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9日完稿
他讓失明的雙眼來充當這座書城的主人
這眼睛隻能在夢的圖書館裏閱讀
——博爾赫斯《天賦之詩》
流水使石頭變得堅硬、安寧。
博爾赫斯是我的流水。
這些年來,我依靠王央樂先生翻譯的《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無數個——漫長的白天和夜晚。這個短篇集不足25萬字,隻是博爾赫斯伸出的一個小指頭,但它神奇地重置了我的生活。沒有必要隱瞞,我的生活充滿了混亂、無聊、孤獨、等待、斷裂、哀怨、絕望等等不良因子,我生活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讓這“等等不良因子”得到較好的安置,使它們不要肆虐成災。我越來越相信,閱讀博赫爾斯小說,是我達到這個目的的最佳途徑。博爾赫斯把自己的小說稱為“手工藝品”,他製造的“手工藝品”經常使我沉醉其間,逡巡忘返,忘掉進而擺脫了現實糾纏和自己對自己的折磨。
一個世紀接連一個世紀地過去,就是到了現在,事情才發生。空中、地下、海上,生活著無數的人,可所有一切真正發生的事情,都在你身上發生了……一天早上,來了一個陰沉的騎馬的人,他腰間閃亮著一把匕首……他們采取的行動,都不可能是最後的一個……
博爾赫斯用他精湛的“手藝”,平靜而堅定,遙遠又真切地撥動著我,讓我感到輕鬆又溫暖,就像流水之於石頭,又如光芒之於眼眸。坦率說,我一向討厭把自己交出去,依附在某一人或物或情上。除了情緒上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之外,還有強烈的精神束縛——你獲得了心愛之物,必要擔憂它的失去。我其實是很自私固執的,過度的清高使我越來越冷漠、孤獨、茫然而不知所措。但麵對博爾赫斯,我突然感到了一種陌生而奇特的感情,一種戰士或男子漢的渴望皈依、渴望被整編的感情。不用說,我感到了己之渺小,彼之偉岸——我在日記裏這樣寫道:
我是如此渺小,而遼闊又神奇的世界卻在爭搶著我,我隻想拚命地加入進去……博爾赫斯是我的英雄,他的出現,他的神奇和芳香,使我感到虛弱無力,又感動不已,就像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終點……
我感激自己有這樣的相逢,我喃喃自語:“不會再有更具意義的尋找,不會再有更好的皈依,博爾赫斯就是我的終點,我的信仰。”一種完成了“終極抉擇”的興奮和恐懼(害怕不是真的)盈滿了我心。
哦,博爾赫斯,你是我的神,你引我毀滅了一切,失去了一切,也讓我擁有了一切。不不,擁有的不是一切,我擁有的隻是你的一個小手指頭。這個小指頭仿佛是水做的,又仿佛是火做的,充滿的光芒和水汽已將我徹底溫暖又滋潤,使我仿佛又重新回到了母親子宮裏。然而,就像我不會滿足永遠蜷縮在子宮裏一樣——我要鑽出來——捧著你的小指頭,我心裏向往著擁抱你全身。我偏執又自信地對自己說:隻有當擁有了你的全部作品,我才擁有一切!
這個願望是那麽漫長又充滿勇氣,以致使我感到陌生而驚歎,仿佛它沒長在我心上。然而它——這個願望——就長在我心上,心上的心上,並驅使我像一隻獵犬一般搜索博爾赫斯留下的任何一張紙片,鳳毛麟角,吉光片羽,寸寸崇敬地收藏起來。我想擁有一切,這個貪婪的願望其實不過是想占有博爾赫斯的全部作品。
我其實很容易滿足。
我是多麽容易滿足!
我平生第一次感到了光榮和幸福。
哦,博爾赫斯,博爾赫斯,輕輕地,或者高聲地,或者默默地呼喚你的名字,使我感到無比的光榮和幸福。
我知道,要想占有博爾赫斯的全部作品是不現實的,但作為一個願望它又是現實的,因為願望總是比現實大。願望是你高舉在外的一隻手,而不是雙腳。現實是雙腳。現實是雙腳踩出的足印。我在沙灘上留下了一串腳印……
在願望的鞭策下,我時刻都不放鬆對博爾赫斯作品的搜索。詢問了每一個朋友,翻閱了每一冊外文雜誌,訂購了三張《新書報》,聯絡了無數家外文編輯部,認真、執著的精神使我感動又驚歎。“所有人類的錯誤都是因為沒有耐心;因為沒有耐心,人類被逐出天堂;因為沒有耐心,人類無法返回天堂。”卡夫卡的這段朗朗上口的金玉良言,一向令我感到無比親切和安慰。因為我就是個沒耐心的人,因為沒耐心,我的願望紛紛瓦解在時空中,沒有一個是落成現實的。
噫噓,富春江邊長大的女中尉,我是多麽想娶你為妻,為什麽你要做別人之妻?
就因為你太沒有耐心,太早地把我們之間一生的幸福與痛苦在幾個月內就急巴巴地揮霍掉了——女中尉的信我撕了,但話卻一直蠻橫地盤踞在我心頭。
這樣的苦水我難道隻喝過一回嗎?說真的,我從來不信任自己的耐心。
然而在搜尋博爾赫斯作品的過程中,我卻表現出了天大的耐心。在將近三年時間裏,我每天都踮著腳尖,睜大雙眼,像個尋死的上吊者一樣地尋覓著博爾赫斯的片言隻語,“出奇又巨大的耐心”,不一定會比博爾赫斯小說中的那隻象征著優美和可怕的老虎遜色多少:那隻老虎想把“沒有臉的風”撲住並且撕碎,我想把“雪泥鴻爪”的博氏作品網羅在家並且吃掉。
然後有所收獲應該說是正常的,這要感謝詩人鍾鳴。事情是這樣的:1991年春天,我為愛情所迷惑,命中注定地來到西南重鎮成都。羞澀的行囊使我不敢找任何一家旅館投宿,於是我找到女作家裘山山,她是我鄉黨,又是個屬狗的女人(熱情著稱)。她從詩人鍾鳴那裏給我借到一套閑置的1x1的單元房,據說這套房子曾逗留過不少詩人作家,一位南方作家就在這套房子裏寫出了他的成名作,鍾鳴自己也在這房子裏寫出了那首為他獲得幾百美金的得獎詩歌。可以說,這是一套有靈氣的房子,我的博爾赫斯情結似乎注定要在這裏得到一定程度的回饋。
一天晚上,不知是由於無聊,還是出於好奇,也許僅僅是想證實一下抽屜是否上鎖,我拉開了寫字桌左邊的抽屜。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抽屜裏沒什麽東西,起碼沒什麽隱私:零零落落的幾張分製小鈔(現已很少看到),幾枚圖釘,一把斷了齒的塑料梳子,一支圓珠筆折筆芯,一盒火柴(空的),一隻“大重九”的煙殼子(也是空的),一版完整的紅色藥囊……由於當時我正在鬧肚子(這幾乎是所有初到成都這個麻辣美食城必經的一個麻煩),我對藥囊發生了興趣,拿起一看,見是痔瘡栓,心裏不由發笑起來。因為那藥囊的形狀如火箭頭,使我聯想到一件好笑的事。我把藥囊重新放回抽屜,出於一種小人心理,我還專門把它放得跟原先一模一樣,然後慢慢地推攏抽屜。這似乎想告訴主人:我沒有打開過抽屜。但就在我慢慢推攏抽屜時,我的目光突然被“博爾赫斯”幾個字鎖住:它們躲在一張墊抽屜的紙的卷角上,這張紙本身是反過來的,但由於上麵沒承壓東西,已出現卷角,“博爾赫斯”幾個字恰恰就在卷角的地方隱隱生輝。
難道我會對它忽視不見?
不會!
