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桌麵上信,本能的產生一股厭惡,陽華王不用想都知道是老虞王勸降自己的,本來對這個老父親就沒啥好感,他可是長子,皇位應該是他的,可是老虞王卻放任這些子嗣競爭不立太子。
要陽華王和其他兄弟搶,還搶不過,最後皇位給了一個外人,改朝換代反倒是對自己等人征伐有了法理依據,他是尊敬和喜歡不起來。
陽華王已經有了投降的念頭,所以他勉為其難的拆開信件,果然,不出他所料,就是勸降信,讓他別阻擋莊詢統一虞國。
讓他安心歸順,依然不失去富家翁的地位,執意對抗是以卵擊石,最後讓他把女兒準備好,給莊詢做個妃嬪。
陽華王隻覺得血管突突的,一股無名邪火把心頭燒的旺旺的,這是親爹寫出來的信嗎?
讓自己南麵稱臣,供奉嬌女,還隻能混個富家翁的境遇,不會以為這種待遇能勸降人吧。
陽華王手拿著紙猛然拍在桌子上,真想指著老虞王的鼻子痛痛快快罵一場,發泄自己的不滿。
形勢不對,這次莊詢提軍二十萬,自己十萬打二十萬,他心裏沒底,所以又不自覺的拿起桌上的信件。
是老虞王的字,排除可能性最低的莊詢偽造禪讓偽造信件的想法,揣摩著莊詢的態度。
莊詢實行的新法,對大地主和大世家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本身就是奔著殺人來的,也沒有想要這些大世家投降的意思,這種信件這樣寫,就顯得很正常了,激怒這些人,然後拒不投降,舉起屠刀殺。
聽說莊詢的次妃,外加酈平遠的女兒,酈茹姒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人屠女修羅。
自己打得過莊詢嗎?或者說擊潰得了莊詢嗎?他再用一次地龍翻身,自己能應對嗎?自己的將領手下能應對嗎?
想到這些陽華王就更感到沒底,憤怒一點點滑落,畢竟不聽話的下場更加嚴重。
富家翁,也是足夠了。
軟弱的想法占據上頭,然後各種開始給自己找理由,貪生怕死的念頭多過了貪欲。
成疊關被攻破前如果還有一絲希望和底氣,成疊關攻破後是沒有了,自然的野心也就跌落了,因為沒有了希望。
先想一想,至少能當富家翁,至少比起在自己弟弟那裏不明不白的死好太多了,有了老虞王的信,性命也能有保證。
供奉女兒也是,這顯然是給已經沒有權勢的自己一個依仗,萬一老虞王死了,靠著女兒也沒有人欺負自己。
沒權力就沒權力,自己那麽紮眼,沒權力好,還安全,也不會有人想要害自己。
這樣一想通,也不覺得這封信侮辱意味重了,他反而珍重的收起來,以後說不定保命。
現在要去做女兒的工作,想想也是可憐,公主現在要去做個小嬪妃,他都說不出口。
但是為了一家人的性命,還有安寧,犧牲一下女兒,也沒什麽,隻是走到門口又開始猶豫。
他猶豫不決倒不是他是什麽好父親,覺得虧待女兒什麽的,女人在這種王公貴族眼裏隻是工具,兒子都隻是好點的工具,更別說隻是女兒。
能像是莊詢一樣重視家人的王公少的可憐,把老婆孩子疼愛有加的,算是鳳毛菱角。
他隻是又猶豫了,自己十萬大軍,許多都是禁軍精銳,就這樣白送給莊詢,還是覺得不甘心,想著是不是需要討價還價。
都到了這種關頭了,還是這種想法,換成老虞王和葛國師在這裏,看到這一幕,那不得慶幸自己跑路正確?
這種猶猶豫豫的沒有魄力,斤斤計較的君主,還沒有能全心全意服務的賢才,投資這種不是找死嗎?
就在他百般糾結,拿出情報和信反複翻看,覺得要提什麽條件才好的時候,侍從敲門。
“殿下,前方急報。”傳信人氣喘籲籲的。
“什麽事情,夏國的莊詢打過來了?”陽華王大驚,臉色巨變,哆嗦著話都說不靈清。
“尹都發生流民叛亂,占領了尹都,東華王殿下退出尹都的區域,退回東華道了。”傳令侍從奉上一張紙。
“他沒有登基稱帝?”陽華王接過信件,略有疑惑,不搶在尹都稱帝嗎?
