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這個協會,還是正規一下,廳裏主管,燎原廠主辦,由許廠長兼任會長。但是地址不要在燎原廠裏,我提議給專利協會專門劃撥一塊地方,這樣比較正規。”


    “刊物必須得有刊號,這個我們去申請一個就可以。編輯什麽的,你有人嗎?”


    許如意自然沒人,就聽見那位笑眯眯的處長說:“這樣,廳裏就有雜誌,我來協調一下,前幾期讓他們先幫著出,印刷廠也用他們的,到時候你有經驗了,再看看是自己辦,還是就這麽兼任就可以。”


    許如意目瞪口呆,她啥也沒說,先多了個辦公小院,又多了一批兼職編輯記者,她隻是搭了個架子,自己還沒下力氣呢,來省廳一趟,居然都配齊了。


    這可真是……恨不得把家底翻給她。


    楊又春看她有點迷茫,問:“不要嗎?”


    許如意立刻說:“要要要!”


    這連著三個不含糊的要,頓時讓大家笑了起來。


    楊又春說:“這才對嗎?幹什麽就要有什麽樣!另外,陸廳長給你說了吧,你這個從各廠子裏找專利,讓大家都很感興趣,哪個企業沒點看家本事,這會兒都蠢蠢欲動,也想進行谘詢,讓你們幫忙挑選一下。”


    “他們的想法很正常,去國外申請專利,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專利是不是已經被申請了,有沒有申請的必要,還要找到靠譜專利律師,這些環節想要摸透,很不容易。”


    “但是,”楊廳長並沒有先問她的意見,而是說了他的擔憂,“這48家你幫忙,是因為想要讓他們不要在春交會售賣你們的產品,雖然多,但是也有限,你加把勁兒應該可以。”


    “但是,全國多少個省,多個廠子?口子開了,你恐怕應接不暇的。”


    顯然,陸時章是跟楊又春溝通過自己的想法的,說是擔憂,其實是不讚成。


    許如意也理解,畢竟燎原廠現在正在上升勢頭,按理說,作為一把手,許如意應該將全部的精力撲在燎原廠的生產和發展上,而偏偏專利這事兒,還不能假手於人,許如意必須盯著,在他們看來,這是本末倒置。


    這怎麽看,都是正理。


    不過許如意想了想卻說:“我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燎原廠的經營跟其他廠子不太一樣,我雖然說是總廠廠長,但其實,平時廠子的生產建設我幾乎沒有參與過,我和各分廠廠長的約定就是,我在前麵闖,他們負責跟上生產。目前,我們這個模式一直運營良好。”


    “而我現在的精力,就是機床技術服務廠上,專利跟機床技術服務廠密不可分。”


    “所以,其實我是同意幫忙的。這次的事兒,讓我產生了一個想法,我想做一個夏國的專利運營中心。”


    大概這個詞有些新穎,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楊又春問:“什麽叫運營中心?”


    許如意說:“就是幫助夏國的工廠和工人,把有用的發明創造申請國際專利,然後授權給國外的機床廠使用。”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保護,二是鼓勵,三是形成我們自己的力量。”


    “其實我這次和太陽機床廠談判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


    “貝爾本來是想買斷我們的專利,在我拒絕後,就威脅道,如果不賣的話,沒有人敢用我們廠的專利——因為太陽機床廠的專利足夠多,而且非常核心,如果他們禁止使用的話,很多廠商連產品都無法保證,那麽,自然不會選用。”


    這話讓人皺眉。


    可這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上有禁運條例卡死了高端設備,下有各廠家公司對夏國廠家的降維打擊,大家幾乎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楊又春皺眉道:“所以你的想法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許如意點頭:“是這樣,我知道我們的發明創造,現在可能都是不起眼的小東西,但是,積少成多是一方麵,形成土壤又是一方麵。這可能是很長久的事情,但開始的越早,受益就越早。”


    “我們的專利越多,也就越有影響力,別人才可能尊重我們,而不是碾壓我們,甚至我們還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攔截性專利布控,進行反擊。”


    聽到甚至可以反擊,掌握主動權,幾乎在場所有人眼睛都亮了。


    機械廳的下屬企業,不僅僅隻生產推車拉車,還有發動機汽車拖拉機,還有其他一些更重要的生產線,但是都被卡的嚴嚴實實的,五軸車床他們根本就挨不著邊,如果可以促進發展,甚至是撬動這些企業,可想而知,會帶來什麽。


    當然,這不是個容易的事情。


    楊又春道:“這是個很好的暢想,不過涉及的麵太大了,你的威望,燎原廠的資本,還有你的精力,現在都不是時候。”


    這個許如意當然知道,如果要做這個事兒,她必須有話語權,但她現在實在是太渺小了,可能在省廳的支持下,在南河省能做到,但放眼全國,她肯定說不上話。


    許如意點頭:“我知道,可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我想的是,有多大力使多大勁兒,這個運營中心不是現在要成立,是等著機會合適的時候再說。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幫大家把專利甄別出來,保護起來。等著要做的時候,或許這個人都不是我,但是我們還有,而不是說,等著我們要做的時候,已經被人拿走了。”


    “楊廳長,各位領導,現在是1981年3月,太陽機床廠已經在2月份建立了夏國分公司,據我了解,pp公司等不少國外相關企業,都已經有了建立分公司的打算,很快,我們的市場就會被外商充斥。”


    “我們的專利意識幾乎為零,就這點家當,人家去廠子裏一看,不用問就告訴了,我們能留多久,能存下多少?”