願望是第三隻眼睛,它沒有眼瞼,不需要眨眼,是隨時睜大的眼睛;等待就是敏感,是那種無意識的卻纖毫畢現的敏感。我對博爾赫斯的名字敏感至極,它無法從我眼中逃脫,別說逃脫,掙脫都不可能。苦苦膠著了幾年的期待,結果竟然在一些以火箭頭似的藥囊為首的爛東西中不期而遇,著實令我如夢似幻。
抽屜裏總共墊了三張這樣的紙,我一一看過後,知道它們是一起的,連起來剛好是一篇文章的全部,“隱秘的島嶼”是這篇文章的題目。文章這樣寫道:
在我因眼盲無力閱讀時,我告訴自己:這不是終結。我不會顧影自憐——如同一位作家說。一種新的經驗才開始,於是我想,我可以去探究祖先們的語言,古老的親愛的語言……
看得出,這不會是篇小說,但它確實是博爾赫斯的,每一句話都是博爾赫斯的,表達的事情也是博爾赫斯的。從口氣上判斷,我感覺這應該是篇講稿,晚年的博爾赫斯蒼老地坐在高高的講台上,台下坐滿了學生,又好像沒有一個學生,隻有“隱秘的島嶼”和博爾赫斯唱詩般的聲音:
……所有的島嶼都是隱秘的。太陽也是島嶼。太陽也是隱秘的。據說世上隻有鷹才被允許凝望太陽。我不能凝望太陽,不是因為我眼盲,而是因為它會使我眼盲……
那天晚上,博爾赫斯的課堂上又多了一個學生。做一個博爾赫斯的學生,我不會慚愧的。我願意為博爾赫斯下跪。我隻願意為兩種人下跪:尊敬的老師和父母大人。
譯文的作者是個很生疏的名字,叫於紅,熟悉的人都喊他叫紅哥。當時他是鍾鳴沙龍中的一員,經常來找鍾鳴,所以我很容易就見到了他:中等個子,皮膚黝黑,一看就知道是個身強力壯的人。年齡可能跟我差不多,二十七八歲:這個年齡現在對我來說就像一顆子彈射出槍膛,已經再也回不來。紅哥開始似乎有點不太想接近我,但博爾赫斯使我們很快“心心相印”,他滔滔不絕地對我講述著他的博爾赫斯,臉上有一種天然的歡喜和激情。他肯定不是第一次與人這樣談起博爾赫斯,但這並沒有削減他重談的興致,反倒談得更堅定沉著,機智有趣,意味深長,充滿了誘惑。
坦率說,他的博爾赫斯和我的博爾赫斯有點不大一樣,我的博爾赫斯是充滿了令人迷惑的機關和循環樓道的撲朔迷離的小說的博爾赫斯,他的博爾赫斯是寫了一手明亮的經典的隨筆的博爾赫斯,才華橫溢的健談善辯的博爾赫斯。但兩者高度在同一水平,肩與肩等寬,步子與步子等大,悟識和見解同一級別,就像國王與獅子,蛇與女人,具有相等的質量。
博爾赫斯在六十年代後曾多次到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名牌大學講學,那時候的他,雙目已經失明,書籍、講台、講稿和學生已不可避免地消失在他目中。但一切又全在他心中——
當我們閱讀或讀完但丁的作品後,就會感到,他寫出了自己的想象。更要命的是,讀了《神曲》之後,我們總覺得但丁死過一次,上過倒立的地獄之山,或煉獄的交叉小道,或天堂的中央,並且還和影子(遠古的影子)交談過;那些影子都是用意大利三行詩說話……
……我還要提請大家注意但丁的另一個特點:絕倫的精美。我們總是隻關注他作為佛羅倫薩詩人陰冷與嚴謹的一麵,卻忽視了他藏在陰冷和嚴謹之中的美感、愉悅和溫柔。溫柔來自作品的構架,比喻的奇譎……
我們貧乏的語文文學,雖然難於引人入勝,但卻創造了一種風格迷信,一種熱情有限的、心不在焉的閱讀方式……我不知道音樂會不會對音樂絕望,大理石會不會對大理石不屑;但我明白文學具有預言沉默的將來的功能,它會不斷汲取自身的美德,愛上自己的消解,向自己的結局求婚。
就這樣,博爾赫斯憑著一根拐杖和記憶講演著,征服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和教授。當講稿錄成文字時,人們覺得每一篇都是最珍奇不過的美文,就像出土的文物,令人敬愛油生,愛不釋手。
紅哥最後告訴我,他正在翻譯博爾赫斯的這些講稿,和另外一些文論性隨筆,可以結成一個集子出版,並希望我回北京幫他跟有關出版社聯係一下。
我爽快地答應了他。
返京後,我很快跟出版社的朋友取得聯係。我料想朋友知道我要為他推薦一部博爾赫斯的作品一定會高興,所以我甚至是帶著一點兒炫耀又請功的口吻跟朋友談起這事的。但朋友聽了卻是一臉不高興,沉默著,好像我為難了他似的。過了好久,他才假模假式問我:“你是讓我說實話還是假話?”
我說:“廢話,誰要聽你的假話。”
他說:“那麽我告訴你,我出版不了這本書。”
我問:“為什麽?”
他答:“博爾赫斯的書不好賣。”
我說:“博爾赫斯不是瓊瑤三毛,你想賣幾十萬冊當然不可能,但賣萬把冊總可以的。”
“不不不,”他朝我連連擺手,“我不會指望博爾赫斯給我帶來巨大盈利,但起碼得保本吧。萬把冊當然夠了,問題是萬把冊也成問題。”
然後他告訴我,花城出版社半年前出了一本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巴比倫的遊戲》,他們是興致勃勃又有點興衝衝地出這本書的,為的是搶在別人前麵。博爾赫斯的東西在國內出版甚少,從198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王央樂先生翻譯的《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後,將近十年時間還沒有人去碰一碰這位“作家中的作家”,而這十年中為博爾赫斯的魅力和名聲傾倒的人也許是成千上萬的,所以他們對出版這本書抱有很大希望,一筆高雅的無人指責的收入似乎唾手可得。謹慎起見,開機他們印了5000冊,準備隨時加印。換言之,他們起初就像我和我的很多朋友們一樣,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博爾赫斯充滿信心。但後來他們發現——他們承認:失敗了。
“讀者對博爾赫斯的需要並不像你我想象的那麽多,”朋友最後這樣說道,“我現在逛書店,常常看到綠色的博爾赫斯(那本書的封麵是綠色的)受屈地躲在一邊,像本過時書,像個可憐蟲,無人側目,灰塵一天天蒙著,也許很快就會被清理入庫。”
說到這裏,我已經坐不住,我說:“我要去買這本書,哪裏有?”
朋友說:“門口昆侖書店就有。”
我衝到昆侖書店。盡管博爾赫斯的書確實沒放在醒目處,但也許是某種感應,也許是朋友提醒過的原因(受屈地躲在一邊),我很快就發現了它:夾在一套老舊的少兒讀物中(它單薄得像一冊少兒讀物),且高高在上,在書架的頂層,也許隻有像我一般高的人才能摸得到。我摸到了它,驚喜的手有些發抖。我把它抽出來,懷疑地看了看目錄和序言,確認無疑後,又珍愛地撫摸了下封麵,問營業員:
“這書還有嗎?”
“有。”營業員沒看我一眼。她們總是這麽高貴又厭倦。
“有多少?”
我問的目的是想看看我敬愛的博爾赫斯是不是如朋友說的那麽賣不動,所以我希望得到“就剩它一本”這樣的回答,仿佛這僅有的一本留落在此,是專門為我預備的(我與博氏之間應該有這種神性和緣分),這樣我會感到神秘又公正,感到光榮又幸福。
但事實是,營業員的目光像刀子一樣逼著我:“你要多少?”說著轉身用腳丫子踢開書架下一個四方形的書櫃,還用她臭烘烘的腳丫子指劃著裏麵的幾包書說,“這些全是,你要可以打八折。”
這時,我簡直氣得顫抖了。說真的,如果說營業員無知做出的傲慢甚至還有她的臭腳我可以忍受的話,那麽眼看著博爾赫斯神聖的書籍被如此玷汙、作踐,像一本色情書被囚禁在黑暗中出售,又像一本過氣的流行作品被折價處理,這是我無法忍受的。我憤憤地想,一本即使幾十乃至上百個當今“著名作家”綁在一起都寫不出的書竟落得如此下場,這當中體現出來的不公和愚昧已經到極限。我肯定是被激怒了,然後有所失控也是免不了的,我大聲責問營業員:
“數一下,有多少,我全買!”
總共38本,每本7.75元。
我自己算了下,總共294塊5毛,便往櫃台上壓了295塊錢,抱起書要走。
櫃台裏的手(肯定是隻我不要摸的手)數了下錢,尖聲叫喊我:“哎,找你錢,打八折的,你給多了。”
我回過頭去,惡毒地對她說:“我不要打折可不可以?我覺得應該打折的是你,而不是這本書。”
出走書店,我沒有回家,而是去了郵局,把多購的37冊“博爾赫斯”紛紛寄給朋友和老家的學校、圖書館。
有人說,瘋子和正常人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那天下午,我覺得自己像個瘋子。那個營業員最後就是這麽罵我的:“你個瘋子!”