“不當人,不當人……”看完信件陽華王破口大罵起來。
第177章 損積德
看到情報的信息,陽華王氣的紅溫了,整個人的表情都顯得猙獰可怕,一身錦緞的衣衫讓他看起來更加沒有儀態。
“保存實力,退出尹都,做的好呀,做的好,唇亡齒寒不明白嗎?”陽華王看著情報裏探查到的東華王動作,氣的咬牙切齒。
之前還想找所謂的弟弟支持共同抵禦外敵,但是看現在這種情況,東華王哪裏管得了這些人的生死,既沒有遠期的規劃,想著唇亡齒寒,也沒有顧念什麽兄弟感情,想要救援。
不能信任,不能和解,所以為什麽畢月烏選定的進攻時間是在虞王死了以後,因為這些諸王根本團結不到一起,這也是一個國家最為虛弱的時刻。
皇帝尊位的誘惑,讓這些王子巴不得競爭對手死,彼此之間完全沒有信任可言,又怎麽會相互幫助,不背後捅你一刀都算是講道義的了。
或許會有一些默契,像是陽華王和河南王兩人共同對抗東華王,可是輪到真槍實彈的時候,要自己為對手出力的時候,誰會把自己後背交給自己的對手,誰會有魄力相信自己的敵人去對付更強的敵人。
要是這幾位王子哪怕有一位是這個樣子,有這種魄力和決斷,能有大局觀,能有這種不畏懼的對手的手腕,能爭奪權力,虞王也不至於一個都選不出來,最後選了莊詢。
可惜就是一個都沒有,信上的內容很簡單,把金銀細軟收拾了,流民造反了,於是主動讓出尹都,回到東華郡。
看樣子就是龜縮守住自己勢力的幾道就滿足了,想憑借地利抵抗莊詢和成國的進攻。
這也就意味著兩個事情東華王已經做出了決定,並且已經實施。
第一,對方沒有支援兄弟的意思,就是坐山觀虎鬥,坐看自己的兄弟被莊詢和酈平遠攻滅,明明這三人在外敵的麵前,應該是一致對外的才對,東華王的動作無疑就是把陽華王和河南王賣了。
第二,對方隻拿財物,放棄尹都,意味著對方不爭什麽帝位的問題,隻要做到堅守,龜縮隔離外敵,也就是怕了,不敢和莊詢酈平遠爭尹都。
那麽問題來了,諸位藩王裏最強的勢力都已經退縮了,自己這些人還堅持什麽。
想想對方對帝位都不渴求了,清醒了,自己還渴求什麽,東華王沒有稱帝就是最大的問題,他有這個條件都怕了,不敢稱帝。
說不定已經和莊詢暗通曲款了,現在就是把自己一行人當禮物送給莊詢呢,到時候換取一個優渥的生存環境。
想到這些,陽華王的腦子是越發清醒了,投降這種事情,吃螃蟹的第一個最好吃,越到後麵越是艱難,因為投降多了,就失去稀缺性了。
作為虞國第一個投降的藩王,想想莊詢也不會對自己太苛刻,不用猶豫了,東華王已經給他做出了決定。
現在立即,馬上去投降,到時候晚了莊詢還要誤會自己,是不是有多餘的心思。
他的心思一定,馬上開始寫投降信,表示之前是不知道莊詢是被老虞王禪讓皇位的,現在知道了,願意服從新王的統治,他是堅決支持唯一合法的皇帝莊詢。
這種滑跪的速度,老虞王都要尷尬,怎麽說呢,不要命和惜命竟然能如此統一。
在他滑跪的時候,尹都的混亂也是空前的,上次如此混亂已經是幽國突破成疊關的時候了,現在比起那時候更亂,因為流民打進城裏了。
東華王不講武德的直接帶兵逃離尹都,城裏的富戶和世家慘了,沒有紀律的流民讓這些沒有得到東華王撤離消息的世家大族,損失慘重。
燒殺搶掠,火光衝天,沒有秩序,人間煉獄。
在這一片無政府的狀態下,振國公府卻顯得一片平靜,倒也不是他家的護院比其他富紳世家的強,這次是周圍幾個郡縣的流民,幾十萬人,幾百人的護院根本防不住。
振國公府很平靜,很平靜,因為不單單有護院,還有一群士兵護著,其他人果斷的就繞道了。
多年前種下的果實,今日有了收獲,平日裏行善積德,修橋補路,賑濟災民,施粥幫工,大鬥借小鬥還。
這些東西雖然近幾年做的少了,但是起義軍的士兵沒有忘記,他們都是受過振國公府恩情的,也願意保護振國公府,更別說有他們大頭領的命令了。
