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和離後清冷太子他急了 作者:夕階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祝隱洲早在大婚那夜之前便服下了男子用的避子藥,除非再服下解藥,否則他不會有孩子。
成婚時沈晗霜還不滿十六歲,還太年輕,而過早孕育胎兒會讓女子的身體受損嚴重。
祝隱洲本想著,等再過幾年,若到時沈晗霜願意,兩人再考慮要孩子的事。若她不願意,那便不要。他娶她為妻本也不是為了子嗣。
是以為了避免意外,也為了不讓沈晗霜喝苦藥,祝隱洲才會在大婚之前尋了男子用的避子藥,自己服下。
祝隱洲原本打算,若沈晗霜因子嗣掛懷,他便同她解釋此事,告訴她來日方長,他們不必急著要孩子。否則便也不必刻意提起。
他一直以為沈晗霜這三年來並不在意是否有孕,是存著順其自然的心思。
卻不知道,其實是因為她自己一直在服用避子湯藥。
沈晗霜為何自三年前便開始有意避子?
也是不想太早有孩子,還是說,隻是不想同他有孩子?
祝隱洲對子嗣一事並無任何執念,可沒來由地,他心底某個角落倏地覺出一陣鈍痛。
突如其來的陌生感覺讓祝隱洲頓住腳步,神色空茫。
他為何會忽然覺得,有些難過。
*
洛陽城中,明府。
沈晗霜的外祖母請了女醫方氏來為她診脈。
方氏甫一收回手,老夫人便連忙問道:“如何?我這孫女的身子可還好?”
“看把老夫人心急的,竟是一刻都等不得了。”
女醫方氏年輕時曾受過明家的恩,多年來一直在照看老夫人的身子,兩人關係熟稔,言語間便也沒那麽多規矩和客套。
老夫人笑著道:“自家的孩子,肯定自己疼。”
她一直記得當年沈晗霜剛成婚便寫信回來,同她要了那副避子湯的藥方。
小輩的事她不便多加幹涉,但後來每回沈晗霜來洛陽,老夫人都會請方氏為她診一診脈,確認沈晗霜長期服用的那副湯藥不會對她的身子有任何損害。
方氏自然明白老夫人關心的事,出言寬慰道:“這丫頭的身子好得很,你心疼歸心疼,可別反而太過憂慮,傷及自身。”
聞言,老夫人才終於放下心來。
方氏又問沈晗霜:“你最後一次服用那藥,是何時?”
“六月初七。”沈晗霜柔聲答道。
方氏點了點頭,態度溫和地說:“既然不用避子了,那藥便不必再喝了,我另給你開一副養身的方子。”
為了讓沈晗霜不必深居簡出,更不必以守孝的規矩限製自己,明家沒有刻意瞞著。是以洛陽城中不少人都已知道沈晗霜同新太子和離一事。
沈晗霜答應下來,又請女醫為外祖母看看。
方氏仔細診了老夫人的脈之後,正色叮囑道:“少貪嘴,不許再私下飲冷酒了。”
老夫人偷覷了沈晗霜一眼,底氣有些不足道:“也沒多飲……”
沈晗霜握住外祖母的手,認真同女醫道:“我看著外祖母,絕不許她偷偷飲酒。”
“你這次回來長住,老夫人心裏高興,應會願意聽你的。”
深知老夫人唯獨願意聽她這個外孫女的話,方氏故意說道:“若她不聽,你便早些回長安去,不管她了。”
老夫人失笑道:“你就知道用我孫女來拿捏我。”
沈晗霜出嫁前,總是三月住在長安,三月住在洛陽,交替著陪兩位老人。
她嫁人後,雖也常回洛陽,但每次都不會住太久。老夫人心裏很是記掛,卻從不會在她麵前顯露,以免惹她傷感。
如今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終於又回了家,老夫人心裏高興,可又擔心沈晗霜與祝隱洲和離後,心裏還藏著事。
三年來,一直到六月初七,叛黨逼宮前一日,沈晗霜都還在服用那副避子湯藥。
這既說明她和祝隱洲之間時常親近,又說明,她一直都無法得償所願,得不到祝隱洲的心,所以才不願與他之間多添一份無法割舍的關聯。
旁人或許覺得沈晗霜和離的決定來得太突然,老夫人卻知道,隻是一點一點越來越失望,終於徹底死心了而已。
隻在床榻之上親密無間,心卻隔得太遠,這樣的夫妻關係,如何能長久?
