“省的,喝了幾天後,晚間我和安安寧寧都沒怎麽咳嗽了。”


    伏安聽祖母這麽一說,也反應了過來,這幾天晚上自己都睡得可好了。雖然還是會咳嗽,可完全沒有先前咳得那麽厲害了。


    就是奶奶和妹妹好像都好了許多。


    把祖母扶回去前,伏安轉頭看了眼,望著牽著妹妹入屋的背影。


    待回到了屋中重新躺下後,伏安才小聲地與身邊的祖母說:“奶奶,她好像真的不一樣了,以前的那個小嬸,我不喜歡。”


    黑暗中,羅氏臉色一變,隨而壓低聲音與孫子道:“你別與外人說這些話,不然你小嬸又會變回以前的那個小嬸,而且你小嬸也很有可能會從咱們家離開。”


    伏安愣了愣,一想到會變回之前那個可怕的小嬸,他不禁縮了縮脖子,又想到她可能會離開,便斬釘截鐵的應:“我肯定不會與別人說!”


    伏危聽聞祖孫二人的話,便知不止他看出了差異來,就是他的生母也看出了端倪。


    但他們日子太苦了,但她卻帶來了一絲甜,哪怕明明看出了其中端倪,都不願細想,更不願深究。


    因餘六娘來的時間短,所以陵水村的所有人,對她的了解少之又少。現在的她以前和現在到底有何不同,他們不了解,也無從深究。


    但在百裏外另一個村子的餘家,卻是對她最了解的,若是讓她回餘家,未必比留在伏家輕鬆。


    祖孫二人漸漸陷入沉睡,伏危卻依舊毫無睡意。


    另一個屋子,虞瀅拿著大蒲扇輕輕地搖著,淡淡涼風揮去一角的悶熱。


    伏寧的睡姿沒有安全感,像小貓崽子一樣蜷縮著睡,而且還緊貼著虞瀅睡。


    她呼吸很緩,一點也不鬧人。


    睡前,虞瀅與她說了一下灰姑娘的故事,說到一半她就睡著了。


    虞瀅困意襲來,也跟著入睡了。


    夜盡天明,虞瀅早早便起來了,她一起,小姑娘也跟著起來了。


    她盤起長發,用荊釵固定,然後才給小姑娘辮子,辮好後,再用布條紮了個蝴蝶結。


    幹幹淨淨的小姑娘,眉清目秀的,看著讓人心喜。


    把她帶出屋子時,天色才蒙蒙亮,但伏安已經起來了,他打了個哈欠,看了眼被小嬸牽出屋中的妹妹,又看向小嬸,問:“今天是不是還要去山裏?”


    虞瀅點了頭,說:“要去,但要快去快回。”


    和何家約好了今天加固屋子,還要把涼粉給陳大爺送去,估摸著一個時辰後就得回到家裏。


    虞瀅簡單地給伏寧擦洗後,她也開始梳洗。


    伏安見她準備得差不多了,也不用提醒,徑直摘了幾片薄荷葉揉搓出汁液後塗抹在脖子手腕,腳脖子上。


    虞瀅挖了些涼粉放到了兩個碗中,打算中午的時候,給何嬸他們家解暑用。


    弄好後,便也就背著背簍與伏安出門了。


    她所知道的那處薜荔果還能再摘兩三天,所以等明日還得去瞧瞧別的地方。


    有伏安幫忙,很快便摘得七分滿的背簍,夠送兩次的量了。


    不過是半個多時辰便回去了,剛回去放好的果子,何嬸他們就過來了。


    何叔和兒子,還有另外一個陌生的高大漢子。漢子很黑,但五官卻深邃,倒有幾分陽剛英俊。


    他們分別扛著幾捆粗細不一木頭和幾捆幹草,何嬸則與媳婦拿著鏟子和鋤頭過來。


    問了伏安,伏安說那個漢子也是同村的,叫宋駿,宋家的三郎,與他父親一塊長大的,感情很要好,父親不在家的這些年,也一直幫襯著他們家。


    說到這,伏安小聲嘀咕了一句:“你先前帶走的那小半袋子的芋頭,就是宋三叔送來的。”


    虞瀅:……


    他還記得這事呢?


    但很快,伏安似乎怕她不高興,又說:“我以後不提這事了。”


    虞瀅看了眼他,沒說什麽,然後去與何嬸婆媳說話。


    何嬸道:“宋三郎一直和我們家大郎在士族那處做長工,知道你們家要蓋間屋子,也說要過來幫忙。”


    虞瀅看向那宋三郎,感謝道:“真是太謝謝了。”


    宋三郎大概是個不善言辭,沒有多做解釋,隻說:“伏大郎他不在,我肯定是要幫忙的。”


    先前伏危被流放到嶺南的時候,半死不活的被扔在了驛站,就是這宋家三郎和何家大郎去把他從驛站接回來的。


    伏家在這陵水村,大概就與何家、宋家這兩家相處得最好。


    再說昨日虞瀅去何家借藥酒,說是二郎摔了,所以何嬸介紹完了宋家三郎後,便問她:“你男人怎麽樣了?”