我喜歡這個瘋子。
懷揣著“博爾赫斯”回家,晚風輕拂,夕陽的手撫摸著我,這感覺真是妙不可言。回到家,我重複了自己的孤僻:不是急不可待地品讀,而是把它放在書櫥的一隻角落裏,仿佛它在我書櫃裏已經呆很久,所以被擠到了角落裏。對於一本好書我總是這樣,喜歡盡量地與它保留一段時空,讓想象中的品讀的快樂在我心中無限洋溢膨脹,讓占有的欲火盡情燃燒,直到最後一刻。這感覺同樣妙不可言,如同有個你喜歡的女人等著你去碰,可你持久不碰,這樣就等於老有個“愉快”擱在心中釀,越釀越香。哦,真香,讓我親親你……想象中的快樂是無限的。
那天晚上,我就被這種“想象中的快樂”鼓舞著,沉醉著,手快腳輕地做了許多事,直到找不出一件可做的事,我才像突然想起那本書似的,急切又輕手輕腳地踱到書櫥前,悄悄打開書櫥門,小心翼翼地取出“博爾赫斯”。感覺就像在取拿一件珍貴的易碎品,又如在親吻一位剛剛經曆了劫難後熟睡的少女。這種感覺:虔誠、聖潔、甜蜜、愛情都達到極致,於我並不是常有的,但我又確實十分地需要它,它的每一次降臨總是能給我帶來足夠的安慰和自信,就像在茫茫跋涉中出現的驛站總給人以安慰和力量一樣。僅此一點,我就對博爾赫斯感激不盡,因為在這個世上能給我這種感覺的人或事並不多,更不要說一本書了。博爾赫斯對我就是這樣,就是這麽神奇有力,他的魅力在我心中總是體現得那麽靈驗又淋漓盡致,他已被我崇敬的心升華為一尊神,這真不知應該是我感謝他呢,還是他感謝我。還是讓我感謝他吧,因為是他讓我厭倦的心中有了神,有了虔誠和愛情。
我捧著“博爾赫斯”走進臥室,上了床。鑽在溫暖的被窩裏,依著溫暖的燈光,品閱著心愛的書——讓我想想,我的生活中還有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沒有。溫暖的燈光下,“博爾赫斯”散發出盈盈綠色(書的封麵是綠色),就像是從草地裏長出來的,又像是森林裏的什麽演變成的。
這是一本壓膜小32開本,書名《巴比倫的抽簽遊戲》簡單地橫排著,字體細長,顯得很隨便,缺乏美感。總的說,這不是本精美的書,設計和製作都不甚講究,我有點兒遺憾。但這沒影響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因為我相信我對書裝幀的不滿一定可以在內容中得到加倍的滿足。
集子總共輯錄了博爾赫斯31個短篇小說,有幾篇比如《奇才福內斯》、《關於猶大的三種說法》、《巴比倫的抽簽遊戲》、《接近阿子莫塔辛》、《劍疤》,它們光題目本身就讓我驚豔地接近了博爾赫斯,我腦海裏迅即出現了博爾赫斯小說中經常出現的東西:無垠的草原、迷宮、老人、牛仔、匕首、天才的對話、智者的沉思、火車在草原上疾馳……
我首先選讀了《劍疤》,因為這篇小說王央樂先生也翻譯過,我還清楚地記得王央樂先生譯文的開頭:
他的臉上橫著一道怨氣衝天的傷疤:一道灰白的弧線,從一側的鬢角一直橫貫到另一側的顴骨。他的真實姓名無人知曉,塔誇倫波所有的人都叫他拉·科洛拉達的英國佬……這個英國佬是從邊境,從南裏約格蘭德那邊來的,少不了有人說他在巴西幹過走私犯……據說他很嚴厲,甚至到了殘酷的地步,然而辦事公正得一絲不苟。據說他還是一個酒鬼,一年裏總有幾次要把自己關在牧場看守的房間裏,拚命喝上兩三天酒,然後才出來。出來的時候就像打了一仗或者發了場神經病似的:臉色蒼白,顫顫巍巍,精神不寧,然而仍像原來那樣威嚴……他不跟任何人來往……除了一些商業信件或者幾本小冊子外,他從來沒有收到過任何郵件。
讓我看看他們(他們是兩個人)的譯法:
他的臉上有一道銘刻著仇恨的傷疤:它從一側麵頰延伸到太陽穴,再回到另一側麵頰,宛如一把灰色的弓。他的真實姓名沒有人知道,在塔瓜倫波所有的人都稱他為“拉科洛拉達的英國人”……“英國人”來自國境線的那邊,來自約·格蘭德·德蘇爾。有人說他在巴西時曾是個走私犯……人們說他十分嚴厲,甚至有點凶狠,但卻賞罰分明。人們還說他是個酒鬼,因為他每年總有那麽幾次把自己關在閣樓裏,兩三天以後他才從房間裏出來,像剛剛參加了一場戰鬥或得了眩暈症一樣,麵色蒼白、神情緊張,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但依然像以前一樣果斷、嚴厲……他不與任何人來往……他除了收到一兩封商務信件或幾本小冊子外,沒有其他任何信函來往。
我心頭微微一緊,因為我覺得後一種譯法不大好,硬邦邦又囉裏囉唆的,缺少博爾赫斯那種對語言再三考究之後而呈現出來的從容雋雅的文風,同時也散失了博爾赫斯作品那種泰然自若又耐讀的品質,一種害怕失望的陰影就這樣鑽進我心。但我還是盡量安慰自己,不要這樣,因為這僅僅是開始。
是的,這才是開始,也許後麵會翻得精彩(用來彌補開始的不足)。就這樣,我繼續滿懷信心地往下看:
……吃完飯,我們走到室外看了看天空,雨已經停了。但在山巒的南部還打著雷閃著電,預示著另一場風暴即將來臨。在破舊的陋室裏,那位為我們準備了晚餐的仆人拿來了一瓶南姆酒。我們默默地、長時間地喝著酒。
不知不覺中,我發現自己喝醉了,我不知當時是幾點鍾,也不知我為什麽會提起那道傷疤,是出於一時衝動,還是乘著酒興,還是感到厭惡。“英國人”聽後臉色驟變,我立即想,他一定會把我從他家趕出去。但他仍用與往常一樣的口吻說道:
“我就來給你講講這道傷疤的故事……”
感覺不對嘛,我覺得。於是,對照看王央樂先生的譯文:
……吃完晚飯,我們走出屋去,看了看天色。雨已經停止,但是在南部的高原背後,還有閃電劃破天空,正在醞釀著另一場暴雨。這時候,剛才侍候我們吃飯的仆人,拿了一瓶朗姆酒到收拾幹淨了的飯廳裏來。我們默默地喝著,喝了很久。
不知過了多久,我發覺我已經喝醉了。我也不知道是出於靈感,或是出於興奮,或是出於膩煩,我提起了他的傷疤。這英國佬的臉沉了下來。有幾秒鍾,我想他大概要把我趕出屋去。結果他卻用慣常的聲調對我說:
“我可以把我受傷的經過講給你聽……”
“對於我們來說,愛爾蘭不僅是美好的未來和難以忍受的現在,它也是痛苦的親愛的神話,是圓形的塔,紅色的沼澤,是帕內爾的反抗,是歌唱偷牛的宏偉史詩;有的牛被人格化而成為英雄,有的卻變成了魚和山……”
如上關於“愛爾蘭”的那段文字在我現在的書上變成這樣:
“對於我們來說,愛爾蘭不僅意味著烏托邦式的理想和痛苦的現實,同時,也是一個既痛苦又甜蜜的神話。她有很多圓形的塔樓和紅色的沼澤地,但遭到了巴涅爾的遺棄。愛爾蘭還擁有歌頌盜牛英雄的長篇史詩,而這些牛的化身可能是英雄,也可能是魚和山……”
坦率說,這時候我開始加快了閱讀速度。不,是改變了讀博爾赫斯作品的習慣。我經常跟朋友們說,王央樂先生把博爾赫斯弄得叫我不忍心一口吃掉,我總是慢慢又慢慢地讀,一邊讀一邊品味,像是在用舌尖舔。但是,這兩位老兄(他們的名字我早忘記了)製造的——粗製濫造——博爾赫斯讓我恨不得一口吞掉。我確實用很少的時間翻完了整本書,至終我也沒有消除開始時的陰影。這陰影像魔鬼一樣始終跟隨著我的目光,仿佛是我目光的陰影,我目光到哪裏,它便拖到哪裏,到最後你可想它被拖拉得有多長多大:足以將我開初明亮的心情淹沒得黯然無光!
不用說那天晚上我有多沮喪,我深刻地感到,這兩位老兄塞給我的是一個虛假的博爾赫斯,是一個被明顯歪曲的博爾赫斯。他們一定不知道,一尊美神一旦被扭曲,就會變得非常醜陋,比凡人還要醜陋。所以,他們的博爾赫斯比他們自己還要醜陋,還要乏味,就像一隻用沙子做成的饅頭,你隻能棄舍,或者一口吞下。我是一口吞下了,但你不知道我有多麽厭惡,多麽難受!在極度的懊惱和痛恨中,我對那本書狠狠地拍了一個巴掌,然後高聲地對它喊道:
“光靠一點簡單的勇氣和虛榮心是翻譯不了博爾赫斯的,誰想通過平庸來舉高自己,隻能使自己顯得更加平庸又醜!”
