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忠想想點點頭:“是,我同意發表。”


    海市鋼鐵研究院下屬期刊《熱處理》雜誌編輯部,編輯浩東這會兒也興奮的站了起來,“同誌們,我接到了一篇好稿子,名字就叫做《金屬的氫脆判斷及預防措施》,我給你們念念!”


    京市《機床》雜誌社,編輯彩霞則對著一篇稿子興奮異常,這是一篇回複信,上期期刊中,京市鼓風機廠對他們進行了求助,說是在加工一款機殼時出現了故障,明明有六個同心圓,前三個的尺寸都是正確的,從第四個開始,出現啃刀現象,他們正在排查原因,求問有沒有人有相關經驗可以指導。


    按理說,一份雜誌從生產出來到寄到讀者手中,怎麽也有十天半個月,所以用雜誌來求助,根本沒有什麽用。


    編輯部討論後,覺得這是個大探討的機會,所以就刊發了這篇求助信。


    但實際效果並不好,因為鼓風機廠的龍門銑床是進口產品,使用這種機床的廠家本來就少,大家都是摸索著來,每個機床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


    她本來已經不報希望了,而且京市鼓風機廠,用排除法已經找到了原因:y軸有間隙。


    但沒想到,她今天居然收到了一份回答,上麵寫的答案是:y軸有間隙,落款是燎原縣機械廠許如意。


    而鍋爐報的終審會上,主編將許如意的稿件和薑紅的采訪放在了一起,寫上了終審意見:擬發第一版。


    第15章 兩章合一


    又發錢又發東西,還有廠子不但不分流,連掙錢的門路都找好了的好消息,燎原廠的人可是興奮壞了。


    開完會都已經到了下班的點,可大家排著隊等發東西誰也不煩躁,非但如此,還聊的熱鬧呢。


    有人說工作的。


    “這沸騰爐咱們改過有經驗,又有如意的圖紙,肯定沒問題。”


    “你說萬一他們覺得咱們口碑差,不願意來呢。”


    “你沒聽嗎?市局張局定了的,怎麽都得來看看,如意的東西什麽時候有過差錯,看了能不要嗎?他們又不傻!”


    還有人聊過日子的。


    “我待會回去就去買肉,我們家幾個臭小子老早就想吃肉了,你也知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一斤肉根本看不著就不見了,我哪裏舍得,我今天要買上兩斤。”說完,她咬咬牙,“三斤,我們兩口也得吃點,吃飽了好幹活!”


    “你是真大方,不過今天也該慶祝,我家裏有豆橛子,我也割塊肉,包個肉包子解解饞。”


    “還是這法子好,又省還夠吃,還好吃!我們家也有豆橛子,種了一大片呢,我也包包子。”


    許如意陪著郭培生從大家身邊過去的時候,聽到的都是這些,每個人熱切地談論著吃的用的還有未來的工作,那些籠罩在燎原廠上空的陰霾都不見了。


    郭培生的嘴緊緊地抿著,許如意不用猜,就知道小老頭肯定是情緒上來了。


    但他和蘇國強不一樣,蘇國強是那種大開大合的人。我高興了就哭,我不喜歡了就罵,我不喜歡就把你拒之門外,廢話都沒一句,我喜歡你不但跑前跑後,我還四處吹。


    而郭培生性子儒雅內斂,這已經是極限了。


    這邊發著東西,但後續還需要處理,燎原廠經過了那麽大的一個坎,如今剛剛有好轉跡象,誰也不敢放輕鬆。


    郭培生直接說:“開個會吧,討論討論後麵的事兒。川華招待一下蘇廠長,其他人都來。”


    話落大家立刻動了起來,就王川華有點不太樂意,看了看蘇國強,隱隱地,原先還挺盼他來的,現在有點嫌棄了——這個會議多重要啊。


    至於蘇國強,自然知道,這可是燎原廠很重要的會議,許如意肯定會有很多想法和見解,其實也是想聽聽的,但……他怎麽就是個外人呢。


    蘇國強也鬱悶了。


    許如意哪裏知道他倆的想法,進了辦公室,郭培生直接指著為首的座位說:“你坐這兒!”


    這可是廠長的位置?!