    許如意的話,的確句句打在了大家的心上,不少人都紛紛點頭,不過沒等表態,就聽見外麵有個蒼勁的聲音,喝了一聲彩:“許廠長,你說得好!”


    第66章 三章合一


    這聲音挺大,許如意下意識地看過去,就瞧見會議室的大門不知道什麽時候開了,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站在門口,而他身後跟著的,正是明明約了她,卻沒有參加會議的陸時章。


    與此同時,整個會議室的參會者,幾乎都同時站了起來,楊又春顯然想要打個招呼,老者卻擺擺手,楊又春就閉了嘴。


    老者往前走了幾步,衝著許如意道:“許廠長,你剛才說的話,我都聽到了,很有想法,很有遠見,也有很有胸懷。如果讓你來做這件事,不考慮客觀因素,你想怎麽做?”


    雖然楊又春那聲招呼沒打出來,但這種出現方式,大家這個態度,就算許如意再遲鈍,也知道應該是位大領導。


    若是別人,恐怕是有些緊張,可許如意這會兒卻是覺得,這真是個機會,否則依著燎原廠的級別想要見到大領導,那真是還有好長的路可走,所以,即便陸時章看了她一眼,意思是,你說話要有分寸,許如意的想法卻是,有啥趕緊說,過了這村沒這店。


    她直接說:“首先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知道,保護專利,勢在必行。不止是我們機床機械方麵,其實咱們國家,曆史悠久,有很多好東西,可是咱們太沒有意識了,總覺得來到夏國就是朋友,人家說要瞧瞧,恨不得將手把手的教,生怕別人覺得自己不好。實際上,人家都是在偷師呢。”


    老者一聽,倒是很感興趣,他這會兒還站著呢,直接指著座位說:“坐下慢慢說,你這個偷師是指什麽?”


    許如意是個做製造業的,其實跟這些傳統文化,八竿子打不著。


    但是,做製造業的人,說真的,心中是有情懷的,他們沉默,敦厚,不會表達自我,但同時又關心著這個國家方方麵麵,希望通過自己的手,建設更強大的國家。


    如果家裏有從事這方麵工作的親朋好友,就會發現,他們會為夏國的每一個進步而歡呼,也會對某些不足之處慷慨激昂,指點江山!


    可你要說,那就別幹了,沒有一個人會同意的。


    許如意也是如此,既然有機會,又是跟專利有關係,她就說說唄,“譬如宣紙,我聽老人講,幾十年前,還沒解放呢,日本人就一直很想得到這個技術,多次派人到宣紙的產地去查訪,如今改革開放,如果不注意的話,說不定真的要被弄走了。”


    “說真的,咱們國家可不如日本發達,也沒有他們的影響力,若是他們生產出了同樣的東西,宣傳是自己的,我們根本無力扭轉。”


    老者微微皺眉:“接著說。”


    “行業不同,道理是相通的,咱們國家改革開放,開放的不僅僅是巨大的市場,還有我們的社會。我們原先是計劃經濟,國家都規劃好了,隻要認真生產就可以,所以,大家競爭關係很少,互助得反而更多。但國外是自由市場,他們提倡的就是競爭。”


    “我認為,他們進來,看到的不僅僅是我們落後的技術,購買的潛力,還看到了我們還未來得及轉變的觀念。這就導致,我們拿部分人當朋友,部分外商卻拿我們當傻瓜!”


    傻瓜這個詞太難聽了。


    楊又春直接說了她一句:“這怎麽形容呢。”


    這是嗬斥,也是保護,許如意懂這意思,楊又春訓過了,老者就不好再說什麽。


    倒是一向向著她的陸時章沒阻攔的意思,許如意就知道,陸時章恐怕對這位老者很了解,自己的說法完全沒問題。


    但她還是挺感激楊又春保護她的,不過老者很快扭頭說道:“你讓她說,這話說的直白,但也有道理,不是我們傻瓜,是人家把我們的真心不當回事。改變觀念是對的,咱們太熱情啊。”


    許如意點頭:“所以,這就需要國家層麵的宣傳,無論多少人做,做得有多快,其實都不可能一網打盡,全部保護起來,畢竟夏國太大了,工廠太多了,誰知道哪個犄角旮旯就有能工巧匠呢。”


    “還是讓大家有這種意識,才能往下走。”


    “第二件事,就是趕緊出台專利法,讓夏國成為國際專利組織成員,還是那句話,我們去國際上申請,費時費力費錢還容易受騙,如果可以直接在國內申請,這才是最簡單又容易操作的保護專利的辦法。當然,我也知道,這件事不是一日之功,放在這裏,是因為它重要。”


    其實許如意知道,這會兒國家已經布局了,從1978年開始,專利法就開始了調研,不過出台要等到了1985年。但許如意覺得,這有些太晚了,能催催就催催。


    “第三件事,才有我能做的。”


    老者直接笑了,“第三點,你都不能全做?”


