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有兩個口頭語:“就是說”和“等於是”。用這兩個口頭語可以連接任何上下文,例如:
“您喜歡張藝謀的電影嗎?就是說他那電影吧特有個性,等於是你一看開頭就被它給吸引住了。”
“我覺得咱們中國足球肯定沒戲,就是說中國這個民族就不適合踢足球,等於是陪人家老外白玩兒。”
北京人的一大段話中往往塞進了許多“就是說”和“等於是”,而上下文之間卻經常並不存在可以等價替換或者相互闡釋的關係。北京人就是這樣,把本來沒有關係的萬事萬物都“等於”和“就是”到一塊兒,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侃得雲山霧罩,有時自己也忘了到底要說什麽。他們並不注意事物間客觀上的具體聯係,而主要是為了求得主觀上的表達愉悅,圖個說得“嘎崩流利脆”,說完就完,誰較真誰傻冒。用個時髦的學術名詞,叫做“能指的遊戲”。北京人是語言藝術大師,但不是語言大師,更不是生活大師。他們在玩弄語言中得到了許多幸福感和優越感,但也有被語言所玩弄了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被生活給玩弄,被那些語言能力平庸,甚至是結結巴巴的外地人給玩弄了。隻有那些聰明的北京人,能夠放棄這兩個舒服的口頭語,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實事求是地看世界,看人生。
(發表於《武漢晚報》)
“您喜歡張藝謀的電影嗎?就是說他那電影吧特有個性,等於是你一看開頭就被它給吸引住了。”
“我覺得咱們中國足球肯定沒戲,就是說中國這個民族就不適合踢足球,等於是陪人家老外白玩兒。”
北京人的一大段話中往往塞進了許多“就是說”和“等於是”,而上下文之間卻經常並不存在可以等價替換或者相互闡釋的關係。北京人就是這樣,把本來沒有關係的萬事萬物都“等於”和“就是”到一塊兒,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侃得雲山霧罩,有時自己也忘了到底要說什麽。他們並不注意事物間客觀上的具體聯係,而主要是為了求得主觀上的表達愉悅,圖個說得“嘎崩流利脆”,說完就完,誰較真誰傻冒。用個時髦的學術名詞,叫做“能指的遊戲”。北京人是語言藝術大師,但不是語言大師,更不是生活大師。他們在玩弄語言中得到了許多幸福感和優越感,但也有被語言所玩弄了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被生活給玩弄,被那些語言能力平庸,甚至是結結巴巴的外地人給玩弄了。隻有那些聰明的北京人,能夠放棄這兩個舒服的口頭語,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實事求是地看世界,看人生。
(發表於《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