    “這不對吧。”


    “有什麽不對的,當時我就說,誰解決漏點問題,我就讓賢。本來早該讓的,可是你年紀輕,工齡短,我說真的心裏不放心,自己也有點戀權,沒有按照約定讓。”


    “現在不一樣,可以這麽說,你這一步步,我們是看著過來的,但是,都出乎我們的意料。”


    “我們是從相信但不放心,試試也好,一直到現在,徹底佩服並且堅信,除了你誰也做不來。”


    “如今的燎原廠有了希望,我已經不能夠帶領它繼續走下去,甚至連怎麽走都不知道,是時候該交權了。”


    許如意這會兒眼睛都濕潤了,“廠長?!”


    許如意可沒想到郭培生會說出這番話,她見了太多了貪戀權力,退休了都要想辦法遙控指揮的,可第一次遇到讓的。


    更何況,郭培生還說:“如意,交給你,也是我的自私。我是真的沒辦法了。你看看我們的廠子,1963年建立,當年也沒什麽總工、技術人員,就是想要個機械廠,找了個地方就成立了。”


    “一車間加工車間,裏麵幾台舊機床都是剛成立的時候,從肅南市夾具廠拖回來的報廢品,我們修修補補又用了小二十年。能用嗎?能。可幹點實在事,精度真達不到啊。”


    “二車間是鍛造木模車間,重勞力輕機械,是最不受我們條件限製的,可翻砂工太累啊,那是純重勞力,我們廠工資要是高還行,可除了去年那兩個月發了點獎金,其餘時間都少得很,如今幹這個的都是老工人,年輕的都不來。人接不上了。”


    “三車間你最熟悉,算是個大雜燴,焊工裝配都在這裏,那四台焊機可是咬牙下了血本買回來的,其他的都是修了又修的舊東西。”


    “這種局麵,怎麽盤活,我們這些人是絞盡腦汁,如意,你可能覺得哎呀轉產還弄了個破項目,弄得自己聲名狼藉,但那是我們最大的本事了。”


    小老頭鬱悶地說,“我們就怕廠子沒訂單發不出來工資,可我們費了這麽大的勁兒,還是做成了這樣。我又如何敢繼續掌管這個好不容易起色的廠子呢?如意啊,今天,是我們燎原廠職工今年過的最高興,最富足的一天啊。”


    “三百人的吃穿用度,沒有這個本事,我不能攬這個瓷器活,我知道你有本事,可我怎麽能你幹活,我頂著廠長的名頭拿榮譽呢?”


    “我郭培生不能做這個絆腳石!”


    他這聲音擲地有聲,許如意的眼睛濕潤了,“您怎麽能是絆腳石?改革開放的大潮帶來的不僅是前所未有的機遇,還是前所未有的衝擊。


    有能者鵬程萬裏,跟不上的,沉於大海。


    但以如此薄弱的實力,卻不願意隨波逐流甘於沉沒,努力奮起一博的,無論何時,無論什麽結果,都是英雄。“


    她說了,小老頭卻笑了。


    “哈哈哈,老鄔老徐,你們聽到了沒有,我們還算不錯呢。”


    就連一直對許如意持反對意見的鄔匯雍,這會兒也笑了,“這評價不錯。”


    大概瞧許如意紅了眼眶,郭培生擺擺手,“哭什麽,我們又不是不幹了,老胳膊老腿還是有用處的。來,現在進行下一步,自我介紹。”


    “吃閑飯是不行的,但我們還有點用處,這鄔匯雍,中南大學文學係畢業,寫過小說,發過詩歌,以後有筆杆子上的事兒,你讓他上。”


    “徐磊……”


    “徐長海……”


    “還有沒來的王川華……”


    “至於我,歲數大,熬的時間長了,跟市局省廳關係都不錯,還有幾個老同學在也任上,另外臉皮也厚,有什麽需要支持的讓我去。”


    “你看可行?”


    這簡直就是全身心的幫助她?怎麽可能不行?


    許如意使勁點頭,“行。”


    “你從市局那裏,說是要幫全市改造沸騰爐,肯定是有計劃的,那……許廠長,現在開始吧!”


    郭培生說完,拉了拉為首的座位,將許如意按到了那個位置上,他則坐在了一邊,翻開了自己的筆記本,如同一個小學生一樣,開始記錄。


    許如意放眼看去,所有人都一樣,也包括曾經對她不滿意的鄔匯雍,此刻也拿起了筆,都在等著她講述計劃,分配任務。


    許如意穿來的時候抱有滿腔的熱血,要用時間優勢,帶領夏國工業更大更強,但融入其中,才知道這有多難。


    而現在許如意突然覺得,好像也不難了。


    因為在夏國的土地上,有數以萬計的工廠,而許如意相信,如郭培生這樣的廠長,絕對不是少數。


    他們不以一己之私為利,他們所有的想法都是,如何能讓廠子變得更好。


    數以萬計的小溪流匯成大海,這樣的夏國如何不強大?


