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北京!
我不是北京生人,但是前後在北京居住了將近五十年,算得上一個老北京了。60年前,當我第一次從山東老家來北京的時候,我是一個不滿19歲的鄉下人,沒有見過大世麵。一下火車,聽到那些手裏拿著布撣子給旅客撣土藉以討得幾枚銅元的老婦人,那一口抑揚頓挫嘹亮圓潤的京片子,仿佛聽到仙樂一般,震撼了我內心深處。我覺得北京真是一個奇妙的好地方,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城市。我從此學會了一件事:我愛北京。
在清華園裏住了四年,然後回到故鄉的一個高級中學裏教了一年國文,就到歐洲去了。在那裏一住就是將近十一年。1946年深秋,我終於倦鳥歸林,又回到了北京。從那時到現在一住又是四十多年,沒有遷移到任何別的城市去。今後我大概也不會移家他處,我要終老於斯了。
我愛北京!
在解放前的二十年中,北京基本上沒有變,城垣高聳,宮闕連雲,紅牆黃瓦,相映生輝,駝鈴與電車齊鳴,藍天共碧水一色,一種古老的情味,彌漫一切。這是北京美的一方麵。“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這是北京並不怎樣美的一方麵。不管美與不美,北京在我心中總是美的。在我離開北京遠處異域的那十多年中,我不但經常想到北京,而且經常夢到北京,我是多麽想趕快回到北京的懷抱裏來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北京,同全國人民一樣,走上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城市麵貌日新月異,真正達到了一天等於20年的速度。我記得曾讀過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也許是親自聽他說的),他說,他這老北京,隻要幾天不出門,出門就吃一驚:什麽地方又起了一座摩天高樓,什麽地方街道變了樣子,他因此甚至迷路,走不回家來。
變化不是壞事,而是好事。可是人們的思想往往跟不上。50年代的前一半,有幾年我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拆除天安門前東西兩座牌樓引起了風波。在人大全體會議上,代表們爭論激烈,各不相讓。最後請出了北京市主管交通的一個處長,到大會上來匯報,曆數這兩座牌樓造成的交通惡性事故,也舉出了傷亡人數。在事實麵前,大家終於統一了思想,舉手通過拆除方案。市府立即下令執行。我是一個保守思想頗濃的人,我原來也屬於反對拆除派。到了今天,天安門廣場已經完全變了樣子,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如果當年不拆除那兩座牌樓,今天擺在那裏,最多像兩個火柴盒,在車水馬龍中,不但影響交通,而且不也顯得十分滑稽嗎?
我們常說,看問題要有預見性。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往往囿於眼前的情況,不能自拔。及至時過境遷,才豁然開朗,恍然大悟,狠狠地吃上一副後悔藥。我自己不知吃了多少後悔藥,頭腦才比較清醒一點兒。我深深知道,今之視昔,亦猶後之視今。但前者易而後者難。我們不應該害怕變化,否則將來還要吃後悔藥的。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變化都是好事呢?也不見得。以北京為例。北京不是沒有變,而是有的地方變得過了頭,在大變中應該保留一點不變,那就好多了。比如北京城內的核心地區,以故宮為中心,就應該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然而這一點我們並沒能做到。新建的一些摩天大樓破壞了這個地區的完整性,實在很可惜。從前人們登上景山最高處或者北海白塔,縱目南望,在紅牆中的黃琉璃瓦屋頂,在陽光中閃出金光,仿佛在那裏波動,宛如一片黃色的海洋。這種景色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看不到的,然而現在已經遭到一些破壞,回天無術了。
又比如北京的城牆,完全可以像西安那樣,有選擇地保留幾段,修成城垣公園,供國內外的遊人登臨欣賞,豈非天下樂事!現在卻是完全、徹底、幹淨、全部地拆掉了。同樣是回天無術了。
建設首都,可以允許同建設其他大城市有所不同。這種做法世界上不乏先例。比如說聯邦德國的首都波恩,是一座相當小的城市。城內不允許建立重工業,連輕工業據說也隻有一個小小的玻璃廠大。城內既無汙染,也沒有噪音,街道潔淨,空氣新鮮,交通不擁擠,整個城市宛如一座安靜的花園。我們為什麽一定要把北京建成一座所謂“生產的”城市呢?我覺得,這也是一個走極端的例子。聯邦德國有一個“消費城市”首都波恩,美國有一個“消費城市”首都華盛頓,難道影響了他們生產力的發展嗎?
我上麵談到,我初到北京時,覺得北京真是一個有文化的城市,北京人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禮。到了今天,這種風氣似乎有點變樣了。有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人,似乎沒有為這種風氣所感染,有點“異化”了。我隻希望,這隻是局部的現象。我希望,所有的新老北京人都想到自己所處的地位,努力把那種優良的風氣發揚光大,使我們這個泱泱大國的首都真正成為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城市,不但能為全國各族人民的表率,而且能給國際友人以良好的印象。隻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這一個千年古都。
我始終認為,北京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北京,而且是世界的北京。我曾多次站在天安門廣場上,浮想聯翩,上天下地,覺得腳下踏的這一塊土地,內聯五湖,外達四海,上淩牛鬥,下鎮大地,呼吸與日月相通,顰笑與十億共享,真是一塊了不起的地方。我國各族人民對北京的愛,就是對祖國的愛。世界各國人民來訪中國,必須先訪北京。北京,在全國人民心中,在全世界人民心中,就占有這樣特殊的位置。
今天,北京似乎返老還童了。北京已經變化了,正在變化著,而且還將繼續變化下去。我以垂暮之年,能生活在這個城市裏,真是莫大的幸福。
我愛北京!