是以待方氏走後,老夫人才溫聲問沈晗霜:“當真對那人死心了?”
沈晗霜頓了頓,語氣如常,唇邊帶著輕柔笑意道:“都過去了。我現在一身輕,這樣很好。”
這是沈晗霜回洛陽以來,外祖母第一次提起此事。她知道外祖母擔心自己,便也毫無隱瞞。
她的確已經放下了。
走出有祝隱洲在的那一方天地之後,沈晗霜才回憶起,在心悅他之前,其實她原本過得很輕鬆。
沒有那些心不由己的愁緒,有家人和友人作伴,日子平淡幸福,隨心順遂。
見沈晗霜不似強顏歡笑,老夫人才道:“往事已矣,不必再放在心上。”
“外祖母會幫你再物色一些好兒郎,定比你祖父那個老古板的眼光好。”
“即便不論婚事,多出去認識一些人也好,不必整日都陪著我這老婆子。”
洛陽是富庶之城,不僅有許多新鮮事物,且民風開放,男女之間的正常來往並無不可。
老夫人覺得孫女正是最好的年紀,大可活得更隨心一些,就像嫁進平南王府前一樣。
沈晗霜親昵依戀地倚在外祖母肩上,軟聲撒嬌道:“我每日都想賴在您身邊,您可不許趕我走。”
老夫人心裏軟和,眉目溫柔,抬手輕輕撫了撫沈晗霜烏黑的長發。
她年紀大了,還不知哪日躺下便再也起不了身。她隻盼著沈晗霜能過得順心,其餘的,她都不在乎。
不管是世子還是太子,王府還是皇宮,即便是人人都想要的好婚事,隻要沈晗霜不想要,老夫人都會隨她心意。
今後,若沈晗霜還有心尋一人相伴餘生,老夫人會支持她的所有決定。
若她已不想再觸碰男女情愛,明府也永遠都是她的家。
老夫人午睡後,沈晗霜才回到自己的明溪院。
無論她在沈家還是明家住的院子,都叫“明溪院”。
當年沈晗霜的父親和爺爺因辭官一事大吵一架後,便帶著她的母親和繈褓中的她離開了沈家。
沈晗霜在洛陽的外祖母家長大,自那時起,離父母的院落最近的明溪院就是她的。
後來,爺爺也命人在沈府為她布置了個一模一樣的明溪院。這樣一來,她離開洛陽回沈府住時,也不會覺得有什麽不習慣的。
而沈晗霜嫁進王府那日,發現喜房竟也在明溪院中。
不僅名字相同,且大到各間屋子的朝向與外觀,小到一處盆栽和花瓶的布置,都毫無差別。甚至連蜿蜒圍繞在院後的清溪都有。
大婚當日,對這樁婚事滿心期許的沈晗霜曾以為王府中的明溪院是祝隱洲的安排,還曾想著,他雖看著冷淡,但內裏還是細致溫柔的。
隻是,第二日她便得知自己隻是祝隱洲退而求其次的結果。
她也就沒有自取其辱地去問他了。
後來聽王妃提起,平南王府的明溪院是完全按照沈府送來的圖紙還原的,沈晗霜便知應是爺爺提前做了安排。
不管她是幾歲的孩童,還是已經嫁做人婦,隻有家人才會在意她住得舒不舒心,習不習慣。
至於祝隱洲……
他即便有這些回轉溫柔的心思,也不會是對她。
還好,及時從這段本不該開始,也不屬於她的婚姻裏抽身後,她原本擁有的這些幸福都像最初的這座明溪院一樣,還在原處,仍屬於她。
第17章 故人往事
翌日清晨。
明溪院裏的那棵石榴樹植株高大,長勢很好,明顯是一直有人精心照料著。
正是石榴花盛開的時候,茂密的枝葉間點綴著鮮豔的紅色花朵,看著便讓人心情不錯。
明姝雪一大早便來明溪院找沈晗霜,見她正站在石榴樹下抬頭瞧著什麽,便笑著上前打趣道:“表姐,這石榴樹還在開花,果子還沒影兒呢,你這就饞了不成?”