我的喊聲驚動了鄰居,卻也僅僅是鄰居,怎樣才能夠讓更多的人聽見它?這是我寫作本文的最初衝動。
我沒有忘記紅哥的囑托。
從某種意義上說,由於《巴比倫的抽簽遊戲》對我的打擊(它給了我一個虛假的博爾赫斯),我更加把朋友的囑托當回事了。我想,紅哥譯作的出版也許多少能消除一些《巴比倫的抽簽遊戲》對博爾赫斯的不良影響。同時我相信,《巴比倫的抽簽遊戲》的滯銷決不是由於讀者真的厭倦博爾赫斯,隻是厭倦“虛假的博爾赫斯”。正如我那位出版社朋友所說的:從198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近10年來,為博爾赫斯傾倒的人是眾多的,現在我們都知道誰是真正的博爾赫斯,誰不是——《巴比倫的抽簽遊戲》就不是,它是虛假的,殘陋的,我們看透了它的虛假和殘疾,所以它被遺棄、滯銷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認識到《巴比倫的抽簽遊戲》滯銷的症結之後,我更加有信心地張羅起紅哥譯文的出版事宜。通過同窗好友閆連科中介,湖南文藝出版社給我做出了“樂於出版此書”的肯定答複。這樣,我便給蓉城的紅哥去信,請他趕緊把譯稿寄給我。他回信說:稿子還沒有全部譯好,讓我等一等,“快則半個月,慢則一個月”。
我等。
等過一個月沒回音,兩個月還是沒有。我想他可能另作安排了,也許那邊有更豐厚的稿酬或者其他,於是就把這件事撂在一邊,同時把紅哥這人也撂一邊了。我想不出他有什麽理由可以不給我回音,哪怕是“另作安排”的回音。對這樣杳如黃鶴的人,我有充足的理由將他“撂在一邊”。
大概是半年多後,我突然收到紅哥的來信,前麵說了許多客氣和道歉的話(足以讓我諒解他),然後這樣寫道:
我把這半年時間全埋在了博爾赫斯的文字中,沒有稍微的怠慢和鬆懈,甚至把給你寫信的時間也侵占了,每天每夜,我都在重複一個動作、一個願望:接近博爾赫斯。我是努力的,卻是失敗的,我簡直不相信——我痛苦地發現:我愈是努力卻愈是感到了自己與博爾赫斯之間的距離,仿佛我不是在努力接近他,而是在努力推開他。沒有必要隱瞞,從翻譯博爾赫斯第一則短文起,我就感到自己對博爾赫斯的傷害,這種傷害就像眼淚對眼睛的傷害,絕對是沒辦法的,無辜的,所以我原諒了自己,隻希望下一篇別這樣。但下一篇仍是這樣,下下一篇還是這樣,再下下一篇還是這樣。每一篇都是這樣,我的“希望”仿佛總在遠處,在一座山頭的另一邊。就這樣,我對自己發生了懷疑。或許我可以帶著懷疑去做一件其他事,怎麽可以去翻譯博爾赫斯的作品?這是我對博爾赫斯素有的忠誠所不容許的。現在,我再也沒有半年前的雄心和夢想了。當我下定決心中止這個夢想時,我心中突然感到無比的滿足,仿佛我已將這個夢想完成了似的。事實上,丟掉翻譯博爾赫斯作品的夢想,做一個純粹的博爾赫斯作品的讀者,無疑是對博爾赫斯作品最忠誠的保衛,也是對博爾赫斯本人最衷心的敬重。從此意義上說,我確實感到無比的滿足和輕鬆……
紅哥的信洋洋灑灑,情真意切,其中引用了不少博爾赫斯的金玉良言。我閱罷此信,不知怎麽的,突然想到博爾赫斯的一句話:崇敬心已經使他變成廢物。
不過,與翻譯《巴比倫的抽簽遊戲》的兩位老兄相比,我倒是對紅哥充滿敬重,這是因為:一、他對博爾赫斯的崇高的敬愛感動了我,撫慰了我(眼淚撫慰了眼淚,就像水消失在水中);二、雖然他“變成了廢物”,但他報廢的是自己。那兩位老兄雖然勇氣過人,卻大有報廢博爾赫斯之險:這種勇氣永遠不會令人敬重,隻會叫人害怕和厭惡。
等待教會了我等待。漫長的等待不但令我變得善於等待,而且還變得豁達、自信。我相信,一個英雄征服的決不會隻是一個人。換句話說,拜倒在博爾赫斯腳下的不可能隻有我一人。誰能肯定所有拜倒者都無能折騰出一部博氏的新作?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無須擔心看不到博爾赫斯新的作品,看不到隻是暫時的。
果不其然。進入九十年代中期後,博爾赫斯的作品相繼在幾家出版社隆重推出,其中由深圳龍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策劃、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的《博爾赫斯文集》,不論是品種數量還是裝幀質量,以及立體的發行方式,都令同行汗顏。該書一度風靡書攤,在其巨大陰影的籠罩下,另外幾家出版社推出的博氏書籍隻好過一種默默無聞的日子了。不過,我還是敏感地把它們從默默無聞中發掘出來,並且慷慨地帶回了家。
現在,我手頭有13本有關博爾赫斯的書籍,其中他本人著作集9冊(有一半是重複選載的),評論文章3冊,傳奇2冊。這些書籍我都看了,有的看過不下幾十遍,如王央樂先生翻譯的那本杏黃色的《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總的說,除王央樂先生模造的那個博爾赫斯令我驚歎的信服外,其餘人筆下的博爾赫斯都令我感到失望,有的令我氣憤——最氣憤的是翻譯《巴比倫的抽簽遊戲》的兩位老兄。有一個叫陳眾議的譯者,近年來被人譽為是翻譯博爾赫斯的權威,但以我看,他的博爾赫斯依然不如王央樂先生。他的博爾赫斯給我的是這樣一種感覺:他描繪了博氏的臉廓,包括嘴巴、鼻子、眼睛,甚至目光、笑容,但沒有描繪出博氏臉上交錯的皺紋。也許對其他作家說,這個損失不會留下大的遺憾,但博爾赫斯的皺紋卻是丟不起的,因為他滿臉交錯的皺紋壯觀得獨一無二而令人難忘。
大約深圳龍田公司策劃的《博爾赫斯文集》出版後不久,我和紅哥通了一次電話。我們在抒發了各自的不滿後,紅哥對我這樣滔滔不絕道:
“事實上,我對自己對博爾赫斯作品的理解、欣賞甚至再現能力是不懷疑的,我懷疑的是博爾赫斯,他的精美絕倫、神奇怪譎、充滿天才的作品,仿佛不是由他一個人完成的,而是由天才的神指揮寫下的,所以具有人類無法企及的高度和魅力。換句話說,博爾赫斯具有的高度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你不斷接近的高度不斷拔高的,就像天上的太陽,你站在地上看它是那麽高遠,當攀登到山頂上看時,它還是那麽高遠,那麽可望而不可即。這樣的作品無疑是不可翻譯的,你能把太陽摘下來給誰看嗎?一個作家,或者一部作品,如果你無法與其站在一個高度上來展開翻譯工作,那麽你的翻譯就是失敗的,騙人的。這些年來,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個博爾赫斯在這裏冒出,那裏閃現,然而結果似乎隻是告訴我這樣一個事實:那些博爾赫斯都是假的,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同樣,我也不可能製造一個真正的博爾赫斯,這幾乎是世界上最最難做成功的事,要比用沙子搓成一根繩子,用火去點燃水還要難,即使悟透了世上所有超級或者低級的謎也不行……”
最後,紅哥似乎是為了安慰,跟我說了這樣一個道理:所有譯文都不可能完全忠實於原作,所謂翻譯頂多隻能是引導我們走向原文的一座橋梁,一種刺激,尤其是偉大的博爾赫斯的作品。
放下電話,我馬上想起博爾赫斯曾經說過的一段話,那似乎是他對自己寫作的一種宣言:
我足可宣稱,我的每一行文字均起源於一個特殊的心情,起源於它本身所有的一種必然性;我說不準我的作品是不是好的,我隻能說我所召喚的是想象,和想象的想象。
一個沒有翅膀卻在快速飛翔,甚至倏忽飛逝的東西:想象。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特殊的心情,你自己在記錄它時都很難保證逼真——抓住的很可能隻是尾巴和須毛,更不要說翻譯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相信紅哥的感受和說法。
1955年夏日的一天,隨著獨裁者庇隆政權的結束,博爾赫斯結束了長達十年的作為市場雞兔檢查員的荒誕歲月,被任命為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館長,一下子擁有浩浩80萬冊珍貴的圖書,然而他卻無法用正常的方式——閱讀——去占有它們,隻能用手去撫摸它們,因為此時的博爾赫斯已經雙目失明。為這事,博爾赫斯曾這樣說:“上帝賜給我80萬冊圖書,同時讓我失去光明,這真是妙不可言的嘲弄。”