1989年2月28日
我不是北京生人,但是前後在北京居住了將近五十年,算得上一個老北京了。60年前,當我第一次從山東老家來北京的時候,我是一個不滿19歲的鄉下人,沒有見過大世麵。一下火車,聽到那些手裏拿著布撣子給旅客撣土藉以討得幾枚銅元的老婦人,那一口抑揚頓挫嘹亮圓潤的京片子,仿佛聽到仙樂一般,震撼了我內心深處。我覺得北京真是一個奇妙的好地方,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城市。我從此學會了一件事:我愛北京。
在清華園裏住了四年,然後回到故鄉的一個高級中學裏教了一年國文,就到歐洲去了。在那裏一住就是將近十一年。1946年深秋,我終於倦鳥歸林,又回到了北京。從那時到現在一住又是四十多年,沒有遷移到任何別的城市去。今後我大概也不會移家他處,我要終老於斯了。
我愛北京!
在解放前的二十年中,北京基本上沒有變,城垣高聳,宮闕連雲,紅牆黃瓦,相映生輝,駝鈴與電車齊鳴,藍天共碧水一色,一種古老的情味,彌漫一切。這是北京美的一方麵。“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這是北京並不怎樣美的一方麵。不管美與不美,北京在我心中總是美的。在我離開北京遠處異域的那十多年中,我不但經常想到北京,而且經常夢到北京,我是多麽想趕快回到北京的懷抱裏來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北京,同全國人民一樣,走上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城市麵貌日新月異,真正達到了一天等於20年的速度。我記得曾讀過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也許是親自聽他說的),他說,他這老北京,隻要幾天不出門,出門就吃一驚:什麽地方又起了一座摩天高樓,什麽地方街道變了樣子,他因此甚至迷路,走不回家來。
變化不是壞事,而是好事。可是人們的思想往往跟不上。50年代的前一半,有幾年我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拆除天安門前東西兩座牌樓引起了風波。在人大全體會議上,代表們爭論激烈,各不相讓。最後請出了北京市主管交通的一個處長,到大會上來匯報,曆數這兩座牌樓造成的交通惡性事故,也舉出了傷亡人數。在事實麵前,大家終於統一了思想,舉手通過拆除方案。市府立即下令執行。我是一個保守思想頗濃的人,我原來也屬於反對拆除派。到了今天,天安門廣場已經完全變了樣子,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如果當年不拆除那兩座牌樓,今天擺在那裏,最多像兩個火柴盒,在車水馬龍中,不但影響交通,而且不也顯得十分滑稽嗎?
我們常說,看問題要有預見性。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往往囿於眼前的情況,不能自拔。及至時過境遷,才豁然開朗,恍然大悟,狠狠地吃上一副後悔藥。我自己不知吃了多少後悔藥,頭腦才比較清醒一點兒。我深深知道,今之視昔,亦猶後之視今。但前者易而後者難。我們不應該害怕變化,否則將來還要吃後悔藥的。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變化都是好事呢?也不見得。以北京為例。北京不是沒有變,而是有的地方變得過了頭,在大變中應該保留一點不變,那就好多了。比如北京城內的核心地區,以故宮為中心,就應該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然而這一點我們並沒能做到。新建的一些摩天大樓破壞了這個地區的完整性,實在很可惜。從前人們登上景山最高處或者北海白塔,縱目南望,在紅牆中的黃琉璃瓦屋頂,在陽光中閃出金光,仿佛在那裏波動,宛如一片黃色的海洋。這種景色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看不到的,然而現在已經遭到一些破壞,回天無術了。
又比如北京的城牆,完全可以像西安那樣,有選擇地保留幾段,修成城垣公園,供國內外的遊人登臨欣賞,豈非天下樂事!現在卻是完全、徹底、幹淨、全部地拆掉了。同樣是回天無術了。
建設首都,可以允許同建設其他大城市有所不同。這種做法世界上不乏先例。比如說聯邦德國的首都波恩,是一座相當小的城市。城內不允許建立重工業,連輕工業據說也隻有一個小小的玻璃廠大。城內既無汙染,也沒有噪音,街道潔淨,空氣新鮮,交通不擁擠,整個城市宛如一座安靜的花園。我們為什麽一定要把北京建成一座所謂“生產的”城市呢?我覺得,這也是一個走極端的例子。聯邦德國有一個“消費城市”首都波恩,美國有一個“消費城市”首都華盛頓,難道影響了他們生產力的發展嗎?
我上麵談到,我初到北京時,覺得北京真是一個有文化的城市,北京人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禮。到了今天,這種風氣似乎有點變樣了。有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人,似乎沒有為這種風氣所感染,有點“異化”了。我隻希望,這隻是局部的現象。我希望,所有的新老北京人都想到自己所處的地位,努力把那種優良的風氣發揚光大,使我們這個泱泱大國的首都真正成為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城市,不但能為全國各族人民的表率,而且能給國際友人以良好的印象。隻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這一個千年古都。
我始終認為,北京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北京,而且是世界的北京。我曾多次站在天安門廣場上,浮想聯翩,上天下地,覺得腳下踏的這一塊土地,內聯五湖,外達四海,上淩牛鬥,下鎮大地,呼吸與日月相通,顰笑與十億共享,真是一塊了不起的地方。我國各族人民對北京的愛,就是對祖國的愛。世界各國人民來訪中國,必須先訪北京。北京,在全國人民心中,在全世界人民心中,就占有這樣特殊的位置。
今天,北京似乎返老還童了。北京已經變化了,正在變化著,而且還將繼續變化下去。我以垂暮之年,能生活在這個城市裏,真是莫大的幸福。
我愛北京!
1989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