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
被雙重人格太子纏上後 作者:白孤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要是人,就必有瑕疵,有缺漏。
十全十美,是極致。
是病態。
也是如影隨形,無法擺脫的詛咒。
…
“太後,太後娘娘?”
唐相國輕聲叫了一句,寧太後回神看他,就見這位老大臣朝著她欠了欠身。
寧太後定定看了他片刻,到底還是起了身。
唐相國不緊不慢地跟了上去。
宮女太監隔開了其他人,隻讓得這兩位安靜說話。
唐相國不複之前的焦急,平靜地說道:“太後娘娘,您就打算這般一直看下去嗎?”
“相國這是何意?”
唐相國閉了閉眼,然後歎了口氣。
“太後娘娘,其實,”他微微一頓,“在神教被鏟除之前,在教派之內,曾流傳著一個說法。”
他自顧自地說起來。
“神教之所以會在民眾裏廣為流傳,除了當時的教主能力通天之外,也是因為,其教派宣稱世間會有毀滅的災殃,一直試圖傳授……隻有其教主才能拯救的說法。”唐相國道,“富饒人家不會信,隻有那些窮苦的,倒黴的人,才會被其蠱惑……”
但也說不上錯。
誰不想活著?
有時是當真走投無路,麵臨絕境,才會去相信虛無縹緲的東西。
“後來,神教在太史令的幫助下搗毀後,史館轉入暗處,卻也一直在活躍著,拔除著四處的災禍,其實,當年的官家,並不認為,那隻是純粹的謠言。”
在唐相國說話的時候,寧太後隻是聽著,好似並不將他說的話放在心上。
唐相國其人不壞,也有能力。
雖然當初他一心一意隻想著讓外孫上位,可那也是人之常情,卻也沒真的做過什麽惡人惡事,不然,公西子羽不會留著他到今日。
他年事已高,再過幾年,也要告老還鄉。
身居高位多年,有些事情,他就像是顆古老的石頭,知道得多,藏著的秘密也多。
隻是再多,當然也比不上太史令。
“……因為……”
唐相國還在說。
“太史令的能力,其實是……”
他抬起頭,看向不喜不悲的寧太後。
“……”
…
“預言。”
鹿安清昂起頭,脖頸微微顫抖。
那是身體本能的反應。
畢竟細小的觸手,仍在肆意攀爬著。
“太史令的能力,是預言。”
明康帝以為太史令長生不老,或是另外相關的能力,實際上這個猜測是半對不對。
太史令能活到現在,的確和“能力”有關,可這不是他的能力,是他結合者的能力。在他即將死去的那一瞬間,附加在太史令身上,近乎詛咒的祝福。
“預言……”
鹿安清聽到幾不可聞的輕笑聲,帶著濃烈的惡意。
他,或者他們,在心裏說話。
在意識裏竊竊私語。
有些時候,鹿安清恍惚覺得,好似那些交織重疊的呢喃,是黑暗裏的囈語。來自於漆黑幽暗的詭異,沉沉地垂落下來。
“你想看,他可以帶你去看。”
毫無疑問,這句話是公西子羽所說,溫柔似水,卻有些冰涼。
“他”,鹿安清眨了眨眼,並未去強調那些心知肚明的事情,不論如何,在鹿安清認定公西子羽和“他”是一人後,“他”極端瘋狂的惡意莫名平息了許多,好似蟄伏下來的黑暗,說不上多安靜,卻也沒那麽興風作浪。
災禍,禍事之根。
這一切,來自於數百年前,一個離奇的夜晚。
欽天監為當時的皇帝盛和帝送去了一份奏折,盛和帝深夜讀完之後,在短短半月決意遷都,拋棄了原來的都城。
文武百官自是不答應,可是盛和帝的決定不容更改,到底是遷改了京都。
而讓盛和帝決定遷都的根本原因是——裂縫開了。
何為裂縫?
古往今來,總有各種神妙的傳說,仙人修煉,奇異走獸,妖精化人……此番種種,奇妙玄幻,如同一個瑰麗不同的新|世|界。
這樣的野趣傳聞,自古以來皆有之。
然人無法創造出從不曾存在的東西,這些,又當真隻是傳聞、神話?