明溪院裏的這棵石榴樹年年結的果子都個大皮薄,石榴的籽小且軟,味道清潤甘甜,沈晗霜和明姝雪都很愛吃。
沈晗霜從善如流地回道:“你若不饞,今年的果子可就都是我的了,不給你分。”
她並非每年秋季都恰好在洛陽,若石榴果成熟時沈晗霜在長安,明家便會將明溪院裏成熟的果子挑出最好的那些送去沈家或平南王府。
雖然沈家和王府的明溪院裏也有差不多的石榴樹,結的石榴也都很好,但明家每年都不會讓沈晗霜錯過這第一處的明溪院結的果子。
因為這棵樹是當年沈晗霜的父母帶著她一起種下的,意義更特殊些。
明姝雪自然也知道此事,收起調侃的語氣,認真道:“這些原本就都是表姐的,我不會同表姐爭。”
沈晗霜頓了頓,有些意外:“我說笑的,你怎的還當真了?一樹果子而已,哪裏值當說爭與不爭的?”
明姝雪沒再說什麽,隻轉而笑著問:“那隻胖狸奴又不見了嗎?”
沈晗霜有些在意表妹方才那句話,但沒有當即追問,隻順著她的話繼續道:“應是又去表哥院子裏了。”
“小沒良心的,表姐才幾個月沒回來,它就又忘了誰才是它的主人了。”明姝雪忍不住控訴。
沈晗霜失笑道:“我不常待在府裏,自然是誰喂它,它就親近誰些。”
那隻狸奴雖是沈晗霜去年回洛陽時從外麵撿回來的,但沒多久她就回了長安。表哥便將那隻狸奴接去了他自己的院子裏養著。
後來沈晗霜再回明家,那隻狸奴偶爾也會來明溪院裏待上片刻,但明顯還是更喜歡表哥明述柏的院子。
回憶起撿到狸奴時的場景,沈晗霜心神微頓——
當時,是在從沈晗霜父母的衣冠塚回明家的山路上,祝隱洲同她一起遇到了那隻奄奄一息的狸奴。
她有心將它救下,又擔心一向喜潔的祝隱洲會不喜這些四處遊蕩的活物。
但出乎沈晗霜意料的是,她還未出口詢問,祝隱洲便沉默著先一步將那隻狸奴抱了起來,同她一起將它帶回了明家,尋人救治。
如此算起來,雖是沈晗霜在明溪院裏養著的,但其實應是祝隱洲將這隻狸奴撿了回來。
祝隱洲待人冷淡,但對這隻狸奴,他難得還有幾分耐心。
成婚時沈晗霜還不滿十六歲,還太年輕,而過早孕育胎兒會讓女子的身體受損嚴重。
祝隱洲本想著,等再過幾年,若到時沈晗霜願意,兩人再考慮要孩子的事。若她不願意,那便不要。他娶她為妻本也不是為了子嗣。
是以為了避免意外,也為了不讓沈晗霜喝苦藥,祝隱洲才會在大婚之前尋了男子用的避子藥,自己服下。
祝隱洲原本打算,若沈晗霜因子嗣掛懷,他便同她解釋此事,告訴她來日方長,他們不必急著要孩子。否則便也不必刻意提起。
他一直以為沈晗霜這三年來並不在意是否有孕,是存著順其自然的心思。
卻不知道,其實是因為她自己一直在服用避子湯藥。
沈晗霜為何自三年前便開始有意避子?
也是不想太早有孩子,還是說,隻是不想同他有孩子?
祝隱洲對子嗣一事並無任何執念,可沒來由地,他心底某個角落倏地覺出一陣鈍痛。
突如其來的陌生感覺讓祝隱洲頓住腳步,神色空茫。
他為何會忽然覺得,有些難過。
*
洛陽城中,明府。
沈晗霜的外祖母請了女醫方氏來為她診脈。
方氏甫一收回手,老夫人便連忙問道:“如何?我這孫女的身子可還好?”
“看把老夫人心急的,竟是一刻都等不得了。”
女醫方氏年輕時曾受過明家的恩,多年來一直在照看老夫人的身子,兩人關係熟稔,言語間便也沒那麽多規矩和客套。
老夫人笑著道:“自家的孩子,肯定自己疼。”
她一直記得當年沈晗霜剛成婚便寫信回來,同她要了那副避子湯的藥方。
小輩的事她不便多加幹涉,但後來每回沈晗霜來洛陽,老夫人都會請方氏為她診一診脈,確認沈晗霜長期服用的那副湯藥不會對她的身子有任何損害。
方氏自然明白老夫人關心的事,出言寬慰道:“這丫頭的身子好得很,你心疼歸心疼,可別反而太過憂慮,傷及自身。”
聞言,老夫人才終於放下心來。
方氏又問沈晗霜:“你最後一次服用那藥,是何時?”
