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廠長現在就說要趕超美國,他們都覺得可信!


    許如意接著往下說:“二分廠的名字留下來,日後給機床廠用。”


    “三分廠就是紅星裝配廠,主要生產收縮推車,本來我是想直接生產戶外用品的,但目前從秋交會的反饋看,收縮推車不僅僅是戶外在用,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


    許如意趁機跟大家通報了一下如今還在展覽的秋交會三期的好消息:“張美義和李遠征今天剛剛打了電話回來,又有兩位外商訂購了咱們的推車,一共是3萬台!”


    這數量肯定比不得前幾天的,可誰會嫌賣的多呢?


    更何況,這也說明了,他們的推車客戶,不僅僅是二期的日用百貨,三期的服裝箱包也需要的。


    借此,許如意就說出了自己的打算,“當初我跟鉗工項南開師父當初也商量過,除了收縮推車,我們還可以做兒童推車,嬰兒推車,老人拉車,甚至是醫療推車,推床、工業推車等,目前看,這是可行的。”


    上次許如意跟項南開說的時候,他就不明白,孩子為什麽要推著而不是抱著,現在有了收縮推車做例子,燎原廠的人終於懂了一點——原來僅是提供方便,就可以賣這麽多貨?


    這是一直在為生存努力的他們從來沒想到的方麵,也是震撼最大的。


    現在許如意再說這些未來的產品,他們已經學會了去想,這些東西能不能提供方便?


    可以,就是好賣的。


    所以大家非但沒意見,還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這要是都推出來,明年的廣交會,他們燎原廠又得放高炮了吧。


    許如意提議:“不如就叫紅星手推車廠,而戶外產品,則全部放在四分廠,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木藝廠。


    到時候總廠搬走,木藝廠跟這邊合並,大概會有30畝地左右,可以生產戶外桌椅,還有我們這次匆匆做了個樣子,沒製成的戶外天幕和帳篷。”


    一口氣說完,許如意也口幹舌燥,喝了一口水問:“你們覺得怎麽樣?”


    郭培生第一個表態,“我同意。”隨後,其他人也都表了態。


    分廠的事兒就定了,大家就該幹什麽幹什麽去。


    他們和木藝廠、紅星廠這樣的關係,在這會兒稱之為轉讓,所以在合並之前,需要進行審計,紅星廠設備多,占地廣,速度自然慢一些。木藝廠人少,沒什麽設備,審計的就快很多。


    所以,等著大家都散了,許如意就端著茶杯去了老廠長郭培生那裏,關了門跟他抓緊商量:“老廠長,咱聊聊誰去當廠長的事兒吧。”


    說這話她都覺得鬱悶,你聽過誰家廠子啥都不缺,缺領導嗎?


    燎原廠現在就麵臨這個窘境。


    這也不是燎原廠跟別的廠不一樣,就是不提拔人。


    事實上,燎原廠和如今的紅星廠有相似之處,當初出事之後,分管生產和分管銷售的兩位副廠長就調走了,還帶走了一位辦公室副主任,一位技術科副科長。


    外加他們本來廠子就小,科室配置不全,造成了如今的局麵。


    郭培生顯然也考慮過,“木藝廠那邊,我兼任著,來回跑跑,紅星廠那邊,1200人的大廠子,誰都壓不住局麵,隻有你去。你帶四個人,徐磊、鄔匯雍、徐長海還有一車間主任蔣成玉,等著一切都順利了,你再提個廠長上去。”


    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


    可隻能管一時,人才儲備不夠,以後總不能都讓他倆管吧。許如意就把醞釀了許久的事兒提了出來:“我想鼓勵職工以及子弟讀書,上大學。”


    上次她在書店,她跟向學的張美義說肯定有,但那會兒燎原廠剛剛能發上工資,賬麵上一共幾千塊錢,根本沒有餘力做這些。


    但現在不同了,他們有這個條件了。


    許如意說:“我已經打了報告,跟市局要畢業生。不過我認為得兩手抓,咱們廠自己的職工和子弟,也得有進步的渠道。”


    “就跟當年廠裏定向培養我一樣。我知道很多廠子都有自己的職工大學,咱們現在還沒這個條件,我就想辦兩種補習班。”


    郭培生已經聽進去了:“哪兩種?”