現在,我似乎有一種相似的感受和說法:博爾赫斯告訴我他是我的英雄,我的一切,同時他又說,他不屬於那些不懂得他寫作語言的人(當然也不屬於我),這真是博爾赫斯式的邏輯。
一個人可以生,也可以死,可以狂歡,也可以憤怒,但一旦陷入這種尷尬中,他就不知該怎麽樣了。在極度的無奈中,有一天早晨,我突然可笑地翻出了已經被我廢棄多年的英語書,這是我唯一接觸過的一門外語,盡管它不是博爾赫斯的母語,但博爾赫斯的有些作品他是用英語寫成的,要麽就是在他本人稱職的合作下翻譯成英語的,所以“英語的博爾赫斯”是可靠的。於是,我天真地想,如果能夠直接握住博爾赫斯伸出的“英語之手”……這個念頭讓天真的我興奮起來,卻很短暫。因為,英語書上的灰塵和泛黃的書頁,馬上不客氣地提醒了我:它已早不屬於我,我要再度找回它也不是那麽容易的。隻是由於無奈:徹底的無奈,我還是耐心地做起了重新找回它的夢。
“time(時間)”
“timelessness(無時間或時間之外)”
byrinth(迷宮)”
“courtyard(庭院)”……
我感覺,我在找回的不是自己的記憶和能力,而是一粒粒細小又蔽目的沙子,不但難以找回,而且在找回的同時又常常任性地從我指縫裏溜走,就像水從竹簍裏溜走。不用說,靠這樣想握住博爾赫斯的“英語之手”顯然不大可能。但我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以巨大的耐心堅持著,並不斷喃喃自語:
“也許這樣可以讀懂他一句話,一個段落;即使讀懂了一句話,也是我的成功,我的勝利;這個勝利雖然很小,但卻是真的,而且永遠不會消失,隻會增加。也許隻要耐心和時間足夠,這些增加的小沙子漸漸可累積成磚,這些磚又可堆磊成牆,牆再聚砌成屋,沿屋派生出城堡、莊園、迷宮、遊廊、教堂,和整個博爾赫斯的世界……”
我這是在鼓勵自己呢。
孤獨的人總是需要自我鼓勵的。
他讓失明的雙眼來充當這座書城的主人
這眼睛隻能在夢的圖書館裏閱讀
——博爾赫斯《天賦之詩》
流水使石頭變得堅硬、安寧。
博爾赫斯是我的流水。
這些年來,我依靠王央樂先生翻譯的《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無數個——漫長的白天和夜晚。這個短篇集不足25萬字,隻是博爾赫斯伸出的一個小指頭,但它神奇地重置了我的生活。沒有必要隱瞞,我的生活充滿了混亂、無聊、孤獨、等待、斷裂、哀怨、絕望等等不良因子,我生活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讓這“等等不良因子”得到較好的安置,使它們不要肆虐成災。我越來越相信,閱讀博赫爾斯小說,是我達到這個目的的最佳途徑。博爾赫斯把自己的小說稱為“手工藝品”,他製造的“手工藝品”經常使我沉醉其間,逡巡忘返,忘掉進而擺脫了現實糾纏和自己對自己的折磨。
一個世紀接連一個世紀地過去,就是到了現在,事情才發生。空中、地下、海上,生活著無數的人,可所有一切真正發生的事情,都在你身上發生了……一天早上,來了一個陰沉的騎馬的人,他腰間閃亮著一把匕首……他們采取的行動,都不可能是最後的一個……
博爾赫斯用他精湛的“手藝”,平靜而堅定,遙遠又真切地撥動著我,讓我感到輕鬆又溫暖,就像流水之於石頭,又如光芒之於眼眸。坦率說,我一向討厭把自己交出去,依附在某一人或物或情上。除了情緒上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之外,還有強烈的精神束縛——你獲得了心愛之物,必要擔憂它的失去。我其實是很自私固執的,過度的清高使我越來越冷漠、孤獨、茫然而不知所措。但麵對博爾赫斯,我突然感到了一種陌生而奇特的感情,一種戰士或男子漢的渴望皈依、渴望被整編的感情。不用說,我感到了己之渺小,彼之偉岸——我在日記裏這樣寫道:
我是如此渺小,而遼闊又神奇的世界卻在爭搶著我,我隻想拚命地加入進去……博爾赫斯是我的英雄,他的出現,他的神奇和芳香,使我感到虛弱無力,又感動不已,就像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終點……
我感激自己有這樣的相逢,我喃喃自語:“不會再有更具意義的尋找,不會再有更好的皈依,博爾赫斯就是我的終點,我的信仰。”一種完成了“終極抉擇”的興奮和恐懼(害怕不是真的)盈滿了我心。
哦,博爾赫斯,你是我的神,你引我毀滅了一切,失去了一切,也讓我擁有了一切。不不,擁有的不是一切,我擁有的隻是你的一個小手指頭。這個小指頭仿佛是水做的,又仿佛是火做的,充滿的光芒和水汽已將我徹底溫暖又滋潤,使我仿佛又重新回到了母親子宮裏。然而,就像我不會滿足永遠蜷縮在子宮裏一樣——我要鑽出來——捧著你的小指頭,我心裏向往著擁抱你全身。我偏執又自信地對自己說:隻有當擁有了你的全部作品,我才擁有一切!
這個願望是那麽漫長又充滿勇氣,以致使我感到陌生而驚歎,仿佛它沒長在我心上。然而它——這個願望——就長在我心上,心上的心上,並驅使我像一隻獵犬一般搜索博爾赫斯留下的任何一張紙片,鳳毛麟角,吉光片羽,寸寸崇敬地收藏起來。我想擁有一切,這個貪婪的願望其實不過是想占有博爾赫斯的全部作品。
我其實很容易滿足。
我是多麽容易滿足!
我平生第一次感到了光榮和幸福。
哦,博爾赫斯,博爾赫斯,輕輕地,或者高聲地,或者默默地呼喚你的名字,使我感到無比的光榮和幸福。
我知道,要想占有博爾赫斯的全部作品是不現實的,但作為一個願望它又是現實的,因為願望總是比現實大。願望是你高舉在外的一隻手,而不是雙腳。現實是雙腳。現實是雙腳踩出的足印。我在沙灘上留下了一串腳印……
在願望的鞭策下,我時刻都不放鬆對博爾赫斯作品的搜索。詢問了每一個朋友,翻閱了每一冊外文雜誌,訂購了三張《新書報》,聯絡了無數家外文編輯部,認真、執著的精神使我感動又驚歎。“所有人類的錯誤都是因為沒有耐心;因為沒有耐心,人類被逐出天堂;因為沒有耐心,人類無法返回天堂。”卡夫卡的這段朗朗上口的金玉良言,一向令我感到無比親切和安慰。因為我就是個沒耐心的人,因為沒耐心,我的願望紛紛瓦解在時空中,沒有一個是落成現實的。
噫噓,富春江邊長大的女中尉,我是多麽想娶你為妻,為什麽你要做別人之妻?
就因為你太沒有耐心,太早地把我們之間一生的幸福與痛苦在幾個月內就急巴巴地揮霍掉了——女中尉的信我撕了,但話卻一直蠻橫地盤踞在我心頭。
這樣的苦水我難道隻喝過一回嗎?說真的,我從來不信任自己的耐心。
然而在搜尋博爾赫斯作品的過程中,我卻表現出了天大的耐心。在將近三年時間裏,我每天都踮著腳尖,睜大雙眼,像個尋死的上吊者一樣地尋覓著博爾赫斯的片言隻語,“出奇又巨大的耐心”,不一定會比博爾赫斯小說中的那隻象征著優美和可怕的老虎遜色多少:那隻老虎想把“沒有臉的風”撲住並且撕碎,我想把“雪泥鴻爪”的博氏作品網羅在家並且吃掉。
然後有所收獲應該說是正常的,這要感謝詩人鍾鳴。事情是這樣的:1991年春天,我為愛情所迷惑,命中注定地來到西南重鎮成都。羞澀的行囊使我不敢找任何一家旅館投宿,於是我找到女作家裘山山,她是我鄉黨,又是個屬狗的女人(熱情著稱)。她從詩人鍾鳴那裏給我借到一套閑置的1x1的單元房,據說這套房子曾逗留過不少詩人作家,一位南方作家就在這套房子裏寫出了他的成名作,鍾鳴自己也在這房子裏寫出了那首為他獲得幾百美金的得獎詩歌。可以說,這是一套有靈氣的房子,我的博爾赫斯情結似乎注定要在這裏得到一定程度的回饋。
一天晚上,不知是由於無聊,還是出於好奇,也許僅僅是想證實一下抽屜是否上鎖,我拉開了寫字桌左邊的抽屜。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抽屜裏沒什麽東西,起碼沒什麽隱私:零零落落的幾張分製小鈔(現已很少看到),幾枚圖釘,一把斷了齒的塑料梳子,一支圓珠筆折筆芯,一盒火柴(空的),一隻“大重九”的煙殼子(也是空的),一版完整的紅色藥囊……由於當時我正在鬧肚子(這幾乎是所有初到成都這個麻辣美食城必經的一個麻煩),我對藥囊發生了興趣,拿起一看,見是痔瘡栓,心裏不由發笑起來。因為那藥囊的形狀如火箭頭,使我聯想到一件好笑的事。我把藥囊重新放回抽屜,出於一種小人心理,我還專門把它放得跟原先一模一樣,然後慢慢地推攏抽屜。這似乎想告訴主人:我沒有打開過抽屜。但就在我慢慢推攏抽屜時,我的目光突然被“博爾赫斯”幾個字鎖住:它們躲在一張墊抽屜的紙的卷角上,這張紙本身是反過來的,但由於上麵沒承壓東西,已出現卷角,“博爾赫斯”幾個字恰恰就在卷角的地方隱隱生輝。
難道我會對它忽視不見?
不會!
