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如意倒是沒覺得生氣,她其實了解周雄安這樣有經驗的老人,他們是同夏國一起成長起來的,他們參加工作的時候,夏國剛剛成立沒多久,國窮民困,國際上到處都是敵人。
他們成長的過程,國家跟美國動過手,跟老大哥翻過臉,為了還債,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因為禁運,我們的工業又不知道停滯了多少年。
他們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一點點的騰挪轉移,為夏國工業積累著資本。但也在其中,吃夠了外商的苦頭。
這樁樁件件,怎麽可能去相信他們。
但許如意是從未來看現在的。
她知道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不同,她知道改革開放後夏國是多大的市場,她更知道,在1980年,外商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誰占領了巨大的夏國市場,誰就贏在了起點上。
所以,他們是有談判底氣的。
“我能說兩句嗎?”
楊又春一直在聽意見,並沒有吭聲,是陸時章點頭:“作為這個方案的顧問,講講吧。你是怎麽想的。”
“我先說結論,我也認為這個報價不合理。超淨工作間是用來檢修高精度零配件的,譬如軸承之類的,它加在這裏,這完全是拿我們當冤大頭。”
周雄安的口氣著實強硬,當麵全部否決,許如意那麽年輕,他們都怕她臉上掛不住。
沒想到許如意開口先說了結論,這意思也明白,她對這個報價也不滿意,那就不用吵了,大家鬆了口氣。
隻是許如意還沒說完,“但我和周組長對於這個方案能否進行下去的想法不同。第一點,周組長認為我們對國際機床行業沒有足夠的了解,不可以像他們那樣遊刃有餘。這點我不同意。
我們這次更新設備,其實做的非常順利。
一是和東陽廠合作的順利,東陽廠的技術人員對於廠裏的設備非常了解,那些必須要更換,更換後達到什麽樣的效果,需要配置什麽樣的輔機,頭頭是道,讓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
二是和國內的各廠家合作愉快,我們定了需要更換的設備後,又向各廠發了傳真問詢是否可以提供相應的輔機配件,大家回複的都很認真,甚至,有些廠家在電話裏說不清楚,還派了技術員上門。
這讓我們很快製定了最終方案,這個方案目前看來,我依舊認為是最佳配置,既可以節省資金,又能達到使用要求。
這種情況下,隻要是合格的製造廠或者是代銷公司,都可以根據我們的需求,來配置相應的方案。pp公司,或者是wt公司給出的報價過於誇張,這是他們的問題,而不是我們的問題。
我們不是需要更改我們的方案計劃,而是需要找其他公司。
那麽我就要反駁第二點,周組長認為的他們不希望我們好。我必須說,這是事實。否則不可能通過封鎖限製我們的發展。
但是,我們要換個思路去看外國人,或者是看資本的本質。封鎖是國家與國家的事情,公司卻是自己的公司,在法律可以允許的情況下,請問,哪個公司不想掙錢?”
“馬克思的《資本論》其中就這樣描述過:資本逃避動亂和紛爭,它的本性是膽怯的。這是真的,但還不是全部真理。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
“而利潤是多少呢,書裏寫的是,一成就會保證它到處被使用。我想我們的機床利潤是超過這個的。”
這句話的引用,顯然是點睛之筆。
許如意看到楊又春坐著的身體,略微往前傾斜了,顯然他是感興趣的。
但是周雄安並不認同:“話是對的,但我們國情特殊,這可是歐美兩個國家的機床廠,不知情的情況下分別報價,結果你也看到了,他們為什麽不爭奪利潤呢。別說一成了,我看他們想要5成!”