“六月初七。”沈晗霜柔聲答道。
方氏點了點頭,態度溫和地說:“既然不用避子了,那藥便不必再喝了,我另給你開一副養身的方子。”
為了讓沈晗霜不必深居簡出,更不必以守孝的規矩限製自己,明家沒有刻意瞞著。是以洛陽城中不少人都已知道沈晗霜同新太子和離一事。
沈晗霜答應下來,又請女醫為外祖母看看。
方氏仔細診了老夫人的脈之後,正色叮囑道:“少貪嘴,不許再私下飲冷酒了。”
老夫人偷覷了沈晗霜一眼,底氣有些不足道:“也沒多飲……”
沈晗霜握住外祖母的手,認真同女醫道:“我看著外祖母,絕不許她偷偷飲酒。”
“你這次回來長住,老夫人心裏高興,應會願意聽你的。”
深知老夫人唯獨願意聽她這個外孫女的話,方氏故意說道:“若她不聽,你便早些回長安去,不管她了。”
老夫人失笑道:“你就知道用我孫女來拿捏我。”
沈晗霜出嫁前,總是三月住在長安,三月住在洛陽,交替著陪兩位老人。
她嫁人後,雖也常回洛陽,但每次都不會住太久。老夫人心裏很是記掛,卻從不會在她麵前顯露,以免惹她傷感。
如今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終於又回了家,老夫人心裏高興,可又擔心沈晗霜與祝隱洲和離後,心裏還藏著事。
三年來,一直到六月初七,叛黨逼宮前一日,沈晗霜都還在服用那副避子湯藥。
這既說明她和祝隱洲之間時常親近,又說明,她一直都無法得償所願,得不到祝隱洲的心,所以才不願與他之間多添一份無法割舍的關聯。
旁人或許覺得沈晗霜和離的決定來得太突然,老夫人卻知道,隻是一點一點越來越失望,終於徹底死心了而已。
隻在床榻之上親密無間,心卻隔得太遠,這樣的夫妻關係,如何能長久?
是以待方氏走後,老夫人才溫聲問沈晗霜:“當真對那人死心了?”
沈晗霜頓了頓,語氣如常,唇邊帶著輕柔笑意道:“都過去了。我現在一身輕,這樣很好。”
這是沈晗霜回洛陽以來,外祖母第一次提起此事。她知道外祖母擔心自己,便也毫無隱瞞。
她的確已經放下了。
走出有祝隱洲在的那一方天地之後,沈晗霜才回憶起,在心悅他之前,其實她原本過得很輕鬆。
沒有那些心不由己的愁緒,有家人和友人作伴,日子平淡幸福,隨心順遂。
見沈晗霜不似強顏歡笑,老夫人才道:“往事已矣,不必再放在心上。”
“外祖母會幫你再物色一些好兒郎,定比你祖父那個老古板的眼光好。”
“即便不論婚事,多出去認識一些人也好,不必整日都陪著我這老婆子。”
洛陽是富庶之城,不僅有許多新鮮事物,且民風開放,男女之間的正常來往並無不可。
老夫人覺得孫女正是最好的年紀,大可活得更隨心一些,就像嫁進平南王府前一樣。
沈晗霜親昵依戀地倚在外祖母肩上,軟聲撒嬌道:“我每日都想賴在您身邊,您可不許趕我走。”
老夫人心裏軟和,眉目溫柔,抬手輕輕撫了撫沈晗霜烏黑的長發。
她年紀大了,還不知哪日躺下便再也起不了身。她隻盼著沈晗霜能過得順心,其餘的,她都不在乎。
不管是世子還是太子,王府還是皇宮,即便是人人都想要的好婚事,隻要沈晗霜不想要,老夫人都會隨她心意。
今後,若沈晗霜還有心尋一人相伴餘生,老夫人會支持她的所有決定。
若她已不想再觸碰男女情愛,明府也永遠都是她的家。
老夫人午睡後,沈晗霜才回到自己的明溪院。
無論她在沈家還是明家住的院子,都叫“明溪院”。
當年沈晗霜的父親和爺爺因辭官一事大吵一架後,便帶著她的母親和繈褓中的她離開了沈家。
沈晗霜在洛陽的外祖母家長大,自那時起,離父母的院落最近的明溪院就是她的。