    “一種是普通的夜校,麵對職工和子弟的,想要考大學的,鼓勵他們考出去,學的都是語文數學化學這些。


    一種是速成補習班,麵對現有職工的,分兩部分,一部分學的是銷售管理會計這些,一部分是焊工、銑工等職業技術,都要請大學的老師來上課。”


    “大學考上了,就給獎學金。速成補習班每期優秀畢業生,會計管理這方麵的,就分配到各廠的相應崗位上工作,焊工銑工這些,在廠裏設置技工等級,跟行政等級掛鉤,按級別發工資,計入考核。”


    郭培生都蒙了:“怎麽個掛鉤法?”


    許如意簡單舉了個例子:“譬如中級技工對應科長,高級技工對應副廠長,工資標準要一樣。”


    其實許如意這說的就是後世的走行政和技術兩條路線,郭培生也聽出了這樣做的好處。


    最了解燎原廠的,肯定是本廠的職工,這樣培訓上崗,快速地解決了他們缺乏人才的問題,而且最重要的是,讓職工有希望。


    這年頭工人和幹部是有身份區別的,工資也不一樣。


    以工代幹這種事,向來機會都很少,而許如意這個培訓,等於人為填平了這個溝壑,就敞開了機會,告訴大家:這是透明的。


    你能當幹部就當幹部,願意當工人就當工人,都能掙錢。


    想都知道,廠子裏會積極成什麽樣?


    就是夜校這事兒,郭培生問許如意:“也是跟你一樣定向培養嗎?”


    許如意搖頭:“定向培養限製太大了,就是資助,他們想飛多高飛多高,回不回來都行。”


    郭培生還是很守舊的,“能考出去的都是人才啊。”


    可不是嗎?許如意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她畢業成績那麽好,如果不是定向培養,怎麽可能回要倒閉的燎原廠?


    許如意卻勸他:“廠長,想留下的自然會回來,不想留下的,怎麽也留不住。而且我們種好梧桐樹,什麽樣的鳳凰引不來呢。您想想,幾十年後到時候,燎原廠子弟滿世界開花,您驕傲嗎?”


    郭培生可從來沒想過幾十年後的事兒,他一向是悶頭幹活的人,可被許如意一提,想到那會兒燎原廠不知道做的有沒有省裏的鋼鐵廠這麽大,他們的職工不缺錢,孩子們都有出息,怎麽能不欣慰呢。


    終於點了頭。


    培訓這事兒,許如意隻是拿出了大致方向,細化還是由辦公室來,鄔匯雍的速度快得很,很快就出台了相關政策,定了後,發了通知。


    一時間,燎原廠這邊都沸騰起來,那個夜校,除了張美義和了了幾個人,職工們反應倒是一般,可子弟也可以讀啊!


    那不就是說,想考大學的孩子們,都可以免費補習,還給書本費?這年頭還沒計劃生育,誰家沒幾個孩子啊!


    但凡有孩子上學的,直接說:“正好我還不知道怎麽幫她,以後就讓她來夜校讀書。”


    至於培訓更是讓人心動,豈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拿高工資?


    廠裏的年輕人和老人則就分了兩個陣營,老人們都覺得自己歲數大了,那些新奇的玩意學不了,可專業技術能提高啊,沒看上麵說的嗎?評上了廠裏的中級技工,等於科長呢,誰不想多掙點。


    年輕人更激動,燎原廠要擴大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辦公室、財務和供銷科都是好地方,肯定缺人,誰不想坐辦公室?


    那就學唄。


    別說不行,不試試怎麽知道不行?


    更何況,本來大家還擔心,廠子突然變得這麽大,他們這些老人會不會被淘汰,如今許如意告訴他們:不會,你們隻要努力,就能更上一層樓。


    一時間,廠子裏白天幹工作,夜裏搞學習,用張紅的話說——“俺們一家到了晚上都看書,不知道的,還以為俺家都是文化人哩!”


    連鄔匯雍都來笑著跟許如意喊忙:“哎呀,這些人也真是的,一說報名嘩啦啦全過來了。你看看!”


    許如意低頭一看,好家夥,夜校本廠職工包括張美義在內報了十五名,可孩子們報了47名,顯然是個大班級。


    至於培訓班,管理會計這些,報了82名,焊工這些技工更多,報了142名。


    整個廠子大部分都動起來了。


    居然上麵還有鄔匯雍他們的名字,用鄔匯雍的話說:“你不說老師都是專門搞這個的嗎?咱是社會大學,也上上正統大學的課!”