“我記得,這兩家公司已經跟我們合作過多次了。”許如意問。
周雄安點頭,“是這樣。”
許如意就說:“我隻能這麽跟您解釋,在經濟學中有個定義叫做超額利潤,就是說一家企業比其他相同的企業利潤更高。
一個企業取得超額利潤的原因有很多,產品更先進,成本更低廉等,但還有一條,很適用這件事,那就是市場慣性。”
“當購買者多次使用了他們的產品後,就會形成依賴,因為更換其他企業,我們需要去尋找新的企業,相互試探磨合,再次建立信任,人工、時間、產品的試用,這些成本非常高。”
“而偏偏,我們國情如此,導致這個成本更高,讓我們有需求就聯係他們,幾乎不考慮新的合作對象,他們為什麽不賺取超額利潤呢。”
懂進出口的不一定懂經濟,但許如意解釋的已經足夠清楚了。
其實平時也有很多這樣的道理啊,你經常去的小店可不一定因為你是熟客優待你,反而會更怠慢你,你最善待的那個人,很大可能是最辜負你的人。
人性如此,做生意更是如此。
許如意瞧見,不少與會的省廳領導,包括楊又春,都用鋼筆在本子沙沙地記錄著。
倒是周雄安愣在原地半天,這會兒也沒說反駁,過了一會兒後,他倒是磊落,竟然點頭了:“怪不得我們每次購買設備,價格都居高不下,我們能夠交易的公司太少,所以才被拿捏。”
但他顯然還是不認同,“可現實如此,我們去哪裏找那麽多競爭的公司呢。”
許如意就知道,這應該是他最後一個問題了。
她就問:“周組長,我記得第一組的方案後麵,列了不止這兩家生產商,除了其他的生產商,還有好幾家代理商,這就是我說的競爭公司。”
“不如等他們的報價出來,我們再看看。說真的,我認為兩家不足以動搖我們的方案。”
一說這個,周雄安還沒說話,一直聽著不吭聲的高林先開口了:“這個後麵的代理商,我們沒有發去問詢。”
許如意都愣了。
這可是她沒想到的,“為什麽?這些代理商也是賣機床的,甚至業務比生產廠家更多元。”
“是我刪除的。”周雄安衝著楊又春他們解釋:“中間商和代銷商,前幾年的引進工作,我們也曾經接觸過,但是他們的報價都高於原廠。”
甚至他還給許如意打了個比喻:“其實也好理解,就像是你們廠裏生產的收縮推車,請問你的出廠價是多少?”
許如意知道他的意思,直接報了出來:“出廠價20美金,我的美國包銷商羅伯特先生給各大賣場的價格是32美元,而他們銷售價是40美元。”
周雄安就立刻說:“對,你看,包銷商和代銷商都貴了這麽多,我們為什麽要買貴的,不從廠家買便宜的?所以,根本不用費這個功夫。”
哪裏想到許如意卻說:“周組長,這些常識我自然知道,但是有些常識,您恐怕不知道。”
“代銷商的價格的確要稍微高一些,但是代銷商提供的服務也是生產廠家不可比擬的。譬如說珩磨機,冷卻液箱可以由我們自製,但是機床部分我們可以用pp公司的,電氣部分我們可以用gc公司的,液壓裝置可以用意大利的。”
“我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選用最合適的零配件,而不是最貴的。代銷公司不但可以幫忙設計組裝,甚至還能夠指導,試用和培訓。”
“從零配件上節省的價錢,抵消他們的服務費,我們的價格並不會很高。”
“您這樣問都不問,就把代銷公司取消了,怎麽可能引入競爭呢?”
居然還能這樣?
大部分人都快速地記錄著,除了郭海英他們,因為許如意都跟他們講過了。
周雄安這會兒能給的回答是:“這太想當然了。你們把他們當菩薩嗎?”
這就是不聽勸了,再說下去就不是論證,而是吵架了,許如意直接閉了嘴。
周雄安的倔顯然是省廳有名的,而且兩個人把能說的都說了,陸時章直接問:“大家還有什麽想說的嗎?”
誰也不如許如意懂行,誰也不如周雄安接觸進出口業務多,自然一片安靜。陸時章就說
陸時章問了一下楊又春:“廳長,您看呢。”
楊又春並沒有這會兒下結論的意思:“你們的想法,省廳這邊已經知道了,具體應該怎麽辦,我們還需要研討,時間也不早了,今天的討論就到這裏,先散會回去接著工作吧。”
顯然這事兒得聽通知,不過想也明白,都已經進行到這種階段了,任何決定都要慎重。
所以,領導一放話,大家都站起來收拾東西,準備走人。
許如意其實想跟陸時章再溝通一下,但今天這個時機不合適,也跟著離開了。
大家都是同事,如今有了分歧,剛剛在會上簡直是針鋒相對,所以也挺涇渭分明的。
周雄安和任曉友走在一起,許如意和郭海英走在一起,高林誰也沒跟,自己走。
郭海英看了看手表,“這都八點了,今天肯定趕不回去了,你怎麽來的?今晚上住哪裏?”