流民的好幾個頭領都沒有為難振國公府一家,畢竟有許多其他可以搶的,沒必要搶一個流民中有聲望的大善人。
相反,不僅不能搶掠,流民的頭領還來請振國公陸步鳴出仕,增加他們的聲望。
反正鬧鬧騰騰稱王稱霸,東華王都不敢稱帝,這些人堂而皇之的就坐皇帝的皇位了,開始封王,當皇帝了。
今天流民中的大統領就來請陸步鳴去給他當丞相,仿佛是真的要建立國家一樣。
禮賢下士,抬著從其他世家的家裏收刮來的財物,規矩的前來拜貼,要請振國公陸步鳴去做丞相。
大頭領黑胖,一臉憨厚的樣子,但是目光又有些嚇人看起來甚是凶悍,聽說原來是某地的裏長,名叫秦大河。
後麵三王輪番爭搶尹都,自然對京畿地區和自己治下各種收刮,受不了這種壓迫,就有農民起義,然後被三王殘酷鎮壓。
秦大河他就是其中較大的一股,主要是他很會躲,基本不和三王的軍隊衝突,三王也沒有空料理他。
就讓他左右支絀,越滾越大,在陽華王和河南王回去防守後,有了膽子來佯攻尹都,本意是消耗一些流民,減輕後勤壓力。
沒想到東華王跑路了,也是如此讓他產生了一些不理智的錯覺了,現在就要祭天當皇帝了,欲望溝壑難填,權力和名譽已經讓迷失。
他想要曾經的這些達官顯貴承認他的地位,這才表現的很有禮貌,隻不過扭捏的讓人發笑,沐猴而冠。
振國公府雖然上次萬壽宴丟了大人,但是在流民和百姓心中,地位還是挺高的,要是把司琴宓當初做的,一直保持到現在,說不定就是流民頭領請他登大寶了。
這也是在地府時,為什麽司琴宓有海量的功德複活的原因,因為按照她做的,用的好了,是真的有機會圖謀一國的,這是較為溫和的竊國手段。
可惜她死後,也就人亡政息了,目光短淺的陸步鳴母親趙氏可舍不得真金白銀的往外花,看不清大勢,好在有司琴宓早年的施舍救了救,後麵偶爾也進行救濟,沒有把名聲搞爛。
現在才會有農民軍的頭領客氣的上門拜訪,不然早把家抄了,這些人恨透了世家大族,殺起人來可不手軟,現在尹都的空氣中都還有股血腥味。
都是不支持東華王支持陽華王和河南王世家的血,被東華王故意留在尹都給寫著農民軍殺的。
其中許多策劃了二十多年前的反叛,拿流民做刀,恐怕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被自己操縱的工具反噬,被流民屠戮吧。
幸運的陸步鳴被特意被保護了,因為之前的善行,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還有財產。
不過對於陸步鳴來說,不管是給土匪流氓當丞相,還是被推上頭部做什麽頭領和王,他都不想幹,這種農民軍怎麽可能長久,可是外麵圍著士兵,既是保護,也是威脅。
要麽選擇現在拒絕死,要麽選擇飲鴆止渴之後死,這還能怎麽辦,隻能把毒酒喝了,也是他們被動,三王爭位,居然還老老實實的待在尹都,覺得三王都不會做什麽過激舉動。
三王也確實沒做什麽過激舉動,外麵打歸打,沒有侵犯世家們的利益,各個世家還像是等待鬥蛐蛐的結果一樣,看誰能決出上位。
是萬萬沒想到東華王占領了尹都後,居然讓給了叛軍,自己逃回東華道了,三王講究,但是殺紅眼的農民叛軍不講究。
殺一個血流成河,殺一個鬼哭神嚎。
但剛來的秦大河也沒有那麽明顯的說,迫不及待穿龍袍的他,用的是虞王的龍袍,和胖胖的他一搭配,穿起來異常緊繃,一種滑稽感。
“國公好呀,軍隊一進城,朕就吩咐士卒,要保護好國公一家,畢竟國公是大善人。”
原本的振國公府,做到了人民用歌謠稱讚的程度,甚是得民心,許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秦大河也是。
“謳乎,其已乎!苞乎,其往歸振國公乎!”