願望是第三隻眼睛,它沒有眼瞼,不需要眨眼,是隨時睜大的眼睛;等待就是敏感,是那種無意識的卻纖毫畢現的敏感。我對博爾赫斯的名字敏感至極,它無法從我眼中逃脫,別說逃脫,掙脫都不可能。苦苦膠著了幾年的期待,結果竟然在一些以火箭頭似的藥囊為首的爛東西中不期而遇,著實令我如夢似幻。
抽屜裏總共墊了三張這樣的紙,我一一看過後,知道它們是一起的,連起來剛好是一篇文章的全部,“隱秘的島嶼”是這篇文章的題目。文章這樣寫道:
在我因眼盲無力閱讀時,我告訴自己:這不是終結。我不會顧影自憐——如同一位作家說。一種新的經驗才開始,於是我想,我可以去探究祖先們的語言,古老的親愛的語言……
看得出,這不會是篇小說,但它確實是博爾赫斯的,每一句話都是博爾赫斯的,表達的事情也是博爾赫斯的。從口氣上判斷,我感覺這應該是篇講稿,晚年的博爾赫斯蒼老地坐在高高的講台上,台下坐滿了學生,又好像沒有一個學生,隻有“隱秘的島嶼”和博爾赫斯唱詩般的聲音:
……所有的島嶼都是隱秘的。太陽也是島嶼。太陽也是隱秘的。據說世上隻有鷹才被允許凝望太陽。我不能凝望太陽,不是因為我眼盲,而是因為它會使我眼盲……
那天晚上,博爾赫斯的課堂上又多了一個學生。做一個博爾赫斯的學生,我不會慚愧的。我願意為博爾赫斯下跪。我隻願意為兩種人下跪:尊敬的老師和父母大人。
譯文的作者是個很生疏的名字,叫於紅,熟悉的人都喊他叫紅哥。當時他是鍾鳴沙龍中的一員,經常來找鍾鳴,所以我很容易就見到了他:中等個子,皮膚黝黑,一看就知道是個身強力壯的人。年齡可能跟我差不多,二十七八歲:這個年齡現在對我來說就像一顆子彈射出槍膛,已經再也回不來。紅哥開始似乎有點不太想接近我,但博爾赫斯使我們很快“心心相印”,他滔滔不絕地對我講述著他的博爾赫斯,臉上有一種天然的歡喜和激情。他肯定不是第一次與人這樣談起博爾赫斯,但這並沒有削減他重談的興致,反倒談得更堅定沉著,機智有趣,意味深長,充滿了誘惑。
坦率說,他的博爾赫斯和我的博爾赫斯有點不大一樣,我的博爾赫斯是充滿了令人迷惑的機關和循環樓道的撲朔迷離的小說的博爾赫斯,他的博爾赫斯是寫了一手明亮的經典的隨筆的博爾赫斯,才華橫溢的健談善辯的博爾赫斯。但兩者高度在同一水平,肩與肩等寬,步子與步子等大,悟識和見解同一級別,就像國王與獅子,蛇與女人,具有相等的質量。
博爾赫斯在六十年代後曾多次到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名牌大學講學,那時候的他,雙目已經失明,書籍、講台、講稿和學生已不可避免地消失在他目中。但一切又全在他心中——
當我們閱讀或讀完但丁的作品後,就會感到,他寫出了自己的想象。更要命的是,讀了《神曲》之後,我們總覺得但丁死過一次,上過倒立的地獄之山,或煉獄的交叉小道,或天堂的中央,並且還和影子(遠古的影子)交談過;那些影子都是用意大利三行詩說話……
……我還要提請大家注意但丁的另一個特點:絕倫的精美。我們總是隻關注他作為佛羅倫薩詩人陰冷與嚴謹的一麵,卻忽視了他藏在陰冷和嚴謹之中的美感、愉悅和溫柔。溫柔來自作品的構架,比喻的奇譎……
我們貧乏的語文文學,雖然難於引人入勝,但卻創造了一種風格迷信,一種熱情有限的、心不在焉的閱讀方式……我不知道音樂會不會對音樂絕望,大理石會不會對大理石不屑;但我明白文學具有預言沉默的將來的功能,它會不斷汲取自身的美德,愛上自己的消解,向自己的結局求婚。
就這樣,博爾赫斯憑著一根拐杖和記憶講演著,征服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和教授。當講稿錄成文字時,人們覺得每一篇都是最珍奇不過的美文,就像出土的文物,令人敬愛油生,愛不釋手。
紅哥最後告訴我,他正在翻譯博爾赫斯的這些講稿,和另外一些文論性隨筆,可以結成一個集子出版,並希望我回北京幫他跟有關出版社聯係一下。
我爽快地答應了他。
返京後,我很快跟出版社的朋友取得聯係。我料想朋友知道我要為他推薦一部博爾赫斯的作品一定會高興,所以我甚至是帶著一點兒炫耀又請功的口吻跟朋友談起這事的。但朋友聽了卻是一臉不高興,沉默著,好像我為難了他似的。過了好久,他才假模假式問我:“你是讓我說實話還是假話?”
我說:“廢話,誰要聽你的假話。”
他說:“那麽我告訴你,我出版不了這本書。”
我問:“為什麽?”
他答:“博爾赫斯的書不好賣。”
我說:“博爾赫斯不是瓊瑤三毛,你想賣幾十萬冊當然不可能,但賣萬把冊總可以的。”
“不不不,”他朝我連連擺手,“我不會指望博爾赫斯給我帶來巨大盈利,但起碼得保本吧。萬把冊當然夠了,問題是萬把冊也成問題。”
然後他告訴我,花城出版社半年前出了一本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巴比倫的遊戲》,他們是興致勃勃又有點興衝衝地出這本書的,為的是搶在別人前麵。博爾赫斯的東西在國內出版甚少,從198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王央樂先生翻譯的《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後,將近十年時間還沒有人去碰一碰這位“作家中的作家”,而這十年中為博爾赫斯的魅力和名聲傾倒的人也許是成千上萬的,所以他們對出版這本書抱有很大希望,一筆高雅的無人指責的收入似乎唾手可得。謹慎起見,開機他們印了5000冊,準備隨時加印。換言之,他們起初就像我和我的很多朋友們一樣,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博爾赫斯充滿信心。但後來他們發現——他們承認:失敗了。
“讀者對博爾赫斯的需要並不像你我想象的那麽多,”朋友最後這樣說道,“我現在逛書店,常常看到綠色的博爾赫斯(那本書的封麵是綠色的)受屈地躲在一邊,像本過時書,像個可憐蟲,無人側目,灰塵一天天蒙著,也許很快就會被清理入庫。”
說到這裏,我已經坐不住,我說:“我要去買這本書,哪裏有?”
朋友說:“門口昆侖書店就有。”
我衝到昆侖書店。盡管博爾赫斯的書確實沒放在醒目處,但也許是某種感應,也許是朋友提醒過的原因(受屈地躲在一邊),我很快就發現了它:夾在一套老舊的少兒讀物中(它單薄得像一冊少兒讀物),且高高在上,在書架的頂層,也許隻有像我一般高的人才能摸得到。我摸到了它,驚喜的手有些發抖。我把它抽出來,懷疑地看了看目錄和序言,確認無疑後,又珍愛地撫摸了下封麵,問營業員:
“這書還有嗎?”
“有。”營業員沒看我一眼。她們總是這麽高貴又厭倦。
“有多少?”
我問的目的是想看看我敬愛的博爾赫斯是不是如朋友說的那麽賣不動,所以我希望得到“就剩它一本”這樣的回答,仿佛這僅有的一本留落在此,是專門為我預備的(我與博氏之間應該有這種神性和緣分),這樣我會感到神秘又公正,感到光榮又幸福。
但事實是,營業員的目光像刀子一樣逼著我:“你要多少?”說著轉身用腳丫子踢開書架下一個四方形的書櫃,還用她臭烘烘的腳丫子指劃著裏麵的幾包書說,“這些全是,你要可以打八折。”
這時,我簡直氣得顫抖了。說真的,如果說營業員無知做出的傲慢甚至還有她的臭腳我可以忍受的話,那麽眼看著博爾赫斯神聖的書籍被如此玷汙、作踐,像一本色情書被囚禁在黑暗中出售,又像一本過氣的流行作品被折價處理,這是我無法忍受的。我憤憤地想,一本即使幾十乃至上百個當今“著名作家”綁在一起都寫不出的書竟落得如此下場,這當中體現出來的不公和愚昧已經到極限。我肯定是被激怒了,然後有所失控也是免不了的,我大聲責問營業員:
“數一下,有多少,我全買!”
總共38本,每本7.75元。
我自己算了下,總共294塊5毛,便往櫃台上壓了295塊錢,抱起書要走。
櫃台裏的手(肯定是隻我不要摸的手)數了下錢,尖聲叫喊我:“哎,找你錢,打八折的,你給多了。”
我回過頭去,惡毒地對她說:“我不要打折可不可以?我覺得應該打折的是你,而不是這本書。”
出走書店,我沒有回家,而是去了郵局,把多購的37冊“博爾赫斯”紛紛寄給朋友和老家的學校、圖書館。
有人說,瘋子和正常人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那天下午,我覺得自己像個瘋子。那個營業員最後就是這麽罵我的:“你個瘋子!”