許如意就說:“廠裏開車送我過來的,我讓他定了招待所了。”
郭海英點頭:“那就好,我們是坐著東陽廠的車來的,明天也這麽回去,那咱們明天上班見。”
這會兒正好到了樓下,許如意就說:“上班見。”
高林和任曉友都跟她拜了拜,至於周雄安,許如意認為他肯定是不搭理自己,也就沒等他,直接去了小轎車那裏。
進車裏的時候,她抬頭看了一眼,發現會議室的燈還沒關,顯然省廳的領導們還要討論一下。
依舊住的是華美招待所,第二天早上,許如意出門前,陸時章給她打了個電話,“昨晚我們這邊還是沒有定論,該怎麽工作就怎麽工作,我會為你爭取的。”
許如意這才往東陽廠趕。
他們出門顯然是晚了一些,等著到了東陽廠的時候,都已經快中午了,許如意惦記著一組報價的事兒,到了就直接去了辦公室,沒想到進屋後,氣氛卻是不同往日了。
第一天來的時候,周雄安故意忽略她,所以開始大家沒搭理她,但是隨著她給大家講解,這一段時間,其實已經處的相當不錯了。
就說每天進門吧,她一進門口,肯定會有絡繹不絕地聲音響起:“許顧問!早上好!”“許顧問,早啊。”
但今天,大家明明聽見開門聲,看見她了,卻又低下了頭。
還是郭海英和雷大諾他們進門,瞧見她跟她打招呼:“許顧問,你可比我們慢不少。”
許如意笑著說:“可不是,我還以為你們也沒回來呢。正好,咱們在研究一下報價吧,給代銷商們發過去。”
說到這個,郭海英本來還笑著,這會兒臉上的笑就不見了,她扶著許如意的肩膀,“我跟你說件事。”
愣是推著她往門外走去。
許如意一看就知道這事兒有事啊,她不想這樣鬼鬼祟祟的,可是郭海英畢竟比她年長,力氣也不小,還有傅君雷大諾也是幫忙一起往外走,愣是把她帶出去了。
也沒在會議室門口,而是去了旁邊的一個空屋子,瞧見沒人了,郭海英才放手:“今天一回來,周組長就下了命令,說是要重新修改方案,讓我們按著10%的設備完全更換,90%的設備進行維修,來重新定方案。”
許如意都愣了:“這事兒還沒下定論呢。”
郭海英歎口氣說:“但是周組長是不支持這事兒的。高林剛剛跟他爭了兩句,說是等省廳的意見下來再做改動,讓周雄安給氣走了。他是組長,又是省廳管進出口的領導,發了話誰敢不從。”
怪不得屋子裏這態度。
這樣就明白了,大家都是工作,犯不著得罪大領導。
“但報給代銷商,由他們報價出來再進行定奪,這不是最簡單成本最低的辦法嗎?這樣不是舍近求遠嗎?等於將前麵這麽久的工作都白費了。”
可不是嗎?同樣,沒有人去給代銷商報價,也就斷絕了證明許如意方案正確的可能。
郭海英就說:“但我們還是認同你的想法的,你的方案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更好。所以,我們想的是,白天按著周組長的話幹活,晚上我們一起加加班,跟著你幹。”
許如意知道根本不可能,既然改變了方案,後續工作特別多,周雄安肯定會將大家的時間塞得滿滿的,她說:“算了吧,你當你是蠟燭兩頭燒啊。我自己弄就行,反正都是現成的,就是聯絡一下代銷商就是了。”
“回去吧。”
郭海英還仔細看了看許如意,“你確定沒事嗎?別吵起來。”
許如意笑了:“不會。”
可不是不會嗎?因為人家都不理她。郭海英看著都覺得可憐,中午的時候郭海英專門叫她一起吃飯,省的她一個人形單影隻。
許如意來的路上吃了飯,根本就不餓,她正把需要購買的設備翻譯成德文,準備下午給兩家她印象裏對夏國很友好的代銷商發傳真,所以直接擺擺手,“不餓,你們去吧。”
郭海英還專門給她打了飯來,結果回來人不見了。
到了下午三點才回來,郭海英雖然覺得許如意性子堅韌,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可她畢竟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女孩,也怕她真難受。
他們成長的過程,國家跟美國動過手,跟老大哥翻過臉,為了還債,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因為禁運,我們的工業又不知道停滯了多少年。
他們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一點點的騰挪轉移,為夏國工業積累著資本。但也在其中,吃夠了外商的苦頭。
這樁樁件件,怎麽可能去相信他們。
但許如意是從未來看現在的。
她知道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不同,她知道改革開放後夏國是多大的市場,她更知道,在1980年,外商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誰占領了巨大的夏國市場,誰就贏在了起點上。
所以,他們是有談判底氣的。
“我能說兩句嗎?”