甚至許多人當初都在說,要是振國公當了皇帝,是不是這個國家就會好一點,深得民心。
“大王謬讚,隻是做了一些本能的工作。”回憶起司琴宓做的事情,陸步鳴心下有些刺痛,有些羞愧。
哪怕司琴宓不在了,他也偶爾重複司琴宓做過的事,做些利民的好事,雖然有老母親重重阻攔,不過還是做了一部分,作為懷念司琴宓的方式。
沒有像是母親那般管賬,鐵公雞一樣一毛不拔,萬幸,放出小利保全了一家性命,這才想起了當初司琴宓勸他的話,錢財真的是身外之物。
把錢財當作珍寶,像是貔貅一樣隻進不出的,最後的結果就是現在這樣,也像是貔貅一樣,被人殺死,掏出腹中的錢財。
昨天和今天的消息,整個尹都似乎隻有他們一家被保護了起來,其他人全死了,不死也被搶走了不財物財貨,反正結果沒有好的。
“國公不要謙虛,要是虞國能有國公這樣的大才治理,又怎麽會引起百姓起義,朕替天行道,現在合該神器易主。”
秦大河圓墩墩的臉上充滿驕傲,進入尹都,有些飄飄然了,繁華迷了眼,看不清自己處於什麽位置,他的局限性以為占領了尹都,就占領了整個虞國。
“確實,虞國無道,合該被大王取代,開創新的王朝。”陸步鳴也不是呆子,順著秦大河說的話討好他,現在性命都握在對方手裏,他也不想激怒對方。
要陽華王和其他兄弟搶,還搶不過,最後皇位給了一個外人,改朝換代反倒是對自己等人征伐有了法理依據,他是尊敬和喜歡不起來。
陽華王已經有了投降的念頭,所以他勉為其難的拆開信件,果然,不出他所料,就是勸降信,讓他別阻擋莊詢統一虞國。
讓他安心歸順,依然不失去富家翁的地位,執意對抗是以卵擊石,最後讓他把女兒準備好,給莊詢做個妃嬪。
陽華王隻覺得血管突突的,一股無名邪火把心頭燒的旺旺的,這是親爹寫出來的信嗎?
讓自己南麵稱臣,供奉嬌女,還隻能混個富家翁的境遇,不會以為這種待遇能勸降人吧。
陽華王手拿著紙猛然拍在桌子上,真想指著老虞王的鼻子痛痛快快罵一場,發泄自己的不滿。
形勢不對,這次莊詢提軍二十萬,自己十萬打二十萬,他心裏沒底,所以又不自覺的拿起桌上的信件。
是老虞王的字,排除可能性最低的莊詢偽造禪讓偽造信件的想法,揣摩著莊詢的態度。
莊詢實行的新法,對大地主和大世家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本身就是奔著殺人來的,也沒有想要這些大世家投降的意思,這種信件這樣寫,就顯得很正常了,激怒這些人,然後拒不投降,舉起屠刀殺。
聽說莊詢的次妃,外加酈平遠的女兒,酈茹姒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人屠女修羅。
自己打得過莊詢嗎?或者說擊潰得了莊詢嗎?他再用一次地龍翻身,自己能應對嗎?自己的將領手下能應對嗎?