    虞瀅回道:“也沒什麽大礙,等中午用完中食後,我再去給他抹些藥酒。”


    何嬸點了頭,然後與虞瀅說今天蓋茅草屋的事情:“你何叔說既然要建一個庖屋,幫忙的人也多,不如就順道搭一個茅房,也不用總是到外邊如廁。”


    虞瀅聽到何嬸這麽一說,麵上一喜。


    之前她就有這個意思,但怕太過麻煩別人了,也就沒提。隻打算他們搭茅草屋的時候,順道學一學,等之後再自己嚐試來搭一個小的茅房。


    茅房提了出來,虞瀅也不用擔心了,隨而她與何叔商量著把庖屋建長一些,一分為二,中間間隔,預留一個約莫四尺左右的地方做浴間。


    浴間再比外邊的庖屋矮那麽半尺,她打算去河邊弄一些沙石回來填一填,這樣滲水便會好許多,也不用擔心衝洗的時候,地上的泥土會濺到腳上,也能防滑。


    聽了虞瀅的話後,幾人便也就開始動工。


    定了約莫七尺左右長,三四尺寬的位置,用樹枝在地上畫了線,然後便開始沿著線挖土。


    挖低了浴間的位置後,才沿著畫好的線挖出了一條深溝壑,把較粗的木頭放在了邊角,再用比手指粗些的樹枝環著屋子,緊密挨著插入溝壑之中,全部插完了,才用泥土掩埋,再用堅韌的草繩綁住樹枝。


    和那陳大爺約定的時辰也差不多了,虞瀅便沒有再繼續幫忙,而把涼粉送了出去。


    村口那處,陳大爺已經等了一會了。


    虞瀅忙加快腳步,到了村口後,她把一陶罐的涼粉給了陳大爺。


    陳大爺道:“我給你拿了兩棵菘菜,外邊兩文錢一斤,這一棵都得有兩斤了,我算你三文錢一棵。”


    虞瀅連忙道謝,隨後陳大爺又拿了兩個蘿卜給她。


    菘菜翠綠,蘿卜也夠大,還有一小筐的小芋頭,虞瀅總共花了十三文錢。


    虞瀅看著這些瓜蔬長得好,便問:“陳大爺你這瓜蔬長得這麽好,是在哪裏買的種子,我也想買一些在自家院子裏種。”


    陳大爺笑道:“這哪裏是買的,都是自家給留出來的,你要是想要,我勻一些種子給你,價錢比縣城的還便宜。”


    總歸也不能一直吃野菜,伏家院子一大片空地,現在也隻種了一小片的薄荷,空著也是空著,還不如種一些蔬菜。


    心思一定,虞瀅便讓陳大爺明天幫忙帶一些種子過來。


    與陳大爺說定後,虞瀅便回去了。


    想到自己就剩下幾十個銅板了,虞瀅暗暗呼了一口氣。


    她要是還想著幫伏家把伏大郎夫妻從采石場中接出來,往後便不能再多做花銷了,好在暫時不用再添置什麽。


    隻是,她得打聽一下采石場役期是怎麽換算的,如此心裏才算有底。


    回到了院子,虞瀅也繼續幫忙。


    與何嬸搓著草繩的時候,虞瀅才問起這事。


    “何嬸,你可知那采石場一年的役期得交多少銀子才能免了?”


    何嬸道:“我家二郎都在采石場做活,我怎能不知道?”


    說起二兒子,何嬸歎了一口氣,隨後道:“二郎還有大概兩年的役期,若想要回來,那就得交大概兩千五百錢。”


    聽到這,虞瀅的心有些沉。


    兩年是兩千五百錢,三年就是三千六百錢。


    若是隻贖回伏大郎,對那伏家大嫂置之不理,虞瀅也做不到。


    那采石場亂得很,窮凶極惡的人都有,光棍更多,一個婦人若是沒有個男人庇護著,結局可想而知。


    可兩個人,就是七兩多的銀子呀,她現在身上連一百文錢都沒有,隻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她去哪裏掙這麽多的銀子?


    虞瀅想到這,心底有些涼。


    何嬸歎了一口氣,然後又好奇道:“你怎忽然問起我這些?”


    虞瀅笑了笑:“隻是想起安安寧寧的爹娘,就隨口問了一下,沒成想要這麽多的銀子。”


    何嬸看了眼在另一頭幫忙搓草繩的倆孩子,無奈道:“沒銀子,隻能慢慢熬了。”


    虞瀅也看向伏安伏寧,輕歎息一聲。


    既然現在沒有法子贖了役期,也不能明知有人命發生而無動於衷。


    虞瀅琢磨半會,還是決定找個機會去那采石場見一見伏家大郎,提醒他一下。


    說不定提醒後,也能讓他避開了喪命的劫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流放日常(穿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妖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妖嬈並收藏古代流放日常(穿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