楊又春一直在聽意見,並沒有吭聲,是陸時章點頭:“作為這個方案的顧問,講講吧。你是怎麽想的。”
“我先說結論,我也認為這個報價不合理。超淨工作間是用來檢修高精度零配件的,譬如軸承之類的,它加在這裏,這完全是拿我們當冤大頭。”
周雄安的口氣著實強硬,當麵全部否決,許如意那麽年輕,他們都怕她臉上掛不住。
沒想到許如意開口先說了結論,這意思也明白,她對這個報價也不滿意,那就不用吵了,大家鬆了口氣。
隻是許如意還沒說完,“但我和周組長對於這個方案能否進行下去的想法不同。第一點,周組長認為我們對國際機床行業沒有足夠的了解,不可以像他們那樣遊刃有餘。這點我不同意。
我們這次更新設備,其實做的非常順利。
一是和東陽廠合作的順利,東陽廠的技術人員對於廠裏的設備非常了解,那些必須要更換,更換後達到什麽樣的效果,需要配置什麽樣的輔機,頭頭是道,讓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
二是和國內的各廠家合作愉快,我們定了需要更換的設備後,又向各廠發了傳真問詢是否可以提供相應的輔機配件,大家回複的都很認真,甚至,有些廠家在電話裏說不清楚,還派了技術員上門。
這讓我們很快製定了最終方案,這個方案目前看來,我依舊認為是最佳配置,既可以節省資金,又能達到使用要求。
這種情況下,隻要是合格的製造廠或者是代銷公司,都可以根據我們的需求,來配置相應的方案。pp公司,或者是wt公司給出的報價過於誇張,這是他們的問題,而不是我們的問題。
我們不是需要更改我們的方案計劃,而是需要找其他公司。
那麽我就要反駁第二點,周組長認為的他們不希望我們好。我必須說,這是事實。否則不可能通過封鎖限製我們的發展。
但是,我們要換個思路去看外國人,或者是看資本的本質。封鎖是國家與國家的事情,公司卻是自己的公司,在法律可以允許的情況下,請問,哪個公司不想掙錢?”
“馬克思的《資本論》其中就這樣描述過:資本逃避動亂和紛爭,它的本性是膽怯的。這是真的,但還不是全部真理。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
“而利潤是多少呢,書裏寫的是,一成就會保證它到處被使用。我想我們的機床利潤是超過這個的。”
這句話的引用,顯然是點睛之筆。
許如意看到楊又春坐著的身體,略微往前傾斜了,顯然他是感興趣的。
但是周雄安並不認同:“話是對的,但我們國情特殊,這可是歐美兩個國家的機床廠,不知情的情況下分別報價,結果你也看到了,他們為什麽不爭奪利潤呢。別說一成了,我看他們想要5成!”