想到這些陽華王就更感到沒底,憤怒一點點滑落,畢竟不聽話的下場更加嚴重。
富家翁,也是足夠了。
軟弱的想法占據上頭,然後各種開始給自己找理由,貪生怕死的念頭多過了貪欲。
成疊關被攻破前如果還有一絲希望和底氣,成疊關攻破後是沒有了,自然的野心也就跌落了,因為沒有了希望。
先想一想,至少能當富家翁,至少比起在自己弟弟那裏不明不白的死好太多了,有了老虞王的信,性命也能有保證。
供奉女兒也是,這顯然是給已經沒有權勢的自己一個依仗,萬一老虞王死了,靠著女兒也沒有人欺負自己。
沒權力就沒權力,自己那麽紮眼,沒權力好,還安全,也不會有人想要害自己。
這樣一想通,也不覺得這封信侮辱意味重了,他反而珍重的收起來,以後說不定保命。
現在要去做女兒的工作,想想也是可憐,公主現在要去做個小嬪妃,他都說不出口。
但是為了一家人的性命,還有安寧,犧牲一下女兒,也沒什麽,隻是走到門口又開始猶豫。
他猶豫不決倒不是他是什麽好父親,覺得虧待女兒什麽的,女人在這種王公貴族眼裏隻是工具,兒子都隻是好點的工具,更別說隻是女兒。
能像是莊詢一樣重視家人的王公少的可憐,把老婆孩子疼愛有加的,算是鳳毛菱角。
他隻是又猶豫了,自己十萬大軍,許多都是禁軍精銳,就這樣白送給莊詢,還是覺得不甘心,想著是不是需要討價還價。
都到了這種關頭了,還是這種想法,換成老虞王和葛國師在這裏,看到這一幕,那不得慶幸自己跑路正確?
這種猶猶豫豫的沒有魄力,斤斤計較的君主,還沒有能全心全意服務的賢才,投資這種不是找死嗎?
就在他百般糾結,拿出情報和信反複翻看,覺得要提什麽條件才好的時候,侍從敲門。
“殿下,前方急報。”傳信人氣喘籲籲的。
“什麽事情,夏國的莊詢打過來了?”陽華王大驚,臉色巨變,哆嗦著話都說不靈清。
“尹都發生流民叛亂,占領了尹都,東華王殿下退出尹都的區域,退回東華道了。”傳令侍從奉上一張紙。
“他沒有登基稱帝?”陽華王接過信件,略有疑惑,不搶在尹都稱帝嗎?
“不當人,不當人……”看完信件陽華王破口大罵起來。
第177章 損積德
看到情報的信息,陽華王氣的紅溫了,整個人的表情都顯得猙獰可怕,一身錦緞的衣衫讓他看起來更加沒有儀態。
“保存實力,退出尹都,做的好呀,做的好,唇亡齒寒不明白嗎?”陽華王看著情報裏探查到的東華王動作,氣的咬牙切齒。
之前還想找所謂的弟弟支持共同抵禦外敵,但是看現在這種情況,東華王哪裏管得了這些人的生死,既沒有遠期的規劃,想著唇亡齒寒,也沒有顧念什麽兄弟感情,想要救援。
不能信任,不能和解,所以為什麽畢月烏選定的進攻時間是在虞王死了以後,因為這些諸王根本團結不到一起,這也是一個國家最為虛弱的時刻。
皇帝尊位的誘惑,讓這些王子巴不得競爭對手死,彼此之間完全沒有信任可言,又怎麽會相互幫助,不背後捅你一刀都算是講道義的了。
或許會有一些默契,像是陽華王和河南王兩人共同對抗東華王,可是輪到真槍實彈的時候,要自己為對手出力的時候,誰會把自己後背交給自己的對手,誰會有魄力相信自己的敵人去對付更強的敵人。
要是這幾位王子哪怕有一位是這個樣子,有這種魄力和決斷,能有大局觀,能有這種不畏懼的對手的手腕,能爭奪權力,虞王也不至於一個都選不出來,最後選了莊詢。
可惜就是一個都沒有,信上的內容很簡單,把金銀細軟收拾了,流民造反了,於是主動讓出尹都,回到東華郡。
看樣子就是龜縮守住自己勢力的幾道就滿足了,想憑借地利抵抗莊詢和成國的進攻。
這也就意味著兩個事情東華王已經做出了決定,並且已經實施。