我喜歡這個瘋子。
懷揣著“博爾赫斯”回家,晚風輕拂,夕陽的手撫摸著我,這感覺真是妙不可言。回到家,我重複了自己的孤僻:不是急不可待地品讀,而是把它放在書櫥的一隻角落裏,仿佛它在我書櫃裏已經呆很久,所以被擠到了角落裏。對於一本好書我總是這樣,喜歡盡量地與它保留一段時空,讓想象中的品讀的快樂在我心中無限洋溢膨脹,讓占有的欲火盡情燃燒,直到最後一刻。這感覺同樣妙不可言,如同有個你喜歡的女人等著你去碰,可你持久不碰,這樣就等於老有個“愉快”擱在心中釀,越釀越香。哦,真香,讓我親親你……想象中的快樂是無限的。
那天晚上,我就被這種“想象中的快樂”鼓舞著,沉醉著,手快腳輕地做了許多事,直到找不出一件可做的事,我才像突然想起那本書似的,急切又輕手輕腳地踱到書櫥前,悄悄打開書櫥門,小心翼翼地取出“博爾赫斯”。感覺就像在取拿一件珍貴的易碎品,又如在親吻一位剛剛經曆了劫難後熟睡的少女。這種感覺:虔誠、聖潔、甜蜜、愛情都達到極致,於我並不是常有的,但我又確實十分地需要它,它的每一次降臨總是能給我帶來足夠的安慰和自信,就像在茫茫跋涉中出現的驛站總給人以安慰和力量一樣。僅此一點,我就對博爾赫斯感激不盡,因為在這個世上能給我這種感覺的人或事並不多,更不要說一本書了。博爾赫斯對我就是這樣,就是這麽神奇有力,他的魅力在我心中總是體現得那麽靈驗又淋漓盡致,他已被我崇敬的心升華為一尊神,這真不知應該是我感謝他呢,還是他感謝我。還是讓我感謝他吧,因為是他讓我厭倦的心中有了神,有了虔誠和愛情。
我捧著“博爾赫斯”走進臥室,上了床。鑽在溫暖的被窩裏,依著溫暖的燈光,品閱著心愛的書——讓我想想,我的生活中還有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沒有。溫暖的燈光下,“博爾赫斯”散發出盈盈綠色(書的封麵是綠色),就像是從草地裏長出來的,又像是森林裏的什麽演變成的。
這是一本壓膜小32開本,書名《巴比倫的抽簽遊戲》簡單地橫排著,字體細長,顯得很隨便,缺乏美感。總的說,這不是本精美的書,設計和製作都不甚講究,我有點兒遺憾。但這沒影響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因為我相信我對書裝幀的不滿一定可以在內容中得到加倍的滿足。
集子總共輯錄了博爾赫斯31個短篇小說,有幾篇比如《奇才福內斯》、《關於猶大的三種說法》、《巴比倫的抽簽遊戲》、《接近阿子莫塔辛》、《劍疤》,它們光題目本身就讓我驚豔地接近了博爾赫斯,我腦海裏迅即出現了博爾赫斯小說中經常出現的東西:無垠的草原、迷宮、老人、牛仔、匕首、天才的對話、智者的沉思、火車在草原上疾馳……
我首先選讀了《劍疤》,因為這篇小說王央樂先生也翻譯過,我還清楚地記得王央樂先生譯文的開頭:
他的臉上橫著一道怨氣衝天的傷疤:一道灰白的弧線,從一側的鬢角一直橫貫到另一側的顴骨。他的真實姓名無人知曉,塔誇倫波所有的人都叫他拉·科洛拉達的英國佬……這個英國佬是從邊境,從南裏約格蘭德那邊來的,少不了有人說他在巴西幹過走私犯……據說他很嚴厲,甚至到了殘酷的地步,然而辦事公正得一絲不苟。據說他還是一個酒鬼,一年裏總有幾次要把自己關在牧場看守的房間裏,拚命喝上兩三天酒,然後才出來。出來的時候就像打了一仗或者發了場神經病似的:臉色蒼白,顫顫巍巍,精神不寧,然而仍像原來那樣威嚴……他不跟任何人來往……除了一些商業信件或者幾本小冊子外,他從來沒有收到過任何郵件。
讓我看看他們(他們是兩個人)的譯法:
他的臉上有一道銘刻著仇恨的傷疤:它從一側麵頰延伸到太陽穴,再回到另一側麵頰,宛如一把灰色的弓。他的真實姓名沒有人知道,在塔瓜倫波所有的人都稱他為“拉科洛拉達的英國人”……“英國人”來自國境線的那邊,來自約·格蘭德·德蘇爾。有人說他在巴西時曾是個走私犯……人們說他十分嚴厲,甚至有點凶狠,但卻賞罰分明。人們還說他是個酒鬼,因為他每年總有那麽幾次把自己關在閣樓裏,兩三天以後他才從房間裏出來,像剛剛參加了一場戰鬥或得了眩暈症一樣,麵色蒼白、神情緊張,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但依然像以前一樣果斷、嚴厲……他不與任何人來往……他除了收到一兩封商務信件或幾本小冊子外,沒有其他任何信函來往。
我心頭微微一緊,因為我覺得後一種譯法不大好,硬邦邦又囉裏囉唆的,缺少博爾赫斯那種對語言再三考究之後而呈現出來的從容雋雅的文風,同時也散失了博爾赫斯作品那種泰然自若又耐讀的品質,一種害怕失望的陰影就這樣鑽進我心。但我還是盡量安慰自己,不要這樣,因為這僅僅是開始。
是的,這才是開始,也許後麵會翻得精彩(用來彌補開始的不足)。就這樣,我繼續滿懷信心地往下看:
……吃完飯,我們走到室外看了看天空,雨已經停了。但在山巒的南部還打著雷閃著電,預示著另一場風暴即將來臨。在破舊的陋室裏,那位為我們準備了晚餐的仆人拿來了一瓶南姆酒。我們默默地、長時間地喝著酒。
不知不覺中,我發現自己喝醉了,我不知當時是幾點鍾,也不知我為什麽會提起那道傷疤,是出於一時衝動,還是乘著酒興,還是感到厭惡。“英國人”聽後臉色驟變,我立即想,他一定會把我從他家趕出去。但他仍用與往常一樣的口吻說道:
“我就來給你講講這道傷疤的故事……”
感覺不對嘛,我覺得。於是,對照看王央樂先生的譯文:
……吃完晚飯,我們走出屋去,看了看天色。雨已經停止,但是在南部的高原背後,還有閃電劃破天空,正在醞釀著另一場暴雨。這時候,剛才侍候我們吃飯的仆人,拿了一瓶朗姆酒到收拾幹淨了的飯廳裏來。我們默默地喝著,喝了很久。
不知過了多久,我發覺我已經喝醉了。我也不知道是出於靈感,或是出於興奮,或是出於膩煩,我提起了他的傷疤。這英國佬的臉沉了下來。有幾秒鍾,我想他大概要把我趕出屋去。結果他卻用慣常的聲調對我說:
“我可以把我受傷的經過講給你聽……”
“對於我們來說,愛爾蘭不僅是美好的未來和難以忍受的現在,它也是痛苦的親愛的神話,是圓形的塔,紅色的沼澤,是帕內爾的反抗,是歌唱偷牛的宏偉史詩;有的牛被人格化而成為英雄,有的卻變成了魚和山……”
如上關於“愛爾蘭”的那段文字在我現在的書上變成這樣:
“對於我們來說,愛爾蘭不僅意味著烏托邦式的理想和痛苦的現實,同時,也是一個既痛苦又甜蜜的神話。她有很多圓形的塔樓和紅色的沼澤地,但遭到了巴涅爾的遺棄。愛爾蘭還擁有歌頌盜牛英雄的長篇史詩,而這些牛的化身可能是英雄,也可能是魚和山……”
坦率說,這時候我開始加快了閱讀速度。不,是改變了讀博爾赫斯作品的習慣。我經常跟朋友們說,王央樂先生把博爾赫斯弄得叫我不忍心一口吃掉,我總是慢慢又慢慢地讀,一邊讀一邊品味,像是在用舌尖舔。但是,這兩位老兄(他們的名字我早忘記了)製造的——粗製濫造——博爾赫斯讓我恨不得一口吞掉。我確實用很少的時間翻完了整本書,至終我也沒有消除開始時的陰影。這陰影像魔鬼一樣始終跟隨著我的目光,仿佛是我目光的陰影,我目光到哪裏,它便拖到哪裏,到最後你可想它被拖拉得有多長多大:足以將我開初明亮的心情淹沒得黯然無光!
不用說那天晚上我有多沮喪,我深刻地感到,這兩位老兄塞給我的是一個虛假的博爾赫斯,是一個被明顯歪曲的博爾赫斯。他們一定不知道,一尊美神一旦被扭曲,就會變得非常醜陋,比凡人還要醜陋。所以,他們的博爾赫斯比他們自己還要醜陋,還要乏味,就像一隻用沙子做成的饅頭,你隻能棄舍,或者一口吞下。我是一口吞下了,但你不知道我有多麽厭惡,多麽難受!在極度的懊惱和痛恨中,我對那本書狠狠地拍了一個巴掌,然後高聲地對它喊道:
“光靠一點簡單的勇氣和虛榮心是翻譯不了博爾赫斯的,誰想通過平庸來舉高自己,隻能使自己顯得更加平庸又醜!”