“我記得,這兩家公司已經跟我們合作過多次了。”許如意問。
周雄安點頭,“是這樣。”
許如意就說:“我隻能這麽跟您解釋,在經濟學中有個定義叫做超額利潤,就是說一家企業比其他相同的企業利潤更高。
一個企業取得超額利潤的原因有很多,產品更先進,成本更低廉等,但還有一條,很適用這件事,那就是市場慣性。”
“當購買者多次使用了他們的產品後,就會形成依賴,因為更換其他企業,我們需要去尋找新的企業,相互試探磨合,再次建立信任,人工、時間、產品的試用,這些成本非常高。”
“而偏偏,我們國情如此,導致這個成本更高,讓我們有需求就聯係他們,幾乎不考慮新的合作對象,他們為什麽不賺取超額利潤呢。”
懂進出口的不一定懂經濟,但許如意解釋的已經足夠清楚了。
其實平時也有很多這樣的道理啊,你經常去的小店可不一定因為你是熟客優待你,反而會更怠慢你,你最善待的那個人,很大可能是最辜負你的人。
人性如此,做生意更是如此。
許如意瞧見,不少與會的省廳領導,包括楊又春,都用鋼筆在本子沙沙地記錄著。
倒是周雄安愣在原地半天,這會兒也沒說反駁,過了一會兒後,他倒是磊落,竟然點頭了:“怪不得我們每次購買設備,價格都居高不下,我們能夠交易的公司太少,所以才被拿捏。”
但他顯然還是不認同,“可現實如此,我們去哪裏找那麽多競爭的公司呢。”
許如意就知道,這應該是他最後一個問題了。
她就問:“周組長,我記得第一組的方案後麵,列了不止這兩家生產商,除了其他的生產商,還有好幾家代理商,這就是我說的競爭公司。”
“不如等他們的報價出來,我們再看看。說真的,我認為兩家不足以動搖我們的方案。”
一說這個,周雄安還沒說話,一直聽著不吭聲的高林先開口了:“這個後麵的代理商,我們沒有發去問詢。”
許如意都愣了。
這可是她沒想到的,“為什麽?這些代理商也是賣機床的,甚至業務比生產廠家更多元。”
“是我刪除的。”周雄安衝著楊又春他們解釋:“中間商和代銷商,前幾年的引進工作,我們也曾經接觸過,但是他們的報價都高於原廠。”
甚至他還給許如意打了個比喻:“其實也好理解,就像是你們廠裏生產的收縮推車,請問你的出廠價是多少?”
許如意知道他的意思,直接報了出來:“出廠價20美金,我的美國包銷商羅伯特先生給各大賣場的價格是32美元,而他們銷售價是40美元。”
周雄安就立刻說:“對,你看,包銷商和代銷商都貴了這麽多,我們為什麽要買貴的,不從廠家買便宜的?所以,根本不用費這個功夫。”
哪裏想到許如意卻說:“周組長,這些常識我自然知道,但是有些常識,您恐怕不知道。”
“代銷商的價格的確要稍微高一些,但是代銷商提供的服務也是生產廠家不可比擬的。譬如說珩磨機,冷卻液箱可以由我們自製,但是機床部分我們可以用pp公司的,電氣部分我們可以用gc公司的,液壓裝置可以用意大利的。”
“我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選用最合適的零配件,而不是最貴的。代銷公司不但可以幫忙設計組裝,甚至還能夠指導,試用和培訓。”
“從零配件上節省的價錢,抵消他們的服務費,我們的價格並不會很高。”
“您這樣問都不問,就把代銷公司取消了,怎麽可能引入競爭呢?”
居然還能這樣?
大部分人都快速地記錄著,除了郭海英他們,因為許如意都跟他們講過了。
周雄安這會兒能給的回答是:“這太想當然了。你們把他們當菩薩嗎?”
這就是不聽勸了,再說下去就不是論證,而是吵架了,許如意直接閉了嘴。
周雄安的倔顯然是省廳有名的,而且兩個人把能說的都說了,陸時章直接問:“大家還有什麽想說的嗎?”
誰也不如許如意懂行,誰也不如周雄安接觸進出口業務多,自然一片安靜。陸時章就說
陸時章問了一下楊又春:“廳長,您看呢。”
楊又春並沒有這會兒下結論的意思:“你們的想法,省廳這邊已經知道了,具體應該怎麽辦,我們還需要研討,時間也不早了,今天的討論就到這裏,先散會回去接著工作吧。”
顯然這事兒得聽通知,不過想也明白,都已經進行到這種階段了,任何決定都要慎重。
所以,領導一放話,大家都站起來收拾東西,準備走人。
許如意其實想跟陸時章再溝通一下,但今天這個時機不合適,也跟著離開了。
大家都是同事,如今有了分歧,剛剛在會上簡直是針鋒相對,所以也挺涇渭分明的。
周雄安和任曉友走在一起,許如意和郭海英走在一起,高林誰也沒跟,自己走。
郭海英看了看手表,“這都八點了,今天肯定趕不回去了,你怎麽來的?今晚上住哪裏?”