第一,對方沒有支援兄弟的意思,就是坐山觀虎鬥,坐看自己的兄弟被莊詢和酈平遠攻滅,明明這三人在外敵的麵前,應該是一致對外的才對,東華王的動作無疑就是把陽華王和河南王賣了。
第二,對方隻拿財物,放棄尹都,意味著對方不爭什麽帝位的問題,隻要做到堅守,龜縮隔離外敵,也就是怕了,不敢和莊詢酈平遠爭尹都。
那麽問題來了,諸位藩王裏最強的勢力都已經退縮了,自己這些人還堅持什麽。
想想對方對帝位都不渴求了,清醒了,自己還渴求什麽,東華王沒有稱帝就是最大的問題,他有這個條件都怕了,不敢稱帝。
說不定已經和莊詢暗通曲款了,現在就是把自己一行人當禮物送給莊詢呢,到時候換取一個優渥的生存環境。
想到這些,陽華王的腦子是越發清醒了,投降這種事情,吃螃蟹的第一個最好吃,越到後麵越是艱難,因為投降多了,就失去稀缺性了。
作為虞國第一個投降的藩王,想想莊詢也不會對自己太苛刻,不用猶豫了,東華王已經給他做出了決定。
現在立即,馬上去投降,到時候晚了莊詢還要誤會自己,是不是有多餘的心思。
他的心思一定,馬上開始寫投降信,表示之前是不知道莊詢是被老虞王禪讓皇位的,現在知道了,願意服從新王的統治,他是堅決支持唯一合法的皇帝莊詢。
這種滑跪的速度,老虞王都要尷尬,怎麽說呢,不要命和惜命竟然能如此統一。
在他滑跪的時候,尹都的混亂也是空前的,上次如此混亂已經是幽國突破成疊關的時候了,現在比起那時候更亂,因為流民打進城裏了。
東華王不講武德的直接帶兵逃離尹都,城裏的富戶和世家慘了,沒有紀律的流民讓這些沒有得到東華王撤離消息的世家大族,損失慘重。
燒殺搶掠,火光衝天,沒有秩序,人間煉獄。
在這一片無政府的狀態下,振國公府卻顯得一片平靜,倒也不是他家的護院比其他富紳世家的強,這次是周圍幾個郡縣的流民,幾十萬人,幾百人的護院根本防不住。
振國公府很平靜,很平靜,因為不單單有護院,還有一群士兵護著,其他人果斷的就繞道了。
多年前種下的果實,今日有了收獲,平日裏行善積德,修橋補路,賑濟災民,施粥幫工,大鬥借小鬥還。
這些東西雖然近幾年做的少了,但是起義軍的士兵沒有忘記,他們都是受過振國公府恩情的,也願意保護振國公府,更別說有他們大頭領的命令了。
流民的好幾個頭領都沒有為難振國公府一家,畢竟有許多其他可以搶的,沒必要搶一個流民中有聲望的大善人。
相反,不僅不能搶掠,流民的頭領還來請振國公陸步鳴出仕,增加他們的聲望。
反正鬧鬧騰騰稱王稱霸,東華王都不敢稱帝,這些人堂而皇之的就坐皇帝的皇位了,開始封王,當皇帝了。
今天流民中的大統領就來請陸步鳴去給他當丞相,仿佛是真的要建立國家一樣。
禮賢下士,抬著從其他世家的家裏收刮來的財物,規矩的前來拜貼,要請振國公陸步鳴去做丞相。
大頭領黑胖,一臉憨厚的樣子,但是目光又有些嚇人看起來甚是凶悍,聽說原來是某地的裏長,名叫秦大河。
後麵三王輪番爭搶尹都,自然對京畿地區和自己治下各種收刮,受不了這種壓迫,就有農民起義,然後被三王殘酷鎮壓。
秦大河他就是其中較大的一股,主要是他很會躲,基本不和三王的軍隊衝突,三王也沒有空料理他。
就讓他左右支絀,越滾越大,在陽華王和河南王回去防守後,有了膽子來佯攻尹都,本意是消耗一些流民,減輕後勤壓力。
沒想到東華王跑路了,也是如此讓他產生了一些不理智的錯覺了,現在就要祭天當皇帝了,欲望溝壑難填,權力和名譽已經讓迷失。
他想要曾經的這些達官顯貴承認他的地位,這才表現的很有禮貌,隻不過扭捏的讓人發笑,沐猴而冠。
振國公府雖然上次萬壽宴丟了大人,但是在流民和百姓心中,地位還是挺高的,要是把司琴宓當初做的,一直保持到現在,說不定就是流民頭領請他登大寶了。