    在轟轟烈烈的學習氛圍下,木藝廠很快審計完畢,占地10畝,固定資產15萬,職工145人其中包括領導7人,燎原廠將這15萬補償給燎原縣後,隨後郭培生就帶著王川華入駐。


    戶外桌椅並沒什麽難度,略微整改,投入了生產。


    紅星廠那邊審計的慢一些,許如意趁機將馬上要推出的小型鍋爐跟技術科再核對了一下,開始生產樣品。


    而鍋爐報對於燎原廠的第三期追蹤終於要麵世了。


    第二期薑紅著重寫了許如意如何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拿下了整個市大部分的整改鍋爐的項目,那一係列手段,真是腦袋動的快,思想放得開,技術又厲害,想的還全麵。


    這會兒的人可沒讀過爽文,他們就知道,看許如意幹事兒咋這樣舒坦呢,簡直就跟大冬天泡在了熱水池子裏,每個毛孔都冒汗一樣的酣暢淋漓。


    自然,對第三期都是翹首以盼——上期說許如意要參加秋交會,都想知道,她又弄出什麽大動靜來?!


    鍋爐報周二出刊,所以周一付印,這期薑紅不用跟印廠,所以留在了辦公室。


    沒想到到了下午,門衛就過來敲門:“薑編輯,有位老大爺,說是咱們的讀者,來找您的。我給帶進來了。”


    薑紅抬頭一看,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看樣子得有80歲了。


    見薑紅第一眼就說:“薑編輯,打擾你了,我就是在家裏實在是等不及了,所以想過來問問,燎原廠去廣交會成功了嗎?”


    這會兒報紙的影響力巨大,很多讀者會寫信給報紙,對上麵的內容發表意見。燎原廠的事情開始連載後,他們光信件就收到了上千封,電話更是收到了幾十通。可沒想到,居然有人追到了報社裏?


    薑紅立刻說:“成功了!”


    一聽這個,老人家就笑了,“那就好那就好,我和我老伴擔憂了好幾天了。”


    薑紅又說:“那我這裏有樣稿,我拿給您看看?”


    誰料老大爺居然擺手拒絕了:“不用不用,我要等明天跟老伴一塊看。”說著,居然就要下樓去了。


    薑紅那個羨慕啊,連忙上前扶著,邊走邊說:“你們感情真好,”她還打聽呢,“大爺,你們都是鍋爐行業的嗎?”


    大概是燎原廠成功了,大爺這會兒特別高興,聊興也高,“不都是。我是清大退休的,搞機械的,她是鍋爐研究所退休的,她是鍋爐行業的。也因為這個,一直訂著你們的報紙。我平時也就跟著看看。”


    “自從兩個月前,看到你們的追蹤報道,我們就對燎原廠很感興趣。她認為燎原廠基礎差,小許同誌就算解決了漏點問題,也於事無補。我不這麽想,我認為,小許同誌非常全麵,她有這個能力力挽狂瀾。”


    薑紅本以為他們是感情好,沒成想居然還有分歧,就問:“那現在呢。”


    “後來我們倆就打了個賭,誰輸了啊,誰拿一個月報紙。”老爺子笑眯眯地,“小許同誌上個月幹的就很好,有技術還會動腦子,我就贏了。這不,我今天再來問問,繼續擴大戰果!”


    薑紅:……


    她想多了。


    不過盼著的人可真是不少,第二天一大早,京市鍋爐廠的江浩起的比平時要早多了,今天可是鍋爐報要出刊的日子。


    原先他們就是想看看又曝光了誰,又有什麽新技術。


    可現在,他們要追更!


    這可比看別的要急切地多——誰能想到,一個鍋爐廠能搞出這麽多花樣來呢!還能有啟示意義呢?


    他們第一期跟著提高了蛇形管焊接成功率,本以為第二期不會再有什麽大動作了,可一看就驚了!還能這樣擴展業務?!好像也成啊。


    於是,廠長直接拿出了一個下午,給全廠的幹部開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對這篇報道討論了足足四個小時,最終的結果是,他們也決定改革成為小團隊服務模式了。


    如今經過了一個月的磨合嚐試,效果非常顯著!


    他們的客戶都反應,這種服務方式更有針對性,現在他們不了解的,需要解決的,溝通的,都知道找誰了,效率提高了不少。


    而技術科和供銷科的同事也認為,這樣一弄,他們更能知道客戶需要什麽,溝通順暢了很多。


    所以,江浩急切地要看看,這次燎原廠還有什麽需要學習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98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江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江流並收藏大國崛起198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