我的喊聲驚動了鄰居,卻也僅僅是鄰居,怎樣才能夠讓更多的人聽見它?這是我寫作本文的最初衝動。
我沒有忘記紅哥的囑托。
從某種意義上說,由於《巴比倫的抽簽遊戲》對我的打擊(它給了我一個虛假的博爾赫斯),我更加把朋友的囑托當回事了。我想,紅哥譯作的出版也許多少能消除一些《巴比倫的抽簽遊戲》對博爾赫斯的不良影響。同時我相信,《巴比倫的抽簽遊戲》的滯銷決不是由於讀者真的厭倦博爾赫斯,隻是厭倦“虛假的博爾赫斯”。正如我那位出版社朋友所說的:從198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近10年來,為博爾赫斯傾倒的人是眾多的,現在我們都知道誰是真正的博爾赫斯,誰不是——《巴比倫的抽簽遊戲》就不是,它是虛假的,殘陋的,我們看透了它的虛假和殘疾,所以它被遺棄、滯銷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認識到《巴比倫的抽簽遊戲》滯銷的症結之後,我更加有信心地張羅起紅哥譯文的出版事宜。通過同窗好友閆連科中介,湖南文藝出版社給我做出了“樂於出版此書”的肯定答複。這樣,我便給蓉城的紅哥去信,請他趕緊把譯稿寄給我。他回信說:稿子還沒有全部譯好,讓我等一等,“快則半個月,慢則一個月”。
我等。
等過一個月沒回音,兩個月還是沒有。我想他可能另作安排了,也許那邊有更豐厚的稿酬或者其他,於是就把這件事撂在一邊,同時把紅哥這人也撂一邊了。我想不出他有什麽理由可以不給我回音,哪怕是“另作安排”的回音。對這樣杳如黃鶴的人,我有充足的理由將他“撂在一邊”。
大概是半年多後,我突然收到紅哥的來信,前麵說了許多客氣和道歉的話(足以讓我諒解他),然後這樣寫道:
我把這半年時間全埋在了博爾赫斯的文字中,沒有稍微的怠慢和鬆懈,甚至把給你寫信的時間也侵占了,每天每夜,我都在重複一個動作、一個願望:接近博爾赫斯。我是努力的,卻是失敗的,我簡直不相信——我痛苦地發現:我愈是努力卻愈是感到了自己與博爾赫斯之間的距離,仿佛我不是在努力接近他,而是在努力推開他。沒有必要隱瞞,從翻譯博爾赫斯第一則短文起,我就感到自己對博爾赫斯的傷害,這種傷害就像眼淚對眼睛的傷害,絕對是沒辦法的,無辜的,所以我原諒了自己,隻希望下一篇別這樣。但下一篇仍是這樣,下下一篇還是這樣,再下下一篇還是這樣。每一篇都是這樣,我的“希望”仿佛總在遠處,在一座山頭的另一邊。就這樣,我對自己發生了懷疑。或許我可以帶著懷疑去做一件其他事,怎麽可以去翻譯博爾赫斯的作品?這是我對博爾赫斯素有的忠誠所不容許的。現在,我再也沒有半年前的雄心和夢想了。當我下定決心中止這個夢想時,我心中突然感到無比的滿足,仿佛我已將這個夢想完成了似的。事實上,丟掉翻譯博爾赫斯作品的夢想,做一個純粹的博爾赫斯作品的讀者,無疑是對博爾赫斯作品最忠誠的保衛,也是對博爾赫斯本人最衷心的敬重。從此意義上說,我確實感到無比的滿足和輕鬆……
紅哥的信洋洋灑灑,情真意切,其中引用了不少博爾赫斯的金玉良言。我閱罷此信,不知怎麽的,突然想到博爾赫斯的一句話:崇敬心已經使他變成廢物。
不過,與翻譯《巴比倫的抽簽遊戲》的兩位老兄相比,我倒是對紅哥充滿敬重,這是因為:一、他對博爾赫斯的崇高的敬愛感動了我,撫慰了我(眼淚撫慰了眼淚,就像水消失在水中);二、雖然他“變成了廢物”,但他報廢的是自己。那兩位老兄雖然勇氣過人,卻大有報廢博爾赫斯之險:這種勇氣永遠不會令人敬重,隻會叫人害怕和厭惡。
等待教會了我等待。漫長的等待不但令我變得善於等待,而且還變得豁達、自信。我相信,一個英雄征服的決不會隻是一個人。換句話說,拜倒在博爾赫斯腳下的不可能隻有我一人。誰能肯定所有拜倒者都無能折騰出一部博氏的新作?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無須擔心看不到博爾赫斯新的作品,看不到隻是暫時的。
果不其然。進入九十年代中期後,博爾赫斯的作品相繼在幾家出版社隆重推出,其中由深圳龍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策劃、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出版的《博爾赫斯文集》,不論是品種數量還是裝幀質量,以及立體的發行方式,都令同行汗顏。該書一度風靡書攤,在其巨大陰影的籠罩下,另外幾家出版社推出的博氏書籍隻好過一種默默無聞的日子了。不過,我還是敏感地把它們從默默無聞中發掘出來,並且慷慨地帶回了家。
現在,我手頭有13本有關博爾赫斯的書籍,其中他本人著作集9冊(有一半是重複選載的),評論文章3冊,傳奇2冊。這些書籍我都看了,有的看過不下幾十遍,如王央樂先生翻譯的那本杏黃色的《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總的說,除王央樂先生模造的那個博爾赫斯令我驚歎的信服外,其餘人筆下的博爾赫斯都令我感到失望,有的令我氣憤——最氣憤的是翻譯《巴比倫的抽簽遊戲》的兩位老兄。有一個叫陳眾議的譯者,近年來被人譽為是翻譯博爾赫斯的權威,但以我看,他的博爾赫斯依然不如王央樂先生。他的博爾赫斯給我的是這樣一種感覺:他描繪了博氏的臉廓,包括嘴巴、鼻子、眼睛,甚至目光、笑容,但沒有描繪出博氏臉上交錯的皺紋。也許對其他作家說,這個損失不會留下大的遺憾,但博爾赫斯的皺紋卻是丟不起的,因為他滿臉交錯的皺紋壯觀得獨一無二而令人難忘。
大約深圳龍田公司策劃的《博爾赫斯文集》出版後不久,我和紅哥通了一次電話。我們在抒發了各自的不滿後,紅哥對我這樣滔滔不絕道:
“事實上,我對自己對博爾赫斯作品的理解、欣賞甚至再現能力是不懷疑的,我懷疑的是博爾赫斯,他的精美絕倫、神奇怪譎、充滿天才的作品,仿佛不是由他一個人完成的,而是由天才的神指揮寫下的,所以具有人類無法企及的高度和魅力。換句話說,博爾赫斯具有的高度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你不斷接近的高度不斷拔高的,就像天上的太陽,你站在地上看它是那麽高遠,當攀登到山頂上看時,它還是那麽高遠,那麽可望而不可即。這樣的作品無疑是不可翻譯的,你能把太陽摘下來給誰看嗎?一個作家,或者一部作品,如果你無法與其站在一個高度上來展開翻譯工作,那麽你的翻譯就是失敗的,騙人的。這些年來,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個博爾赫斯在這裏冒出,那裏閃現,然而結果似乎隻是告訴我這樣一個事實:那些博爾赫斯都是假的,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同樣,我也不可能製造一個真正的博爾赫斯,這幾乎是世界上最最難做成功的事,要比用沙子搓成一根繩子,用火去點燃水還要難,即使悟透了世上所有超級或者低級的謎也不行……”
最後,紅哥似乎是為了安慰,跟我說了這樣一個道理:所有譯文都不可能完全忠實於原作,所謂翻譯頂多隻能是引導我們走向原文的一座橋梁,一種刺激,尤其是偉大的博爾赫斯的作品。
放下電話,我馬上想起博爾赫斯曾經說過的一段話,那似乎是他對自己寫作的一種宣言:
我足可宣稱,我的每一行文字均起源於一個特殊的心情,起源於它本身所有的一種必然性;我說不準我的作品是不是好的,我隻能說我所召喚的是想象,和想象的想象。
一個沒有翅膀卻在快速飛翔,甚至倏忽飛逝的東西:想象。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特殊的心情,你自己在記錄它時都很難保證逼真——抓住的很可能隻是尾巴和須毛,更不要說翻譯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相信紅哥的感受和說法。
1955年夏日的一天,隨著獨裁者庇隆政權的結束,博爾赫斯結束了長達十年的作為市場雞兔檢查員的荒誕歲月,被任命為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館長,一下子擁有浩浩80萬冊珍貴的圖書,然而他卻無法用正常的方式——閱讀——去占有它們,隻能用手去撫摸它們,因為此時的博爾赫斯已經雙目失明。為這事,博爾赫斯曾這樣說:“上帝賜給我80萬冊圖書,同時讓我失去光明,這真是妙不可言的嘲弄。”
現在,我似乎有一種相似的感受和說法:博爾赫斯告訴我他是我的英雄,我的一切,同時他又說,他不屬於那些不懂得他寫作語言的人(當然也不屬於我),這真是博爾赫斯式的邏輯。
一個人可以生,也可以死,可以狂歡,也可以憤怒,但一旦陷入這種尷尬中,他就不知該怎麽樣了。在極度的無奈中,有一天早晨,我突然可笑地翻出了已經被我廢棄多年的英語書,這是我唯一接觸過的一門外語,盡管它不是博爾赫斯的母語,但博爾赫斯的有些作品他是用英語寫成的,要麽就是在他本人稱職的合作下翻譯成英語的,所以“英語的博爾赫斯”是可靠的。於是,我天真地想,如果能夠直接握住博爾赫斯伸出的“英語之手”……這個念頭讓天真的我興奮起來,卻很短暫。因為,英語書上的灰塵和泛黃的書頁,馬上不客氣地提醒了我:它已早不屬於我,我要再度找回它也不是那麽容易的。隻是由於無奈:徹底的無奈,我還是耐心地做起了重新找回它的夢。
“time(時間)”
“timelessness(無時間或時間之外)”
byrinth(迷宮)”
“courtyard(庭院)”……
我感覺,我在找回的不是自己的記憶和能力,而是一粒粒細小又蔽目的沙子,不但難以找回,而且在找回的同時又常常任性地從我指縫裏溜走,就像水從竹簍裏溜走。不用說,靠這樣想握住博爾赫斯的“英語之手”顯然不大可能。但我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以巨大的耐心堅持著,並不斷喃喃自語:
“也許這樣可以讀懂他一句話,一個段落;即使讀懂了一句話,也是我的成功,我的勝利;這個勝利雖然很小,但卻是真的,而且永遠不會消失,隻會增加。也許隻要耐心和時間足夠,這些增加的小沙子漸漸可累積成磚,這些磚又可堆磊成牆,牆再聚砌成屋,沿屋派生出城堡、莊園、迷宮、遊廊、教堂,和整個博爾赫斯的世界……”
我這是在鼓勵自己呢。
孤獨的人總是需要自我鼓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