這也是在地府時,為什麽司琴宓有海量的功德複活的原因,因為按照她做的,用的好了,是真的有機會圖謀一國的,這是較為溫和的竊國手段。
可惜她死後,也就人亡政息了,目光短淺的陸步鳴母親趙氏可舍不得真金白銀的往外花,看不清大勢,好在有司琴宓早年的施舍救了救,後麵偶爾也進行救濟,沒有把名聲搞爛。
現在才會有農民軍的頭領客氣的上門拜訪,不然早把家抄了,這些人恨透了世家大族,殺起人來可不手軟,現在尹都的空氣中都還有股血腥味。
都是不支持東華王支持陽華王和河南王世家的血,被東華王故意留在尹都給寫著農民軍殺的。
其中許多策劃了二十多年前的反叛,拿流民做刀,恐怕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被自己操縱的工具反噬,被流民屠戮吧。
幸運的陸步鳴被特意被保護了,因為之前的善行,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還有財產。
不過對於陸步鳴來說,不管是給土匪流氓當丞相,還是被推上頭部做什麽頭領和王,他都不想幹,這種農民軍怎麽可能長久,可是外麵圍著士兵,既是保護,也是威脅。
要麽選擇現在拒絕死,要麽選擇飲鴆止渴之後死,這還能怎麽辦,隻能把毒酒喝了,也是他們被動,三王爭位,居然還老老實實的待在尹都,覺得三王都不會做什麽過激舉動。
三王也確實沒做什麽過激舉動,外麵打歸打,沒有侵犯世家們的利益,各個世家還像是等待鬥蛐蛐的結果一樣,看誰能決出上位。
是萬萬沒想到東華王占領了尹都後,居然讓給了叛軍,自己逃回東華道了,三王講究,但是殺紅眼的農民叛軍不講究。
殺一個血流成河,殺一個鬼哭神嚎。
但剛來的秦大河也沒有那麽明顯的說,迫不及待穿龍袍的他,用的是虞王的龍袍,和胖胖的他一搭配,穿起來異常緊繃,一種滑稽感。
“國公好呀,軍隊一進城,朕就吩咐士卒,要保護好國公一家,畢竟國公是大善人。”
原本的振國公府,做到了人民用歌謠稱讚的程度,甚是得民心,許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秦大河也是。
“謳乎,其已乎!苞乎,其往歸振國公乎!”
甚至許多人當初都在說,要是振國公當了皇帝,是不是這個國家就會好一點,深得民心。
“大王謬讚,隻是做了一些本能的工作。”回憶起司琴宓做的事情,陸步鳴心下有些刺痛,有些羞愧。
哪怕司琴宓不在了,他也偶爾重複司琴宓做過的事,做些利民的好事,雖然有老母親重重阻攔,不過還是做了一部分,作為懷念司琴宓的方式。
沒有像是母親那般管賬,鐵公雞一樣一毛不拔,萬幸,放出小利保全了一家性命,這才想起了當初司琴宓勸他的話,錢財真的是身外之物。
把錢財當作珍寶,像是貔貅一樣隻進不出的,最後的結果就是現在這樣,也像是貔貅一樣,被人殺死,掏出腹中的錢財。
昨天和今天的消息,整個尹都似乎隻有他們一家被保護了起來,其他人全死了,不死也被搶走了不財物財貨,反正結果沒有好的。
“國公不要謙虛,要是虞國能有國公這樣的大才治理,又怎麽會引起百姓起義,朕替天行道,現在合該神器易主。”
秦大河圓墩墩的臉上充滿驕傲,進入尹都,有些飄飄然了,繁華迷了眼,看不清自己處於什麽位置,他的局限性以為占領了尹都,就占領了整個虞國。
“確實,虞國無道,合該被大王取代,開創新的王朝。”陸步鳴也不是呆子,順著秦大河說的話討好他,現在性命都握在對方手裏,他也不想激怒對方。