後來,爺爺也命人在沈府為她布置了個一模一樣的明溪院。這樣一來,她離開洛陽回沈府住時,也不會覺得有什麽不習慣的。
而沈晗霜嫁進王府那日,發現喜房竟也在明溪院中。
不僅名字相同,且大到各間屋子的朝向與外觀,小到一處盆栽和花瓶的布置,都毫無差別。甚至連蜿蜒圍繞在院後的清溪都有。
大婚當日,對這樁婚事滿心期許的沈晗霜曾以為王府中的明溪院是祝隱洲的安排,還曾想著,他雖看著冷淡,但內裏還是細致溫柔的。
隻是,第二日她便得知自己隻是祝隱洲退而求其次的結果。
她也就沒有自取其辱地去問他了。
後來聽王妃提起,平南王府的明溪院是完全按照沈府送來的圖紙還原的,沈晗霜便知應是爺爺提前做了安排。
不管她是幾歲的孩童,還是已經嫁做人婦,隻有家人才會在意她住得舒不舒心,習不習慣。
至於祝隱洲……
他即便有這些回轉溫柔的心思,也不會是對她。
還好,及時從這段本不該開始,也不屬於她的婚姻裏抽身後,她原本擁有的這些幸福都像最初的這座明溪院一樣,還在原處,仍屬於她。
第17章 故人往事
翌日清晨。
明溪院裏的那棵石榴樹植株高大,長勢很好,明顯是一直有人精心照料著。
正是石榴花盛開的時候,茂密的枝葉間點綴著鮮豔的紅色花朵,看著便讓人心情不錯。
明姝雪一大早便來明溪院找沈晗霜,見她正站在石榴樹下抬頭瞧著什麽,便笑著上前打趣道:“表姐,這石榴樹還在開花,果子還沒影兒呢,你這就饞了不成?”
明溪院裏的這棵石榴樹年年結的果子都個大皮薄,石榴的籽小且軟,味道清潤甘甜,沈晗霜和明姝雪都很愛吃。
沈晗霜從善如流地回道:“你若不饞,今年的果子可就都是我的了,不給你分。”
她並非每年秋季都恰好在洛陽,若石榴果成熟時沈晗霜在長安,明家便會將明溪院裏成熟的果子挑出最好的那些送去沈家或平南王府。
雖然沈家和王府的明溪院裏也有差不多的石榴樹,結的石榴也都很好,但明家每年都不會讓沈晗霜錯過這第一處的明溪院結的果子。
因為這棵樹是當年沈晗霜的父母帶著她一起種下的,意義更特殊些。
明姝雪自然也知道此事,收起調侃的語氣,認真道:“這些原本就都是表姐的,我不會同表姐爭。”
沈晗霜頓了頓,有些意外:“我說笑的,你怎的還當真了?一樹果子而已,哪裏值當說爭與不爭的?”
明姝雪沒再說什麽,隻轉而笑著問:“那隻胖狸奴又不見了嗎?”
沈晗霜有些在意表妹方才那句話,但沒有當即追問,隻順著她的話繼續道:“應是又去表哥院子裏了。”
“小沒良心的,表姐才幾個月沒回來,它就又忘了誰才是它的主人了。”明姝雪忍不住控訴。
沈晗霜失笑道:“我不常待在府裏,自然是誰喂它,它就親近誰些。”
那隻狸奴雖是沈晗霜去年回洛陽時從外麵撿回來的,但沒多久她就回了長安。表哥便將那隻狸奴接去了他自己的院子裏養著。
後來沈晗霜再回明家,那隻狸奴偶爾也會來明溪院裏待上片刻,但明顯還是更喜歡表哥明述柏的院子。
回憶起撿到狸奴時的場景,沈晗霜心神微頓——
當時,是在從沈晗霜父母的衣冠塚回明家的山路上,祝隱洲同她一起遇到了那隻奄奄一息的狸奴。
她有心將它救下,又擔心一向喜潔的祝隱洲會不喜這些四處遊蕩的活物。
但出乎沈晗霜意料的是,她還未出口詢問,祝隱洲便沉默著先一步將那隻狸奴抱了起來,同她一起將它帶回了明家,尋人救治。
如此算起來,雖是沈晗霜在明溪院裏養著的,但其實應是祝隱洲將這隻狸奴撿了回來。
祝隱洲待人冷淡,但對這隻狸奴,他難得還有幾分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