“自然不是。”
森然,如同鬼語的聲音森冷蕩開,如同黑暗囈語,窸窸窣窣地爬行。
在許久之前,這些,都不是“神話故事”。
人就是人,哪怕是鍾靈之物種,不過短短百年的壽命,卻會被妖邪侵擾,鬼物魅惑,能突破者寥寥無幾,卻頻繁有人受害。
便有大能者斷開了各界的聯係,從此人歸於人,與一切妖邪神異斷絕,怪異消弭於世。隻有寥寥少許的人,擁有著特殊的能力,卻也悄然行於世間,少有暴露人前。
百姓求神拜佛,卻不知神佛早無法聽聞。
這本該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於不知多少年後,在那幽深地界之下,裂開了一條微小的縫隙,泄露出詭譎的氣息。
那縫隙不知何時開,不知為何開,可欽天監夜觀天象時,卻察覺到了怪異。
盡管再是稀少,可皇帝總能籠絡到真正有用的人才,盛和帝的手底,便有這麽一小撮人。當欽天監的消息到了盛和帝的手裏後,翌日,那人就死了。莫名其妙暴斃而亡。
盛和帝深知其人之力,並非弄虛作假,無需多久就下定決心,舉國之力遷都到那危險之地,以真龍之氣壓製縫隙之災。
最開始,那的確有效果。
盡管陸陸續續有了災禍,可皇帝也創立了史館,行於暗處,拔除災禍。
一代又一代的皇帝,一代又一代的太史令……日子一天天過去,那些傳聞與說法消弭在死去的人口耳中,直到無人相信,也無人在乎。
當。
催命的亡魂之音在耳邊回蕩。
在年輕的太史令看到神教首領的時候,在明康帝登基之時,在嫡長子誕生之際。
那一日,皇宮裏傳出了嬰兒的啼哭聲。
閉關於史館內的太史令也睜開了眼,看向了皇宮的方向。
喪鍾,也隨之在他耳邊叮叮當當的響徹。
他“看”到了。
王朝滅種之日。
那將將誕生的,是下一任皇帝,也是亡國之君。
真龍將死。
第53章
☆出去。☆
“我想出去。”
“不。”
“出去。”
“不。”
幼稚的, 拉扯的對話,在湖畔輕飄飄地回蕩。
鹿安清沉浸在清澈的湖水裏。
在他們徹底結合後,不論是他的圖景還是公西子羽的雪山都徹底崩塌, 又再度消融。最終出現在彼此之間的,是一處偌大湖泊。
盡管碩大無比, 然確實是湖。
海域遼闊, 壓抑,不曾有這般澄澈幹淨的模樣, 就連流動的水也充滿生機。
鹿安清隱約覺察到,自己為何會在這。
他在這也不要緊, 那公西子羽呢?
以他的能力, 想要在這,又在京城並不難, 可之前他們結合時的重重異象, 在意識裏層出不窮, 再加上這處裂縫的糟糕, 也讓鹿安清意識到了些許不妙。
公西子羽為何將他擄來這裏?當真隻是因為他想離開京城?
鹿安清歎了口氣。
“我要出去。”
十全十美,是極致。
是病態。
也是如影隨形,無法擺脫的詛咒。
…
“太後,太後娘娘?”
唐相國輕聲叫了一句,寧太後回神看他,就見這位老大臣朝著她欠了欠身。
寧太後定定看了他片刻,到底還是起了身。
唐相國不緊不慢地跟了上去。
宮女太監隔開了其他人,隻讓得這兩位安靜說話。
唐相國不複之前的焦急,平靜地說道:“太後娘娘,您就打算這般一直看下去嗎?”
“相國這是何意?”
唐相國閉了閉眼,然後歎了口氣。
“太後娘娘,其實,”他微微一頓,“在神教被鏟除之前,在教派之內,曾流傳著一個說法。”
他自顧自地說起來。
“神教之所以會在民眾裏廣為流傳,除了當時的教主能力通天之外,也是因為,其教派宣稱世間會有毀滅的災殃,一直試圖傳授……隻有其教主才能拯救的說法。”唐相國道,“富饒人家不會信,隻有那些窮苦的,倒黴的人,才會被其蠱惑……”
但也說不上錯。
誰不想活著?