    許如意點頭:“是,畢竟個人力量渺小,國家力量強大。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需要成立專門的部門,調集專業的人才,去幫助國內的企業工人鑒別專利,也需要有一個龐大專業的律師團隊,幫著夏國人申請專利。專利法需要時間的沉澱,但是這個確實可以立刻進行的。”


    老者聽了點點頭,“這裏麵什麽是你能做的,什麽是你不能做的?”


    許如意很認真,“我是那個了解對專利有了解,有涉獵的人,我希望參與其中,更希望來主導這件事情。”


    她毫不猶豫,也毫不謙虛。


    楊又春都心裏捏了一把汗,忍不住抬頭看向了陸時章,陸時章是京市來的,他原本就是部委的人,對領導肯定是更了解,當瞧見陸時章並沒有慌張時,他才止住了為許如意說話的想法。


    果不其然,老者點點頭,並沒有對許如意的狂想有任何的批評,他隻問:“你是燎原總廠的廠長?!”


    許如意點頭:“是。”


    “我怎麽聽說,你們先是生產鍋爐,隨後又生產小推車拉車拖車,怎麽這會兒又涉獵機床,很不務正業啊。”


    這話就連陸時章也有點微微色變,許如意倒是鎮定,笑著說:“鍋爐是我參加工作,工廠就有的項目。推車拉車拖車,這是為了掙錢,改善廠裏的窘迫。至於機床,則是我們的目標。都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覺得我有餘力。”


    這個餘力,真是彰顯了許如意的性子,她有本事也足夠的自信。


    老者哈哈笑了起來:“你這丫頭,很有意思,我問了你這麽久,你不問問我是誰?”


    許如意順杆爬:“那您是誰?”


    老者笑著說:“我叫甘裕林,是機械部副部長,你不是說,要有國家部門來推廣嗎?我聽進去了,小許廠長,感謝你的意見!”


    許如意連忙站起來:“甘部長好。”


    甘裕林這才站起來:“好了,我就不打擾你們了。”


    等著將甘裕林送走了,許如意才鬆口氣,這會兒會議室都沒人了,楊又春才對著許如意說了句:“你啊,膽子太大了!”


    許如意坦言:“您不是說涉及的人太多,我們力量不夠嗎?這一看就是領導,我覺得是個機會。”


    “是這麽說,但也要學會保護自己。”楊又春雖然是說許如意,可是對許如意的表現其實特別滿意,這會兒沒人,就給她介紹,“不過這位甘部長,你可真是找對人了。”


    許如意不太了解部委,她唯一知道的部長級人物是在秋交會上遇到的,是商務部的江波副部長。


    “甘部長有個外號,叫做甘為先,諧音敢為先。機械部不少新舉措,都是這位甘部長提議並推行的,而且,他一直也關注專利問題,這次過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我們把燎原廠專利授權給外國廠商的事兒匯報了上去。”


    怪不得,他這麽了解燎原廠。


    許如意就更輕鬆了。楊又春又叮囑她,“既然已經跟領導匯報過了,就回去好好做個策劃,別有了什麽政策下來,你那邊措手不及,需要什麽,就來匯報,找我找陸時章都可以。”


    許如意連忙應下:“還有件事兒,我還想征求一下您的意見。”


    其實這事兒平時她都找陸時章,主要是楊又春太忙了,而且很多事情根本不用用到他,但今天陸時章陪甘部長,顯然不可能早回來,而丁茂生還等著她呢。


    她就把丁茂生這種情況說了:“我不知道像這種情況,省廳會不會將他們替換下去?”


    楊又春直接說:“參展的名單是直接定下的,已經報到部委了,不可能更改。至於參展的產品,其實要求並不嚴格,大概率,可能會上其他產品。”


    許如意就問:“如果還是賣我們的東西呢?”


    “你的意思是代賣?!”


    許如意點頭:“這次上了四個產品,我們有一個展台,雖然位置很好,可是還是太小了,不同的商家來谘詢,肯定地方不夠。”


    這倒不時南河省不給他們地方,實在是僧多粥少,那麽多企業,誰家都有一堆東西拿出來,想要創匯——誰知道外商喜歡哪個呢,自然都想要大點的地方,這種日化品,能拿到一個展台的,已經是最多的量了。


    但許如意是知道上次的效果的,雖然有租賃拖車的原因,但是,客戶上來了,他們其實是占據了其他兩個廠子的不少展台,甚至還想辦法分流了客戶,讓他們先去別處逛逛,這才忙的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98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江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江流並收藏大國崛起198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