    許如意整理了一下情緒,才開始:“我看過廠史,改造沸騰爐,我們是有經驗的,二車間的鍋爐就是由k4手燒爐改造而成。“


    燎原廠基礎薄弱,這會兒大家都興奮著,自然不會多想,但過幾天開始幹活了,肯定會有所擔心,能不能幹好,人家會不會喜歡之類的。


    她要做的,是在講述的過程中消除他們的顧慮,要知道,來的哪個不比他們硬氣,到時候慫了,那可不行。


    “所以改造爐子對我們來說不難,我大致了解了一些,目前肅南市的工廠需要改造的鍋爐大致分為了兩類,一類是沒有改造過的手燒爐,就如同我們原先的k4爐,這些比較少,但不是沒有。


    一類是由手燒爐改造成的沸騰爐,就如我們現在二車間的爐子,結構設計普遍不合理,運行能運行,但沒有效率可言,外加鼓風機不匹配,飛灰裝置不匹配的問題。甚至有的沸騰爐,輔機都不匹配,直接小馬拉大車,熱效率連60%都沒有。”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k4爐改造成沸騰爐,把不好的沸騰爐,改造成更好的沸騰爐。前者我們做過,後者我已經有了辦法,咱們正好拿來當例子,等改完了,大家就心裏有數了。”


    許如意這麽一說,倒是真讓大家鬆快一下,好像也不難嗎?!


    徐磊問,“需要我們怎麽做?”


    “因為可能會有大量的廠家來看,我需要從五個方麵做工作。”


    “第一個是供銷科。”


    王川華陪著蘇國強呢,來得是副科長,一位叫劉曉紅的女同誌,直接應了一聲。


    “咱們名聲一般,他們肯來,恐怕都因為市局的壓力,所以,我們要第一時間了解他們,拿出他們需要的改造方案,說到點子上,這才能夠吸引住他們。”


    “所以你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資料,看看這些廠子的鍋爐是什麽問題,記下來反饋給我,我好做好準備,他們來了,咱們就有針對性。”


    這法子並不稀奇,但問題是這是1980年啊。


    這年頭大家都習慣吃大鍋飯,雖然也會去領導那裏拍桌子要政策,但其實並沒有係統的銷售概念。


    這種服務意識更是沒有,許如意一提出,就盯著劉曉紅,她要是覺得難,她就能換人!


    可沒想到劉曉紅一甩麻花辮,一口應了:“好,我明天就開始收集,這不就是老話說的有備無患嗎?不過,廠長,鍋爐我不是太懂,萬一聽不懂搞錯了怎麽辦?”


    許如意也跟著笑了,“我這邊有準備。”


    她剛才上來的時候,就去自己辦公室將自己準備好的東西拿了過來,這會兒發到了與會各位手上。


    大家一看,居然是一個表格,上麵列的密密麻麻。


    譬如鍋爐的形式,有手燒爐、沸騰爐,布風是風帽式的,還是密孔板式的?飛灰裝置是單床的,雙床的?爐膛是一拱的,三拱的?怎麽給煤,改造過嗎,什麽時候改造的,目前的問題等等,簡直應有盡有。


    許如意就說:“你就拿著這個去,問完了是哪個就打個勾,這樣也忘不了弄不錯。”


    劉曉紅這會兒可喜壞了,“有了這個,我保證完成任務。”


    然後許如意就看向了徐磊,燎原廠說真的,剛轉產,這張表就連徐磊都有看著不熟悉的地方,如今可真是信服:“我們需要做什麽?”


    許如意又掏出個本子來,“我已經表中的常見問題解決辦法都列在了上麵,需要技術科進行統一學習,同時全部參加二車間沸騰爐改造。”


    徐磊目瞪口呆地看著許如意那厚厚的本子,他接過來一看,密密麻麻都是鋼筆字,上麵一個個寫著各種問題,尤其是他們的二車間那台沸騰爐,大概因為距離近,便於觀察,寫的是最多。


    “布風板麵積小,沸騰時風速高,入爐的煤粉顆粒大……”


    明明白白,還有具體的數據,這就簡直手把手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98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江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江流並收藏大國崛起198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