有時是當真走投無路,麵臨絕境,才會去相信虛無縹緲的東西。
“後來,神教在太史令的幫助下搗毀後,史館轉入暗處,卻也一直在活躍著,拔除著四處的災禍,其實,當年的官家,並不認為,那隻是純粹的謠言。”
在唐相國說話的時候,寧太後隻是聽著,好似並不將他說的話放在心上。
唐相國其人不壞,也有能力。
雖然當初他一心一意隻想著讓外孫上位,可那也是人之常情,卻也沒真的做過什麽惡人惡事,不然,公西子羽不會留著他到今日。
他年事已高,再過幾年,也要告老還鄉。
身居高位多年,有些事情,他就像是顆古老的石頭,知道得多,藏著的秘密也多。
隻是再多,當然也比不上太史令。
“……因為……”
唐相國還在說。
“太史令的能力,其實是……”
他抬起頭,看向不喜不悲的寧太後。
“……”
…
“預言。”
鹿安清昂起頭,脖頸微微顫抖。
那是身體本能的反應。
畢竟細小的觸手,仍在肆意攀爬著。
“太史令的能力,是預言。”
明康帝以為太史令長生不老,或是另外相關的能力,實際上這個猜測是半對不對。
太史令能活到現在,的確和“能力”有關,可這不是他的能力,是他結合者的能力。在他即將死去的那一瞬間,附加在太史令身上,近乎詛咒的祝福。
“預言……”
鹿安清聽到幾不可聞的輕笑聲,帶著濃烈的惡意。
他,或者他們,在心裏說話。
在意識裏竊竊私語。
有些時候,鹿安清恍惚覺得,好似那些交織重疊的呢喃,是黑暗裏的囈語。來自於漆黑幽暗的詭異,沉沉地垂落下來。
“你想看,他可以帶你去看。”
毫無疑問,這句話是公西子羽所說,溫柔似水,卻有些冰涼。
“他”,鹿安清眨了眨眼,並未去強調那些心知肚明的事情,不論如何,在鹿安清認定公西子羽和“他”是一人後,“他”極端瘋狂的惡意莫名平息了許多,好似蟄伏下來的黑暗,說不上多安靜,卻也沒那麽興風作浪。
災禍,禍事之根。
這一切,來自於數百年前,一個離奇的夜晚。
欽天監為當時的皇帝盛和帝送去了一份奏折,盛和帝深夜讀完之後,在短短半月決意遷都,拋棄了原來的都城。
文武百官自是不答應,可是盛和帝的決定不容更改,到底是遷改了京都。
而讓盛和帝決定遷都的根本原因是——裂縫開了。
何為裂縫?
古往今來,總有各種神妙的傳說,仙人修煉,奇異走獸,妖精化人……此番種種,奇妙玄幻,如同一個瑰麗不同的新|世|界。
這樣的野趣傳聞,自古以來皆有之。
然人無法創造出從不曾存在的東西,這些,又當真隻是傳聞、神話?
“自然不是。”
森然,如同鬼語的聲音森冷蕩開,如同黑暗囈語,窸窸窣窣地爬行。
在許久之前,這些,都不是“神話故事”。
人就是人,哪怕是鍾靈之物種,不過短短百年的壽命,卻會被妖邪侵擾,鬼物魅惑,能突破者寥寥無幾,卻頻繁有人受害。
便有大能者斷開了各界的聯係,從此人歸於人,與一切妖邪神異斷絕,怪異消弭於世。隻有寥寥少許的人,擁有著特殊的能力,卻也悄然行於世間,少有暴露人前。
百姓求神拜佛,卻不知神佛早無法聽聞。
這本該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於不知多少年後,在那幽深地界之下,裂開了一條微小的縫隙,泄露出詭譎的氣息。
那縫隙不知何時開,不知為何開,可欽天監夜觀天象時,卻察覺到了怪異。
盡管再是稀少,可皇帝總能籠絡到真正有用的人才,盛和帝的手底,便有這麽一小撮人。當欽天監的消息到了盛和帝的手裏後,翌日,那人就死了。莫名其妙暴斃而亡。
盛和帝深知其人之力,並非弄虛作假,無需多久就下定決心,舉國之力遷都到那危險之地,以真龍之氣壓製縫隙之災。
最開始,那的確有效果。
盡管陸陸續續有了災禍,可皇帝也創立了史館,行於暗處,拔除災禍。
一代又一代的皇帝,一代又一代的太史令……日子一天天過去,那些傳聞與說法消弭在死去的人口耳中,直到無人相信,也無人在乎。
當。
催命的亡魂之音在耳邊回蕩。
在年輕的太史令看到神教首領的時候,在明康帝登基之時,在嫡長子誕生之際。
那一日,皇宮裏傳出了嬰兒的啼哭聲。
閉關於史館內的太史令也睜開了眼,看向了皇宮的方向。
喪鍾,也隨之在他耳邊叮叮當當的響徹。
他“看”到了。
王朝滅種之日。
那將將誕生的,是下一任皇帝,也是亡國之君。
真龍將死。
第53章
☆出去。☆
“我想出去。”
“不。”
“出去。”
“不。”
幼稚的, 拉扯的對話,在湖畔輕飄飄地回蕩。
鹿安清沉浸在清澈的湖水裏。
在他們徹底結合後,不論是他的圖景還是公西子羽的雪山都徹底崩塌, 又再度消融。最終出現在彼此之間的,是一處偌大湖泊。
盡管碩大無比, 然確實是湖。
海域遼闊, 壓抑,不曾有這般澄澈幹淨的模樣, 就連流動的水也充滿生機。
鹿安清隱約覺察到,自己為何會在這。
他在這也不要緊, 那公西子羽呢?
以他的能力, 想要在這,又在京城並不難, 可之前他們結合時的重重異象, 在意識裏層出不窮, 再加上這處裂縫的糟糕, 也讓鹿安清意識到了些許不妙。
公西子羽為何將他擄來這裏?當真隻是因為他想離開京城?
鹿安清歎了口氣。
“我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