許如意就說:“廠裏開車送我過來的,我讓他定了招待所了。”
郭海英點頭:“那就好,我們是坐著東陽廠的車來的,明天也這麽回去,那咱們明天上班見。”
這會兒正好到了樓下,許如意就說:“上班見。”
高林和任曉友都跟她拜了拜,至於周雄安,許如意認為他肯定是不搭理自己,也就沒等他,直接去了小轎車那裏。
進車裏的時候,她抬頭看了一眼,發現會議室的燈還沒關,顯然省廳的領導們還要討論一下。
依舊住的是華美招待所,第二天早上,許如意出門前,陸時章給她打了個電話,“昨晚我們這邊還是沒有定論,該怎麽工作就怎麽工作,我會為你爭取的。”
許如意這才往東陽廠趕。
他們出門顯然是晚了一些,等著到了東陽廠的時候,都已經快中午了,許如意惦記著一組報價的事兒,到了就直接去了辦公室,沒想到進屋後,氣氛卻是不同往日了。
第一天來的時候,周雄安故意忽略她,所以開始大家沒搭理她,但是隨著她給大家講解,這一段時間,其實已經處的相當不錯了。
就說每天進門吧,她一進門口,肯定會有絡繹不絕地聲音響起:“許顧問!早上好!”“許顧問,早啊。”
但今天,大家明明聽見開門聲,看見她了,卻又低下了頭。
還是郭海英和雷大諾他們進門,瞧見她跟她打招呼:“許顧問,你可比我們慢不少。”
許如意笑著說:“可不是,我還以為你們也沒回來呢。正好,咱們在研究一下報價吧,給代銷商們發過去。”
說到這個,郭海英本來還笑著,這會兒臉上的笑就不見了,她扶著許如意的肩膀,“我跟你說件事。”
愣是推著她往門外走去。
許如意一看就知道這事兒有事啊,她不想這樣鬼鬼祟祟的,可是郭海英畢竟比她年長,力氣也不小,還有傅君雷大諾也是幫忙一起往外走,愣是把她帶出去了。
也沒在會議室門口,而是去了旁邊的一個空屋子,瞧見沒人了,郭海英才放手:“今天一回來,周組長就下了命令,說是要重新修改方案,讓我們按著10%的設備完全更換,90%的設備進行維修,來重新定方案。”
許如意都愣了:“這事兒還沒下定論呢。”
郭海英歎口氣說:“但是周組長是不支持這事兒的。高林剛剛跟他爭了兩句,說是等省廳的意見下來再做改動,讓周雄安給氣走了。他是組長,又是省廳管進出口的領導,發了話誰敢不從。”
怪不得屋子裏這態度。
這樣就明白了,大家都是工作,犯不著得罪大領導。
“但報給代銷商,由他們報價出來再進行定奪,這不是最簡單成本最低的辦法嗎?這樣不是舍近求遠嗎?等於將前麵這麽久的工作都白費了。”
可不是嗎?同樣,沒有人去給代銷商報價,也就斷絕了證明許如意方案正確的可能。
郭海英就說:“但我們還是認同你的想法的,你的方案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更好。所以,我們想的是,白天按著周組長的話幹活,晚上我們一起加加班,跟著你幹。”
許如意知道根本不可能,既然改變了方案,後續工作特別多,周雄安肯定會將大家的時間塞得滿滿的,她說:“算了吧,你當你是蠟燭兩頭燒啊。我自己弄就行,反正都是現成的,就是聯絡一下代銷商就是了。”
“回去吧。”
郭海英還仔細看了看許如意,“你確定沒事嗎?別吵起來。”
許如意笑了:“不會。”
可不是不會嗎?因為人家都不理她。郭海英看著都覺得可憐,中午的時候郭海英專門叫她一起吃飯,省的她一個人形單影隻。
許如意來的路上吃了飯,根本就不餓,她正把需要購買的設備翻譯成德文,準備下午給兩家她印象裏對夏國很友好的代銷商發傳真,所以直接擺擺手,“不餓,你們去吧。”
郭海英還專門給她打了飯來,結果回來人不見了。
到了下午三點才回來,郭海英雖然覺得許如意性子堅韌,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可她畢竟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女孩,也怕她真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